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荀子》卷11王霸篇诗解1得道持国义立而王

《荀子》卷11王霸篇诗解1得道持国义立而王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时间:2020-07-27 14:42:49
《荀子》卷11王霸篇诗解1得道持国义立而王

题文诗:
国者天下,之制利用;其人主者,天下利势.

得道以持,大安大荣,积美之源;持不得道,

大危大累,有不如无,及其极也,索为匹夫,

不可得也,齐涽宋献.人主天下,至利势也,

不能自安,安必道义.故用国者,义立而王,

信立而霸,权谋立亡.明主谨择,仁人务白.

挈以礼义,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

而得天下,仁者不为,扶持心国,若是其固.

所与为者,则皆义士;所布刑法,则皆义法;

主所极然,帅臣首向,则皆义志.如是则下,

仰上以义,基定国定,天下而定.仲尼至义,

无置锥地,诚义志意,加义身行,箸之言语,

功济之日,不隐天下,名垂后世.今显诸侯,

诚其志意,加义法度,箸之政事,申重之以,

贵贱杀生,使其袭然,终始犹一.如是然则,

名声远播,天地之间.以国齐义,一日而白,

汤武是也,皆百里地,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通达之属,莫不从服,以济义矣,义立而王.

【原文】

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1>;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2>,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涽、宋献是也<3>。故人主,天下之利势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4>。

〔注释〕

<1>制:是衍文。利:便利,有利。用:用具,工具。 <2>綦[qī 音其]:极。 <3>齐涽[mǐn 音敏]:即齐闵王,或作齐涽王、齐愍王,战国时齐国国君。 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之子,公元前323年—前284年在位。此据《史记》。《竹书纪年》与《史记》不同。今人大都认为《史记》有误而以公元前300年为齐涽王元年,但与《荀子》所说不甚相合,他曾一度强盛,在公元前288年与秦昭王并称东西帝,继又攻灭宋国。公元前284年,燕、秦、魏、韩、赵等五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所记为六国,误。今据《史记·六国年表》)联合攻齐,燕将乐毅攻入齐都临淄,齐闵王逃到莒[jǔ 音举]城(今山东莒县)。后来楚国派卓齿率兵救齐,闵王为卓齿所杀。 宋献:即宋康王,名偃,公元前329年自立为宋君,公元前286年,被齐涽王所灭。 <4>将:犹“以”。参见《古书虚字集释》。
〔译文〕

国家,是天下最有利的工具;君主,处于天下最有利的地位。如果得到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去掌握国家与君权,就会非常安定,非常荣耀,成为积聚美好功名的源泉;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政治原则去掌握它,就会非常危险,非常烦劳,有了它还不如没有它,发展到那极点,要求做个平民百姓也不能如愿,齐涽王、宋献公就是这样。所以,君主处于天下最有利的地位,但是他并不能自行安定,要安定就一定要依靠正确的政治原则。


【原文】

故用国者<1>,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注释〕

<1>故:犹“夫”,发语词。

〔译文〕

治理国家的人,把道义确立了就能称王天下,把信用确立了就能称霸诸侯,把权术谋略搞起来了就会灭亡。这三种情况,是英明的君主要谨慎选择的,是讲究仁德的人一定要弄明白的。


【原文】

挈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擽然扶持心、国<2>,且若是其固也!之所与为之者<3>,之人则举义士也<4>;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5>,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乡之者<6>,则举义志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7>。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仲尼无置锥之地,诚义乎志意,加义乎身行,箸之言语<8>,济之日,不隐乎天下,名垂乎后世。今亦以天下之显诸侯诚义乎志意<9>,加义乎法则度量,箸之以政事,案申重之以贵贱杀生<10>,使袭然终始犹一也<11>。如是,则夫名声之部发于天地之间也<12>,岂不如日月雷霆然矣哉?故曰:以国齐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汤以亳<13>,武王以鄗<14>,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以济义矣<15>。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注释〕

<1>挈[qiè 音妾]:提起,带领,引申为领导。 呼:呼唤,引申为提倡。 <2>擽[luò 音落]:通“落”,石头的样子,表示坚固稳定。 <3>前“之”字相当于“其”。 <4>之人:衍文(久保爱说),它原来可能是“者”的注文,后来误入了正文。举:都。 <5>布陈:设置,颁布。战国时的刑法,一般是“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见《韩非子·难三》),所以说“布陈”。 <6>主:衍文。极:通“亟”,急,急切。首:向。 乡(鄉):通“向(嚮)”。 首乡:向往,追求。 <7>綦:通“基”,基础,指政治的基础、立身于天下的根本。荀子在这里把“义”看作为政治的基础。 <8>箸:通“著”,显露。 <9>以:使。参见《古书虚字集释》。 <10>案:语助词。 贵贱杀生:即前面《王制篇》中所说“贵贱、杀生、与夺”:使人高贵或卑贱、将人处死或赦免、给人奖赏或处罚。 <11>袭:重叠,与《楚辞·九章·怀沙》“重仁袭义兮”之“袭”同义。袭然:重叠的样子。表示连续不断地把义加在思想、法制、政务等各个方面。 <12>部:通“剖”,分开,引申为分散、散播。一说“部”通“勃”(于鬯说),可供参考。 发:散发,发扬。 <13>汤:姓子,名履,又称武汤、天乙、成汤,原为商族领袖,后来任用伊尹为相,灭掉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亳[bó 音帛]:商汤的国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北。 <14>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之子,他继承文王的遗志,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 鄗[hào 音浩]:一作“镐”,周武王的国都,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东。 <15>济:成,完全做到。

〔译文〕
领导全国人民来提倡礼义而绝不用什么东西来损害礼义,如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讲究仁德的人也不干,他坚定地用礼义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国家,那坚决的程度就像这样!所以,和他一起搞政治的人,便都是奉行道义的人;他拿来在国内颁布的刑法,就都是合乎道义的法律;他急切地率领群臣去追求的,就都是合乎道义的志向。像这样,那么臣民景仰君主就都是因为道义了,这就是政治基础稳固。政治的基础稳固了,国家就安定;国家安定了,天下就能平定。孔子没有立锥之地,但他真诚地把道义贯彻到思想中,落实在立身行事上,表白在言语中,到成功的时候,他就显扬于天下,名声流传到后代。现在如果也让天下那些显赫的诸侯真诚地把道义贯彻到自己的思想中,落实到法律制度上,体现在政务中,又用提拔、废黜、处死、赦免等手段来反复强调它,使它连续不断地始终如一。像这样,那么他的名声传扬于天地之间,难道不像日月雷霆那样了么?所以说:使国家统一于道义,一天就能名声显赫,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商汤凭借毫邑,周武王凭借鄗京,都不过是百里见方的领土,而天下被他们统一了,诸侯做了他们的臣属,凡交通能到达的地方,没有不服从的,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他们完全遵行了道义。这就是我所说的把道义确立了就能称王天下。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字数:3069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20-07-25 03:01:46

更新时间:2020-07-27 14:42:49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