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你活得这么辛苦,看看二十四史是怎么说的

你活得这么辛苦,看看二十四史是怎么说的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你活得这么辛苦,看看二十四史是怎么说的。元曲作家张养浩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现在生活虽然不至于食不果腹、衣不裹身,但是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了,可以看出幸福和物质生活没有必然的关联。惜字如金的二十四史,只是对历史的记录吗?给我们普通人留下了什么?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存在偶然,人心不平,走的路永远是老路。故事均来自正史,不敢擅改。摘自青荷书房(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因果)。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如果全家都想杀你,你怎么办?
舜,三皇五帝之一。
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个瞎子,不但眼瞎,心也瞎。舜的生母去世后,瞽叟又娶一妻,生子叫“象”。瞽叟很喜欢象,却总想把舜杀掉。舜但凡有点小错都会遭到重罚——父亲顽固,后妈凶恶,弟弟桀骜,舜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
但舜却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弟弟,甚至一天比一天忠诚谨慎,没有一丝懈怠,也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当他们想杀舜的时候,总找不到他;而当他们有事的时候,舜总会出现在身旁。
因为至孝,舜二十岁时就闻名;因为至孝,舜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治理天下,四方全部推荐舜。尧帝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舜共处,来观察他的为人。舜一如既往,治家、做事更加谨慎。尧帝的两个女儿,从不会因为出身高贵而傲慢,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
即便如此,瞽叟一家依然不肯放过舜。
他们让舜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舜只好用两个斗笠保护自己跳下来;他们又让舜挖井,等舜下去的时候,瞽叟和象却往井里填土要活埋他,舜只得从井底挖条地道逃生。他们以为舜这次终于死了,象很得意地说:“这主意是我出的。”于是商量着瓜分舜的财产: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舜的琴,都归主谋象;牛羊和谷仓归父母。
不料舜却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象非常惊愕,只好假装悲伤地说:“我正思念着你啊,想得我好苦!”舜只是说:“是啊,兄弟之间就应该这样。”此前的事,只字未提。此后,舜依然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弟弟,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初,四方诸侯推荐舜的理由只有一条:“父亲顽固、母亲嚣张、弟弟傲慢,而舜却依然能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令家人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舜帝50岁时代理天子事务,61岁时接替尧帝掌管天下。此时,舜帝拜见父母时依然保持着做儿子的恭顺,依然按古法封弟弟为一方诸侯。舜帝执掌天下39年,四方臣服,高寿110岁而终。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2、怎样逆天改命?
汤,是商朝第一代天子。
汤还是诸侯时,一次外出,见有人张开四面之网围捕生灵,并祈祷说:“天下地下四面八方,统统都到网里来!”汤说:“这样就是一网打尽了!”于是让人去掉三面网,只开一面,并说:“让上下左右都来去自由吧,只有不听法令的,才进入这一面网。”
汤的仁德之名,从此传遍天下。各路诸侯纷纷感叹:“汤的仁德真是无以复加,连禽兽都因网开一面而受尽恩泽。”彼时,各路诸侯归顺竟达四十六国之多。四面张网,未必捕尽天下;网开一面,却能收获四方。
汤即位后,不料天下却大旱七年。
他没有指责任何人。
上苍、大地、鬼神、命运,他概不抱怨。
汤于是在野外桑林为民求雨,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反思、自我问责、自我修正的方式,才可以改变天意,改变外在的世界。也就是说,如果执政者从根源上、从内心深处,始终秉持实施仁心善政利益苍生,上天怎会忍心降下灾害呢?即便国有大灾,也必能上下一心安然度过。
世间万事的根源在于自己,一切唯心造。
求雨实则求己,问天还需问心。
作为天子,汤在求雨时,只是不断问责自己:“是因为我的政策不当吗?是使用百姓太苦吗?是宫殿屋舍太华丽吗?是妻妾托人说情太多吗?是国家贿赂盛行吗?是谗言小人当道吗?”
天子求雨,尚需问政得失;
个人改命,能否问心无愧?
汤六问之后,方圆千里,天降甘霖。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3、这世上有没有天谴?
武乙,是商朝第28位君主。
武乙在位时已是殷商末期,王朝征乱四起,风雨飘摇。不知什么原因,他做了个假人,称为天神。武乙和“天神”玩博弈游戏,赢了就总去侮辱“天神”。要知道,《论语》里说,殷商时期,整个时代和社会都是流行崇尚鬼神的。
武乙辱天,也许有求之不得后的愤怒。
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可惜武乙生于孔子之前,看不到这句话。
武乙还做了一个皮囊,囊中装满血,高高挂起。武乙朝天怒射皮囊,射中后血从空中洒落——武乙称之为“射天”……
这世上有没有鬼神?
《论语》里说,敬鬼神而远之。
《庄子》里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这世上有没有天谴?
一次,武乙在渭河平原打猎,晴天白日突然一个霹雳击中了他,武乙当场身亡。
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雷劈死的天子。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4、周王朝凭什么开八百年基业?
古公亶父(dan,三声),是周朝的先祖。
殷商时期,亶父的部落远离中原,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而且还靠近戎狄,经常受到侵犯。开始戎狄只是要财物,亶父给了。后来戎狄变本加厉不断倾占土地,百姓们很愤怒,纷纷表示要拼死一战。
亶父说:“百姓拥立君主,是想让君主为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来犯,目的是夺取土地和民众。百姓跟着我或跟着他们,几乎没有区别。但如果因为我的缘故去打仗,牺牲百姓的父子兄弟后,又继续做他们的君主,我实不忍心!”
有人不解:保家卫国难道不是为百姓着想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怎么办?
亶父决定带着家族人员,背井离乡远赴岐山脚下居住。意外的是,原领地的百姓,竟纷纷跟随古公来到岐山下。甚至,邻国百姓听说古公如此仁爱,宁愿远迁也不愿百姓赴死,也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投靠。
在亶父看来,在边疆与戎狄决一死战,无论胜败都会牺牲百姓,这固然是一种活法。但真正为百姓谋利益,不如谋千年之福,万世之利。是要眼前的利益,还是让追随你的人,愿意一直追随你下去?
岐山,靠近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更适合作物生长。在这里,他们定诸侯国号为“周”。
《左传》里有这么一句话:“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意即,圣人仁爱厚德,若不显于当世,后代必有达人。
后来亶父的小儿子生下姬昌时,有祥瑞,亶父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家族的兴旺,大概会在姬昌身上应验吧!”
姬昌,即是开八百年基业的周文王。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9、战神白起临终遗言
白起,战国时秦国名将。
《千字文》中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列首位。白起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被封为武安君,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丰功伟绩的后背,却是白骨累累。
据《史记》不完全统计:
公元前293年,灭韩魏联军24万人;
公元前274年,斩赵魏联军13万人;
公元前274年,溺死赵军2万人;
公元前265年,攻打韩国斩首5万;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坑杀45万……
89万人!这只是不完全统计。
实际上,白起一生从未打过败仗,所到之处无不攻城略地,乃至六国之人听到白起之名都不寒而栗。可以想见,白起一生所杀人数远不止89万!纵然千古以来,中国历代名将辈出,但白起的杀人记录却无人打破。
著名的长平之战,面对已经投降的赵国全军将士,白起担心留有后患,受降之后,一次性活埋赵国降兵40万,连同此前斩杀共计45万,仅送弱小240人归赵!
后人送其外号:“人屠”。
一代战神,亦是一代杀神。
长平之战后,韩赵两国很惊恐,携重金游说秦国丞相范雎:再这样下去,白起的地位,定在丞相之上。范雎嫉妒白起盖世之功,竟在本可乘胜追击时,劝秦昭王罢兵!
史书记载,白起从此与丞相范雎不和。
但想必当时白起胡子都要气歪了。
第二年,秦昭王又想攻赵,白起于是称病不起。秦昭王只好另派将军攻打赵国邯郸,但损兵折将,秦昭王只好再找白起,白起表示邯郸不好打,不能去。此后三番五次,久攻邯郸不下,无论秦昭王和丞相命令还是请求,白起始终称病不去。
秦昭王大怒,派使者持剑,命白起自尽!
表面上看,是白起和秦王的任性赌气,导致秦王一怒之下赐死白起。有人认为:白起和韩信一样,统兵无敌,但情商太低!也有人认为:白起之死,和丞相范雎的推波助澜有关。甚至还有人认为:白起功高盖主,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纵然继续挂帅,最终也难逃一死……
但,白起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白起自刎前,曾仰首问天,悲叹道:“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得罪于上天,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
沉思了许久,白起的临终遗言是:“我本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几十万人,我却使诈把他们全部活埋,仅此一条,就足够让我去死了。”说罢,拔剑自刎。
此时距长平之战,仅过去三年。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西汉首席军师碰瓷事件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首席军师。
张良年轻时曾在一座桥上遇见一位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故意将鞋扔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去帮我把鞋捡上来!”
要知道,张良年轻时刺杀过秦始皇。
遇见这种碰瓷的,张良准备打一顿。
惊愕半天,想想是个老人,张良还是忍了,勉强到桥下捡起了鞋。谁知老人又说:“帮我把鞋穿上。”张良心想捡都捡了,干脆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很高兴地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后,天亮你到这来见我”。
张良见老人如此怪异,就答应了。
五天后张良到桥上,发现老人已经到了,老人很生气地说:“和老人见面都迟到,你五天后再来吧!”张良只好五天后再去,这次鸡叫就出门了,可是老人又到了,老人又很生气:“又迟到了!为什么?”又让张良五天后再来。
这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老人,总算没有迟到。老人很高兴地说:“就该这种态度!”于是拿出一本书送给张良说:“这本书读完可以做帝王之师。十年后你将名扬天下,十三年后你到山东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老人就走了。张良天亮后打开那本书,书名叫《太公兵法》。
十年后,张良追随汉高祖刘邦,拜为军师,运筹帷幄,平定天下,封留侯。赠书十三年后,张良曾跟随刘邦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了黄石——没错,那里真的有一块黄石!
苏东坡评论说,应该是隐士高人化名“黄石”来试一下张良的度量,挫其少年刚锐之气,告诫他要忍一时小愤,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其实,黄石是真是假不重要,《太公兵法》究竟有没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当初张良遇见碰瓷老人,跑了或者真的打一顿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碰瓷还在继续,世间已无张良。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3、河神:你们为我娶媳妇问过我吗?
西门豹,战国时魏国人。
西门豹任邺城县令时,去询问百姓疾苦。老人们说:“就是为河神娶妻苦不堪言,所以才这么穷。”西门豹问什么是河神娶妻。
老人们说:“官员们和巫师串通一气,说是为河神娶妻,每年收钱百万,花费二三十万,剩下的自己分掉。每年巫师去各家察看,谁家女儿合适,就为河神下聘礼。娶妻当天,把姑娘放在床席上,推进河里顺流而下,直至沉没。现在家里有女儿的,基本都背井离乡了,人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穷。他们还说,如果不这样做,河神震怒将会发生洪灾!”
西门豹听完说:“那下次河神娶妻时,通知我一声,我也送一送。”
不久就等到一次河神娶妻。
西门豹、当地豪绅、官吏、张罗此事的老人们都去了,吃瓜群众两三千。巫师是个老太婆,后面徒弟十几个。
西门豹说:“把河神的新媳妇叫出来,我把把关。”众人将新媳妇推出来,西门豹看了看说:“这次选的姑娘一点也不漂亮。麻烦巫师您老人家,去给河神通报一声,我们再准备一个更好的,过几天送去。”
说完就把巫师投入河中。
过了一会,西门豹说:“这么久还没反应?再派个徒弟去催催!”说完又把徒弟投入河中。过了一会还没反应,西门豹又说:“徒弟怎么也去那么久?再派个徒弟去!”接连派了三个徒弟投河,都是没反应。
西门豹接着说:“巫婆和徒弟们都是女的,说不明白。那就麻烦张罗这事儿的老人、豪绅、官吏们通报一声吧!”于是又把张罗此事的老人和官绅们投进河里。
然后问:“如果他们还没回来,怎么办?”
此时再看剩下的徒弟们、官员们、老人们、豪绅们,早已个个面如死灰,纷纷磕头磕得血流满地,以求谢罪。西门豹这才慢吞吞地说:“看来今天河神留客的时间长了点,大家都先回去吧……”
谁张罗,谁通报,很公平。
只是从此再无一人敢提河神娶妻。
顺便说一下:
西门豹的故事入选了小学三年级课文,
30多年没有变过。
只是这篇小学课文,
我们真的读懂了吗?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9、哀莫大于心死,痛莫替儿收尸
严延年,西汉酷吏。
酷,是冷酷的酷,是残酷的酷。
严延年精明强干,所到之处打击豪强、扶助贫弱,政绩十分明显。他往往采用雷霆手段,把地方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只是这样的政绩,是死人堆出来的。
严延年不但手段冷酷,而且擅长写狱辞。他如果想要杀谁,就亲自写奏书,连下属都无从得知,而且每次他上书奏请判人死刑,都有如神助。别人说应该杀的人,严延年马上放出去;别人说不该杀的人,严延年反而要杀死。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下属、百姓都不能猜到他的意图,都因为害怕而不敢触犯法律禁令。
夜不闭户不是因为自觉,而是不敢。
路不拾遗不是因为美德,而是害怕。
一到冬天,严延年判决的死刑犯就人满为患,行刑时血流数里,整个郡中人都不寒而栗。人们都称他为“屠伯”。
有一年冬天,严延年的母亲打算和他一起腊祭。刚到洛阳就碰上处决囚犯,血流遍地。严母十分震惊,便停在半路。严延年只得出城拜见母亲,严母则闭门不见。严延年一直在门外磕头,严母最终才开门,斥责他道:“你有幸做父母官,没听说你以仁爱教化百姓,反而依靠刑罚大肆杀人建立威信,这就是你做官的本意吗?!”
腊祭完,严母悲哀地对严延年说:“苍天在上,明察秋毫,这世上哪有乱杀人却不遭报应的?想不到我在垂老之年,还要目睹自己的儿子身受刑戮!我走了,回家乡为你准备葬身之地!”
一年后,严延年罪行败露,弃市处死。
顺便说一句,
严母提前一年就准确判断了儿子的命运,
但没有人知道她这一年受过何等的煎熬。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20、一生算无遗策,只是无力回天
陈平,西汉开国功臣,丞相。
陈平一生,六出奇计,多次帮助刘邦转危为安,最终平定天下。秦末汉初,天下英雄辈出,但只有六人有资格,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世家”之中,他们是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可见陈平的盖世功业。
作为谋士,陈平有一句著名的预言:“我一生多阴谋,这是道家之禁忌。如果我家的爵位一旦被废,后代子孙就再也不会兴起了,这都是我平生暗中积累的祸根!”
陈平一生有哪些阴谋奇计?
楚汉相争时,项羽曾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请使者上座,好酒好肉招待,故意低声问使者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疑惑地说:“我是项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故作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呢!”随即撤去酒席,粗茶淡饭招待项羽使者。这一离间计,让项羽对谋士、亚父范曾大为怀疑。
最终范曾负气出走,毒疮发作而死。
公元前203年,项羽围困刘邦。情势危急之时,陈平献计,让将军纪信趁夜色假扮刘邦,从东门而出诈降,刘邦则从西门趁乱逃走。
项羽气极,将纪信活活烧死。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众将士向刘邦建议发兵攻打并活埋韩信。陈平问刘邦:“您兵力和项羽比如何?”刘邦答:“比不了项羽。”陈平又问:“您用兵和韩信比如何?”刘邦答:“比不过韩信。”陈平说:“您兵力不如项羽,用兵又不如韩信,我很替您担忧啊!”
刘邦问:“那怎么办?”
陈平说:“陛下假装出游云梦泽,会见诸侯。韩信听到天子出游,又在自己的地盘,肯定会到郊外来迎接陛下。到时候,陛下何须用兵攻打,用武士就能将韩信拿下。”
结果韩信被擒,贬为淮阴侯,最终夷三族。
司马迁说,陈平一生六出奇计,每次献计都增加了封邑,一共增封六次,但有的奇计十分隐秘,世上无人得知。
那陈平的预言成真了吗?
陈平的曾孙陈何,因夺人之妻,封国被废。陈平的另一曾孙陈掌,妻子卫少儿,是皇后卫子夫的妹妹、霍去病的继母,陈掌本欲借皇亲国戚的关系恢复陈家地位,但最终落空。开国元勋家族,四代而止。
我猜得中开头,也猜得中结局。
一生算无遗策,只是无力回天。
顺便说一句,
当初楚汉相争,韩信拥兵自重,向刘邦提出要自封代理齐王,气的刘邦破口大骂,有个人在桌子底下踢了刘邦一脚,刘邦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的,要什么代理齐王?”
那个踢刘邦的,也是陈平。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23、汉武帝酷吏政治下的另类
王贺,汉武帝时任绣衣御史。
当时王贺奉命巡查魏郡,监督地方抓捕盗贼豪强。但王贺生性仁厚平和,遇见那些胆小怯懦、临阵脱逃的地方官吏,王贺并没有治罪杀了他们,而且全都放了。而其他各地的巡视官员,受全国风气影响,往往大开杀戮,动不动就奏请诛杀二千石俸禄的官员,二千石俸禄以下的,被牵连诛杀的上万人。
不久,王贺因办事不力被免职,永不录用。
可以说,这是汉武帝酷吏政治下的另类。
救了这么多人后反被免职,就连王贺也自我解嘲地说:“我听说救活一千人,子孙后代便能封赏。我一生救活有一万多人,怕是后代要兴旺了吧!”
王贺归乡后,生了个孙女叫王政君。
王政君曾在民间连许两门亲事,还没过门男方都死了。家人只好将她送入宫中,恰逢汉宣帝为太子(汉元帝)选宫女,太子不感兴趣,随口说了句:“有一个人还行。”大家见王政君坐的最近,打扮素雅得体,以为太子说的是她,就把王政君送到太子宫中。
太子多年不育,结果王政君生了个儿子。
汉宣帝高兴地亲自取名叫刘骜,即汉成帝。
王政君无根无基,而且连续克死两任老公,家人都放弃治疗了。无奈之下送入宫中,机缘巧合被送入太子宫中,竟于太子不育、众多后宫的环境中,快速独生一子,这是多大的概率?需要多大的运气?
王政君一生经历七代帝王,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后之一,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身居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直到西汉结束。
顺便说一句,
还记得王贺当年的自我解嘲吗?
本篇文章和昨天文章对比,更有意味。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24、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的教子秘诀
疏广,汉宣帝时任太子太傅。
疏广的侄子疏受,任太子少傅。叔侄二人并肩教导太子,太子每次上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满朝文武都引以为荣。
太子12岁时,已精通《论语》、《孝经》。疏广于是对疏受说:“《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我们叔侄二人,俸禄已达二千石,名声、地位都已确立,如果不功成身退,恐怕将来要后悔。不如我们一起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终老此生,不也是一件美事吗?”
于是二人都辞官归乡。汉宣帝赐黄金20斤,太子赠黄金50斤。满朝文武及故旧在长安东郭门送行,车辆绵延数百辆,大家一致地说:“两位大人才是真正的贤者!”甚至还有人惋惜地默然落泪。
疏广归乡后,每天在家里摆设酒食,宴请乡里族人亲朋好友,互相娱乐。而且疏广还总是问皇上和太子赐的养老金还剩多少、花没花完,催着都变现花在乡亲们身上!
这种日子过了一年多。
终于,疏广的子孙们受不了了。
他们私下里找到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说:“求您劝下他老人家,这么下去家产都要花光了!能不能劝劝他老人家多为子孙们置办些田产和房子啊?”
老人去找疏广。疏广却说:“你以为我老糊涂了不念及子孙吗?不是的!现在子孙们各自有田产,只要他们勤劳努力,养活一家完全没有问题,和普通家庭一样。如果今天我为他们置办多余的田产,只会让他们懒惰懈怠!”
疏广又继续解释道:“贤良的人,财富多了会削弱意志;愚蠢的人,财富多了只会增加过错。而且富人还容易遭人嫉妒、仇富。我既然没有什么才德教给子孙,那就不要增加他们的过错,不要让他们遭人忌恨吧!这些钱是赐给我养老的,我很愿意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来共享!”
疏广说完后,全族之人心悦诚服。
疏广、疏受二人,全都颐养天年寿终正寝。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五福临门”!它们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多少人、多少家庭毕生追求的愿望,疏广、疏受二人却轻易地得到了。怎样令孩子更努力?父母怎样不增加孩子的过错?怎样让家庭五福临门?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的教诲,我们领会了吗?
顺便说一句,
给孩子金钱和房子也许不是遗产,
给他们完整的人格才是真的遗产。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25、东汉开国名将的断言
邓禹,东汉开国名将。
汉明帝刘庄曾命人在云台阁画28位大将的画像,以此纪念东汉开国、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位功勋,号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列首位。
然而今天却不是写邓禹的一生功绩。
前面有两篇文章写过“战神”白起和“飞将军”李广,两人皆因杀降,最终自刎而死(详情可查阅历史文章),白起坑杀45万人,李广坑杀800人。
有人说:“带兵打仗还有不死人不杀人的?”
邓禹生前有一句名言:“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意思是,我一生带兵百万之多,从不乱杀一人,子孙后代中必有兴旺之人!
请注意,邓禹用了一个肯定的“必”字。
邓禹一生领兵,部队纪律严明,深受各地百姓爱戴。所到之处,从不烧杀抢掠,从不屠城灭门,反而经常停车驻足,慰劳当地父老乡亲,无论是老人小孩,都挤在他的车前,欢笑感激。甚至邓禹部队所驻之地,每天来归顺的都数以千计,逐渐号称百万之众。
令他名满天下的不止战功,还有仁心厚德。
邓禹的孙女叫邓绥。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立为皇后,25岁成为太后,掌控东汉帝国临朝听政16年,在位期间四海升平,百姓安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
有人说,邓禹开国名将之首,已是顶级权贵,其孙女入宫乃至成为皇后,虽不是理所当然,但也顺理成章,和邓禹的断言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确实如此,不过——中国历史上权贵后代入宫做皇后、做妃子的确实很多,坐稳的、全始全终、流芳百世的有几位?
嗯,顺便说一句,
《聊斋志异》的第一篇,不是《画皮》,不是《聂小倩》,而是别有深意的《考城隍》,作为开篇,里面有这么一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对于同样都是领兵打仗的一代名将,白起、李广郁郁而终,邓禹却荣显后世,这里面的道理,您参透了吗?
(史料据《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后汉书·邓禹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27、太尉、太尉、太尉、太尉
杨宝,东汉隐士。
杨宝九岁时,在山上看见一只黄雀被猛禽所伤,坠落树下,又被蚂蚁群困住。杨宝救下了黄雀并为它疗伤,伤好之后又放飞了黄雀。当天晚上,杨宝就梦见一名黄衣童子,拜谢他并说道:“为了感恩您的救护,特送给您四枚白玉环,这将预示着您的子孙操守清廉,位列三公。”
杨宝的儿子杨震,官至太尉;杨震的儿子杨秉,官至太尉;杨秉的儿子杨赐,官至太尉;杨赐的儿子杨彪,官至太尉。杨家四代人位列国家三公,代代相继,史上号称“四世三公”。
没错,救了一只黄雀。
魏颗,春秋晋国人,父亲叫魏武子。
魏武子有个爱妾,没有生孩子。魏武子生病时曾说:“我死后就把她改嫁了吧。”可是魏武子病危时又说:“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啊!”魏武子去世后,魏颗就把那名爱妾改嫁了,并说:“病危时糊涂,我听从父亲清醒时说的话!”
公元前594年,秦攻晋。魏颗领兵和秦国打得难解难分之时,突然看见有个老人用草绳绊倒了秦国大将杜回,魏颗趁机生擒了杜回,秦军大败。当晚,魏颗梦见有个老人对他说:“我是您所改嫁的那名妇人的父亲,当年您听从了清醒时的话,今天我特地来报答!”
魏颗和杨宝,一个放人,一个放生。
你永远也不知道,当下的每一个决定会影响和发生什么。巴西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引发一场飓风,这就是蝴蝶效应。
杨宝的儿子杨震,有一次遇见官员向他行贿,官员说:“放心,这事没人知道。”杨震认真地说:“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世间万事都是如此。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顺便说一句,
魏颗和杨宝的故事,有一句著名成语。
叫“结草衔环”。
(史料据《后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左传·宣公十五年》)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29、我弟弟肉少,来,吃我!
昨天文章讲了刘平舍身赴死的故事。
有人说,像刘平这样舍身救人的确实令人钦佩,即使今天也经常听说这样的壮举。但是盗贼把你放了,你又回去送死,是不是有点迂腐啊?这样的人几千年怕也没几个吧?现代社会估计早灭绝了。
呵~呵!
赵孝,东汉时宿州人。
西汉末,天下大乱盗贼四起。赵孝的弟弟赵礼,被一群饥饿的盗贼抓走了,准备将赵礼杀了吃掉。赵孝只身前往盗贼窝,自愿以自己换回弟弟,并对盗贼们说:“我弟弟长期挨饿,十分瘦弱,不如我的肉多,吃我吧!”
盗贼们十分震惊,有感于赵孝兄弟情深,便将兄弟俩都放了,还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先回去,多找些米粮再送回来!”其实盗贼们也是客气一下,都饿到要吃人了,哪里还有什么米粮。况且人都放了,还能真指望再给你送粮食回来吗?
赵孝回去后,家中果然没有米粮。但是,赵孝竟然真又返回到贼窝里,认真地告诉盗贼们说家里确实没有余粮,所以返回来,愿意以身赴死被盗贼们吃掉!
盗贼们再次震惊,深受感动又放了赵孝。
纵然命悬一线,又岂能轻负心中一诺!
其实,无论是面对盗贼还是他人,我们所发的承诺,并不是对他们,而是对自己的心。所有承诺的对象,归根到底都是自己!比如,对老板说我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对老婆说我以后再也不抽烟了,对女朋友说爱她一生一世,其实都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承诺和对方是谁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所以,你会自己骗自己吗?
多年以后,汉明帝刘庄即位。他早就听说了赵孝这种美好的德行,便下旨令赵孝出山,任命他为长乐卫尉,又同时任命他弟弟赵礼做御史中丞。为了表彰这种兄弟友爱的高尚德行,汉明帝还下令每隔十日,赐他们酒食,令兄弟二人同吃同乐,把酒言欢。
莫叹世间高士少,只是你我做不到。
顺便说一句。
今天,那些为了拆迁款,闹的兄弟之间大打出手的;那些为了推卸赡养老人的责任,姐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那些见到老人倒地,连扶的勇气都没有的;那些遇见高铁霸座、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却不敢挺身而出的……看过赵孝的故事,有何感想?
(史料据《后汉书·赵孝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30、古人令孩子改错的方法,敢试吗?
淳于恭,西汉末东汉初时人。
淳于恭在西汉末乱世之时隐居起来,在山上种田种果树。如果有人未经允许来摘果子,淳于恭还帮人家多摘些;如果有人来偷谷子,淳于恭就趴在草丛里,直到人家走了才出来,生怕当场撞见别人偷谷,而令对方羞耻惭愧。
结果整个乡里风气大变,人人礼让。
当时世道荒乱,大家都不敢种田,只有淳于恭继续耕作。有人说:“命都保证不了,还种田干什么?”淳于恭却说:“即使最终我得不到收成,别人收割了也可以享用,有什么区别?”
后来,淳于恭的哥哥被盗贼抓走了,他亲自去盗贼窝里,请求代兄受死(这已是第三个舍身替人赴死的事例了,可参见前两篇文章)——结果感动盗贼,把兄弟二人都放了。
哥哥去世后,淳于恭就抚养哥哥的儿子。
但他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特别,侄子每次犯错误,他不打不骂也不惩罚,只是责备自己,用条杖打自己,认为是自己没有教育好,才让孩子犯错。
结果侄子非常惭愧,从此改过自新。
今天,我们动不动就责备孩子,甚至惩罚、打骂孩子的,或者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高枕无忧撒手不管的,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错了,做父母的要负什么责任?该受怎样的惩罚?
汉章帝刘炟(da,二声),听说淳于恭的事迹后,下诏嘉奖他的德行,并任他为议郎,待遇十分优厚。而且汉章帝还向淳于恭请教政事,一见就是一整天;凡是淳于恭推荐的贤人,全部得到任用。
顺便说一句。
淳于恭去世后,他的事迹被刻在石碑上,嘉表乡里,千古流芳;他的儿子淳于孝,也被封为太子舍人。
(史料据《后汉书·淳于恭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31、咱俩不熟,但我要照顾你全家
朱晖,东汉尚书令(丞相)。
朱晖13岁时,天下动乱,他和外婆家亲戚一起逃难,路遇盗贼,持刀抢劫妇女还抢夺她们的衣服。表兄弟们都趴在地上不敢动。突然朱晖拔剑上前说:“财物你们都可以拿走,但女人的衣服你们不能动!否则,我今天就拼死在这!”
盗贼们一看13岁的朱晖拔剑而立一脸正气,反而笑着表扬了朱晖的勇气,说:“小孩儿玩什么刀剑,收了吧!”然后盗贼们也走了。
后来朱晖在太学里学习,他的同县老乡张堪当时已是位高名重,张堪很赏识朱晖的人品,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拉着朱晖说:“我想把妻子儿女都托付给你!”因张堪是前辈,而朱晖当时还毫无名气,突然遇见托付妻儿,朱晖一时之间不敢贸然答应。
从此他们再也没见过面。
张堪去世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儿很贫困,于是亲自去探望他们,并赠送了大量钱财。朱晖的儿子很不理解地问:“父亲和张堪并不是朋友,一生也从未互通信息。我们晚辈私下里都觉得很奇怪。”
朱晖说:“张堪在太学里把我当做知己,以妻儿相托。我当时虽未答应,是因为张堪早有名望,那时并不需要我,所以没有口头承诺。但那时,我心中早已默许了他的托付!”
朱晖心中早已明白。张堪显贵时,将妻儿托付给无名之辈朱晖,不是信任是什么?这已是心中视朱晖为知己的证明,哪怕只是刚刚相识,哪怕今生再无相见。
纵然心中一诺,亦是一诺终生。
朱晖还有一个老乡叫陈楫,去世后留下一个孩子叫陈友。当时南阳太守本想召朱晖的儿子做官,朱晖却辞掉了,把这个机会留给了陈友。再后来南阳饥荒,朱晖又大散家财,接济父老乡亲,使大家度过饥荒之年。
明明没答应张堪,却资助其妻儿。
明明儿子的官职,却留给了陈友。
朱晖这一生,就是这么仗义。
朱晖最终官至尚书令;儿子朱颉,官至陈相;孙子朱穆,官至冀州刺史;曾孙朱野,官至河南尹。
顺便说一句。
张堪明明位高权重,为啥要把妻儿托付给别人?
敬请留意明天张堪的故事。
(史料据《后汉书·朱晖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32、16岁放弃百万家产,又错过清点国库
张堪,西汉末出身于南阳望族,父母早亡,16岁时张堪把家中的数百万财产全给了侄子,只身一人赴长安求学。在长安,他很快就以品行超群而赢得了“圣童”的赞誉。
光武帝刘秀还在民间的时候,就经常赞扬张堪志存高远和高尚节操。东汉建国时,张堪已步入中年,仍被拜为郎中,三次升迁。
张堪曾任蜀郡太守,随军平定蜀地。成都攻克之后,张堪率先进入城内,清点国库财物,面对堆积如山的钱财,张堪洁身自好分文不取,命令下属逐项登记上报朝廷,同时抚慰当地官员和百姓,整个蜀郡的人都非常高兴。
张堪后来又任渔阳太守。他从家乡将水稻种植技术引入渔阳,在狐奴县(今北京顺义)开辟稻田8000多顷,劝民耕种,从此百姓收入大增。这是水稻第一次进入今天的首都北京,也是第一次进入中国北方。当时渔阳的老百姓用歌谣赞颂张堪说:“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这也是成语“乐不可支”的来历。张堪这一时期的政绩,史称“渔阳惠政”。
今天北京乃至北方能吃上大米,都得感谢张堪。
光武帝刘秀曾下令考查全国太守政绩,蜀郡官员樊显上奏说:“渔阳太守张堪,过去在蜀郡任太守,仁政惠及百姓。平定成都后,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如果他随便据为己有一点,早就可以富足十代,但张堪不为所动。他卸任蜀郡的时候,只拿了一个粗布被囊,乘坐一辆断辕的破车悄然离去!”
刘秀深为感叹,想再次召见张堪,可惜张堪在此时病逝。光武帝只能深深地悼念和惋惜,下诏褒奖张堪,并赐帛百匹。
张堪一生任两地太守,却终生清廉贫困,甚至离任时只有一个行囊一辆破车。难怪他日后要将妻儿家人托付给朱晖(见昨日文)。我猜,从他16岁放弃百万家产之时,也许就决定一生要追逐心中高远的理想;从他清点成都国库之时,也许早已决定干净一生,清贫一生。
张堪的孙子,叫张衡。
东汉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地震学家、机械专家。地动仪的发明者。
顺便说一句。
张堪16岁放弃家产,他依然拥有造福社会、流芳百世的一生;他没有给后代留财产,甚至还要托付给朱晖,他的后代也依然茁壮成长,光大门楣。
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的,或者终将传给子孙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史料据《后汉书·张堪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36、土豪有文化,后代究竟多可怕?
樊重,西汉末年南阳人。
樊重性格温和厚道,做事有规有矩。樊家三代同堂都没有分家,家族成员之间依然相互礼敬,而且财物共有,出门入户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曾有一次,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为争夺财产闹得不可开交,樊重深以为耻,为平息纠纷,他把自己的二顷田地分给了何氏兄弟,整个县里无人不赞。
樊家世代都擅长种庄稼,而且喜欢做生意。虽然家境富裕,但樊重非常节俭,经常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他对家庭成员、工人、仆人都能人尽其用,所以全家上下往往都能同心合力。没过几年,樊家的收入和财产就成倍增长,成为南阳巨富,拥有田地三百多顷。
农业社会里,这是不折不扣的土豪。
即便如此,樊重依然乐善好施,他经常资助、赡养家族中的老弱贫困,救济全乡。凡是有人相求,他都毫不吝啬地出手相助。
樊重高寿八十多岁才去世。
临终前,樊重命令家人,将此前别人向樊家借钱的所有借据,全部烧毁。这些借据累计起来高达几百万!结果,那些借钱的人听说了樊重的行为后,争前恐后地前往樊家还钱,但樊家子孙坚持樊重的决定,一分也不要。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焚烧借据却是厚德仁义。
樊重有个女儿,叫樊娴都。
樊娴都性格温柔和顺,受家风影响,她从小如果不正容颜、不正服饰,就不出闺房,整个宗族都非常敬重她。樊娴都后来嫁给了南顿县令刘钦。在西汉末年的乱世中,县令实在算不上什么高官,而且樊家还是南阳土豪。
但历史往往总有惊人巧合。
樊娴都一共生育六名子女。
她的第三个儿子,叫刘秀。
顺便说一句。
《论语》里,子贡问老师孔子:“贫穷却不阿谀逢迎,富贵却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答:“还可以吧!不如贫穷时内心依然充实快乐;富贵时依然还喜好礼节素养。”
樊重,正是这样的“土豪”。
(史料据《后汉书·樊宏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43、不是所有的后妈,都心如蛇蝎
李穆姜,东汉官员程文矩的妻子。
李穆姜嫁给程文矩时,程文矩和前妻已经有了四个儿子,李穆姜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程文矩去世后,前妻的四个儿子十分讨厌李穆姜,一直对她憎恨、诋毁。但李穆姜依然把他们当亲生儿子对待,一直和蔼慈祥。相反,她抚养这四个儿子反而更加宽厚,给他们准备的衣服、食物、生活用品,全都是自己亲生孩子的两倍。
有人对李穆姜说:“这四个逆子早已不孝,你为什么不带着自己的孩子住到别处呢?”李穆姜说:“我以仁义来引导他们,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改过向善了。”
有一次,前妻的长子程兴患重病,李穆姜又亲自在床前悉心照顾,亲手煎药,亲手调理饮食,饱含着慈母的深情,无微不至。
程兴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一次他终于醒悟过来,后悔万分。
程兴对三个弟弟说:“继母的爱发自肺腑,出自天性。我们兄弟几个没有认识到她的养育之恩,简直就是禽兽!现在,继母对我们的爱越深厚,我们的罪恶就更深一层!”
于是程兴带着弟弟们去自首!
程兴对县里官员讲述母亲的恩德,痛说自己的罪过,要求受到法律严惩!县里听完后,上报到郡里。郡守又上书,称赞李穆姜的美德,并免除了他们家的徭役,让程兴和弟弟们回去自行改正!
从此以后,四个儿子在李穆姜的教导下,长大成材,成为一方善良之士。李穆姜也活到80多岁才寿终正寝,这在当时的女子中,已是高寿中的高寿了。李穆姜临终时对孩子们说:“一定要将我薄葬,你们要遵守我的遗言,不要跟风追随世俗的丧葬方式,以免增加我心里的负担!”孩子们无不照做。
顺便说一句。
民国时期,一代高僧印光大师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这样:女人对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男人在外奔波,孩子的成长期往往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慈母善教,孩子们将来成家立业,他们各自的家庭也会蒸蒸日上。反之,母亲溺爱没有好好教育子女,而她们生的女儿,又嫁入别人家,这样影响的就不止一个家庭,而是好几个家庭了。
有一位慈祥的外婆也说过,一个家再穷再破,只要有一个勤劳贤惠的女人,这个家就永远不会倒。
(史料据《后汉书·列女传》)

楼主:亲因缘

字数:108284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07-30 03:29:56

更新时间:2020-08-27 13:04:15

评论数:2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