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经济论坛 >  警世恒言,返回5线小城市3年以来的奇闻万象

警世恒言,返回5线小城市3年以来的奇闻万象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本帖打算长期更新,先交代一下背景:
2014年底,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返回被称为5、6线城市的家乡,也失去了中国500强企业的岗位,三年过去,家庭的事情处理的告一段落,而对于个人经济来说,几乎可以用颗粒无收形容。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老家在农村,说好听叫青山绿水,水难听点叫穷山恶水。在此引用一段对话来形容吧,前天和福建武夷山一位友人聊天,我告诉他:“我们家乡在追赶超越,追赶的对象是你们南平诶”!
朋友哈哈大笑:“意思是你家在追赶福建最穷的地方就对了。”瞬间无语。
10年前,老家隔壁修建了一座水库,这做水库在当地也算蛮有名的,开题前,先上几张照片,暖暖场。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2014年底,回到久违的家乡,家乡的小城一切都很陌生,甚至连人也不认识几个,毕竟离家太久了。过完年,休息了大半个月后,联络一些一直在家乡发展的哥们和发小,探讨了解家乡城市的生态和发展现状。
也就在此期间,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在哥们的引荐下,进入了一家新型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营销策划。虽说这是一次大的转型,但对于干过8年营销的我来说,销售的道理相通,原理相同,任何要销售的事物都是一件产品,不过是需求对象和手法不同而已,因此,这也并没有太多神奇之处。
公司是新组建的,几位股东曾经在其它行业赚了些钱,看到社会上的房地产热,便心痒痒,也想进入这个“暴富”的行业。公司团队组建完成,聚餐喝酒时,从上到下个个意气风发,都想一展身手。彼时,谁也没想到,几年后,换来了一些血淋淋的教训和满身疲惫。
再发一点家乡照: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因为新组建的开发公司,实力和经验毕竟薄弱,就选在了本地下面一个县做项目,也是被招商引资过去的,县城要打造建设新区。
公司的项目规划内容有十余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以及少部分住宅。房地产在经济论坛是个敏感话题,事实上,开发房地产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拿地、办手续、建设、招商、销售。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开发者都能数得清也叫的上名字,所以拿地只是根据政府硬性标准规定办理,招拍挂来“抢地”的人几乎没有,并不是大家团结友善,而是对于县城来说,利润薄弱,一番争抢,推高成本后可能就砸在手里了,得不偿失。

隐约看见家乡曾经的土房子,很久没回去住了。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作为公司的营销策划人员,其他同事在做开发前期工作,办理手续、建设准备等,我们要做的是“市场调研”,一个县并不大,辖区总人口不足20万,城区也就6、7万人而已,所谓调研其实也很简单,多走访、多调查、搜集一些数据,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通过一番走访调研之后发现,毫无疑问,这是人口净流出的县,也没有支撑县域经济的主力产业,靠旅游带动的一些服务业都是小而脆弱。但是县城的存量商铺和在建以及待建的商铺却已有2、30万平方米以上了,而我们项目和当时另外一个轰轰烈烈同时启动的项目,还是重点开发打造的“商业综合体”。按照规划,这两个大项目加起来,面积又近乎20万平方。
一个县城如何支撑这么大的商业?商业,必然是要能产生消费和交易的地方,这几万人口有多大的消费能力?还不算电商无孔不入的冲击,当时有些警觉,主要担心自己领了这个任务后续销售不出去,如何交代。
因此,我便搜集了很多权威性的公式以及商业案例,并形成报告,提交给老板以及在规划评审是努力去说服规划部门人员,主题思想是这么庞大的商铺未来里面装什么?
可是,当时正在风头上的老总也不太听得进去我的话语,看我写的一叠叠东西,略加感动的说:你用心了!潜台词是,一切都在他们掌握之中。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后来项目遇到的各种困难,让投资者有苦难言,欲哭无泪,开工时的意气风发都变成满身疲惫和不耐烦,几年过去,县域经济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电商的冲击是愈加强烈。
早期的房地产开发,用有些人的话说就是:一头猪都能赚钱。拿了地,围起来,挖个坑,就开始有人上门交钱购买,几乎不用动太多脑子。项目启动到差不多时,老板要求抓紧筹备,开始认筹销售,我也极力反驳,言下之意,按“专业”的操作手法,要等到什么时候,潜在客户储备到什么程度才能销售,说了一大堆道理。但这些道理也抵不过老板已经花了不少钱,急需回水这个现状。毫无疑问,我只有尽力配合,退一步,开始定价,我在价格上又开始“据理力争”,又整了一对大道理,列举了县城的现状,建议一期尽量以稳妥为核心,价格第一点,回笼些资金,减轻压力。
无奈,又没扭过老总的一段豪言壮语:这地段位置好,而且是唯一性的,以后永久不会再有了,卖那么便宜干嘛。利益最大化的欲望占据了上风。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没人啊?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项目很快就启动“销售”,价格也按照老总的意思,3500左右,其实从数字上看,也并不高,可是,对于一个县城来说,普天盖地的“安置房”只有1500-1800左右就可以买了,可很多依然空置(没有就业机会啊,住哪里怎么办)。当时我感叹的说了一句:我隐约看见明年今天的样子了。一个负责工程同事说半讽刺的回答:那你快告诉我双色球是多少?
预料之中的是,开售之后,门庭冷落,现实太残酷,一天天过去,大家都开始着急了,因为这些现象本来是在我预料之中的,所以,借一次和另外部门同事“闹矛盾”的机会,我甩头就走了。
后来,我问售楼的妹子,为什么没人买?她说,主要还是价格贵的原因,手续滞后啊,工程进度啊,他们反倒不太关注,最关注的还是钱。
房子卖不出去,钱不能按预想的回来,可是启动的项目无法停止,土地款、手续费、设计等各种单位、建筑队的工程款,劳务公司的工人工资,一样都不能少啊。
结果是什么样的?堵门、上访等各种事该搞的都搞过了,老总过年时几乎身无分文,还换来了家里所有人的责怪。这些,他也无言诉说,虽然我离开那个项目了,但也时不时关心打听现状,后来有一次在酒局上,和项目其中一个股东碰上了,聊天中谈了些现状,他也终于承认,现状很不乐观,也郁闷的说:去年是这么多年来过的最穷的一个年。我多少能理解他,但真正能理解他的人不多,很多人骂。
如今,项目依然在艰难的招商和销售中,一个不大的项目,规划10余方平方,一起建设的不过4万平方左右,这已经把几个发展中的小企业拖进了暂时看不见希望的泥潭里去。
在招商过程中,我也认真了解,商家为什么就不来“做生意”。县城的商家说:县城的消费一年不如一年,大家已经感到疲惫了,哪里还敢开新店,旧的店都不一定能守得住啊。
他说:冲击最大的还是电商,现在很多居民买个马桶都网购,他也仔细研究了网店的产品特色,同一个品牌,网店展示的产品往往是最便宜的款式(比如有微小瑕疵、少一点点瓷的那种),但各种图片和动画展现的非常完美。这种产品他们店里不敢进货,因为客户发现了就不会买,买了一但有问题,他要无休止的去售后,非常耽误时间。可在网购中一般消费者不知道就买了,买回来看问题不大就将就用呗,卖家远在千里之外,也不可能让人来处理,当然,特别较真在网络上给找卖家没玩的人毕竟是少数。
他说:我还敢去你们的商业体开店,我都打算去浙江开网店算了。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最近,老家在搞扶贫,干的轰轰烈烈,可是,大山上,能产出什么呢?搞产业扶贫,能干的人都不一定干出产业,何况那些贫困户。
电商,竟然又成了扶贫的法宝,各县、各镇,都在建立电商中心,打的旗号是:工业品下行,农业品上行,电商扶贫,让农民的农产品销售的更容易。
可这样一来,镇上开小商店的都要关门离开了,因为一个电商中心和快递员足以解决镇上的人的日常消费, 电商中心还是各种补助建立起来的,经营成本比商店还低。
一哥们说:工业品下行事解决了,可农业品上行是伪命题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常工业品随时随地都要消费,居民度通过电商把钱消费到“外地”去了,可农业品一年只产出一茬子,而且农业品存放时间短,存储难度极大(农民也没有条件存储鲜品),就上行那么几天,能卖出多少?这简直就是场不对称战争,好像一个一米粗的管子在抽我们的血,却用一个10厘米的管子给我们输血。
这些现象,那些开个体户的总结不出这么精炼,但事实会让他们体会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也就是这个房地产项目,我从始至终全部参与,因为新公司人员不足,不该我的事我也尽量去参与解决了,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以及对于县域、以及我们市的房地产现状几乎摸了个门清,如果有网友要问我房地产开发的事情,我几乎就是个真正“专家”,不是看表面现象讲理论的那种砖家。
虽然在项目上也没干成事,时间也不长,但我在岗时尽心尽力,后来证明我的一些观点也是对的,所以虽然离开项目了,却和几位老板(股东)成了朋友,毕竟地方小嘛,也总是可能会碰上的。
也因为这个房地产经历,导致我产生了一些“职业病”,听说那里搞什么综合体,我瞄一眼,就知道那是吹,肯定N年内起不来,因为那些广告语,我当年都用过,而且我的文案水平比一般人还要强一些(后来在日报和内刊发文章证明了自己这方面的实力)。

只是县城的房地产难吗?不然,市区里的也不很好过,也是因为参与那个房地产项目,老板带我参加了很多场合,所以和当地搞地产的不少老板都算认识,下面就简单举几个例子:
1、市区江边一个大项目,住宅算卖完了,可是大面积的商业一直无法真正开业,当年打的广告语是:陕南第一国际商业街,距如今已有8年时间,招来的小商户很快死掉,平时全靠“做活动”,不做活动就没人。好不容易招来一个大点的儿童乐园项目,这算是带动人气的好项目,可经营者半年后发现情况不行,要放弃经营,商场老板一看,他一扯,更是雪上加霜,无奈之下,自己把儿童乐园接手过来维持经营了。
2、老城区曾经最繁华的商业街,多少年来那都是城市核心地段,用他们的话说,那叫:白菜芯。一个80老板搞了3万平商业综合体,这个商业综合体经营惨淡,发生过不交房租和物业费甚至动用警力的事件,巧合的是这个商业综合体里一个做餐饮的店是我装修的(我管过一段装修公司,确切的说,是我同事装修的),在装修一半时,女士有点后悔,其实当时我也看出她的结局了,无奈她是我的客户,这半拉子过程咋整?就鼓励着她干完了,可开业不到3个月,关门大吉。

以上这些小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归根结底的原因是:
我们市区,存量,在建,以及待建的商业面积已经超过200万平方米,而城区居民仅50万人左右,这又是一个不成比例的现实,全市辖区常驻人口也不足300万人啊。当然,电商对市区的冲击依然是无死角的,我哥们的媳妇,买个放盐的罐罐子都要网购。

后来,白菜芯的老总喊我们几个人去给出点子,我们详细了解了各种业态并分析了现实,只能说也很无奈,这不是知识或者智商能改变的啊,能有啥办法?唯有感叹道:白菜芯也被虫子咬了啊!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云中锦书2014 2017-11-09 20:26:21
感觉区域发展水平固化了,落后地区想发展,难了,君不见,东部企业迁徙,都去东南亚,不去西部。
-----------------------------
是的,后面还有些真实的案例,简直不忍直视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如今的县里,市区,依然还有很多房地产在苦苦挣扎,依然有新的项目在启动开发,用他们的话说:不搞这能还能搞啥呢?没有支柱产业,没有抓手。谁都知道这种商业只能面对本地的消费者,市场额度有限,蛋糕那么小,分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谁也不想自己先倒下,今天你做活动,明天他做活动。一些市场的营销手段近乎扰民。
不过,有些无所事事的家庭妇女开心了,今天转发领个娃娃,明天点赞换个杯子,没事整下廉价玩具回去,也是一大乐子。
看的人多了,接下来分享三个典型的回乡创业(致贫)的经典案例。由于是在IPAD操作,不方便,有些错误的地方,没有构思提纲,比较随意,文笔水平也没体现出来(毕竟是给权威刊物发过文的,所以解释下),请多谅解。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下面插播三个创业(致贫)案例。
从房地产出来后,和发小以及老乡组建了一个装修公司,我短暂的管理过几个月,期间和各种扯皮的业主和工人打交道,内心十分郁闷,小地方的人素质的确很低下,也缺乏契约精神和“讲理”的氛围,那些破事就不表了。
小城市的娱乐就是喝酒打麻将,喝酒我时常参加,但我不爱打麻将,这导致很多闲暇时的场子朋友们就不会叫我了,无聊时喜欢写些东西,内容大都和经济发展有关,很快,我写的文章被当地日报以及刊物看中并登刊,一下子就变成了个“小网红”。微信加我为好友的人多了起来,很多人加我为好友,都是想让我帮忙分析一些现状,必然,他们都面临着不同的焦虑甚至举步维艰。

一、被绿水青山掩盖的无奈
有个回乡创业的朋友,已过不惑之年,早期在深圳等地打拼,存了些积蓄,少小离家老大还,人在外漂久了都会感到空虚和失落,盼望回家,他也一样。他听说很多绿水青山的地方都在搞民宿很火,最为突出的算浙江那个莫干山吧,作为经典案例,微信圈三天不看都不行。
其实,我个人对在那些大山上搞“生产”或者“发展”不看好,甚至是排斥的,我觉得,青山的地方多了,都能开发出来,需要多大代价?何况祖国大好河山,很多人家乡的青山无非就是基本的植被恢复而已,没有惊艳的特色,只是自己觉得很美,自我麻醉了。
这个朋友也是加微信认识的,聊了之后,就植入正题,说他看过我写的不少文章,理念很精辟,希望接我去他的“庄园”看看,帮忙指点迷津,提提建议。
我也爽快答应了,他所谓的庄园,是他老家,在本地某县下面的一个蛮偏远的镇,随着人们外出务工,村里通电,植被恢复了,溪水也清澈了,所以他觉得那简直是绿水青山啊,发展“民宿”是个好地方,巧合的是,村上刚好有一批破旧的房屋,房屋建于1945年,是当时的地主建的,所以小有特色。
他把废弃的房屋和周边场地租了下来,修缮、改善交通以及水电,整理杂乱的环境,部分房间装修,前前后后,投入了几百万,自己的积蓄花光了,还贷有款。“庄园”目前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往前走,还要花钱,也看不到希望,停下,意味着失去一切。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其实他的庄园无非就是吃饭和住宿,对于吃饭来说也就是个僻静点的农家乐,住宿无非是在山区的土房子里睡觉,可附近根本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引来人流啊。我去时,他的餐饮弄好了,可以接客,住宿尚未收拾完善(缺资金)。
可是那么偏远的地方,本地是贫困地区几乎没有消费能力,有几人会去吃饭呢?就算去吃饭,不过是个中号农家乐,又怎么能盈利?而且,庄园所在地,两边山高且沟窄,让人感觉有些压抑。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地方没有吸引人的亮点,我也不愿意再来。
山绿水清,这到处都是啊,谁会为了一点山水跑这么远还大额消费?大家都这么忙,有钱有闲并存的人很少啊,也只要少数典型的神经质才会去山里“清修静养”,可那不是常态啊!
他很疲惫,也无无助,我形容他有种无力感,他说是的,一路上感叹,我们的渺小的和蚂蚁一样(含蓄的说自己是草根,创业如此艰难,要是二代就好了)。我也很无奈,只好说了一句:我想你可能还会“救市”,唯一能给的建议就是再花一分钱都要慎重再慎重的考虑。其它我真想不出啥好办法,这地方靠什么地方的游客支撑呢?

我也给他分析了莫干山:虽然我没去过莫干山,但我能想象的到,江浙沪等地城市化程度很高,而且是几大发达的城市群围绕着那些山区,山区资源当然可贵,高薪白领小资们众多,厌烦了城市就去玩几天,庞大的数量且有质量的客群支撑了那片神话。可是我们这里呢?本来就是山区,城市化水平很低,你我之类的本来就是“山里人”,想进城,半只脚还沾着泥呢,怎么可能就“活腻了”要来大山深处住什么民宿?
所有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不一样啊,不是有个青山就行了,那么多钱,撒在大山上,是一点泡都不起,只换来周边“农民”从羡慕嫉妒恨到幸灾乐祸看笑话。
很无奈,又能怎么办?
那天回来,他送我两瓶酒,我看他的现状,死活都不收,拉扯半天。可是男人也是有尊严的,他再惨,也不至于请不起兄弟一顿酒,无奈之下收下当晚喝了。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第二,同学的养殖场,能人户带动脱贫把自己变成赤贫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同学是初中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他初中毕业后就没再读书,南下广东干了很多年,也是近些年才返乡。回来后就寻思着搞点事情做,恰逢村上搞脱贫,对贫困户有5万元的贴息贷款。再镇上的鼓励下,他开办和养鸡合作社,说服了几个农民入社。以他的养殖场为中心,农户就在家里散养。
合作社的墙上,组织架构俱全,带动多少多少户农民发展,报告上没少写。实际上,农户养了一阵子发现划不来,喂食物、人工等等压根不如干小工,所以就不怎么养了,合作社也就是他一个人的养殖场。
合作社共计投入100万元左右,包含他的积蓄,他的信用贷款,还有部门农户的贴息贷,100万元的养殖场,建在山区,看起来很不起眼,也不成规模,硬件设施也是勉强支撑。一圈养下来,同学傻眼了,成本太高,因为他是小规模必然成本太高,他的鸡蛋成本换算下来9毛多钱,而超市里的鸡蛋一度跌到3毛左右一个(外地运过来的)。他拼命的讲他那时绿色散养,可消费者说:一个鸡蛋,壳子里面一堆东西,你绿色散养属实,可我也感觉不到和超市这有啥明显区别。

他养的鸡换算下来成本也很高,20多元一斤,销售就成了极大难题,更可恶的是,中途还遇上了HXNX影响,当地还把活禽交易市场关闭了一段时间。养殖的东西卖不出去,不但不见效,还要每天大量消耗你的人力和物资成本。
因为效益不佳,他就自己上阵拼命干,三更半夜还在喂水,准备包谷等,自己又是厂长又是销售经理,人拖的十分疲惫。

有一段时间,他半夜忙不过来,还把媳妇喊去帮忙,我看见后,就悄悄建议,你赶快别让媳妇上,这样几个月下去,老婆都要跑了,再说,她上场帮你那一下,起不了根本性的拯救性作用啊,何苦?不能几头都输,后来,他也没再让老婆去帮忙了。

现在他很苦恼,养吧,无法盈利,人也累的不行,中秋期间,连续近一个月的阴雨天,更是把他折腾的快崩溃了,放弃吧,意味着清零,毕竟山上建设养殖场,一旦不养殖,留下的资产残值可以忽略不计。

而他换来的是,父亲的抱怨和责怪,他的房子还没解决。因为是合作社法人,精准扶贫时他越过红线,不能被评为帮扶对象,而其他一些贫困户,在各种补助帮扶下,化了很少的钱(我们叫做送房子)都分了住房。所谓能人户带动,不但没带起来,还把自己陷入深坑拔不出来像他这种例子很多。满山遍野都是各种“合作社”,产业园,都是不成规模,不成体系的,也都在为了梦想继续坚持着。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有个哥们说:近几年,小地方的人死气沉沉的,干啥都不赚钱,不知道该往那拼搏,我写东西都提不起精神。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双11要来了,祝大家看好自己的老婆,哈哈!
插播一段关于双11的感想,其实双11这事根本不符合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战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肯定有实际的论证。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件事都有其两面性,电商也是一样,他的优点是理论可以把产品买往全世界,而缺点也是它可以把产品麦往全世界。从理论上讲,每一个电商掌柜,都有可能在双11瞬间翻身,改变命运,这也是大部分电商经营者内心深处的潜在期盼,因为电商的销售模式给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一个老板在市区开店,这个市对他的产品有多大的消费能力,他的店有多大承载力他是有分寸的,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他心里应该有点B数。可电商不一样,面对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市场,让一切都变成了可能。

很多从事电商的人,一年下来,勉强维持个盈亏平衡甚至略亏,也都想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打个翻身仗,那么,他就必须要“备货”,备那些他们认为可能会火的爆款,如果不被备货,万一卖好了岂不是错失机会?反过来想,一个县城,我们的调研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一个电商掌柜可以完美掌握全国市场吗?显然不可能。

这导致直接的后果是,双11过后,很多电商积压了很多库存(没卖掉),这些库存平时更难卖出去,因为消费者都等这一天“剁手”,该买的也都买了啊!另外一个致命问题是双11又制造了一个“春运”,庞大的采购和物流需求导致社会方方面面都是超常规运转,这和春运有什么区别?而春运我们骂了30年,国家改进了30年。

要满足双11的动员和调配能力,平时是压根用不上的,可如果不满足,双11这段时间就会存在着各种问题,仔细想想,不是有病吗?脑子进水了还是?好不容易把春运解决了,认为再造一个,你啥时候买东西不行?

就像前面讲过的,双11由于大部分老板的贪婪心理(这也是人的本性),导致大批量备货,备自己认为的爆款,而实际上几家欢喜几家忧,狂欢过后,一堆人面临着库存的压力和处理,有些产品可以多放几年,而有些产品是有严格的存储期限要求的,这意味着他要报废、亏损。

而这一切,都是那个无限可能提供的支撑,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全国市场嘛,全国市场多大啊,不是一个县城,进货要控制。可悲,可叹也!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因为在家乡重要报刊上发过多次文章,在互联网上算是半个小网红,不少返乡创业的朋友加微信,有时半夜12点还发消息过来倾诉自己的迷茫和焦虑,这其中有个案例叫社区工厂。
社区工厂,准确的说是来料加工,给广东等地的一些电子厂加工“变压器”,最简单,利润最低的那种,社区工厂在隔壁另一个县,工厂投产后,在当地好像是一件大喜事,县上表彰,市上表彰,省上表彰,一直表彰到更上一层了(你懂得),都说这是带动脱贫的新模式,解决了社区很多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开办社区工厂的是一个比我年龄略小的兄弟,微信加的早,但一直也没见过面,时常看见他在接应各种参观和考察,合影,发照片等等。

有一次,他终于和我吐露心声了,问:社区工厂如何逆袭?我说:我对制造业很了解,因为我在大型制造业干了8年的营销,对工厂了解的滚瓜烂熟啊,加工的产品应该利润很低(因为是可以备货的常规件,单价烂,否则交货无法完美配合)。节省下来的那点人工费能持平物流,可家乡的生产效率能跟上吗?制造业的工时是按秒计算的啊,我看你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合影拍照,这如何生产?这样的产业就算拼命做也是薄利嘛。
他说,是的,说道心坎了。

那些来参观的部门并不吃拿卡要,目前这个环境他们也不敢,有时候还会送点小恩小惠,可是作为企业主的他要陪,有时候安排顿饭是必须的,礼节啊。这就耽误了他很多时间,去工厂参观,必然也会影响生产线。可是没有办法,小地方没有产业,就这一个社区工厂,大家都想去关心一下,以表达自己的重视,报告上也好写一段。

后来他的社区工厂生存艰难了,一则是本来利润薄、效率低,二来客户给他的月结120天,资金压的他承受不了。有次他请我喝酒,一起聊了很久,昔日的拍照合影之风光都是一场空,我说所谓社区工厂:90年代前台湾工厂就开始把有些产品送到居民家里加工,2000年左右,江苏、福建等地每逢旺季,也会把一些简单工序交给附近居民在家里加工,支付工时费,这并不是啥新鲜玩意,只不过你在社区把妇女组织在一起了而已,可这事值得如此表彰吗?光表彰也不行,得帮你解决难题啊!

他和其中几个哥们还弄了个牙刷厂,该厂在社区工厂隔壁,当时县市都特别重视,毕竟是制造业嘛,对于落后地区多么难得,有次,他们邀我去参观,我一进车间,就说出了无尘室的级别,半自动机的特点(感觉很亲切,离开制造业三年了),他们就觉得我蛮懂行,就挽留下一起探讨探讨。

我说:牙刷靠品牌或者量取胜,这两条好像都不占,也不容易吧。他们说是的,因为生产的量有限(就他一家牙刷厂,独木难支),所有原材料采购的价格都不占优势,还要求现金结算,综合成本上升,减轻的那点人工工资不够填补。而他们的成品上到超市,超市店大欺商,都是卖完后才给钱(超市的模式大家应该懂得)。两头挤压,前行艰难。

据说,这个牙刷厂是招商引资过来的,最早是一位江苏老板要投资,可投了一半,江苏老板死活不投了(说是媳妇闹家庭矛盾投资不成),后来易了两次手,到了他们几个小年轻手里。
据我所知,他们几个都是80后,搞这些事外面欠了不少。

楼主:漂泊的秋AK  时间:2020-09-25 08:24:30
本地有300多个农业园区,有少部分省级园区,很多市级园区,这也是当年“山上搞园区、山下建设区”而诞生的杰作。可如今,这些园区能达到良性自我发展的不足十分之一,大部分举步维艰。

比如,有搞核桃园区的,本地也建设过饮料加工企业,一度被评为龙头企业,企业主是砂石料老板转型而来的,大环境的不匹配,加之老板的经营思路还是原来“搞砂石料”那一套(不用动脑子,耍流氓为主才能通吃)。饮料厂很快入不敷出关门大吉,那些核桃园很多都失管了。为什么失去管理,因为没有收益啊,俗话说:桃三李四核桃八年,栽核桃致富,农民一看等不及,远水解不了近渴。

勉强成型的一些核桃园,也只能在果子成熟季节卖一点“鲜果”,收入不足。
很多网友在回复中说网络,好像一根网线就是万能的救世主,其实也不然,那些鲜果要在网络上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是马宝还是马信,网络平台的特征就是面向全国,开店的商家也是全国。
不管你使用的是电脑还是手机,终端的界面就那么大,能展示的店家就是那么几家,一般人在网络搜索东西,翻个十几页已经算有耐心了,不知名没实力的网店都被淹没在几百万几千万卖家当中,如大海捞沙。能排在前面的,毫无疑问都是实力派。

比如那个庄园,也有网友说搞什么途牛网,其实,这些网络并不稀奇,也不是救世主,反而搞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这些网络在当地也都有代理商在运作,可是,不是上了网络就能使那偏僻的庄园火起来,中国太大了,山水的地方太多了,自驾游也是有条件的。如今的旅游业几乎是最烂的一个行业,正规旅行社互相之间把价格搞烂,大家都知道,丽江三亚的新闻大家也知道。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不正规的“驴友”、“户外”、“自驾俱乐部”则都是打着自愿的牌子行旅行社业务之实,99%都是牟利的,没有雷锋也没有白莲花。这些行为就和电商一样,逃税露税、不用搞消防、不用被监管、不用售后,搞不公平竞争。然后还反过来讽刺开实体店的各种不对,可笑罢了。

开旅行社的也是有苦难言,自己办理牌照花费,接受监督管理,出事后要重罚(因为有牌照,相关部门要负责),而那些野路子的“驴友”、“俱乐部”则没有这些负担,出事了相关部门也不用担责(都是自己组织的,部门也管不了,和部门没关系)。这就导致那些“俱乐部”比旅行社生意还好,还没有成本,不用租用办公场所,有个微信或者其它朋友圈平台就行了,这不是可笑吗?

据我观察,那些“自驾”、“驴友”的组织者,往往都是有正式工作(国企、事业单位等)的人员,本职待遇不菲,工作不忙,还可以赚外快,反过来把那些从事市场经济的“无业人员”的饭碗抢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餐饮,本来开饭店大都是普天人,一年到头赚点辛苦钱,管制以来,很多单位也不该出来吃饭了(有风险,遇见2B拍照还以为自己在监督)。这下好了,小地方企业不发达,单位的不敢吃,谁来消费?但是单位的有些接待是必须的啊,一个企业小主管都知道下馆子,总不能让那些“领导”连饭都不吃了吧?所以只有转到各种“家居”里去,而这些家居很多都是领导家属或者领导直系开的(不用招牌也有消费)。如此一来,市场上搞餐饮的路子都给你断了。社会是庞大的链条,丝丝相扣,任何事过犹则不及,人家吃一顿饭就大张旗鼓各种曝光,“整的半死”,结局就是“不吃了”,这下自己玩去。

楼主:漂泊的秋AK

字数:12938

帖子分类:经济论坛

发表时间:2017-11-10 02:35:56

更新时间:2020-09-25 08:24:30

评论数:21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