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走进老街

走进老街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特别喜欢@雪暗山村兄的《残留的老街最后的天井》系列摄影(2014-05-25)选了两幅共赏如下。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笔者对这题材感兴趣,还是因为在去年(2013年)11月,公司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在地之边上棚户区,热烘烘喧嚷了好一阵子,终于启动拆迁了,这涉及两千八百多户家庭。我借此机会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欢送会,命名为《走进老街-常回家看看》的文化公益活动,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资深摄影师,为棚户区的居民在故居拍摄全家福及免费装框赠送留念,另在公司售楼院子的围墙上搞个为期一个月的《老街历史摄影图片展》,同时收集老街图文并茂印刷成册子发送给街坊作为纪念,另组织周边二个社区的文娱队伍前来参加节目演出,当天也邀请著名地方戏曲《采茶戏》来公演两小时名剧《全家福》。

年轻的策划人员赞成搞这个全家福摄影活动,但当我要想将印象中“杂乱脏”的老街弄成图片展及印刷成册,就面露难色有点不解。其间噩梦开始于制作大型宣传喷绘广告,策划人员先来一张一本正经好像相馆拍摄效果的全家福图片为背景,我急忙摇头;再交上一张一对新人穿婚纱照走在老街大路上象征回家的图片,我几乎晕了过去;最后只好自己上网找一张一对面对镜头的银发夫妇,慈祥笑容温馨相望幸福感十足色彩清雅翠绿的图片作为宣传画背景。

老街确有它“杂乱脏”的一面,我无意予以渲染或突出这方面,特别是和摄影师深入老街各个角落东张西望寻找拍摄题材和角度后,我开始有了新的领悟,不像以前基于个人安全等因素总是匆忙侧身而过,于是我开始和摄影师及策划人员分享我对老街的理解和画册想要表达的意思。

(1)历史的厚重感:
最好有老街标志性建筑物,这号称当地第一街的所在地,应该可以在相关网上找到资料。不要局限在我们楼盘周边的棚户区,其地理范围应该可以更大些。

(2)岁月的痕迹和美好回忆:
破墙断梁间一根绿草,转弯处的几层栏杆阳光流透进来等等,一定要带出值得让老街老百姓留恋的时光和记忆。

(3)老街建筑物的特色:
旋回的楼道、瓦墙、对联,院子里的三五个计费水表,盘根交错的电线树根,破损缺角的石板路,透过老屋间隙露出蓝天一角或现代建筑高楼等等。

(4)浓厚的老街生活气息和特色:
拍摄大量富有生活气息及摄影美感的图片,尤其凸显当地生活特色描可以产生共鸣的地方,比如门框春联上寓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望;比如大厅张贴毛 口号图像带有历史时光隧道的味道;譬如小巷子生活的悠闲祖孙温情边上有只鸡、有条狗、自然朴实的氛围是摄影角度最好的提炼升华;或是几张空凳子在巷子摆着对应想象中的车水马龙;还有在晒衣服的窗架上以及横跨大路电线树干上,有老百姓在北风暖阳中吹晒猪肉条;又譬如大厦矮楼间可看到XX学校球场上学生打篮球的身影。有了这些相片,在深深体会后,你就会能明白老街流逝的不是“乱肮差”,而是沧桑岁月中另一种生活的节奏和味道,而时光不再倒流,只能留在相关小群体或社会集体的记忆中。

(5)摄影审美
如何从摄影图片中阅读想要表达的内涵,欣赏其中的韵味美感,让相片说话,让相片打动人心。

(6)要不露痕迹带出公司的楼盘,不要用任何一张样板房室内的相片,但可透过开发项目的院子园林绿化洋伞藤椅一角显现公司的楼盘建筑,以暗示可以到来参观或纯粹一坐,也可选用一张绿化工程时吊秤高举半空的一棵大树准备移栽的场面,暗示可以置业留在老区边上等等,即广义上的常回家看看。

匆忙的一周,从构思到安排,到全部节目落实上演,尤其看到社区老头老太色彩亮丽的服装和神采飞扬满脸笑容充满幸福感的舞蹈表演,以及全家福或邻里团体照流露出来的纯真感情,年轻的策划员告诉我:他们上了一课。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走进老街-常回家看看》摄影画册编辑好后,我余兴未了,补上二首涂鸦诗作凑热闹。



(一)瓦当的身世

这半筒形状的泥陶瓦片
在宾馆外望可见的城中村
俯仰相承顶天立地
蜿蜒在每户宅院檐宇之间
从秦汉 到唐宋 到明清 到民国 到解放
岁月便在这些重重叠叠的树影瓦沟中悠悠流过
偶尔卡在土锈和苔痕拐角处

就是这半筒形状的泥陶瓦片
在闹市城中村紧密地相挨着
纹饰如云蔽护檐头的叫瓦当
在跨世纪改革开放之高楼大厦的包围下
犹露出一幅引颈翘尾振翅欲飞的样子
展示了一幅现代钉子户的顽强性格

就在一个酷热的午后
我走进这片红头文件点名为发展盲肠的城中村
巷子曲折无序如报章版面边角的小标题
密密麻麻的瓦砾堆中还能找到大大的一个‘拆’字
恍惚听到里面哪个屋檐沟沿无限放大的滴水回声

我放慢脚步
心想一定得有个地方来珍藏这些泥陶瓦片
或许在新建的旅游古迹胜地 或博物馆 或古董地摊
也一定会有人来揣摩考究
这披满细密鳞甲如卧龙的瓦片之扑朔迷离的身世
可能是千年宫庭高墙、金戈铁马、春秋轮替遗留下来的

我也一直在纳闷
这半筒形状的泥陶瓦片一如现代编钟
敲打时究竟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来
一则不为人知的历史隐秘?
抑或茶楼一则双规的新闻?
还是混杂大江南北不同的口音?

写于2013年7月6日

(二)钢筋般的脊梁

千千万万根的钢筋撑起一个个城市的繁华
就像亿万根 民族的脊梁 挺起一个五千年的灿然文明

他们都拥有相同的气节与风骨
脸庞刚毅棱角峥嵘
信念坚强心志不移
扎根地平线又不忘超越平凡
向蓝天丈量梦想和追求幸福

面对凌空扑面而来的混凝土的浇淋
钢筋手臂如弯钩扣箍
点焊每个可以团结的力量
贯穿每个构件承受所有荷载压力
发挥最大化学吸附胶结性能及机械咬栓合力
耐受得住冬夏的热胀冷缩
一如祖国经得起百年饱受欺凌
而今心如钢筋来构建美好家园

此刻我站在建筑工地高楼顶层
脚踏的正是上周千千万万根钢筋与混凝土形成的楼板
还有新的千千万万根的钢筋将在劳动者勤奋的双手中
竖起
生活的新一轮希望
他们脸庞峥嵘刚毅
如弯钩扣箍的钢筋手臂在炎夏酷热暴晒下发出黝黑的亮光

吊塔铁臂缓缓地从头顶高空横摆而过
象征土地上另一个新的征程
望着楼盘间枝枝钢筋昂首竖立
就像亿万根 民族的脊梁 曾经挺起一个五千年的灿然文明
它再度
再度撑起一座又一座城市的繁华

写于2013年7月10日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问好@msc9999 谢谢打赏,送天涯分。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老街的泡桐树》



泡桐树的花语是:永恒的守侯,期待你的爱。

它高高竖立在旧城区街头巷尾,就如亲人朴实无华之永恒守候和爱的期待,但随着城镇现代化的发展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个时代特殊的集体记忆和情怀。

我开始关注泡桐树,是两年前的七月,当时初到这个南方城市,还不知道它的树种属称,只是注意到办公室临窗外墙边,有三棵浓密的大树,目测高40米以上,胸径近3米。稀落阳光的枝桠间,总传来一阵又一阵炎夏似雨蝉鸣,尤其在奄奄疏懒的午后,高低反复间断起落的回绕频率声声入耳,几乎就是催眠曲;开唱时兴高采烈,三两下就形成喧闹的共鸣,像远处的浪潮轰然涌来把人浇淋得遍体湿透,在你还来不及反应时,它又霍然停歇,好像神奇的大自然有谁在指挥似的。

秋天来了,前院就开始飘落满地褐黄的枯叶,有一次我觉得卫生没到位,下楼检查工作看个仔细,青绿色的叶长卵状心形,背面为长柄树枝状毛,而枯黄飘落的枯叶则是卷曲顽强不饶在风中翻滚着,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几只参杂其间,体型巨大的哀蝉尸体,我本以为它是小虫的样子,我惊讶地望着这高大的浓密大树,一问才知道它属于落叶乔木叫泡桐,早上刚把院子打扫了一遍,下午又是满地落叶。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这光秃秃的枝桠上,便泼辣辣一串一串地开着透着煞白喇叭状的花瓣簇拥在一起。花满枝头时,远远望去就像花海中有一群美丽的少女穿着白裙在那里翩翩起舞,但执花在手时,却略带黏糊的感觉,可能这花带有油脂性。

据说泡桐树长得很快,三五年的工夫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但用来盖房子却是不结实的。只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焦裕禄当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时候,曾号召大家栽植泡桐树,因为那里都是沙土地,栽泡桐树可以防沙固林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报道也说现今河南省栽植泡桐近二亿株左右,农桐间作面积在一干万亩以上,这数字给人的印象依然是震撼的。

如今现代化的城市很难再见到泡桐树,主要是因为它的枝叶都不够出彩,泡桐花也是乏善可陈。这开白花品种的泡桐,是我现在居住城市的乡土树种,楼盘周边的城市棚户区拥挤的道路上,普遍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尤其在我认识她之后就频频出现在我的周边。我欣赏泡桐花氤氲成烟升腾弥漫在空气里,花开花落伴随着市井闹哄哄人来人往的平民生活。

但随着旧城改造进程的加快,墙外棚户区早已经搬迁一空,那三棵泡桐也已砍锯二棵,轰然倒下时还刮擦到临近民居的窗户,我跑出去观看打听一下,问工人如何处理这些被锯成块状的树桐,被告称将作为锅炉的燃料。还剩下孤苦伶仃的一棵,猜想很快也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迟早退出时代的舞台。

泡桐树似乎是是老城区相依为命的树种,她伴随我在异乡两年里楼盘项目开发的日子。我手中就拿着一本公司一年前命名为《走进老街-常回家看看》文化公益活动的纪念册子,其中收集了许多老街图文。老城区确有它杂乱脏的一面,策划活动时我确无意渲染或突出这方面的主题,特别是和摄影师深入老街各个角落东张西望寻找拍摄题材和角度后,我开始有了新的领悟,不像以前基于个人安全等因素总是匆忙侧身而过,我认识到历史的厚重感:其中有居民岁月成长的痕迹和美好回忆;破墙断梁间一的根绿草,转弯楼窗栏杆处阳光流透进来以及旋回的楼道瓦墙与对联;或是一个小院子里的三五个计费水表,盘根交错的电线树干,破损缺角的石板路,透过老屋间隙露出蓝天一角或现代建筑高楼的画面,还有小巷里生活的悠闲祖孙温情边上有只鸡有条狗自然朴实的氛围;晒衣服的窗架上以及横跨大路电线树干上挂着老百姓在北风暖阳中吹晒的猪肉条;大厦矮楼间可看到学校球场上学生打篮球的身影,这些也只能留在相关小群体或社会集体的记忆深处,就像渐渐消失的泡桐树一样。

想想不久后,我即将告别这个楼盘项目,包括这相伴两年的泡桐树群体也将远离而去,我真诚希望现代化充满绿意没有泡桐树的新城市环境,继续可以带给我们美好的希望和幸福的生活,风吹过时夹带着几分朴实无华的乡土味道。

2015年5月7日小记为念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走进老街-常回家看看》文化公益活动之《老街历史摄影图片展》画册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老街与老戏》一文被删除或屏蔽,真是无言,原文除了图片,有文化传承的论述。@石中火。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有老街不能没有老戏,很遗憾这帖子被编辑删除或屏蔽了。

老戏摄影系列删除了非常可惜,原文是引用摄影大师天马雍金在2016年2月11日,农历大年初四,过年时节,在浙江松阳县乌弄村,见识了周安高腔剧团为村民们的演出,拍摄了当时的一些情景题为《村里的大戏》

谨从新摘录其中前-后台各一张的特别视角与大家共享。






文字部分,笔者当时引用的是海外例子,即拙文《新加坡地方戏与民俗文化传承》的尝试探索思路:这些地方戏在儒家思想主导之满清末期中国封建政权与科举制度衰微没落的时局态势下,民俗文化是如何通过地方戏曲飘洋过海在华社民间生根发芽的?

笔者个人浅见以为,这些南漂到新马地区的闽粤地方戏,就是通过所谓的“小传统”或“儒家传统”的民间剧团的渠道,以传统戏文曲目为载体,潜移默化地传播民俗文化之喜怒哀乐等传统审美价值观;南洋地区特别是在殖民统治时代,海外华文教育欠缺识字率低下、文化娱乐匮乏而方言盛行的特殊土壤的环境里,地方戏得以孕育发展,使到传统价值观在海外异地藉以落地生根,扮演着浅水流深的重要文化使命,中华通俗文化不至于断流失传。

有关文化传承的学术观点,笔者举例提到余英时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说,以及新儒学杜维明则提出“儒教中国”和“儒学传统”的概念。不知冒犯了什么禁忌,这里重提意在做个说明。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雪暗山村 兄的《残留的老街最后的天井》系列摄影(2014-05-25)精彩不断,谨再筛选几幅共赏如下。老街景象在城市发展中已不复存在,图片伴随悠悠的岁月走过..........。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策划及赠送给棚户区居民的《走进老街-常回家看看》摄影画册共40页,谨摘录其中几幅分享。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雪暗山村 当这些建筑老宅或不再存在,但隐敛的文化基因和怀古情怀又何曾流失.......


摄于2019年4月11日东阳卢宅大院

檐下听雨看雨,享受的是一种短暂闲暇情景下,坐拥一种静谧心境的幸福感。这淅淅沥沥的雨声,可以把纷沓尘世的一切烦恼与喧嚣,都排除在躯体似的重重墙外。

那天,在繁忙的旅游行程中,应邀到东阳市朋友力荐之诗礼传家的卢宅大院参观,这个由肃雍堂/复荆堂/树德堂三大建筑组群的九进院落,把经历五百六十余年,拥有千余间房屋,收缩到一座宅第中来,其间包含九座书院和两座藏经楼。

漫步在这庭院深深的回廊曲径里,正是雨后初晴时分,眼前一排檐雨坠珠,在水槽里荡起阵阵涟漪。我不禁停下脚步,透过檐溜,聆听那点滴滑落的雨珠子,在耳际无限地放大回响着,仿佛流年千秋的晨钟暮鼓,而我如同禅定在一个静止定格时空里的江河湖海之舟上,云游神外。

导游显然在旁絮絮叙述一段又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我为了掩饰失态,轻轻地举起手中的瓶水,骨碌地喝了几口,一股清凉直透心脾;倚栏仰望,只见天空有几朵云彩划过,心中一怔,这情景不正是‘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契语吗?那是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一诗中提到的:“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者有云:“师云在青天,随风舒卷;水在瓶中,清澄如镜。云动水静,一任自然”。又说:“须弥藏芥子,瓶中自在天。云和水本无高下,那青天与瓶亦自无区别”。确实,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瓶水似人心,清澄如镜;而青天白云,随风舒卷,闲适自然。云动水静,随势而变,自如转换,随遇而安,人们若能领会事物本质、就能悟见本己面目,也就明白了什么是道。

《说文解字》对“檐”的解释,说它是房顶向外延伸部分之类的概念,但对古镇古建筑来说,除了屋顶遮风挡雨的功能,更承载着诸多相关的艺术文化历史的底蕴。望着眼前这座风雅世家冠绝江南的卢宅大院,我心中突然衍生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体会!谨留诗一首:“缘逢檐下雨,浮世水上涟,阶苔方寸间,痕绿又一年。”为记。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好友春游婺源,在微信群分享系列美景。期间误闯水墨上河民宅,见堂上挂字画一幅,最为让笔者惊艳不已;大字为‘无弦琴’,旁有小注:“晋书陶潜传,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这字画说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有素琴一张,却弦徽不具;友好相聚,把盏唱和,独异其趣。这无弦琴体现的正是道家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既无形无象谓之空,但又真实存在,意喻音外之声,象外之形。后来唐朝张随《无弦琴赋》有云“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何为迭相待?”,这无弦琴,不弹自鸣,天籁地和,确实无上境界。

这水墨上河民宅,疑似宋朝朱熹后人,翰墨典雅,让人不禁想起《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厅中堂还有幅题字‘婺焕中天’的映山红大笔彩染画,峦峰跌宕,气势恢宏;拍摄连画附带左壁上的“流水无弦万古琴”,唯独不见右联,笔者查寻网络资料提到明朝无名氏留有类似诗句,猜测上句应该是‘青山不墨千年画’,说不定原创者或和这府上有点渊源。只觉得画面上:流水如琴,声韵淙淙;天地留画(话),情怀悠悠,饱含无弦琴的禅意与神思。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欣赏楼主m一番榨zh 拍摄的《逛古镇拍古镇》系列,构图取景色调光线充份营造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古镇水乡之恬静美景中洋溢着生活情趣的主题,以及流露作者温馨人文的情怀。《一池春水》增设《古村古镇古建筑》主题活动,非常有意义。有朋友喜欢江南水乡和古镇的,若能花点时间,阅读美丽风景背后的内涵,那将有更深刻的感受。



喜欢人文视角的,我要特别介绍大家阅读阮仪三教授图文并茂的《江南六镇》一书(2002年出版),他作为同济大学规划系的教授,自1980年开始即积极参与古镇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规划的工作,让古镇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得以保全。

书中介绍(一)古镇朔源- 水乡风韵,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人家,人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二)江南六镇的共性与特色。

六镇是指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水乡明珠的同里,以庙兴市的甪直,水墨画卷的南浔,文风蔚然的乌镇,吴根越角的西塘.江南六镇处于同一地理、文化背景,具有基本相同的风貌与特色,但由于各自的历史的因循,文化的生成,环境的美化,时代的机遇相异,因而深入观察又各具特点,各有风韵。

周庄- 繁华的商业市镇,前街后河,前店后宅,家家枕水而居,户户踏级入水,双桥有佳话,迷楼遗诗情,桥楼相峙,画窗映波,凭栏闲情,水乡美景尽收眼底。

同里- 恬静的居家市镇,湖塘怀抱,河道纵横,拱桥跨波,退思园,耕乐堂,名园老宅犹存,河沿小路旁,竹树掩映着白墙黛瓦,洋溢出一片水乡柔情。

甪直- 因唐代创建保圣寺而兴寺建镇,遗存唐代彩塑和斗鸭池,古树古墓勾人怀古情思。小河小街小店小桥及水乡妇女们的清丽服饰独具风韵。

乌镇- 幽雅的河街市街,修长的街巷,昔日的廊檐,石板路,水阁房,引人遐思,小船悠悠,河水涟涟,淳朴明净。老茶馆、老药店、老作坊、古戏台,古趣盎然。

南浔- 盛产蚕丝的古镇,素有崇文重教之传统,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大花园,文化底蕴深厚,百间楼处,河道弯弯,倒影重重,风光旖旎婉约。

西塘- 盛产黄酒的鱼米之乡,河道开阔,细柳拂水,碧波漪漾,河沿廊棚连绵数里,瓦屋檐马头墙高低错落,鱼市花市酒坊令人陶醉流连。



若朋友喜欢优美文字和图片介绍江南的,请参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五卷《中国古镇游- 190个经典古镇》, 其中有特别介绍《江南水乡古镇》的部分,其诗情画意之美,一定能给你不同的体会。

西塘- 廊棚古弄存诗画
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更有众多的文化人家,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小镇的灵魂之所在,无怪乎有人说西塘是一首诗,既古朴又抒情:西塘是一幅画,黛瓦粉墙杜鹃红,水巷里的晕月映照枕河人家;西塘更是一杯清醇悠然的酒,不知多少文人骚客醉倒在这梦里水乡。

乌镇- 乌墙楼台烟雨中
茶可以清心,水乡人爱喝茶,光是这仅百余米长的西栅老街上,就有临河而建的大大小小17家茶馆。每天都会有茶客们来此相聚,把着茶壶,噘着两尺来长的旱烟枪,聊得是家长里短,古往今来。也许,来水乡小镇的茶馆,喝的就是这个味儿,品的就是这个韵,迷恋的就是这个酽如茶、淡似水的情。

南浔- 丝弦未绝巨富之镇
江南总是春天好,难得有几个这样真正属于夏天的镇子。七八月,正当荷花盛开的季节,在小莲庄凉茶读书,一阵乱香飘过,桥下流淌的全是丝弦软语,让人想从此沉睡不起,但南浔绝不是别处的青涩的村姑,她一翻身,在梦里还诱惑你。

同里- 梦里水乡
一阵微风拂过,水面如少女的发丝,轻轻地散开,连同河边停靠着的几条小船也轻轻晃动起来,那青灰的小瓦,斑驳的粉墙,依稀还能闻到古屋遗留的味道,是梦吗?

周庄- 占尽水乡之风流
流水、石桥、小巷、浅笑、团扇、罗衫。杏花春雨般的水韵,随着小舟上摇橹声,轻轻荡过悠长的岁月。船,是我诗意的摇篮,渔网一样的河道呵,却叫我如何认清回家的方向?楼台倒影间,不小心做个潮润的梦,梦里是柔婉的吴歌,幽静的水乡。

甪直- 江南桥梁博物馆
历史的沧桑并未在这里留下太多的痕迹,数千年过去了,吴淞江的涛声依旧,甪直镇风情依旧。这里没有没落,这里也没有喧嚣,有的是河中的舟来船往,还有咿呀的橹声,和着流水的低吟浅唱……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一池春水》部落留言栏2014-08-3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在这里,让我再介绍一个2003年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为献给《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而制作的影视作品《水天堂》,内附旁白解说。读者在精美绝佳的影视配乐中,还可以欣赏到139页中英对照诗句般的介绍遍布全书,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谨摘录几句如下。真的,水天堂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树梢间的太湖,像一地晃动于风中的花影。小巷在后,高塔在前,我们一路走去,水稻田里漾出的吴歌溢满停着几朵白云的蓝天,而眉长眉短的远山,恍如刺绣。江南的风景在隐隐约约的弹词的流水中,宁静得仿佛灯火下的古镇。上桥下桥,回头一望,竟看得到衣衫飘飘的昆曲在月色下风姿婉约的背影。有人说: 只要走过拿座老桥,就到水天堂了”。

“裁缝店的对面的那一口老井,听裁缝说已有一千多年。从井圈往下望去,好像宋朝就在下面,它不露声色地沉思,等着被一只吊桶弄醒”。

“在湖边站久了,盯着水看,就觉得岛在动,上下一浮一沉,真怕给飘了。远处的岛屿,有的像鸭头,有的像斗笠,新月上来,太湖就像抬高了,让潮水一点一点往岛上推”。

“始建于唐朝的宝带桥是苏州现存的最长的古桥,也是中国现存的最长古桥。从宝带桥的这一头,缓缓走到那一头,一不小心,就走进了历史”。.................................

这次翻帖重读水乡古镇,让我有梦回江南之感。毕竟自己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多年(无锡四年多,苏州五年多,常州六年多)。这里的流水、石桥、小巷、浅笑、团扇、罗衫,还有杏花春雨般的水韵,随着小舟上摇橹声,轻轻荡过悠长的岁月。船,是诗意的摇篮,渔网一样的河道呵,却如何认清回家的方向?楼台倒影间,不小心做个潮润的梦,梦里是柔婉的吴歌,幽静的水乡。...........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4-08-08


【苏州 我来了】


在家家枕河的窗外
轻轻地 跨过 江南

你绰约的水袖
依稀犹如午后的花影
急拨的评弹 和 回荡的钟声
即使不转身 也听得见
虎丘试剑 和 伍相去橹 的姿影
即使不转身 也看得见
虽然有些
有些散落 在文庙古玩地摊上

就约在今年六月吧 久违的苏州
盘门外的柳色
是否 依然纤柔如唐宋
那一排枕河的窗啊
或许 有谁还记得我
当年广为人知的小名

薛依云写于2003年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前来欣赏楼主味闲2013 的《热门图帖:姑苏城外山水间》。



非常喜欢别出心裁小品格调的摄影,就像从雕花透窗观赏这座历史古城的情趣,所有的光线、色泽、形象、景致、呼吸、味道与记忆正被一个个可能的感觉激活,帮助我们回复阔别已久的人们在漫长岁月中,感受精细生命的温暖。春花秋月,蓦然回首,苏州的人文内涵,遗产价值足以满足我们追逐精神之美、回望古典馨香的光荣,那是一个审美的历程和诗意的旅行,把苏州的美丽告诉世界。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一池春水》部落留言栏2013-11-14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时间如新生命的欢喜】

人,只有在时序替换或独坐静思时,最容易惊觉时间滴漏般的流逝, 紧追跟寻时,它又与恒古不变的寂静融为一体。

时间,它装扮成各种形体与意象的马甲,既让人畏惧,又充满渴望与期待;既让人甜蜜回忆与怀念,又充满煎熬,甚至倒数的绝望。

最具形象的是脸上留下岁月的皱纹,如犁耕翻土后的纵横阡陌,又如秋霜芦白漫过青春的颜容, 那是辛勤的丰收和智慧的轨迹,但也少不了眼角泛滥之网状河道的迷惑,更有误入藕花深处的争渡。

时间,它是万花筒调色板,它是喜怒哀乐的乐曲音符声籁,它是溪涧泉源汇集的一条壮阔的大江大河,通往心中的桃花源,满载人生旅途的各种际遇命运与依依不舍的情怀。

我们或可选择暂时离开熙攘喧闹的人寰闹市,选择一个宁静的角落,坐看云舒云展花开花落,或旅游休假,或阅读欣赏,让凡心澄净明亮;以思维的翅膀,丈量蓝天的胸襟,期待生命的高度,再次得到跨越。

先哲陶渊明有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我离开了阵子,又回来了,时间如新生命的欢喜,开始了新的计时。

薛依云写于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雪暗山村 兄台取景角度出神入化,近似点石成金,唤醒尘封的陈年往事。(借用好友@一面湖水szm 的摄影图片示意)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雪暗山村 谢谢山村兄分享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和祠堂里面,悬挂于门厅壁柱上的古楹联,它是连接古今之间的精神纽带,既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和信条,更是教育后代的教科书和道德箴言,可视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奇特传播方式;这些古楹联大致可以分为:修身类、治学类、传家类、景物类。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1-25 16:35:03
问好@雪暗山村 分谢谢享楹联系列,这些严格家规、睿智家训、优良家风,伴随宏伟大院、精美建筑,留下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历经岁月洗礼却不褪色,穿越百年的时光愈显光芒。

楼上85楼这对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大意是说:传家的道理就在于做人要厚道;处事的方法没有什么怪招,关键就是要对人直率而诚恳。

据说此楹联源自曾国荃(1824-1890)。清末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早年随其兄曾国藩筹建湘军。清朝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攻陷天京,纵兵焚烧抢掠7天7夜,血洗全城,因破城有“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曾国荃自题联还有“瓶花落砚香归字,窗竹鸣琴韵入弦”、“家无长物琴书自乐;天生高人风雅之宗”、“一片光明心比月;十分欣喜我如鱼”等等,曾国荃的书行书墨迹联,字含花香,书有竹韵;闲情逸致,跃然纸上,很难想象与其悍勇戎马武夫生涯联系在一起。

倒是在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的杭州故居轿厅,亦看到这幅楹联,另有一番对比乐趣。(注:‘轿厅’即客人下轿之处,两边长凳是轿夫和跟班饮茶休息之处。)



据说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明楼院一进院门楼)也有此联。经商处世首要的是以“信”为重,其次是“义”,第三才是“利”,强调的是真诚、守规,不言过其实。

苏州同里的《陈御史府》之第三进‘宏略堂’即陈府主体建筑,也是主人接待达官贵人和举行婚丧等重大庆典的地方,堂内有“克遵儒风”匾额,二副抱柱联,一副为“心事平和事理通达;德性坚定品节详明”,另一副为“敦诗说礼揽英接秀;钩河摘雄奉魁承杓”;还有一副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两侧耳门上写有“咏仁”和“蹈德”,上述文字都表达了主人信奉儒家理念、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

楼主:薛依云

字数:1029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10-12 02:09:33

更新时间:2021-01-25 16:35:03

评论数:2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