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读唐诗品唐史

细读唐诗品唐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一夜之后,果然过4800,不求点击提升,只求知趣相投。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匆忙之间打错字,是志趣,不是知趣。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这是在歌颂李世民关心普通民众的情怀了。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九月,李世民命令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负责精简宫女,前后共计把三千多名宫女遣返回家,任其婚嫁成家。这是怨女三千放出宫。贞观六年十二月,李世民亲自复核判处死刑的三百九十人,众人无一喊冤,都自认为罪有应得。李世民怜悯他们,让他们回家处理一下后事,也和家人最后过个春节,约定来年的秋天再到监牢自首,接受处死的刑罚,随后释放了这些人。等到贞观七年九月,所有的死囚在没有人押解的情况下,都来到长安接受死刑,无一例外。这是死囚四百来归狱。
关于“死囚归狱”还有后续:李世民认为实施刑罚是为了使人改过自新,这些死囚按期投狱,说明他们都已经悔过,既然悔过了,就没必要再进行惩罚,于是对他们全部进行了特赦。这件事情,后人也有很多说李世民作秀,或是说当时的连坐制度非常残酷,使这些死囚无处可逃。但这件事情,还是反映了贞观时期司法公正,很少冤狱,以及李世民的个人感召力。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这是在歌颂李世民关心普通民众的情怀了。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九月,李世民命令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负责精简宫女,前后共计把三千多名宫女遣返回家,任其婚嫁成家。这是怨女三千放出宫。贞观六年十二月,李世民亲自复核判处死刑的三百九十人,众人无一喊冤,都自认为罪有应得。李世民怜悯他们,让他们回家处理一下后事,也和家人最后过个春节,约定来年的秋天再到监牢自首,接受处死的刑罚,随后释放了这些人。等到贞观七年九月,所有的死囚在没有人押解的情况下,都来到长安接受死刑,无一例外。这是死囚四百来归狱。
关于“死囚归狱”还有后续:李世民认为实施刑罚是为了使人改过自新,这些死囚按期投狱,说明他们都已经悔过,既然悔过了,就没必要再进行惩罚,于是对他们全部进行了特赦。这件事情,后人也有很多说李世民作秀,或是说当时的连坐制度非常残酷,使这些死囚无处可逃。但这件事情,还是反映了贞观时期司法公正,很少冤狱,以及李世民的个人感召力。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王者之风lll 2017-03-21 11:58:49

----------------------------王者你这是饭前一顶啊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这是说李世民和李绩的一段君臣过往。贞观十五年,李绩得了重病,长时间卧床不起,药方中有一味药引子,是胡须烧成的灰。古代人们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所以有一种刑罚称之为髡(kūn)刑,中国上古五刑之一,就是剃光或部分剃掉人的头发胡须,因此才有曹操的“割发代首”,并不是忽悠大家,确实代表了曹操的自己惩罚自己的诚意。李世民知道此事后,剪下自己的胡须烧成灰为李绩制药,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的以头顿地,额头都磕出了血,哭泣着感谢李世民的恩德。李世民酷酷的回答:“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就是说你别太放在心上,我不是为了救你,我是为了大唐的社稷。这话水平很高,表面是不居功,减轻李绩的心理负担,实际上表示了对李绩的看重。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诗句中的思摩是突厥的贵族,名叫阿史那思摩,算是突厥中的老前辈了,是一位很有眼力价“识时务”的俊杰。在隋朝启民可汗和其他突厥可汗争权的时候,一度非常狼狈,托庇在隋朝的羽翼之下,阿史那思摩留在突厥,暂时代理大汗。等到隋朝扶持启民可汗返回突厥的时候,他自己非常自觉的取消了自己可汗的称号。
进入贞观年间,当李世民灭亡东突厥的时候,他一直追随颉利可汗,没有背叛,最终和颉利一起成了唐军的俘虏。李世民被他的忠义感动,在贞观四年三月初三,任命他为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五月初八日,唐太宗改封思摩为怀化郡王。不久改任北开州都督,统领颉利可汗的旧部居住在黄河南部地区。后来随着原来归附于突厥的薛延陀部的崛起,在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又封他为乙弥泥孰俟利可汗,回到他们的旧部落,作为唐朝的藩国,也起到监视薛延陀的作用。就是在这次封赏的时候,赐姓李,从此,他就叫李思摩了。
薛延陀也不傻,对于身边埋下的定时炸弹很不爽,头领夷男在贞观十五年攻袭李思摩,把他打的落花流水。又是李世民派李绩出场,率唐兵打败了薛延陀。
到了贞观十七年,由于突厥“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李思摩一直没能把部属整合好,没有完成李世民交付的重任。他在惭愧之余,觉得还是干点力所能及的的事,于是要求入朝宿卫,给李世民站岗。李世民就召他回京,担任右武卫将军,宿卫京师。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李思摩随军出征,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李世民亲自为他处理伤口,担心是毒箭,用嘴吸出伤口的脓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为皇帝效死。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国鑫所 2017-03-21 13:35:11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
-----------------------------
唐朝的诗人也很独立自由,虽然有一些“应制诗”,但是没有拉低唐诗整体质量。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这是称赞李世民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不仅武功赫赫,而且文治昭昭。从李世民即位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九十年,天下人还铭记着太宗的功德,载歌载舞进行纪念。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从“歌七德,舞七德”至结尾“王业艰难示子孙”。是说这七德舞和七德歌,是圣人太宗给我们做出的率先垂范,并不是太宗去夸耀自己的神武圣文,而是要告诉后代君王,要如何建立君王的功业,要领略前人的创业之难,更要明白后人的守业之难。这样才能谨守君王的七德,永葆天下的太平。
白居易虔诚地写下《七德舞》,是因为他生活的宪宗元和年间,政治腐朽,官吏腐败,天下民生不安,有识之士都希望能再出现一位“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的明君。
不过,就像旧唐书评论李世民 “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那样,千古一帝仅是绝响。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2.5.6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慷慨激昂音符歌颂的贞观之治(下) 序 那些为七德舞唱和声的歌者

在李世民虚己求贤纳谏如流的施政方针下,大臣各司其职,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基本实现了“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众多的仁人志士都为“致天下太平”贡献了心力。如果伟大的贞观之治是白居易的这首《七德舞》,历史的舞台上却不是唐太宗一人在独唱,灿若群星的名臣贤士,也都唱出了各自的音符。最为后世熟知的,莫过于“十八学士”和“二十四功臣”了。
最早扬名的是以文采见长的十八学士。
武德四年十月,秦王李世民一战而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觉得这个功劳现有的封赏制度根本无法与他相匹配,所谓“不世之功”。于是专门为李世民设置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官位,称其尊贵在“王、公”之上。在增加了李世民名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还允许他开设“天策府”,培植自己的亲信。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在长安开设了“文学馆”,从自己的秦王府、后来成立的天策府和地方郡县,选拔贤才充入文学馆。其中最著名的有18人,当时人们成为“十八学士登瀛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2.5.6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慷慨激昂音符歌颂的贞观之治(下) 序 那些为七德舞唱和声的歌者

在李世民虚己求贤纳谏如流的施政方针下,大臣各司其职,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基本实现了“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众多的仁人志士都为“致天下太平”贡献了心力。如果伟大的贞观之治是白居易的这首《七德舞》,历史的舞台上却不是唐太宗一人在独唱,灿若群星的名臣贤士,也都唱出了各自的音符。最为后世熟知的,莫过于“十八学士”和“二十四功臣”了。
最早扬名的是以文采见长的十八学士。
武德四年十月,秦王李世民一战而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觉得这个功劳现有的封赏制度根本无法与他相匹配,所谓“不世之功”。于是专门为李世民设置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官位,称其尊贵在“王、公”之上。在增加了李世民名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还允许他开设“天策府”,培植自己的亲信。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在长安开设了“文学馆”,从自己的秦王府、后来成立的天策府和地方郡县,选拔贤才充入文学馆。其中最著名的有18人,当时人们成为“十八学士登瀛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瀛洲”一词也是有典故的:《史记•秦始皇纪》记载齐人徐巿(就是徐福)上书秦始皇,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于是秦始皇派他带着500童男和500童女到海外去寻找长生不死之药,结果徐福在海外岛上另立国家——这就是日本的来历。
为什么说是“登瀛洲”,而不是其他的两座仙山呢?那是因为在汉末就开始流传一本书,叫做《海内十洲记》,也称《十洲记》,据传是东汉的大才子,以诙谐著称的东方朔所著,内容是记载了海外十大仙境(十个州)的奇幻景象。其中的瀛洲位置在东海,离会稽(南京市及浙江西北)七十万里,仙山方圆四千里,长满神芝仙草。岛上的泉水味道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喝数升就能醉,但可使人长生不老。洲上仙人和俗世之人杂居,也是人仙交界的地方,凡人在此可登仙境。瀛洲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就是“人仙混居、凡人可登仙境”,能看出当时的舆论倾向于被秦王选入文学馆,就等于铺就了青云之路。
后世的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首句就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众多的海客,始终怀着寻访瀛洲仙山的梦想,只是在茫茫大海滚滚波涛之中,难以求索。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古典浪漫主义2016 2017-03-20 11:27:27

@乐得屁颠 285楼 2017-03-15 19:45:00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
杨坚的这首诗,可以做谶语了


—————————————————
@乐得屁颠 381楼 2017-03-21 19:36:00

谶,这个字真的好难写啊!这个帖子会一直关注的,希望楼主坚持下去吧
—————————————————
谶字可以分开记忆啊,言字边,竹字头,韭菜好吃动干戈。哈哈,厉害吧。
谢谢你的鼓励,我会努力坚持。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突然发现点击率过5000了,好兴奋。是不是追求太低?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夢幻般的旋律 2017-03-21 23:00:00
杨广还真是败家子
-----------------------------
杨广的主观愿望是建立一个伟大的王朝,可是他他急了,妄想把100年的事情10年干完,所以透支了。想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提法,是不是也出了一身冷汗?
不过杨广的诗,写得真不错。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让我们仔细拉一下这十八位进入李世民法眼的幸运者:
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
这个名单也体现了李世民用人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的风范。
其中的房、杜不必细说,是后世名相的典范,在当时更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孔颖达、陆德明是当代的大儒,苏世长和颜相时代表的是李渊的旧交,用来传递李世民对李渊的善意;李守素是河北赵郡(现在赵县)李氏的宗族首领,李渊这一支,一开始认祖宗比较乱,但到后来,还是归入了赵郡李氏。
十八学士多是隋朝旧臣,也有的出自洛阳王世充、陇西薛举等昔日和李世民兵戎相见的对手。李世民一律委以信任,“听朝之际,引入殿内,讲论文义。”“或至夜分而罢。”——《唐会要》。但这十八学士的职责可不仅是讲论文学和经义,例如褚亮的职责之一就是:“每从征伐,尝预密谋”——更重要的是参赞军机大事,以至于后来的玄武门之变,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最可依靠的智库。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王者之风lll 2017-03-22 11:04:06
加油
-----------------------------
每天和王者兄见一面,倍觉温暖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让我们大致历数一下他们的业绩:
房玄龄受诏重撰《晋书》,姚思廉与魏征同撰《梁书》、《陈书》,都是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史”之一;
杜如晦制定和订定各种唐朝的典章制度,把政府集团管理运行和运行的规则;
陆德明撰《经典释文》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的重要著作;
而孔颖达奉命主编的《五经正义》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也是儒家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李世民和他们既是君臣,又是文友,彼此之间切磋诗文,讨论经义,前面提到李世民的《帝京篇》中“移步出词林”,词林中的文士可能就是这些位吧。
十八学士里颇有几位唐初诗坛的重量级人物,更有不少佳作。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虞世南的那首咏蝉诗,堪称是同题诗歌的最佳之一。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清贵的“五绝”虞世南
《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虞世南流传很广的一首咏物抒情诗。
“緌(rui)”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孔颖达注疏《礼记•内则》篇的“冠緌缨”就说:“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而诗人颂扬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所以才有“垂緌饮清露”一句。除此之外,“垂緌”还暗指官宦身份,一般的白衣身份是没有资格戴“冠”的,“冠缨”一词往往指代达官贵宦。这种赋予了“清高”意味的蝉,正是诗人的自我评价。
“流响出疏桐”一句,写蝉居处之高贵,要知道梧桐历来是凤凰的栖息之地,“疏”字示人枝干高秀挺拔,点明秋意萧索。“流响”是描绘蝉声的长鸣悦耳,用“出”字,把无形的蝉声作为有形物体传送,强调了蝉声给人的惊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本诗的诗眼。通过表义“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不是凭籍秋风。”来表达“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权势、地位等等,也能声名流于后世。”
这并不是他的自夸,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的品德力量和人格魅力,确实也配得上这两句自喻。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清贵的“五绝”虞世南
《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虞世南流传很广的一首咏物抒情诗。
“緌(rui)”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孔颖达注疏《礼记•内则》篇的“冠緌缨”就说:“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而诗人颂扬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所以才有“垂緌饮清露”一句。除此之外,“垂緌”还暗指官宦身份,一般的白衣身份是没有资格戴“冠”的,“冠缨”一词往往指代达官贵宦。这种赋予了“清高”意味的蝉,正是诗人的自我评价。
“流响出疏桐”一句,写蝉居处之高贵,要知道梧桐历来是凤凰的栖息之地,“疏”字示人枝干高秀挺拔,点明秋意萧索。“流响”是描绘蝉声的长鸣悦耳,用“出”字,把无形的蝉声作为有形物体传送,强调了蝉声给人的惊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本诗的诗眼。通过表义“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不是凭籍秋风。”来表达“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权势、地位等等,也能声名流于后世。”
这并不是他的自夸,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的品德力量和人格魅力,确实也配得上这两句自喻。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字数:5751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9-20 16:00:00

更新时间:2020-11-08 06:42:53

评论数:19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