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读唐诗品唐史

细读唐诗品唐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二、三仕三隐为酒虫

他的第一次出仕和罢官,在大业年间。大业元年,王绩高中科举,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这是个小官,但是清贵。可王绩不喜欢在朝廷做官,请求担任六合县县丞,他在任上嗜好饮酒而怠慢公务,遭到弹劾,于是就解官去职。王绩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意思是说网络在天,我又能到哪里去呢?“网罗在天”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其中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第二次罢官,发生在武德年间。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在前朝官员中选拔贤能,王绩前去应征,被选到门下省。他的弟弟王静,当时也在朝为官,对这个清高自诩的哥哥来做门下待诏不理解,就问他“待诏快乐否?”王绩说,待诏俸禄不高,升迁无望,门庭冷落,寂寞难耐,但是,每天供给三升的美酒,还是令人留恋的。王绩的话传到时任门下省一把手的陈叔达耳中,他特批给王绩供应的酒由三升增至一斗。当时人们以此称王绩是“斗酒学士”。可惜好日子没过两年,到了贞观初年,他就因病又被罢官。但是也有观点说,这次王绩是受他的哥哥王凝弹劾侯君集事情的连累,是被被针对了。

第三次罢官,是王绩自动辞职的。第三次他又被征召入仕的时候,要求到太乐署担任太乐丞,吏部选官之人因为这是个从八品下不入流官职,并且是个俗官,不是清流所向往的,不匹配王绩的才名和履历而不认命,王绩再三坚持,并且说“有深意”,最终遂了他的心愿。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王绩看上的不是官职,是当时担任太乐署史的焦革善于酿酒,他是奔着酒去的。他以大才子的名声做了焦革的小弟,焦革非常感动,不仅捧出佳酿给王绩喝,还传授了他酿酒的手艺。可惜好景不长,不久焦革就病死了,焦革的妻子接班继续供应了王绩一年的酒后,也去世了。王绩仰天长叹:“天不使我酣美酒邪?”然后借口有“足疾”辞官而去。就是因为王绩的这番折腾,从此后,太乐丞这个职位竟然变得清贵起来,就像是大蒜变成了咖啡。后世的王维也曾担任过这个职务。
王绩这点像极了西晋的阮籍,阮籍也是为了步兵校尉府中藏的美酒而主动请求降职去担任步兵校尉。(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恆游府内,朝宴必与焉——《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但是这次焦革不仅给了王绩“鱼”,还给了他“渔”,王绩回到家里开始自己酿酒。不仅如此,他还上升到理论层次,撰写了《酒谱》、《酒经》,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没错,这个李淳风就是那个神棍。所谓“南董”,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史南史和晋国史官董狐两人的合称,这两位都是史官中秉笔直书的代表,其中的董狐就是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歌颂的“在晋董狐笔”。李淳风是感叹王绩把关于酒的理论记载的非常详细、可信。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远踢近打贴身摔 589楼 2017-04-10 13:40:00

借楼主贵贴~~谢谢~http://bbs.tianya.cn/post-no05-437800-1.shtml
...
—————————————————
谢谢看得起这个帖子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三、纵意琴酒东皋子
从此,王绩和隐士仲长子做了邻居,在河中心的小岛上搭建茅屋,种谷物酿酒,养鸡鸭吃肉,自号东皋子(东皋是指水边的向阳坡地),开始了他纵意琴酒、忘情诗文的隐士人生。
回顾一下王绩的这三段仕途之路,惊讶的发现,他做官,既不是为封妻荫子,也不是为贪污受贿,更多的是为了酒而去。
那么既然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了”,喝起酒来就更无所顾忌。天天“久经考验”的王绩,酒量也开始见长,从“斗酒学士”变成了“五斗先生”,并且把喝酒视为重大事业,喝酒的时候,哪怕是本州的刺史前来拜访,均不见面。
为此,王绩亲做《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王绩固然是个隐士,但在文学史上,大家更公认他是个诗人,尤其王绩被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升庵诗话》评价说“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至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其中的“滥觞”的原意是“江河在发源地的水都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此处引申为“源头”,“先鞭”是指领先一步的意思。
也就是认为王绩是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初唐诗人的领路人。
既然说了这么多关于酒的故事,在领略他的五言律诗之前,先看看他诗中的“酒之感慨”:
《过酒家五首》之二
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王绩在这首诗中婉转的为自己申辩:我整天喝酒,不是为了修身养性,实在是看着大家都醉,我不忍心搞特殊化啊。
如果“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有这种心态,是不是就不会投江而亡?不过为了端午的假期,屈大夫,您还是醒着吧,别跟王绩学。
不仅仅是喝酒,《看酿酒》一诗中,给我们讲解了酿酒的大致周期:头一年六月调酒曲,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才能得到美酒。并且提醒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
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
“正朝”原意是皇帝接受群臣朝见的地方,在作为指明时间来讲,是指正月初一。
透过这首《秋夜喜遇王处士》的五言诗,我们能看出王绩还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题目中的处士和居士不同,居士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徒,出仕是有德才而不愿为官的隐士。“芸藿”一词中,芸是耕耘,藿是豆类植物,就是给豆子松土除草之类的务农吧。
诗歌中那种悠闲洒脱的喜气呼之欲出:
两位王隐士在秋风习习明月朗朗的夜里碰到了,互相打招呼:“老王啊,你刚刚弄啥来?”“我在北坡给豆松松土,小王啊,你下午弄啥来?”“我在东坡把豆子割了”
其实四句诗之后留有余白,我觉得以王绩的性格,“喜遇”之后,十有八九会提出邀请——
“晚上到我家喝酒去?”
“中!”
这样来理解两位老王的对话,是不是很喜感?
甚至会更洒脱一点,就在这点点萤光之下,把臂畅饮。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四、首作五律留大名

真正给王绩奠定“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地位的,是下面这首五言律诗《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是“点题”,这也是后来律诗基本固定的写法,在第一句,或是前两句说明本诗主题。一句诗交代了地点、时间、事件,还有一个隐而未宣的人物,自然是诗人自己。其中“薄暮”的意思是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
第二句“徙倚欲何依”中徙倚一词是徘徊、逡巡的意思(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楚辞•远游》)。这句紧跟上句,揭示了为什么傍晚来“望”的原因(先有了“欲何依”的思绪才来“望”),也可以理解成站在高坡上望着空旷的田野萌发的情感(“望”了薄暮的景色,想到了“欲何依”)。“欲何依”字面意思是从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化出来的,不是想要依靠什么,而是没有可以依靠的。那么,是要依靠什么?是山石树木来歇歇脚吗?
后面的四句对第一句进行了阐述,描述看到了什么。先是远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萧瑟的秋天里,又望到萧瑟的夕阳落晖,这是失落的二次方啊。再近望(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除了远近的对比之外(这也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在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牛犊与猎马、猎鹰的出现,又是一种动静之间的对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两组的对比,使整个画面都活动了起来,好一副山村秋晚牧歌田园图。这种的收获喜悦也暂时感染了诗人,本可以使人乐而忘忧的,但是诗人又在最后两句结束了短暂的欢乐。
最后两句用了一个“采薇”的典故:商朝末年有一个商朝的小诸侯国叫孤竹国,两位王子伯夷、叔齐是贤人,互相谦让国君的继承权,最后都没干君主,隐居起来了,这是最早的隐士记录。武王伐纣的时候,二人拦着武王的马谏阻,认为不能以臣伐君。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这个典故往往用在怀念前朝的遗老身上。说自己周围看到的人都不相识,暗示都不志同道合,自己只有自娱自乐的唱着歌,怀念远古的贤人伯夷叔齐。
在这里我们也就懂了他第二句的“依靠”是什么,不是物质,而是志同道合的人,或是思想。
从“采薇”的角度来讲,在隋末唐初的时候作这首诗,是有点“反动”的,幸亏大唐有自己的气度风华,如果放到清朝文字狱时期,估计够王绩喝一壶。
这首诗的脉络可以理解为:
因为孤独无人可依,去惆怅远望;
发现在秋意瑟瑟的山树之间大家都在“浪”;
无人理解我的情怀啊更加惆怅;
只有思念着伯夷叔齐,把小曲吟唱。
这首诗应该是写在他第二次出仕之前,那个时候他的身份还是“隋朝的病退官员”,自己也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望,家乡也没有熟悉的朋友,自己才在抒情(何所依)——看景——抒情的轮回中写下这首诗。
但是他最终还是两度出山,到唐朝为官,不但没有像伯夷叔齐那样饿死,还小酒天天醉。不过也许是这首诗触动了权贵,所以他始终是仕途艰难。
但是,这首诗之所以流芳后世,不仅仅是诗本身写得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是第一首律诗,至少是五言律诗。从此,揭开了波澜壮阔的唐诗画卷。
古人称一个字为一“言”,最早的是被称为思无邪的《诗经》,里面大多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四言诗,共305篇。我国古代的诗歌,用途多是抒情,所谓“诗以言志”。《诗经》中的诗主要抒情诗,且多用重章叠唱一唱三叹的形式。仅有《东山》、《氓》、《七月》等很少的叙事诗。后来出现了以“兮”为标志的楚辞,多为六言,间杂变化,依然是以抒情为主。发展到汉代的《乐府诗》的时候,由于很多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用于谱乐传唱的,在长期的劳动人民实践中,确定了五言的基本形式,叙事诗的比例也大大增加,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其中脍炙人口的诗篇包括《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但是《乐府诗》也有从一两字到十余个字的,如《孤儿行》,这为以后的杂言歌行开创了先河。到了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乃至隋,诗歌以五言为主,但是没有诗的句数和韵脚的限制,多以十几句为主。
王绩的这首《野望》,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式:
1、全诗一共八句,每句五字,为五言诗。
2、每两句为一联,上一句为“出句”,下一句为“对句”。
3、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词性一致,句法结构相同,在修辞上为“对偶”、“对仗”,如本诗的三四句中,“树树”对“山山”,“皆”对“惟”,“秋色”对“落晖”。这两联称为“对联”。
4、开始的两句和结尾的两句可以不对杖,称为散联。
5、每一联最后一个字,称为“韵”,或是韵脚,八句有四个“韵”。这四个韵要“押韵”。就是要出于一个“韵部”相同或是相通,使得诗歌具有节奏、声调之美,也利于吟诵和传唱。
符合上述特点的这首《野望》,在当时称为“五言四韵”诗,后来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细心的文友就会说了,这首诗四个韵不押啊,第一个是依(yi),韵母是i,后面的晖、归、薇,韵母都是ei啊。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聊到唐诗的格律和韵脚平仄上来了,我得组织一下语言,争取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句子,说明白我在唐诗格律上的“半瓶子醋”水平。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聊到唐诗的格律和韵脚平仄上来了,我得组织一下语言,争取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句子,说明白我在唐诗格律上的“半瓶子醋”水平。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半夜一顶,明天会停留在第一页吗?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开始说相对枯燥的韵律、平仄、对仗、相沾。不过我这是“半瓶子醋”甚至是只有一个“瓶子底”的水平,错误的地方,请天涯的神人们多指正。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六、音韵演变转新声。
这首《野望》之所以现在读起来不押韵,这就是汉语发音的演变了。
例如有位唐朝诗人金昌绪唯一记录在《全唐诗》中的闺怨一诗:
打起黄鹂儿
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其中的“儿”在诗中就是发“泥”(ni)的音。
过去根据古汉语的发音,有专门的韵书来规定作诗所押的韵,最有名的是隋时陆法言著的《切韵》,共分206韵部。后来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因为他是平水人,并称为平水韵,沿用至今。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根据古汉语的发音,不仅确定了韵脚,还根据语调,确定了“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又包括阴平、阳平二声,这就是“平”。其他的三声统称为“仄”。在诗词歌赋和骈文中,所用的字词,不仅意境优美,还要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这就是平仄。
随着汉语的进化,古汉语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进化成了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平二声扬”,仄声中的“上、去、入”三种声调,混成了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三声拐弯四声降”。
这就是我们在读古诗时,有时觉得韵律不符的原因。
《平水韵》共有106韵,其中平声有30韵,上平声和下平声各15韵,本诗中的wei,属于上平声的第五韵“微”。既然说到这里了,就看看这30韵是什么。
上平声15韵包括: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包括: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盐十五咸 。
每个韵又包括所有可以用的字。
那我们来看看“五微韵”有那些字:“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看到了吧,依,晖,归,薇都在这个韵里,至于这个“依”字,在诗中该发什么音,我确实才疏学浅没有考证到,希望有人能指教。
过去作诗,要先记住这些韵书的内容,才不至于乱了韵,否则会被耻笑,如果是科举,乱韵的诗首先就会被PASS掉。红楼梦中的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写诗,林黛玉让她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就在香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构思这首“作业诗”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小时候读红楼梦到这里的时候不求甚解,“十四寒”和“十五删”什么的,直接跳过了。现在知道了,这是上平声15韵的最后两韵,其中“闲”字属于十五韵“删”,自然不能用到林黛玉要求十四韵“寒”的诗里。
后来,在韵脚上又进一步放宽,相近、相通的可以用来“押韵”,还是这个“微”韵,后来合成了“齐微韵”。以下内容纯为数据库显示而用,大家可以跳过:
(齐微韵包括  【平声】泥迟啼飞低枝吹稀羸催宜杯衣悲知梯西随期肥骑推移提蹄驰颓皮疑嘶垂霁棋溪席眉离围疾医旆兮髻姬谁呸回归肌湿妻机醅夷非谜拾持亏逼犀璃折息实痴啼食篱鸡极怀仪锤旗魁直池题萋凄规菲堤骐威齐德敌卑及危为基摧闺梨犁狸墀膝漆垂伊玑疲鼻微茨栖藜堆迷奇兹灰涕嘻辉嬉支碑施龟芝葵帷维螭麾弥披泪歧岐欺羁颐糜饥锥姨夔尼推其麒骐鹂骊罴貔琵枇栀蚩踟嗤隋虽睢帷违闱霏妃扉祈畿希依苇矶欷圭携稽嵇跻脐奚恢隈徊梅枚媒煤雷聩陪嵬虺裴培崔疾一壹吉匹七悉蒺蟋籍隙脊屐帻惜昔瘠淅锡击笛敌滴激析狄荻涤霹得贼棘逼即鲫嶷缉辑邑集习袭及级汲吸挹悒

【仄声】蜜起倚水意里十日醉北泪息得细履翅戏睡蕊骑惜洗辈鞴喂辔屈记尿系骓疾碎气你内的翠计理艺罪力会李岁佩味悴鼙觅利弃地济被瑞美议宜矣蠡配脆腻帏喜退吹己米俐戟势慧祗贼违呖藉柜异逝义队累悔媚侈秽笔世致币契对背位鬼第释避类式比黑制例讳妹吏一厉历臆寄替愧帝技泣已篑涕靡彼毁委诡髓妓绮徙婢弛几轨徵纪跪蚁鄙晷履垒癸以矣麂玺鲤苡尾苇岂卉伟斐匪菲礼体陛邸诋底抵弟坻柢悌祢贿倍每吏器为伪备鼻易坠避粹谊萃穗臂遂季骥寐魅积懿觊冀匮馈洎暨痢秘啻遗薏祟未贵费沸尉慰蔚魏纬胃渭谓毅既猥猬霁丽毙蔽敝髻锐戾裔袂祭隶桂税誓筮蕙诣励毳睿蒂睇妻递逮棣蓟彗芮蚋薜荔唳捩篦嬖睥睨最贝沛绘脍荟霈狈诲晦昧喙溃吠肺耒块碓刈乙秩密逸栗毕跸弼嫉筚篥必宓碧役璧驿逆癖辟僻译奕亦壁枥绩寂溺觅戚沥雳惕剔翼匿亿臆稷抑立给粒揖楫笠乞桂)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六、音韵演变转新声。
这首《野望》之所以现在读起来不押韵,这就是汉语发音的演变了。
例如有位唐朝诗人金昌绪唯一记录在《全唐诗》中的闺怨一诗:
打起黄鹂儿
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其中的“儿”在诗中就是发“泥”(ni)的音。
过去根据古汉语的发音,有专门的韵书来规定作诗所押的韵,最有名的是隋时陆法言著的《切韵》,共分206韵部。后来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因为他是平水人,并称为平水韵,沿用至今。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根据古汉语的发音,不仅确定了韵脚,还根据语调,确定了“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又包括阴平、阳平二声,这就是“平”。其他的三声统称为“仄”。在诗词歌赋和骈文中,所用的字词,不仅意境优美,还要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这就是平仄。
随着汉语的进化,古汉语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进化成了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平二声扬”,仄声中的“上、去、入”三种声调,混成了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三声拐弯四声降”。
这就是我们在读古诗时,有时觉得韵律不符的原因。
《平水韵》共有106韵,其中平声有30韵,上平声和下平声各15韵,本诗中的wei,属于上平声的第五韵“微”。既然说到这里了,就看看这30韵是什么。
上平声15韵包括: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包括: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盐十五咸 。
每个韵又包括所有可以用的字。
那我们来看看“五微韵”有那些字:“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看到了吧,依,晖,归,薇都在这个韵里,至于这个“依”字,在诗中该发什么音,我确实才疏学浅没有考证到,希望有人能指教。
过去作诗,要先记住这些韵书的内容,才不至于乱了韵,否则会被耻笑,如果是科举,乱韵的诗首先就会被PASS掉。红楼梦中的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写诗,林黛玉让她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就在香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构思这首“作业诗”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小时候读红楼梦到这里的时候不求甚解,“十四寒”和“十五删”什么的,直接跳过了。现在知道了,这是上平声15韵的最后两韵,其中“闲”字属于十五韵“删”,自然不能用到林黛玉要求十四韵“寒”的诗里。
后来,在韵脚上又进一步放宽,相近、相通的可以用来“押韵”,还是这个“微”韵,后来合成了“齐微韵”。以下内容纯为数据库显示而用,大家可以跳过:
(齐微韵包括  【平声】泥迟啼飞低枝吹稀羸催宜杯衣悲知梯西随期肥骑推移提蹄驰颓皮疑嘶垂霁棋溪席眉离围疾医旆兮髻姬谁呸回归肌湿妻机醅夷非谜拾持亏逼犀璃折息实痴啼食篱鸡极怀仪锤旗魁直池题萋凄规菲堤骐威齐德敌卑及危为基摧闺梨犁狸墀膝漆垂伊玑疲鼻微茨栖藜堆迷奇兹灰涕嘻辉嬉支碑施龟芝葵帷维螭麾弥披泪歧岐欺羁颐糜饥锥姨夔尼推其麒骐鹂骊罴貔琵枇栀蚩踟嗤隋虽睢帷违闱霏妃扉祈畿希依苇矶欷圭携稽嵇跻脐奚恢隈徊梅枚媒煤雷聩陪嵬虺裴培崔疾一壹吉匹七悉蒺蟋籍隙脊屐帻惜昔瘠淅锡击笛敌滴激析狄荻涤霹得贼棘逼即鲫嶷缉辑邑集习袭及级汲吸挹悒

【仄声】蜜起倚水意里十日醉北泪息得细履翅戏睡蕊骑惜洗辈鞴喂辔屈记尿系骓疾碎气你内的翠计理艺罪力会李岁佩味悴鼙觅利弃地济被瑞美议宜矣蠡配脆腻帏喜退吹己米俐戟势慧祗贼违呖藉柜异逝义队累悔媚侈秽笔世致币契对背位鬼第释避类式比黑制例讳妹吏一厉历臆寄替愧帝技泣已篑涕靡彼毁委诡髓妓绮徙婢弛几轨徵纪跪蚁鄙晷履垒癸以矣麂玺鲤苡尾苇岂卉伟斐匪菲礼体陛邸诋底抵弟坻柢悌祢贿倍每吏器为伪备鼻易坠避粹谊萃穗臂遂季骥寐魅积懿觊冀匮馈洎暨痢秘啻遗薏祟未贵费沸尉慰蔚魏纬胃渭谓毅既猥猬霁丽毙蔽敝髻锐戾裔袂祭隶桂税誓筮蕙诣励毳睿蒂睇妻递逮棣蓟彗芮蚋薜荔唳捩篦嬖睥睨最贝沛绘脍荟霈狈诲晦昧喙溃吠肺耒块碓刈乙秩密逸栗毕跸弼嫉筚篥必宓碧役璧驿逆癖辟僻译奕亦壁枥绩寂溺觅戚沥雳惕剔翼匿亿臆稷抑立给粒揖楫笠乞桂)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跳过部分结束,现在开始介绍一个装13的知识点:平仄的相对与相粘。这个部分以《登鹳雀楼》为例,先看原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先说平仄相对:同一联中(如果是四句诗的绝句,那就是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两句用字的平仄要相反相对,即这句用了“平音”的字,下一句的相同位置就要用“仄音”的字,比如: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两句就是这么平仄相对的。
再说平仄相粘:后联的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平仄相同,就叫粘连。本诗中,前联的对句是“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后联的出句是“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五言的平仄相粘体现在第二和第四个字,也就是下一句中“穷(平)”、“里(仄)”要和上一句中“河(平)、海(仄)”,的平仄读音一致。
否则,就叫做“失粘”。
七言诗的平仄相粘则是体现在第二、四、六个字上。
这也是作诗的常识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含义,指的是第几位的“字”,而不是一般理解的“第几句”。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七:高枕醉卧亦有情
后人评价王绩,说他最具陶渊明的风范。从他的“罗网”理论和“五斗先生”自诩,我也总感觉这是王绩向陶渊明的名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致敬。不过他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多了几分醉意,几分狂放,有诗为证:
《赠程处士》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他认为自己高枕醉卧的生活,比被礼乐桎梏的周文王和被诗书束缚的孔圣人要更随意、任情。
不过,王绩也不是冷冰冰没有感情的傀儡,对于故乡、故友和宗族亲人,也有浓浓的情谊。这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字里行间表达了深深的牵挂: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菜。

头四句是说诗人表面的冷漠(不知回),似乎淡忘了故乡,疏远了亲人,但是轻易就被一位自称是故乡人,并不熟悉的客人打碎了表面的坚冰。——马上就拉着这位老乡的手哭泣起来(人哭的时候都是皱眉闭目),然后又止住泪水开始为他接风(因为哭着没法喝酒,所以破涕之后才能共衔杯)。看到没,还没有核对身份就请到家里做客了。
不过这顿饭可不是白吃的,你要用信息来换,诗人连续问了故乡和故人十个问题:朋旧、童孩、弟侄、旧院、移竹、种梅、水渠、石、果、花。还提出了建设故乡的建议:“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最后四句表态说,羁居他乡的游子现在无论什么都想要了解,您就知无不言吧,不要让我猜。我也不是问问而已,不久我就要乘坐下泽车归乡,回去清除旧院中的杂草。
这首诗全无用典,自然天成,在貌似浅薄的遣词用句中饱含深情,一连串的问号代表的是压抑不住的思念。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说起对于故乡风物的关切,后世的王维也有一首《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像王绩打听故乡的消息,这般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移竹种梅、渠水苔石、院果林花等等一路问下来,并且还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碰到这样一个“碎碎念”的老乡,回答起来也蛮尴尬的——万一你对故乡了解的没有那么多呢?
王维就比较体谅了,王维的问,只是集中在绮窗前的梅花上,也许在他和梅花之间,有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株梅花,就是故乡的象征。
王绩的繁和王维的简,就像老磁带的AB面,唱响的,是同样一曲乡愁。
王绩的隐士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三次入两朝为官,应该是也想博得封侯拜相。但是由于自身过于放旷,以及兄长王通的儒学理论不被当时的李世民所接受,所以并不受朝庭重用,仕途不顺。因此才自哀自怜、愤世嫉俗起来。从他自己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来看,他对于自己的评价是“才高位下,”而且对于“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的状态不满意,这才“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
墓志铭不长,一起来看看王绩先生的身后名。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若愚,似骄似激。院止三迳,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空。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古典浪漫主义2016 604楼 2017-04-12 08:30:00

说起对于故乡风物的关切,后世的王维也有一首《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像王绩打听故乡的消息,这般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移竹种梅、渠水苔石、院果林花等等一路问下来,并且还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碰到这样一个“碎碎念”的老乡,回答起来也蛮尴尬的——万一你对故乡了解的没有那么多呢?

王维就比较体谅了,王维的问,只是集中在绮窗前的梅...
—————————————————
感谢支持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2.7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人生甘蔗两头甜的李百药
一、才德兼备“公辅”父
俗话说的甘蔗没有两头甜,意思是人生难得两全其美。但是如果把人生视为一根甘蔗,二十四史系列之一的《北齐书》作者李百药,倒是有一个“两头甜”人生——少年官二代,晚年享尊荣。年富力强的中年时期,辗转在隋文帝、废太子杨勇、隋炀帝、各路义军、李渊等等众人手中,始终难得重用,满腹辛酸。
李百药幼年体弱多病,到处寻医问方,遍尝百草,因此他的母亲赵氏给他起名“百药”。他的家庭相当富贵,否则在没有医保的南北朝年间,这样一个药罐子,就足以倾家荡产。他的父亲李德林,曾经是隋文帝最倚重的宰相,不过在李百药出生的时候,头顶上的天还不叫大隋,而是叫北齐。
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掉北齐后,刚进北齐的国都邺城,就专程派小司马唐道和到李德林的家里宣旨慰喻,原话是:“平齐之利,唯在于尔。朕本畏尔逐齐王东走,今闻犹在,大以慰怀,宜即入相见。”李德林进宫见到宇文邕后,两个人彻夜谈论治国之道,直到三天后李德林才告辞出宫。
周武帝宇文邕对他如此知遇之恩,但在杨坚篡夺北周江山的时候,李德林在杨坚面前表现积极,初步得出的结论是李德林不够意思。
首先他对杨坚抛过来的橄榄枝(今欲与公共事,必不得辞——《隋书列传第七》)欣然接纳,并马上表示忠心(德林虽庸芃,微诚亦有所在。若曲相提奖,必望以死奉公————《隋书列传第七》)。其次,针对当时郑译、刘昉的意见(这两位是当时的遗照拟制者,也是杨坚上位的推动者),要和杨坚评分朝政权利,他出了绝妙好计:重新设置废除已久的大丞相,由杨坚担任,杜绝权力分散。又在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三大总管起兵讨伐杨坚的时候,居中调遣总揽后勤,并举荐高颎到军中监军,最终平定三方。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溯洄1949 607楼 2017-04-12 13:17:00

携贴顶贴,中国解放后的真实历史,回忆录形式http://bbs.tianya.cn/post-no05-440376-1.shtml
—————————————————
必去拜读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但是,李德林为杨坚做了这么多工作,其实只是一个铺垫,他真正想要请求杨坚答应的要求,是跟故主宇文邕有关的。并且正是这个要求,使李德林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隋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初,将受禅,虞庆则劝高祖尽灭宇文氏,高颎、杨惠亦依违从之。唯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高祖作色怒云:“君读书人,不足平章此事。”于是遂尽诛之。自是品位不加,出于高、虞之下,唯依班例授上仪同,进爵为子。
李德林已经意识到北周被宇文邕不成器的儿子折腾的太狠,被杨坚取代已经是不可避免,他想要做的就是加入到杨坚的阵营,并以自己的影响力,能为宇文邕留住后嗣。
虽然他没有做到,但是“固争”这个态度,在举起的屠刀之下,昭示着烁烁光辉,李德林也为此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此后,尽管李德林又为平陈策划大略(杨坚曾经专门嘱咐后来平陈真正的指挥官高颎要亲自到李德林家里取他的平陈方略——德林自隋有天下,每赞平陈之计。八年,车驾幸同州,德林以疾不从。敕书追之,书后御笔注云:“伐陈事意,宜自随也。”时高颎因使入京,上语颎曰:“德林若患未堪行,宜自至宅,取其方略。”),这为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就因为“固争”保全宇文邕的后代血脉,而是杨坚心存忌惮,从此就淡出了权力核心,因小错而几遭贬斥,最终病死在怀州刺史的任上。
李德林也是一位少年成名的才子,从小就博览群书。由于他是个孤儿,没有人给他行男子成年的加冠之礼,也没人起字。当时北齐的大才子,二十四史之一《魏书》的作者魏收评价李德林说:以你的水平,将来必然做到公辅级别的高官,我就给你起字为“公辅”。这就是李德林,字公辅的来历。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王者之风lll 609楼 2017-04-12 18:09:00

精彩
—————————————————
感谢王者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半夜一顶,明天更新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二、童子成名倍苦辛
天才是会遗传的,李百药熬过了病怏怏的童年之后,也许不一定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至少他的聪慧没有随着中药汤被冲跑,也是神童一枚。据说七岁就能读大部头的文章,又一次李德林的朋友陆乂、马元熙家里作客,谈诗论文,众人谈到一篇文章的典故时,都不知道出处,结果旁边侍立的七岁顽童李百药侃侃而谈,把典故解释的一清二楚,众人大为惊叹。
年少成名的李百药意气风发,才调绝伦,也有豪情满满的一首《少年行》流传下来:
《少年行》
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
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挂缨岂惮宿,落珥不胜娇。
寄语少年子,无辞归路遥。
这时候的李百药,文君沽酒,弄玉吹箫,依偎美人千金一笑的脸,搂抱美人掌中起舞的腰,在醇酒美人的环绕中,度过了自己欢快的官二代的年少生涯。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字数:5751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9-20 16:00:00

更新时间:2020-11-08 06:42:53

评论数:19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