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读唐诗品唐史

细读唐诗品唐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依附二张”这个罪名,实际上是清算的“依附武则天”的事实,这一条沈佺期确实跑不掉。武则天在上元元年十二月(公元674年),为了扩大自己的对执政的影响力,曾近向当时的皇帝高宗李治高宗提出十二条建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昭行十二条,并且也被批准执行。其中最后一条是“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大意就是对于有才华的人要破格提拔。沈佺期就是在当年或是次年登科,在职位任命上受益于武则天的建议,当时主导十二条落实的也正是武则天(“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司马光《资治通鉴》),沈佺期作为少年才子,也很受武则天的赏识。这样一来,他身上打下的是武则天的“烙印”,中宗李显在登基后对他的流放,其实也是做给天下人看的:现在的天下又姓李了!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单纯可爱的沈佺期,没有意识到这种“政治流放”,而是反复纠结自己“无罪受惩”。
在流放途中,沈佺期写下一首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来唱和同样无罪遭贬的杜审言(宋之问那是罪有应得,没人唱和,都是他搭讪别人):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自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山河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现在我们称这首诗是七律,但是在当时还没有这个“学名”,而是被称为七言四韵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七言诗是汉武帝和他的众大臣创造的。他们在柏梁台上饮酒,君臣一起联句,汉武帝开头说了一个七个字的句子,大臣们按照这个韵一直练下去连句赋诗。“柏梁体”皇帝带头作了一个七言句,群臣就跟着用七个字的句子连接下去(没啥韵脚,都是打油),这是七言诗的开始。最早的一首七言诗是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每句七言,共十五句,一韵到底。“沈宋”写成的七言律诗,是从前述演变而来,而不是五言律诗的增字发展。
后世的大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写道:“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疏,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这是最早对律诗的定义,也是“沈宋”被誉为七言律诗奠基者的来历。
“沈宋”之所以成为七律的奠基者,是有历史原因的。沈宋以前的诗人,如初唐四杰基本定型了五律,沈宋在把五律发展的更为精密的基础上,开始规范七律。又因为他们因为文学的才华被赏识而进入仕途,没有什么政务处理能力,主要的职责就是作为宫廷诗人(后世称为台阁诗人),置身宫禁而应制奉和。这样的诗歌尽管内容多是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但是要辞藻艳丽,对仗、平仄合乎规则,以免出丑甚至被冠以不敬之罪,因此,律诗的格律就逐渐被诗坛接受并推广开来。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二十九桥明月夜 2017-07-26 11:20:20
为了楼主的点击量顶一波
-----------------------------
嗯,桥桥够意思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那么还是具体来说这首诗,从题目来看,是因为杜审言在过五岭的时候写了一首《过岭》,然后并没有一路同行的沈佺期从其他途径读到后,引起共鸣,就用同一个题目遥相唱和。杜审言确实也是在神龙元年(705年)被流放峰州(今越南北境),并且沿途写下了很多抒发去国怀乡之情的诗,但是却没有一首名为《过岭》的记载,按照诗歌的风格分析,沈佺期的这首唱和之作,对应的是杜审言那首著名的《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全诗没有用一个典故,我们也不必一一解释,大意是:
长远的蓝天和宽阔的大地,被逶迤的五岭划分。
去国离家的我站在这么高的五岭之巅,也看不到故土,只见白云。
故都洛阳的洛浦风光我无法想象有多么美好。
在这里听到的都是高山瘴气的可怕,简直耳不堪闻。
被贬的我啊还要南渡大海,随波浮沉。
回望南来的大雁,到衡阳已是尽头,开始北飞,接班成群。
都城洛阳和我要去的驩州相聚万里。
什么时候才能回朝,朝拜圣明的国君。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只看最后一联,这是全诗的诗眼:两地山河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其实,这沈佺期心里,圣明与否并不重要,能回来朝拜就好(这就意味着流放结束了)。但是在诗中一定要这么写,这也是所有贬臣的路子,通过表达自己对君主的依恋,来表示自己的忠诚和对流放经历的毫无怨恨。
本诗的前三联写所见和所闻,逻辑层层递进,前后遥相呼应,如一个“分”字,不仅描写五岭分开天地。诗人站在五岭,一边是故乡的洛浦风光,一边是贬地的崇山瘴疠;一边是南海的烟波浩淼,一边是北归的大雁高飞。这些后面的跟进描写,也体现了“分”字想要表达的意境。最终点题“何时重谒圣明君”也非常精彩。
不过按照后世成熟的七律规则,这首诗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主要是用字重复,“何”字用了三次,“地”字用二次,“山”字也用二次,这个在诗歌中称为“犯重”,当时虽然不显,到了盛唐之后,算是诗歌写作中的一个大缺点。二是在首联可以不对仗的两句,拥立对仗的手法,却又对仗的不够公正。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拥立"错了,是用了。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二十九桥明月夜 2017-07-28 10:38:20
古典兄啥时候讲杜甫啊
-----------------------------
杜诗圣是盛唐后期,还很远啊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不过,沈佺期另外一首七律,就霸气多了,被誉为初唐时期的七律第一。这首诗的名字就很特别,叫做《独不见》,题目来自乐府《杂曲歌辞》,意思是“伤思而不得见也”。本诗是站在一个少妇的角度,描写他思念戍边的丈夫,这种“代拟闺愁”,在唐诗中有很大的篇幅,有时候是借题发挥的,写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是丈夫之志。本诗写的温婉秀丽,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色彩丰富,情思深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首联中用了“卢家莫愁”的典故(美女莫愁就是娘家姓卢),说明这位少妇是一位美女,“郁金堂”、“玳瑁梁”是说明家境的优越,这位少妇是一位“白富美”!可是重点的四个字是“海燕双栖”啊,再美如何,再富又如何,面对着双栖双飞的燕子,独守空闺的少妇该如何自处。这联中有两个地方容易引起误解,解释一下:“玳瑁梁”并不是指用名贵的玳瑁来制作房梁,只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意思;海燕也不是只海上的燕子,而是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是大海之南的动物,要从海上飞来,来到中土。
颔联中的“寒砧”是指洗衣服的捣衣之声,为谁整理衣服呢?是为远方的征夫准备冬装啊!深秋的九月,萧瑟的秋风不仅把此起彼伏的捣衣之声散向四方,更是催落了飘零的落叶,比落叶更多的,是思念的泪水吧?为什么会“九月寒砧催木叶”呢,随即给出了答案——“十年征戍忆辽阳”!颔联的两句我非常喜欢,尤其是后一句,大气磅礴,简直不是闺愁诗的节奏,并且在前一句“小桥流水”的温婉,跳跃到“大江东去”的豪迈,毫无违和感,充分说明了沈佺期功底之深厚。
那么,自己思念“十年征戍”的丈夫是过的什么生活呢?颈联做了交代:“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白狼河”是指白狼城,现在的辽宁省凌源县南,这是丈夫戍边的地方,“丹凤城”是指京城,就是这位白富美所居。十年征戍,全无音讯,在这瑟瑟秋风送寒砧的夜晚,这份愁思真能断肠啊。
尾联的两句意境转为清幽,怨而不怒,思而不悲。谁能理解自己这种相思而不得见的愁绪呢?老天偏又使这明月来照耀我为他亲手制作棉衣之上的“流黄”。暗含的思绪,既有忧虑,又有希冀:忧的一点是寒衣因为无消息而无从寄送,也不知他何时归来,可谓:征人音书断,寒衣寄哪边?但是因为明月照流黄,却又感到天意似乎终能使我们团聚,期待我们能共赏月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不过,沈佺期可不仅仅是七律写得好,他的五律也非常棒,有一首五律入选各种选集,那就是名为《杂诗》组诗的第三首,杂诗的意思有点像后世朦胧诗鼻祖李商隐的《无题》。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闺思,还发出呼吁,期待能有一位“骨骼惊奇”的盖世英雄出现,能结束战事,还世界和平。
其中“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一联,视角新颖,笔法别致。象征着美好生活,团圆相伴的深闺明月,伴随着良人,长在了军营。既怀念过去,又感慨如今,还蕴含着希望——毕竟,这轮共同的圆月同时照耀着分隔两地的情侣,虽然不能相聚,却能借月光相连。
沈佺期诗作当然远远不止这些,知名度最广的,公推这几首。
沈佺期没有做过什么真正威胁过李唐皇室的恶事,也不属于酷吏,加之文名又盛,于是在流放的第二年,他就接到被召回京的敕书,返回长安后的沈佺期,在文职闲官的职位上安然度过幸福的晚年时光,宇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去世。(也有史书记载他在流放地呆了五年,直到710年,流放他的皇帝李显驾崩,李显传位的李重茂被废,相王李旦登基之后,他才得到赦免。我通过对他的分析,没有采纳这种观点。)
在接到朝廷的赦书之际,他在高兴之余,还记得自己是冤枉的,认为这次赦免不是对自己“法外开恩”,而是“大冤得申”,于是写下了一首《喜赦》的诗来表达这份心情。

《喜赦》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
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
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
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诗中的“肆眚”一词是指宽赦罪人,出自《春秋•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后来杜预做注解释“肆大眚”的意思是“赦有罪也。”
诗中“合浦叶”的典故是古时传说合浦县有一种大树叶,能随风飞渡。沈佺期希望能乘合浦叶一夜飞到洛阳的想法,在当时只是夸张,现在嘛,坐上航班就是小意思了。
相对于其他初唐那些死于非命的才子,沈佺期尽管很长时间生活在宋之问的阴影之下,排名沈宋组合的首位却甘当绿叶好多年,但是,撑到花甲之年的沈佺期。笑到了最后。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沈佺期就这样说完了,下一个诗人就是桥桥已经露底的贺知章了。先上一首诗,大家猜猜是谁悼念贺知章的?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古典浪漫主义2016 2017-07-28 13:49:22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
@二十九桥明月夜 2017-07-28 16:20:48
这还用猜吗,看到谪仙人和金龟换酒我就知道是李白了
-----------------------------
你是高手,按这个题目是给唐诗初阶武士猜的。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今晚加更贺知章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同学们,俺换了一个头像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今晚更完贺知章,昨天的爽约是临时有事,毕竟咱不是专业写手。昨晚熬夜,今天加班这才写完,但办公室断网了,要回家更。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2.2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洞悉世事的佯狂智者贺知章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贺知章逝世于744年,那个时候已经是盛唐时期,为什么把他列为初唐诗人呢?是因为他资格老出生早,这位在显庆四年(659年)生于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的长寿之星,活了85周岁,他比沈宋(这两者同岁)晚三年出生,比陈子昂还大两岁。贺知章熬过了几乎所有的初唐诗人,跨越到盛唐,成为李白的伯乐,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在平均年龄四十多岁的唐朝,这几乎活的是神仙寿命。更为过分的是,他在贞观最后一年(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后的10年出生,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十年前离世,在自己的故乡寿终正寝,享受了唐朝最好的光阴,过的也是神仙生活。莫非贺知章的前生拯救了太阳系?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自幼生在人杰地灵的杭州,后来随家人长辈迁移到绍兴,那里有千古留名的兰亭,一直就是江浙一带乃至江南的文化发源之地。在先贤的熏陶之下,贺知章虽不是年少成名,却最终登上文士的巅峰,在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并考取超拔群类科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贺知章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是饮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第一个描写的就是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意思是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就像坐船一样前仰后俯,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并不会被井底的凉水惊醒,而是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这个爱好和传统的江南才子并不相称,似乎是专门用来展现他豁达风流的,这种风采也折服了众多世人,李显时期就已经拜相的陆象先曾经对人说:“季真清谈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贺知章除了诗文秀丽,也善书法,是唐朝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草书和隶书尤其写得好,他的草书真迹《孝经》现存日本。李白曾经给贺知章写过一首送别诗《送贺宾客归越寺》: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在诗中,李白把贺知章比做书圣王羲之。其中镜湖指贺知章的故乡,狂客指贺知章本人,而“黄庭换白鹅”的典故正是来自于王羲之,说是山阴(贺知章成长的浙江绍兴)有一个道士,想要请王羲之为自己写一部道家经典《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投其所好养了一笼肥美的白鹅,等到王羲之游览道观的时候,抵御不了白鹅的诱惑,写了整部的经书后,“笼鹅而归”。
贺知章的书法,也多是酒酣兴起之时开写,并且喜欢写大字,写长篇,不是只写个“淡泊明志”的中堂,怎么着也是一幅洋洋洒洒的兰亭序。当时的人们为了获得贺知章的墨宝,都是备下醇酒美人,等陪他到兴之所至,这才献上纸笔。后世的书法评述大家窦臮窦蒙兄弟对贺知章十分推崇,称他的书法是:“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

中状元之后的贺知章先是担任国子四门博士,在宰相陆象先的推荐下,升迁为太常博士。在开元十年(722年),时任丽正殿修书使的张说(这是玄宗时期的名相),推荐贺知章进入休书班子,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没有等到休书完成,就升任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任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这也是贺知章被称为“贺宾客”或是“贺监”的来历。
贺知章热心奖掖后进,与世无争,与人为善,李白的“谪仙人”就是他的首创,也正因为贺状元的推崇,“长安漂”李白才声名鹊起。也正是因为这个性格吧,贺知章没有什么政敌、文敌,人缘颇好,从他的称号也能看出他和不同类型的人都能打成一片。他和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号称“饮中八仙”,其中李适之是后来拜相之人;李琎是李唐宗室,因为容貌俊秀,精通音乐而深受叔叔李隆基喜爱;张旭则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号称“草圣”、“书圣”。年龄最长的贺知章和他们一起,留连市井,品尝美酒美食,率性真诚的享受生活,是一个老顽童的形象。他和陈子昂、王适、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等并不同处一个时代的十人,在五代十国之后被文人称为仙宗十友,又是一个得道真人的境界。他和自己的江南老乡等人合称吴中四士,则是一位翩翩才子。
晚年的贺知章并不贪恋权位,只是他在80余岁的高龄被任命为太子宾客,和太子李亨亦师亦友,始终不忍抽身。直至在天宝二年,他得了一场大病,在恍惚之间梦到自己夜游仙境,病愈之后,深研黄老的贺知章知道自己即将驾鹤西游,于是向玄宗李隆基提出告老还乡,出家为道。唐玄宗虽然不舍,但也知道85岁的老人应该叶落归根了,于是批准他把京城的宅邸捐出来作为道观,以了贺知章修道的心愿,并且赐给他镜湖剡川一曲作为专用的“放生池”。又封他的儿子贺曾为朝散大夫兼贺知章老家会稽郡的司马,不用处理公务,专职侍奉老父贺知章。
在贺知章辞别之际,收到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先是被请进皇宫,与皇子皇孙辞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旧唐书》),李隆基写下送别诗,盛赞贺知章的品德:“……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意犹未尽之下,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然后又给满朝文武百官放假一天,专门送别贺知章,朝中职司部门在城门设置宴席,向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致敬。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85岁的贺知章回到故里,昔日的玩伴多已亡故,阔别已久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面对着自己乡里的晚辈孩童,贺知章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两首《回乡偶书》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短短的一句“人事半消磨”,诉尽近一个世纪的感慨和怀念。岁月无痕,春风不改,和门前镜湖水波一样永恒的,还有这位老者的赤子之心吧。

同样名闻遐迩的,还有另外一首诗,《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短短的四句诗,就像一幅色彩绚丽的工笔画,画中,是有形的春天。
诗的本身虚实结合,前两句为实,但实中有“碧玉”和“万条”的夸张,后两句为虚,但虚中有真“二月春风”这个事实的阐述。虚实之间,再以春风吹绿柳,如剪刀裁细叶的神来之笔描绘了“杨柳”、“春风”之间的关系,留下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千古名句。

回到故乡的当年,贺知章安然逝去,留给世界无尽的追思,李白就是其中最真切的一个。
当初李白在开元初年来到长安,举目无亲,住在一个简陋的客栈里,直到偶遇贺知章,贺知章久闻李白的才名,惜才爱才的他倾心结交,读完李白的新作《蜀道难》后,贺知章不吝溢美,夸奖李白是天上的诗仙下凡。在请李白饮酒之际,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于是贺知章解下代表官阶的自己的饰金龟袋以充酒资,这就是“金龟换酒”典故的由来。
获悉贺知章的辞世的消息,李白又来到当初饮酒的地方,遥相祭奠之后,挥毫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后来,嗜酒如命的李白,又写下《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没有贺知章的陪伴,李白连酒兴都打消了。

但是,当我们拨开“狂客”的面纱,就会发现,贺知章其实是一位洞悉世事的睿智老人。他的“狂”只是率真随性,在守住本心的前提下,他从没有做出过任何损害他人观感、自尊、利益的狂妄之举。
贺知章的仕途之路也十分顺遂,虽然生前没有位居丞相一类的显位,但是从没有被贬斥流放,他历经武则天、李显、李重茂、李旦、李隆基五任皇帝的变幻,以及各代的实权派之间(如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以及各位宰相)的倾轧,贺知章始终清贵,并最终达到六部侍郎的高官。
并且,他不仅深受李隆基的尊重,在李隆基的儿子李亨利用安史之乱自立为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之后,也深得这位唐肃宗的爱戴。在他去世14年后的乾元元年十一月(公元758年),登基仅仅两年的肃宗专门下诏,追封他为礼部尚书。
让我们以这封诏书作为结尾,为这位高寿善终的睿智老者志贺:

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岗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没让大家失望吧,一口气更完。下一篇是个什锦,把初唐其他诗人简单介绍一下,就开始盛唐华章了。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就直说咱的头像,是不是更帅了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字数:5751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9-20 16:00:00

更新时间:2020-11-08 06:42:53

评论数:19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