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诗词比兴 >  七绝 四美吟五首

七绝 四美吟五首

楼主:李寒秋  时间:2020-12-26 11:21:55
七绝 四美吟五首

五湖遥眺故园烟,青冢鸿归又一年。
白门楼上伤心月,来照马嵬空坟前。

五湖遥眺故园烟,梦里哀哀跪母前。
功遂恩还行不得,大王更欲灭齐燕。

青冢鸿归又一年,父兄怅望立田边。
明君自有和戎术,农户安耕待杜鹃。

愿以娇躯报汉家,死生看惯恨无涯。
白门楼上伤心月,郿坞庭中溅血花。

夜寒身冷任香薰,老泪潸潸滴旧裙。
但羡马嵬坡畔草,朝朝相伴玉奴坟。

《四美吟》五首的第一首是四美合一。故友月上西坡的2015年夏日作诗一首《色空》,内容是“西子遁形五湖烟,明妃挑断琵琶弦。拜月台前无蝉影,昭阳宫里少玉环。”诗作有巧思,但措辞布局亟待完善。于是本人以《四美吟》为题,将四大美人集于一诗。手法巧妙,意蕴深远,天衣无缝,空前绝后。此诗广受赞扬,但终归不是正格,心有所憾。于是按照常规,2015年底为四大美人每人创作一首七绝。另外,诗坛名宿格那丁先生说《四美吟》第一首意蕴截断,没能聚合起来。嘿嘿,这就是格老不上心随口乱说了。读者可以看看第一首的四句分别拆散到后面四首中的效果,就知道第一首是如何的诗心独运,妙用无穷了。

《四美吟》五首2016年初发表后,某些词汇作了一些微调,现公布最后版本。并且将就七绝咏史怀古主题的风调以及七绝如何炼字的话题和大家唠嗑几轮,大家拭目以待。

古人同主题同体裁同格式诗作对比:

七绝 五美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姫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楼主:李寒秋  时间:2020-12-26 11:21:55
四美吟五首最初版本:

五湖遥眺故园烟,青冢鸿归又一年。
白门楼上伤心月,来照马嵬空坟前。

五湖遥眺故园烟,入梦哀哀拜母前。
功遂身还行不得,大王意欲灭齐燕。

青冢鸿归又一年,姊兄怅望立田边。
明君自有平戎策,农户安耕待杜鹃。

愿以娇躯拯汉家,死生惯见恨无涯。
白门楼上伤心月,郿坞庭中溅血花。

夜寒衾冷仗香薰,老泪斑斑染旧裙。
但觉马嵬衰草幸,朝朝相伴爱妃坟。
楼主:李寒秋  时间:2020-12-26 11:21:55
绝句评论与创作感悟
(旧文重发,以此纪念诗坛故友月上西坡)

色空 作者:月上西坡

西子遁形五湖烟,明妃挑断琵琶弦。拜月台前无蝉影,昭阳宫里少玉环。

四美吟 作者:李寒秋

五湖遥眺故园烟,青冢鸿归又一年。白门楼上伤心月,来照马嵬空坟前。

诗坛故友月上西坡是我在天涯社区诗词比兴版面认识的。月上君的诗作产量丰富,多有新意,时见巧思,文前所列的七绝《色空》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明一下,我发帖子评论修改某些诗作,其实是这些诗作还不错,引起了我的兴趣,才产生修改唱和的欲望。要是作品真的一塌糊涂或者对此根本不感兴趣,那就是过目即忘了。

诗题为色空,其字句安排的意思却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都不在了。这首先就是立意错误。色空两个字在中国古典文化意象中属于佛家哲学范畴。色指色相,即万事万物的存在而被人类观察到的表现,并不是特指女色。空是空无,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理解就是没有实际形状,只能用抽象的数学公式来描述的一组理念,正是这样的抽象理念产生了万事万物。即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无中生有,以虚驭实,从虚无中诞生能量和物质,从抽象的理念产生具体的存在和行动。美女不在,繁华和欢乐成空,当然也是充满诗意的意象,只是可另立题目而不必去触犯古老经典的文化意象,造成文化误读和歧视。

这首诗的内容一看便知道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一人一句,合在一首七绝里。把四大美女集于一绝,一人一句,就笔者阅读所及恐怕是绝无仅有,至少从那些广泛流传的名篇中从无这类印象。月上君此举当然属于重大创新,但古诗创作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创新。从符合古代诗歌旨趣的标准来衡量,这一首在措辞和章法的安排上都有重大缺陷。

从具体措辞安排来看,前两句点出了西子和明妃,泛舟五湖和昭君弹琵琶都是此二美女特有的典故。后两句隐去了主人公。第三句引用了貂蝉拜月的典故,蝉字暗指貂蝉。第四句中玉环此处指玉做的佩环,当然也是杨贵妃的名字。昭阳宫是汉代皇家宫殿,唐诗中常用昭阳二字代指本朝的皇家宫殿。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的句子。综合的来看,作者还是有巧思,典故的安排也还是有根据出处,并非胡编生造。只是具体的措词和章法大有可商榷之处。

首先遁形二字显得突兀,挑断二字显得粗俗,蝉影二字显得不真实,昭阳宫在此处用典属于多余的曲折并无必要,少玉环又属于弄巧而未见佳。从全篇四句的起承转合的章法上来看,更成问题。首先前两句之间就没有任何文化意象和实际意义上的联系,最关键的三四句还在继续犯这个错误,体现不出转合。这样一来,四句之间就没有任何有机联系,是被强行安排在了一首诗里。等于是四根树枝被砍得整整齐齐强行绑在了一起,标上了色空的标签,一看就是人为斧斫捆绑的结果而不能呈现出自然联系而相互配合之势。虽如此,但由于月上此举具有创新和巧思,笔者见猎心喜,忍不住摩拳擦掌,打算脱胎换骨加以完善。

改作的全诗没有再点出四大美人的名字,因为七绝一共四句二十八个字,要是点名至少得占八个字,只剩下二十个字来支配,这等于是要写五绝了。五绝可是天底下最难写的体裁,笔者绝不会给自己出难题,因此还是按照七绝的章法来创作。第一句“五湖遥眺故园烟”。大家都知道这是引用了西施在吴国灭亡后,与范蠡在太湖一带游荡的传说。眺望当然是人在眺望而不是五湖在眺望,但此处隐去人,在字面上更显得是主客不分,物我一体,五湖含情,别具诗意,这正是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故园烟一词也有讲究,诗坛名宿格那丁先生曾经与笔者抬杠,说故园大概要火山喷发才能看到青烟,这属于生活体验不深刻不真切的想当然顺口胡说。游子们在冲着故乡方向遥望的时候,难道还要真看见什么吗?又不是侦察兵观察敌情必须真实可靠。望故乡的本意也不在于非要望见什么而在于冲着故乡的方向回忆和想象。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在想象中,最明显也是最有诗意更是最有生活气息的,远远就可以看见的故乡标志那就是故乡的袅袅炊烟了。

第一句的主题就是思乡,那么第二句“青冢鸿归又一年”是如何承接的呢?还是思乡。第一句是人活着思乡,第二句就是人死了还在思乡。王昭君死后的坟茔叫做青冢,鸿归在中国古典文化意象中就是思乡的标志。昭君离开了家乡秭归入汉宫,与亲人生离,最终又远嫁异国,活着再也不可能见父母姊兄一面。而且相距太远连眺望故乡都显得没有意义,其思乡之苦想必更甚于西施。毕竟西施泛舟太湖一带,其实离老家诸暨也不是太远,望故乡还觉得就在不远处。而昭君人已经死了埋在青冢中了,只有鸿雁年年从南方家乡一带回到青冢旁,带来了家乡亲人的讯息。这一句贯通生死,移情候鸟,寄托了更深刻更沉重的哀思,这样就显得更为悲伤和惊心动魄。

思乡这是一二句之间字面之外的深层联系,那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把一二句在形式上联系在一起的呢?那就是韵脚了。在中国古诗中,韵脚就像针脚,可以把不相干的句子缝合在一起。这在使用“兴”这种手法的时候显得更为必要,从上句的一事,突然转入下一句毫不相干的另一事,不押韵就完全散开了。而且从七绝这种体裁来看,首句入韵是通例,因为七言的音程长,首句不入韵的话朗诵起来就显得游离于全诗之外。有没有办法弥补呢?当然有,那就是对仗。对仗就是预先告诉读者,这两句在字面上是要合在一起理解,看了上句就要联系下句,看了下句还要联系上句。但是对仗其实很难做,朗读起来还是有脱节感。事倍功半,还是首句入韵的性价比更好。

解决了一二句的联系问题。最关键的三四句之间的联系如何解决呢?还能找老办法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思乡的主题吗?显然不能。貂蝉的传说不靠谱又太稀少凌乱,杨贵妃则相反,相关的正史记载和文人及民间的文艺创作多如牛毛,反正都跟思乡没什么关系。要找出貂蝉和杨贵妃的情感共相,那就是宫闱杂辛和战乱杀戮,尤其是她们跟各自夫君的死别。据《三国演义》所述,貂蝉在吕布于白门楼被杀后不知所终。杨贵妃的故事则是家喻户晓。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率众西逃,在马嵬驿士兵哗变,被迫让杨贵妃自缢。一个是夫君死了,一个是爱妃死了,当然活着的人都是悲伤不已。可问题是怎么用诗句来表现这种悲伤,而且全诗到了三四句,这是要转合了,不能再跟一二句一样可以借助韵脚荡开写,暗里合。

有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三四句其实就是十四个字的一句话,“白门楼上伤心月来照马嵬空坟前”。月前的六个字都是来修饰月的,月字又在统领第四句全句。这样就使得最重要的三四句浑然一体,避免了最要命的散架问题。而且三四句还是在继续描写景物,又使得全篇风格和谐统一。当然三四句的景物描写更要服务和突出立意,伤心两个字既是针对本句的貂蝉和下句的唐玄宗(暗指杨贵妃),更是统领全篇的主题。生离家乡当然伤心,死于异乡就更觉伤心;夫君被敌军杀死,一弱女子束手无策当然伤心,爱妃被迫自杀而身为九五之尊竟不能加以拯救更应该觉得伤心。是所谓生也伤心,死也伤心,有家不能回伤心,远嫁不能归伤心,夫死妻伤心,妻死夫伤心,弱女子伤心,九五至尊最伤心,全篇的景物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体现出了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悲剧意识。

三四句的具体字句安排更见匠心。伤心的当然是人,可是不直接写人伤心,而是用伤心来描写月亮,然后再用曾经白门楼上目睹一代英雄吕布被杀而伤心的月亮又来照耀在马嵬空坟前,以此表现无人之境并全篇以此结束。这是极为高明的写法。第四句的“来”字直接承接月亮,表现出月亮穿透古今的运动感,是所谓千红一哭,万古同悲的境界。有人说要把“来”字换成“还”字。这是皮相之见。这是在原封不动照搬“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中“还”字的用法。仔细分析刘禹锡用这个“还”字,可以发现,这是个关键字眼,可以说全篇都在围绕着这个“还”字做文章。作者已经用旧时月,山围故国,潮打空城等意象来为这个“还”字做足了铺垫,因此这个“还”字最后显得自然而然不露声色而意蕴尽在其中具备千钧之力。而且月亮从淮水东边到城墙这头,这是在一个具体有限的空间里每夜都会重复的事情,用“还”字最合适。而从白门楼到马嵬坡相距数千里相隔近千年,空间过大,时间过长,只能靠万古不变普照各地的月亮来进行处理。一个“来”字具备充分的运动感也最自然,因为全篇并不把这个“来”字作为关键字眼。

另外第四句的“空坟前”三个字在字面上也大有讲究。月光照在坟前的空地上,惨白一片,这是何等凄美的意境。用坟前不仅是因为字尾需要押韵,而是只要是月光所照的坟边空地就只能理解为是坟前。这是一个牵涉到画面感的问题,月光照在坟后被坟墓挡住了场外观众还能看得到吗?还能出现月照空坟的画面感吗?另外空坟的用典也有讲究。据传说,唐玄宗从四川避难回来后曾派人去改葬杨贵妃,却发现杨贵妃的坟竟然是一座空坟,里面只发现一个香囊。所以诗句中用空坟又包含了这个故事,这又比简单的旧坟更加具有丰富曲折的含义。

诗忌浅露直白,贵含蓄曲折,要耐咀嚼回味,经得起推敲思考。写诗更需章法有致,文辞美妙,立意力求高明脱俗,细节必须合乎情理,各个文化意象要尽量做到和谐共振而指向同一立意。用这些标准来严格衡量,笔者改写的《四美吟》就都达标了。不过,《四美吟》虽然妙绝,但终归不是正格,到此为止,下不为例。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如法炮制,把什么四大神仙、四大圣人、四大皇帝、四大将领、四大名臣、四大学者、四大美男等等诸如此类的玩意儿写进一首七绝中。而且为了弥补遗憾,还是按照起码的规矩,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一人各创作了一首七绝表示敬意。读者可以看看四首咏美女七绝的妙处。看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欣赏,就会更加发现《四美吟》合体诗是如何的诗心独运,妙用无穷了。

唯一的遗憾是,三四句太难写而只能破了平仄规则。当然,也可以把《四美吟》改为完全符合格律的正规七绝。那就是如下所示的那样:

五湖遥眺故园烟,青冢鸿归又一年。悲怆白门楼上月,马嵬旧驿照坟前。

三四句更改后,成为了一首完全合格的七绝。不过问题也来了,虽然意思与原诗保持了一致,问题就在于这两句倒装句式不合理,不符合语言习惯而引发了误读。“悲怆”放在第三句句首,总领下面五个字三个意象,那到底是“悲怆白门”,“悲怆楼上”,还是“悲怆月”呢?汉语的弱点和古诗的特点就在这里,由于没有严谨成体系的单词变形规则,主谓宾的领有关系不明确,只能依靠语序来区分领有关系。“悲怆”隔了四个字去形容“月”,在修辞上已经是极为不妥。“月”再隔了四个字去“照坟前”则更加引发了语义混乱。“马嵬旧驿”四个字横在“月”与“照”两个字之间尤其属于逻辑错误。当然,由于古汉语以及古诗的特点,读者可以自行在头脑中重新调整诗句中各个措辞和意象的关系,领会出作者最佳最合理的本意,但这样一来便落下乘了。

笔者觉得,七言诗与五言诗相比,由于字数较多句式较复杂,词汇倒装要极为慎重使用,以防止出现修辞和逻辑混乱现象,在七绝中尤其要注意这点。七绝只有四句,四句之间互相说明和补救的余地极少,语句都要有流畅自然之感,以防引发误读和混乱。相比之下,五言尤其是五言古风则要多倒装,以避免纯粹古文的单调句式。而且由于字数少,组合关系简单,词汇倒装一般不会引发修辞和逻辑上的理解错误。至于七律,由于要迁就两副对仗的特殊要求,词汇倒装往往难以避免,但八句之间互相说明和补救的余地较大,倒装一两处问题也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七律的重点毛病往往就出在那两副对仗上,其他的都是小毛病了。(原文写于2016年2月,此次重发略作修改)

楼主:李寒秋

字数:5146

帖子分类:诗词比兴

发表时间:2020-12-25 00:03:51

更新时间:2020-12-26 11:21:55

评论数:4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