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华夏、黄帝、道学、易经——四大千古之谜——叛经离道——龙虎鉴

华夏、黄帝、道学、易经——四大千古之谜——叛经离道——龙虎鉴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龙虎鉴破解了山海经,本来想在正解山海经中再详细描述一下,无奈那帖子自个儿莫名就消失了,可能是让机器人脑子嗡嗡的,以为在故意捣乱,所以咱还是隐而待发吧,

华夏:何为华








华即为化。阴阳转化之道。甲骨文不明了,说文解字教化。

造字者知道化不能象形表示显现出花美的意思,曾尝试造‘虤’字儿,可惜后人不解个中原委,将两个虎变成了从字儿,两虎相从吗?但更可气的是,虎族华朝与龙族夏朝之恩怨导致几乎甲骨文中以虎相关的组合字儿,弄不清道不明即认为是虎就是狂怒暴躁之义!

虎族建立的华族即虞朝,寓意华美生生不息为之本意!所以提醒考古者不要一味的寻找夏商而错失虞朝的信息。

虞朝的最大里程碑贡献就是建立一系列道学。没有这系列的道学做基础,就没有后来屹立世界之巅的华夏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道学在虞朝的创制并非一帆风顺的。从各种零碎的记录可以看出其端倪。道学的发展经历很多磨难和挫折,因为道学需要理科生头脑繁杂持之以恒推算演练的逻辑性,文科生头脑睿智的洞察和识别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而类象的精准性!关乎这一族群的前途和命运,要想人上人必经苦中苦,没有什么空洞虚幻的捷径可走,唯一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摸索砥砺前行!

道学发展的规矩:

阴阳道——连山(洛书)八卦道——归藏(河图)八卦道——易经八卦道。

河图洛书是后话前说,这个是被学者公认的,也就是说宋朝人通过数算制作了河图洛书,什么龙马负图龟背藏书拿来的确迷惑了很久一段时间。其实这是通过推演八卦而得出的两例世界数算公式或叫做法则道法。由此可见道学里面隐含的——现代天问数算科学!但是他为什么不顺着这个理念继续研究呢?什么奇数偶数平方n次方?!不是没有可能,这个原因还得慢慢梳理。宋人尚能如此推算,古人难道就没有推算演练吗?

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大论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易经却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两者分明就是在自相矛盾,必然有所缘由。

进一步探索,有学者发现彝族里面就详细记录了连山(洛书)八卦道,里面暗合了一年十个月,老阳老阴为主,九大黄星轮流值班,六气变通的一分三三合一而生人道的哲学体系。

到了归藏(河图)八卦道,里面马上就变成了一年十二个月,少阳少阴为主,二十四星宿轮流坐庄,四时变通的一分二,二合为一的辩证体系。

读者可能会说彝族彝文年代多么久啊!肯定是……不光是普通读者如此想,很多学者就是这样认为。

不过也别着急,龙虎鉴的实力你要相信,一定会让这些疑问水落石出的,慢慢来。




为什么虞朝没有被写入信史?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以上可以看出《道德经》的理念哲学,却原来出自连山(洛书)八卦道。既然如此疑问又来了,《道德经》应该在《易经》八卦道之前不是吗?因为太极生两仪比二生三的哲学理念不是更符合阴阳变幻之术,理论显然比此前更成熟对吧?

鉴于此,认为他们两个里面其中一个必然有问题。为什么前后颠到了呢?

从《易经》的乾卦的乾字儿入手,乾字儿同干字儿。这干字儿就是定阴阳杆子——立中之干。由此得知乾字儿也乃后起字儿,说文解字中已经出现,诗经中已有“中谷有蓷,暵其乾矣。”但是诗经中乾是不是汉朝人注释的时候通假字儿而改写的,尚不能随意下定论,将其的时间性在查阅一遍。后面正解易经可窥一斑,因为《易经》至关重要的乾,坤,震,巽,艮,兑,坎,离八字,甲骨文尚缺五;




由此可以看出《易经》出自西周人之手是八九不离十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儿,索性先将华夏的‘夏’字儿梳理一下。

华夏:何为夏?






鱼凫、柏灌、蚕丛。出夔门为龙,谁出夔门为龙呢?








幵:(幵)平也。凡岐头㒳平曰幵。幵字、古书罕见。禹贡。道岍及岐。许书无?字。葢古只名幵山。後人加之山旁。必岐头平起之山也。



百岁修身易藏形, 千秋得道才始成。

抬头欲布三春雨, 尺木先开二月风。

曾援帝王耀威武, 更助华夏扬美名。

苍龙意会容九像, 历代盛传化图腾。

龙有九象,看看像不像。龙生九子同义。古籍记载,龙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总之,它什么都像,什么都不像。不过,在龙包罗万象的形象中,大家对它又有一致的认识,即:它的躯体本质是虫。《说文》说:“龙,鳞虫之长。”现在人们看到古画或古建筑中呈现的龙,它的身体无疑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而先民们从事畜牧或耕作,在原野上最常遇到也最畏惧的爬虫,就是蛇。

蜀过夔门为龙不难理解了!夔夒即为阴阳雌雄之分。夔夒而离合出夏字儿,就明白夏朝的图腾了。所以商人称夔夒为先祖,有说什么玄鸟崇拜,也是华族龙族都是其先祖。




又是一个迷案!

【燕】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甲骨文密码【其他解读】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秋南春北。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篆文将鸟头和鸟喙改写。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燕,玄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凡燕之屬皆从燕。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燕,玄鸟。箝形的口,如布般轻薄的翼,枝叉状的尾。象形。所有与燕相关的字,都采用"燕"作边旁。文言文名句摘抄①名词: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燕雀 燕子 燕麦 燕窝 燕尾服 / 春燕 冬燕 秋燕 飞燕 归燕 海燕 雨燕 劳燕 劳燕分飞 燕,白颈鸟。------《尔雅》 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小尔雅》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 . 屈原 . 涉江》 燕燕于飞。

知道了夏朝的龙族,就正解一下《易经》。

乾卦,乾为天卦,原文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知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主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主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古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従龙,风従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従其类也。”知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斋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上面的都是古人解释的。下面龙虎鉴正解:

初九:鳄鱼潜伏,千万不能。

九儿:见鳄鱼在田里,可以、利于。

九三:做人应该小心谨慎预防有鳄鱼出没,才不会被吃掉而悲哀!

九四:见其在深渊,应该没问题!

九五:远在天边,利于出行!

上九:小心鳄鱼摇头摆尾!

用九:群龙无首,散漫走走,利于捕获!

正解《易经》以后,会发现这是记录古人与自然的事情,或者说如何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中生存的道理。有乾卦可以看出周朝将龙排在了首卦,已经看不到虎族华朝的影子了,从而可以推断《易经》的可靠性!正好与夏朝的崇拜图腾相吻合。可惜的是周朝创新易经,更有后人附会过多解读注释进去,很难全部寻回本义了!

由此大概可以梳理一下,虎族华朝在经营中‘良渚文明’遭遇了钱塘潮海水倒灌,引来世上最难缠的亚洲湾鳄,一瞬之间亡国并不是由于水患,水患历代都有洪水退去,还可以重建。突然千军万马的鳄鱼横扫而来,现在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一时也很难抵挡。所以侥幸逃出的人们,再一次沿着来时的路会向南、北、西北迁徙。而此时的大江大河到处都是这种怪物,‘三星堆’文明这时候的华族统治同样遭遇了祸乱,最终夏朝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华朝的基础上战败了鳄鱼,出夔门而后建立了自己的图腾崇拜——龙的国家!一致到后代延续龙这个图腾!

易经尚可靠,《道德经》可能就不可靠了!道二生三之前已经详述了,不妨在看看甲骨文中的德!


帝是怎样炼成的?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纠正:九儿:见鳄鱼在田里,可以、利于。田野。见龙在田田野。

甲骨文时代,也就是夏朝对龙的命名比较多,因为《易经》的类象,象形字的生成会经过很长时间的领会实践到理论一个字儿的生成。主管观察——不同生长的时期——不同的角度——特点儿的发现——统一认识的接受——理论命名形成。就算最后形成定论的字,以前可能理念固化的印象,叫了什么名字以后改了,可能经过一段时间接受。这也可能是华族——虞朝——舜——姚重华。夔夒——大禹——龙——夏朝。多种叫法的原委,受此影响周以后的姓氏名字,也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分名、子的叫法来历不难理解了。

所以此,龙在甲骨文中的名字很多,夔夒,龙虫不分,以至于后来周朝造鳄鱼二字出来。将龙象形虫再加蛇(它)而造蛇字儿,其实这个虫是鳄鱼游泳时的远观类象或状态,龙字儿的不同形状罢了。造成甲骨文龙蛇的混淆,也为后来埋下了龙为蛇的传说!其实很多故事后人基本都是在字儿上做的文章,比如狐假虎威,拔苗助长。正如山海经所说虫为龙龙为蛇为鱼一样,可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刘新歆虽然这样写,未必真知其原委,故而用此法将沃字儿学来附会如法炮制,也是龙虎鉴中反复强调的。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道德经:里面得道已经明了本应该在易经之前,那么看里面的德经开篇曰:上德下德。即原文:省。

上古以道治国,道不存以德治国,德不存以仁义治国,仁义不存以法治国。

这段解释很是有意思。

在推理道德经的时候,常常想如正解山海经一般,并非在诽谤古人,而是实事求是的寻出真相。当然路是有人走出来的也是探出来的。

甲骨文中德字儿,本义是什么?德是道的规矩,无德而无道。道是阴阳的话,那么德就是定阴阳立中的线坠,没有这个线坠怎么做到中正直呢?没有中正直得出的阴阳时序还能称之为道吗?

周朝人总是喜欢创新造字儿。在其看来是为了完善先人理念的不足,到了后人眼里没道没德可以有仁义!

德是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规矩何来道法的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仁义又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道生三和二生四之间,道已经不在顺其自然了,显然在一生二的时候,将人我又主观不自觉地放了进去。就像我莫名看到别人的帖子会拿自己的文章在心理比较,不免多说两句一样,很可笑又不能自已又不觉得有什么一样!

到了易经显然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儿,所以才二生四。虽然有数数推算人的主观不自觉往往好作怪。易经没有将前人的爻去掉,保留了三个爻,后人怀疑这是不是二进制呢?可不就是二进制,那第三个爻在道家看来天地人三才,其实那是一厢情愿的主观唯物主义,天地只生你人否?为了不混淆,易经又刻意道太极(初始)生两仪(阴阳),里面的卦象——爻,却是三个爻。易经里面的第三个爻是人否是干否?由造乾字儿可以一窥全荣!阴阳鱼眼想想华族鲜虞就恍然大悟了!易经真正做到了——无为而为境界。

道德经心知肚明,再看其作者老子。到家混进了儒家的思想仁义出来了,当然道家的包容是可敬的。问题是老子在前,为什么好意思这样吗?后人的大杂烩,后话前说。——此老非彼老也!

甲骨文老与今老非同手法和金文耆同义。华族的尧——伊祁放勋——耆!

伊祁查来查起去祁同祗同氏支——唐与后来姓氏和氏羌的来源。伊和耆皆有一人手执法器治理天下的意思,伊祁放勋前任就叫挚,而且耆突出老治天下的意思,为此老称老子而创阴阳道矣!——后人附会的‘黄老道学’呼之欲出。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理清了《道德经》,再冷静地思考一下,不免扼腕叹息——已经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道学。因为游离去了阴阳道学的数术推算,而《易经》虽然好像万事俱备,没有了华夏阴阳道学的宗旨,似逐水浮萍已渐行渐远!导致后人所说的——应用科学。儒家自易经游离出周易发展了儒学成为国家行为,真道学被边缘化或为炼丹修仙或为务农工兵,实干者籍籍无名倒是江湖传说盗墓者风声鹤唳。明朝儒学发展遇到了瓶颈将易经周易合二为一,弄得文科生们一颗头两个大嗡嗡的接口道不符合义理,最终由拆解开来。宋朝最接近易经的数术推算演练,可惜无根之木没有成体系的发展起来。南北朝的文心雕龙眼睁睁看着华夏在身前如彗星扫月一晃而过。

教不如学学不求求不如偷。中医望闻问切西医视触叩听。数理化不管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他的——初心。也许吧!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帝是怎样炼成的——秦始皇为什么要称帝







甲骨文的帝字,就是一堆干柴摆放的样子,然后点燃后燃烧成熊熊烈火——神明之意。

如果这个帝字儿没有虞朝的阴阳学是很难解释理解的。

帝而王帝而后皇帝,王是在头上加一个陶器灯为皇,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理念的潜移默化,陶器灯变为了白字儿上下结构‘皇’字儿出来。王皇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称之为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帝,帝为阴是虚无的。华夏俩朝是这样的理念,商朝照样如此理解,所以甲骨文虽然解释帝令雨,但是商人心里清楚帝不享受祭祀的,因为帝是虚拟想像类比而来的。帝佑王而不保‘我’,王保‘我’也。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两位商王称帝呢?这个学者们心里都清楚,是周人写的历史,也就是如秦汉以后给商王的谥号,也就是说王驾崩以后后人给予的称呼。

至此以后……

知此,帝为什么又有了花蒂的附会呢?问题还是出在周王朝时代。周人称华夏的华为花,上面已经有甲骨文花了,自然造蒂字儿出来,蒂显然也是后起字儿。周人可能见了老字儿有如此打扮,不难想到神农氏之附会了!有了花蒂就有了皇冠瑬和冕冕旒吗!旒就代表着花蕊一样的装饰物。帝本来就是阳阴转换之物,又有了同音的蒂字儿出来,春秋战国好处在于将文字儿大众化,坏处就在于百花齐放失去了一定之规,规矩松散了附会随之而来。本来说真的春秋五霸和七雄不一定在周中央学府里大学毕业,周朝的实力影响慢慢萎缩,他们自我膨胀各自为政文化理念的传承可想而知了。






真正的皇冠是这个免字儿——老虎帽子。说到这个老虎帽子想谁也不生疏,小孩儿戴的老虎帽穿老虎鞋。见一篇文章说中国的老虎帽子是泊来的,也就是有狮子帽子传到汉唐,汉唐人变成了老虎帽子。

就跟说文解字的作者一样,将帽子作免后来变成了形声字儿,女人生产叫分娩。晚上的晚跟冥字儿还算有些瓜葛,但你说接生生育这些与帽子有什么牵扯?八竿子打不着——天大的笑话,正如秦始皇称皇帝一样。

所以商周人打死是不会称皇帝的。《山海经》的理念彻底在此暴露无疑!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虞夏为什么没有被写入信史?

原因有三:

1、政治斗争。2、改朝换代。3、文字背锅。

1、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分两个层次:

1)、从零散的记录来看,龙族是臣服于虎族的。鳖灵望都,黄帝岐伯缘为恩怨欲望而斗——武斗!人离去,文化影响渐渐消磨殆尽。

2)、龙族建立夏朝,缘为巩固统治而斗——文斗!人离去,文化岂能存?

2、改朝换代:文化断层不可避免。造成多元文化的格局——方言、异族、服饰各具特色的缘由。新生代崛起——改制、新文化的诞生、挤压抹杀旧文化的发展直至后来人看不见。

3、文字原委——文字在这儿背锅的话——败也文字成也文字——喜忧参半!

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秦汉,秦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后来历史记录详尽,后人研究起来有了可供参考的资料,这些都凭什么?——汉朝人的记录写作精神-——太史公及后人功不可没。还有文字春秋战国淬炼的大众化和大一统儒家的继承和教化是有决定关联的。而秦汉以前的继承和教化显然不足,自甲骨文和金文断断续续的时有时无传承上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倘若不是清朝人发现甲骨文到后来一众学者的前仆后继和我朝稳定的富甲考古,我们很难再窥识甲骨文,恐怕还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陶醉徘徊。

甲骨文的古老分辨之惑困扰了前代人的继承,导致了华夏的或有或无的疑问。文字的确应该背锅——都是你的锅!但是冥冥之中华夏祖先好想预感到了,所以他们在文字上留了一手。从甲骨文到小篆可以窥察,古人在一边发展有感而发的象形到了,他们希冀的文字中。也就是说华夏族创制了文字而且还是类象成形的,类象的正是他们自己,这该多么的有意思啊?一边研究文字一边能和古人交流谈心,天下大事到生活细节我所不囊括到这个茶余饭后的话题里面。这就是象形文字区别于音节文字的价值所在——后遗效应或叫保值率吧!保值率很高的你可能根本想象不到!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已经说到文字有六种组成手法,其中提到了转注。专注的确如很多学者所言,好像看不到摸不着。其实在龙虎鉴正解山海经时遇到了这样一个字儿,就很是类似转注就是陬字儿的软耳旁时,左耳刀由“阜”(fù)字变形而来。“阜”字本义为土山,故从左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陵”、“陡”、“险”、“陆”、“阴”、“阳”等。

右耳刀由“邑”(yì)字变形而来,“邑”字与城市有关,故从右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城镇、地名相关,如“都”、“郊”、“邦”、“郡”、“郭”、“郑”等。

诚如上面所言:作为软耳旁为山,右为软耳旁是邑,真能不能算是为一种转注呢?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指出:“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有不同的解释:一是“形转”,二是“义转”,三是“音转”。由于许慎对于转注的定义简单,《说文》九千余字中亦未指出哪些是转注之字例,后世对转注之确切意义莫衷一是,至今无定论。

许慎所说好像又不像了!但是彝文中的转注那是太常见了,就是将字体转换一下,意思就变了,其意可能就是转注吧?可是转了有时可能标注一下,这样就真叫做转注了!转注应该是一种懒人行为或者是江郎才尽的表现,也不排除应急之时无奈所为。

这些问题不是中心,中心是在讲华夏的问题。华族的文化遗产到哪儿了?





易经有周人创新将乾卦之龙族鳄鱼放在了开篇,那么华族创制的八卦图当然是虎图腾在开篇才对,四方八虎图暴露了真像。而且彝族保留了华族的连山(洛书)八卦道,而且是以艮卦为首的。如此这样基本清楚了,清楚以前先讲明少数儿民族一词的来源和赋予的内涵,想来文章啰嗦了如此许久,不说各位毅然明了了吧!简单说一下吧,真正的少数民族本意就是,——你到外面混了多少年,穿着一身乞丐服回来了,家里人看见你不认得你了,你的服装打扮举止言语,已经同他们格格不入了——此之谓——少数民族也!没办法你不要怨恨亲人的现实和智商,历史学有时候就像阴阳易经——山海经一样在时间空间上让你们都陌生的成了断代人了!连山就明白中山了,虎与山而岳岳为什么呢?至于彝文和甲骨文如何梳理顿悟看人的造化了。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山海经》用山经想勾连连山,用海荒经以“沃”字儿造成立中的类象,海荒经想达到易经解说卦辞的效果,可惜了有道无德,当然的确发现了什么,但目的不堪质疑——假作真时真亦假!将真正的的神话——华夏搞乱险些在龙虎鉴中划过!

彝文的彝字儿是立中本义,甲骨文已经看不到本义了。彝族自称在中央,汉人叫‘啥’外边的意思。周朝同理自称中国,这个说法看似准确,的确有道理,但是唐僧一口一个中土大唐就可笑了,就像易经大师们所说,金木水火土土居中所以叫中土。中土与中国看似相同,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中原一样可笑,商朝在中原吗?中国是阴阳立中的文化内涵,中土中原算不得上文化内涵,只能叫做——刻舟求剑!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所谓彝,夷,尸,尼,族是将华族黑化的几种不同叫法罢了!!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录了连山(洛书)八卦道,里面暗合了一年十个月,老阳老阴为主,九大黄星轮流值班,六气变通的一分三三合一而生人道的哲学体系。
隐晦到了上中下三元里面。元宵节上元矣!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庚唐一一高梁!?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祗同庚稷一种植物:一个神祗一个天干一个祭祖,所谓江山社稷。袛同氐只树梢树枝禽瓜取象物异类同。植物神农氏华彩一支系甲骨文很多,系统研究需一大过程。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楼主:九五飛天龍  时间:2021-03-07 18:58:06


楼主:九五飛天龍

字数:768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1-01-02 02:37:14

更新时间:2021-03-07 18:58:06

评论数: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