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兴隆洼人吃什么

兴隆洼人吃什么

楼主:风瞬  时间:2021-01-28 09:09:08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流传至今的古训。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渔猎、采集活动,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和畜牧业,均代表着不同时期先民食物的来源方式,对人类进化、文明进程与社会发展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科技手段对先民食物结构的重建和分析一直是考古学界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只有了解到先民们食用的食物,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地居民的饮食文化,让世人知道8000年前的兴隆洼人吃什么,可以使数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得以展现,并且逐渐成为今天带动当地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发现兴隆洼遗址

说起兴隆洼,普通人想到的一定是敖汉旗,而考古工作者通常最先想到的是兴隆洼遗址。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的兴隆洼遗址,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进行考古发掘,这在当时的考古学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那是因为兴隆洼遗址是一处距今有8000余年历史文化的遗址。有的人就问了,一没有活了8000多年的人来做现场解说,二没有相应的文献记录,怎么就能确定它有8000多年了呢?对此,小编只能说,现在基本上一切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学来验证,只要不是宇宙黑洞和异常的自然现象,科学家们都可以用事实来说话。



兴隆洼文化遗址

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并能与氧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当动物或植物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断其年代。

而考古科技中心碳-14实验室配合考古发掘所进行的碳-14年代测定显示,这是一处距今8000年的考古学文化遗址,从而确立了这一当时内蒙地区最早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兴隆洼文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一遗迹文化内涵丰富、发展脉络清晰,不仅有大量兴隆洼文化时期的遗存,还有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遗存。这说明,从兴隆洼文化(距今8000——6500年)到红山文化(距今6500——4800年),再到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3500年),这里曾经展开的是一幅长镜头、大跨度的史前史画卷。



兴隆洼遗址排房

凡到过兴隆洼遗址的人无不为眼前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居住景象所震撼,尽管这些半地穴式房址年代久远、历经沧桑,但它看起来却更像是一处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大型居民村落。该村落不仅规模宏大,有半地穴式房址180多间,而且布局规整,排列有序。有这样的聚落特点,人们很自然的会同定居农业的生业模式相联系。然而,在房址的居住面上却发现了大量的狍、鹿、猪等动物骨骼,再结合该遗址如此久远的年代背景,由此也有人认为该遗址此时更有可能属于采集狩猎型的生业模式。

利用碳-14推断出了兴隆洼文化的年代,在聚落遗址群发现了狍、鹿、猪的骨骼,认为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生业模式可能为采集狩猎型。



通过人骨确认兴隆洼人吃什么

既然可以通过碳-14测算出年代,具体的兴隆洼人当时吃了什么是不是也可以用科学方法测算出来?事实证明,是可以的。2001年,实验室便开始着手研究兴隆洼文化的先民们吃什么的问题了。运用稳定同位素碳-13、氮-15分析方法,对兴隆洼出土的人骨进行了研究。

人骨或动物骨的碳同位素分析依据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的研究原理,因此,自然界的植物可以分为C3类(麦、稻等)、C4类(粟或黍、高粱、玉米等)和CAM类(多汁类,如菠萝等),每一类植物具有自己的碳-13比值,如果人或动物长期食用某一类植物,其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比值。反过来,通过人骨或动物骨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其食用的食物状况;氮-15分析主要是与人或动物食用肉类、鱼类相关,所食用的肉或鱼越多,人或动物体内的氮-15分析值越高,如果食物链越长,那么氮-15的分析值也越高。



中国的人骨以及动物骨的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实验室通过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遗址、陶寺遗址等人骨和猪骨的碳-13分析,认为当时的人是以小米为主食,而猪是以谷糠为主食。1996年到2001年前后,在原先的基础之上,实验室又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期间的年代做了大量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黄、淮河流域以粟为主,长江流域以稻为主,这与考古研究中关于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相吻合。

实验室对兴隆洼遗址首批人骨样品进行了碳-13和氮-15的测定,显示该遗址兴隆洼文化时期人们食物中C4类植物的比例在60%以上。目前,旱作农业区发现的比较久远的C4类植物遗存基本为粟或黍,以此推断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先民是以粟或黍为主食的。粟或黍的比例占到了60%以上,说明当时的原始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再结合人骨碳-13、氮-15分析结果,发现此时先民食物中有一定的肉类食物,其食肉程度似乎与中原地区的比较接近或略高,因而,尽管在遗址的居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但实际人们的食物中的肉类并不像典型牧区人们食肉的程度那样高,进一步表明这一时期兴隆洼遗址的生业模式应该接近于以原始农业为主,狩猎采集为辅的类型。



分析遗址中人骨的碳-13和氮-15,推断兴隆洼先民以粟或黍为主食,食肉情况与中原地区比较接近或略高。虽然有大量的动物骨骼,但是实际并没有以肉食为主。推断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生业模式以原始农业为主,狩猎采集为辅。



发现兴隆洼时期的食物

距离兴隆洼遗址13公里的兴隆沟遗址的兴隆洼文化第一地点,在2002——2003年发掘期间发现了炭化植物颗粒,经植物考古学家鉴定为粟和黍。这样的粟、黍的籽粒共发现1500粒,后经加拿大等国三家碳-14实验室的测定为距今接近8000年。



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由于小米为一年生植物,所以小米测年可以使年代结果更为客观、可靠。此次小米的测年结果不仅表明了距今8000年前小米的存在,也与原先实验室对兴隆沟遗址所用木炭的测年结果一致,证明了先前该遗址测年的可信度。同时,距今8000年前的小米实物与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发现不仅8000年前这里已经存在粟或黍,而且在人们的食物中这类植物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在兴隆沟遗址处发现了粟和黍的籽粒,表明在8000年前,小米就已经出现,并且在人们的食物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



研究还在继续

当年,在对兴隆洼遗址兴隆洼文化时期的人骨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的同时,还对该遗址中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人骨做了分析。



兴隆洼出土的石器

红山文化时期,虽然锄形器、铲形器、磨制的石耜等工具比先前明显增多,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植物遗存较少。而且根据古环境研究,温暖湿润的气候结束,降温事件发生,可能会对存在的农业带来影响。兴隆洼遗址红山文化时期的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人们食物中的C4类植物的百分比在60%——80%,比兴隆洼文化时期的比例还要高,说明此时的农业经济占有很大的比例。


距今4000年前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人骨分析显示,人们食物中的C4类植物百分比已经上升到100%,说明此时粟或黍的种植已经有很大规模的发展。而且在猪骨分析中也同样显示了C4类植物占有很大比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猪吃的东西也随着粟或黍的发展而得到改变,谷糠等副产品应该成为家畜的主要食粮。

兴隆洼文化时期,粟和黍的比例在60%;红山文化时期,粟和黍的比例在60%——80%;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粟和黍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00%。说明,农业经济已经逐步占有很大的位置。


运用科技手段,成功地研究出兴隆洼遗址先民们吃什么。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2年授予敖汉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称号,至此,敖汉人可以自豪地说:“这个称号,我们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红山文化研究》

楼主:风瞬

字数:314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1-01-26 01:11:51

更新时间:2021-01-28 09:09:08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