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陈建民“挑战人类饥饿极限”究竟有何意义?

陈建民“挑战人类饥饿极限”究竟有何意义?

楼主:wagwag119  时间:2021-01-30 17:19:43
陈建民“挑战人类饥饿极限”究竟有何意义?

田 月

公元2004年5月7日下午3时35分,被媒体称为“东方超人”的泸州中医师陈建

民,在经历了49天只饮矿泉水不摄入任何营养物质的“禁食”煎熬之后,从雅安碧

峰峡景区一所高悬半空的透明玻璃房中,被一辆升降机缓缓接下地面,其“挑战人

类饥饿极限”的禁食活动,在景区近3万名游客及现场数十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宣

告结束。
陈建民惊世骇俗的碧峰峡“全球第一饿”,早已成为历史,成为人类生命科学

史上的“奇迹”,但由此引发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却并没有随着“饥饿”事实

的结束而结束。常人的困惑、论者的质疑、专家的诘难、网民的论争、报刊的非议

……直至闹到对薄公堂、引起官司诉讼的地步。在纷纷攘攘的风雨是非中,陈建民

向中科院等权威机构提出“在严格实验条件下,重复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禁食实验

”的要求,遭委婉拒绝后,陈决定再作一次为期50天的公开“禁食”挑战,时间定

在2005年9月上旬,地点选定在武汉。这一消息已通过相关媒体正式向社会宣布。
2004年碧峰峡“禁食”之争议尚未结束,2005年武汉“禁食”活动又将开始。陈建

民“挑战人类饥饿极限”行为,究竟有无意义或有多大意义?若有意义,其意义究

竟怎样体现?这类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成为舆论媒体及所有关注“禁食”活动

的人绕不开也没法绕开的问题。既然绕不开没法回避,不如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

思考的这一问题。
一、关于陈建民挑战行为“无意义”诸说的简要辨析
检索陈建民碧峰峡“禁食”相关资料,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不认可陈“挑战饥饿极

限”活动的人,无一不对其49天“禁食”行为的价值、作用及意义持简单否定态度

。否定论者立足各自不同的单向思维,对陈的“禁食”行为,分别冠以“闹剧”说

、“无聊”说、“可笑”说、“无实际意义”说、“骗局”说等等,五花八门,不

一而足。仔细辨析这些不同定性的否定之说,其共性通病是简单武断,失之片面肤

浅。
说其简单武断,是因为所有否定论者在作出他们的否定论断时,对当事人以及

当事现场的状况完全缺乏了解。他们既不了解陈建民“抗饥饿”耐力的特殊生命个

体——几十年养生“辟谷”气功修炼所形成的超凡抗饥饿承受力,更不清楚“禁食

”现场极其严格的司法监督公证——陈建民进入“禁食”玻璃房前全身上下及每一

件携带物品反复细密的公证检查;进入悬空透明玻璃房后反锁房门贴上公证处封条

;多个摄像镜头不分昼夜全天24小时严密监控等等。不深入现场,不对当事人特殊

个体生命的具体情况稍作了解,是很难获得客观、全面的感性认知的。否定论者最

缺乏的,就是这种亲临现场的客观认知感受。他们囿于“七天不吃则死” 固有经

验判断,认为此事根本就不可能,而“不可能”的逻辑推论,顺理成章就是挑战极

限的“毫无意义”。 为什么不可以去感知现场,静下心来作这样的换位思考:此

事是否有半点儿“可能性”存在,若是“可能”的事实,其作用何在?其意义价值

如何评判?但是,认定常规“死理”的否定论者,决无可能作这样的换位思考,他

们在网上评说此事的态度是:“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是假的,我反正不信,谁信

谁就是弱智!” 因此,凡此一类简单武断、近乎耍赖的“无意义”否定之说,均

是否定论者固执“死理”的认识必然。
“无意义”否定论者的片面肤浅,主要表现在对陈建民“禁食”行为随己所欲

的单一定调结论之中。比如,以司马南为代表的“闹剧”说,因“禁食”活动主办

方带有商机利益宣传运作,便一言以蔽之为商业闹剧,把商家运作这样一种外部包

装形式与陈建民“禁食” 过程的实质内容不加区别,完全混为一谈。殊不知,问

题的根本并不在于陈建民的外部包装形式,而在于49天的“禁食”过程是否真实。

这好比歌星们的演唱,假唱还是真唱,唱得好还是不好,这与主办方商业利益的包

装运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怎么可以仅凭外包装而否定歌唱艺术本身呢?司马南

不从大处着眼于陈建民“禁食”过程的真伪辨析,而是以形式否定内容,难免失之

偏颇,有违理性客观。
其实,司马南今天的功成名就,正是昔日各种伪气功闹剧促成的,没有昔日各

种坑、蒙、拐、骗的伪气功“闹剧”出现,就没有今天戴稳了“反伪斗士”桂冠的

司马南。或许是因为打假的职业惯性,司马南先生对“闹剧”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

敏感,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按理该把陈建民“禁食”行为定性为“伪养生气功

闹剧”才比较妥贴,却被司马南定性为“商业闹剧”。怎么回事呢?若定性为“伪

气功闹剧”,找不出其中“伪气功”的症结,以反伪气功知名于世的司马南岂不没

有面子!定性为“商业闹剧”,则可以不屑一顾,不到现场“打假”,因为世人皆

知,商业打假并非我司马南之专长。所以,这“闹剧”定性的个中原委,明眼人心

里是很清楚的。
再看对陈建民“挑战饥饿极限”意义的其他否定之说。北京科技报:其“活动

意义的无聊和非夷所思,引起广泛的关注。” 武警总医院纪小龙:“他那种做法

在医学上看来十分可笑”。于是,陈建民49天的“禁食”,成为广泛关注的“无聊

”和医学上的“可笑”,自然毫无半点价值意义可言。
否定论者对陈建民挑战饥饿极限“无聊”、“可笑”之定性,是因为陈建民“禁食

”49天的“异常”行为,超越了传统“有聊”的常态陈规,搅乱了人们头脑中所谓

的“不可笑” 严肃观念,由此必然遭到传统陈规和严肃观念的反击。陈建民本应

当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呆在家安安稳稳过小日子,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去练他的养

生气功,做一个决不无聊决不可笑的安份之人。但偏偏他不安份守纪,要把自己数

十年养生气功的成果贡献社会展示于人,偏偏十三亿中国人中,就出现了他这么一

个石破天惊、49天饿不死的“怪物”,太离谱太离奇、太与众不同太天方夜谈,他

不可笑谁“可笑”,他不无聊谁“无聊”。
且慢,人类科学发展不断向我们重复的事实是:无数伟大的创造、无数推动科

学进步的的重大行为,往往都曾有过被众口一词斥之为“无聊”、“可笑”的经历

。如16世纪的著名医学家帕拉塞尔苏斯,他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有违传统医学陈

规而遭整个医学界的迫害打击,医生们嘲笑他、攻击他,斥之为“可笑”、“无聊

”的庸医。没有医疗机构聘用他,没有医学院接纳他,他成为医学界的流浪汉,他

的大部份著作因医学界的阻挠未能在生前出版。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当时医学界

认定的“无聊”、“可笑”庸医,死后几十年便声播全球,以其卓越医学成就令医

学界肃然起敬、成为决不“可笑”的医界圣人。再如美国医学家玛格丽特·桑格,

她在上个世纪初大力提倡节育,成功研制避孕药,创办节育诊所,但她的节育活动

遭到了世界各国阻挠。当她来到中国宣传节育时,旧中国社会斥之节育主张荒唐“

可笑”、“无聊”好事,甚至有人说她来中国宣传节育的目的是要使中国人灭种。

结果,在最需要实践节育的中国社会,桑格医生的节育理念、节育科研成果却被斥

之“可笑”、“无聊”而毫无立锥之地。有此类史事为鉴,我们大可不必为陈建民

遭受“无聊”、“可笑”的否定而愤懑不平,要知道,与大千世界无数“有聊”、

“不可笑” 的平平庸庸相比,陈建民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不敢做的所谓“可笑

”、“无聊”的挑战行为,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可贵之处,正是他个体生命迸发火花

的价值意义凸现。
另有否定论者丁育基教授认为:陈建民“单纯通过某种行为去探索人类生存极

限,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什么叫做“实际”意义?探索人类抗饥饿的耐受

力,深化人们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启迪人们对人体潜能开发的思考,这难道不是“

实际”意义?如果非得要把陈建民承受饥饿的特殊忍耐力“立竿见影”移植他人,

“吹糠见米”运用于现实生活,那这种所谓的“实际”意义,恰恰是“不实际”的

无知。机械死板的“实用主义”认识误区,造成了此类否定论者对“实际”概念的

解读,落入片面狭隘的针尖死角。
至于有否定论者如北京科技报对陈建民“禁食”行为的“骗局”扣帽定性,现

已引发原告陈建明与被告北京科技报之间的诉讼官司。北京科技报一审败诉,是因

为其拿不出陈建民“禁食”行为的“骗局”证据。因此,以“骗局”说否定陈建民

“挑战人类饥饿极限”的价值意义,因缺乏证据支撑而不能成立。
上述“无意义”诸说种种,或拘于“死理”简单武断,或以管窥豹片面肤浅,或人

云亦云失之主见,或乱扣帽子显露“横蛮”,各说均有偏差各有纰漏,通病是只给

结论没有论证,只有大框框大概念定性,没有细分析细理由支撑。故诸说种种,均

因缺论乏力、缺理苍白而不能令人信服。
二、陈建民“挑战人类饥饿极限”重大意义之所在
探讨陈建民“挑战人类饥饿极限”的作用或意义,既不能鼠目寸光去寻求立竿

见影的实用主义时效功能,更不能片面主观、简单盲目武断定性,而应当从展示人

类生命活力、揭示人的精神意志,开拓人的认知视野、弘扬中医养生文化、促进人

体潜能开发等多维视角,深入腠理去探索它的发展价值和发展功用。立足这一基点

,我们认为,陈建民挑战极限的“禁食”行为,不仅具有广阔的社会意义,而且其

意义价值之大,非我们目前的认识所能推测估量。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去思考它“近距离”的社会价值意义。
第一,发掘人的生命潜能,展示人类伟大精神。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认识

你自己”之命题,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本质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生命从本质上

来讲是生物性的,人作为承载社会文化的生物体,除了当从社会科学的层面上弄清

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及生存环境等等,更应当从生命科学的意义上去解读人的

进化,破解人体奥秘,开发人体潜能,以求人类自身更完美地存在发展。然而,科

学发展迄今,有关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包括人体生命的奥秘及其潜能

,人类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清楚明了的地步,还有很大局限或不足。正是这种局限

和不足,激发人们为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不懈努力,陈建民先生“挑战人类饥饿

极限”的行为,正是这种努力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49天的“禁食”实践,陈建民不仅从人类生物学的意义上把人体生命承受饥饿

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更重要的是,在“人之所以成为人”这一独特的生命感悟及生

存表达方式上,展示了人的意志和人的精神。换言之,碧峰峡“全球第一饿”之所

以引起如此广泛的世界性关注,根本原因,在于陈建民挑战生命极限的行为,凸现

了人类生命力的无比强大,展示的是人类自身的伟大精神。
两家大型新闻网站昼夜不停的现场全程直播,让成千上万的电脑网友目睹了陈

建民49天挑战生存极限的“炼狱”过程:脸色的红润逐渐失去,身体日见消瘦眼眶

深陷,身躯移动逐渐迟缓,饮水下咽日渐艰难,空腹肠胃因饮水痉挛而呕吐不断…

…。人们为陈建民悬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但生命之花没有凋谢,顽强的精神意

志超越了潜伏死亡的分分秒秒,人类见证了陈建民“生如夏花之绚烂”的强大生命

力。 陈建民挑战生存极限的“禁食”行为,在这里完全突破了为民族、为国家“

争光”狭隘观念局限,成为超越区域疆界及籍贯种族的“人”的证明,成为人类“

认识你自己”的伟大精神弘扬。
第二、提升人的认知能力,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人类必须了解自己的存在

真相,才能创新和完善自己。生命科学通过严格的实验取证,向人类提供了包括人

体生命在内的各种生物学知识,回答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种种疑问。陈建民49天“禁

食”的实证,打破了人体生命知识的旧有认知,促使人们不得不绕开旧有“常识”

进行这样的追问或思考:人的生命能量究竟有多大?人体生命的潜能究竟在哪些方

面还可以继续挖掘开发?这样的思考追问,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自我生命存在

真相的认知能力,更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科学的强烈兴趣而不断探索。生命科学的

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过程,陈建民以其“禁食”49天的奇迹,理所当然

成为人体生命科学领域“勇者无畏”的开拓者和创新者。
诚然,陈建民49天承受饥饿的忍耐力,是特殊的个体现象而非普遍的人体功能

,不能简单地移植他人而成为一种人所共有的“常态”能力。但这并不排除人们通

过这一特殊实证事例,去探索人类“抗饥饿耐力”普遍提高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可能性获得成功,应用于人类突发性的灾难环境,如地震受困、

矿井待援、探险迷路等各种食物断绝的自救与待救过程中,因缺食造成的生命损失

就会大幅度下降,无数个体生命就会因耐受饥饿时日的延长获救生还。当然,在具

体实践上,如何普遍提高人类抗受饥饿的共性忍耐力,至今还是一个天大的未知数

,但陈建民经过严格公证的个体抗饥饿特殊潜能,却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给我们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这种“启示”对提升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促进生命科学

的研究发展,其重大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弘扬中医养生文化,有助气功养生潜能开发。 在碧峰峡49天“禁食”

的煎熬过程中,陈建民“炼狱”不死,靠的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中医养生气

功修炼。中医养生气功作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社会的一份独特文化遗产,其在健

体强身、养生祛病、延年益寿方面的特殊效用早已为人所悉知。 但由于这一领域

一度是不法“伪气功”猖獗行骗的重灾区,种种“作伪”气功的坑蒙拐骗,造成人

们对传统气功的不屑与误解——甚至出现“耻言气功”的极大偏见,传统中医养生

气功,由此步入其“低谷”存在的停滞阶段。
陈建民作为中华养生气功的实践修炼者,对“伪气功”的泛滥深恶痛绝,但他

并没有因噎废食,并不因为传统气功步入“低谷”而对它的潜能价值——尤其是养

生健体的特殊效用有任何怀疑。几十年如一日的躬身修炼,他不仅尽得中华气功的

精髓真谛,而且因其对“辟谷”养生气功的情有独钟,逐渐形成了自己承受饥饿的

特殊忍耐力,养成了其为人为事平和低调,不事张扬,“无为”处世的人生性格。

2003年美国魔术师大卫·布莱恩挑战饥饿极限“禁食”44天,不管此事是否因大卫

魔术师的特殊身份有无“魔术”色彩,但此事直接激发了陈建民生命活力的冲动迸

发:向世界展示中华养生气功承受饥饿极限的特殊功效,向全球宣扬中医养生文化

的博大精深,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一改数十年默默修炼的“无为”人生,

向人类饥饿极限的“有为”目标发起惊世骇俗的历史挑战。
凭借深厚的养生气功修炼,陈建民完成了这一历史挑战;传统养生气功的巨大

潜能,通过陈建民赖以生存的行为实证,显示了对人体生命极具效用的开发价值。

养生气功是由人创造发明的,这种由人所创生的文化方式或文化行为,反过来作用

于人为人所用,又大大激发了人的潜能,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陈建民

的挑战行为,在广阔的意义上,体现的是“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追求。但

另一方面,由于养生气功是中国人所独创,是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因此,陈建民的挑战“禁食”,作为中华养生气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或行为状态

,其事实行为本身,就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实践与弘扬。从这个意义上,陈建民以

中华养生气功创造了49天饿不死的“奇迹”,把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展示于全

球,当之无愧是国人的骄敖,实实在在是为国争光。

作者:田 月(化名),现为四川某高校历史系教授

2005. 8. 22.












楼主:wagwag119  时间:2021-01-30 17:19:43
转摘 科技日报: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


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真伪的根本标准



要判别非常规、超常识的科学是非和科学真伪,确实非常困难。科学不同于商品,商品有品牌,有具体的对照物和检测标准,可以分清真与假。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判断科学的真伪,既不能以仅仅适用于特定范围的理论为依据,也不能以西方近代科学作为理论唯一标准,更不能以某些人的所谓常识和臆断为根据。我们认为,判断科学理论的是非、真伪,只能以实践作为根本标准。这里讲的实践,不仅指科学实验,也包括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其他的一切标准,都是不正确、不准确,因而是不科学的,最多也是次要的(如形式逻辑推理)。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

楼主:wagwag119

字数:6319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05-08-24 22:50:00

更新时间:2021-01-30 17:19:43

评论数:7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