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感慨完了,丘吉尔就问雷诺为何不赶紧调集预备队去阻挡德国人?雷诺回复说没有预备队了,完全没有了!听了雷诺的这番话,丘吉尔的心里冒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法国人难道就没有为如此重大的战役准备预备队吗?他们的这种说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另有隐情呢?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还有给法国人打打气,丘吉尔决定亲自跑一趟巴黎,去会一会雷诺和甘末林。
5月16日,丘吉尔飞赴巴黎。下午,当他驱车到法国政府办公处去访问雷诺和甘末林的时候,德国装甲兵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色当以西60英里的地方,在毫无防御的平地上驰骋前进。在他们和海峡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
丘吉尔并不知道这一点,他问甘末林:“战略后备部队在哪里?”盟军的总司令甘末林将军向他摇了摇头,耸一耸肩,有气无力的答道:“没有了!不再有了!”
见甘末林说的极为严肃,完全不似作为,丘吉尔极为惊诧,他简直不能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后来回忆说,当他听说一支大军在受到攻击时,居然没有留下预备队时,他完全傻了眼。
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法国的平原上一路狂飙猛进,其推进速度之快不仅让盟军吃惊,也让德国最高统帅部中除了哈尔德之外的其他人感到不可思议。
5月17日,正在指挥法兰西战役的希特勒不知何故突然焦躁不安了起来,元首接到空军的报告说,有迹象表明法国人正在其南部集结部队,打算切断德国装甲部队的退路。
希特勒一听到自己的宝贝疙瘩,也就是那几个装甲师有可能遭遇不测,他急忙下了一道命令给了克莱斯特,他要求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以便巩固阵地,应对法军预备队从南方发起的进攻。
当正在法国的平原上冲的正爽的古德里安接到这份莫名其妙的命令时,他很是不爽,他找到装甲兵团总司令克莱斯特,并告诉后者,德军不应该停止进攻,而应该乘法军的抵抗微不足道的有利时机继续进攻,直趋海峡。
克莱斯特对古德里安这种公然不服从命令态度给惹火了,他教训古德里安说作为普鲁士军官团的军官,应以服从为第一要务,不得对上级的命令作出任何评价。
古德里安很明显是对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极为不满,他表示他拒绝服从这种命令,他硬邦邦地对克莱斯特说,如果要服从这种命令,他宁愿被免除一切职务。克莱斯特未料到古德里安会来这么一手,他略微慌张了一下,接着就出于维护统帅部权威的需要,非常干脆地真的免除了古德里安的军长职务。
其实吧,古德里安说要辞职只不过是一句气话罢了,但是直肠子的克莱斯特二话不说就把古德里安的军长职务给抹了,这让古德里安极为郁闷。他打电话给A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说他已经被免职了,他会在把军长的相关工作移交给他的下属,也就是代理军长第2装甲师师长法伊尔将军之后,回到司令部述职,然后回家种田。
集团军群司令部接到电话后,大吃一惊,伦德施泰特当即告知古德里安稍安勿躁,等待第12集团军的李斯特上将来处理此事,在他没有带来之前,所有单位必须留在原地,不得乱动。
李斯特上将来到前线后,先是把古德里安狠狠地夸奖了一遍,然后又代表A集团军群司令部挽留了后者。接着,李斯特先是特别强调说,停止前进的命令其实是出自元首,所以必须服从,然后他又说他也认为德军有继续前进的必要,所以最后他说集团军群司令部允许装甲兵团做一些“大规模侦察”。
古德里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所谓的大规模侦察其实就是允许继续进攻的意思,所以他充分利用这次“侦察”的机会,让他麾下的装甲师全速开动,继续进攻。
在朝着海峡前进时,古德里安为了避免再受到什么“停止前进”之类命令的制约,这一次他前进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你若问我快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快到他的装甲部队远远地将步兵甩在了身后,且当他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溃散的法军官兵时,他甚至不愿意耽搁时间去收容这些俘虏,他的部队通常只是扩音器冲着这些法国人喊道:“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快快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
5月18日,古德里安所部进至圣康坦至佩罗纳一线。19日,到达了康布雷—佩罗纳—阿姆一线,这时位于德国第19装甲军左翼的埃纳河、塞尔河以及索姆河充当了良好的天然屏障,来保护它脆弱到了极点的左翼。
19日夜间,古德里安所部接到了可以继续进攻的命令,此时他的部队距离海峡已经只有50英里远了。
5月20日,一个深刻影响法兰西战局的日子,古德里安麾下的第2装甲师开进了索姆河河口的阿布维尔,该师下属的斯比塔营通过了滨海的小村诺耶尼斯,成为了第一个抵达大西洋海岸边的德军单位。
当这个消息传到最高统帅部时,希特勒当时万分惊讶,他不明白为何德军的进展会如此之快,因为他5月17日下令部队停止进攻,19日晚上才下令恢复进攻?很显然,元首的疑问没有人敢去回答,没有哪个人有胆子敢把德军前线将领违背命令的事情说出来!
也许,后来元首知道了前线个别将领违背他的命令的事,但是他不想追究,因为他认为德军已经胜券在握。心情极好的希特勒将德国统帅部的所有人,包括清洁工在内,都狠狠地表扬了一番。然后,据约德尔的会议说,元首兴高采烈的去准备对法和约去了,这份和约的核心要点是:归还近400年来从德国人手里抢走的土地,还有其他的重要问题。
也难怪希特勒会高兴啊!现在的局势对盟军极为不利,由德国的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编织出来的大包围圈很有可能把尚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主力都给一锅端了。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5月19日早晨,甘末林将军命令在比利时的部队英法联军主力立即摆脱德国莱希瑙第6集团军的纠缠,迅速转向西南,突破德国装甲兵团薄弱的防线,杀出一条血路,从而与从索姆河向北推进的法国生力军会合。
本来,如果英法联军执行了这条命令,也许能够冲破德军装甲部队的防线,回到法国的中南部,但是19日晚上,马克西姆.魏刚将军接替了甘末林将军的职务,并取消了上述命令。
魏刚将军打算同远在比利时的盟军前线指挥官商议一番,在采取应对德军攻势的措施。经过为时3天的商议之后,最终结果是继续执行甘末林将军的命令,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德军的步兵已经逐渐赶上了装甲部队的步伐,接管了装甲部队打下的地盘,建立了稳固的防线,盟军再想突围就很困难了!
不过,困难归困难,突围战也还是要打的!5月21日,英军的一支部队从比利时抽身而退,朝着法国的阿拉斯方向进发,这支英国部队由哈洛德.法兰克林少将指挥,下辖有两个师:第5师和第50师,外加第一军团坦克加强旅的74辆坦克以及法军第3轻机械化师的60辆坦克。
此时,在这支部队前进的道路上正好就横亘着德军第7装甲师,这个装甲师也正好前进至阿拉斯南面,该师的师长嘛,就是鼎鼎有名的隆美尔。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的闪电3名将之一,是一个让反法西斯同盟国既敢到头痛又感到钦佩的人。他的对手,英国第8集团军的士兵们将他奉作神明,当该军团的官兵中有谁表现比较好时,大家就会用这样的话来对之进行夸奖:“你简直和隆美尔一样伟大!”
当隆美尔在北非率领他手下的装甲师将英国军队打得一溃千里,连北都找不着的时候,他的名字直接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划上了等号。在他的威望达于顶峰时,只要隆美尔出现在战场上,英国军队立马就转身跑路,不与之接战。
如此猛将,自然要好好八卦一下他的成长之路!
隆美尔,全名埃尔温.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州的首府乌尔姆,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小学教师,家境较为一般,也就是能凑合着过日子的水平。
在隆美尔当学生的那个时代,恰逢德国国力不断上升的时期,而受到伟大的“铁血首相”俾斯麦阁下的影响,军国主义思想在德意志帝国极为盛行,在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德国人对军人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和向往。
当时,女人们热衷于追求年轻的军官,男人们见面则互致军礼,这种尚武的风气自然影响了隆美尔,他发誓将来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将军。要知道,他立下如此的雄心壮志是很值得表扬的,因为他的志向非常难以实现。
我前面说过,自普鲁士完成资本主义改革后,普鲁士(德国)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就全部被容克贵族团体,也就是普鲁士军官团给包圆了,有的时候,哪怕您武功盖世,灭敌无数,只要您不是贵族,想当将军,铁定免谈。
但隆美尔似乎不信这个邪,他决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好好表现,用自己的才能赢得将军之位!1910年,隆美尔应征入伍,前往本地的步兵团受训。在训练时,由于他极为刻苦,军事素质过硬,颇得上峰的赏识,于是他很快就被列入了候补军官的名单。不久后,他又进入了军官学校,接受了为期9个月的培训,毕业后成了一名令人艳羡的少尉军官。
自打穿上军装。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争强好胜的隆美尔就时刻被当上将军这一理想给激励着,他时时刻刻都在祈求战争的降临,以便让他战场上建功立业!
机会说到就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隆美尔终于得到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他凭借着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的玩儿命精神和出色的战地指挥,屡屡在战场上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隆美尔曾经率领20名德国士兵一举俘虏了400多名罗马尼亚士兵,也曾以100多人的兵力攻占过意大利人重兵防守的战略高地,迫使1200名意大利士兵举起了双手。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曾率领一支孤军深入敌后,连续强行军50多个小时,以区区百人的兵力俘虏了包括150名军官在内的大约9000名意大利军人。
战场上的累累战功使得年轻的隆美尔声名大噪,成了全德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比明星还要明星!为了表彰他的战绩,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了他最高荣誉勋章!
一战结束后,德国只被允许拥有10万人规模的军队,不少军官因此离开了军队,而隆美尔由于有特殊的战功,非常幸运地留在仅仅保留了4000名军官的德国国防军陆军中继续服役。
从1918年开始,一直到1930年,整整12年的时间,和平阻碍了隆美尔的的升迁之路,他始终只是个上尉而已,与他梦寐以求的将军职称还差得远!不过隆美尔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他依然坚持学习,不断研究战争理论知识,毫不气馁。
1933年,隆美尔晋升为少校,并被调到戈斯拉尔任步兵营营长。这期间,他将自己在军官学校任教时的讲义整理出来,编纂成了一本名叫《步兵战术》的书。
这本书一经上市发行,立马就引起了德国军事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和推崇,随后这本书一再重印,其轰动效应甚至引起了纳粹党一哥希特勒的注意。
希特勒觉得隆美尔很有才华,而且也是草根出身,非常合他的胃口,所以他将隆美尔调至自己的麾下担任警卫营的中校营长。不久后,希特勒又将隆美尔升为上校。一直到大规模入侵波兰时,隆美尔始终担任着希特勒卫队的卫队长。
当隆美尔看见别的同事在沙场上纵横厮杀、快意沙场,而自己却像个青花瓷一样被摆在橱窗里当装饰品时,他不乐意了,他向元首表达了想到前线去杀敌的强烈愿望。

【隆帅哥靓照】
希特勒终究架不住隆美尔的死磨硬泡,他同意派遣隆美尔到即将开打的西线战场上去练练拳脚。至于如何使用隆美尔,希特勒想听听隆美尔本人的意见!他问隆美尔“我决定让你去当一名师长,你愿意选择哪一个师?”
元首的这个问题,让隆美尔很是高兴,他早就看中了装甲师,因为装甲部队强调快速穿插和突然袭击,这种战术非常合他的胃口,所以他非常笃定地回答道:“我亲爱的元首,我愿意得到一个装甲师!”
手下的爱将提出了要求,元首怎能不答应,希特勒大笔一挥,将隆美尔擢升为少将,并将德国第7装甲师托付给他,希望他能在西线战场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当了将军、并搞到一个装甲师的隆美尔大喜过望,他打算用辉煌的战绩来回报元首!
1940年5月10日,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被编入克莱斯特麾下的装甲集群,担负突袭法国的作战任务。在同期出动的几个德军装甲战斗群中,隆美尔所在的第7装甲师是跑的最快的,快到古德里安的部队都追不上他的速度。
隆美尔只给他的部队下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命令“冲”,而且,这个“冲”并非“弟兄们,给我冲”,而是“同志们,跟我冲”!他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领导都做了这样的表率,小兵们还有什么话好说,跟着冲就是了!
于是,德国的第7装甲师瞬间就化身成了法拉利跑车,一路狂飙,将法军的战壕和自己的后续步兵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隆美尔所部的速度之快,不仅让盟军感到不可思议,就连德国统帅部也对第7装甲师的孤军深入感到忧心忡忡,所以德国统帅部常常下发命令,要求隆美尔降低进军速度,注意保护自己的侧翼。
为了避免受到最高统帅部的“骚扰”,隆美尔常常会关闭电台,自作主张,就连希特勒本人也对这个经常借口地形影响了无线电联络的将领毫无办法!
隆美尔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不懂业务的普通法国人常常把他的部队当做英国军队来欢迎,而懂业务的法国军队却因为猝不及防而纷纷溃败。在进攻的过程中,隆美尔最快时一天内可以前进240公里之多,有的时候,法军的防线刚刚设立起来,就被隆美尔给锤破了。
就这样,隆美尔一路突袭,法军则一路溃败,很快,5月21日,他的部队挺进到了阿拉斯以南的包内恩斯,接着他就碰上了英军两个师的先头突围部队,然后一场大战就上演了。这一次,英国人好好地给德国人上了一课,让德国人见识了什么叫步兵坦克。
英国人这次动用的坦克叫做玛蒂尔达型重型步兵坦克,这种重型坦克装甲极厚,德军当时配置的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伤不了该型坦克分毫,而德国的那几种轻型和中型坦克要是碰上了该型坦克,在单挑的情况下,基本上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当英军的坦克出现在提罗——包内恩斯——威里一线时,不明敌情的德军吃了不小的亏。当时,英国坦克一出现,德军的战防炮部队马上就按部就班,照着原来打法国坦克的经验,用37毫米反坦克穿甲弹朝英国坦克身上招呼,结果是英国坦克毫发无伤,继续前进。
有的德国官兵不信邪,就冒着危险在距离英国坦克仅仅5米远的地方发炮射击,结果居然还是无法击穿玛蒂尔达坦克那奇厚无比的装甲,这种情况下,德军统统绝望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英国坦克枪扫炮轰,把德军的战防炮阵地给收拾的干干净净。
此次英德陆军之间的首次坦克军团遭遇战,英国方面完胜,德国方面惨败,德军一共有15辆坦克被击毁,就连隆美尔的副官莫斯特中尉,都在距离隆美尔1米远的地方被英军击毙。隆美尔见自己的部队实在是干不过英国坦克,只好下令先行撤退,避敌锋芒,相机再战。
看到所向无敌的德国装甲军团居然被击退了,英国人异常高兴,他们在忽略了空中优势、后勤补给和对手的厉害程度之后,坚信自己的部队能够吃掉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从而在德国装甲军团薄弱的侧翼上撕开一个大缺口,再利用这个缺口向南突击,把德军的装甲兵团给反包围住,这样,德国就输定了。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想法是好的,是有些道理的,不过具体实行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astlos 974楼 2013-07-14 09:28:04
突然想起来个事。关于德军补给的。
二战美军步兵师(全摩托化,相当于德国的装甲掷弹兵师)在进攻中,一日需要消耗1000到1500吨。1944年美军前锋还没推进到莱茵河呢,就推不动了。德军1944年冬发动阿登战役的最终目标(先不说能不能实现吧)就是比利时大港安特卫普,意图切断其补给线。
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就算到1944年,德军的机械化水平也远低于美军,就更不要说1940年。
虽然欧洲的铁路公路非常密集,但......
-----------------------------
兄弟,您还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我这儿的参考书全部是讲政治、或者作战过程的,没有专门说德军是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不好意思!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阿拉斯战役地形图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今天白天才补充一些,今天把法国战役结束,接下来是孤军奋战的大不列颠。


不好意思哈!这几天总是被同学们拉出去玩儿,并被灌酒,时常喝的头晕眼花,连我老妈我都不认得了,状态不好,没有及时更新,万分抱歉。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astlos 993楼 2013-07-15 05:18:27
总算找到了一点资料,可能不准,凑合着看看吧。
资料来源:德国陆军领导条例,第二章,974节。我看的是台湾的翻译版。如无特殊说明,下面的数据都是1939年的标准。
普通步兵连有马车一辆,卡车一辆,运输能力5吨;坦克连马车三辆,卡车二辆,运输能力12吨。
轻型炮兵连(105)36吨;重型炮兵连(150)28吨;工兵连10吨;通讯营15吨。
营和团级单位,如果并非独立单位,则无自己的运输编队。
师:8......
-----------------------------
您有没有兴趣写二战史,有个编辑叫我找人,我想推荐您。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首先,天上总是飞着德国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坦克杀手,它们丢的航空炸弹绝对比37毫米穿甲弹好使。另外,这一次英国人的对手是隆美尔,他可不是好惹的,他的鬼点子多得很,他找到了对付英国坦克的办法!
与英军坦克交战失利,令隆美尔万分懊恼,他利用夜晚敌军停止进攻的间隙苦苦思索破敌良策。想来想去,隆美尔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命令师属所有火炮向前,集中火力打击玛蒂尔达坦克。隆美尔这会打算豪赌一次,赌赢了,英军完蛋;赌输了,德国第7装甲师从此荣誉扫地,他个人也会因为此败而丢官去位。

【玛蒂尔达重型坦克】


【88毫米高射炮】
5月22日,英军继续向阿拉斯以南不远处的德军发起了进攻,担当攻击尖刀的自然是昨天的大功臣玛蒂尔达重型坦克。这种重型坦克分散开来,掩护着步兵朝着德军的阵地步步进逼。
当然,由于玛蒂尔达坦克的装甲奇厚无比,它的行进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哪怕它开足了马力全速行驶,它的速度也只相当于一个人慢慢散步而已。这样的情况,就给了德军炮手充足的时间来试验各种口径的火炮。
就这样,玛蒂尔达坦克在战场上慢悠悠地走,对面德军的火炮则变换着样式不停地发射炮弹朝它们身上招呼。一门又一门德军火炮的炮弹打到了玛蒂尔达的身上,都被它给弹开了,英国人暗自嘲笑德国人不懂业务,在那里乱弹琴。
就在英国人感慨他们的坦克实在是宇宙无敌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只听得一声巨响,一辆玛蒂尔达坦克居然被炸成了废铁一堆,而对面的德军阵地则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英国士兵们的头上写满了问号!情报部门不是说德军没有任何型号的反坦克炮能够击毁玛蒂尔达坦克吗?
不得不说,英国情报部门的确不是盖的,德军确实没有能够击毁玛蒂尔达坦克的反坦克炮,不过德国人可没说不能用打飞机的大炮来打坦克的嘛!这一次,将玛蒂尔达坦克打翻在地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德国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是由举世闻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设计的,由于当时德国还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该型号的高射炮最终在瑞士克虏伯的子公司完成制造和测试。
在设计该型高射炮时,克虏伯的工程技术人员们预见到高射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飞的更快和更高,所以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个在当时看来尚属罕见的大口径。
88毫米高射炮的炮弹很大,而且其较大的口径为该型高射炮的弹丸带来了较高的炮口初速,大质量再加上高速度,其物理上的动量和冲量自然不可小视。隆美尔说所有的大炮都要运到前言阵地去打坦克,88毫米高射炮也是火炮,自然也被运到了前线。
按照隆美尔的命令,德军将每一门能够称得上炮的东西全部都拖到了前沿阵地,并将它们一门一门地拿出来做实验,终于,轮到88毫米高射炮的时候,它的炮弹一下子就将玛蒂尔达坦克给结果掉了。
见88毫米高射炮一击中的,德军上下马上就来了精神,他们马上就将所有88毫米高射炮的炮口对准了英国坦克,然后,英国坦克就悲剧了。在88毫米高射炮的打击下,英军损失了40辆玛蒂尔达坦克和20辆法国坦克,损失极为惨重,不得不收兵撤退。随着英国军队的撤退,魏刚将军策划的盟军反击行动就此破产,而盟军也完全陷入了德军的包围圈中,他们的败局已定!
此战结束之后,隆美尔和88毫米高射炮一举成名,前者成为了德国军界的超级明星,后者则成为了反坦克炮中的超级武器,在随后的北非战役和东线战场大放异彩!
5月23日,早已抵达英吉利海峡的古德里安所部,继续向北面进攻,先后攻占了布洛涅和加莱,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经进至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
后续的德军步兵终于赶上了装甲部队的步伐,接管了他们打下来的地盘,然后,克莱斯特的装甲军团、屈希勒尔的第18集团军和莱希瑙麾下的第6集团军合力夹攻,逐渐将盟军的部队压缩到了敦刻尔克地区。
现在,好几十万盟军被压缩在了小小的敦刻尔克地区,前有追兵,背靠大海,已然陷入了绝境,德国最高统帅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敌军部队一网打尽。
关于如何解决这支已经陷入绝境的庞大盟军部队,希特勒动起了脑筋。我们知道,德军闪电战的精髓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击破敌军防线的薄弱处,然后包抄敌军的后路,合围敌军。
现在,盟军就在那个小小的敦刻尔克,什么避实击虚、穿插包抄之类的战术都用不上了,德军必须硬碰硬地打一场攻坚战,这样的攻坚战完全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双方就是单纯地比拼武器、战斗力和作战意志而已。
希特勒多少也还知道,克莱斯特的装甲军团所击败的只不过是法军的二流部队罢了,而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可都是精锐啊,他们的武器装备、作战意志和战斗力都是很强的,反正不会比德军差,要是让德军仅有的几个装甲师去进攻背水而战的英法联军精锐,赢肯定能赢,只是装甲师的损失很难预计。希特勒可还指望着装甲师去进攻法国南部呢,要是把装甲师给打没了,后面的仗还怎么打!
这就样,想来想去,患得患失的希特勒也拿不定主意了。5月24日早晨,元首来到伦德施泰特将军设在查理维尔的A集团军群司令部,询问老将军该如何解决敦刻尔克的敌军。
伦德施泰特想必是受到阿拉斯战役的影响,极言英国远征军的战力不容小觑,若是让装甲部队去跟英国坦克打巷战,也就是直接让英国坦克和德国坦克对战,德国坦克部队只怕是凶多吉少,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博克将军B集团军群的步兵部队去进攻敦刻尔克(伦德施泰特手下的步兵必须防守色当至英吉利海峡的战线,以防备法军从法国南部发动的进攻)。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希特勒认为伦德施泰特的建议非常好,这样既可以保存他的装甲部队,又可以歼灭敌军,一举两得,很是高明,于是他同意了伦德施泰特的建议,打算让博克将军B集团军群的步兵去解决敦刻尔克的敌军。
而就在这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也收到了盟军被围的消息,这个好大喜功、虚荣心极强的人觉得法兰西战役胜利的盖世功勋全部都让陆军给抢走了,他的空军部队虽然也出了大力,却只是配角而已,这让他很是不爽,所以他一定要抢夺歼灭英法联军主力这个最后的战功。
戈林知道德国的装甲部队是希特勒心尖上的肉,元首不希望他的装甲部队在收拾盟军的残兵败将时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他极力向希特勒进言说,他可以利用空军的轰炸让盟军崩溃,进而迫使其投降。另外他还要求德军的坦克和步兵后撤,以免被德国飞机的航空炸弹炸中。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认为,什么利用空军的轰炸消灭掉盟军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航空轰炸不可能把盟军都炸死(除非用原子弹),所以所谓的德国空军利用轰炸消灭盟军应当指的是,利用持续的轰炸摧垮盟军官兵的心理防线,迫使其投降。
希特勒觉得戈林的方案非常合适,这么做一来可以保存德国装甲部队的实力,以便使用它们继续进攻法国中南部。二来可以尽可能多地保存英国人的性命,使德军多抓一些英军俘虏当做人质,方便以后跟英国人谈判时利用这些人质要挟英国政府答应德国的和平条件。这个时候,希特勒认为盟军已经无路可逃,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既然这个方案可以做到一箭双雕,希特勒自然会采纳的,他毫不犹豫地大笔一挥,同意了。他于24日晚上正式下令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只是将敦刻尔克围住就行了,解决敌军的任务交给戈林的空军来完成。
接到这一命令后,约德尔讽刺地说:“戈林又在那里夸海口了!”然后,他老老实实地与戈林的参谋长通了电话,就陆军如何配合空军行动一事商量了一番,以便他作出相应的安排。
回到空军司令部后,戈林兴高采烈地对米尔契说道:“空军要去消灭海滩上的英国人。我好说歹说才把元首说服,不让陆军干。”米尔契听了戈林的话,不无忧虑地说:“炸弹掉进沙里很深才会爆炸,杀伤力不强。另外,执行这样一个任务,空军的力量是不够的!”
听到此等扫兴的论调,戈林不乐意了,他板着脸,很不高兴地说道:“这不是你的事,留给我干就行了。”
德国陆军的首脑布劳希奇和哈尔德接到元首的命令后,当时极为愤怒,他们认为德军的装甲部队目前连战得胜,士气正旺,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法国北部最后的一个港口,封死盟军逃回英国的退路。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戈林那个死胖子却出于一己私利,竟要让空军去独立完成围歼敌军的任务,这简直是开玩笑,如果仅凭轰炸就可以消灭敌人,还要陆军干什么?
为了让元首收回成命,5月25日,在希特勒召开最高统帅部的作战会议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挥舞着拳头”,极言戈林的建议脱离实际,要求元首让陆军去收拾盟军的残余兵力,但元首却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事实证明,布劳希奇和哈尔德等人的观点是对的,德国空军的轰炸并未使盟军部队崩溃投降,而博克将军的B集团军群由于受到比利时军队的阻挡而进展缓慢,要想及时赶到敦刻尔克是不现实的。
所以,5月26日夜间,希特勒取消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并同意了这样的意见:由于博克的部队在比利时进展缓慢和海岸附近运输舰活动频繁,装甲部队可以继续向敦刻尔克前进。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太迟了!被围的盟军已经从慌乱中恢复了过来,英国的哥特勋爵利用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大好时机,部署3个步兵师,再加上一些重炮,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将德军挡在了敦刻尔克城外,为随后的大撤退争取到了时间。
5月26日晚上7点左右,距离希特勒下令德国的装甲部队恢复进攻没多久,英国海军部下令执行“发电机计划”,这是从海上撤出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盟军的计划,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计划。
早在这个计划实施之前,德国空军就已经将敦刻尔克港的港口设施给炸了个稀巴烂。没有了港口设施,使用大型船只一次性接走很多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戈林对元首说了这样的话:“只有鱼才能游抵彼岸,我希望英国兵个个都是游泳能手!”
这个问题丝毫也没有难倒靠海军吃饭的英国人,英国人认为既然不能用大船一次性接走很多人,那就用小船分很多次,每次接走一部分人,所谓少量多次,积少成多是也!
于是,一支约由900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从英国的10多个港口出发,前往敦刻尔克接人。这支船队中的船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吃水浅的战舰,有帆船,有渔船,有私人游艇,还有奇形怪状的荷兰船只。操作这些船只的有职业军官、渔民、拖船船夫、业余航海专家,以及出海从未超过3海里的业余水手等等!此时,英国人的期望值并不高,他们仅仅指望能够从德国人手里救出4.5万人。
这些英国小船就像搞体育竞赛一样,来回穿梭在英吉利海峡里,将盟军部队一小批一小批地朝英国运。海峡上这番热闹的景象自然逃不过德军侦察机飞行员的双眼,很快,有关盟军正在利用一些小型船只撤退到英国的消息就传到了德国的最高统帅部。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希特勒对这一消息并不重视,而他的将领们则认为这只不过是敌军的军心瓦解而带来的逃跑现象罢了。比如哈尔德就说,有些人靠着“能够漂浮的东西”逃至英国,但他并不将这种行动看作是有计划的撤退行动,而只将它看做是杂乱无章的溃败。
直到5月29日,德军还在发布这样的战争公报:”在阿托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决定了,他们终将被消灭,而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地区的盟军在我们的集中攻击之下也在走向毁灭。”
事实证明,德国人的战争公报完全错误,盟军并未走向毁灭,而是走向了海洋。5月27日,盟军的船队接走了7700多人,第2天17000多人,第3天47000多人,5月30日54000多人。4天的时间里,总共撤退了12万多人,比英国海军部预计的人数多多了。
到了这个地步,要是德国人再稀里糊涂地搞不清楚溃败和撤退的区别,他们就不用打二战了。5月30中午时分,德国最高统帅部终于搞清楚了盟军是在大规模撤退,而不是小规模溃退,于是急忙命令空军加强轰炸,把盟军的船只全部炸沉,让盟军去海里喂鱼。
然而,就在盟军即将要命丧空袭之手时,天公及时站出来拉了他们一把!一场大雾笼罩了敦刻尔克和德国所有的空军机场——那里停放着3000多架轰炸机。
这下,德国人就没辙了,装甲部队在英国防线面前寸步难行,而空军的战机却由于天气原因出动不了。当时的情况用德军参谋长哈尔德的话来说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只能站在一旁,眼看着成千上万的敌人在我们的鼻尖底下逃到英国去”。
等浓雾散去,德军战机可以出动时,又碰上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新型“喷火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虽然数量上少于德国的Bf—109式战斗机,但是它的性能却更为出色。
德国空军的战机常常遭到“喷火式”的拦截,Bf——109战斗机还可以与之一战,但是随行的德国轰炸机却总是被它击落。如此情况下,德军的轰炸机很难开到敦刻尔克港。
只有少数几次,乘着英国飞机下班休息的时机,德国飞机飞到敦刻尔克港上空,对着港区猛丢炸弹,这使得盟军部队不得不转移到海滩上登船。在空袭敦刻尔克港的同时,德国空军也对盟军的船只进行了几次强袭,在近900艘船中,有近250艘沉没,其中的绝大部分是航空炸弹炸沉的,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影响盟军的撤退工作。
6月1日,德国空军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一共有3艘英国驱逐舰和一些小型运输舰被击沉,德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各自损失了30架飞机,但是这一天的撤退人数仅次于最高的那一天,一共撤退了约65000人。
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只有4000名英国官兵还处在包围圈中,与他们作伴的是10万名法军。这时,德国中程火炮已经就位,敦刻尔克港已经处在了德军火炮射程之内,盟军不得不停止了白天的撤退活动,转而改在晚上进行,因为晚上德军的校射飞机不会出动,德军炮兵没法精确射击。
6月2日和3日夜间,剩下的英国远征军官兵和近6万名法军成功地撤回了英国。到6月4日敦刻尔克最终陷落为止,一共有30多万名英法联军士兵撤回了英国,他们虽然丢失了全部的武器装备,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保住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本钱。
关于这场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究竟有没有放水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他本来不想放水,后来却搞成了放水的格局。希特勒起初是想对英法联军围而不攻,待其弹尽粮绝之后,再迫使其投降,所以他才同意戈林用空军去轰炸。
后来,当希特勒发现轰炸解决不了问题、而博克的步兵又还远在比利时的时候,他才命令装甲部队继续进攻,但此时盟军已经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这条防线不仅防守的部队很多(好几十万人),而且兵器也很多(盟军几乎所有的兵器都集中在敦刻尔克地区),另外英国皇家空军还提供了一定的空中支援(挡住了不少德国轰炸机),所以德军就拱不动盟军的防线了。
当盟军从海上跑路的时候,希特勒不是不想采取办法,而是没办法!当时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统统躺在船坞里面休息,出不了场,而潜艇显然不具备跟英国海军正面交锋的实力,所以德国海军只能对着英国运输船队干瞪眼。
至于德国空军,一来受到天气的影响,行动受到限制;二来,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式”战斗机功夫着实了得,也极大地限制了德国空军的行动,所以德国空军也只能对盟军的逃跑船队干瞪眼。
而德国陆军嘛,他们本来觉得应当在敦刻尔克的防务最空虚的时候(5月24日,英法联军尚未组织好防线),让装甲部队攻占敦刻尔克,堵死英法联军的退路,就不会再有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了。而不懂业务的元首却贻误了战机,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给了英法联军逃跑的机会,陆军的不少将领因为这个事儿对元首很有看法,极其不爽。
于是,元首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来安抚德国陆军将领,并且还可以讨好英国人。元首说他是有意放过英国人的,因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是高等人,他无意让日耳曼人流血,而且他希望他放过英国远征军让其回家的行为能够显示出他的善意,让英国人心怀感激,从而跟德国谈判。我认为元首的这个说法是真的,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对英国心怀敬畏,不想与之交战。
元首的这一说法是纯粹从政治上着手的,所以德国的陆军将领们也无法反驳,他们只好勉强接受这一说法,毕竟其实德军将领们在内心深处也不想跟英国人作战。
好,说到这里,我就总结一下吧!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非常单纯地出于想保存装甲部队和抓英国俘虏的目的,要求装甲部队和步兵把敦刻尔克给围起来,等着英法联军自己投降。
而为了敦促英法联军投降,希特勒同意德国空军去轰炸,结果英法李联军不仅没投降,反而还加固了防线,打算跟德军死磕,希特勒这才命令德军发起进攻,迫使其最终投降。
谁知,英国军队竟然如此厉害,不仅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还硬是用小船把绝大部分英国人给接回了家,希特勒的盘算就此完全落空。
所以,我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其实是希特勒犯的一个小错误,但由于德国最终输掉了战争,这个错误被无限放大了。二战结束后,德军的将领们需要将这件事的意义夸大,才能反衬他们本来可以赢得战争,而正是由于希特勒乱弹琴,放过了英国军队,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好了,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就说到这里吧!我们接着看法兰西战役。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结束,令英国人欢欣鼓舞,但是丘吉尔兜头一盆冷水泼在了他们的头上,他说:“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首相的一席话令英国人清醒了过来,这时,局势对盟国非常不利。
1940年5月25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对他的首相说“盟国的事业已经没有指望了。”然后,他说他要向德国人投降。
比利时的首相的外交大臣劝告国王三思而后行,不要向德国人投降,必要时可以像挪威国王和荷兰女王一样流亡国外,继续执行他的国王职务,直到盟军的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利奥波德三世根本就不予理睬。
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正式宣布向德军投降。对于比利时国王的这一叛卖行为,法国总理雷诺极为愤怒,他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广播,狠狠地谴责了利奥波德三世一把。
比利时首相也在皮埃诺特也在巴黎做了广播,他非常委婉地对比利时人民说,国王的行为是违反政府的一致意见的,他这样做是自绝于人民,他已不可能再继续执政,比利时流亡政府则将继续奋斗。
雷诺和皮埃诺特的声明并不能改变比利时投降的现实,同盟国里只剩下了英国和法国还在奋战,而它们的情况都很糟糕。
英国承平多年,备战不力,在欧洲大陆的战斗使英国陆军几乎失去了全部现有的武器装备,它已经没有力量来保卫英国本土了。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而且英国飞机的数量远远少于德国,英国的天空也不安全。英国能够指望的上的只有海军,而挪威战役已经表明,大型战舰很容易遭到以陆地为基地的空军的攻击,现在德国已经拥有了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机场,德国轰炸机从这些机场起飞,只需飞行5到10分钟就可以越过海峡,攻击英国本土和英国战舰,所以总的来说,英国人自身难保,只能祈求上帝保佑还在抵抗德军的法国了。
法国的情况比英国更糟,它最精锐的部队和武器装备都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丢了个一干二净,它的数量不多且原始落后的空军也几乎被德国空军扫荡一空,当然,马其诺防线依然健在,索姆河以及埃纳河以南的地区也还捏在法国人的手里,但是法军的首脑,也就是魏刚将军对守住防线已经没有了信心。
德国能够用于进攻法国中南部的部队达到了143个师,其中有10个师是装甲师,它们可以得到数量庞大的德国空军的支援,且这些部队刚刚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士气非常旺盛。
而法国人这边能够用于防守的还有65个师(其中大部分是二流部队),自身难保的英国人仅仅能够支援法国人1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且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刚刚遭逢大败,士气极为低落,法军的绝大部队部队中都弥漫着失败主义情绪。这样的仗,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可言,德军只要发动进攻,法国也就完蛋了。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魏刚将军沿着索姆河、埃纳河构筑了一条长达480公里的“魏刚防线”,该防线与马其诺防线连为一体,以便阻挡德军对法国中南部的进攻。
而德军这边则相应地制定了代号为“红色方案”的法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在红色方案中德军将要挥师南下,彻底击败法国。
6月3日,德国空军出动,对法国中南部的机场和重要军事目标发动了猛烈地空袭。6月5日拂晓博克将军的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了全线进攻,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作为攻击箭头于当天就渡过了索姆河,朝法国南部席卷而去。
当德军进攻的消息传到巴黎时,法国总理雷诺绝望了,他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出呼吁,希望他派“足以遮天蔽日的机群来”,他的这一搞笑要求自然遭到了拒绝,而且即便有遮天辟日的机群飞到法国来,那也肯定是德国人的机群,所以,被残酷的现实击垮的雷诺收拾了一下行李,跑了!
6月7日,隆美尔的装甲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集团军拦腰截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其他德军部队则顺着隆美尔打开的缺口不断涌入。
到了这个地步,是个人就知道法国已经没几天的蹦头了,所以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多次写信给希特勒说他想对英法宣战,对法国南部发动进攻,以便支援德军,至于时间,他希望是6月5日。
虽然德军的将领们对意大利参战或者不参战毫不关心,但是希特勒勉强同意了墨索里尼的请求,不过他也趁机好好讽刺了意大利人一把,他说:“开始时他们胆小如鼠,不敢参战;现在呢,他们却迫不及待,想分享战利品来了。”
如此,虽然希特勒心中多少有些鄙视意大利人,但是他还是劝告墨索里尼说请意大利军队稍安勿躁,等上3天,等德国空军完全消灭掉法国空军,再去攻打法国。墨索里尼欣然同意,并且趁机又将进攻时间延迟到了6月10日。
6月8日,龙美尔的装甲师先是进抵鲁昂附近的塞纳河畔,随后又于6月10日转身向北,一口气挺进了80多公里,于当日晚上抵达了海峡岸边的圣莱奥纳尔,11日又攻下了圣瓦莱利,一举截断了法国第9军和英国第51师的退路,后者不得不在6月12日向隆美尔投降。
在博克的B集团军群发动进攻的同时,左翼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也于6月9日在埃纳河一线发动了攻势,给A集团军群打头阵的是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
9日晚上,古德里安麾下的第1装甲师顺利强渡埃纳河。10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一举击败了法军的装甲部队,并且突破了法国第6集团军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一路南下,将法军打得一溃千里。
魏刚将军后来回忆法兰西战役时,这样写道:“最触目惊心的是,德军的坦克和飞机,已使法军士兵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德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
不得不说,魏刚将军所言分毫不差,德军的装甲部队所到之处,法军统统崩溃了,他们成群结队地将枪支扔给德军,举手投降。
截止6月10日为止,巴黎的东西两翼都已经失守,法国首都已然处在了德军兵锋的威胁之下。10日当天,法国政府急忙撤出巴黎,迁往图尔。
6月11日,见风使舵的墨索尼里急忙派兵从南面进攻法国,打算在法国临死之前狠狠地捅它一刀,看看能不能从德国人手里抢几块儿法国地皮过来。
从6月11日开始到6月18日为止,在意法边界的阿尔卑斯山地区,32个齐装满员的意大利师向6个力量单薄的法国师发动了全线进攻。在为期一周的战斗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非常稳定——还是那么差劲,他们没有迫使法国军队后退一步。
6月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的城市。14日上午,德军开始进入巴黎。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将军,乘坐联络飞机来到巴黎的凯旋门,刚好赶上接受首批尖兵的敬礼。
在现代战争史上,战役的指挥官赶在部队的前头,先行抵达目的地的情况并不多见,博克便是其中之一。德军进入巴黎时,没有任何战斗发生,他们是以游客的身份进入巴黎的。很快,德军官兵们就成群结队地找餐馆吃饭、找商店买东西去了。
巴黎陷落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群的左翼已经推进到了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希特勒要求伦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群合作,将那里的法国军队全部消灭掉。
在得到希特勒的命令之后,一直在马其诺防线正面担负吸引法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群,立即选择马其诺防线防御最为薄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接合部发起了进攻。德国A、C集团军前后夹击,马其诺防线很快就被突破了。
6月17日,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了驻扎在马其诺防线的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C集团军群推进到了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群的步兵则占领了凡尔登,50万法军就此被德军团团包围在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南部。这些法军,除了极少数逃到了瑞士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歼灭了。
面对法军主力全失,法国北部国土沦陷的危局,雷诺完全没有应对的法门,他只好在6月16日辞职。
接掌法国总理之位的是一战时的英雄——老迈的贝当元帅,本来,法国政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邀请他出任总理的本意是希望他能够激励法国军民的士气,领导法国继续跟德国作战。然而,贝当元帅却根本就没有再打下去的意思,他在接掌法国总理的第2天,也就是6月17日,通过西班牙驻法国大使向德国要求停战。
6月18日,希特勒在跟跑龙套的墨索里尼“商量”了一下之后,接受了贝当元帅的停战请求。到此为止,历时5个星期的法兰西战役结束,法国一败涂地,德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接下来,希特勒要考虑的问题非常简单,他要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整治法国人,而法国人则战战兢兢地等候着胜利者的处置。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对于如何处置法国,希特勒早就打好了草稿!
早在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打到英吉利海峡边的阿布维尔时,希特勒料想法国必败无疑,他就开始构思怎样恶整法国,他设想的第一点就是如果法国提出和平谈判,那么谈判地点将是贡比涅森林中的一块儿小小空地。22年前,在那快儿空地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代表向法国及其盟国投降,所以希特勒认为在那个地方谈判,绝对能够起到折辱法国人的效果,并且能让他体味到复仇的快感。
6月18日,希特勒邀请“面条国”领袖墨索里尼到慕尼黑来商量如何处置战败的法国,当然,鉴于意大利人的参战时机选的非常巧妙——大局已定时才对法国落井下石,且他们的战斗表现极为“出色”——不仅没有攻入法国,反而在局部地区还被法军攻入了意大利,所谓的商量自然变成了希特勒的“一言堂”。
会议过程中,希特勒先是对墨索尼里提出的德意两国瓜分法国及其殖民地的建议不予理睬,接着他就抛出了令墨索尼里惊讶万分的处置法国的“最后决定”。
元首说他不希望战力尚存的法国舰队落入英国人的手里,另外他也不希望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者伦敦去继续战斗,所以他会相当“温和地”对待法国人,使法国能够出现一个在其本土行使职权的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
听完了希特勒的这番话,墨索尼里心里拔凉拔凉的,他知道由于意大利参战较晚,想要分享战利品是不可能了,所以他退而求其次,请求希特勒允许他参加对法国的停战谈判,享受一把当胜利者的快感。但是,希特勒又拒绝了,因为他不想跟一个迟到的伙伴在一个对德国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分享他的胜利。
见精神上的慰藉都得不到,墨索尼里顿时垂头丧气、如丧考妣。希特勒也许是以为墨索尼里生气了,于是为了安慰一下他,就话锋一转说,在意大利和法国签订一个停战协定之前,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停战协定将部队生效。很明显,元首的意思是给意大利一个机会去敲法国的竹杠。
墨索尼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他的脸色才由乌云密布转为多云,他感谢了元首,然后收拾好受伤的心灵,同时在心里把没用的意大利军队骂了一万遍,回罗马去了。
也许墨索尼里心里在想回到意大利一定要好好整顿一下意大利军队,让他们多少给意大利挣点气,但是,我想说的是,就凭墨索尼里是绝对整治不好意大利军队的,在二战以后的岁月里,意大利军队所到之处,都会为我们留下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事迹。当然,鉴于意大利军队一贯不按常理出牌,所以这些事迹并非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之类的悲壮故事,而是诸如1万名意大利军人向25名英军士兵投降的奇闻异事,关于意大利这些搞笑事迹,我们在北非战场上再说。
接着看德法谈判!
6月21日下午,希特勒偕同戈林、布劳希奇、凯特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等人来到了法国的贡比涅森林,22年前德国向法国投降的地方。
来到这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令希特勒非常快意,他特地命令德国工兵将福询元帅接受德国投降书的一节木质火车餐车车厢从博物馆里面给拉了出来,放在了1918年11月11日它所处的确切位置,他要坐在福询元帅坐过的位子上接受法国代表的投降。
写到这里,我常常在设想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画面:XXXXX年,中日大战,日本在黄海海战中战败,被迫向中国祈和,于是我方代表要求日方在马关的春帆楼谈判,并且还要求将1895年“甲午战争”谈判时的谈判场景复原,并且我方代表要坐在伊藤博文坐过的地方接受日方的降书。着希望有那么一天!
待得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在福询元帅的木质餐车中坐定之后,过了5分钟,法国代表团来了。这个代表团以驻防色当的法国第2军团司令官查理.亨茨格将军为首,成员有1个海军将领,1个空军将领和1个文职人李昂.诺尔。
李昂.诺尔曾任法国驻波兰大使,一年前,他曾目睹波兰的崩溃,现在他在目睹自己祖国的崩溃,以一种最屈辱的方式!
法国代表团事先并不知道谈判将在哪里进行,当他们发现德国人特地将谈判地点选在这个法国人心中的圣地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万分惊愕,目瞪口呆,并且很有点儿不高兴(换我,我也不高兴)。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现在法国已经是德国刀下的鱼肉,德国人想怎么切就怎么切,所以亨茨格虽则不高兴,却也没有拂袖而去,他还是按捺住不快的情绪,登上了餐车。
法国代表上车后,德国代表们纷纷起身相迎。德国和法国代表分别在一张长桌的两边坐下,中间站着施密特,他负责翻译。待得法国代表按照顺序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双方相互鞠躬,然后坐下。
首先由凯特尔宣读希特勒起草的停战协定的前言。当凯特尔大声地宣读文件时,施密特发现,德国代表和法国代表就像雕像一样,面无表情,互相对视。
凯特尔说:德国无意用和平的条件去毁谤一个如此英勇的敌人,德国所要求的目的是要阻止敌对行为的重新发生,是要使德国德意继续进行不得不与英国人打的战争,并且为新的和平创造条件,使通过战争强加在日耳曼帝国头上的不公正情形得到纠正。德国将放弃对英国的海上霸权进行挑战的企图,并且不使用法国的海军装备。
毫无疑问,凯特尔所说的这一部分内容其实给英国人听的,这是希特勒在向英国示好。在此之前,希特勒曾经庄严地宣布,他不会将法国海军的舰船交给德国海军,虽然雷德尔为了此事很不高兴!
希特勒作出如此安排,究其原因,是为了避免刺激英国。他始终担心的是,他若吞并法国的舰队,英国极有可能横下心来打仗,因为这意味着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他希望的是,他的善意能够打动英国人,促成英德和约的签订。
说完了讨好英国人的话,接着就是具体的处置法国的措施了,关于这些措施我只说说一些最主要的内容:
1,法国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巴黎在内被德国直接军事占领,南部则由一个法国政府继续管理;
2,法国向德国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
3,法国交出所有流亡到法国的反对纳粹的德国人;
4,凡是与别国合作对德作战的法国人,被捕之后一律枪决;
5,所有法国战俘都将被拘留到签订合约为止。
6,德法停战协定将在意法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才能生效
待得凯特尔将军宣读完了德法停战协定的相关条款,希特勒就和他的随行人员离开了车厢。谈判工作交由最高统帅部的长官们去负责,但是他特别强调过,法国只有对他所提的条件说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权力,他的任何条件都不容许更改。
亨茨格听完了德方的停战条款后,马上就对德国人说,停战条件太过于“冷酷无情”,比1918年法国向德国提出的条件要坏的多。而且,亨茨格极为愤懑地说,如果法国在与阿尔卑斯山那边的、一个没有打败法国的国家谈判时,那个国家也提出类似的要求,法国无法接受,也绝不投降,所以他不能再停战协定上签字。
当时主持会议的德国统帅部第二号人物约德尔将军,心知肚明亨茨格说的是哪个国家。对于亨茨格的说法,约德尔首先回应说,他虽然不免要表示他“理解”亨茨格所说的关于意大利人的话,但他无权更改元首提出的条款。他说,他所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一些说明和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解释”而已,法国人要么原封不动地接受德国的条件,要么就完全不接受。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约德尔这么一句硬邦邦的话说出来,亨茨格就没办法再多说了,他只好说他必须征询设在波尔多的法国政府的意见之后,才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此,他说希望将停战协定的文本电传给法国政府。
亨茨格的这一要求遭到了凯特尔的拒绝,他强调说:“你们必须立即签字!”但法国代表团顽强地要求德国给法国以1918年法国给德国代表团的同等礼遇,最终他们成功了。
令人称奇的是,在炮火纷飞的情况下,德国人居然设法接通了与法国政府的线路,亨茨格与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通上了话,按照惯例,德国人对这个通话进行了窃听,做记录的仍然是无处不在的施密特。
亨茨格对魏刚说:“我是在车厢里给你打的电话,从你知道的那个车厢里。”亨茨格将德国人提出的停战条件和盘托出,然后这样评价这些条件,他说,条件很苛刻,比上次大战后法国强加给德国的要糟糕得多,但是并不可耻。
对于德国人所提的条件,魏刚并无太多异议,只是有一点儿他觉得不妥,他对亨茨格说,将流亡在法国及其殖民地的反纳粹德国人交还给德国的行为,从法国尊重政治避难权的传统角度来看是可耻的,他希望德国人能够取消这一个条款。
于是,通话就结束了,德国代表团和法国代表团就一些细节问题继续展开了扯皮,对于魏刚将军提出的要求,凯特尔将军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且他强调法国人不需要如此扯皮,只需老老实实地签字就好,因为这个停战协定不会改动哪怕半个字,但法国人坚持讨价还价。
谈判一直拖到20日下午还在进行,这时,凯特尔终于完全失去了耐心。下午18点,他派施密特前往法国人休息的地方,告知了他们德国的最后通牒:“1小时内若不能取得协议,谈判便告破裂,法国代表团将被押回法军阵地。”
这下亨茨格就没戏唱了,他知道这个停战协定非签不可,但是他并不想背上签定“卖国协定”这个大黑锅,所以他要求得到魏刚或者贝当的授权。关于谁来为签订德法停战协定负责这件事,亨茨格与法国政府的掌门人们商谈了许久,最终贝当元帅发扬了风格,毅然决定把签订德法停战协定这个大黑锅给背起来,他命令亨茨格即刻签字,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领导发了话,小兵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1940年6月22日下午18点50分,亨茨格和凯特尔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协定将在意法停战协定签字后生效,并在协定签字6小时后停止敌对行为)
两天以后,意法停战协定签订,意大利可以得到他们已经攻占了的法国土地,也就是纵深几百米的地皮。另外,在意法边境和突尼斯设置50英里长的非军事区。这个停战协定于6月24日下午19点35分签了字,6小时以后,法国全境的枪炮声都停止了。
法兰西完全沦陷了!尽管它曾有多次机会可以提前将德国打垮,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它都错过了,所以它注定要在纳粹的铁蹄下匍匐5年。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法国人都向纳粹屈服了,戴高乐将军就到了伦敦,他成立了一个名叫“自由法国”的组织,继续领导还有血性的法国人对德作战!
法国投降以后,希特勒的成绩单上就有多了法国这么一个战利品,此时掌握在他手里的已经有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和法国,而与他的德国亲善的则有苏联(表面上的)、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剩下的中立国则小心地看着德国的脸色行事。这一切都令希特勒满意,他接下来就将他的目光转向了海峡的那一边,那个还在孤军奋斗的岛国。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第十四章 孤军奋战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第一节 不自由!吾宁死!
西线战场上,当法国走向败亡时,很多人都认为英国肯定也撑不了多久,他们必然会向德国投降,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对此,丘吉尔在1940年6月4日,也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之际发表了一次极为著名的演讲,来表达英国人绝对不向纳粹主义妥协的决心!
丘吉尔这样说道:“欧洲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虽然已经陷入或者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政体等所有凶恶的统治工具的魔掌之中,但是我们决不气馁认输。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不断增长的力量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有多大,我们都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将在街道和农田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中战斗。我们绝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者它的一大部分土地都已被征服,或者挨冻受饿——尽管我一点儿也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那个由英国舰队所武装和保卫的海外帝国,也将战斗下去,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的时机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界解放出来为止。”
当希特勒听到这个演讲时,他不以为意,他以为英国人还在指望法国能够阻击他的飞机和战车,于是,他决定先拿下法国,再跟英国人打嘴仗!
1940年6月22日,法国倒在了德国的枪口下,这时,希特勒认为英国人必然已经吓破了胆,并会很快求和,因为它的军队在挪威和法国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当然,鉴于希特勒一贯尊重大英帝国,为了不至于让英国人的尊严受损,元首宽宏大量,主动出击,向英国人提出了以下的和平条件:
1,大英帝国的领土(包括海外殖民地)和武装力量继续保持完整,德国不取分毫;
2,丘吉尔可以继续执政;
3,大英帝国必须给予德意志帝国在东方行动的自由。
希特勒认为英国人必然会对这些和平条件动心,因为英国应当看到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欧洲大陆霸权国家的武力围攻之中,这个国家虽然海军差了点儿,但是它的空军却可以轻松地飞跃海峡,将大英帝国的本土抛入一片火海之中。 除此之外,元首还认为,英国人也应当看到他们即便投降,处境也会和同样战败的,诸如波兰和法国这样的国家的命运大不相同,没有一个德国兵会踏上英国国土,英国可以在不受损伤、完整无缺和保持自由的情况下获得和平。有了如此宽松的条件,元首认为英国人没有再孤军奋战的理由!
诚然,从希特勒纯粹只看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英国人应该有无数个接受德国和平条件的理由,但是,英国人却拒不接受,因为高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不需要枪口下的和平,而且也不愿意面对纳粹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6月18日,当法国总理贝当元帅宣布跟德国进行停战谈判时,丘吉尔的决心的也未动摇,他在下议院再次重申英国“继续作战的不可动摇的决心”,他明言英国将和纳粹德国死磕到底,绝不屈服。
希特勒并未将丘吉尔的演讲看作是英国人的决心,相反,他只只将之看做一个还算厉害的演讲家向英国人说的打气话而已,其目的无外乎是维系大英帝国的尊严,以便得到对英国最有利的和平条件,所以希特勒没有放弃跟英国媾和的努力。
6月28日,热心的教皇给同时给希特勒、墨索尼里和丘吉尔各自发送了一份内容相同的电报,电报上说,他愿意为“公平而体面的和平”进行调解,并宣布在着手进行这一步骤之前,他希望私下了解一下这个建议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与此同时,瑞典国王也积极地向伦敦和柏林双方建议举行和平谈判。
除了请这些热心于和平事业的欧洲显贵们帮忙之外,希特勒还拍发了一份电报给了美国罗斯福总统。元首希望总统能够给丘吉尔打个电话,说服英国首相放弃他那种无谓的固执,让英德两国携手走向和平。
不得不说,为了跟英国人取得谅解,希特勒还是很有诚意的。但是,他的诚意没有得到英国人响应,无论是教皇还是瑞典国王的和平呼吁都没有得到英国方面的回应,而且英国人还用实际行动直接否定了希特勒的建议。
1940年7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突然对停泊在阿尔及利亚港口奥兰港的法国舰队进行了炮击。战舰“不列颠”号在13分钟内沉没,近1千人丧生。另外3艘,包括“敦刻尔克”号在内,遭到重创,不少法国水兵丧生,伤者无数,其余舰只则狼狈地逃回了土伦港。
英国人这一行为,究其本质,是恐惧心理使然,他们担心德国人利用法国人的军舰去打英伦三岛登陆战。而事实上,希特勒从未有此想法,法国人也绝对不会配合,因为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已经公开发誓绝对不将军舰交给德国。但是,慌了神的英国人不相信法国人,更不相信希特勒,于是一场风波随之到来。
其实在当时的法国,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英国心存不满,因为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当英法比3国的军队还在抵挡比利时境内抵挡博克的B集团军群时,英国远征军在根本没有跟法国人打招呼,就独自开溜,跑到了海边,打算坐船逃跑,把法国人丢在后面垫包。辛亏法国人也不傻,跟着英国人一起溜了,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些法国人就说英国人不地道,非常自私,居然为了自己活命而不顾盟友安危,着实可恶。所以,当法国最终投降时,有一部分心态不好的法国人就把法国战败的部分责任摊到了“背信弃义”的英国人头上。
现在,本来就在法国人的心里捅了一刀的英国人又在伤口上撒了重重的一勺盐,一个愤怒的法国人阿尔弗雷德.法布尔.卢斯就在日记里这样写到:“英国人在一天之内杀死的法国水兵比德国人一年内杀死的还多”。英国人这样的做派使法国人对英国人的反感指数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直接到了仇视的程度,接着就又带来了这样一些恶果。
首先,维希政府中的一些将官对英国人的行为甚为不满,他们请求贝当元帅向英国宣战,好好教训一下背信弃义、落井下石的英国人。对于这么个不切实际的请求,贝当元帅拒绝了,但是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仇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英国人的这一行为使不少法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在法国刚战败那会儿,维希政府中的绝大多数法国人对德国人阳奉阴违,不肯卖力合作。但英国人几顿炮弹打将过去,把法国的船打沉了,也把法国人给惹怒了。从那以后,希特勒的法国合作伙伴,法国副总理赖伐尔在维希政府中寻找志同道合者的难度大大减小,法国人从此逐渐开始跟德国人合作起来了。
当然,鉴于法国其实已经在二战中出局了,所以法国人恨或者不恨英国人其实无关大局,真正影响大局的是希特勒终于意识到跟英国人耍嘴皮子是行不通的,必须用强有力的战争手段来使英国人清醒一下,等他们见识了德国的恐怖力量,再跟他们谈判也不迟,于是,希特勒终于不得不考虑怎样对英国下手了!
7月2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下发了一条犹豫不决的命令。
元首兼最高统帅部已经决定:如果能够取得空中优势并具备其他一些必要条件的话,登陆英国是可能的。开始登陆的日期还没有决定。一切准备工作须立即开始。
当然,我说过希特勒发自内心的不想跟英国人干仗,所以他又格外补充了这样的一句话:一切准备工作都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即入侵仍然仅仅是一个计划,还没有作出什么决定。
尽管希特勒发出了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命令,但是以其效率和严谨而著称的德国参谋本部仍然一丝不苟地开始制定入侵英国的相关计划了!
7月11日,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他想听听大家对进攻英国有何良策?
由于进攻英国要跨越英吉利海峡,所以德军中的”大哥大”——陆军将领们并未发言,这次是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站出来挑大梁。
不过,说来好笑的是,雷德尔在跟元首谈话时,谈论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如何入侵英国,而是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雷德尔就纳尔维克和特隆赫姆海军基地的建设情况向元首做了汇报。另外,雷德尔抓住机会提醒元首说,英国皇家空军正出动飞机轰炸威廉港、基尔港和汉堡港等德国海军基地,他希望德国空军应当应当以牙还牙,也去英国本土丢炸弹。
直到谈话进行到最后的时候,雷德尔元帅才对如何制服英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英国登陆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德国海军根本不具备将德国陆军投送到英伦三岛的能力,所以他建议用其他的方式来迫使英国屈服!
雷德尔说,应当使用潜水艇作战,空军对护航舰队进行袭击,并在英国主要城市进行猛烈轰炸,以截断英国的进出口贸易,使英国的粮食和原材料供应断绝进而迫使其求和。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希特勒不免要认同雷德尔的观点,所以他仍然只将入侵英伦三岛看作是“迫使英国乞求和平的最后一招来试试”,请注意,仅仅是试试而已。
7月13日,德国的将军们来到贝希特斯加登的伯格霍夫面见元首,就英国问题展开讨论。会上,无论是元首,还是百战百胜的德国将军们都不能理解为何英国人要如此固执,拒不接受唾手可得的和平。
关于这个问题,据哈尔德的回忆,元首认为是俄国人给了英国继续战斗下去的希望,因为贪婪的俄国人希望英国将德军的注意力吸引在西方,以便红军乘着德军无法东顾的大好时机继续他们在芬兰和巴尔干的扩张行动。
德军的将领们认为元首的推论站得住脚,也许俄国人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德国现在的敌人是英国,他们认为俄国人还是留待以后去解决为好,当务之急是解决英国问题,结束战争。所以务实的德国将军们决定教训一下英国人,他们将参谋本部制定的对英作战计划交给了元首,让他定夺。
也许是出于一时激愤,对英国人感到失望的元首“非常愉快”地批准了对英作战计划,但随之又反悔了。希特勒说他不想打他的英国兄弟,因为如果他用武力击溃英国,大英帝国就会分崩离析,这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虽然德国人流血牺牲能够得到一些胜利,但是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和其它国家(比如苏联)。
同一天,将军们结束会议回到各自的部队以后,希特勒写了一封给墨索尼里的信。信中,元首婉言谢绝了意大利领袖派部队和飞机入侵英国的建议(此举多半是是因为对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没有信心),另外,他还表达了对英国兄弟的不满之情。
信中写到:“我已经向英国提出许多有关协商、甚至合作的建议,但是却遭到难堪的对待。因此,我现在深信再作任何理智的呼吁,都会遭到同样的拒绝。因为,现在统治那个国家的不是理智。”
3天后,也就是7月16日,由于英国方面始终没有理睬希特勒的和平建议,反而在其本土大搞备战,元首的小宇宙终于爆炸了,他发出了“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指令”。
指令中希特勒这样说到:“由于英国不顾自己军事上的绝望处境,仍然毫无愿意妥协的表示,我决定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这一作战行动的目的是消除消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基地的威胁,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
希特勒给这个对英作战行动去了富有想象力的代号,即“海狮行动”。
当然,我们从这个作战指令中仍然看到了元首的克制,他使用了“如果”这个词语,这就说明他虽然已经对英国人的行为万分恼火,但是仍然没有放弃他们最后时刻回心转意的希望。
7月19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发表了一次演讲,这是他最后一次向英国人呼吁和平。演讲中,按照元首一贯的风格,他先是以极大的篇幅嘲笑丘吉尔的固执纯属不切实际,然后,他威胁说,英德两国若是打起仗来,被消灭的肯定是英国,最后才是一个友好的建议:“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让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希特勒的这一演讲通过广播发送到了德国各地以及英国,德国人和英国人通过收音机收听了它。也许元首发表演讲的目的是让英国人受到感动,但事实上受到感动的反而是德国人。尽管希特勒在他的演讲中并未提到已经被征服的欧洲国家的命运问题,但是德国人认为那是不需要去详细说明的,他们完全被元首不愿意再让战火蔓延、不再让德国人流血、以及对英国人的宽宏大量所打动。
在国会的会议结束以后,德国的文武官员聚集在一起讨论英国会如何回复元首和平呼吁的问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英国一定会接受元首如此有诚意的和平建议,而英国人却显然让他们很是失望。
距离元首的演讲结束还不到1个小时,在英国政府尚未对他的和平建议作出官方答复之前,英国广播公司的塞夫顿.德尔默就率先对希特勒的和平呼吁给出了他个人,或者也许是全体英国人的答复。
塞夫顿.德尔默在广播中这样说道:“希特勒先生,请允许我告诉您,我们这里的人对被您称之为理智和常识所作的呼吁有何想法吧。元首和总理先生,我们将把它扔还给您,扔回到您那散发着散发罪恶气味儿的嘴里!”
当围坐在一个小屋子里,等待着英国人回复的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下级军官和从各部来的官员们听到这一段广播时,他们齐齐变了脸色,完全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其中一个德国人对他身边的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你能够理解吗?你能够理解那些英国傻瓜吗?现在还拒绝和平建议?他们是疯了还是怎地?”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同样对希特勒的和平建议不感兴趣,当晚晚些时候,他在白宫发表接受总统提名的的广播讲话时宣布,对付纳粹这种集权主义国家的办法只有一个——抵抗,而不是绥靖。总统的意思再清楚不过,尽管美国目前孤立主义盛行,不能直接参战,但是他必然会竭尽全力间接力挺英国,让它战斗下去。
到了这个地步,只要思维稍微正常,就应该知道英国人是绝对不会投降的,所以希特勒也终于横下心来打算动粗了。
7月21日,他再次召集自己的将军们到柏林开会,这次参加会议的有海军司令雷德尔、陆军司令布劳希奇和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舒耶恩纳克将军。会上,他不无失落感地说道:“英国的局势无望了”!然后,他呼吁尽快地结束战争,并说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海狮计划”。
对于“海狮计划”,希特勒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提醒自己的陆海空三军将领们,跨过由敌人把守的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并不像挪威战役那样,是一次单程旅行,偷袭的成分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后勤供应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元首尤其提到,德国必须取得空中优势,才能使德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相对自由地行动。
刚刚取得了陆地战争巨大胜利的陆军司令布劳希奇显然觉得元首过于忧虑了,这位开战前怕英国怕的要死的司令官阁下这次却非常小视英国人,他早在7月17日就对陆军参谋长哈尔德说“整个(进攻英国的)战役将在一个月内结束,并且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为此,陆军司令部早就开始布置军队了。
17日当天,陆军总司令部就部署了执行“海狮计划”的部队,并且命令13个精锐师开到海峡沿岸的出击地点,以便作为头一批登陆部队。而“海狮行动”中陆军的详细计划也于同一天制定了出来。
在这个“海狮行动”的陆军计划中,正如法兰西战役一样,执行主要进攻任务的是伦德施泰特陆军元帅麾下的A集团军群。
具体点说,布施将军的第16集团军的6个步兵师将从加莱海峡乘船进攻纳姆斯盖特和贝克斯希尔之间的海滩。阿道夫.施特劳斯将军的第9集团军4个师从勒阿弗尔地区横渡海峡,在布莱顿和威地岛之间登陆。再往西一点儿的地方,莱希瑙陆军元帅麾下第6集团军(属于博克陆军元帅的B集团军群)的3个师从科唐坦半岛的瑟堡出发,将在韦默思和莱姆——里吉斯之间的莱姆湾上岸。
按照陆军总司令部的构想,第一批登陆部队9万人顺利登岸后,在随后的3天以内,再输送17万人,使在英国登陆的人数达到26万人的数目。在抢滩登陆战发起的同时,空运部队将在莱姆湾和其他地区着陆,以作支援。
待得首批登陆部队取得了桥头堡并巩固了登陆场之后,后续的第二批部队随之上岸。后续的第二批部队将包括不少于6个装甲师的装甲部队和3个摩托化师部队。
最终,将在英国登陆的部队会有39个陆军师和2个空运师。这些部队不许达到以下一些目标:
1,A集团军的部队攻至格腊夫森至南安普顿一线,莱希瑙的第6集团军将北进至布里斯托尔,切断德纹和康沃尔;
2,推进至泰晤士河口以北的马尔顿与塞文河之间,封锁威尔士;
3,兵分3路,合围伦敦,收工!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关于德国陆军的这个计划,我想说的是,如果英国和德国接壤,就凭英国陆军那三脚猫的工夫,马上就会被打成渣,但是摆在布劳希奇面前的问题是,德国陆军到底要怎样渡过海峡呢?难道要划橡皮艇渡海吗?
布劳希奇面对的问题同样是希特勒一直在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给出答案。所以,希特勒就询问雷德尔,海军是否已经在技术上做好了准备?海岸的炮队阵地何日才能布置妥当?对掩护陆军跨过海峡之举,海军究竟能够做到何种程度呢?
雷德尔听到这些问题时,显然有些不好意思给出答案,他支支吾吾地纯粹从技术上侧面回答了元首的问题。他说,大部分步兵还得考内河或者运河驳船运送,而所需的驳船还得从德国国内拖来,且数量未必够用。而帝国的弱不禁风的舰队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英国皇家海军的!在挪威战役中受到重大损失后,可供作战的舰只还有48艘快艇、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鱼雷艇。
所以,雷德尔的意思是,就凭这么点儿舰船,运送千把人的突击队到英国去,还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想整师整师地将德国陆军运过海峡,基本等于做梦。
元首听到了这个答案,显然很是沮丧,他不由得仰天长叹:“我们可怜的小海军哟”!
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说辞太让元首伤心,雷德尔赶紧补充说,从挪威战役的经验来看,如果德国空军能够取得空中优势,是能够抵消英国的海军优势的,所以,他特别强调说,英国皇家空军消失之日,也就是德国海军行动之时!
聪明的雷德尔一个大脚就把球踢给了德国空军,让元首去寻空军说话!
希特勒想了想,觉得雷德尔说的在理,他就询问空军总参谋长舒耶恩纳克空军能否完成击败英国空军的任务。对于元首的问题,舒耶恩纳克信心满满表示说空军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待元首一声令下,就可以飞跃海峡,将英国空军一扫而空,让英国人的飞机在天上绝迹。
也许是空军参谋长的豪言壮语给了希特勒些许的信心,他就要求雷德尔在考虑到英国空军被消灭的前提下,拟制相关的作战计划并做好横渡海峡的准备工作。雷德尔虽然对德国空军能否消灭英国空军并抵消英国海军的战力一事还有怀疑,但是他仍然同意拟定计划,并且尽快送呈元首一览。到此为止,会议结束,大家各忙各的去了!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7月29日,德国海军作战参谋部起草了一份备忘录,主张不要在1940年与英国决战,并强烈建议在1941年5月或者更晚一些时候再作考虑。
这显然不合希特勒的胃口,元首坚持要在1940年7月31日考虑对英作战问题,那一天他再度召集他的陆海军统帅开会,这一次的会议地点在他的上萨尔茨堡伯格霍夫别墅。出席会议的有海军元帅雷德尔,还有代表最高统帅部的凯特尔和约德尔,以及代表陆军司令部的布劳希奇和哈尔德。
这次会议开始倒还是走在正轨上,大家都在积极地讨论“海狮”计划,后来,在希特勒听了雷德尔一番过于悲观的言论后,这个会议就逐渐跑题了!
雷德尔为了使德国海军不去执行将陆军送到海峡对岸这种风险极高的任务,并迫使希特勒最好取消“海狮计划”,说了不少狠话,他构建了一副可怕的前景来吓唬元首!
他说,按照元首的要求,9月15日将是执行“海狮计划”的最早日期,并且说,只有届时没有“由于天气或者敌人的原因而出现不测的情况”,才能执行。
我们知道元首是陆地生物,他对海洋的认识基本为零,所以他就问雷德尔,天气情况究竟会对登陆行动产生多大的影响?
雷德尔早就等着元首发问了,他就像一名传销大师一样,编织出了一套最有最有说服力的辞藻,试图将元首吓住,促使他取消“海狮计划”。拿定了主意之后,他马上就天气情况对登陆行动的影响这个问题发表了长篇大论的讲话,而且说的就像灾难片一样惊悚!
他说,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天气,除了10月上半月以外,一般都是极为恶劣的。至于怎么个恶劣法,他是这样解释的!他说,10月中旬开始就有薄雾,到月底就有浓雾了,这样的天气空军的飞机非法起飞作战,而这还只是天气问题的一小部分罢了。接着,他又说,只有海上风平浪静,才能执行作战计划,如果波涛汹涌,驳船就会沉没,甚至大船也无能为力,因为它们不能卸下补给品。
说完了天气对登陆战的影响,雷德尔接着说起了后勤补给的问题,他说,即使第1批部队在天气有利的情况下渡海成功,还是不能保证第2批和第3批部队也能碰上好天气,那样的话,后续增援部队就无法到位,而且在一些港口可供利用之前,有好几天是不能运送比较大量的物资的。如果补给和增援部队不能按时抵达,陆军就会被困在沙滩上,寸步难行,那么登陆必然会失败。
在摆出了天气和后勤等困难之后,雷德尔又摆出了海军实力上的缺陷,他说,陆军需要一条从多佛尔到莱姆湾的广阔战线,而英国海空军必然会在这一战线上进行强大反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这样规模的作战,海军根本提供不出所需的船只。因此,雷德尔强烈建议陆军缩短他们的战线,最好只从多佛尔海峡到伊斯特伯恩。
说完了上述所有困难,雷德尔最后给出了他对“海狮计划”的感想,他说“从一切情况考虑,最有利的作战时间将是1941年5月。”
希特勒本来是想听雷德尔对“海狮计划”的建设性意见的,结构却得到了这么个令人沮丧的建议,他起初坚决反对延期,他说,就算延期到了来年春天,德国海军也绝对不会是英国海军的对手,而且如此之长的等待时间不但会使英国有可能改良其陆军,并且还可从美国,也许甚至还能从俄国,得到大量的军事补给。说完了不可延期的理由,希特勒就把进攻英国本土的时间定在了9月15日。
过了一会儿,也许是雷德尔的话起了一点儿作用,希特勒又改主意了,他补充说,如果若能在一星期内摧毁皇家空军和海军以及主要港口,便于9月15日发起进攻。否则,便延期至1941年5月。
这样,雷德尔就松了一口气,因为“海狮计划”的成败已经寄托到了德国空军的身上,与他的海军没有的半毛钱关系,这下该看戈林的表现了。
雷德尔做完了报告后,就起身告辞而去,剩下来的人则接着讨论英国问题。等希特勒确定雷德尔走远了,他就开始贬低“海狮计划”,他哀叹道:“我们的小海军呀,还不及敌人的百分之十五!”再者,英吉利海峡比地图画的要可怕得多,这是任何一个曾在恶劣天气穿越这片险恶水域的航海家都能证明的。
发完了感慨之后,希特勒话锋一转,跟最高统帅部的将领和陆军将领们说起了跟英国问题还算有点儿关联的俄国问题。他说道:“俄国并不希望德国变得过于强大,他们只需要向英国稍作暗示,英国人就会像快被淹死的人一样,重新获得希望:在6至8个月内,形势便会完全改观。但是,如果俄国被消灭,英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就破灭了。到那时,德国便成了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
说到这里,希特勒立马就把英国丢在一边,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俄国问题,他道:“从这些考虑出发,俄国必须被消灭。1941年春就将俄国消灭,越快越好。一击便把这个国家打个稀巴烂,只有这样,这次战役才有意义,只征服土地土地是不够的。这次进攻一定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我不会犯拿破仑犯过的错误,被俄国的冬天所消灭。我们将耐心等待,一直等到5月,有5个月的准备时间。”
介绍完了自己的宏图大志之后,希特勒又非常具体说起了具体的战略构想,他说道:“这次战役将动用120个师,首先向基辅挺进;其次,通过波罗的海向莫斯科挺进;第三,南北夹击,然后便发动一次进攻巴库油田的特殊战役。”
进攻苏联之类的话,希特勒早就说过,并且他还命令最高统帅部讨论如何进攻苏联,最高统帅部则命令参谋本部从速制定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建设东方”。
毫无疑问,德国参谋本部的参谋们一听到此等命令,顿时就炸了锅,一位名叫罗斯贝格的上校脱口喊道:“不行的,英国还未战败,希特勒怎能打俄国!”
对此,约德尔给出了一个奇特的答案,他说:“元首生怕战胜英国后的公众情绪,将不能允许他向俄国发动一场新的战争。”
参谋们继续反对,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这种打法是腹背受敌的打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国失败的就是两线作战。为什么在与莫斯科签订合约后,还来个突然改变?斯大林不是遵守诺言,将原料和粮食准时地全部运来了吗?
面对参谋们的质疑,约德尔只好这样来回应,他说道:“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如在德国军威处于顶峰时发动进攻。”
约德尔的一套说辞并不能服众,他们纷纷指责约德尔乱弹琴,瞎胡闹,他们说即便要打俄国也要等到搞定英国才行,他们不同意最高统帅部的冒失决定。
其实德国的参谋们完全是冤枉了约德尔,他也曾跟元首说没有摆平英国之前就去打俄国会导致两线作战,对德国不利,但是,元首的脾气大家心里有数,他根本就不予理睬,只要求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们按他的要求办就行了,废话不要再多说。
所以,约德尔无奈之下,只好拿出了撒手锏,以便让大家冷静下来。他说道:“诸位,这不是个让大家讨论的问题,而是元首的决定。”
这下,刚刚还义愤填膺的德国参谋们马上就老实了,他们乖乖地服从了命令,给“建设东方计划”添砖加瓦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希特勒的注意力其实早就飞到东欧去了,他对横渡海峡进攻英国其实没有多大的信心,但是,他又希望德军也许能够成功实施“海狮计划”,以彻底解除德国两线作战的问题,所以,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海狮计划”的第1步,即派遣德国空军去摧毁英国空军,如果这个行动成功,那么进攻英国还有可能,否则,就只好放弃进攻英国了。
1940年8月1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两道命令。
第1道命令是希特勒亲自发布的,命令中他要求德国空军必须尽快消灭英国空军,另外,他还要求德国海军做好准备,以迎接极有可能出现的海战。
第2道命令则是以凯特尔的名义发布的,但其实仍然是出自希特勒的手笔,该命令要求“海狮计划”的准备工作必须在9月中旬完成,而在8月5日开始的对英空袭进行14天以后,元首会根据空袭的效果来决定是否于1940年发动对入侵英国的战争。
很久以来,当英国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统治海洋以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英国本土,哪怕是强横的拿破仑帝国和威廉二世帝国也不行,而当新式兵器飞机出现以后,海军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至少这一次保卫本土的作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已经不再是主角,这次保卫战中的主角将是英国皇家空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astlos 1081楼 2013-07-26 12:03:55
楼主不见,那咱继续说德国空军。
二战德国空军的统帅,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那是个懂行的门外汉。
那位就说了——您这话有问题,咋这么别扭呢?
说他懂行,是因为戈林是正儿八经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出身。这一点说出去比咱刘亚楼上将强。更何况,人家戈林是拿过蓝色马克斯的。
蓝色马克斯何等荣耀?那是比骑士铁十字还要高级的货色。隆美尔元帅脖子上就有。一战德国空军苦战四年,仅有81人获得同样荣誉,戈......
-----------------------------
我没失踪啊,弟兄们问的问题您都帮我解答了,我就不说了嘛!
唉!现在,不知怎地没啥灵感了,写不出来啊!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第二节 大不列颠空战
1940年8月1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布的两条对英作战指令都被“超极机密”电码破译机给破译了出来,并被送到了丘吉尔的手中。
通过这一招,丘吉尔了解到短期内德国人并不会越过海峡在英国登陆,这无疑令他大松了一口气,因为目前英格兰谈不上有什么陆军,根本就不堪德国陆军一击。
掌握到这个机密后,丘吉尔心中为之一宽,但随即他又发现德国人并非一点儿表示都没有,他们会派遣空军战机来剿灭英国皇家空军。只要英国皇家空军被消灭,德军就会发动“海狮计划”,这就意味着保卫英国本土的重担落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肩膀上。
那么英国皇家空军能不能挑起这份重担呢?他们是德国人的对手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看看英德两国空军飞机数量上的对比。
单纯从数据上来看,英国皇家空军的赢面儿比较小,因为英国皇家空军战机的数量没有德国人的多。
截止1940年8月初,英国皇家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为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共1200架飞机。而德国人却拥有2700多架飞机。
当然数量未必能决定一切,如果德国人飞机的性能比英国人的落后,那德国飞机在英国人眼里也只不过是盘菜而已。
那么,英国飞机的性能是不是比德国飞机的强呢?这个嘛,双方旗鼓相当。英国的主力战斗机“飓风式”和“喷火式”可以跟德国的主力战斗机Bf——109式一战。


【英国的喷火式】


【英国的飓风式】


【德国He——111双发轰炸机】

【德国远程护航战斗机Me——110】
至于到底谁更强一些,在飞机性能差不多的前提下,就要看飞行员的经验和驾驶技术了。一般来说,由于德国飞行员自从西班牙内战开始,就长期在战场上跑业务、打空战,德国飞行员至少在经验上略胜一筹。
所以,从整体上、结合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的技术与经验来看,德国空军比英国皇家空军要强那么一点儿。
综上所述,单纯总数量上和技术上来看,德国空军吃定英国皇家空军。
英国皇家空军有多少家当,德国空军司令早就通过潜伏在英国的德国间谍摸了个一清二楚,狂妄自大的戈林小视缺兵少将的英国皇家空军,他对自己的空军部队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充满信心。他认为如果德国空军全力进攻,只需要短短4天的时间,就可以将英国南部的敌机一扫而空,为德军渡海登陆扫清障碍。
当陆军司令部询问戈林,空军多久能够完成消灭英国皇家空军这个任务时,德国空军司令这次还算有些谦虚地回复道:两至四个星期即可。回复完了陆军方面的问题后,德国空军司令又在私下里对人说,单靠他的空军就足以让英国扯白旗投降,根本就不需要陆军去进攻。
为了完成消灭英国皇家空军的任务,戈林对他庞大的空军进行了细致的部署,他将他所拥有的近2700多架飞机编成了3个航空队,它们分别是由凯瑟琳元帅指挥的、驻扎在低地国家和法国东北部的第2航空队、由斯比埃尔元帅指挥的、驻扎在法国北部的第3航空队和由施登福将军指挥的、驻扎在挪威与丹麦的第5航空队。从地理上来看,它们已经从东、南、北3个方向上把英国给围了起来。
这3个航空队中,第5航空队的实力较弱,它仅有120多架轰炸机和30多架Me——110型战斗机。考虑到它的作战区域是英国空中防御较弱的北部地区,这点儿飞机倒也还够用。真正的主力是第2和第3航空队,它们的作战区域是英国防御较强的南部地区,所以它们的作战飞机合起来达到了2300多架。
戈林为他的空军制定的最初战略是,攻击英国南部沿海的机场、飞机制造厂、军事设施、船舶、港口、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摧毁英国皇家空军,重创英国海军,摧毁英国南部的防御,为德国陆军登陆扫清障碍。
为了抵御这支庞大的飞行部队,英国皇家空军拿出了它的全部家当——700多架战斗机来迎战。指挥这支空军队伍的是英国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部的司令休.道丁空军上将。
1940年7月,道丁将他所拥有的近700架战斗机分成了4个航空兵群,55个中队,去遮护整个英国本土。这其中,负责北部防务的是第第13航空兵群,它由索尔指挥,有14个中队;负责中部防务的是第12航空兵群,它由帕克指挥,有22个中队;负责东南部防务的是第11航空兵群,它由利—马洛里指挥,有14个中队;负责西南部防务的是第10航空兵群,它由布兰德指挥,有4个中队。除了这些战斗机之外,同样可以防空的高射炮部队也受到道丁的统一指挥。
就在道丁积极布置英国本土防务的同时,戈林率先出招。1940年的整个7月,他派出战机对英吉利海峡中行驶的英国船只和英国南部的港口进行了不间断的轰炸。
尽管在登陆英伦三岛之前,解决英吉利海峡中的英国船只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戈林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主要目的是想借此机会把英国的战斗机全部引诱出来,再打个漂亮的埋伏战,一举解决英国的战斗机部队。
道丁识破了戈林围点打援的战术,他每次只派出少得可怜的战斗机去迎战,结果戈林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英国的船只和一些港口却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一共有4艘驱逐舰和18艘英国商船被击沉。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在1940年7月的这场英德空军首轮交锋中,打遍欧洲无敌手的德国空军在英国上空终于受到了一点儿挫折,这一次他们的损失比英国人的要大得多,他们一共有29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被击伤,而皇家空军仅损失了148架战斗机。
在德国空军的战力略强于英国空军的前提下,会出现这种不对称的损失比,完全是作战距离的问题。我们知道,德国飞机要攻击英国,必须从欧洲大陆起飞,飞跃海峡才行,非常远!而英国空军就在家门口作战,非常近。
当德国战斗机与英国战斗机在天上缠战一番后,德国飞行员一看燃料指示表,发现油料只够飞回基地了。无奈之下,德国战斗机飞行员只好掉转机身朝欧洲大陆飞去,这样德国战斗机就把屁股留给了英国战斗机。英国战斗机飞行员马上就抓住机会,飞到德机身后,咬住德机,一顿机关炮,就把德机给打了下去。
而航程较长的德国轰炸机丢完了炸弹,回头一看,坏了,Bf——109跑的没影了,就只有Me——110双引擎战斗机还在,可惜数量太少,天上的战斗机基本上都是英国的“喷火式”和“飓风式”。于是,笨重的德国轰炸机马上就成了英国战斗机的靶子,它们大多被打得四面漏风,一个倒栽葱就掉在了地上或者海里。
那么,总结一下,情况是这样的:德军飞机攻击英国时,一般是战斗机(主要是Bf——109式)与轰炸机一起出动,轰炸机负责丢炸弹,战斗机负责截击英军的战斗机,保护轰炸机。由于德国战斗机的航程不及轰炸机,德国战斗机到了英国上空能够停留的时间极为有限,等德国战斗机油不够了,它们就跑回去了,剩下的德国轰炸机根本就不是英国战斗机的对手,所以在对英空袭时,损失比较大的一般是轰炸机。
在这场英德空军的首轮交锋中吃了点儿亏的德国飞行员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他们以前在攻击波兰和法国时,基本上是把轰炸工作完成以后,才会碰到敌军飞机的反击。
而这次空袭英国时,却很邪门儿,英国飞行员却好像未卜先知,早就知道德军飞机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高度出现,他们一早驾驶战斗机升空准备着,待得德军飞机飞近英国时,突然从德国机群的上方冲下来,给打算对英国来个突然袭击的德国飞机来了个反袭击,这让德国的飞行员们很是摸不着头脑。
除此之外,德军的无线电监听人员们发现,英国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在战斗时,总是得到一些英国指挥中心的精确指导。这些指挥中心能够非常准确地将德军飞机从哪里起飞、有多少架、飞行高度是多少之类的消息提供给英国的战斗机飞行员,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迎战德国飞机。
这下德国人多少有些明白了,英国人不是“算命高手”,他们必然是开发了一种秘密武器,才能如此准确地掌握德军的信息。于是,为了搞清楚究竟英国人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潜伏在英国的德国间谍们出动了。他们四处打探,终于搞到了情报:原来英国人使用了雷达。
英国人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雷达技术,改种技术是一种早期的预警技术,它可以探测到几百公里之外敌军飞机的动向。英国人有感于纳粹强大空军的威胁,就在沃森.瓦特的带领下研制出了数量极多的雷达,然后在其本土的东南沿海一带部署了8个雷达站。正是在这些雷达站的协助下,英国人才能对德军飞机的动向了如指掌。

【英国的雷达站】


【英国雷达站的工作原理】
当德国人听说英国人的秘密武器是雷达时,他们对这种新鲜事物倒也不陌生,因为德国人也在研究雷达,并且还制作出了少量成品,它们被布置在德国工业中心鲁尔区和首都柏林。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海狮计划示意图】

楼主:修武兴国

字数:44211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3-24 07:35:00

更新时间:2021-02-02 11:35:10

评论数:25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