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治国》——从现代中国读书人的视角探讨国家的发展之道(原创连载)

《治国》——从现代中国读书人的视角探讨国家的发展之道(原创连载)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前 言
感谢时代,可以让我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生命无旦夕之忧;感谢时代,可以让你学得了古今中外的无尽知识,思想无停滞之碍。感谢科技,可以让他用键盘快速地敲出文字,用电脑便捷地储存文章。
在中国,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中国,优秀的人往往都心怀天下,希望在造就人民福祉、改进国家治理和促进社会进步上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的历史价值观也体现着对国民作出贡献的人的推崇和褒扬。特别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感受到长期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严重破坏,希望“救生民于水火,解天下于倒悬”,纷纷研究探索安定天下的良策,形成了以“儒、墨、道、法、兵、农、纵横”为代表的各家,在争斗不休的诸侯之间推广自己的治世理念。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局面。百家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都在论战和实践中完善自身。我认为这些理念的被继承和发展就是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是落后了。耳熟能详的一个例子就是东西方对于火药的运用,“中国人用来放鞭炮,西方人用来发射子弹”。其实这是东西方达成目标手段的比较,东方擅长用计谋取胜,也就是“宁斗智,不斗力”,比如中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阐述战争规律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而西方教早的军事著作是凯撒的《高卢战记》,但《高卢战记》只是一本对军事战况的记录,还没有上升到总结战争规律的理论高度,而且时间也是远远落后于《孙子兵法》。因此《孙子兵法》对于人类军事学术的价值是远远超过《高卢战记》的,从某种方面来说,中国对管理思维的运用至少在古代是超过西方的。因此中国不需要枪炮的发明就可以统一广袤的国土,因为中国人有更厉害的思想方法武器,特别是战争中战略思维的运用。而西方军事的胜利一般是靠装备的精良和人数的多寡,军事指挥也大多止步于战术的运用,缺少战略思维(仅指古代时期)。如果说刘邦和项羽在西方争霸,那么一定是项羽获胜,因为刘邦找不到张良、陈平这样的人就必然会被力量和战术占优势的项羽所击败,而不是逼得项羽乌江自刎。正是由于西方缺少可以帮助实现统一的思维方法的供应,才有了对军事科技的市场需求,才有了从中国引进的火药变成最厉害的战争武器可能,但是有了先进的武器,欧洲的统一依然是遥遥无期的,或许会变得更加遥遥无期。即便有了拿破仑那样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欧洲依然没有统一,或许他所缺的就是张良、陈平或范增那样的士子。思想和科技,两种方式到底哪个才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呢?从已经过去的东西方历史来看,中国的思想更能够促进国家的统一,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宁,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西方的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不仅没有促进国家(或者说欧洲)的统一,反而让人们陷入更加残酷的战争之中而无法解脱;从这方面来说,中国的思想更胜一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西方随着发展军事而发展起来的核能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等技术都对人类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技术是在一个统一和平、安宁稳定的国家很难实现的。不知道如果让人民选,他们会怎么选?
国力或国本到底是什么呢?或许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为追求和平统一、天下安宁,以战止战是最便捷、花费时间最短的手段,故当时国家的目标在于强军,国本就是军事实力。战国时期强本治国的先行者是魏国李悝,他“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使国家有了足够的粮食生产力和粮食储备,粮食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解放,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兵源;而足够的粮食储备有利于供应军队长期在外作战的粮食消耗。李悝实施的变法为魏国军事实力的增强提供了坚强的人力和物质基础,为吴起与各诸侯大战、快速扩展魏国版图提供了先决条件。商鞅之法,是对李悝变法的继承和发展,而且由于各诸侯间实力增长(主要是魏国)形势的逼迫,不得不施行许多比较彻底和触犯旧贵族利益的变法措施,使富贵只出于农战,因而极大地调动了秦国民众从事“农战”的积极性。而农战为战国之本,故秦本强而王。那么对于现代国家来说,目标是什么呢?
国本是什么呢?我认为现代国家的国本就是经济。如何强本呢?那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
其实就发展至今的人类社会来说,国力就是生产力,因为人类社会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是长期存在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在人类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有过一段时间是生产过剩的,但那时的生产过剩是相对于当时的科技和生活条件而言的,如果在那时人类社会科技不再发展,新事物不再出现,那么新的需求就不会出现,那么就会出现生产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了,人类社会也许就能轻松的生活下去了。在《上帝也疯狂》的电影中,生活在非洲原始部落的人们不理解外面的人为什么要不断的折腾自己,使自己简单的生活变得更复杂和更累。我想这就是文明吧,人类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人类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发展文明,发展科技,使人类生活得更好,更长久吧。如果让人类回到工业革命之前的生活状态,以现在的生产力供应那时候的生活需求,虽然物质生活需求是永远不会短缺的了,可是心理总是不甘的,总是想看得更远。因此人类更愿意像《三体》中那样选择:“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综合体——国家来说,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途径。当人类社会的新科技和因此产生的新事物不断出现的时候,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也在不断的升级和变化。所以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力到现在已近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了,现代社会国家只有不断的发展和升级生产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国力,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才能在黑暗森林中先发现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先发现。
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或许“给岁月以文明”就是对人类最好的保护,就是同时“给文明以岁月”。就像故事里讲的那样,当只能选择一个选项时,选择了爱,就选择财富与健康。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第三章 治安良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盛世往往被冠以“~~之治”,我想这里的“治”不仅仅是对于古代统治者“治理能力”的赞颂,也表现出对当时“社会治安”情况的肯定。为什么盛世会被冠以“~~之治”呢?或者说“~~之治”会出现盛世呢?我认为这就是治安与社会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而且是正相关。概括来说,治安对于社会效率的关系是:其一,当社会治安良好的时候,社会资源能够低成本地自由流动,从而能够快速地得到利用最终创造价值。其二,当社会治安良好的时候,有助于人口的增长,人口作为社会最宝贵和潜力最大的资源,为社会财富的增长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其三,当社会治安良好的的时候,弱势群体(如女性和老幼)能够从事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使人力资源能够得到较大的开发,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三点共同促进了当时生产力提高,从而社会生产提供的物质产品较多,从而实现了国实民富人民安居乐业,也就形成了“~~之治”。
维护治安就是维护自由,社会治安良好为什么会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低成本自由流动呢?比如说,在社会治安不好的时候,企业在运输产品时不得不增加人力物力以保证产品能够安全及时的到达目的地,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再比如,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银行取钱的时候,如果治安良好,一个人就可以了;但如果治安不好,则要两人以上,以保证安全,这就是“事倍功半”了。再比如,在社会治安不好的时期,作为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的男性,为了担心家人安全而不能外出到很远的地方工作,这就妨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就有可能造成需要劳动力的地区得不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影响社会生产的的提高;而治安好的时候,不仅家庭的男性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家中的老人和小孩也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工作,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社会治安对于引进外资也有极大的影响,毕竟谁也不想待在对于自身财产甚至人身安全有威胁的地方,而外资对于落后国家或发展初期的国家是极为重要的,毕竟外资对于一些发展落后的国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紧缺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国家发展就像母乳对于婴儿一样重要。
所以说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快速高效的发展生产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基本要求。而治安环境是否良好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社会成员能够自由无碍的流动。对于国家来说,管得过松或过严都会妨碍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管理过严就是国家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而管得过松,就会在社会中出现一些强势群体,这些强势群体就会影响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所以国家对于治安管理必须要把握好“度”。那么一个国家要实现良好的治安,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一)适合国情且不断完善的司法制度
如果一个国家治安状况不良,想要在短期内提升治安状况,行政手段是必要的,行政手段的效果比较快速高效。不过行政手段只能是必要的应急手段,不能作为主要手段,且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该使用。因为行政手段执行标准缺乏规范或执行时难以准确把握标准,容易产生冤假错案。且用行政手段管理治安时容易过多地使用暴力,容易让民众产生不满情绪,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如果想要保持国家社会治安长久得到治理,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适合国情的司法制度,用法律手段来对社会治安进行管理。用法律手段进行治理的优点有以下几点:一、标准统一,由于法律一般适用于全国范围,各地的执法标准都是统一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民众在接受法律制裁时发生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情况,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二、法律属于事前预防,能够对社会民众的行为进行规范,减少影响治安行为的产生。三、在法律公布以后,如果有违反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产生,那么就属于明知故犯,当司法机构在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处罚时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减少执法阻力。
因此,建立适合国情的司法制度是保证国家社会治安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保证。建立有效的司法制度,首先要出台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其次要对社会民众进行普法教育宣传,用法律来预防、约束民众可能的治安违法犯罪行为。再次,要根据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治安治理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和完善司法制度,确保所实行的司法制度是适应那个时代的社会规则。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二)专业高效的警察力量
事先戒备谓之“警”,见微知著谓之“察”。警察是国家维护社会治安的主要力量,因此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警察队伍是国家治安良好的直接保证。一方面,警察担负着预防、制止、和侦察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且警察属于国家暴力机关,需要使用暴力器械,这都需要警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以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社会需要时刻保持稳定和治安良好,这就要求警察机关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预防、制止、和侦破违法犯罪活动。如果警察效率低下,就容易增加社会成员的侥幸心理,就容易增加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这样有进一步加大警察的工作量,进一步降低警察工作效率,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保证社会治安良好就需要保证警察的专业和高效。
1.人才
建立专业高效的警察队伍离不开专业的人才,而人才是可以培养的,短期内无法培养而又紧缺的人才还可以从国外引进。由于警察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要培养合格的警察首先应该建立起专业的警察学校。警察由于属于国家暴力机构和武装力量,国家必须得加强对警察的管理与控制,要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因此警察学校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建设与管理,不能交由社会管理运营。如果本国培养警察的院校不足,不能满足本国社会管理的需要,可以和友好的国家联合办学培养人才,以满足本国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对于某些高端专业技术性人才,本国短期内无法培养而又急需的可以从友好的国家引进,然后再逐步培养。在学校培养之后,公安机关还要加强对公安干警的培养,培养其实践能力,毕竟有的知识是在学校的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传帮带”。有些经验是要靠积累或行业前辈言传身教的,而且有时候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出的能力和积累的经验甚至比理论知识更重要。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能停止的过程。
2.技术
对于社会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警察破案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侦察力。比较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已被各国采用,互联网连接着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和高高在上的卫星,如果需要还可以实时定位登记在册的手机号码,庞大的天网系统为警方管理社会治安提供离开重要的技术保证。就目前的来说先进国家的天网系统已经能够较为精准地进行人脸识别了,未来天网系统能发展成何种程度,只有未来的人知道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天网体系也将得到极大的改进,为警察管理社会治安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重视技术是提高警察专业性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对于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有时候是非人力所能为,靠的不是人海战术,有时候得靠几代人的积累。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总是会受制于人。但如果可以购买的技术,则应该尽量优先考虑购买,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引进新技术的效果往往不止在最初设定的领域,还就有可能“触类旁通”带动其他领域社会技术的发展,对先进技术的投入就像对教育的投入一样是永远不会吃亏的。所以国家对于购买先进技术要支持、鼓励。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三)从小到大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道德和法律虽然形式不同,但作用和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持人类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治安管理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既是违法行为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而在对待这类行为时,法律手段具有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带有强制性,社会成本较高;纠正持续时间较短。法律手段的不足正是道德手段的长处,道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手段的不足。道德教育一般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进行,成本较低。社会成员在与人相处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较长,受到道德影响的时间较长。但道德教育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社会是复杂的社会,社会的影响并不一定总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作为社会管理者,国家一定得注意营造和维护好良好的社会道德生态系统,使社会风清气正。
国家想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应该从娃娃抓起,把道德教育融合到国民教育当中。不仅是因为国民教育持续的时间较长还因为青少年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和定型,更容易接受道德教育,更容易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果社会上拥有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三观的人占绝大多数,那么这就一个道德的社会,就是一个文明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比较稳定,治安比较良好的。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四)稳定良好的经济
1.物质供应充足
要保持社会治安的良好,首先要保证社会成员能够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最起码要保证起码的温饱问题,这就要求社会生产,特别是是粮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其实这些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农业社会就能够满足的,工业社会本来就不存在多大的问题。关键是要预防发生灾害的年份能够保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充足,特别是粮食作为必需品和消耗品必须保证绝对的安全。
2.物价平稳
要保持社会治安的良好,首先要保证社会成员能够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最起码要保证起码的温饱问题,保证社会上哪怕是收入最低的一些人也能够生存下来。要保证社会成员能够体面的生存,在经济上要保持物价平稳,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不能在短期内上涨太多,避免出现社会上的低收入人群在进行合法劳动后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要求国家合理控制通货膨胀,甚至在万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下对生活必需品进行短期价格管制。
3.就业岗位充足
如果物价平稳了,没有收入,社会成员也是不能生活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能够良好运行,社会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保证能够劳动且愿意劳动的社会成员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拿到一份稳定的薪水,保证收入。对于丧失劳动力不能工作的社会成员,国家应该建立起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他们的生活,这点将在下一节讲。
4.贫富差距小
抑制贫富差距过大主要是为了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或少数集团手中容易对国家经济产生非出自政府的、非代表人民利益的“宏观调控”,这样就容易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造成威胁,而一旦社会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就会造成很多企业的倒闭进而相关社会成员的失业,或物价的不合理膨胀,,社会成员特别是贫穷的人就很容易生活无着落,从而对社会治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稳定良好的经济是良好治安的经济基础。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如果知道某些行为时违法和不符合社会道德,如果做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那么他一般不会去做那些事情,除非是迫不得已。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迫不得已一般是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的需要。也就是说在通过正常的手段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就有可能通过非正常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也就是可能会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对于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需求,国家除了发展经济,为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以外,还应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社会成员在特殊和偶然情况下无法通过就业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求的问题。
一般来说,国家应建立起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其实就是社会成员风险共担制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今天的付出来保障将来可能遇到的风险。一般来说如果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合理、管理规范是不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国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社会的稳定,可以降低国家的社会管理费用的支出,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说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不仅对社会治安具有积极作用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措施,国家应及早建立。
1.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全面的
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保证公平,应该是全面的,覆盖全体国民的。既为一国公民,为国家创造财富,理应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障。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仅仅指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水平不高的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避免过高的保障水平会使国民产生懒惰思想,影响国家生产力的提高。国家社会保障只提供基础水平,但由于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生活成本也存在差异,经济发展靠前的的地区可以以本地地方财政提高本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来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但如果发展靠后的地区也采用发达地区的标准则有可能加重地区的财政负担,有可能不利于本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国家全民社会保障只满足基本需求,更高的社会保障需求应由个人有偿取得
由于国家提供的是面向全国的社会保障,故保障水平的确定必须要慎重,要符合国家实际情况,要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要体现公平和保证效率。关于公平问题前面一段已有讲解,本段主要讲解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保证效率。要保证效率,就得保证社会成员有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意愿,要让劳动所得能够对社会成员提供激励。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障社会成员在失业时能够获得必要的物质保障,但如果社会成员在不劳动时获得的物质保障水平较高甚至高于劳动是所获得收入,那么就是在鼓励社会成员不劳动,那么就会造成社会生产效率的低下。如果社会成员都不愿劳动,那么谁来创造价值和财富发展经济呢?如果经济运行不下去,国家哪里来的税收呢?国家没有税收怎么能运转呢?靠什么来维持社会保障体系呢?在这方面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出现债务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那也不能太丰盛。所以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只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且只能向需要得到保障的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使国民产生“不劳而获”“等靠要”等思想,从而避免影响社会生产效率。当然国家也可以提供或让社会相关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前提是社会成员能够提供相应的义务。比如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提供不同的档次供社会成员选择,缴纳的社会保险越多,以后得到的养老金越多,这样就既能避免高保障对社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又可以满足需要更高保障需求的社会成员的需求。
3.政府官员的竞选不能利用社会保障制度
上面两段讲到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设计合理,管理规范。而欧洲一些国家因太高的社会保障水平而导致债务危机、国家破产也并非完全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科学,管理的不规范,而是因为在某些国家中社会保障被当做了一种工具,一种政府官员获得民众支持的工具。一些国家政府官员的产生严重依赖于选票的多寡,一些政府首脑候选人在竞选时盲目用提高国民社会保障水平来获取更多的选票。靠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获得支持或可获得选票而当选,一次两次或许对国家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如果每次选举都是靠这样的方式,终会发生稻草压死骆驼的事情——国家因债务危机而破产。所以靠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获得选票的方法对国家长远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且社会保障水平是刚性的,水平提高容易,降低难,所以从最开始就得禁止社会保障水平被用作获得支持率的工具,这点应该在国家的宪法或选举法中予以明确规定。
4.全民养老基本待遇应高于监狱,减少老年犯罪
现今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时常看到,一些国家的老人或生重病穷人主动犯罪,接受审判然后进监狱,仅仅是因为监狱的生活待遇高于自己的得到的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的生活水平和在监狱能够接受免费的医疗。在本来不相关的两件事,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而联系在了一起。对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方向分析的。主要就是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过低和社会保障中重疾保险水平过低或覆盖不全面。如果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比较完善,那么这些违法犯罪案件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说社会保障基本水平不能影响社会生产效率是社会保障水平的上限;那么社会保障提供的基本生活水平高于监狱则是下限。对于重病穷人的犯罪可以科学设置重疾保险的保障水平或实现全民覆盖来避免,此外国民健康教育也是重要手段。
5.灾荒储备及应急机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常常用来形容人生路上的意外事件,告诫人们要树立风险意识,居安思危,为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做好必要的准备,以便于在面对意外时不会手足无措,以便于能够顺利地渡过难关。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来说更要如此。因此就要求国家建立灾荒储备及应急机制。
国家建立灾荒储备主要是要对社会运转所需的必要物资进行适当的储备,以便于在遇到灾荒(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年景,社会生产减速或暂停时,国家能够提供足够的物资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应急机制指针对特殊事件、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机制,属于一种应急预案,事先做好防备及应对策略,是一种致力于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或事态加重,使损失最大化减小的做法。简单的说就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灾荒应急和灾荒储备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灾荒储备及应急机制首先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稳定人心。如果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人心不稳就会造成社会成员的不安,降低他们的安全感。社会成员可能就会为了提升自身的安全感而哄抢生活物资、敏感地使用暴力。如果社会上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社会的治安就会受到影响,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而如果国民都知道国家建立起了完善的灾荒储备及应急机制,那么他们就会在面对灾荒时有安全感,就会淡定地听从国家的安排,即使有不正常的行为也是较少的,不会对社会运行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那样国家就能够尽快地带领国民走出灾荒,渡过难关,使国家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灾荒储备及应急机制在发挥稳定人心的功能之后,还能够更快速有序地用储备的物资为受影响的国民提供支援或给与政策上的帮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为他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提供援助。如果受影响的所有国民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了,那么社会和国家的生产发展就恢复正常了。
灾荒储备及应急机制可能对长期的社会治安的保障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对于特殊时期的社会治安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国家在发生重大灾害时,治安又得不到保障,出现混乱,那么国家就会在赈灾的同时分出宝贵的精力和人手去恢复治安,那么就会极大的降低国家进行赈灾和带领国民走出困境的效率,就会使形势更加严峻。因此灾荒储备及应急机制对于国家治安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六)合理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
中国早期比较成熟的户籍管理制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的“编户齐民”制度。据史载,秦献公十年,实行“为户籍相伍”的措施,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即所称的“编户齐民”。“编户”指编入国家的户籍;“齐民”即所有的百姓,在法律面前都是地位平等的(即“齐”)。这项制度被以后的各朝各代都采用,一直流传至今,对于国家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现代的信息化社会,户籍管理制度的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了“编户”和“齐民”这两个基本作用,对国家的管理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1.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是现代国家公认的婚姻制度,其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治安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就社会治安管理方面来说,一夫一妻制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一是可以控制每户人口,首先夫妻只有两人,其次夫妻二人养育子女时受时间和精力等限制而不会太多,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家族势力。二是可以减少社会上的性犯罪,一夫一妻制有利于减少社会上的单身人口,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有一个固定伴侣,减少社会上的性犯罪案件。
2.合理控制户内人口数量
户内人口一般以两代或三代较为自然,较为常见。户内人口过多对社会治安管理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于:一、户内人口较多容易产生家庭矛盾纠纷,可能引起治安事件的发生,且在人口较多的家族户内可能出现以家法、私规代替国家法律的事情。二、人口较多的户内,特别是出现宗族势力的时候,特别是在偏远的地区,庞大而强势(或者因庞大而强势)的家族势力或宗族势力的存在容易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用私规替代公法的现象,甚至出现宗族对抗执法的群体性事件,增加治安管理难度和执法成本且不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大家族所集合的人口和经济力量对于那些本分守法的人来说是一种难以忽略的社会力量,也是使他们难以自由发展的隐形或明显的障碍,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是存在消极影响的。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七)发达的文化休闲娱乐产业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休闲主要体现人的一种精神生活,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消除体力上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娱乐,即使人快乐或消遣,亦指快乐有趣的活动。娱乐是人的本性,是一种身心联动的体验,结果应该达到某种惬意和满足感。
在当今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物质生产所需要的人力会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政府在稳就业方面的考虑,为了保证就业率,使人们普遍有就业机会,个人工作的时间也会有所缩短,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多。在个人的自由时间增多以后,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如果没有发达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吸引有空闲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让人们在空闲时间无所事事,就会让很多人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如果聚在一起的人们进行一些文明活动则是一种很好的场面,如果聚在一起打架斗殴(在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或冲动的成年人中比较有可能出现)那么就会对社会治安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财力雄厚,某一个州上世纪80年代每月发给失业人员救助费4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政府每月发给赴美访问学者的经费。应该说,这笔救助费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但有些失业者还是要去抢劫犯案。正如中国有句古话,“小人闲居为不善”。因此对于国家来说,要想维持良好的治安秩序,不仅要大力促进就业,同时也要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让人们在闲居时有事可做,从而不会做一些可能对社会治安有不良影响的事情。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第四章 良法治国
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现代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长久稳定,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现代人相信和遵守社会规则的完善,也就是现代社会法律制度的健全,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增强。在现代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虽然人的才能和作用依然十分重要,但法律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可以说现代社会就是一个法治社会,是用法治逐渐代替人治的社会。法律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来说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社会生产来说,它可以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发展的效率。所以想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必须得重视本国的法治建设。
除非有极为特殊情况外,一国领土范围内主要的法律制度应该统一。如果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在主要法律制度方面有差异,那么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跨区域流动时就不得不花时间重新学习适应新地区的法律,这样一方面就会浪费人们的时间,降低社会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国民跨区域流动的风险从而降低社会成员的跨区域流动意愿,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就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一国之内主要法律制度统一,那么国内的各种资源要素就能够在国民熟悉法律以后,按照主体的意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快速的流通,优化国内资源的配置,减少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一)法律的制定
法的制定就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形态复杂多样,管理的复杂和困难也自然程度超乎想象,现代社会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约法三章”就能安定的社会了,现代国家如果要得到完善的治理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建立起系统而协调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落后的国家可以借鉴法律制度成熟的国家,但是要注意结合国情,必要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立宪法
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那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应该从立宪法开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在内容上所具有的国家根本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因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就得首先确立宪法。先确立宪法,再逐步制定其他的法律,渐渐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
2.引进完善
成熟完善的法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法律的制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法律都是从最开始的不完善逐渐修改完善的,完善的法律都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许多代人的实践检验的。因此一个国家想要只靠自身的努力,凭空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法律作为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应该由人类共享,反正共享法律制度也不会妨碍他国的利益,一般也不会受到他国的阻挠。因此,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应该积极地引进和借鉴他国(经济基础相类似的国家)的法律,能够用就用,不能够用就修改完善后再用,以便于高效地建立起本国的法律体系,促进社会的高效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制度的建设并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法律框架体系和部分法律可以从国情相似或曾经国情相似的国家引进,但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需要国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修订相应的法律。需要在治国理政中不断吸收优秀经验和教训,并及时用这些理论成果添加到法律体系当中,不断地完善法律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而一些比较久远的法律,如果它们已经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阻碍,就应该及时地废止。完善法律有增有减,推陈出新,时刻保证运行的法律能够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二)法律的宣传
1.宣传的意义
国家如果有法律而民众不知,那么就等于没有法律。法律的作用在于规范社会的行为,而社会归根到底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法律归根到底是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规范民众的行为。如果民众不知道法律,那么就不知道国家鼓励什么行为,不知道国家禁止什么行为,那么法律就起不到应有作用。因此国家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法律的宣传,在社会中加强普法教育,使民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只有民众都了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以后,法律才能完全地发挥作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43年,郑国的正卿(相当于宰相)子产主持制定了一套国家法律--刑书。刑书先是写在竹木简上,由国家的官吏掌握施行。公元前536年,子产下令把刑书铸在鼎上,放在王宫门口。让全国百姓都能够看到这个鼎,都了解当时郑国的法律。
2.现代信息社会的宣传手段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手段已变得多种多样,效率比传统方式也高出很多,早已不是原来“铸刑鼎”的效率能比较的了。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就物理速度来说,它是以光速传播的,这是以前的人力、畜力、汽车、飞机等工具难以达到的速度。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率也非常的高,人们凭借一部手机可以浏览文字、收听广播、收看视频,这些都为国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国家要利用好现代社会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让法律的宣传更有效率。
3.制作国家法律宣传教育网站和软件
国家的法律的宣传和普及除了国家工作相关人员做工作,民众被动接受以外,还应该为民众提供能够自主学习的渠道,且这个渠道要有权威性和便捷性。我认为就目前(2019年)社会发展来说,可以由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开发一个专门用来普法教育的系统。首先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法律网站,让民众可在该网站内搜索找到本国的任何一部法律,这样就能让想要了解学习法律的民众能够便捷地知道法律,并且可配备必要的解释说明和一些经典的案例等,从而可以让民众更好的学法、守法和用法。其次,可以开发一款软件,让民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在该软件上面搜索学习法律。还可以向一些专业学习软件一样在上面做题、刷题,以便于有意愿的民众可以正确地理解法律,加强学习效果。由于是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开发,所以具有权威性;通过网络,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具有便捷性;同时通过网络普法,减少了人员的投入,从长远来看还可以降低成本。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三)法律的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400多年前,明代张居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古往今来众多史实表明,如果有了法律而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做到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严格执法。而要做到严格执法,我认为应该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对保障法律实施过程中人、财、物的支持
在现代社会,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他在行使任何职权的时候都需要耗费人力、财力和物力。要想维护法律的尊严,持续法律的生命,国家必须要加大在保障法律实施过程中人、财、物的支持。特别是有时候维护法律的尊严可能要采取强制手段,有时候是警察,有时候甚至是军队(当然这种情况必须慎重,并且事后要自省为什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如果国家没有时刻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就很难调动这些强制力量,那样法律的实施就会得不到保障,成为一纸空文。
2.设立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在社会中(包括古代和现代),对法律的破坏最严重的往往有可能是那一部分掌握权力的国家机关或人员。在古代就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法,可是这往往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更多的是“刑不上大夫”。即使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为了生存发展而不得不实现严法的秦国(战国时期),即使是作为秦法制定者和实施者的商鞅,在秦孝公的世子——后来的秦惠文王(既是杀死商鞅者亦是继承维护商法者)犯罪时也只是处罚其老师,处以劓刑,而不是直接处罚秦世子。那么在后来的大统一时代,在缺少竞争,在法律重要性不显的时代,古代的统治者对于法律的实施才不会比秦国时的商鞅更严格,法律遭受的破坏就会更严重了,所以在古代历史上,虽然在朝代建立之初都设有在当时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但在朝代后期,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殆尽了。所以,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建立法律监督机关是十分必要的,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法律监督机关主要是监督法律的实施情况,主要的监督对象为国家有执法权和司法权的机构,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古代社会,或许监督法律的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交通的不便和信息传递技术的低效,因此在古代往往法律实施较好的地方是“天子脚下”。但现代社会不同,现代社会发达的交通和高效的信息传播技术,使监督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监督不再因为地域的广阔和人口的庞大而有心无力。只要有心,哪怕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因此设立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仅是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法律的实施,建设法治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保证法院在司法过程中的独立性
司法独立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是衡量社会制度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司法独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用司法权来制衡强大且易被滥用的行政权,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司法独立就是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司法独立就是保证司法权和行政权双轨运行,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层层向上负责,最终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避免两种权力在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前发生交叉和相互影响,实现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之间权力制衡。从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公正,保障人权,抑制腐败,更好地发挥法律制度对国家和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促进作用。
就制度层面而言,司法独立要求做到:(1)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法院)统一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预,公民个人或非国家机关的社会团体同样不能干预。当然,立法机关可以对司法机关予以监督,但主要是通过立法手段及对法官的弹劾权进行监督,不得干预个案的审判。(2)司法系统内部的互相独立,即一个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不受另一个司法机关的干预。法院上下级关系只是审级关系,上级法院除依上诉程序、调卷令等有关程序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行为予以监督外,不得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3)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这是指一个法院内部不存在上下级服从关系。法院是法官办案的地方,除了法律以外法官不服从任何别的权威。(4)法官保障制度。这是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保障法官无后顾之忧地捍卫法律。法官的地位及待遇来自法律,不是他的上级。这就包括由法律规定法官的职权,不可削减的高薪制待遇及其职位保障。对职位通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终身制(英美法的主要做法);二是文官制度的保障。
4.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法律素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家的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人民是权力的最终所有权人,因此国家集中在运用权力的时候也应该受到人民的监督。现代国家制定和实施法律就是运用所集中的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方式。而有时候有的国家在集中了人民授予的权力后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遵循为人民着想的,有时候甚至会做出有损人民利益的事情,因此就需要人民能够对国家运用权力时进行监督。要使人民能够有能力监督国家,就需要人民具有符合时代发展进程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律素养,这就需要对人民进行普遍的教育,并为有意愿继续接受更高学习的人民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在于可以提高社会的法治水平。更大的意义在于,让他们尽情地学习,尽情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以便他们学成后能够为国家、社会甚至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在古代社会,有的王朝在集中获取了人民授予的权力以后就不想接受人民的监督了,推行愚民政策(如秦朝焚书坑儒),使人民的文化水平降低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在开人类历史的倒车,是违反人类文明长远发展原则的,因此最终是会被人民否定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国家总是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致力于在既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再不断进步,以不断地延续或保护人类文明。使人类能够有能力面对地球自身的毁灭(延续)或外来文明对人类的打击(保护)。因此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人类文明都是有益的事情,国家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待提高民众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第五章 教育充分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永不枯竭的资源,更是可以不断代代培养升级的资源,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发展教育。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所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所带来的是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相当于在建设建筑时由普通材料全部换成了纳米材料,那么这座“建筑”的质地、性能和寿命都会大大地超过用普通材料建设出来的“建筑”。从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东亚地区或者说是儒家文化覆盖的地区,社会和家庭普遍比较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这也可能是东亚地区在古代历史上社会治理能领先和现代世纪东亚地区的国家经济发展动力强劲的重要原因。
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依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是有广大干部和教师负责任地去完成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以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而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跨过国家发展的角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国家总是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致力于在既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再不断进步,以不断地延续或保护人类文明。使人类能够有能力面对地球自身的毁灭(延续)或外来文明对人类的打击(保护)。因此教育对人、国家、人类文明都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重视的。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一)语言文字教育
1.统一语言文字
在现在的一些国家中可能由于历史或地域的原因,一国之内有多种不同的语言文字或同种语言文字发音不同。这些语言的差异会都会对社会成员的交流造成一定的阻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效率。因此,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消除社会成员交流的障碍,国家十分有必要制订出一套适合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标准,并向全国推广,让每个国民都能通过这一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无障碍地交流。想当年秦始皇的“书同文”对于中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多么的大,也许中国历史上每次出现动乱以后都能“分久必合”建立大统一的国家就是因为始皇的这项措施。而且以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程度,全人类的语言说不定都会融合,说不定以后人类社会的世界各国都有可能流行使用一种通用的语言文字(地球文?),那么人类社会的协作将会提高到何种程度呢?人类文明又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前进呢?
2.扫盲教育:普及语言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有了文字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交流范围能够广泛,人类生产协作更有效率。如果一个国家之中有民众如果连文字都不认识,那么可以在某一方面被看做为“盲人”,那么这个人在社会生产协作中的作用将是很小的,也可以说这个人的潜力未得到必要的开发。所以一个国家要发展,社会要高效运行,国民的潜力要得到较好的开发,那么国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能够认识运用文字。如果国家能够开展好国民教育,那么社会中的文盲就不会出现了,就能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了。
如果国家之中确实存在上一段所说的“文盲”,有必要进行扫盲教育的话。可以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青少年,一般在国民教育全日制学校中学习就可以了,因为文字对于青少年学校来说是最基本的课程。而对于一些不认识文字的成年人,由于他们工作的原因可能时间不是十分充裕,可以采取非全日制的教育,比如夜校或休息日学习。同时现代社会的手机、电视等工具也为社会成员学习文字提供了有趣又便捷地方式,国家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先进便捷的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的高效发展。学习不是目的,要保证学习效果,相关部门要制订出科学的教育制度,设计出科学的教育实施方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没有在看得读者???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三)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与基础教育而言相对层次更高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后半叶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寻常的扩展和质变的阶段,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的迫切需要,使得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大学是提供教学和研究的高等教育机关,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的各类教育机构。现代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将增扩人类的知识和培养科学工作者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推崇“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德国著名学者洪堡等人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即培养人的价值观,重要的是还应“发展”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总的来说,我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
1.专业
学以致用,用旧创新。教育的作用就是传授已有知识,然后再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新,最终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高等教育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希望,这是区别于基础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键。高等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创新,是教育高级形态。高等教育的专业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充分的学习掌握前人知识的精髓更是会对学生是否能发明创造起到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几百年内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文明成果也浩瀚无垠,对于如今的学习者来说“学海无涯”来形容知识最恰当不过了。一个人不可能学习到所有的知识,一个人也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识,毕竟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这就要求人类全社会共同学习所有的知识,就需要分工合作也就是分专业学习。所以高等教育应该保证教育的专业化,只有这样学者才能在某一个专业领域走得更远,人了文明才能走得更远。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高校的教育或许决定着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取得什么样的进展,决定着人类文明能登多高和能走多远。
2.实用有效
学以致用,教育的作用最终还是在于促进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发展。而大学作为人类社会高级的集中学习机构,其教学的效果对知识转化产出即生产力提高的影响十分重大。大学是许多人就业之前集体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大学所学习到的知识对就业具有直接的影响。大学专业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社会合作下的分工,因此大学专业的设置是大学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大学也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学教育应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让大学培养出来的人能够助推社会发展的潮流,促进社会的发展。这里面政府也许要做好相应的指导或规划,毕竟政府才具备全局视野,可以有效地避免各大学“各自为政”减弱各大学的自发盲目偏重发展某些领域造成社会专业人才结构性失衡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发展动力的缓慢。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六)开展教育事业应坚持的原则
1.普惠
由于教育对于个人、国家和人类社会文明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当在政策和预算时给与教育事业足够的支持,以保证教育的普惠性,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并且低成本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良好的教育。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因经济原因而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情况,而且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智力的开发,因此对于一些身体上有残疾但智力发展正常的人也应该让他们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使国家和人类文明社会不浪费任何一个可能成长的人才。
2.公平
现代教育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有选拔人才的作用。上面讲到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站在本文立场,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关乎国际竞争力。教育普惠主要是在教育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起作用,使国家能够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人皆可成才。而教育的公平主要是在教育选拔人才方面起作用,使学习能力不同的人才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教学认可,为以后国家和社会选择合适的人才提供统一的标准,从而减少国家和社会在寻才用才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人尽其才”。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由于层次基础,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地区自身投资建设发展教育也相对容易,基础教育资源缺乏稀缺性,故教育公平对学生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而对于高等教育,由于教育资源的专业性较强,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都是稀缺资源,而且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作用还具有选拔认可人才的作用,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人才资源的培养都具有重要影响,关乎着稀缺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优质的人才资源是否得到悉心的培养,因此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高等教育的公平,主要还是机会公平。让所有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能够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全国的人才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或许考试是一个好办法,但如何保证这场至关重要考试的公平呢?这个问题似乎比较复杂和专业。留待专业人士的研究。
从个人层面来说,高等教育制度是否公平关系到个人是否能得到接受相应教育资源的机会,关系到个人才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开发,关系到个人社会竞争力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关系到个人能否在学习中的到激励,是否有意愿和积极性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否愿意成为科学家和学者。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说,如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就会让本该接受高等教育资源的人才失去接受相应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让他们的才能得不到相应的开发,还会影响社会的学习氛围,最终受损害的是社会和国家。
目前社会上把教育的公平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对于这三个公平,我认为相对容易做到的是第一个公平,第三个公平则因为个体的差异即使努力也很难做得很好,第二个公平是国家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也是能够做好的,有可能国家需要思考的重点就是如何保证第二个公平。
3.竞争
教育应当形成竞争的态势,因为总的来说,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包括教育资源也是,如何让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化地转化为人才资源,就需要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分配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接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那么又如何判断学习者的者两种能力呢?我认为只有通过公平的竞争来评判。比如现代的学校中实行的奖学金制度,差额升学制度,就是体现教育竞争性很好的两个例子。
就像市场的竞争性有利于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一样,教育的竞争性有利于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此外,教育的竞争性还有利于提升广大受教育者的能力。在教育竞争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优胜劣汰制度,为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出,竞争者必然加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假如有一百个人要竞争,那么就会提升一百个人的能力,假如有一万个人要竞争,那么就会提升一万个人的能力。如果全社会都竞争,那么就会提升全社会所有人的能力,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国民的能力,为全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4.有效认证
由于现代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现代社会中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社会人口基数的庞大,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占比并不是很高,特别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而且由于人类社会的分工要求教育的分类,这就形成了人们在接受教育时学习了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拥有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最终是要参与社会分工,实现就业的,那么社会如何能够比较快速地寻找鉴别谁是它需要的那个人呢?现代社会的办法就是实行学历和技能官方认证:如果你接受了不同层次的教育并通过考核,社会会让学校给你颁发不同的学历证书;如果你学习了各种专业的技能并通过专业的技能考核,那么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或相关组织会给你颁发相应的技能证书。有了相应的技能证书,社会就能够比较快速地识别筛选所需要的人才,从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同时由于社会对证书的认可也会激励学习者刻苦专研,潜心学习以便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或许想要的证书,从而快速地加入社会分工,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要能够真正的区别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人才就需要对证书的授予予以高度的重视,如果证书的等级层次和专业类别不能和当事人的实际能力挂钩,那么证书就会失去公信力,那么社会就会对学历证书持怀疑态度,社会各类组织在选用人才时就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用各种方式对人才进行鉴别,最终就会影响到社会的运行效率。如何保证学历、技能证书和当事人的实际能力相当呢?这就需要有资质授予证书的组织机构对当事人进行严格专业的考核,并且政府机构应该对此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证书获得者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学识。
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说,高等教育学校是对接受教育的当事人进行考核认定并授予相应证书的机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优秀的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是相对固定的,而想进入学校就读的人可能会超过这些学校的招生规模。这样就让这部分高校处于优势地位,它们就有了筛选生源的机会,这就造成了想就读于这些高校的学生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竞争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公平的考试来进行的,这场考试在一些国家被称作“高考”。而这场竞争性考试的公平与否是极为重要的,考试的公平才能保证为那些优秀的大学筛选出优秀的生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得到该所学校所授予的学历证书与毕业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维护社会对相应学校教学能力的认可度,维护学历对能力认证制度的公信力,从而维护社会的高效运行。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七)留学与时俱进与人才引进
由于历史、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一个国家在知识探索和科技发展等方面总有一定的长处和短处。对于长处应该继续保持,对于知识和科技方面的短板则应该积极向发展领先的国家学习。从短期来看,对于个别技术或知识,可以通过学者和技术人员的经验交流或购买专利等方式获得。从长期来看,要想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科技先进的国家,主要的方式应该是鼓励学生到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因为学生的数量和种类比较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同时学生的潜力也更大,不仅能够学习到已有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改良和创新的可能性也更大。这样才能保持国家人才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齐平,或者保证与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不被拉大。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资源。在人才管理的目标中,一方面要保证留学人才的回国率,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对国际先进人才有足够吸引力,吸引国际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到本国参加经济建设。要保证从国际流向本国的人才质量和数量大于本国流向他国的人才质量和数量。如果大部分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不回国那么对于国家来说则是重要的损失,这些损失有时候可以说是无法具体用数字量化的。在引用人才方面,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楚虽有才,晋实用之”一个国家在引才用才上就应该向晋国一样,善于吸引任用先进人才。只有国家的人才队伍实力强大了,国家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楼主:文明岁月  时间:2021-04-09 06:37:12
(八)教育观念男女平等,充分发掘人才潜力
女性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在力量方面总体上是弱于男性的。这就造成了历史上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特别是古代的农业社会等社会生产中对劳动力需求较高的社会形态中,女性总是因为生产力不及男性而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其实这种情况如今依然存在,并且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女性可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越明显。其实逻辑就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的经济产业依然是农业,经济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依然较大而对智力的依赖需求较低。
体力方面的弱势是众所周知的,但没有任何的研究数据表明女性在智力方面也存在弱势,因此只要在教育方面给予女性相同的机会,女性也能够和男性一样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毕竟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智力。因此国家要发展教育,开发本国的人力资源,必须促进男女平等,让他们具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力,否则就相当于国家损失了一半的人才,丢掉了一半的发展潜力,那对国家发展的损失将会是非常严重的。

楼主:文明岁月

字数:69748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1-01-27 05:36:13

更新时间:2021-04-09 06:37:12

评论数:26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