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一棵无名草-----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大半生

一棵无名草-----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大半生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我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个,没有富有的身家,也没有让人羡慕的职位。但是,知足常乐啊,平平淡淡才是真,现在我退休了,赋闲在家,每每想起这匆匆过去的数十年,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光阴里经历的世事变迁人情冷暖,有些已经淡忘或者模糊,而有些,随着时间的流淌,在记忆中反倒越来越清晰了。


一、风雨沧桑

安徽马鞍山是我的出生地,这里是丘陵地区,解放前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开垦了的土地也易旱易涝。没有农业科学技术,生产力低下,农作物收成极低,如遇到自然灾害,大面积庄稼颗粒无收,加上封建官吏的压迫和地主老财的剥削,成年累月老百姓食不充饥,衣不遮体,又缺医少药,儿童夭折,成人命短,正是:满目焦土,处处坟茔。1947年9月的某一天我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乡村。
我出生的那一年,家里有9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姐姐,还有我。爷爷是个木匠,他从年轻时直到年老,都以做木匠为生,他擅长做犁、耙、耖等农具,尤其是他做的犁,用的人握得稳,易于耕作,深浅自如。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家都请他去干活。他的个性就是不说话,三天也不说一句话,人称老木头。奶奶是当涂江心洲人,9岁被送到周家当童养媳,18岁与爷爷成亲,她一辈子奔走劳碌,性格刚正不阿,对外得理不饶人,对内说一不二,有奶奶在,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家。爸爸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说严重一点就是有点智障,不过干农活也不比别人差,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捕鱼捞虾,每天晚上总是深夜才回家,从不叫一声累,不说一句苦。他为了养活众多儿女,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最后终因积劳成疾,52岁与世长辞。妈妈是江苏江宁陆郎人,她一辈子劳作,勤俭持家。叔叔23岁因病去世,他虽已婚,但无后。姑姑17岁嫁到附近村子张底张家。姐姐11岁那一年,因病,她去了,几个人为她送行,我晓得姐姐不回来了,我哭得好伤心,连着喊:“姐姐,姐姐!”直到现在,我还怀念她。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她带着我出去挖猪草,回到家门口,发现钥匙丢了,我们好着急,等妈妈回来了,砸了锁,才进了家。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由父辈和祖辈起,再上溯到历代祖先,他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以种田为生。相传300年前,我们的祖先率领他的四个儿子从安徽和县鸡笼山分别迁徙至安徽广德,江苏江宁铜井、马鞍山佳山的青邮和梅山。迁往梅山的就是我们的本房(第4房)祖先周家基。探寻先辈们颠沛流离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土地,耕者无田,就无法生存,于是他们四处寻觅荒山野岭和废弃土地,垦荒造田,略有收获,就赖以生存。随着人口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他们又不得不再次举家搬迁,寻找新的活路。
追昔抚今,令周家人感慨万千,最值得深思的是:从我父辈起,上至祖祖辈辈,没有一个人读过书。个个目不识丁,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没有文化,就要受到别人的欺辱;没有文化,就会胆小怕事,不敢走出家门,闯一番事业;没有文化,就会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任人宰割。
悠悠300年,风雨沧桑,从江北到江南,历经数次大迁徙,闯过了道道难关,老周家人走过来了!

二、小小牧童

在我8岁那一年,看到村上别的孩子上学了,就跟妈妈嚷嚷:“妈妈,妈妈,你看大汉哥哥上学了,明明哥哥也上学了,我怎么还不上学呀?”妈妈说:“他们比你岁数大,你还小呢 。” “啊,还小哇?”我嘟囔着,毫无办法。大汉,他大我5岁,小学五年级时患病而辍学,他历练成才,能说能写,曾长期担任乡党委组织委员兼乡党委秘书。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我青少年时期 的成长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明明,初级师范二年级时,因住校吃不饱,退学回家,在当了几年小队会计、大队干部后被选拔为国家干部,做了区政府中层领导。他年长我3岁,年轻那会儿,常与我聊天。在我青少年时期,大汉和明明俩哥哥,对我本人和我的家庭,都给予了多方面的关照和帮助。从小俩哥哥和我在一村住着,看到他们背着书包上学去的那神气样,我真羡慕。我就不只一次在妈妈跟前提起我要上学的事,最后一次,妈妈说了:“今年报名日期过了,明年再上吧。” 我也只能这样了。没隔多久,家里买了一头小黄牛,妈妈对我说:“你闲着也是闲着,看牛去吧。”我愉快地接受了,就这样,8岁那一年我成了放牧童。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说是小黄牛,并非身上长满了黄毛,就是小黄牛。它不同于水牛,是不下水的牛,有的全身长满了黄毛,有的全身长满了黑毛,有的黑白相间。我家的牛,全身是黑毛,额头上长有一块白毛,是条小公牛。我每天天刚亮就牵它出去吃草,田埂上、山坡上,哪里有草,就到哪里去。每天到了小中午回来,牛肚子吃的平平的,家里人看了,个个乐滋滋的。可不能把牛肚子吃的鼓鼓的呦,鼓了就胀了。等到牛长大了些,我就要骑着它,我第一次纵身一跃,因牛和我一样高,加上我又没练过上串下跳,得了,扒在牛背上又滑下来了。不就是解决高的问题么,我灵机一动,找一段一边有坎的埂,我站在坎上,向牛背上一跨,恰好骑在牛背上,待我骑稳后,小牛开始前行。牛被骑后,行走、吃草自如,有时还轻步快走,像是很高兴的样子。你小我也小,何况我为你所用,骑在你背上,我心安理得。放牛回来,快骑到家门口了,我就担心家里人要骂我,农家人爱惜牛啊!奶奶看到了,不但没骂,而且还笑着说:“还说你不敢放牛呢,都骑在牛背上了,像个半卒子。”半卒子,就是过去为地主家打工的半大孩子。这不,奶奶还表扬我呢。
冬去春来,小牛渐渐长大了,我们家正准备让它开告耕田呢。正说着,上面来了人,说要成立农业初级合作社,各家农具和牛都要入公参股。有一天晚上,大人们开会回来说:“集体了,劳动力统一调配,牛和农具统一调配,干活去,叫上班。 一个自然村叫组,几个自然村合起来叫初级社,上面叫高级社。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什么组啊,社啊 。集体了,很多人在一个田里干活,虽然哪家的牛还是哪家的人看,但是耕田统一安排了。
我家的小牛被开告了,(即告诉你,你开始耕田了),现在我也记不清是谁在后面扶犁梢,他叫我牵着牛绳,在牛头的左边,引导牛向前行,但必须听他的指挥。牛如偏右了,此人就高声地,并赖着嗓子喊着:“恰----来!”我就把牛绳向左拉,直到纠正过来为止。牛如偏左了,那厮又喊:“劈来----!”我就把牛绳向右抖动。那该死的家伙若是嫌牛慢了,他就不停的叫着:“黑妻!合起!”并把犁鞭高高的举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下来了,我就不停的抖动牛绳,并嘀咕着:“打了打了”,牛就尽力地走快了。小牛很机灵,没几天就听懂了那家伙叫喊的意思,也还驯服,那人叫我放手,让牛独立去耕,我放了,咳!还真行,不快不慢,不偏不倚。这会儿,我去割了一篮子草回来,歇放了,牛不紧不慢地吃草,显得很累 。我时而为它抹抹,时而为它挠挠。它把小耳朵扇扇,像是在谢我呢。我说,小牛啊小牛,你干嘛投胎当牛呢,很累呀。不过习惯就好了,认命吧。它闭了闭眼,像是认同我的话。送走了春耕,又迎来了夏收,小牛历练力气大增,又养的膘肥体壮。
时间过的真快,上学报名的日期临近了,妈妈对我说:“把牛交给别人家看吧,没几天你就要报名了。”我高兴的蹦蹦跳跳,竟然大喊大叫起来:“我上学了!我上学了!”这不是还没报名么,我照旧去放牛 。我再也不骑牛了,还和牛嘀咕:“我们天天在一起,你不坏,虽然我现在去上学,但是以后我们还会在一起的。”牛一边吃草,一边轻轻地叫着。一次牛吃饱了,我们在树荫下玩起了斗牛的游戏,我双手握住它的双角,我们的头对顶着,我喊一二三,我用力一顶,可牛没顶,我再用力一顶,它不但没顶,而且还向后退,这游戏玩的没劲。报名的前一天,我一边为牛梳理,一边说:“小牛啊,小牛,明天你就有新的主人了,你可要听新主人的话,要好好的呦。”小牛靠近我,它的头在我身上蹭了又蹭,眼里噙着晶莹的泪水。我牵着牛早早地回了牛棚,抚摸着牛背好一阵子 。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看了一下点击率,还是有人看的,初次学着在电脑上面写东西,谢谢大家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三、我上学了

放下牛绳,我开始了新的生活----走向学校,读书去。1955年8月末的一个午后,我独自一人去学校报名,那时这一带方圆十里,只有两所小学校,一是采石小学,二是陶庄小学,到陶庄小学路近,所以我选择了陶庄小学。陶庄小学离我家有三里路,出门向西,我穿行在田间的小路上,经过了一村又一村,穿过了一个田冲又一个田冲,再横跨一道铁路,上了一个大土坡,但见一座庙宇在前 。我想起临行前妈妈说“去陶庄庙上学” 的话,心想这庙宇莫非就是学校 。
只见庙门敞开,我径直往里去,一个不大的庭院,地上落了一层厚厚的树叶 。我正想找人呢,从里面走出一个人,没等我开口,那人便向西一指说,报名在第二道门里。我走进那屋,只见两个孩子在报名。等他们走了,我就看着那老师,可他半天不说话,我正准备报上姓名,他开口了:“哪地方的呀?”“二大队的”,我回答。他茫然,张着嘴不说话。我告诉他:“才改的,安民初级社改的,红旗高级社二大队唐底村。”他记下了,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他周涛,他又记下了。他叫我交了两块钱,又告诉我9月1日上午8点到校领书上课。报完了名,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
9月1日我起了一个大早,估摸着不到8点,就到学校了。今天学校的环境和气氛与报名那日相比,大不一样了,操场上升起了一面红旗,那就是国旗,五星红旗!校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各年级的学生纷纷到校,他们脖子上都围着红领巾,学校门口的一旁,站着一位老师,他面带笑容,迎接学生返校,学生们各自向老师行少先队队礼,我夹在他们中间,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也学着他们的举动,并喊着:“老师早!”老师笑着,把我拉向一边,他问:“你是刚上学吧?”“上一年级,还没发书呢。”我急忙回答。他告诉我,加入了少先队才敬队礼,没加入少先队,敬鞠躬礼,并分别做了示范。我立即向老师敬了鞠躬礼。后来,我知道了那位教我敬礼的老师,就是我们学校刚上任的校长张家治老师,那一年他才24岁,在我四年级的那一年,张校长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到北京参加了群英大会。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这里话又说回,我在老师的指点下,进了一年级教室,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一跳,大教室大到能坐两百个学生听课,可这里只放了大约二十张课桌,今天到校的只有三十多个学生。教室的南端兼做通道,过往行人来去匆匆,不时有学生回头张望,一切熟视无睹,不足为怪。后来听说,大教室是这座庙宇的大雄宝殿。解放了,新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把庙宇改做了学校。
我刚坐定没有一会,一位老师抱着书进了教室,后面跟着一位老师,也抱着书,他把书放在讲台上,立马离开了。这先头进来的老师上了讲台,正要说话,只见他突然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嗓眼,从他口里发出“咔、咔、咔”的声音,他的手放开了,两个眼球翻向屋顶,又转了两圈,很快他的眼睛平视了,他扫视了一下大教室,很自信的把眼光落在了我们学生身上,他从容的笑了。正要说话,又犯上了,从他嘴里发出“嗯、嗯、嗯”的声音。学生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恰在此时,教室外传来了钢铁相互击打的声响:当--当!当—当!声音很响,学生们齐刷刷的回过头去,想看个究竟,老师一急,嗓门里发出了响亮的话语:“那是在打上课铃,连续两声,是上课铃,一声是下课铃。”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讲话声怔住了,又刷地回过头来,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投向了老师。
老师又喊着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让我们到讲台上去,每人领了两本书,一本是国语,一本是算术。我捧着两本从未翻动过的新书,阵阵纸张的清香味和油墨特有的香气扑鼻而来,我情不自禁地把书湊到鼻子下闻了又闻,内心激动无比。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没有多少在读书的,现在算起来,那时适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百分之十。我应感恩父母,可我却未言表。然而,我记住了母亲的话,好好上学,将来能明事理,辩是非。现在我可以告慰母亲:孩儿心中亮着呢,母亲,您地下有灵,歇着吧。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老师告诉我们,他姓陈,叫陈成,是教国语的。他叫我们翻开课本的第一页,我看到页面上有画有字,画的是很多房子,还有大人、小孩。老师问我们:“这画的是什么呀”?大家大声回答:“房子”!接着老师又问:“房子做什么用的呀”?我回答:“是学校”! 这次是我一个人回答的。老师说:“很好,画中的大人是老师,孩子就是同学们。”接着又叫我们看着画下面的六个字,老师告诉我们:“下面的字就读‘学校、老师、同学’。”这下子同学们都读开了,有的大声地读,有的小声地读。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上了这六个字,然后转过身对我们说:“同学们,请看着黑板,跟着老师读。”于是我们一个个埋头读书,读的摇头晃脑。过了一会儿,老师按照我们的个头大小,重新排了座位,还指定了一个大高个同学担任班长,我被分在了第一排。突然,一个同学提问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发红领巾?”教室内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和议论声,老师说道:“加入少先队,这是迟早的事,但是要看表现,谁调皮捣蛋,就不让他参加,那他就戴不上红领巾。”说着他又翻了一下白眼,又“嗯!嗯!”清了两声嗓子,朝地上吐了一口痰。下课的钟声响了,入学的第一节课结束了。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人生的第一堂课,很多情景还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今天,是我们到校的第一天,对校园内外都感到很陌生,于是,我们几个同学,到处转悠。操场西头有一个水塘,塘水还比较清澈,塘东头打下了一个水铺跳(塘边沿水面上铺就的长木板,水深处打下两根木桩,与一根木棍相固定),学校没有自来水,师生员工的生活用水就在这塘里了。上课的钟声响了,我们跑着进了教室,钟声还在响,我抬头一看,天哪,这哪里是什么钟啊,那是一小段钢轨,用一根粗铁丝,穿过孔,挂在屋粱上,一位老师在用铁锤敲打呢!当我门进教室时,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了,他朝我们大声地吼道:“站住”!这气势太狠了,又很突然,我们都止步了,互相看看,四个同学都瞪大眼睛,望着老师,不知犯了什么错。老师说,你们迟到了,在门口喊报告,老师准进,才能进。他叫我们出去,重新进来。我们出去了,各自喊了报告,老师才让进了教室。那老师约莫四十岁了,高个,背有点驼,大眼睛,眼球突出,脸色发黄,看谁谁害怕,他说,我是教算术的老师,你们就喊我赵老师。学算术第一重要,工作离不开算术,学习离不开算术,生活也离不开算术。你们长大了,搞科学研究,更离不开算术。他的话特多,全是废话。老半天了,他问我们会不会数数,同学们几乎齐声回答:“会数”!这老师又问:“会数多少呢”?有的说会数到50,有的说会数到80,还有的说会数到100,我立即提高嗓门,说道:“我会数到500”!赵老师转向我,他笑嘻嘻的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响亮的回答:“我叫周涛”!“很好”,赵老师转过身,又对大家说:“我们都要数到500,还要数到1000。”接着叫我们翻开课本第一页,数画中的火柴棒。火柴棒一根一根的排列着,每十根一组,一共十组。同学们各自数开了,直到下课钟声响起才停下。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第三节课的上课钟声还没敲响,同学们都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了 。伴随着钟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他右手拿着教棍,快步走上讲台,扫视了一下大教室,连最西头通道的角落都扫到了,大家都憋着呼吸,几十双眼睛凝视着他。突然,他大声的咳嗽一声,没有痰。“这节课是思想品质”,这话陈老师说的很流利,不过我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老师用食指连连指着自己的头,每指一下,就说一句“思想、思想”,然后,他问我们:“明白吗 ?”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明白了”!老师接着又问:“那么你们说,思想是什么呢?”同学们齐声回答:“你—的—头 ”!老师一怒之下,从他的嘴里迸出了两个字:“放----屁 ”!这下引起了哄堂大笑,还有人笑出了眼泪,正好这时,校长路过这里,他大惑不解,于是就问一个同学:“这里发生了什么”?那学生回答:“老师说他的头在放屁”。校长也忍不住地笑了,不过很快收起笑容, 问老师:“你在上什么课”?陈老师蔫蔫答道:“思想品质课”。校长脸色有些发青,甩给老师一句话“上课别扯淡!”。陈老师看着校长离去的背影,有些发愣。
缓过神后,继续讲课,他讲了很长时间,我们才明白,思想就是头脑里在想问题,已经想出了结果。品质就是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老师要求我们做到:在学校好好学习,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热爱劳动,遵守纪律; 在家里,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帮助爸爸妈妈干活,自己的事自己做。我们不知不觉地听入了神,感觉老师可亲可敬。一个同学站了起来,他说:“刚才我们大声的笑,是在起哄,不尊敬老师。”同学们都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们错了,你罚我们吧。老师摆摆手,示意我们坐下,接下来陈老师说:“谁没有错呢?老师也有错嘛,有错改了就好。以后你们发现老师错了,就及时提出来。” 快要下课了,老师又匆匆地给我们讲解了文明礼貌守则,诸如向老师敬礼, 和老师再见,上课,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好。回答提问,先举手,允许后再回答等等。
新入学的日子是懵懂而又快乐的,时间过得很快,1955年的年底就要到了,这一学期,我们按照教程,学完了国语和算术,基本做到了会简单地读、写、算。学校还开设了体育课和音乐课,校长教我们唱歌,他一边拉手风琴一边教唱歌的样子,着实让我们敬佩不已。张校长教我们那首《快乐的节日》,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那优美的旋律,悦耳的歌声,时刻萦绕在我们的脑际,请允许我照着歌词,再唱一段吧: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象许多花儿开放,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亲爱的叔叔阿姨,同我们一起过呀过这快乐的节日。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四、快乐的求学路

童年时期的学生生活如今虽不能完整清晰地回想起来,但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事,接触的那些人,在我的脑海里却永远不能磨灭。一年级第二学期五月底的一天,班主任陈老师就向我们宣布了一条好消息: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大队部决定,批准一年级全体同学加入少先队。大教室里阵阵欢呼雀跃,有的玩起了孙行者大闹天宫,有的玩起了痛打秦桧。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入队仪式的时间,定在六一儿童节上午,地址就在离学校两里之地的宋山脚下。
这一天的早上,全校学生穿着节日的盛装,老队员系着红领巾,已经提前到达学校 。住在陶庄、宋山的学生家长也应邀观摩,此时也在候着。大约七点半,我们整队出发,来到宋山山坳一块草坪上。队形在整理着,每个年级成两路纵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东向西排开。家长在学生的后面,老师随后。入队仪式前,全场气氛悠闲,有的交头接耳,有的逗趣嘻乐。蓦地,鼓号齐奏,数不清的彩色气球升上天空,同学们欢呼起来,家长们一个劲地鼓掌,持续了好几分钟后一切安静下来。少先大队一女一男正副大队长走向全场的前面,他们着蓝裤白衫,系红领巾,佩戴三道红杠大队长标志,两位大队长共同主持入队仪式。
首先是奏出旗曲、出旗、敬礼。校乐队鼓号齐奏,响声响彻云霄,旗手执旗,两名护旗手,分别在队旗左右,敬着礼,一起迈步走向前场中央,全体少先队员,包括辅导员老师敬礼。礼毕后,是唱队歌,然后宣布新队员名单,老师报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周涛,是我的名字,我很激动。
之后进行的项目,在我的记忆里很多已经模糊了,但是有一幕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按照惯例,新队员第一次佩戴红领巾,由老队员为其打领结 。老队员们从大队长手中接过红领巾,依次走到新队员们面前,我站在队列第一个,却反而要等到最后,正焦急期盼地等待着,就看到女大队长手上捧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向我走来 。我早就知道她,她是四年级班长,名叫赵丹丹 。她走近了我,看着我微微一笑,露出好看的白牙齿 。我好激动,没敢多看,只觉得大队长很漂亮,还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她为我打好领结,又轻轻地摸了一下我的头, 轻声地对我说:“我是四年级的赵丹丹,以后你可以喊我赵丹丹”。我愣了一下,连忙立正,回答她“是!”赵丹丹扑哧一声笑 。我红着脸向她敬了队礼,她还礼,笑着回到了自己的位子。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1956年的初夏,我和我的同学们完成了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业。期末考试之后第三天早晨八点,我们到校拿成绩单。八点刚过,班主任陈老师拿着一叠成绩单,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不吱声,一双双眼睛盯着老师,因为老师说过,每年每个班,都有留级的。那时实行五分制,2分不及格,3分及格,4分良好,5分优秀。期末考试,国语和算术,有一门不及格,就得留级。留了,搁谁都不是滋味。
老师在总结了一学年的学习情况后,说:“我们一年级三十二名同学,其中有三名同学留级。”他停顿了一下,同学当中有了说话声,一个女同学哭了起来,老师问她哭什么,她指着同座位说:“汪成美说他知道,我留级。”老师皱眉看着汪成美,还没等老师开口,汪成美就说了我骗她的。那女同学听他这么一说,破涕一笑,握紧拳头,朝汪成美后背,猛地一拳,汪成美低头闷笑,也没回手 。老师只当没事似的,回到讲台,他又说,留级就是多上一年学,今年就不说了,明年好好学一定就是优秀。有学生举手,没等老师允许,他就嚷着:“发吧发吧”!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提心吊胆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我们领了成绩单,没有相互交流,各自回家了。
我的成绩单上没有红字,有红字就是不及格。成绩有平时和考试两栏,两栏分数一样,音乐3分,体育4分,算术5分,国语5分。我看了好几遍,没有错。老师给的评语大致是学习认真,按时交作业,字迹工整,主课成绩优秀。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希望再接再厉。升留级一栏自然是升级。
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回到家,想来一个惊喜,可是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中午时分,大人们陆续下班回家。我说:“我宣布一条好消息”,“什么好消息”?他们都向我围拢过来,不约而同的问我。我大声的说:“我升级了”!大家伙都笑开了。奶奶说:“大孙子真行,不上便罢,一上就升。”爸爸也说,二年级了,上两年就识字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成绩单收藏起来,一边儿玩去了。
暑假期间的七八两个月,是高温季节,大人们耐不住炎热酷暑,把原来干活的时间,调整为凌晨3点到中午11点,下午3点到晚上10点。他们下地了,我得起床,打扫卫生,煮早饭,喂牲口,中午和傍晚做饭,下午上山砍柴。我做这些事,没有谁叫我做,也没有谁叫我不做。我做了,没有谁表扬我,或者奖励我什么。我砍柴挑回来,哪天若是结结实实一大担,我便不拆捆,放在柴堆旁边,妈妈下班回来了,看到这些柴,露出了笑脸,笑得那么灿烂。我也不吱声,只是干我的活。哪天砍少了些,我便拆捆,扠堆上去。妈妈下班,还没到家呢,我便迎上去,说些废话,妈妈你今天下班可早呢。妈妈吱唔一声后,问我:“你今天没砍柴”?我立即回答:“砍了,全堆上去了。”妈妈还是笑。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二年级的新学期就要开学了,我正打算把书包洗洗,心里开始憧憬着新学期的生活,真是期盼。一天,妈妈对我说:“涛子,今年你就不上学了吧”,我懵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家里的活离不开你呀,我们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家里就没有人烧饭了,你的弟弟们又小,没人照应呐。我就纳闷了,没等我开口,妈妈又说了,以前你上学的时候,六岁的自个玩去,三岁的我带到田头,一岁的还没有,现在不许带小孩上班。这个事,只有你来做。我听妈妈说的很无奈又斩钉截铁,只好答应了,心里却是难过极了。就这样,我又继续着暑假做的那些活,一切正常下来,只是我没能上学了。偶而闲下来,我就拿出成绩单,看看,摸摸,再收藏好。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秋收后,田里的活渐渐少了,大人们有时在家休息,有人做家务,我倒显得有空余时间了。不知是谁出的点子,又在打我的主意了,妈妈对我说:“涛子,你兑点油条去卖吧。”,我很惊讶,我说妈妈,你在说什么呢 。“让你去卖油条”,妈妈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我不加思索的问她:“唉,妈妈,你叫我做家务,带弟弟,我听你了,可你现在又叫我做油条郎,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她很生气的骂开了:“你这个小促死的,没大没小的,没老没少的,我又没叫你一辈子卖油条哇。”奶奶在一旁插上来说,你就卖到明年八月,九月还去上学。我说:“这还差不多,我上学成绩那么好,应该继续上学呀 !”话这么说出来,也算是答应了 。我又细琢磨着,做家务还不如卖油条爽快自由 。做一就不做二,与其被推出门,还不如支起架子自己走出门。我提高了嗓门,说道:“这卖油条,虽然赚的钱不算多,但是比种田赚的钱多的去了。”我的话还没了呢,妈妈就甩来一句:“那又怎样呢 ?”我立马回答她:“从今往后家里的小事,你们就包揽了。”大人们都面面相觑,再没谁说一句话。
油条炸坊离我家四百米,穿过一个大田冲就到了,这是离村庄五十米之外的一座老宅子,正五间、两包厢,青一色的小砖小瓦。这家虽然不是大户,但方圆二十里,也算是殷实人家了。
这天,东方刚刚泛出鱼肚白,我便起床,洗漱完毕,拿起妈妈准备好的一根小扁担,两个长竹篮,直奔那厮家。我到了门口,只见朝东开的厢房房门半开着,从里朝外透出煤油灯的亮光,远远地就闻到油炸的香味。我在门外喊着:“有人在家吗”?里面有人答话:“哪个呀?你进来么。”这声音深沉沙哑,我进去定睛细看,便认定是那老头,邻近住着的,常见面呢。他支起的那锅里的油在沸腾着,锅里正炸着的油条,在他手执的长筷拨动下,不停地翻滚。不大的功夫,他又站起来揉面做油条,这是两个人干的活,他一个人在干,挺难的。他的老婆,也不算老,在睡着,他的几个儿子,都半大不小了,也都在睡着,此人活该!
他边干活边和我说话,他说他认识我,是老木匠的孙子。又说我十岁就出道,还嫩着。我说就是卖油条,不存在出道不出道。他提高了嗓门,对我说:“你走出家门,挣钱养活自己,就是出道了。”我看他说的那样认真,就不再和他争辩了。很快,我们转了话题,敲定了生意,批发油条,每根一分五,一次批两百根,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每次生意奖励一根油条。放置好油条,我挑着小篮子,快步出门了。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荷塘碧影 12楼 2013-02-22 21:28:44
顶一下
-----------------------------
谢谢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我出门往西,便到了宋山,再去陶庄,由农村到城市,正在建设中的三台、雨山一区、七区 ,是我必经之地。我边走边吆喝:“卖油条哇!两分钱一根呐!” “刚出锅的油条哇!” 有的买两根,有的买三根,还有的买一根,到了安民老庄,200根油条卖完了。回到家,妈妈知道我赚了一块钱,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她和爸爸两个人上一天班才掙一块钱。50年后的一天,妈妈回忆起从前,还对我说:“你神(气)唉,从你一天挣一块钱那天起,我就知道你神。”
话说当天下午,我又上集市买了一个竹制的食品夹,以后客人买油条, 我用夹子夹给顾客不用手拿,也不让顾客自己拿,他们感到卫生,下次也会愿意继续买。
第二天,还是天没亮的时候,我就到了那厮家门口,刚停步,我就喊开了:“老许!”老头在里面答话:“进来,进来。”等我进去后,他冷不丁给了我一个爆栗子,我问他想干什么,他说:“你怎么喊我老许呢?” “你叫许耀祖,是老人,不是老许是什么?”老许说:“我和你爷爷是一个辈分了!”我看他笑嘻嘻的,好像还挺乐意,便说:“那不至于叫我喊你老爷爷吧,再说了,我们做生意,你是卖家,我是买家,我不喊你老许,喊你什么?”他这回不说了,反而点点头,嘴里嘀咕着,喊老许吧,就喊老许吧。突然,他提高嗓门对我说;“以后,你就喊我老许了!”说着说着,便哈哈大笑起来。此人好激动,我们赶紧点数付钱,他还多给了我两根,并说以后每天奖励两根。我说,谢谢了,许老板。他大声的答应着:“唉”!我挑起油条蓝,飞快出门,沫浴在晨曦之中。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翌日,我比以前提早了一个小时,十月里的早晨四点钟,天还是黑的,我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快步赶到采石,那胖女人的100个烧饼已经打好了,按照我们前一天说好的,过数付钱。我又迅速返回, 赶到老许家时天色已蒙蒙亮。老许听到脚步声出来开门,我叫他许老板,他满脸笑容,把我让了进去。当他看到篮子里那么多烧饼,嘴里啧啧个不停,连声说了不得,了不得。他问我:“可是打采石批来的?”我说是的,他连连点头。老许很麻利的把油条装进篮,收钱,奖励,一切照旧。
我还是按照昨天的路线,一路叫卖去,到了窑厂食堂,比昨天还略早一点 。刚歇下担子,工人们就围了上来,烧饼卖三分,油条还是两分,不少人在买,也有一些人喝着稀饭走开了。一顿饭的时间,烧饼油条所剩无几,我挑起篮子走了,没有进城,只在果木园 、大陶、中心 、孙底,一路走来,卖完了。回到家一点钱,赚了一元八角,交给了妈妈。这样的生意一直做到第二年的八月底,共赚了五百多元,比我爸爸妈妈当时一年的工钱还多。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妈妈很高兴,并遵守诺言让我继续读书。休学一年后又重返学校,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到。我拿着去年的成绩单,到二年级班主任那里报名。老师说要通过校长签字同意才能报名。我找到张校长,他还记得我,看到我又来上学很高兴,关切的对我说; “周涛啊,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去年听说你不上学了,我和陈老师都为你惋惜了半天。现在你家里人又让你上了,你可一定要好好地把书念下去!”随即签字同意我报名。那天我没戴红领巾,就向校长鞠了个躬。我临走时他又叮嘱了我一遍,一定要念下去,我当时就想校长真好!
我之前一年级读的班现在已经升三年级了,很多同学见到我时都很惊讶,不过他们都没和我说话,我也没好意思主动上前,有几个对我友好地笑笑,我也微笑。还有一些互相议论着,顺带用鄙视的眼光扫我一眼,我默默地走开了。
正走着,听见后面有人大声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原来是大队长赵丹丹,她穿着粉底小碎花的衬衫,编着两根辫子,背着个蓝布书包,跑到了我跟前,稍稍喘了口气。赵丹丹显得很高兴,她笑着说:“你家人又让你上学了啊?真是太好了!”我有点不好意思,笑着挠了挠头,问她:“大队长,你还记得我啊?”“当然记得啦,去年六一你入少先队,还是我给你系的红领巾呢!再说你在你们班还挺有名的,成绩又好,刚开始听说你不上学我都不敢相信。以后你一定要好好学,如果你家里再不让你读,你告诉我,我去帮你说服他们。”我心里很感动,心想赵丹丹真是个热心肠。我对她说:“好的,谢谢大队长。”“好啦,你别叫我什么大队长,就叫赵丹丹!”“那怎么行,你比我大,都读六年级了,我才二年级。”“那你就喊我丹丹姐吧”,赵丹丹笑眯眯地看着我,眼睛亮亮的,“以后学习上要有什么不会的,你就到我们班找我,我教你。”“好,丹丹姐。”我喊道,心里好像淌过了一道暖流,我的姐姐如果还在世,应该就和赵丹丹差不多大。
跟丹丹姐分手后我就去新班级报了到,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姓马,才二十多岁,是个山东人,刚分到我们学校,高高瘦瘦的,说普通话,但是口音有点怪,总要拐个弯。
从1957年秋天到1962年6月底,我在陶庄小学读完了小学全部课程,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增加了汉语拼音,这是全国首次把《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课进入小学课堂,我有幸在这个时间段学到了汉语拼音,对我以后语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认识汉字、读准字音,提供了辅助的条件。那几年,我每次考试,主课大都是优秀,副课也都在良好以上,没有出现过一个红灯(红灯就是不及格,老师用红墨水填在成绩单上的)。每年我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四年级开始当上了少先队中队长,只是大队长始终与我无缘,就连大队副也没当过,丹丹姐说估计是我不够身高马大的原因。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开展了反右派斗争,我们不懂得是在干什么。渐渐地发觉有两个老师越来越沉默,不和任何人说话,也不上课了,他俩就在办公室站着,也不怎么出来走动。其中一位就是教我们算术的霍老师,他是刚分配来不久的年轻老师。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枯燥的算术课被他简单地一讲,我们就都听懂了,同学们很喜欢他。霍老是有一个特点,课堂上除了上课内容之外不说什么其他的,课外的时候话却特多,从山南到海北,从盘古到如今,凡事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霍老师不来上课,全班同学都憋着气。一天上午第一节课,是班主任马老师在上语文课。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发言,得到允许,他站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说:“我们要求霍老师还到我们班教我们算术课,因为他讲得好,我们听得懂。”又一个同学举手,没等老师允许发言,他就嚷开了,霍老师错在哪儿啦?他是老师,就应该让他上课!什么派不派的,我们不想听,就是要霍老师!“啪”的一声巨响,马老师把教棍都打断了,老师的脸涨得通红,突然大声地说:“我----,”老师只说出了一个“我”字,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捂住了嘴,两个眼珠朝上翻着,一动也不动象个木鸡似的,教室里寂静无声 。不一会儿,我连忙问:“老师,你怎么啦?”“老师!”“老师!”另有同学也在问。马老师终于缓过神来,抬了抬手,向我们示意他没事。下课后,马老师小声地对我说:“讲右派或者在听右派的言论时,不能笑,如果笑,那他就是右派,因为他喜形于色,也不能为右派辩解,谁辩解了谁也是右派,因为他们同流合污。”我听了这话, 心想马老师是个怕死鬼。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以后的日子里,谁也没敢在马老师跟前提起霍老师的事,学校又派了涂老师教我们算术。涂老师也是男老师,约莫40岁,个头不高,身体结实,稀疏的头发总是梳理的油亮油亮的。平日里,他少言寡语 ,在学校,他只做两件事,一是上课,二是批改作业。提意见,说建议,没有他的份。他家住采石街,人们只见他顺着铁轨下面的小路,早上匆匆地来,晚上匆匆地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涂老师安然无恙。虽然涂老师相安无事,但是学校并不安静,反右派斗争越来越如火如荼。晚上老师开会批斗右派分子,白天全校师生集中教唱歌曲《右派分子黒良心》,我还记得一部分歌词:右派分子黑良心,咬着牙齿恨人民,反共卖国爱美帝。你瞧瞧,这是哪儿对哪儿。
这场政治斗争,我们这些小学生本来不应该卷进去的,但是斗争形成了潮流,上面要把这个潮流推向高潮,就把我们拉进了漩涡,比如参加大会,批判发言,呼喊口号,演活报剧等等。另一方面,我们眼见所爱戴的老师被打成右派分子,心里窝着火,试图要一个说法讨一个公道。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和霍老师同时被打成右派分子的另一位老师是五年级的班主任斯老师。她三十多岁,五年前从当涂调到我们学校。听五年级很多同学讲,斯老师不但语文课教的好,而且她教的思想品德课,在全校也是独树一帜的。她对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情况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并把课堂讲课与日常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学生思想上产生了疙瘩,她就及时的找学生谈心化解。她还经常资助困难的学生,现在五年级的这个班,斯老师从一年级就一直担任班主任,每逢新学期开学,总有一两个学生因缴不起学费,不能到校上课,斯老师默默地为他们缴了学费后,又去他们家,将他们拽到学校。斯老师家住当涂一个镇子上,虽然丈夫也在这个镇的小学教书,但是他们的工资并不多,并且上有老下有小,也得养家糊口哇。
斯老师对学生爱如己出,这些天,同学们都在私下里说着斯老师两年前拿出自己800多元积蓄为她的学生李爱萍治病的感人事迹。我怀着对斯老师的敬仰,找到李爱萍,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李爱萍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和斯老师之间的真实的故事,现在我将这一真实故事再现出来,斯老师亦可称中国最美教师。
楼主:周涛1115  时间:2021-03-18 07:05:29
那还是在他们三年级上学期,刚开学不久,班里一个叫李爱萍的女孩子两天没到校上课了,斯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这孩子右腿疼痛难忍,局部红肿,皮肤破损,不能下地走路。李爱萍的父亲在三年前,因车祸身亡,后来母亲改嫁了,家里只有小爱萍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早年丧偶,唯一的儿子,又先她而去,老人60多岁了,在农村生产合作社上班挣工分,还养老母鸡生蛋,拿到街市上去卖,买点油盐什么的。祖孙俩就是这样艰难的过日子,哪里有钱给小爱萍看病呢。奶奶哭着说,慢慢地挨吧,挨到哪儿算哪儿。斯老师含着泪离开了小爱萍家,晚上她和丈夫商量,要为李爱萍治病,丈夫十分支持她。她又征得校长同意,校长安排了别的老师代替她上课,斯老师就全身心投入地带着爱萍去看病。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第三天清晨斯老师就来到李爱萍家,说明来意,不由分说背起小爱萍,就去了火车站,奶奶也跟着,她们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芜湖弋矶山医院(当时叫安徽省第二康复医院)。 经过两天临床检查和观察,医生告诉她们,患者得的是急性骨髓炎,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就有截肢直至生命的危险。李爱萍听了,哇哇直哭起来。斯老师一把搂住她,也泪流满面,她对爱萍说:“孩子,有老师在呢,别怕,老师陪你住院。”听了这话,小爱萍哭的更厉害了,因为她知道奶奶没有多少钱。斯老师明白了,她拉着爱萍的手说:“傻孩子,老师带着钱呢。”李爱萍认真的对老师说:“你带的这些钱是你们家生活费,我不能用,我要回家,我不看病了。”奶奶也说:“要很多钱呢”。斯老师告诉她们,她家的生活费留着呢,今天带来的钱是专为爱萍治病用的。李爱萍还是说:“我和奶奶还不上这些钱,我不看病了,我要回家。”斯老师有些生气了,她对爱萍说: “这钱是我给你的,不用你还,如果你一定要还,等你长大了再说,好吗?”李爱萍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奶奶一头跪在斯老师跟前,她老泪纵横,哽咽着说:“斯老师,你是我的亲人呐,我这把老骨头不中用哪,我怎么报答你呀?”斯老师将老人扶起,她深情的对奶奶说:“老人家说的对,我就是你的亲人,我这么做是应该的,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这么说着,就交钱办手续去了。
这深情的一幕,被一些人发觉,都围过来打听,奶奶含着泪叙述了一番。人们在同情李爱萍的同时,又无不钦佩斯老师的爱心举动。有人向李爱萍捐款,有一角的,有两角的,有五角的,还有一元的,祖孙俩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连连鞠躬。斯老师办完手续回来,目睹这感人的场面,顿时泪水夺眶而出。她深深地向大家鞠躬,她说:“乡亲们,你们都是小爱萍的亲人,大家都不容易,我是她的老师,我谢谢你们。”有一位中年妇人上前拉着斯老师的手说:“老师,你是好人,好人有好报啊。”
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为爱萍治疗,并辅以外敷,病情逐渐好转。这期间,斯老师说服了奶奶回家上班,自己留下护理爱萍,她把需要做的,全都做了。爱萍腿上破损的皮肤好了,腿也不疼了。医生说基本康复了,两个月之内不可多活动,开些药继续外敷,以巩固疗效。李爱萍住院三个月,斯老师照顾三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她的丈夫王老师,曾经带着他们四岁的儿子东东,提着营养品,到医院看望爱萍。当然还有东东的妈妈斯老师。东东一看到爱萍就喊姐姐,爱萍感动的热泪盈眶,她抚摸着东东说:“姐姐谢谢东东。”她用那没生病的一条腿跪向王老师,泣不成声,王老师立即将她扶起,说:“东东喊你姐姐,你就是斯老师和我的女儿啊。”李爱萍愣住了,她转向斯老师,问道:“斯老师,我配做你们的女儿吗?”斯老师说:“你配做我们的女儿,你已经是我们的女儿了啊!你叫妈妈呀!”爱萍望着斯老师,诸多往事,全涌上心头,她大喊一声:“妈妈!”便一头扑到斯老师的怀抱里,她大哭呀。“孩子,你承受的太多了,你哭吧,全都哭出来。”斯老师说着也哭了。
为了李爱萍能休养好,今后不再复发,在她出院后,斯老师没让她去学校上课,每天下午放学后,斯老师去她家,为她补课,国语算术一道补,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也不休息。两个月下来, 学期期末到了,斯老师让李爱萍到校参加期末考试,结果主课全优。第二学期开学,李爱萍自己到校上课,她痊愈了!

楼主:周涛1115

字数:865247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3-02-22 20:26:00

更新时间:2021-03-18 07:05:29

评论数:215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