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让你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松,兼批金圣叹。

让你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松,兼批金圣叹。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万里彤云密布,空中祥瑞飘帘,琼花片片舞前檐。剡溪当此际,冻住子猷船。顷刻楼台如玉,江山银色相连,飞琼撒粉漫遥天。当时吕蒙正,窑内叹无钱。】

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在赏雪时候,作者描述的雪景。很显然,这首诗词,是描写了书中,这个人物眼中的雪景,完全是从这个人物眼中的角度,去描写雪景。同时,把这个人物赏雪时候的心理活动,也描写了出来。这个人物是如何看雪的呢?
“万里彤云密布,空中祥瑞飘帘”。推窗,抬头望去,天空彤云密布,雪花飘飘,风吹动窗帘。中国人常说:瑞雪兆丰年。所以,诗中的主人公,认为这是祥瑞的雪。
“琼花片片舞前檐”。因为是在窗内抬头看,所以能看见,雪花像美丽的琼花一样,在房檐下面飞舞。这是主人公近处观雪,像琼花。
“剡溪当此际,冻住子猷船”。诗中的主人公,看见飞雪满天,感受到了冷风习习。就在想:此时的剡溪啊,已经结冰了吧?一定把想去探望友人的船,都冻在了河里,哪儿都去不成了。这里是否在暗示,诗中的主人公,也想去探望某位朋友呢?或者,主人公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呢?
“顷刻楼台如玉,江山银色相连,飞琼撒粉漫遥天”为什么会把船冻在河里呢?因为转眼之间,楼台像玉一样白,河水与远山都是白色,已经分不清界限了。雪下的真大啊!仙女已经把自己的脂粉,撒的满天都是。这是主人公眺望远处天空中的雪,像仙女的脂粉。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作者的笔,描述了主人公眼里的雪景。主人公近看这雪,像琼花。远看这雪,是仙女撒下的脂粉。又遥想到远方的剡溪,还有河里的子猷船。最后,主人公很调皮的,调侃起了古人,吕蒙正。我们看这首诗的时候,能不能猜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与情趣呢?这首诗词的主人公是谁呢?是哪一个水浒人物呢?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也是一首很有生活情趣的诗。它既有美景,也有诗中,主人公丰富的联想,和调皮的性格。这首诗,透露出主人公的三个信息:一,主人公把雪花,想象成,江浙一带出产的琼花。同时,遥想到剡溪,知道那里有许多子猷船,主人公是不是浙江剡溪人呢?二,能联想到飞雪,如仙女的脂粉,主人公很可能是个女子。三,主人公知道吕蒙正的《寒窑赋》。当然,《寒窑赋》是比较通俗的文字,在古代属于通俗读物,认识字的也许就读过,未必是很有才华的人才读过的东西。但是,主人公一定是认识字的,也说不定是有些才气的人。

你可以猜三次。猜猜诗中描写的,这个主人公是谁?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我手头有一部新买的,《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由岳麓书社出版,2015年9月第1版。一位姓鲁的先生写的前言。前言中有这样的句子:
“......金氏一小说家的眼光,从看小说的角度,删剪每回的开篇诗,以及文中‘但见’、‘有诗为证’后的韵文,使得叙事流畅,文气连贯,读者不必在体验小说世界的人物和事件时,不断被叙述者的‘有诗为证’拉出局外,去欣赏并不高明的诗句;并且如此往复的‘有诗为证’,使读者不断跳进跳出,文气多处被截断,读者情绪记忆多处受挫,不能维护心理节奏的贯通和注意力的集中,必然减弱艺术效果。......”

显然,这位鲁先生是赞成,金圣叹的删减。

如果那些“并不高明的诗句”像垃圾一样,存在书中。删减也就罢了。问题是《水浒传》中许多诗句和韵文,对于书中人物和情节,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描写。这样的诗词,不加辨别的统统删掉!必然影响了书中人物的刻画,以及情节的发展。这个简单的问题,鲁先生和金大才子思考过吗?

比方我在上面举例的那首赏雪的诗词,难道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书中人物的性格吗?
另外,书中多处有对环境描写的诗词,难道不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吗?
打个比方说,我们看僵尸片,一群僵尸出现在荒败、阴暗的医院,和一群僵尸出现在阳光明媚的海滩,能是一样的艺术效果吗?
但是,金大才子不管那么多,大斧子一挥统统砍掉。这样粗暴的,严重破坏艺术效果的行为,在今天居然还有人赞成!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所以我怀疑那位鲁先生,没有认真看过水浒传。但是他敢给水浒传写前言!他的胆量助长了我的胆量,所以我敢批评金圣叹!

鲁先生的胆量是可以原谅的。但是金圣叹的大斧子,是不能原谅的。

因为鲁先生像中国许多学者一样,囫囵的看书,高调的说话。是属于无意的犯错!而我发现,金圣叹是阴险的、有意这么干的!所以,对于金圣,绝不原谅他!
我不原谅金圣叹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因为他删掉了,《水浒传》中的诗词和韵文,也不是因为他删掉七十回以后的文字。
是因为他把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删改成了最庸俗的故事会!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如果说,金圣叹的70回版《水浒传》,是另一个故事。比如说《金瓶梅》。我则无话可说。因为《金瓶梅》完全是另一个故事,只是借用了水浒的部分情节与人物,两者当然没有对比的意义。

但是金本《水浒传》仍然盗用施耐庵的名字。用点评的名义,删掉水浒的精华。就像破坏了珍贵无价的文物。这是金圣叹的罪一,——故意毁坏文物罪。

当我试图真正的去理解武松的时候,我发现,金圣叹的“腰斩水浒”,哪里是半截砍掉?简直是“妖斩”!妖气荼毒了多少人?荼毒了多少年?所以,我在解读武松的时候,顺便批一批金圣叹。看看他对水浒犯了多少罪!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说起水浒中的诗词。很多人都误以为,是作者自己的判词。这个想法有点想当然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还是从武松说起吧。

【......那妇人道:“奴家也听得说道,有个打虎的好汉,迎到县前来。奴家也正待要去看一看。不想去得迟了,赶不上,不曾看见。原来却是叔叔。且请叔叔到楼上去坐。”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意思是:眉毛啊,像春天的柳叶,细细弯弯的,很漂亮。可是呢,常常带有忧郁的哀愁。

【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意思是:脸庞啊,像三月的桃花那样艳丽,可是呢,隐藏着多少的情意!
【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意思是:仟仟的细腰,束缚着慵懒的姿态。这里的慵懒,不是燕懒,也不是莺懒,是心态懒,所以身姿懒。是内心的悲哀,好似燕懒莺慵!
【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意思是:这里的“擅”应该是“檀”,意思是:红艳的嘴唇啊,让人像蜂蝶一样迷乱。
【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意思是:人像花一样,但是比花更懂人的心思。美貌像玉一样,但是,比玉香多了。
诗很平淡,但是,这首诗词出现的背景很惊人!
因为作者很准确的告诉了读者。【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瞧见了吧?“但见”二字,很精准的告诉读者,这是武松眼里的情景。
这首诗词,是描写武松看美人。并且“勾引得蜂狂蝶乱”!
说到这儿的时候,可能有朋友会问,你想说什么?你想表达什么?
我想表达的东西,金圣叹清楚的很!所以,他阴险的把水浒中所有的诗词,全部删掉。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上面这首诗词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读者,武松初次见到潘金莲,是被潘金莲的美貌打动了。
但是金圣叹却把这个重要的信息删掉。
让我惊讶的是,不仅仅是金圣叹把这个信息删掉,而是许许多多读者,不知不觉的,也把这个重要的信息,从眼前跳过去,视而不见。
这个重要的信息是武松情感的基础,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信息,当然就会误以为,武松与潘金莲相处期间,就像一个木头一样。其实,像个木头一样的武松,是外在的表现。武松的内心绝不是这样。

在上面的文字中,〖那妇人道:“奴家听得间壁王干娘说,‘有个打虎的好汉迎到县前来,’〗这是金本中的句子。
荣与堂本根本就没有“间壁王干娘”这五个字。荣本是【奴家也听得说道,有个打虎的好汉,迎到县前来。】金圣叹为何要添上那五个字呢?意欲何为?分明预伏了脏物,误导读者思维。这是——居心叵测罪。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在书中确实有许多诗词,没什么艺术价值。金圣叹大概就是以这样的借口,把这些诗词全部删掉!但是,我们从金圣叹更改水浒文字的内容中,能看出一个问题:金圣叹自己更改的一些文字,更低俗。比如在后面潘金莲与西门庆初次见面时候的场景:〖这妇人见不相怪,便叉手深深地道个万福,〖夹批:一个似送。〗说道:“奴家一时失手。官人疼了?”〖夹批: 一个轻怜。〗那人一头把把手整顿头巾,一面把腰曲著地还礼,道:“不妨事。娘子闪了手?”〖夹批: 一个痛惜。〗〗完全像似妓女与嫖客的对话。

金大才子甚至把,《金瓶梅》中的内容,也给引申进来,暗示潘金莲的故事走向,暗示潘金莲的淫荡。可见,金大才子的手法有多么低俗!多么卑鄙!
所以我断定,金圣叹删掉这些诗词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这些诗词低俗。也不是鲁先生说的那样,影响了阅读。
正是因为有那些,表达人物内心真实情感的诗词,碍了金大才子的眼。与金大才子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格格不入。所以他才大斧子一挥,故意采用无差别的手段,全部砍掉。其心可诛!其行可厌!
金圣叹采用的这种无差别手段,让人误以为,这些诗词都是作者的判词!这是不对的印象!作者的判词,与表现书中人物内心思想的诗词,是有差别的。作者已经通过文字,交代的很清楚。

金大才子把水浒文字中的关键字眼,关键诗词,都删掉,然后增加自己的栽赃文字。把水浒故事的内容与走向,彻底更改了!具体到武松、潘金莲以及武大这三个人物来说,他们的形象与原著,完全不同。
金版水浒中的武松与潘金莲的形象,更简单化,更庸俗化,更容易让人理解。这两个人物,一个是高大全的英雄,一个是淫荡的出轨女人。这种简单化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导致我们在读,最接近作者思想的,荣与堂版水浒的时候,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把原著中许多重要的字词,视而不见。可见,金圣叹的流毒威力如此之大!
内心情感极其复杂的武松,离人们越来越远,几乎无人能懂了。其实,人们陷在英雄的迷梦中,已经很久了,也不想弄懂了。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说明:【 】内文字,为容与堂本《水浒传》文字。
〖 〗内文字,为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文字。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在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景,在作者的描述下,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能给出判断:潘金莲试图勾引小叔子武松。
那么作为潘金莲的老公武大。难道比所有的读者都傻吗?他看不出来自己的老婆想出轨吗?
【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放在厨下,走下楼来,叫道:“大嫂,你下来安排。”】从这句话开始,一直到,武松踏雪回家,叔嫂二人发生激烈的冲突之前。期间所有武松与潘金莲相处的情形,我们读者都看得清楚。这些其实也都被武大看在眼里,因为作者完全是,从武大的视角来描述的这段文字。也就是说,我们读者得到的武松与潘金莲相处的信息,其中80%武大都得到了!
对于潘金莲的热情似火,潘金莲的感情泛滥,潘金莲的目中无人,(不对,是潘金莲的目中无老公)种种行为,武大是什么态度呢?

我们先看一看,武松与潘金莲单独相处时候,作者是怎么描述的。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其日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那妇人推起帘子,陪着笑脸迎接道:“叔叔寒冷。”武松道:“感谢嫂嫂忧念。”入得门来,便把毡笠儿除将下来。那妇人双手去接。武松道:“不劳嫂嫂生受。”自把雪来拂了,挂在壁上。】
描写毡笠,第一景。

【解了腰里缠袋,脱了身上鹦哥绿纻丝衲袄,入房里搭了。】
描写缠袋,第二景。

【那妇人道:“恁地,叔叔向火。”武松:“好。”便脱了油靴,换了一双袜子,穿了暖鞋,掇条杌子,自近火边坐地。】
描写油膀靴、暖鞋,即丝鞋。第三景。

作者描写武松回家后,出现在身上的这些小物品是没有意义的吗?不是的。这些小物品在后面,仍然出现了。也就是说,这段情景是有前后呼应的。
这些小物品在后面是怎么出现的呢?

【武松只不则声。寻思了半晌,再脱了丝鞋,依旧穿上油膀靴,着了上盖,带上毡笠儿,一头系缠袋,一面出门。】
这是武松与嫂嫂闹翻之后。出门时候的描写。仅仅是武松出门走了而已,就一句话可以表达的事情,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呢?作者罗列了一大堆生活中的小物品,并且用缓慢的语调,细致的描写武松的动作,难道是没有意义的吗?

那么金圣叹是怎么点评这段文字的呢?
〖再脱了丝鞋,依旧穿上油膀鞋,著了上盖,带上毡笠儿,【夹批: 前脱时从上而下,今着时从下而上。】一头系缠袋,一面出门。【夹批:活画,画亦画不出。】〗
金圣叹只是告诉读者,武松穿戴的顺序。然后说,像图画一样。在我看来,这样的点评完全是废话。我认为金大才子一定能体会其中的意义。他故意不说。
为什么?
不信,咱们看看金大才子是怎么解读《西厢记》的:
【扑剌剌、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凡下“宿鸟、花梢、落红、苍苔、花影”无数字,却是妙手空空。......因鸟飞故花动,花动故落红。.....盖因双文去,故鸟飞而花动,而落红也,而偏不明写双文去也。......一片苍苔,但见花影。盖因不见双文,故见花影也。而偏不明写不见双文也。一二三句,是双文去,四五句是双文去矣。看他必用如此笔,真使吃烟火人何处着想。

施耐庵描写武松出门,与《西厢记》的双文离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妙手空空!
我在看金圣叹解读《西厢记》的时候,真真的想说一句:这才是大才子!
然而看他解读《水浒传》的时候,真真想说一句:阴险的蠢货!
完全不是同一个人在解读。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道具:“丝鞋”。
【那妇人道:“恁地,叔叔向火。”武松:“好。”便脱了油靴,换了一双袜子,穿了暖鞋,掇条杌子,自近火边坐地。】从故事情节能看得出,这“暖鞋”就是“丝鞋”。也就是说,这双暖鞋,是由丝绸之类高档面料做成的,应该是很精致的,很漂亮的一双鞋。

作者描写到武松进屋换袜子、换鞋。这个过程符合常理吗?
因为从这个过程来看,武松的生活也太讲究了吧?这个过程,如果是描写贾宝玉,没问题。但是,描写武松就有问题。一,武松是个混江湖的汉子,会有这样小资的生活方式吗?二,武松与哥哥的身份就是穷人,在武松没当都头之前,一直是穷人。怎么会有这样讲究的生活方式?直到今天,许多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城里人,回家都不会换袜子、换鞋。

那么更有趣的问题就出现了:武松从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讲究?甚至,更可以延伸一个问题:那双高档的丝鞋,是武松自己买的吗?如果武松以前没这么讲究,这双高档丝鞋一定不是他自己买的。那么,武松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双高档的丝鞋?
我的猜测,这双丝鞋,一定是潘金莲专门给武松做的。

“油膀靴”,与丝鞋同时出现。进屋,脱了油靴换上暖鞋。也就是说,这双油膀靴,是武松平时穿的。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我们再仔细品味这句话。
【武松只不则声。寻思了半晌,再脱了丝鞋,依旧穿上油膀靴,着了上盖,带上毡笠儿,一头系缠袋,一面出门。】
【再】字,表示,以前就脱过丝鞋。这次与以往的脱,有何不同?以往是生活中平常动作,脱丝鞋,穿油膀靴,出门去工作。而这一次的脱丝鞋,与以往的脱是完全不同的含义,所以,作者用一个“再”字。这一次的脱丝鞋,有着深深的情感在里面。
【依旧】二字表示,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状态。以前的武松,是从来没有穿过丝鞋的。这一次,是武松彻底告别了丝鞋,回归到以往穿油膀靴的状态。告别丝鞋,代表着武松对嫂嫂情意的拒绝。
下面的两个动作,【带上毡笠儿,】这个过程,就会联想到,【入得门来,便把毡笠儿除将下来。那妇人双手去接。】时候的情景。嫂嫂的笑脸相迎的场景出现在武松的脑海里。
【系缠袋】这个过程,就会联想到,【解了腰里缠袋,脱了身上鹦哥绿纻丝衲袄,入房里搭了。】时候的情景。这里面似乎没有潘金莲。但是,朋友们要仔细体会武松的这个动作。武松解缠袋,脱衲袄,挂衲袄,这些动作,都是潘金莲眼睛里的动作。也就是说,在武松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潘金莲在身后,深情的注视着武松。武松在系缠袋时候,联想到的是嫂嫂,深情的目光。
所以,【带上毡笠儿,一头系缠袋】表示武松对嫂嫂情意的不舍。
整个一句话,就是表示,武松既要拒绝嫂嫂的情意,又恋恋不舍,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情。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说完了道具的意义,咱们再看武松与潘金莲相处过程。
【那妇人把前门上了拴,后门也关了,却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里来,摆在卓子上。】
显然,潘金莲想要制造一个二人世界,而且这个二人世界,是不能让人发现的,是见不得人的二人世界。那么武松对潘金莲的这个行为,有什么反应?没有任何反应!武松既然没有反应,就是相当于默认!也就是说,武松认可了潘金莲的行为。
然后武松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武松问道:“哥哥那里去未归?”】跟着哥哥生活了一辈子的武松,不知道他哥哥现在去干什么了?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全世界人都知道,武大去卖馒头去了。你武松怎么会不知道?武松并没有打算找哥哥做什么事。
这句话完全是顺口说出来的,就是下意识的语言。潘金莲,关门、拴门、端酒入屋、制造出来的二人世界的氛围,让武松下意识的想起了哥哥。因为只有哥哥,才是他们二人世界里面,最大、最压抑的阴影。
【妇人道:“你哥哥每日自出去做买卖。我和叔叔自饮三杯。”】潘金莲上半句的回答是:“你哥哥每日自出去做买卖。”这个答案对武松来说有意义吗?没有!
潘的这种回答,是有自己的小心眼的!潘强调“每日自出去做买卖”,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每天都有时间单独相处。所以,潘的回答,对于二人来说,不是没有意义的废话。是在暗示武松。同时建议:“我和叔叔自饮三杯。”
潘的这个建议合适吗?
不合适!叔嫂之间搞的太亲昵了,容易让人误解。单独在一起喝酒的行为,无疑,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行为。
显然武松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武松提出了反对意见:【武松道:“一发等哥哥家来吃。”】
那么潘说什么:【妇人道:“那里等的他来。”说犹未了,早筛了一注子酒来。】
潘的话,用今天的语言就是:等他干什么,哪有功夫等他!
随后就开始倒酒。
看见了吧,潘金莲毫无理由的,反驳了武松的正当要求。
但是,武松是怎么表现的呢?
【武松道:“嫂嫂坐地,等武二去烫酒正当。”】“正当”!作者用这词多刺眼?本身就不是正当事,怎么武二烫酒才正当?我认为作者在这个地方,用“正当”这个词,就是讽刺武松。
武松提出等哥哥回来一起喝酒,这才是正当的建议!可是这个建议,被潘轻巧的,毫无理由的就给否决了。而武松呢?没有表示任何的不满、或者为难。很自然的接受了嫂嫂的安排。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妇人道:“叔叔,你自便。”】潘的这话有点欣慰感觉,潘能感觉到武松对她的付出,有了回应。
【那妇人也掇条杌子,近火边坐了。】潘也拽了条凳子,挨着火盆边坐下了。个动作看起来很普通。其实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不是普通的描述潘的动作。我们知道这是武松的卧室,卧室中间放着火盆,武松回来以后,就坐在火盆边烤火。那么现在潘也拽条凳子坐下,她坐在什么位置?
隔着火盆坐?不可能。因为俩人在后面还要喝酒呢,你递给我一杯,我递给你一杯的,隔着火盆,距离远,递酒很不方便,也很危险。
所以,潘金莲一定是挨着武松,肩并肩的坐在一起!
两人这样暧昧的坐在一起,武松有没有觉得别扭?没有。

【那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看着武松道:“叔叔满饮此杯。”武松接过手去,一饮而尽。那妇人又筛一杯酒来,说道:“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武松道:“嫂嫂自便。”接来,又一饮而尽。】
上面的文字很清楚了。小潘主动劝酒,并且隐含着勾勾搭搭的暧昧词。武松来着不拒,杯杯见底。对于小潘的暧昧词语,充耳不闻。我们实在是没办法说武松是装傻,还是真傻!

如果是真傻,听不懂小潘的话,那我无话可说,武松就这么傻,你让我咋办?
如果是装傻,那就不应该了。这种关头再装下去,就过分了。因为现在踩刹车,还来得急。武松不但没有踩刹车,反而加了一脚油门:
【武松却筛一杯酒,递与那妇人吃。】我们注意,作者用个“却”字!这个“却”字是什么意思?就是我说的比喻:不但不踩刹车,却给了一脚油门。就是这个却!

两人之间的情感一直是潘主动,武松这一杯酒分明是在回应潘的感情,至少在潘的眼里是这样吧?如果没有武松的回应,很难想象潘会那么大胆,那么露骨的勾引武松。
这也是武松最大的不妥之处!潘金莲之所以,走错路,办错事。武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许多读者,都看见了武松义正辞严的拒绝嫂嫂,却往往看不到,潘金莲之所以能够放肆的勾引武松,是有原因的。
我们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还有说,“苍蝇不叮无缝蛋”。
正是因为武松的暧昧态度,给了潘胆量,助长了潘的热情。

我们从以上文字是能够看出,武松是非常喜欢和潘单独在一起的。
但是喜欢单独在一起,不等于能够触碰红线!
这一点,潘没想清楚。潘对自己的丈夫毫无感情可言,所以背叛丈夫的心理压力是较小的。尤其像潘这样,爱情至上的女子来说,为了武松,恐怕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见到不少这样的女子。爱情来临之际,智商为零。

而武松则不同,虽然希望能够和潘单独在一起,处处顺从着潘的安排,享受着潘给二人制造的暧昧,享受着潘的柔情。但是武大的身影无时无刻的笼罩着武松,让武松不敢也不能表露心迹。
对于嫂嫂的爱情,武松自己早就很清楚。这是一种不论之爱,是不道德的爱情,是没有希望的爱情。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那么对于武松种种不妥的、暧昧的言行。金圣叹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可是怎么办呢?武松的这些言行分明是不符合,金圣叹心目中的完美英雄形象的!

为了让武松成为完美的英雄,金圣叹的办法有三种:第一,装糊涂。第二,作一些误导性的评论。第三,篡改施耐庵的文字。

第一,怎么装糊涂的:
〖那妇人把前门上了拴,【夹批: 绝倒。】后门也关了,【夹批: 绝倒。O俗笔便竟搬酒来矣,此偏于搬酒先,着此两句,写出淫妇一腔心事。O又倒插出后门来,妙绝。】却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里来,摆在桌子上。【夹批: 桌子出现。】 〗
我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真觉得莫名其妙。金大才子批了四个字:桌子出现。
桌子有那么重要吗?我觉得重要的应该是武松的态度。可是金圣叹啥话不说,就弄一桌子。所以,我说他装糊涂。

第二,怎么做一些误导性评论:
〖 那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看著武松道:“叔叔,【夹批: 叔叔三十二。】满饮此杯。”【夹批:闲闲而起。】武松接过手来,一饮而尽。【夹批: 真好武二。O写武二饮酒处,特有神威。〗
就是叔嫂二人偷偷在一起喝酒而已,怎么就神威了呢?如果一饮而尽,算是神威,我经常神威!神威的人多着去了。

第三,怎么篡改施耐庵文字的:
这部分有点多,顺着故事情节,慢慢往下看。
〖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动春心,那里按纳得住,只管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四五分,自家只把头来低了。【夹批: 知了四五分,只把头低了。O可知以上已有二三分不自在矣。】 〗
容本是这样写的:【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动春心,那里按纳得住,只管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家只把头来低了,却不来兜揽他。】

对比就知道了吧,金圣叹把武松的智商降低了一半!

容本说武松“知了八九分”。也就是说,武松对于潘金莲想干什么,心里清楚的很。
而金圣叹说武松“知了四五分”。也就是说,武松是个傻子。根本不知道,潘金莲想勾引他。所以武松做出很多不妥的,和暧昧的言行。
并且,金圣叹把【却不来兜揽他。】这几个字给抹去了!这几个字重要吗?当然重要!这几个字关系到武松的内心思想。有关武松内心思想的文字,几乎都被金圣叹抹掉了!

千万别小瞧,八九分和四五分,这两个字的改动!
这两个字的变化,完全把武松的行为和思想,改变了十万八千里。
经过金圣叹的篡改,武松由一个内心复杂的、真实的人,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傻子!

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是——天人。如果“天人”二字,是赞美武松,或者叫吹捧武松。我则认同。
但是,如果是对人物心理和形象的分析,我则无法认可。
我是这么理解的:所谓天人,就不是凡人。不是凡人,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我能想像出来的样子,就是庙里的泥菩萨。或者,是庙门前站着的金刚。
庙里的泥菩萨智商是多少呢?零。

在金圣叹的笔下,武松已经很接近泥菩萨了。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武松也知了八九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武松是了然于胸。可是为什么还继续装鸵鸟呢?这只能证明,武松内心的矛盾与踌躇!事情闹大了,反而不知道怎么处理。一方面,对于嫂嫂的行为,他是能够理解的。另一方面,这个感情又是不能接受的。怎么拒绝?事到临头了,武松还没想出好办法,可见,武松是舍不得这份情感的!
所以才会有武松【却不来兜揽他】

潘金莲【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他。】
武松为什么生气?是谁惹武松生气?我们从故事情节发展下来看,当然是小潘的行为惹武松生气!可是作者好像不是这么说。【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武松已经自己有了五分不高兴。

有朋友可能会说,这个“自有”,是因为潘的行为,自然惹武松不高兴。这个“自有”应该是自然的意思。
我则不这么认为,如果是潘的行为惹武松不高兴,那么武松早就应该不高兴了,如果武松厌恶潘的行为,在潘的行为,【武松也知了八九分,】的时候,就应该不高兴了。当武松心中了然,知道潘的意图的时候,武松的表现仅仅是【自家只把头来低了,却不来兜揽他】。武松只是不想招惹潘了,没有不高兴。
我们许多读者,读到武松粗暴的拒绝嫂嫂的时候,想当然的认为,武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武松的内心容不得女色,所以理所当然的的拒绝嫂嫂。如果是这样,武松内心一定会对嫂嫂产生巨大的厌恶感觉。而这种厌恶感觉出现了吗?没有!

那么金圣叹怎么评论这一句呢?
〖“叔叔,【夹批: 叔叔三十七。】只穿这些衣裳,不冷?”【夹批:不审如何便热?】武松已自有六七分不快意,也不应他。【夹批: 六七分不快,只不应他。〗
看见了吧?武松“自有五分不快意”又被他改了:变成“六七分不快意”。
金圣叹发现了武松的不高兴,有些不够。所以他根本没分析武松为啥是“五分不快”,直接简单的改成“六七分不快”

当武松已经确定嫂嫂要勾引自己的时候,武松一开始的反应是“把头低了,不去兜揽他”,随后是“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他。”再三之时,则是“有八分焦躁,只不做声”。
从上面三个步骤下来,我们看不到想象中,武松应该有的厌恶。

而金圣叹把武松的“八分焦躁”改成〖武松有八九分焦躁,只不做声。【夹批: 八九分焦躁,只不做声。O可知以下是十分震怒也。〗
金大才子擅自就认为武松一定要“十分震怒”。
这就是一种“想当然”的评论方法。所以我说金圣叹又有一罪,——幼稚罪。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当我这样评论武松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认为我污蔑英雄。
错!

武松之所以了不起,正是因为他心中有潘金莲,正是因为他受到了诱惑。
一个人在没有受到诱惑的时候,能够站稳立场,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人受到非常大的诱惑,还能够站稳立场,这才是了不起的。我们读者可以扪心自问,又有几个人能够像武松一样,在巨大的美色诱惑前面站稳脚跟?
曾经有一个明星,被爆出有私生女,他说“我只是犯了所有男人会犯的错误!”这个明星因为这句话,受到了很大的抨击。因为他这句话显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会像他一样。
其实他只是表达不清楚,他的意思应该是,这种诱惑对绝大多数男人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绝大多数男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他只是绝大多数的一员,不是圣人。
但是,你要是理解武松,你就会知道,武松不是这个绝大多数的一员。武松是有着坚定意志的好人。
在坚定意志支持下,武松粗暴的拒绝了嫂嫂。同时,也让自己的情感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个不该产生的爱情,让武松痛苦不堪。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按照一般人的惯性思维去判断,武松如果喜欢潘金莲,他就不是英雄。所谓的英雄最好是不食人间烟火。更不应该有什么情欲!有情欲的都是流氓。金圣叹大概就是这么想的!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武松有情欲,就应该接受潘金莲的爱。两人就应该苟且在一起,怎么会粗暴的拒绝喜欢的人呢?
很可惜,生活没这么简单。人心,更不会这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比人心更复杂!
《水浒传》描写的人心,是最阴暗处的。施耐庵挖掘的人性的黑暗,是最深刻的。

很可惜,咱们的大才子金圣叹,就是把水浒中,作者挖掘的人性最深刻的部分,给毁掉了!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武松,视金钱如粪土。这一点,与水浒中许多土豪级的人物是不一样。武松对金钱的态度,完全是因为对道德的追求,以及道德的约束。而不是有其他世俗的目的。武松追求的是自己精神上的高姿态。武松并不仅仅是武功高强,而是在道德方面。武松同样追求的是高高在上傲然。武松是傲气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在碰上嫂嫂的爱情时候,道德的追求,以及道德约束,变成了让人窒息的道德压力!
而这时候的潘金莲眼睛里只有武松帅气的身姿,没能发现武松背负沉重的道德压力。
潘长得非常美!但是,是个典型的胸大无脑的女子。我给潘的这个评价一点都不夸张。以后在与西门庆相处时候,在杀夫的时候,在武松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处处都暴露出她的愚蠢。她哪怕多出那么一点点智商,恐怕都不至于惨死在武松手下!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潘金莲,对武松发起猛烈的攻势。因为她看见武松对她产生了好感,而且好感愈来愈强。所以她以为,她一定能够把武松拿下!但是,她没看见武松在道德压力下,那根无形的红线,不能触碰的红线!

武松在道德的压力下,在内心当中形成了一道冰冷防线。攻破这道冰冷的防线,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时间,通过柔情,让它慢慢融化。而愚蠢的潘金莲,用火山迸发出来的岩浆一样的热情,去冲击武松内心的冰块,结果呢?冰与火激烈的碰撞,产生了不可预料的爆炸!
我经常想,如果潘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的浸润武松。武松最后能拒绝她的爱吗?真的不容易下结论!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当武松已经【八分焦燥,只不做声】的时候,傻乎乎的潘,仍然没体会到武松的感受。潘跟本就不知道武松已经“焦躁”,即便知道,潘恐怕也不理解武松为何“焦躁”。因为她从来都没有体会出,武松沉重的道德压力。那么武松在这样的道德压力下,终于发火的时候,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
这句话看起来是指责潘无耻,其实恰恰是武松内心,在道德压力下的宣泄。因为,武松时时刻刻都会想到,这个问题:就是爱上了嫂嫂,是非常无耻的事!而嫂嫂根本就不懂武松的内心,根本就没想到武松背负的心理压力!这才是让武松非常生气的原因。

当我看到【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能够断定,武松就像被潘金莲惯坏的孩子。一个被惯坏的孩子,用粗暴的方式拒绝爱,是合理的。

关于武松对潘金莲是有着爱恋之情的,这个观点对于许多读者来说,都很难接受。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看着个问题。如果,武松对小潘仅仅是叔嫂之情,那么武松应该如何拒绝小潘的爱恋呢?
当这种不伦之爱产生的时候,如果武松对嫂嫂没有非分之情。如果武松的内心是极为冷淡的。那么他一定是采取,低调、委婉、周全的方式,拒绝嫂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全哥哥的颜面,嫂嫂的自尊,自己也不会尴尬。一家人才能和谐的相处下去。这样拒绝潘金莲的方式,才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不懂得用委婉的方式拒绝嫂嫂,只能说明一点:武松缺心眼!那么看过水浒的读者朋友们,谁能认为武松缺心眼呢?(好像金圣叹就认为武松缺心眼)

楼主:柳忘言

字数:8055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11-04 18:15:12

更新时间:2021-04-02 13:35:13

评论数:3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