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经济论坛 >  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已出版】

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已出版】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争利者于市
赵匡胤已经把别人的钱变成了自己的钱,下一个任务是如何让自己的钱生出更多的钱。
一千年前那场震烁古今的盐铁论战中,西汉贤良文学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普通人把财富藏在自己的院子里,而皇帝的院落是整个天下,只有民富才会有真正的国强!皇帝要让自己的钱生出更多的钱,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自己的国民变得富足起来。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却是世界上最难办的事情,即使英明若秦皇汉武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关于这一点,宋太祖基本做到了。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辉煌的时期,请注意,这里没有之一。唐朝在三百年间产出了590亿斤粮食,宋代首尾三百年共生产粮食1280亿斤,比大唐帝国的一倍还多。另外,我想提醒大家,大宋王朝的面积即使在鼎盛时期也不足唐朝一半。
《宋史》这样记载太祖、太宗年间当时的情况:天下之人都涌向京城,汴京的百姓比盛唐时富足十倍,即使有水旱灾害的年景,水利设施也足以保证丰收;水路之上,舳舻蔽日,天下已经没有财货匮乏之虞(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甸服时有水早不至艰歉者,有惠民、金水、五丈、汁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康乏)。
北宋有一副画叫《清明上河图》,这幅长达5米的画卷穿越了千年时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画中汴梁。明代诗人吴宽曾这样形容《清明上河图》:刚刚打开画卷,就恍然感觉自己置身汴京,在游龙般穿梭的汴河之上,又绝无尘土铺面之感(予始获展阅,恍然如入沛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仅仅是文字和图画就已经让人心驰神往,如果我们能置身于繁华的东京汴梁,又能一窥什么样的景色呢?
要明晰一个朝代的财富源流,就必须明白财富的根基,毕竟货币只是财富的代表而非本质。宋代之前,中国最值钱也是最保值的东西是土地,然而,土地又是官家豪强的囊中之物,只有成为最大的官僚才能成为最大的地主,然后才是最大的商人。包括汉灵帝、唐僖宗在内的昏君都不遗余力地禁止土地兼并,然而,所有禁止土地兼并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一代代强盛的帝国都走向了衰亡。
北宋是第一个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朝代,赵匡胤也是第一个不实行“均田制”的开国之君。结果,北宋王朝不但逃脱了西汉、大唐帝国留下的魔咒,还开创了一代前所未有的经济的巅峰!
问:为什么?
答:如果土地是最值钱的东西,就一定要抑制兼并,因为,兼并土地就等于抢劫财富,抑制兼并就等于抑制官家豪强抢夺财富。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土地只是财富代表之一,甚至不是值钱的东西,抑制土地兼并就失去了作用。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问:土地不值钱,那什么最值钱?
答:创新,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行业,这才是最值钱的!
北宋所谓“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卖,无钱则卖”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只有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社会,才可能产生这种大规模的财富流动——财富的根基是每一个人的才能。钱财、金银都可以靠抢劫得来,但是,估计天下没有一个歹徒能靠抢劫获得才能。
关于这段历史,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论述。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里,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第二,货币资本高度集中。
现在,我来用当代经济学语言复述这两个条件,这样久不熟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看起来会比较顺眼:第一,社会生产体系中不存在一个强制性主体,所有人力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第二,生产资料自由流动,向最有效率的生产者手中集中。
盛唐年间,为地主耕种的人被称为“部曲”,他们是流离失所的农人,在地主家吃饭、穿衣,主人将之视为牲畜;这些人的婚姻也由主人指定、随主人姓氏、没有户籍(自幼无归,投身衣饭,其主义奴畜之,及其成长,因娶妻,此等之人,随主属贯又别无户籍。若此之类,名为部曲)。
这不是封建制,这是奴隶制!
北宋初年中原大地的劳动力不是奴隶制,也不是封建制,而是马克思经济学中所谓的“自由劳动力”。
终北宋一朝,全国民户分为“主户”、“客户”,所谓“主户”就是有土地的人,“客户”就是没有土地的佃户。无论主户还是客户都是“齐民”,大家身份平等(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客户只是主户雇佣的劳动者。客户另有发财的路子可以“起移”(辞职),不需要取得土地所有者发给“凭由”(干部介绍信),每年收获之后就可以告诉地主去留意向,地主不得故意“冲勒”(卡主档案就是不放)。
以前不敢走,是因为走了就没饭吃。土地兼并使天下人丧失了财富,“竞次”变得极其惨烈,人们只有留在土地上当奴隶才能苟延残喘。
现在不愿留,是因为有的是发财的路子。北宋王朝几乎放开了所有行业的准入资格,只要你愿意,想干什么干什么,终北宋一朝都没听说所谓“抑商”,尤其是对小摊小贩,朝廷才没工夫去收那点子可怜的税(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我想告诉大家,要看清楚一个经济体是否有活力,不是去看这个经济体有多少大企业、大公司,更不是看有多少世界五百强。一百年前,今天的世界五百强绝大多数还没有生出来,英德尔、微软、思科可都是一两个人起家的小作坊!
要看清一个经济体是否强盛,最精典的数据是有多少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成长、胜出直至成为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也正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的经济政策才反复强调“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他们创造了近一半的就业、八成税收和几乎所有创新。只要对小企业放开所有的行业准入、留下有足够的创新空间,每一个普通人就能寻找机会、赚取金钱,在无数次试错中,优秀者一定脱颖而出,也一定能撑起明天!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国明代小说《金瓶梅》,这个故事就发生于北宋年间,其主角西门庆恰恰就是一个小商小贩。借助这群市井人群的成长,我们为大家解析北宋王朝的财富逻辑——只有每一个市井之人有了发财的机会,才有可能最终国富民强!在此之前,想先说句题外话,大概很少有人愿意相信,西门庆这样下流胚子居然还有一个非常艺术的化身——贾宝玉①。
金瓶故事的开始,西门庆跟武大郎一样,不过是个地摊商贩,估计当时也被宋朝城管追着满街跑。与武大郎不同,摆地摊的同时西门庆开始贩盐,并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五百两白银。
先请注意第一个问题,我说西门庆开始贩盐,不是说他贩卖私盐。
西汉相传,历代王朝总是控制盐、铁、茶、烟、酒、香药等多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唐末朝廷90%的收入都来自于这些专卖行业。北宋王朝虽然同样也把触角伸及很多盐、铁等很多行业,但是,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真正控制这些专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最严厉的时候也只是向生产者发放“折中”(类似于今天的配额),生产和销售两极始终控制在私商手里。宋太祖一朝,京城、江南和河北路一带甚至完全放开了盐、铁、酒、茶,帝国只是将其作为普通商品征税。
西门庆拿着自己的第一桶金,转手在湖州、松江和河北路之间做起了绸缎贸易。古语相传“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除了贸易极盛的汉文帝、隋文帝等几个时代,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祖先很少从事千里以外的长途贩运。盛唐时期贸易不可谓不发达,但京城长安与山东、江南一带的粮食只有官府漕运,民间商人极少涉及。以江南为例,粮食贩运需经过砥柱、三门峡等险要地段,在砥柱经常是“岁漕经底柱,覆者几半”,过三门峡更是“十存一二”,只有靠武力征调民夫才能保证漕运。
与大唐帝国不同,北宋王朝定都开封,京杭大运河无此险要的关口,南北贸易彻底突破了旱路瓶颈(东西向有黄河、长江)。
更为重要的是,宋太祖登基当年,即建隆元年(960),赵匡胤马上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税法——《商税则例》。
《商税则例》规定,对任何客商只一次性征收千分之二十的商税(行者责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在当时,粮食、锦帛两种贸易是数量最大、利润最高的贸易品种,税收额也将最大。即使如此,《商税则例》不但明确规定粮食、锦帛等大宗物资运输免征商税,而且强调各地不得将任何行政费用加在这两个品种贸易之上(谷帛之税,多变而征钱。钱既非民之所出,不得不逐一切之利以应官司所需)。
现在,我们来注意第二个问题,西门庆手中用的是白银,不是铜钱。
在下一章我们会提到,北宋其实是一个货币五花八门的时代,全国分为不同的几个大区,不同区域有不同货币。各地货币并不统一,如此长途贩运,那种货币才被认可呢?
答:没有各地统一认可的货币,除原后蜀地区外,异地贸易一律以贵金属为货币——黄金、白银,其中,最主要的是白银。
商人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货币区域,就要把商品换为当地货币,然后再换为白银才能带回本地。后来,商人为了省去这种麻烦发明了“回货”,即用当地货币买到当地货物再贩卖回去。
开宝四年(971年)朝廷下诏严惩伪造金银之罪,可见当时金银交易之盛。
宋太祖年间,白银第一次成为民间交易的媒介之一,真正登上了中国货币历史舞台。在这个意义上,北宋货币最终价值必须要以白银衡量,也正是这个原因,讨论北宋货币是否官铸、重量是否足值实际是没有意义的——白银是所有货币的最终本位。
金瓶故事的结局,西门庆成为当地富户,产业涉及医药(中药铺)、纺织(绸缎庄)、酒店(酒馆)、金融(当铺)等多个行业,唯独有一个领域没有涉及——土地,这也是金瓶故事中所有富人不曾涉及的行业。1987年,卢兴基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上以“金瓶故事”为题慨叹西门庆,认为北宋年间人们已经开始用新的商业思想价值考虑问题,这预示着一个“天崩地裂”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最后,让我们用《宋史》中的一句话作为这一节的结尾:各地的财富,大部分都分散在各家各户,并不在官(一邑之财十五、六入于私家)。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争名者于朝
北宋王朝和西汉帝国、大隋帝国、大唐帝国一样,都采用了“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社会框架。在前朝演绎的财富流转中,封建官僚是一种无可治愈的绝症,他们会把所有的压力以级数扩大到社会最底层、又屏蔽住皇权所有的惠民政策。
宋太祖赵匡胤又是如何幸免于难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个史学界的说法,自北宋以来,人们都认为北宋王朝“积贫积弱”。
问:北宋王朝经济不是极端强盛吗,怎么又变成了贫穷、弱小,怎么又变成了“积贫积弱”呢?
答:与前朝有权倾朝野的大臣不同,终北宋一朝,封建官僚的势力都非常弱小;与前朝富可敌国的封建官僚相比,终北宋一朝,封建官僚也都非常贫穷。
弱与贫,皆为封建官僚,这就是所谓的“积贫积弱”!
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反叛,弄出来一个“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军事体制,武将手中多没有实权。其实,北宋备受尊敬的文官同样没什么权力,只能在朝廷另一份干饷。只让你有个待遇,根本不给你实权!
北宋年间,唯一有事可做的中央机构是二府和三司,二府是掌管全国行政的中书省(称为“政府”)、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称为“枢府”),三司是掌管全国财政的度支、盐铁、户部。即使二府三司的第一行政长官也都是临时指派的。
其余衙门还有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但是,这些衙门的人日常事务其实只有一件事——领薪水(虽有正官,非别救不治本司事),其他职责(学名“差遣”)都被临时指派,与自己的官职毫无关系。
至于地方官则更可笑,北宋初年分为州、县二级,后改为路、州、县三级,无论两级还是三级,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官员兼摄,保证任何一级衙门在任何时候都找不到正主儿。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央行行长不能过问央行的事,需要教育部派一个副部长临时履行央行行长职责,而这个临时行长随时有可能被罢免。
总之,务必让所有官员都找不到北、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到底有什么权!
在古代,一个封建官员的成长不仅意味着职务的升迁,重要的是有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和真金白银的冲突,就必然有真金白银的诱惑,这要求官员洞悉人性的弱点,才能平衡各种利益,最终解决矛盾。问题是,一旦有了这种历练、有了过人的胆识封建官僚,往往就把才能用到捞钱的路子上去了——这些人吃过见过,无论好人、坏人、能人、庸人都能摆平,最后把手中的权力运用到无所不用其极,所谓监督之制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封建官员的成长一定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封建帝王管理了天下,又蛀空了帝国的财富根基。
在赵匡胤看来,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既然如此,干脆就不要成长好了。另外告诉所有官僚:虽然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有一件事肯定不能去做——经商(含手工业)。
在北宋律令中有一条非常奇怪的罪名叫做“经商罪”,大宋王朝所有官员不得经商盈利,也不得让别人替代自己倒买倒卖(臣僚自今不得因乘传出入,齐轻货,邀厚利,并不得令人于诸处回图)。官吏之幸,在于可以动用公共资源为己所用,必可谋天下之利,动用公产、私用公船、免费用人、偷税漏税,人生之乐事莫过于当官却经商(吏之幸,资之以县官公余之法,负之以县官之徙,载之以县官之舟,关防不讥,津涂不呵,然则为吏而商,诚可乐也)。
总之,俸禄之外的钱,都是不该拿的!

对大宋王朝来说,赵普有定江山社稷之功,也是北宋王朝第一位宰相,不仅是“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的首倡者,也曾经半部论语治天下,为北宋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另外,赵匡胤与赵普私交非常好,即使在称帝后还经常独自去赵普家,这位皇帝称呼赵普的妻子为“嫂嫂”,喜欢吃嫂嫂亲手做出来的烤羊肉……
君臣际遇、圣眷之隆,莫过于此!
开宝六年的某一天,北宋王朝有一位贬官非常郁闷,他就是右监门卫将军赵玭。唐宋相传,京城有十六卫军,是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右监门卫就是十六卫的一卫。右监门卫将军虽然只是三把手,换算到今天起码也是副部级了,这个级别的干部,儿子怎么说也是真正的高干子弟。
就是这位赵玭,他儿子居然在汴京大街上开了个副食店,卖个瓜子、饼干、猪头肉什么的。以前朝的眼光看,如此高官的儿子居然混到在大街上开门脸,此情此景已经把封建官僚的脸给丢光了。
丢人,并不是问题。
问题是,赵匡胤知道了这一切,然后把赵玭一撸到底,让他在家好好反省反省。对此,被罢官的赵玭很是不服气,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发泄心中情绪。某一天清晨,在上朝的时候他“偶遇”了宰相赵普。
赵玭只是一个副部级干部,他遇到当朝宰相的时候却没有丝毫避让。不但如此,居然还拦住了马车,毫无惧色地把宰相拖下车。
好戏就此开锣,在百官上朝的路上赵玭开始大声痛斥这位宰相,揭开了他一些不干净的老底儿。
赵玭:我听说(请注意“听说”二字)你身为宰相,却去做木材生意?
赵普:……(无语);
赵玭:你从秦州(甘肃天水)、陇州(陕西陇县)运来高大的木材在京城贩卖,有这事吗?
赵普:……(继续无语);
在赵玭的喝骂声中,赵普慌忙登上了马车,逃跑了。
这个故事的时间是上朝之前、地点是上朝的路上、人物是赵玭、当朝宰相和众多朝官——这是摆明了是告宰相赵普黑状,让皇帝知道,不止我一个人做生意,你的首辅之臣在做更大的生意。
赵玭的行为果然取到了效果,还没等群臣在朝堂上商议政事,事情就传到了皇帝赵匡胤的耳朵里。作为故交,赵匡胤当然知道赵普的秉性——他确实手脚不太干净,曾收受别人十几瓶金瓜子,在赵匡胤去他家串门的时候人赃并获。
这一次,赵匡胤准备再给自己的手下再上一课——以宰相赵普作为生动的例子。
朝会开始的时候,人们发现,宫殿里突然站满了閤门(宫廷卫兵),赵匡胤没等大臣们开口就直接下令閤门把赵普赶出朝堂。閤门就要冲向赵普的时候,太子太傅王溥站出来向皇帝求情:臣不求陛下宽恕赵普,但因为小吏一句话就开革宰相未免不合法度,臣请彻查此事再据实定罪。
结果,这件事由王溥负责查办,他给出的答案是:赵普前段时间买了块地,现在正在盖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当朝宰相没有倒卖木材,只是在秦州、陇州买了点建材,然后做了很多大木筏,用木筏把建材运到京城。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赵玭为发泄心中不满,恶意中伤朝中重臣,贬职汝州;至于赵普,无罪。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王溥救了赵普,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王溥原来是后周的宰相,赵普现在的位置原本是他的。陈桥兵变的时候,赵匡胤进入汴京,也是王溥率先拜倒称臣,在降服后周旧臣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今天他只是一个有位无权的太子太傅——总之,此人也不是善类。
听到传闻后,皇帝当时的表现有点过激,王溥断定赵匡胤在借题发挥,想借此处置赵普,也给满朝重臣一个警示。然而,为几根木头就罢免一个宰相,怎么着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真的让赵普不能翻身,这个理由肯定不行。得找一个更狠的理由,给皇帝递上一把更锋利的刀子,才能一下放到赵普,才能不给自己留下后患。
于是,王溥在案卷中又附带了点私货,对赵普的房子进行了一下说明:盖房子的地皮不是赵普的,而是一个皇家的菜园子,赵普居然用远郊的一块空地糊弄到了这块好地皮;不仅如此,赵普还在这块地段上盖了一个旅店——邸店,也就是北宋的高利贷机构。
这就足够了!
赵玭被发配之后,堂堂大宋开国宰相赵普被交御史台问罪,最终因经营邸店被罢相、贬去阳河(今河南商孟)。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面肉牛吃牛肉面
@孙晗欣

为二位仁兄加更,其中隐情还望谅解!
毕竟书稿不成熟,不是最终稿!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赵匡胤一朝,赵普是因经商被贬斥的级别最高的干部,其余因经商被杀的高官共二十九人。每逢大赦,经商之官遇赦不赦——让你再跟黎庶抢钱!
问:当官不能做事,又不能去经商,那么这些人靠什么吃饭?
答:虽然农业税很轻、商税也很轻,但是,基数远胜于唐朝,最终的岁入也远胜盛唐,足以养得起科举入仕的聪明人——给你足够的银子,研究文学去吧。
北宋的官吏俸禄非常复杂,我只能告诉大家,无实职者只领工资,干活的时候再另给奖金,另外还有服装费、午餐费、仆人费各种福利。以正七品的俸禄来看,月薪30两白银,按宋代米价折合到今天约为10万人民币。
即,县令年薪百万!
皇帝猜忌,又有如此丰厚的俸禄。上至中书令、侍中、尚书,下至给事、郡县小吏,大家不问朝政、一起旷工(令不预朝政,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缺舍人、门下罕除常侍),都以被闲置为乐事,一碰到事情就说自己不能胜任,一口气上六楼楞说自己要吃“高钙片”(以罢闲为乐,不竭智力、不尽谋策,乃称才不称任;饮食加多、筋力完壮,少亏谓病不任事)。
问:这么多官、拿这么多钱,不为黎庶干活,他们在干什么呢?
答:这些人的事业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文化产业,既然不能在朝堂之上建功立业,那就追求文名传世吧!
——欧阳修(1007年)、李靓(1009年)、邵雍(1015年)、周敦颐(1017年)、司马光(1019年)、张载(1020年)、王安石(1021年)、沈括(1031年)、程颧(1032年)、程颐(1033年)……,都是不世出的巨匠(排名不分先后,按年代排序,并请参考他们的生日间隔),然而,这里仅列出了不足40年。
——莫道朱程误中华,理学诞生的北宋王朝才是世界古代科学技术的巅峰。除造纸术外,四大发明其三诞生于北宋;历法方面,北宋统天历与今天的格里哥利历完全一致;数学方面,秦九韶等一批数学家定义了高次多元联立方程、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等……
——在西欧尚处于黑暗中世纪的时候,宋初便有了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
这是继西周之后的又一代中华文化盛世!
当然,随着文化业兴盛的还有印刷业,因为,赵匡胤放开了私印图书。印刷业又是一个与文化如影相随的产业,当时大规模的印坊已有十万左右的印板,印量足以媲美今日一家资产千万左右的印刷厂,动力则是水磨——马克思将之称为“一切生产机器的原素形态”。

乱世之源,表为流民、实为官吏。这些人本是最聪明的一群人,只要能封建官僚能不与民争利,您就搞搞创作去吧!
官无事,民自富,在那副传承已过千年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有一切都出现了不可遏止的商品化,人们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财富,那根本就不再是土地。
——纺织业:东京开封丝绸业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四百多张织机、一千多工匠的工场只是中等规模;
——造船业:北宋初年所造海船长达十余丈,载重量达二百吨以上,所贮粮食可供水手一年,甚至还可酿酒、养猪,现代分舱隔水工艺就是源自于此;
——餐饮业:当时汴京有正店七十二家,相当于今天的七星酒店,大批茶坊和食店则散布于街头巷尾;
——娱乐业:瓦肆勾栏是当时的剧院、小剧场,大的剧场可以容纳上千人,说书、小唱、杂剧、讲史、小说、舞蹈以及杂技等等,令人“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马克思曾经说过:城市工业本身,一旦和农业分离,它的产品一开始就是商品”①。这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而是资本主义兴起!所以,陈寅格先生才对宋朝有一句中肯的评价: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北宋也必须面对游牧民族的挑战,就在一片蒸蒸日上的时候,北方却孕育这一场更大的危机……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就如我师父告诉我,对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份敬,来保持自己的善良,又要对万事万物有一份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第14章 宣战,以货币之名
(宋太宗——宋仁宗)
交子前传:蜀地铁钱
北宋货币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巅峰之作,钱文、制作工艺都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北宋货币又极为特殊,西汉帝国、大隋帝国、大唐帝国,每一代鼎盛封建王朝都出现了统一的货币,可是,北宋王朝却从来就没统一货币。
北宋年间,全国货币分为典型的几个区域,开封府、两浙路、广南东西两路等经济富庶的地方用铜钱,成都府等地用铁钱,陕府西路则铜铁兼用,不但如此,最后还搞出来一个交子——即人类第一代纸币。
交子的起源,就在于蜀地铁钱。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境,正是因为蜀道之难才使其免遭战乱。一甲子乱世中,中原大族和大批百姓入蜀定居,天府蜀地得保独善其身,始终是一派承平气象。
陈桥兵变时代的蜀后主孟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诗词歌赋、文墨工笔样样精通,喜欢打球(蹴鞠)、马术,还是对联的发明者。
对普通人来说,“才华横溢”绝对是溢美之词,对皇帝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说白了,所谓“才华横溢”的人只是浪荡才子,根本不知人间冷暖,他们的艺术才华只能把繁琐的世务变得更加迷离,比如,这位“才华横溢”的孟昶就任命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大臣:宰相欧阳炯擅长吹笛、知枢密使事(最高军事长官)王昭远只擅填词……
承平时节,这些人或许可以用来装点门面;多事之秋,这些人窃据朝堂是一定会捅娄子的!
后蜀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 年)蜀地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结束了,当年,后周攻取了后蜀的秦、凤等州。面对强大的周世宗,孟昶上表请和,但是,最后的署名却是“大蜀皇帝”。
《宋书》这样告诉我们,孟昶这个自称皇帝的署名激怒了周世宗柴荣,他一怒之下没有给孟昶回信,于是孟昶非常害怕,就开始在剑门、白帝囤兵积极备战。
从《宋书》给出的事实来看,周世宗应该没有生气,起码不是很生气。如果柴进真的很生气,应该直接派兵扫灭后蜀——实际上后周已经有了这个实力。但是,显德三年,后周就开始对南唐用兵,把后蜀晾到一边去了。
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历朝历代总有人能在蜀地割据,就是因为蜀道天堑,此地易守难攻。不过,以蜀道作为防守屏障是有前提条件的——防守方必须出蜀,把战场引道蜀道之上,后蜀布防重兵的剑门(四川剑阁县北)、白帝(重庆凤格县东)就这样的地方。
把军队、物资运到这些地方,后蜀同样要翻越猿猴难攀的崇山峻岭——那得耗费多少粮食!
你不是防守吗?只需做出猛虎在山之势就能把你拖到筋疲力尽,等把你耗费的差不多了,再慢慢收拾你!
周世宗好心计!
从那个时候起,为了供养兵需,后蜀就已经开始铸行铁钱了。与皇帝的诗人气质一样,后蜀铁钱堪称中国古代货币中的一朵奇葩,这些铁钱制造精美,官府也没有任意增发铁钱或以铁钱收缴铜钱,只是规定铜、铁钱兑换比率为4:10。当时的后蜀,除了铜钱还有锦帛、银两,有这些东西做参照物,铜铁两者货币比价基本合理。

有了周世宗的基础,加上这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为赵匡胤扫平后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乾德二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攻取后蜀,整个战事只用了66天。然后,孟昶就被弄到汴梁成了个秦国公,实际上是阶下囚。这个时候,诗人皇帝才想到一个问题:以丰衣美食养兵四十年,无一人为我向东发一箭?
孟昶投降了,蜀地却重陷战争。
降宋之前,蜀地富庶程度直追江南扬州,也正因为蜀地富庶,主将王全斌才放纵部下抢夺财货,甚至出现了当街强抢人妻的恶性案件。至于王全斌本人,除了经常随意克扣降兵降将的军饷,连后蜀士兵原有的的随身财物也不放过,甚至数以万计的杀降。
王全斌所作所为终于激起了众怒,乾德三年二月,原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率领数万后蜀降兵反叛,一路围攻成都。《宋史》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形:王全斌专杀降兵,擅自取走官库里的钱财,夺人妻女,搞得怨声载道,最终激起了兵变(专杀降兵,擅开公努,豪夺妇女,广纳财货,敛万民之怨磋,致群盗之充斥)。
蜀人为这场叛乱付出了十余万条生命,叛乱也在宋人和蜀人之间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从此,蜀人不再信任宋朝官员,蜀地叛乱不断。
问:怎样才能让蜀人不继续造反呢?
答:让蜀人的钱花不出去,没钱就不造反了!赵匡胤统一全国后,不惜耗费国库中的铜材收兑南唐等地原来的恶钱和铁钱,唯独在蜀地,大规模发行铁钱、极小规模发行铜钱,运铜钱入境者死罪。
问:蜀地谁在用铜钱?
答:大宋王朝派来的高级官员,除了这些人,所有铜材一律只能出、不能进。
问:谁在用铁钱?
答:除了这些高级官员以外的所有人都必须用铁钱。缴税则一律用锦帛、粮食、白银或者实物,衙门才不收铁钱!
宋军入蜀前,这里本来是铜、铁并行,由于货币私铸,铜钱、铁钱并无多大区别,在千万次交易中自然能形成合理的比价。现在,官府给出的铜铁兑换价格是一比五(铁钱十乃直铜钱二),实际上二者兑换价格则超过了1:100(铁虽百无得一铜)。
现在,蜀人名义财富立刻贬值百倍。但是,蜀人还是很富有的,大不了不跟其他地方做生意就是了。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时间:2021-10-16 00:57:12
开宝九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的传说中驾崩,新任皇帝赵匡义又想到一个更好的法子劫掠蜀地。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匡义提出,益州是大宋王朝的一部分,全国货币终究还是要统一的。当然,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要先试点、后推开,不搞一刀切。就以十年为限,逐年增加蜀地铜钱流通比例,蜀地每年10%货币改为发行铜钱,直至十年后完全取代当地铁钱。
听起来,这个政策还是蛮不错的,为货币统一指明了方向;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赵匡义统一货币的唯一手段(请注意“唯一”二字)只是要求蜀地开始以铜钱缴纳税收,按铜钱投放量每年递增10%计算,每年税收中也要递增10%的铜钱。
至于投放10%的铜钱,根本没那么会事,依旧是私运铜钱入境者死、蜀地铜钱一律出蜀,蜀人无法依靠正常途径获得铜钱。平时铜铁比例已经高达1:100,现在每个人的赋税都要收10%的铜钱,还要年年递增。
朝廷的命令又不得不执行,否则一样要吃官司。那么,黎庶去那里弄这么多铜钱呢?
答:以更贱的价格向朝廷出售自己的财富,太平兴国五年,蜀地铜、铁比价居然达到了1:400,蜀地财富遭到一次真正的空前大洗劫。在这场赵匡义精心下的这盘大棋中,蜀地百姓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地位,连还手的机会都没给。
蜀地物价腾贵,人们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只有偷偷融化佛像、毁掉古铜器甚至去盗掘古墓,也只能交到40-50%的税赋,很多人因此获刑入狱(铁钱甚贱,物腾民困,……,益苦之,或剑剔佛像,毁器用,盗发古家,才得铜钱四五,坐罪者甚众)。
还用十年?三年就把蜀地的财富抢差不多了。
宋真宗淳化四年,青城县茶商王小波、李顺聚众百余人起事,义军横扫了整个川蜀,北宋王朝被迫放弃了这种“剃头式”的抢劫,蜀地元气逐步恢复。

楼主:天圆地方的困惑

字数:203037

帖子分类:经济论坛

发表时间:2012-08-21 06:15:00

更新时间:2021-10-16 00:57:12

评论数:14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