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华夏”的夏,当然是与“夏人”是大有关系的!

但是楼主偏要说,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并非是指“夏人”,而是指“商人和周人”

这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下面就来听楼主的一番解答吧~~~

大家只有看懂了这番解答,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周人”的良苦用心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尚书》中出现了几处周人自称为夏之后人的记载。比如,《康诰》:「肇造我区夏」——周人自称“区夏”,也就是“小夏”的意思。《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我有夏”,也是周人自指。《立政》:「乃怦我有夏,式商受命」——“我有夏”,相当于“我有周”

周对“夏”的态度,有尊敬、有崇仰、甚至有一脉相承的认同感!

难道,周人真的会是“夏人之后”吗?(也即,周人和夏人是“同一族”吗?)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其实非也~~~~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卫成公祭祀夏后相,大臣宁武字认为,「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不是同族人的祭祀,鬼神就不享用那种祭品

可见,【“周人”认为其与“夏人”并非是同一族的哦】~~~~~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我们都知道,中原青铜文明始于三代,那么,夏人、商人、周人,这三者在“血缘上”的远近关系,究竟是如何的呢?

只怕所有的中国人都想知道!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判断古代人群在血缘/文化上的亲疏程度,在考古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考察“主要炊具”和饮食文化


商人和周人的主要炊具都是“陶鬲”,属于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带”很流行的一种北方炊具;而夏人的主要炊具则是“陶罐和陶鼎”,属于在中原地区和东部地区非常流行的南方炊具;

又比如,商人和周人都不以“稻米”为主食(并且都拥有西北牛羊“畜牧文化”),但是,中原“夏人”的主食之一却是“稻米”

从最难改变的“饮食文化”(包括“主要炊具”)来看,很显然,“商人和周人”这两者应该是近亲关系;而“商周人”和“夏人”在族群的来源上却是不相同的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既然周人和夏人并非是同一族关系,也即,周人并非是“夏人之后”

那么,周人为何非要以“夏之后人”而自居呢?

也就是说,”周人尊夏”这里面会有什么蹊跷吗?

答案其实在《尚书》里就可以找得到~~~~~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比如,在《尚书周书立政》中,「帝钦罚之,乃怦我有夏,式商受命, 奄甸万姓。」——其意谓天帝降罚于殷,命我有夏,得用商之天命,抚治万民

——-周人一定要以“有夏”而自称的内心动机,无非是在强调,以“周取代商”具有统治上的合法性!


实际上,战国时期的法家韩非子却认为,无论是“商汤讨伐夏桀”抑或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皆属于逆乱叛上、乱臣贼子的行径,哪有什么“合法性”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周人的所谓“有夏”,本意是指“有周”

只不过是打着“夏人之后”的旗号,为“周取代商”寻找到法理上的合法性而已

这体现了周人的性格还不够强势,他们需要依托“夏人”来给自己作心理上的支撑点!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性格不够强势的周人,比较喜欢“掩饰”自己的出身背景,这也是周人的一惯表现吧

所以,好面子的周人才会讲“周礼”,正是出于周人内心深处里还不够强大的谦卑心态


而相比周人的近亲“商人”,周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活得不是那么地真实与自信!

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后人经常会“误判”周人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周人打着“有夏和区夏”的旗帜,以夏人后裔自居,入主中原夺权后,分封了同姓诸侯国,统称为“诸夏”,也即【“华夏族”】

大约从《尚书》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

“华夏”的含义又引申为,《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这就是说,“华夏族”的产生与周人的“自称”(有夏即有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大有关系!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农牧出身的周人全面接受“夏”的中原农耕文化,并建立了“周礼和分封制度”

而“封建是血亲关系,表达的是原始血缘社会的遗训”

西周分封制的依据:“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

西周宗法制,也就是按照【“血缘远近”】以区别亲疏的社会制度


简言之,【以血缘关系为依据】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因此,先秦时期的“华夏族”,指的就是一个【与周人亲缘关系相近的“血缘群体”】,而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所假象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现代的“民族大融合”概念,不能硬套在古人的头上!

我们得“如实地”反映历史真相,难道不应该如此吗?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所以,什么是先秦时期的“华夏族”?

华夏:周朝于西周时期称王天下,自称“华夏”。以西周时期的周朝领地为华夏,分天下为四夷。“华夏”所指即为是周代居住于中原地区(河南一带)的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


“华夏族”的定义靠的是两个标准:【血缘 + 周礼】

——-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的,才叫做“华夏族”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按照周制,诸侯的爵位分公侯伯三等,对应的诸侯国就是公国、侯国、伯国,档次依次递减。而子爵、男爵的地位不足以成为邦国诸侯。

一般而言,异族的爵位都比较低(除了前朝王族后裔),比如,楚人费了老半天都劲儿,得到的不过是一个“子爵”这样较低爵位,同时也一直不怎么受周王室的待见!

所以,楚王后来怒而自称“王”了~~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华夏族”的成功入主中原,就是来自于西北/北方长城沿线的爱用“陶鬲”的北方农牧人群,最终战胜了,中原地区和东南部地区那些爱用“釜鼎罐”的南方农耕人群呢

也即,“华夏族”才是外来的人群,虽然打着“夏人后人”的旗号!

这是大家最容易搞错了地方~~~~~~~~~~~~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也即,商人和周人虽然是外来的北方侵略者,但是,商周人才是真正的“华夏族”;反而中原“夏人”并不是华夏族~~

这是中国的专专家们几乎全都搞错了地方!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中国的专家们竟然告诉国人,商人和周人是外来的北方异族(言下之意“非华夏族”)

难道他们从不翻阅古籍,不难道知道“华夏”是周人的自称吗?

周人如果不是“华夏族”,这不变成一个“幽默”了吗?

中国的专家们是否特别地擅长玩“幽默感”?~~~~~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大家知不知道,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就是汉代以来的“汉人”?


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先秦时期的“华夏族”也属于“汉藏语系”

楼主何以知晓?

因为殷商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就属于“汉藏语系”~~~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所有的“真文字”都是语言的载体

——-殷商甲骨文,就是书面化的“古汉语”

甲骨文是商人发明出来的,商人当然是说“古汉语”的!







楼主:gtfz99

字数:13499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更新时间:2020-04-15 08:24:18

评论数:11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