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在起义军中,吃相最难看的就是唐高祖李渊。
客观的说,在洛阳战场大败宇文化及的,其实是瓦岗军的李密兄弟,本着谁卖力,谁得利的原则,宇文化及的战利品应该归李密所得,大家都不得有异议。可李密在战后元气大伤,并没有派主力部队前去追击,李渊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就想乘机捡个漏子......
关于这一段历史,司马光同学也没有刻意隐晦。
当时,李神通带着军队,把宇文化及从魏县一直碾到聊城,堪称锲而不舍。
宇文化及很烦恼,他虽然坐拥富可敌国的财富,可军中的粮食却不够吃,再继续跑下去,只能靠吞金度日。宇文化及认怂了,他向李神通递上了降书,表示愿意和唐军一起分享财富,希望李神通能够接受他的投降。
有趣的是,李神通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接受了宇文化及的投降,大家就变成了一家人,虽然谈不上相亲相爱,至少也得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啊!既然是亲人,强行找别人要钱,或者用暴力夺取就不太合适了,宇文化及的这笔钱自然就打了水漂……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打,如果打赢了,宇文化及的钱财就是唐军缴获的战利品,李神通可以骄傲的将这笔钱据为己有。据史料记载,李神通为了抢这笔钱财,为了取宇文化及的人头,甚至和副手崔世干、贝州刺史赵君德先后闹翻。
遗憾的是,唐军内部因为抢夺功劳,发生了内乱,因此给了宇文化及喘息之机,李渊方面也丧失了取宇文化及首级,号令天下的天赐良机。
不过,山东境内的打土豪活动,引起了窦建德的强烈兴趣。窦建德是大夏政权的当家人,也得养活一大帮兄弟,更何况宇文化及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窦建德还是懂的。
不管怎么说,乘人之危,抢人钱财是很掉身价儿的行为,窦建德一向很注重自己的名声,不想因为此事落个土匪的恶名,因此希望手下的谋士能帮自己证明这一点,底线就是别被外人误会他对钱财感兴趣。
出发之前,窦建德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道:“哥们做大隋王朝的子民已经数十年了,两代帝王都是我窦建德的国君,如今宇文化及谋杀圣上,就是我的仇敌,希望各位能跟我一起讨伐宇文化及!”
话,说的很没有逻辑,很没有营养,却很有市场......
至少,纳言宋正本、内史侍郎孔德绍两个御用文人很买窦建德的账,他们随声附和,大有窦建德不去搞死宇文化及,这起义军领袖就做的不太称职的意思!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神通只不过是山东地界的招抚使,说白了就是李唐王朝的游说者,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吸引山东官员、豪门望族加盟到长安的政权体系,军事打击并不是他的主要手段,因此军事实力十分有限。
如今,要和河北战场的扛把子掰手腕儿,李神通表示干不过,先撤了!
窦建德很欣慰,因为李神通很懂事儿,他也很享受这种唯我独尊的感觉。据史料记载,窦建德在聊城外围安排了投石车,给宇文化及送了一顿重量级的套餐,随后就轰开了城门。
宇文化及,犹如一个光着屁股的小丑,直接暴露在了窦建德的面前。
进城之后,窦建德先拜见了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并以臣子的身份自居,姿态放的非常低,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做完了这一切,窦建德直奔主题:他命人牵来了宇文化及、宇文承基、宇文承趾,以及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经过公开的审讯,确定他们谋反弑君的罪名之后,命人将他们处死。
在各路大佬的眼里,窦建德确实捡了个大便宜,大家都很想知道,窦建德会怎么处置宇文化及留下的遗产。
比如说,钱财怎么分?事实上,窦建德向来就不是贪慕钱财的人,钱财只是他收买人心的工具而已,这一次,他照例把部分钱财分给了将士,其余的留作大夏政权的备用基金,以后用来发工资,养活军队。
那么女人呢,宇文化及的军中可是有一千多名娇艳如花的宫女啊!对不起,窦建德也不感兴趣,他的日常生活很简单,吃着粗粮,穿着粗布,和老婆曹氏双宿双飞,身边的侍妾也只有十多个人,金城宫容纳不下那么多女人,你们还是回老家,找个老实汉子嫁了吧!
不得不说,窦建德的这两件事干的还是很漂亮。历朝历代的起义者,能够做到这些的,基本上都会笑到最后,运气好一点的,还可以荣登大宝,做天下共主!
钱财乃身外之物,女人在古代更没有什么价值,散就散了,那人才呢?
人才,尤其是满肚子坏水的文人,那可是隋末群雄争霸的第一生产力啊!
看看人家刘武周,窝在干旱贫瘠的马邑郡,物不华天不宝,人不杰地不灵,人才招聘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等了这么多年,才从河北去了个宋金刚,也就是靠这么个人,刘武周居然南下太原,一直打到黄河边上!
窦建德基本上把隋末的高级官员一锅端啊,馋坏了多少起义军领袖!
窦建德找他们一一谈话,愿意留下的,给予高官厚禄,不愿意留下的,窦建德派人护送他们离境,如果是去长安或者洛阳的,老兄照样送货上门,保你们万无一失。你们说说,这事儿干的,如果换做是我,一定在半道上找人偷偷弄死这帮隋朝的遗臣,绝不能让他们到竞争对手那儿啊.......
留下的都有那些人:
隋朝黄门侍郎裴矩:大夏的尚书左仆射。
隋朝兵部侍郎崔君肃:大夏的侍中。
隋朝少府令何稠:大夏的工部尚书。
隋朝右司郎中柳调:大夏的尚书左丞。
隋朝起居舍人虞世南:大夏的黄门侍郎。
隋朝太常博士欧阳询:大夏的太常卿。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65章俘获李唐成员
窦建德非常惭愧,自己一手创立了大夏政权,还设置了文武官职,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如果洛阳的朝廷制度是正版,窦建德的朝廷就是十足的盗版。
比如,工部尚书平日里都要干什么,吏部如何考核各级官员的政绩,如何提拔基层官员,国库的收支,财政部的账目如何往来,全都是乱七八糟的......
窦建德不懂,裴矩、虞世南、何稠等人懂啊,这帮人什么世面没见过,修订朝廷制度和礼仪,对他们来说就是小学生考试而已。客观的说,窦建德的文化水平和他们不是一个档次,他们打心眼里不想追随窦建德,可人家毕竟是老板,给他们发薪水,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政治地位又还算不错,偶尔给窦建德打打零工,似乎也没那么憋屈。
不得不说,窦建德确实是放下了身段,虚心向这帮隋末遗臣请教,大家通力合作,这才让大夏政权走上了正轨。没有了内乱的牵制,窦建德这才有心思对外扩张,与群雄争霸天下!
当时,窦建德只不过捞了个夏王的头衔,并没有登基称帝,这在隋末起义军领袖里,足以称得上低调,甚至和窦建德的实力有些不太匹配。但是,这一招棋确实走的很到位,既没有让河北战场成为众矢之的,还让隋末的遗臣们心安理得地栖身在大夏政权的羽翼之下,实在是精妙之极啊。
窦建德刚刚处理完内部的事务,就派遣使者前往东都洛阳,给从未谋面的王世充递了个话:在哥们的心里,一直都认为自己是隋朝的臣子,如今皇泰主仍然是大隋的君主,哥们愿意主动和你结盟,一起尊奉他!
兄弟!看来你并没搞懂我的态度,我其实是想做皇帝啊!
619年4月,王世充在洛阳登基称帝,大隋政权在历史上彻底消失。
据史料记载,窦建德听说王世充自己做了皇帝,立马就召开了一场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和王世充断绝关系,还通告全国......不过,阵仗搞得这么大,还和人家闹翻脸,你是要为皇泰主报仇,还是打算找个隋朝皇室后裔,继续做杨氏家族的臣子啊?
窦建德表示,这些都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似乎也从未想过。
王世充刚刚称帝,窦建德就置办了一套天子的行头,衣服、马车,还有出行的仪仗队、卫军,包括下发的政令都称为诏书,一切都是按照天子的标准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东突厥的义成公主来信,希望能让萧皇后和南阳公主(隋炀帝最宠爱的女儿)前往突厥生活,窦建德亲自挑选了一千名骁勇善战的将士,一路将她们护送到东突厥国内,随行的还有宇文化及父子的头颅。
客观的说,窦建德并非想借助外族的势力争夺天下,他只想广结善缘,免得突厥人在背后捅他的刀子,有了义成公主这道保护伞,大后方完全可以无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619年10月,窦建德率领大军赶赴卫州(今河南新乡市卫辉市)。
卫州是谁的地盘?王世充的!
问题是,河北和河南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股势力:李渊!
李渊的主场确实是在关中、河东,不过他却一直惦记着河南、山东的地盘。
原因其实很简单,王薄、翟让这一批山东的起义军首领率先造反,因此成为了隋朝官军讨伐的主要对象,这么多年过去了,王薄等人被打的鸡飞狗跳,毫无立足之地,隋朝的官军也慢慢消失,山东地界几乎成为了没人管的真空地带。
而河南呢,李密和王世充两大势力一直在纠缠,宇文化及又带着骁果卫成功搅局,三大势力你来我往,河南地界的地方官员彻底迷茫,不知道该跟着谁混。
在这样的局势下,李渊便想到了浑水摸鱼这一招。
当时,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头上挂着山东、河南招抚使头衔,一直在这两个战区不停的游说,成功收编了不少起义军,还有隋朝的地方官员,因此河南、山东的一部分土地已经归入了李渊的管辖范围,包括徐世绩镇守的黎阳仓。
可问题是,窦建德的这次军事行动,让人觉得有些莫名的神秘……
如果是南下吞并王世充的地盘,中间却隔着李渊的势力,这完全说不通啊!如果真是这样,窦建德应该先搞定李神通等人,以李渊的地盘作为桥头堡,逐渐向南渗透,这才是正常人该有的思维。
更何况,南下的路上,需要经过徐世绩把守的黎阳仓!
黎阳仓是什么样的存在?
这里囤积着数不尽的粮食,以窦建德的实力,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他为什么会过其境而不取……一个正常的男性,面对花枝招展,唾手可得的美女,居然无动于衷,毫无男性基本的勃起迹象,难道不奇怪吗?
除此之外,窦建德此次行军,还特意带上了辎重,以及窦氏一门家眷!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窦建德似乎很淡定,他不想去拜访黎阳的徐世绩,只想快点赶路......
问题是,徐世绩不这么想啊,在他的眼里,自己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肉包子,窦建德应该顺便把他给吃了,如今窦建德放着黎阳仓不取,却着急忙慌的赶路,必有蹊跷啊!徐世绩就像是个打扮漂亮,性格矫情的小姑娘,既担心窦建德来弄自己,又怕他对自己不感兴趣,心里痒痒的很。
俗话说得好,只要是哥们想不通的,一定就是阴谋!
窦建德这老小子,肯定不会干啥好事!
徐世绩:“丘孝刚,你率领三百名精锐骑兵,去看看窦建德在搞什么鬼!”
丘孝刚也算是一员猛将,枪法精湛,杀敌无数,是自信心爆棚的存在。
按照徐世绩的部署,丘孝刚只需要盯着窦建德,及时回报消息就好。可悲剧的是,丘孝刚却大张旗鼓地跟踪窦建德,毫无潜伏者的专业素养,也没有隐藏行踪的基本觉悟......也许在丘孝刚看来,自己配备顶级的进攻和逃生装备,就算被发现,开足马力逃跑也就是了。
可在窦建德看来,自己好像是肉包子,被一群留着哈喇子的恶狗跟着,这种感觉很奇怪,很别扭,很想摆脱。就在此时,惊奇的一幕出现了:丘孝刚率领三百个兄弟,竟然向窦建德部发起了冲锋!
完全是无知无畏的存在啊!
窦建德:“给本王弄死他!”
史书上没有记载窦建德到底带了多少兄弟,不过很轻易地弄死了丘孝刚。
窦建德:“这是谁的人马?”
手下:“镇守黎阳的徐世绩!”
窦建德暴跳如雷,当即传下了军令:“先去打黎阳!”
不得不说,丘孝刚就是个坑爹的存在,而且坑人的水准非同凡响。带着三百名骑兵就敢挑衅窦建德,真当人家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不动杀机呢……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66章罗艺大战窦王
黎阳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存放国库的粮食,防御能力非常一般,窦建德一声令下,手下的将士就算是用手爬,也能把黎阳城给爬倒了!
黎阳之战,唐军方面土崩瓦解,徐世绩率领数百名骑兵仓皇而逃。
徐世绩跑得很快,可他的老父亲李盖(徐世绩后来才改姓李,此刻他的父亲应该叫徐盖吧)、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堂弟李神通,还有贞观时期的名臣魏征,都成了窦建德的俘虏。富庶的黎阳仓,自然也成了窦建德的囊中之物。
说白了,李神通、同安公主这些人和徐世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救不救都无所谓,可自己的老父亲身陷囹圄,你总得有所表示吧,不然说出去就是大不孝,得让别人戳脊梁骨啊!
徐世绩骑着战马在外围跑了几天,心中愧疚不已,最后干脆投降了窦建德。
李神通、同安公主是李唐宗室的核心成员,徐世绩、魏征也是唐朝的大臣,他们在黎阳被俘,传递了一个明显的政治信号:李渊似乎干不过窦建德!
想想看,李渊只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南渡黄河,霸占长安,灭掉所有竞争对手,最后登基称帝,这是多么恐怖的存在。就这样的人都不是窦建德的对手,大家伙儿还好意思和窦建德作对?据史料记载,霸占齐州、济州、兖州的起义军领袖徐圆朗望风归降,滑州等地的老百姓宣布投降……
不过,还是有些人死活不愿意归降窦建德,哪怕是用亲人的性命来威胁他。
比如徐世绩,投降之后被窦建德封为左骁卫将军,依旧镇守着黎阳,做着黎阳仓的大管家,地位不可谓不高,可他却总觉得很别扭,很不是个滋味儿,窦建德这个老小子控制着他的父亲,走到哪儿都把李盖带着,就像是防贼一样的,很明显就是信不过我徐世绩啊!
620年1月,徐世绩在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之后,决定重新归附李唐……
不过,徐世绩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你窦建德不是要去打河南嘛,哥们就等你先深入敌境,等大后方空虚的时候,再率军袭击,一来抢回自己的老父亲,二来夺回几座城池,也好在李渊的面前邀功请赏,一举两得!
事实上,徐世绩刚刚逃走,窦建德的手下就集体进谏,想要杀了徐世绩的父亲,弄不死他,难道还不能恶心一下他吗。问题是,窦建德是个爱才的人,尤其是空降的人才,必须降阶礼待,在他看来,徐世绩本来就是唐朝的臣子,迫于无奈才投降自己,如今又想着回去,绝对是世间少有的大忠臣,如果徐世绩回来,窦建德恐怕会给他颁一个时代忠臣奖,以示鼓励……
忠臣的父亲,应该受到礼待,刀斧相加的粗暴行为,不是窦建德的风格!不仅如此,窦建德还把同安公主、李神通奉为大夏王朝的稀客,安排在了最高档的宾馆居住,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如果窦建德知道徐世绩想在背后捅他的刀子,恐怕会气的暴跳如雷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徐世绩的计划确实很完美,如果按照他给的剧本去发展,即便不能重创窦建德的大军,十有八九也能取得一场小捷,稍微挽回一点儿尊严。可悲剧的是,人算终归不如天算,神奇的老天爷在这一刻奇迹般地出现了:窦建德本来打算南下,可妻子曹氏有孕在身,而且马上就要临盆,窦建德临时取消了南下的计划!
窦建德纵横江湖一生,到最后却没有子嗣,这是公认的事实。
此时的窦建德已经47岁,人生已经过了大半,可膝下依然无子,实在是人世间的一大悲剧。古时候的人都讲究生儿子传宗接代,即便家里没有余财,也得多生几个儿子,至少以后发家致富的概率会高一些,更别说家大业大的窦建德。
曹氏肚子里的孩子是窦建德的唯一希望,可想而知,放弃南下进军的机会,对窦建德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儿。据史料记载,窦建德的孩子是生下来了,可最后还是没有养活……
人呐,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征兆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倒霉事儿一桩接着一桩,让你应接不暇。
620年5月,也就是窦建德妻子生产完后没多久,大本营(洺州万春宫,打败宇文化及后迁都到此)传来了一个噩耗:战将高士兴在幽州吃了败仗,阵亡五千多名将士,北边的形势岌岌可危。
打败高世兴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罗艺。
罗艺,湖北襄阳人,家庭环境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他的父亲名叫罗荣,在朝中担任正四品的监门将军(掌管宫殿的门禁,宫中的守卫),虽然是个看大门的,可大门的性质不同,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罗艺从小就学习兵法韬略,还有弓箭、武艺,后来正式投军,因为立了不少军功,一度做到了朝廷的虎贲郎将,驻守在涿郡。隋炀帝征讨高句丽后,在涿郡留下了不少粮食,后来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涿郡附近的起义军就盯上了朝廷的这块肥肉,人人都想攻而取之。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天边有彩云2018 2018-07-13 10:03:50
总感觉窦建德的礼贤下士有点装,如果不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背离他,楼主怎么看?
-----------------------------
窦建德礼贤下士还是比较真实的,至少从史料上看不出来有装的地方,作为反派,后世的史学家能客观对待,说明此人的历史地位确实可以。至于背离,说实话原因很多啊,比如有些人不屑于跟着农民干,有些人愿意依附大树,有些人就是觉得看不顺眼,就是想反对你,都很正常。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涿郡是朝廷东征高句丽的战略跳板,有数万名精兵常年驻守在这里,武器库里还放了许多战斗力超强的武器,装备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完全不成问题。悲剧的是,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这些留守在涿郡的武将太不给力,连一群乌合之众都打不过,最后直接闭门不出,做起了缩头乌龟......
罗艺是个脾气火爆的人,他可管不了那么多,看见贼人来挑衅,直接单枪匹马找别人干架去了。起义军嘛,都是外强中干的存在,碰到软柿子捏一捏,碰到能刚正面的,一如既往地作鸟兽散。
这就很尴尬了,同样是虎贲郎将,人家罗艺不怕死,还能打胜仗,回来之后洋洋得意,走路带风,赵十住、贺兰宜等人还怎么混,脸皮厚一点的,走路只能靠着墙走,脸皮薄一点的,应该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老百姓的眼里,罗艺是他们的保护神,应该拿来尊敬和敬仰,可在同僚的眼里,罗艺是让他们颜面扫地的异端分子,应该拿来唾弃和羞辱。
赵十住、贺兰宜等人心情很不美好,经常聚在一起喝闷酒,喷罗艺,用嘴问候罗艺家的女性先祖,喷着喷着,大家居然喷出了人生哲理:作为男子汉,就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躲在角落里喷人家算什么回事儿,既然大家恨罗艺,那直接干掉他不就行了?
这是个要人命的哲理,应该予以禁止......
不过,这帮人就是一群傻蛋,打不过农民起义军,证明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事实:没脑子,没胆识。这样的一群人,干啥事也干不成,杀罗艺自然也不例外。
616年,罗艺提前得知自己要被干的消息,因此率先发难。
有一天,罗艺来军营视察工作,乘机把小弟们召集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兄弟们,这些年咱们立下了多少军功,狗日的上官却从来没给我们赏过钱财,看看涿郡城的府库,财物堆积如山,官员们只知道中饱私囊,咱再这样忍下去,以后真的没法混了!”
“咱干脆反了吧!”
“弄死这帮狗日的!”
“大哥,你要干嘛,我们都听你的!”
这是隋末起义军领袖们最喜欢搞的套路,成功率也是最高的。
军队的将士想要搞哗变,这是谁也拦不住的,更何况罗艺也不想拦着。
不过,别看这帮人现在兴奋地嗷嗷乱叫,眼下完全是靠着一腔热血,俗话说就是上头了,如果他们冷静下来,极有可能会后悔啊!罗艺急急忙忙地带着他们返回涿郡郡城,一举控制住郡丞,以及赵十住、贺兰宜等人,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府库和粮仓,让这帮小弟率先发家致富,彻底控制住局面!
搞定了这一切,罗艺自封为涿郡主管(从唐朝开始,涿郡改为幽州)。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67章罗艺大战窦王
随后的几年,罗艺率领军队各处征战,将幽州、营州等地收入囊中,成为附近势力最大的割据军阀。有了钱财,有了粮食,还有战斗力超强的军队,自然就有了傲视一切的资本,罗艺崛起之后,窦建德、高开到、李渊,甚至是后来的宇文化及都曾向他抛出过橄榄枝……
面对宇文化及提供的工作机会,罗艺嗤之以鼻,他只说了一句:“我隋臣也!”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扪心自问,这是老祖宗们混完江湖,用血淋淋的事实制定出的江湖规矩,为的就是“做人留一线,来日好相见”。不过,如果你的心情不算太好,或者不打算和对方再相见,也可以干掉对方的来使,这都无所谓。
可中国还有句古话说得也很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不管你心里多恨对方,人家舔着脸来捧你,不羞辱对方是做人的基本底线,这是给别人面子,也是给自己面子,更别说一刀杀了对方。问题是,罗艺就是个不讲究的人,他就是不喜欢宇文化及的德行,因此直接下令杀了使者......
至于高开道和窦建德,罗艺打心眼里瞧不上。
窦建德,不就是个农民吗,哥们好歹也是官宦家庭出身,凭什么跟着你干!
高开道,盐户出身,还不如窦建德,别说哥们的实力比你强,就算比你弱,投靠你也会让祖宗们蒙羞,说不定罗氏家族的先祖牌位会无风自倒?
李渊,根正苗红的唐国公,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基本上就是无敌的存在,而且李渊已经占据了长安,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还有一帮坏的冒油的超级幕僚,实在是一颗不可多得的大树......
据史料记载,罗艺早已经芳心暗许,只等李渊将他纳入怀抱!
为罗艺牵线搭桥的,正是唐臣张道源。
当时,张道源奉命抚慰山东,罗艺写了一封措辞卑微的亲笔信,派人主动联系张道源,这才和李渊勾搭上。客观的说,罗艺对新的职位还是有期盼的,自己的行为属于跳槽,而且是带着幽州、营州等地,李渊再不讲究,也得给他封个异姓王爷做做吧,再不济也是国公爷?
有趣的是,李渊并没有给罗艺任何恩典,反倒是将罗艺的下属薛万均封为上柱国、永安郡公,薛万彻为车骑将军、武安县公。
不过,罗艺并不是很恼怒,封赏下属,不赏领导在历史上还是有案例的。当年,吕布想做徐州牧,因此派遣陈登前往曹操那里游说,结果曹操觉得陈登是个人才,将他封为广陵太守,曹操给出的官方说法是:吕布是个人才,眼下大局未定,如果让他官居高位,他就不会为朝廷继续效力了,这话可谓一语中的!
眼下的罗艺,就是当年吕布的翻版。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问题是,窦建德管不了这些帝王之术,他觉得罗艺投靠李渊,说到底就是瞧不起他窦建德,有侮辱他的身份的嫌疑,这个屈辱必须得有个说法,更何况拿下幽州也符合他的利益诉求,因此发兵十万,想要拜访一下罗艺。
罗艺打从娘肚子里生出来,还不知道畏惧是什么玩意儿,听说窦建德派遣十万大军,立马就想出去刚正面。薛万均却举双手反对,他认为幽州兵少将寡,刚正面的话,并不是窦建德的对手,因此给罗艺提了个建议:让老弱病残的将士背水列阵,如果窦建德渡河来攻,用数百名精锐骑兵乘机冲锋!
据史料记载,窦建德在幽州城下屡次吃瘪,甚至靠近不了幽州的城墙,最后被迫前往霍堡、雍奴等县(今天津武清区境内)抢劫,以此来提升军队的士气。
窦建德手握十万雄兵,却奈何不了罗艺,而罗艺能够调遣的兵力有限,最多只能打打防守,吃不掉窦建德的主力部队,双方对峙百余日,窦建德终未得手,最终无功而返。
不过,窦建德始终没有忘记罗艺,在他南下的时候,大将高士兴便在幽州和罗艺继续纠缠。620年5月,大将高士兴在幽州城下吃了败仗,丢下了五千多具尸体,这让窦建德非常被动,不得不选择回军。
更悲剧的是,窦建德的内部发生了变乱。
王伏宝,窦建德军中的第一猛将,但凡有战争,他就是冲在最前面,杀敌最多的人,可谓勇冠三军,领袖群伦。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伏宝的成绩实在是太傲人,其他战将和他相比,犹如萤火之光之比当空皓月,黯淡的一塌糊涂。
走自己的路,总得给别人也留条路,可惜的是,王伏宝似乎没意识到这个道理,在众位将士的集体诬陷下,窦建德居然以谋反之罪,将王伏宝处死了!
窦建德,和后世的公司老板一样,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永远重视空降的人才,对自己手下反倒很苛刻,这也让大夏内部的人心颇为不稳。事实上,不善用人,做事缺乏主见,是窦建德为数不多的缺点之一,在接下来的群雄争霸中,窦建德的这个缺点被无限放大,最终酿成惨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关于窦建德的这部分历史,暂时写到这里。如果再继续往下写,就直接到李世民平定天下了,问题是人家还没正式出场呢,隋炀帝也还没驾崩,先把隋末的写完再说。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68章杜伏威发家史
说完了窦建德,咱再来聊聊江南地区的总舵主:杜伏威。
杜伏威,山东章丘人(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出身在一个无法考证的贫困家庭,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给予他适当的同情。不过话又说回来,隋朝的创业环境还算不错,杜伏威的老乡们虽然谈不上家财万贯,可毕竟人人都有田地和房产,老婆和孩子围着自己转,大家伙儿过着小康生活,出门也倍有面儿,唯独杜伏威家徒四壁,食无隔夜,直接拉低了村里的财富水平......
就冲这一点,杜伏威就该对着空无一物的墙壁,好好反思一下失败的人生。
事实上,不是杜伏威没有家产,而是他性格豪爽,又喜欢游手好闲,视金钱如粪土,把祖宗留下的财产全都败光了,准确的说,败得一干二净。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杜伏威的生活费完全没有着落,只能以偷盗为生。
不过,老天爷并没有把杜伏威的路给堵死。杜伏威豪爽的性格,让一个叫辅公祏的人很欣赏,辅公祏家里也没钱,可他的姑姑却走在小康之列。每当杜伏威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辅公祏就会跑到姑姑家偷一只羊给杜伏威送过去,杜伏威二人吃着羊肉,喝着羊汤,日子过的还算滋润。
终于有一天,辅公祏的姑姑发现羊圈里的羊越来越少,就向县衙举报,官府经过调查之后,得出了一个非常准确的结论:从来不养羊的杜伏威家后院,羊骨头堆积如山,因此可以判定,是杜伏威偷吃了辅公祏姑姑家的羊。
杀人者偿命,杀羊者,尤其是杀别人家的羊,怎么说也得吃一场官司吧!
杜伏威虽然不是财务自由者,却是人身自由者,这种身份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至于牢狱之灾,还是见鬼去吧!为了逃避追捕,年仅16岁的杜伏威和辅公祏开始亡命天涯,并纠集了几个同道中人做起了职业盗匪。
客观的说,盗匪讲究的是暴力美学,很没有专业难度,可杜伏威却把盗匪这个职业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据史料记载,杜伏威很有心计,脑子也好使,每次作案的时候都是他拿主意,而且总是可以满载而归,还不给大家招惹麻烦,大家伙儿对他的能力心服口服,杜伏威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圈子里的老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613年,杜伏威和辅公祏来到了起义圣地长白山(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境内),投奔了地头蛇左君行。
悲剧的是,左君行实在是个庸碌无能之辈,以至于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半点威名,杜伏威加盟他的队伍,就是想找个平台好好历练一下,可呆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完全学不到任何东西,就在杜伏威考虑是不是要跳槽的时候,隋朝的战将张须陀和来护儿来到山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左君行的人马!
兄弟二人有头脑,有义气,投靠左君行的时候也收编了部分人马,二人从官军的伏击圈逃出生天后,决定前往江淮地区看看。当时,江淮也有许多土匪盗贼起义,却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犹如后世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的人比肩叠踵,成功的却屈指可数。
不过,杜伏威却很兴奋,因为这里有成功的土壤,很适合他这种有头脑的人。
杜伏威深知,想要在江淮地区站稳脚跟,必须先壮大自己的力量,让江淮的地头蛇们不敢小觑,再徐图发展。
杜伏威的发展思路是这样的:拉拢胆小怕事的,吞并自以为是的。
第一个吞并的目标就是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市)的苗海潮。
苗海潮,毫无背景的起义军领袖,专门用来被别人吞并的。
杜伏威写了一封亲笔信,让好兄弟辅公祏送了过去:“苗将军啊,咱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如果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谁也不想走上这条道路。如今官军势力强悍,咱们却人单力薄,难以对抗,要不合伙一起干吧!如果你觉得实力比我强,那我二话不说奉你为主帅,如果你觉得不如我,那赶紧带着队伍来投奔,就这样说定了!”
杜伏威的口气,像极了后世的土豪老板收购别人公司,完全用实力开道。
怎么办,别看杜伏威是商量的语气,其实就是想用拳头说话,苗海潮权衡了一下自己的实力,认为不是杜伏威的对手,因此决定率众归附。
第一次出山就大获全胜,杜伏威顿时觉得江淮地区就是妙不可言的天堂!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很多嘛,感觉好少……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随后,杜伏威带着小弟们继续收编江淮地区的起义军部队,并到处劫掠钱财和粮食,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自封为大将军,驻屯在六合(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把部队经营的有声有色。
不过,杜伏威的高调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六合县靠近扬州,杜伏威耀武扬威的行为让江都留守王世充非常不爽,在王世充看来,杜伏威是在挑衅他的权威,说得好听叫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得不好听,叫不知天高地厚!
王世充:“校尉宋颢,你去给杜伏威一点颜色瞧瞧!”
别怪王世充口气这么冲,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只要正规军出马,一个顶三,农民兄弟只有望风而逃的下场。谁曾想,杜伏威只不过略施小计,就将宋颢骗到了芦苇丛中,一把火将官军烧得尸骨无存。
这一仗,让杜伏威在江淮地区声名鹊起,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嫉恨。
比如说屯兵在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的贼帅赵破阵......
据史料记载,此人平日里十分自傲,总觉得自己是个混江湖的料子,手中有钱有粮,还有数万名小弟给他捧场,早就把自己视为江淮地区的总舵主,他看到杜伏威得意洋洋,不可一世,心里多少有些鄙夷。
赵破阵仿照杜伏威的口气,也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杜大将军!你是个人才,哥们很欣赏你,你看你的势力虽然很大,可跟我相比,似乎还是不太够,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该带着队伍来投奔我呢?”
杜伏威苦笑不已,你赵破阵算个什么玩意儿,我还正想去找你呢。
杜伏威对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赵破阵,我收拾收拾,立马就去见他。”


持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69章遭逢人生低谷
杜伏威让辅公祏守着大本营,自己亲自挑选了几坛陈年美酒,然后带着十多个亲信前往海陵见赵破阵,一路上优哉游哉,很像是去拜访多年不见的老友。
赵破阵懵逼了,他只不过是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没想到杜伏威真的会闯入龙潭虎穴,反倒是赵破阵开始不淡定了。
赵破阵:“杜伏威带了多少人?”
手下:“貌似只有几个弱不禁风的护卫。”
赵破阵:“还有什么?”
手下:“远远望去,手中提的像是几个坛子,很像是美酒......”
不得不说,打探消息的人,必须手艺精湛,有职业素养,否则就是坑爹坑老大,比如杜伏威怀里藏的匕首,探子就没打听到,这可要了赵破阵的老命。
两人的约会,很像是AA制聚会。
杜伏威带了酒水,赵破阵是不是得准备一场豪华的宴席,好尽地主之谊啊!
再者说,杜伏威身边就几个弱不禁风的护卫,赵破阵如果摆出严阵以待的阵势,说出去未免失了风度,以后在圈子里不好混。
赵破阵:“把将士们都撤下去,留下我的亲兵即可!”
赵破阵在营帐中摆下了丰盛的晚宴,用好酒好肉款待杜伏威,二人俨然多年未见的老友,相谈甚欢,大有斩鸡头拜把子的势头。酒至半酣的时候,杜伏威忽然抽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以极其娴熟的手法,将赵破阵给当场捅死……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赵破阵的手下都惊呆了,这特么算是什么?釜底抽薪?擒贼擒王?
人家都说背后捅刀子,暗地里使绊子,你特么倒好,直接正面捅刀子,还在别人家的地盘,是不是有点太不讲究,太粗暴了!
也许,赵破阵在临死之前只想说这么一句话:妈的!安检工作没做好!
后世的混混,基本上只会打口水战,半天都动不了手,和杜伏威比起来,真的是弱爆了,有机会应该组织一下集体学习,看看先辈们都是怎么干的......
赵破阵以这样的方式被杀,小弟们其实可以爆死杜伏威,问题是,弄死了杜伏威,小弟还是小弟,对他们的命运没有任何帮助作用,这帮人很理智地拜在了杜伏威的脚下……
不得不说,老板和员工的心胸和胆识就是不一样,员工拿着死工资,没有死命奉献的精神,可老板不同,要想让企业活下去,想要让企业发展壮大,就得尝试冒险,敢以身家性命去赌博。
杜伏威靠着智谋在江淮地区混的风生水起,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杜伏威特地从军中挑选了30名作战勇猛的将士,将他们收为义子,重点栽培,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王雄诞、阚棱二人。
杜伏威的活跃引起了李子通的注意……
李子通,东海丞县人(今山东枣庄市),打渔的出身。在老乡的眼中,李子通就是个乖孩子,每逢在乡里碰到老人提东西,李子通就会上前帮忙,平日捕获了鱼儿,也会慷慨地给老乡分享,深得乡人的喜欢。
不过,老乡们可能都不知道,李子通为人慷慨无私,心胸却非常狭隘,凡是得罪他的人,基本上会被嫉恨一辈子,典型的天蝎座性格。隋末大乱之后,李子通凭借着打渔攒下的身板,捕鱼积攒的熟练枪法,投靠到长白山匪首左才相的手下,颇受重视。
当时,各地的起义军都喜欢滥杀无辜,肆意抢劫,唯金钱利益至上,李子通
却乐善好施,为人和善,除了大批的土匪前来归附之外,还有很多老百姓也开始投奔于他,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手下就有了一万多人。
不过,正因为李子通太得人心,大哥左才相才会忌惮他的存在。
自古以来,庸碌无能的大哥,能力超群的小弟,天生就是死敌,要么是小弟弄死大哥,自己上位,要么离大哥而去,另谋出路。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615年10月,李子通率领手下的一万多名将士前来投奔杜伏威。
原因很简单,据说杜伏威是个有脑子的人,跟着他混,日子肯定有盼头!
对杜伏威来说,李子通为人和善的名声在外,和他一起过日子,至少可以提高队伍的道德水准,也不用防备李子通给他暗地里捅刀子。可杜伏威恐怕没有想到,李子通和善的外表下,其实暗藏着雄心壮志和嗜血的本性。
不得不说,扛把子在接收核心骨干之前,一定得做好背景调查。此人的社会风评如何,有没有心理疾病,虚伪不虚伪等等,否则多半会吃亏!
加入到大家庭后,李子通适应了一段时间,也观察了一段时间。
令李子通惊奇和兴奋的是,杜伏威并没有江湖传说中的那么神!
在李子通的眼里,杜伏威只不过是个农民,充其量脑子好使一点,而他也是个有脑子的存在,因此李子通就起了吞并杜伏威的心思。
有一天,李子通集合手下的将士,对杜伏威的大本营发动突然袭击。
杜伏威完全惊呆了,他没想到李子通会是这样狼心狗肺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杜伏威毫无招架的能力,混战之中,杜伏威身受重伤,多亏他的义子王雄诞将他藏匿到芦苇丛中,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此事过后,李子通和杜伏威算是结下了深仇大恨。
杜伏威虽然身受重伤,却在暗中收拾残部,准备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不过,还没等杜伏威有所行动,朝廷便传出了一个消息:隋炀帝已经调派大将来整前往江淮,打算将他们这帮人彻底消灭!
一群在街头斗殴的地痞流氓,碰到警察前来执法,就算是杀妻灭子的仇恨,也得放在日后来报,因为一旦落到警察的手中......
杜伏威很明智,自己身受重伤,连自保都困难,怎么可能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灭了李子通,然后再全身而退?
杜伏威:赶紧收拾东西,撤吧!
悲剧的是,杜伏威这些年混的太风光了,来整在出发前就已经将他列为头号打击对象,官军刚到江南,就对杜伏威部发起了冲锋。防线很快就被攻破,杜伏威只有仓皇而逃的份儿,问题是,杜伏威身受重伤,爬不动啊......
农民起义军,基本上没有团队忠诚度可言,一旦遇上紧急情况,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以闪电般的速度逃跑,谁也不会管同袍战友的死活,更何况和他们素未谋面的起义军领袖们。
令人欣喜的是,杜伏威养了一帮好义子。比如西门君仪,看到杜伏威情况不妙,赶紧让拥有一身蛮力的老婆上阵,此女虎背熊腰,力大无穷,背起杜伏威就夺路而逃,西门君仪空着手都追不上,义子王雄诞和阚棱领着敢死队拼命断后,杜伏威好歹才算捡回一条命。
不过,兵变的罪魁祸首李子通也没得到什么好果子吃,他原本的计划是灭掉杜伏威,将他的地盘据为己有,可没想到来整分分钟就灭了杜伏威的有生力量,而且迅速调转枪头,将他也杀的丢盔卸甲。
对杜、李二人来说,这次火并简直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绝妙注解。
李子通千算万算,可到最后还是没想到会被隋军捡了便宜,更为致命的是,平白结下了杜伏威这个可怕的大仇家,为以后杜伏威大举进攻埋下了伏笔。
杜伏威的部队接连遭到两次打击,部队伤亡惨重,原先可以在地方称霸的实力也不复存在,为了生存只好四处打游击,不断吸收流民加入,以此来扩充势力(这是起义军经常干的事情)。
经过半年的休整恢复,杜伏威又有了数万人的军队,并重新控制了江都附近的六合县,以此为根据地,执行着猥琐发育,乘机carry的战略。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天边有彩云2018 2018-07-17 16:12:53
楼主,我最欣赏你的,就是你把历史人物写的都很接地气,能让人去容易接受,不像有些人,故作高深,搞一些大历史的角度,抹杀历史个人的痕迹。其实看看现在就知道,到底是个人决定社会走势,还是历史决定历史。加油!
-----------------------------

谢谢你的肯定!其实你说的,是小历史和大历史的范畴。小历史指的是历史人物的生活、心理,历史事件的解剖,叙述方式很像是小说,只不过是基于史料的叙述,可信度高。大历史,我感觉是朝代的变迁规律,社会制度、文化的演变,叙述方式是总而言之,归纳概括。大历史要想形成结论,必须有统一的立场和观点,这就不允许任何多样性的存在,所以会忽略单条线的影响。打个比方来说,帝国灭亡,是末代统治者昏庸,再加上天灾,所以老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才造反,这就是个大历史,放在任何朝代都可以解释。小历史是末代君主什么德行,他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影响究竟有多大,决定天下走势的势力有哪些,为什么最终会落到李渊的头上,这些细节越挖越深,历史越有趣。小历史和大历史分割不了,对大历史似懂非懂时,就得去专研小历史了。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