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76章江淮完成统一
敌人全军覆没,如果不热烈庆祝一下,实在是问心有愧。
就在当夜,李子通在军营里组织了一场全民大狂欢,火把烧起来,美酒码着喝,自助餐管饱,嗨了半夜之后,人人尽兴而归。
军营的防备工作,谁也没有安排......
杜伏威的养子王雄涎心情很郁闷,他一直在关注李子通的动向,听说敌军的趴体结束之后,防备工作很松懈,心情立马就变得美美的。
王雄涎:二当家,二当家,天赐良机啊!咱白天在李子通面前吃了瘪,要不乘着夜色去拜访一下他,找回点场子吧?
王雄涎兴奋地手舞足蹈,很像第一次逛妓院的纯情小处男......
辅公祏连连摆手:不去不去,我要睡觉了。
傻子也看得出来,辅公祏白天被打怕了,不想在大半夜地去冒险。
无数的历史事件证明,成功的军事家都是在晚上练成的......
不想在半夜三更继续加班的,注定离成功有一万步之遥。
王雄涎很无语,二当家不承认发兵,自己又没有权力调兵,难道真要放弃这个天赐良机吗?
直觉告诉他,错过这一波机会,自己一定会后悔到拿刀抹脖子!
就在当夜,王雄涎带着数百名亲兵,偷偷摸摸地来到了李子通的大营。
王雄涎的小分队人数太少,只能选择偷鸡摸狗的策略,比如乘着晚上的风势,多准备几个火把,把敌军大营烧个一干二净......
计划进行的很成功,有如神助一般。
火起之后,敌军的将士被热浪烤醒,第一反应就是四散逃命。
李子通呢,醒来之后摸不清东南西北,更别说召集人手反抗,迷迷糊糊间,李子通被手下人护送着离开了战场。
王雄涎恐怕没想到,自己的一把大火彻底改变了江淮地区的局势。
李子通手下的兄弟本来就少,这把火烧完之后,军队顿时化成满天星,散落在各地,李子通盘算再三,如果继续困守在江都城,可能被杜伏威玩到死。
关键时刻,李子通做出了决策:收拾金银细软,南下到太湖流域避难。
自此,杜伏威控制了江都、丹阳两座帝国都城,形势一片大好。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被人打败的滋味很不好受,尤其是被死敌打败,犹如万箭穿心。
李子通死活不甘心,后来又打出旗帜招募旧部,重新集聚了2万多人。
问题是,这点人马能干嘛,在太湖流域做强盗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继续和杜伏威争夺江南的霸主地位,恐怕位列仙班的进程只在一夜之间。
就在此时,李子通想起了一个故人:沈法兴!
不得不说,沈法兴是李子通人生中的福将,只要有沈法兴出现的地方,李子通就能打胜仗,完全是老天爷为他量身定做,驱除晦气的乖宝宝啊。
李子通的记忆力还不错,记得这位老兄还在吴郡,据说混的还不错。
可怜的沈法兴,自从上次被打之后,一直就没有恢复元气。
此时,沈法兴正在吴郡兢兢业业的建设革命的根据地,没曾想,李子通的大军突然来袭,又把他痛揍了一顿,痛苦程度不亚于之前的那次……
没办法,人在江湖飘,就得学会多挨刀。
沈法兴本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人生态度,带着数百人犹如丧家之犬仓皇而逃,下一站,投奔自己的同乡闻人遂安(闻人是复姓)。
闻人遂安还是很讲义气的,听说沈法兴落难,想要借老兄的地盘压压惊,立马派部将李孝辩前去迎接,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谁料想,老乡的热情反倒让沈法兴有些不安。
沈法兴很担心,多年未见,他还是那个在河里摸泥鳅,然后和自己搞烧烤,心思单纯的小安安吗,万一变心了呢?
性命攸关的时刻,沈法兴的疑虑给他带来了深渊般的恐惧。
李子通在投奔的路上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打算杀死李孝辩,然后逃往会稽。
古话说得好,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兄弟给你送梯子,你却拿刀捅老子,这就有点作死的意思了。
沈法兴没想到的是,他的小心思被人告发了。
李孝辩也不是吃素的,听说有人要弄死他,立马发兵将沈法兴围了起来。
620年12月,沈法兴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含恨投江,溺水而亡。
一代枭雄,竟然死于饮水过多,实在是有点令人唏嘘不已。
沈法兴从起兵到灭亡,仅仅三年时间,原因其实很简单:小富即安,没有进取意识,百姓的反隋情绪,在他们眼里只是捞取自家利益的筹码,隋朝一旦灭亡,起义军将士就没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不知该走向何方。
迷茫的军队,下场就是被别人吞并。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子通灭掉沈法兴之后,顺势占领了杭州、苏州等地,势力又有所恢复。
杜伏威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如果说三位大佬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博弈关系,杜伏威就是发动最后一击,攫取胜利果实的大黄雀!
621年11月,杜伏威为了永绝后患,派遣义子王雄涎前去围剿李子通。
双方在太湖流域爆发了大规模的主力会战,李子通节节败退,最后被迫退守到临安的独松岭(今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境内)。独松岭,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狭谷相通,是古代临安通往南京的咽喉要地,易守难攻。
王雄涎是沙场宿将,深知如果强行用兵,军队伤亡会非常惨重,而且结果也难以预测。他思虑已久,李子通表面上看起来很刚毅,其实内心非常多疑,利用他的疑心,让其不战自溃,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王雄涎派了一千多人,每逢白天,大军就在独松岭附近多设旌旗,把军鼓敲的震天响,每逢夜晚,虚设灯火,尽量制造数十万大军的假象。
王雄涎想干他,这是实,王雄涎什么时候干他,这是虚。
可能是王雄涎上次的夜袭给李子通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此刻被王雄涎这么一闹,李子通变得有些神经质,几乎是魂飞魄散。王雄涎还没有吹响进攻的号角,李子通就自行烧光了营帐,连夜率军撤回杭州。
王雄涎一直追击到杭州城下,李子通部犹如惊弓之鸟,四散逃命。
所谓的兵败如山倒,不过如此。
李子通无奈之下,只能举起白旗,投降了死敌杜伏威。
数年之前,李子通暗地里捅的一刀,杜伏威全数还了回来。
天地悠悠,唯有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按理说,杜伏威可以弄死李子通,以报当年落井下石的仇怨。
然而,杜伏威却再一次刷新了我们对他的认知:他把李子通送给了李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这样的举动,背后的心思令人难以揣测。
也许是讨好李渊,也许是在试探李渊的道德水准,为日后的归降投石问路。
李渊毕竟是技高一筹,他给李子通赏赐了一套宅子,还送了五顷田地,让李子通做起了田舍翁,不过是被长安方面严密监视的田舍翁。
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个明显的政治信号:李渊,很讲究啊!
客观的说,江淮地区的局势非常微妙。
论地盘,杜伏威和李子通占据长江流域的地盘,势力旗鼓相当。
沈法兴占据太湖流域的地盘,钱粮无数,人才济济。
三大势力原本可以相互牵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遗憾的是,沈法兴建立政权后不思进取,专门在女人堆里寻找快乐。这还不算什么,沈法兴享乐的同时,还把自己定位成千古名君,专门以严刑峻法残害治下的地主阶层,重新将江南带到黑暗的生存环境中。
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李子通将他列为头号目标。
李子通呢,总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想把别人收拾的服服帖帖,最后却让杜伏威捡了个大便宜。杜伏威消灭李子通后,便让王雄涎顺势收拾了汪华、闻人遂安等小军阀,这才完成了江淮地区统一大业。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77章为何叫瓦岗军
再来聊一聊瓦岗军。
要把瓦岗军讲清楚,注定绕不过军队的创始人翟让。
翟让,东郡韦城县人(今河南安阳市滑县)。
历史上,翟让究竟是个什么身份?
农民兄弟,地主阶层,文人士子,还是江湖豪侠,草莽英雄,谁也不知道,因为不管是唐朝还是隋朝的史书,都没有单独给翟让列传......
堂堂的瓦岗军创始人,被小弟抢了总舵主的宝座,还不受历代统治者的待见,足以说明翟让的人生悲哀的一塌糊涂。
翟让的性格特点:孔武有力,性格豪爽。
据史料记载,翟让曾经担任过东郡法曹,地位相当于如今地级市的检察长、法院院长、公安局局长,全面主管东郡的司法工作,手中权力极大,如果想在东郡横着走路,绝对没人敢挡他的道。
有趣的是,翟让虽然是执掌律法的人,可最终却触犯了大隋的律法,而且情况似乎很恶劣,直接被上官判了死刑。
如果不出意外,翟让的命运也就这样了:在监狱中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然后奔赴刑场,仰天长啸,人头落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至于瓦岗军,就让它见鬼去吧!
然而,历史再一次为我们证明:性格真的能够决定命运。
历史还可以为我们证明:改变历史进程的,往往是那些小的不起眼的人物。
当时,看管他的牢头叫黄君汉,此人性格洒脱,不惧世俗规矩的约束,作风很像是行走江湖的侠客。在黄君汉的眼里,翟让和他属于同类,单兵作战能力极高,也有人格魅力,如果给他机会,即便成为不了项羽那样的人物,吕布、关羽之流,还是可以拿来超越一下的。
黄君汉:“兄弟,你是个人才,应该有一番作为的,死在牢狱实在是有点可惜,今晚三更,哥们放你出去,好好发育吧!”
私下放走死刑罪犯,说出去恐怕会领个大不是。
翟让是个讲义气的人,说什么都不愿走,更何况,黄君汉赤裸裸地表达了对翟让游侠作风的敬佩,就这样拍屁股走人,是不是有点太丢份儿了?
翟让:“不行!哥们一旦离开,官府必定会把罪责归咎到你的头上!”
黄君汉气急败坏,大吼道:“老子今天救你,不为别的,只是看你是个大丈夫,能在乱世中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你如果能发愤图强,就算对我有报答了,何必在此作儿女姿态,想要恶心死我吗?”
历史上不是没有舍身取义,英勇赴死的人物。
不过,他们的死法都有自己的套路: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有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在场,再不济也有很多小老百姓为他奔走相告,至于目的,自然是为了用自己的性命,换取青史留名的机会,这样的死法才有意义。
翟让只是个凡人,很惜命的,自己有侠义风范不假,可为了向一个素未谋面的牢头证明这点,还要搭上自己的性命,除非脑袋被大铁门夹了无数遍......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翟让不想死,戏份到位了,也就该离去了!
就在当晚,翟让越狱出逃,一路狂奔到了滑县东南的瓦岗寨。
别看古代没有全国联网的通缉,可老百姓出门都得带着官凭路引,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身份,很明显,翟让没有这玩意儿,想去外地混生活,有点不太现实。
如果继续留在滑县,身上的政治污点如何来洗除,该以什么方式谋生呢?
翟让四顾茫然,对未来的前途毫无信心,看不到任何希望啊。
不过,翟让还是挺欣慰的,自己有一身好武艺,遇到官府围剿的时候,可以像兔子一样迅速撤离,人身安全还是可以保障的。
天无绝人之路。
翟让犯事儿的时候,正好是第一次高句丽战争,山东的王薄等人扯旗造反,瞬间就聚拢了十余万人,翟让想了想,横竖都是死,还不如和朝廷对着干呢!
于是,单枪匹马的翟让在瓦岗寨的某个角落里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老子要造反了,你们有谁愿意的,可以来投奔我!
这就是瓦岗军的起义背景,简单粗暴,看起来也很草率。
翟让创立瓦岗军,没有任何伟大的理想和抱负,纯粹就是为了自保。
翟让有几个好朋友,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同郡的徐世勣和单雄信。
徐世勣,富二代,乐善好施,胸怀天下,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
单雄信,富二代,武艺出众,擅长使枪,性格豪爽,仗义疏财。
富二代的生活非常单调,就是游手好闲,碰到自己赏识的人,摆宴席请客,广交四方朋友,碰到不顺眼的人,召集人手教训别人一顿。
徐世勣和单雄信的少年生活,就是按照这样的套路渡过的。
翟让被捕入狱,这是东郡人都知道的重磅消息,二人丝毫没有惊奇。
翟让越狱逃跑,这在东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过二人并没有太在意。
翟让宣布起义,而且就在瓦岗起义的消息传播开后,徐世勣和单雄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人生立马就有了生机,骑着马就去投奔翟让了。
徐世勣和单雄信的到来,让迷茫中的翟让找到了一丝安慰。
许久未见,兄弟三人和过去一样,基情满满,毫无芥蒂。
大家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一直聊到天边露出鱼肚白,如果不是手边没有现成的大公鸡,恐怕早已经斩鸡头,拜把子,定下同生共死的联盟关系了。
聊完家长里短之后,哥几个聊回了正题,到底要不要起义。
大家一致认为,起义造反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用肉眼观察,应该是很有前途的,既然要搞革命,就得把它当做一门事业来干。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优质的人才,因此得继续寻找合伙人!
三兄弟说定之后,在东郡四处活动,最后又拉了几个联合创始人。
邴元真:故县小吏,小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
贾雄:无业游民,精通阴阳之学,擅长装神弄鬼,给人算命。
翟弘:翟让的哥哥,铁杆粉丝。
人员全部到位,核心管理团队搭建完成:
翟让:瓦岗军的发起人,团队带头大哥。
邴元真:担任书记。
贾雄:担任军师。
徐世绩、单雄信:领兵将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层干部,不过几乎都是湖边捕鱼的二流子。
单雄信和徐世勣是当地有名的富二代,团队经营初期不缺钱,再加上翟让在东郡的声望,三兄弟招募了不少游手好闲的人。团队搭建完成之后,翟让等人便开始在东郡为非作歹,学螃蟹横着走路,比如抢劫一下来往的船只,偶尔跑到老乡的家里抢一点粮食,日子过得还算逍遥自在。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78章瓦岗战略转移
富二代这个群体比较有意思,他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游手好闲,可有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很爱护自己的面子,喜欢保护这个群体的一贯尊严。
比如,一群人出去吃饭,富二代总喜欢主动埋单,还会安排深夜的娱乐活动,以此来享受朋友们的赞美,从中获得些许的满足感。可如果让他们去抢劫,尤其是抢劫穷人的财富,老乡的财富,实在是有点丢份儿,让他们蒙羞......
瓦岗军向来就不缺少富二代。
有一天,号称脑子时常在线,颇有大将之才的徐世勣看不下去了,于是在一次集体会议上抛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东郡百姓都是咱们的老乡,抢来抢去也不是个办法,我都不好意思回家了,要不咱们换个地方?
翟让:“那你说去哪里!”
徐世勣:“宋州和郑州靠近永济渠,来往的运粮船和商旅行人非常多,要不咱们去哪里搞事情?”
翟让:“好的嘛!”
就这样,瓦岗军高层的某些同志,因为抢劫老乡而心生的耻辱感,决定来一个战略大转移,开始在永济渠的沿岸抢劫来往的船只。
瓦岗军的宗旨是见船就抢,见人就抢,因此很快就集聚了许多财富。
有了钱,就要继续招人,扩大战斗队伍,而隋朝最不缺的就是人,尤其是那些游手好闲,骚动不安的人。兄弟几个用金钱和粮食开道,花了三年的时间,硬生生砸出了一支福利待遇超好,能招揽各界人才的起义军队伍。
阵仗闹的很大,问题是,翟让的军事指挥才能确实堪忧啊!
瓦岗军和隋军交锋过几次,不过每次都是铩羽而归,不得不到处流窜。
直到616年,一个大神级的人物出现,这才挽救了瓦岗军的前途命运。
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1 21:55:52
1、自大业元年起,营建东都、兴建洛阳西苑、开运河、造龙舟、南巡、北巡等等,不是只有打仗才死人的!他从一继位就开始肆意挥霍着隋文帝24年积攒的国力。
2、以上种种在你看来伟大的事,站在当时老百姓的立场来看,还伟大吗?就因为京杭大运河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要求老百姓为这些“伟大”殉葬吗?还说老百姓被惯坏了才起义的,到底是谁上帝视角?
3、到底是谁一直再说隋炀帝是宽厚之人、正......
-----------------------------
@九皋寒叟 2018-06-11 22:06:06
回复你最后一条:
1.任何工程都会死人,你之所以觉得他在挥霍隋炀帝的国力,是因为他后来亡国了,如果不亡国,我相信同样的事情,你不会做出这样的评论,这就是上帝视角。
2.老百姓觉不觉得伟大,我不知道,如果老百姓认为隋炀帝是错的,605年就应该要反了,老百姓在工程中死与不死,不是人力能控制的,疾病、阴雨天气都会令人死亡,还是那句话,要想别死人,就坐家里不动。老百姓被惯坏了才起义,你是从哪里看来的......
---------------------------
@game348041553 2018-07-31 13:48:21
有一种人生来为了反对而反对,或许是为了哗众取宠,或许是为了扬名立万?或者兼有之,我并没有读过很多史书,但是我想一个智力正常,能明辨是非的人,应该能从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中看出,隋炀帝所作所为的过人之处,我能看出他的过人之处是因为我有上帝视角,我从现在看过去,这个汉武帝的骠骑将军,你可曾想过隋炀帝把一切做成了的话他就是文比文景,武比汉武,一个志向如此大的皇帝,中华历史上出现过几个?中国历史上大......
-----------------------------
是的。总之,这一段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用混沌史学来看待,全面还原历史过程,历史细节才是王道。以昏君、暴君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们,以简单的战争因果来形容,只会让视野越来越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客观的说,瓦岗军的兴起靠翟让,瓦岗军名扬天下,却仰仗李密的功劳。
当年,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开始浪迹天涯,后来被隋炀帝的人捕获,李密用聪明才智,外加手中所有的金银珠宝,这才成功收买押运使者,逃出生天。
李密出逃的时候,一共有七个人,逃离邯郸之后,他们投奔了山东平原的起义军首领郝孝德,谁知此人就是个脓包,听说李密是从牢狱中逃出来的,根本就不拿正眼瞧他,连最起码的食物都不提供,毫无起义军领袖的基本觉悟。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李密等人为了生存,只得剥树皮而食……
李密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公认的事实。
不过,人格魅力可以让更多的人追随你,却拦不住别人离开你,尤其是在你落魄无助,连糊口都困难的情况下!想想看,同样是造反,同样是和官府对着干,有的人就能美酒美食,活的有基本尊严,你却只能蹲在犄角旮旯受人冷眼,以树皮充饥,对着无助的人生唉声叹气!
过了一段时间,几个兄弟实在是耐不住饥饿的痛苦,正式和李密摊牌,提出了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的想法。兄弟们的离去,不能算背叛,至少没人向官府举报李密,没人活捉李密,然后向朝廷请赏。
李密感到很欣慰,却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人生的希望在哪里,难道做错了一件事,人生就得跟着一起毁掉吗?
哥们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想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人生的低谷,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只因机缘未到而已。
生活还是得继续,抗争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逃到淮阳之后(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李密为了逃避官军的追捕,化名为刘智远,假装成学识渊博的读书人,躲在村子里做起了老师。
就这样,李密过了几个月平淡无奇的生活,到后来才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因而心生郁闷,写下了一首抒情诗作:
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
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当时,地方上的风气就是草木皆兵,凡是对朝廷有不满言论,或者心怀叵测的人,都是朝廷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老百姓可以随意举报的对象。
李密的诗作完成之后,立马就哭了起来,伤心欲绝,人生无望......
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好事之徒,可能是李密太有才情,让某些人颇为嫉妒,李密的诗作刚刚出炉,就被人举报到了淮阳太守刘他那里。
举报的原因很简单:李密这小子不简单,大人您看看诗作就知道了!
刘他一看,我的乖乖,李密把自己比作萧何和樊哙,岂不是说大隋是即将要灭国的秦朝吗?反动言论,必须得治理一下!
刘他:“狗日的,把这个教书先生给我抓起来,严加审讯!”
李密在村子里的人缘还算不错,听说太守大人要弄他,连夜收拾行装,逃往雍丘(河南开封市杞县)的妹夫丘君明家里。
邱君明是隋朝的公务员,他不敢明目张胆地收留朝廷头号通缉犯,因此将李密寄托在游侠之士王季才的家里。王季才阅人无数,看到李密的第一眼就觉得此人前途无量,以后必成大腕儿,因此主动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李密。
李密说起来还真算是个人物,浪迹天涯的时候还能有这段奇遇……
然而,李密毕竟是朝廷通缉的要犯,就连隋炀帝都亲自关注着这件事,谁发现了李密的行踪,谁就可以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
妹夫邱君明很靠谱,可他的义子邱怀义却是个吃里扒外的小人,他为了获得朝廷的封赏,向官府举报了李密的下落,隋炀帝亲自作出指示,命邱怀义和梁郡通守杨汪一起去捉拿李密。
据史料记载,官府把王季才家围起来的当天,李密凑巧出门办事,得知消息后,李密立马逃遁而去,头也不曾回过。直到后来,李密才知道妹夫邱君明,岳父王季才以窝赃朝廷通缉要犯的罪名被收监,随后被隋炀帝下旨处决!
也许在那一刻,李密开始后悔了,好好的贵族日子放着不过,非得追求刺激,非得跟着杨玄感造反,这不是自作自受,遗祸子孙吗?
天下之大,何处又能容身呢?
从雍丘出逃之后,李密发现永济渠附近有一支起义军似乎混的不错,因此决定先去拜拜别人的码头,再决定以后怎么发展。
这支起义军,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眼下却寂寂无闻的瓦岗军。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79章李密投靠瓦岗

在那个年代,李密就是大隋王朝的明星人物。
第一,李密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超级贵族,李密又是世袭的蒲山郡公,隋炀帝跟前的侍卫。在隋朝高级官员的眼里,李密算不得什么人物,可在小老百姓的眼里,李密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第二,李密参加了杨玄感的起义。问题是,在此之前,李密并没有任何政治污点,也没有受到统治阶层的打压,李密以清白之身参加军事暴动,最后还无疾而终,在小老百姓的眼里,李密就是疯子一样的存在。
第三,李密被隋炀帝判定为大隋帝国的头号通缉犯,以至于让国家机器开足马力来绞杀他,一刻都不曾停歇,更何况,李密所过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物,基本上都死于非命。这样的人都是狠角色,只能拿来八卦,不能拿来交友……
按理说,李密的加盟,谈不上让瓦岗军蓬荜生辉,可至少也提高了军队的知名度,让军队以后的招聘工作更好开展。然而,瓦岗军的高层对李密的到来都是讳莫如深,有人甚至感到胆战心惊,唯恐李密的存在会让朝廷全力围剿,给瓦岗军带来灭顶之灾。
军中一度传出谣言,李密就是个大瘟神,必除之!
李密彻底凌乱了,投军之间是遭到追杀,投军之后却被人谋杀……
这日子混的,实在是苦不堪言。
李密是个聪明人,要想解决眼前的困难,必须要先搞好中层管理者的关系,把小鬼搞定之后,再游说瓦岗高层的核心人物。
加盟瓦岗之后,李密和各部的首领往来非常密切,比如王当仁、王伯当、周文举、李公逸等人,以前都是流窜在各地的土匪流氓,文化水平不高,人格魅力也不咋地,但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遇不到讲义气的草莽英雄……
起初,这些人挺反感李密的,因为李密就是瘟神一样的存在,瓦岗军将士害怕李密的到来,会让自己陷入到危险的境地。
可时间一久,他们开始对李密刮眼相看了:此人虽然是个落魄的贵族,可肚子里确实有干货,气质也和常人不一样,绝对不是一般的土鳖可以比拟的!
尤其是谈到天下大势的时候,李密指点江山,谈古论今,分析的头头是道,颇像后世财经频道的股市点评嘉宾。说到瓦岗军的发展战略,李密也是随口就来,见解非常独到,大有瓦岗军扛把子的架势。
这帮人就是不学无术的土匪,能和李密谈论天下大势,能有“高层会议”的参与感,逼格瞬间就自动飙升,对李密也就大为追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早在杨玄感叛变的时候,王伯当就和李密认识了,二人的交情还算不错。
王伯当很欣赏李密的才华,看到李密跌落到人生的低谷,王伯当有意拉他一把,因此主动找到了翟让,游说道:“大哥,李密颇有才华,他说有一条计策,事关瓦岗军的美好前途,希望您能给个面子,见他一面!”
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靠什么来建立信任关系?
只有江湖的传说......
很遗憾,李密在江湖上的名声很差,可以拿得出手的事迹,只有参与杨玄感的军事叛变,可最后却惨遭朝廷的清洗,以失败告终。在翟让的眼里,李密就是个不学无术的骗子,朝廷的通缉犯,到处混饭吃的草莽,翟让看在江湖道义的面子上,不愿意找李密的晦气,想要给他封官做,没门儿!
翟让:“王伯当,我听说附近的山里有很多小毛贼啊,你们一直都没搞定,就让李密先去收编他们吧!”
最可怕的领导,不是一日三顿地痛扁你,而是不给你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却还想方设法地痛扁你,让你的世界暗无天日。
李密很幸运,翟让不是这种奇葩的领导。
李密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密单枪匹马,走访了附近有名的土匪窝,有趣的是,这些粗人不服翟让的调遣,却对李密点头哈腰,颇为尊敬......
功劳不大,却说明了一个问题:李密在江湖上还是有号召力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翟让答应见李密一面。
初次见面,气氛并不算太友好,很像后世大公司的压力面试一样。
翟让审视着李密,问道:“不知道你有什么计策要对我说?”
李密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来:“刘邦和项羽都是出身布衣,最后却都做了帝王,如今主上昏聩,朝纲不振,百姓贫苦。在此之前,皇帝发全国之兵攻打小小的高句丽,又在北部边境和东突厥绝交,现在竟然远离东都,跑到了江南,这和当年秦始皇在世时的局势是一模一样的。”
翟让:“说重点!”
李密:“好吧!我想说的是,如今正是您展现雄风,攻占东西二都,除掉大隋暴君的天赐良机啊。”
不得不说,李密的书没有白读,口才更是非同凡响,一般人难以超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当时的环境,确实和秦朝末年一模一样,大隋帝国的崩塌只在眼前,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以翟让的势力,未尝不可参与群雄逐鹿的游戏。
李密说完之后,对翟让充满了期许,很希望得到他的赞赏,最好的结局是,翟让能给他丢一个军师的头衔,大家合伙把瓦岗军发扬光大。
悲剧的是,李密被打脸了,被打得毫无情面。
翟让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表情就像个刚逛完窑子的老嫖客一样,无精打采:“李密啊,我本来就是个盗匪,对争夺天下没想太多,我觉得你说志向太过远大,不是我能做得到的......”
如果是在后世,你去面试的时候老板这样说话,基本上没戏。
言外之意,你很有才华,应该有更大的舞台,这里容不下你!
不过,翟让还是很欣赏李密的才华,愿意收留他,因此没说出后面的话。
事实摆在眼前,李密想轻而易举地混成瓦岗军的核心成员,难如登天。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80章游说瓦岗高层
有时候,世道就是不好,只能拿余生去熬。
如果你的命好,自然有人把机会送到面前,如果你的命不好,人生就像是死人的心电图一样,波澜不惊......
幸运的是,李密属于前者,人生转机很快就到来了,谁也挡不住。
当时,有个叫李玄英的人,对李密非常仰慕,自从李密逃亡之后,李玄英就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一心想要追随他,至死不渝。
李玄英不是疯子,也不是盲目的崇拜李密,他对李密的追求,纯属私心作祟。
早在614年,东都洛阳就出现了一个流传很广的童谣《桃李章》:
“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四个影响重大的政治谶言。
第一个:亡秦者,胡也!后来弄假成真,胡亥真把大秦弄丢了。
第二个,病已当立!后来弄假成真,刘病已登基称帝,史称汉宣帝。
第三个,桃李子,得天下!后来弄假成真,李渊做了皇帝。
第四个,唐三世之后,武氏代有天下。后来弄假成真,武则天做了皇帝。
当然,第四个还没有出现,但前两个谶言的存在,已经让李玄英兴奋不已,如今大隋再现预测帝位的谶言,对没有出头之日的李玄英来说,完全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如果把握得好,留名青史完全不在话下。
李玄英坐在家里,苦思冥想,想要破解谶言中隐藏的关键信息。
可思来想去,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姓李的人会在不久后做皇帝!
然而,天下李姓的人太多,究竟谁才是未来的天子?
隋炀帝没办法,只能拿一批姓李的人开刀,李浑、李敏这些李姓大臣成为受害者,李玄英本人也成为朝廷的政治怀疑犯,不得不委屈求生。
李玄英始终没有放弃这个谶言,刻苦专研之后,李玄英得出了三个结论:
第一:天子一定是李姓之人,但一定不是自己。
第二,桃李子,也可以理解为“逃李子”,暗指逃亡的李姓之人。杨玄感政变失败后,身为蒲山公的李密,有身份有地位,却成为了朝廷的头号通缉犯,对号入座,李密完全对得起“逃李子”的称号。
第三,强烈的心理暗示,勿浪语,谁道许,不就是一个“密”字嘛!
未来天子的雏形出来了:李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接下来的几年,李玄英将这个秘密一直留存在心底,从不敢对外人提及,害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也害怕别人捷足先登。
616年,隋炀帝离开东都洛阳,带着萧皇后一起到江都避难。
这个政治事件,让李玄英悬着的心终于落定了:所谓的天子前往扬州,就是一去不复返的意思,那李密做天子岂不是板上钉钉了?
也就是李密加盟瓦岗军的前后,李玄英无意间给他帮了大忙。
当时,李玄英在洛阳散布消息,说数年前“桃李子”的谶言,其实说的就是李密,他还拿出了自己精确的分析,让人不能不信。
预测天下走势的政治谶言重现江湖,自然让许多人趋之若鹜,手舞足蹈,老百姓只知道姓李的人会做皇帝,但不知道是谁,如今有人给了完美的解释,心里自然也就接受了李密的存在。
一时间,李密再次成为了大隋王朝的明星人物。
李密是何许人也?
李密娶没娶老婆?
李密如今在哪儿?
铺天盖地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
终于,有人一锤定音:听隔壁的老王说,李密如今在瓦岗军混饭吃呢!
不能说人家是混饭吃,人家以后会当皇帝哩!
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各地的土匪流氓、草莽英雄、流民百姓纷纷集结,一起结伴前往瓦岗的大本营投军,发不发工钱无所谓,有没有肉吃无所谓,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做李密的兵!
更有趣的是,翟让并没有因为李密得了人心就忌惮他,也没有因为这个谣言而猜忌李密。也许在翟让的眼里,谣言只不过是庸人自扰,牵强附会而已,或者说李密的崛起根本就威胁不到他的地位,无需任何担心。
翟让很淡定,李密却开始着急了。
李密有自己的雄心壮志,想要在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光靠谣言是不管用的,任凭别人说的天花乱坠,老天爷也不会用神雷把你劈到皇帝的宝座上。
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得有军队,有钱财,有地盘。
没有人投资你,你就得找靠山,找发展平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很显然,李密看上了翟让的瓦岗军,这里有他需要的政治资源。
想要打败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瓦解。
李密认真研究了瓦岗军的高层人物,最终选定了翟让的嫡系军师贾雄。
一个是喜欢装神弄鬼的野鸡军师,一个是科班出身的军事战略家,很难想象这两个人怎么能搞到一起,有趣的是,两人最后还真成为了无话不说的铁哥们。贾雄从李密这儿得到了极强的满足感,一度拍着胸脯表示,关键时刻,他一定会在翟让的面前继续推荐李密,不能就这样埋没他的才华。
事实上,翟让也不是蠢蛋,江山社稷就在眼前,九五之尊就在眼前,他如何不会动心!李密的话就像是一剂强力的春药,让他欲罢不能,日思夜想。
有一天,翟让找来军师贾雄,试探性地问道:“军师,李密让我争夺长安和洛阳,你觉得这个想法很疯狂,还是很现实?”
这是个二选一的问题,是或者不是,答案似乎不重要,关键是你的结论是不是有说服力!
所谓的职业素养,就是在关键时刻,以专业的手段来说服外行……
就拿贾雄来说,作为资深的卜卦师,肯定不能信口开河,或者以战略的角度来给翟让分析局势。贾雄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度,当场给翟让表演了一出算卦的好戏,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吉!吉不可言!”
翟让:“说人话!”
贾雄:“主公,眼下是乱世,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很难啊……”
翟让:“哥们就是让你出主意的,你的吉不可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贾雄:“大哥,最近洛阳城在流传一则童谣,说李密有王者之气,以后会做皇帝,大哥为何不和李密一起合伙创业呢?”
翟让:“既然如此,李密为何不自立门户,非得找咱们干呢?”
贾雄懵逼了,说好的聊天套路呢,思维也太跳跃,太天马行空了吧。
贾雄有点不知所措,这话该怎么圆回来呢!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81章踩张须陀上位
历史证明,想要在大集团担任核心高管的人,都得有两把刷子,关键时刻,这种本事可以保住自己的小命儿。
比如算命的贾雄,聪明伶俐,储备的词汇量大,脑子稍微一转,就组织了一套堪称完美的语言:“主公,您姓翟,翟者,泽也!蒲者(生长在沼泽之中的植物),必须依靠泽才能生存!所以,李密需要投奔您啊!”
此处应该有连续的掌声,这样的机变反应,可以拿来作为教科书的案例。
如果贾雄说,翟让和李密是福祸相依、同舟共济的关系,然后从战略的高度逐一分析,恐怕活不过第二天早晨。可换一种说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翟让的存在,决定了李密的未来,对翟让这种粗人来说,就容易接受多了......
正是贾雄的一番话,翟让才开始接受李密,并迅速将他视为核心成员。
二人成了合伙人,自然是无话不谈了。
李密是个性情中人,肚子里藏不住事儿,尤其是关乎自身前途的事,他很想一吐为快。有一天,哥俩在一起聊天,李密就来了这么一句:“大哥啊,咱们瓦岗军如今是兵多将广,势力如日中天,有些隐患却不得不除啊!”
翟让不以为意:“你倒是说说,有何隐患?”
李密:“兵多将广固然是好事,可咱们以抢劫为生,粮饷十分匮乏,长此以往,一旦人马疲乏,大敌压境,大哥该如何应对?”
翟让这才惊醒过来,谦虚地问道:“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避祸?”
李密:“攻取荥阳,争雄天下。”
不得不说,李密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从地理位置来看,荥阳位于郑州市的正西,至少有两个重要的战略价值。
第一,荥阳扼守在山东、河北等起义军到洛阳的必经之路,按照排排坐分果果的有利原则,谁靠洛阳近,谁就占据了夺城的先机。退一步来说,如果在河南战场上失利,向东是一片平原,逃跑也是很便利的。
第二,荥阳以西是虎牢关,虎牢关以西是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县),这里有隋朝的国家级粮仓——兴洛仓,如果能拿下兴洛仓,不仅可以解决困扰着瓦岗军的粮食供给问题,还可以对东都洛阳造成威胁。
李密“攻取荥阳,争雄天下”的建议,犹如平地而起的一声惊雷,在瓦岗军高层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大家一致通过了攻取荥阳的战略决策。
有能力、有想法的员工,被称为优秀员工。
有能力、有想法,而且愿意站在老板的位置考虑问题的,那才叫好员工。
事实证明,李密不仅是优秀员工,而且还是好员工。
“攻取荥阳”的战略建议,成为了李密跻身瓦岗军高层的入场券。
不过,翟让等人也知道瓦岗军的尿性,搞搞野外生存还行,真要一举拿下荥阳,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据史料记载,翟让派兵拿下了荥阳东北的金堤关,随后又相继攻下了荥阳郡周边的县城,完成了对荥阳的包围。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荥阳太守名叫杨庆,是隋朝宗室杨弘的儿子,头上顶着郇王的尊号。
杨庆对隋朝还是有忠诚度的,听说瓦岗军要来弄他,自知难以抵御,因此向朝廷发了一份求援报告。
隋炀帝下了一道急诏:调任张须陀前往荥阳,镇压瓦岗军。
张须陀是隋朝的名将,在河北和山东等地灭了不少起义军,可以说令叛军们闻风丧胆,翟让听说张须陀要来找他谈话,当即吓得要进行战略性转移。
徐世勣:“不能走,大丈夫可以战死沙场,岂能做缩头乌龟?”
李密也在旁帮腔,说张须陀有勇无谋,瓦岗军完全可以和他正面交锋。
有勇是肯定的,无谋就有点贬低别人的意思了,至少从过往的战绩来看,无谋的张须陀要比有谋的李密强太多了。
张须陀方面:两万主力部队,作战勇猛无敌,战争经验丰富,优势还是很突出的,问题是,他们长期游走在河北和山东等地,身体疲惫不堪,再加上远道而来,精气神早已经掉了一半,士气远不如瓦岗军。
瓦岗军方面:徐世勣拥有一身谋略,正愁无用武之地,李密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二人联手,实在是不可小觑的劲敌.......
几场战役下来,瓦岗军胜多败少,暂时取得了领先。
实践证明,张须陀行军打仗非常谨慎,瓦岗军想要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还得再继续努力。为此,李密为张须陀量身定做了一个计策。
616年11月,李密提议,由大哥翟让亲自带兵前往诱敌,李密则率领精兵埋伏在荥阳以北的大海寺附近,打算狠狠地捅张须陀一刀子。
李密的逻辑是这样的:翟让才是瓦岗军的最高首领,而张须陀的风格是擒贼先擒王,放出了正确的诱饵,敌人才能顺利上钩。更何况,翟让没有军事指挥才能,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张须陀和他交锋,心理防备要更松懈一些。
很遗憾,翟让并不知道李密的用意。
当时,翟让率领主力部队前去迎敌,李密则带着一千多名精兵,埋伏在大海寺以北的树林之中。两军对阵的时候,张须陀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太对劲,因为对手李密没有现身,可转头一想,眼前的翟让才是瓦岗军的首领,看他的样子,很像是插标卖首的存在,取他的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张须陀舍不得撤军......
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战争场景,主将明知道有危险情况,却还是要以身犯险。
如果说这些人愚不可及,那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问题。
在那样复杂的情况下,想要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除了看主帅的战争经验,还得看运气,以及对人心欲望的遏制能力。就像我们明知道股市有风险,明知道明天可能会下跌,还是要抱着再捞一点的心态......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两军交锋之后,翟让还是按照标准的战争流程,卖力厮杀了一阵,直到大军抵御不住,这才下令撤退。遗憾的是,张须陀还是下达了追击的军令,不过为了确保官军不进入敌人的埋伏圈,张须陀刻意和翟让保持着十余里的距离。
问题是,敌人的狡猾,完全超出了张须陀的认知。
翟让一路狂奔,终于在离李密伏击圈十里地的地方停下,而张须陀,刚好站到了李密想要伏击的位置,一切都在计划之内......
李密只有一千人,自然打不垮张须陀,可他的突然出现,却让官军有点措手不及,吃了点小亏。李密就像是跟屁虫,紧紧地贴着张须陀,让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时间在慢慢的消逝,翟让、徐世勣、王伯当等人相继赶到,直到此时,瓦岗军在人数上的优势才慢慢显现出来。
当时的场景,很像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精彩桥段:张须陀被敌军给围了起来,他的单兵作战能力强悍无比,轻轻松松就杀出了重围,可看到手下的战将逃不出来,只好几进几出,奋力救援,直到精疲力竭,被杀身亡......
据史料记载,张须陀被杀,隋军将士昼夜嚎哭,数日不止,黄河以南的百姓听闻噩耗,一片哀嚎,情绪极度沮丧。
由此可见,张须陀在隋末镇压起义军的战争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82章翟让自讨苦吃
张须陀战败之后,荥阳落入了瓦岗军的手中,隋炀帝很无奈,只好任命光禄大夫裴仁基为河南讨捕大使,将官军的防守战线转移到了虎牢关。
江湖法则就是,不管你以前是干嘛的,只要能打败最强的对手,你就可以踏着他的名誉和地位,跻身到最牛叉的行列。
拿张须陀来说,剿灭起义军无数,最后却倒在了瓦岗军的面前,倒在了李密的计谋之下,这就说明,瓦岗军是无敌的存在,李密是智慧的化身。
荥阳之战,是瓦岗军出道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想想看,同样的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是翟让上阵指挥,结局都是一塌糊涂,瓦岗军犹如瘟神附体,人家李密刚刚出师就取得首战大捷,还斩杀了敌军主将,这说明了什么?
翟让还是不行啊!
徐世勣、王伯当等人虽然勇猛,可在翟让的手下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在将士们的眼里,李密才是他们美好前途的引路者,幸福生活的代言人。
所谓的“桃李子,得天下”,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谣言,却让将士们更加坚信,跟着李密混,肯定比跟着翟让混要有前途。
仗打完了,该论功行赏了吧!
大家都很好奇,翟让身为总舵主,会怎么赏赐李密呢?
是把妹妹嫁给李密,相爱相亲一家人?
还是让李密做瓦岗军的二把手?
翟让表示,大家都想多了,而且想法十分离谱。
关键时刻,翟让做出了一个鬼神莫测的决定:让李密建立自己的牙帐,还特地取了个很响亮的名字,蒲山公营!
瞧瞧,翟让还是很给力的,让李密独立带团队,这是信任的表现啊!
问题是,李密的团队原本就是他自己的,翟让可以选择去收编他,可李密能答应你吗?与其说是让李密独立带团队,还不如说翟让控制不了李密的势力,开始让他放任自流,野蛮生长了。
更何况,蒲山公是隋朝皇室给李密封赏的爵位,李密前脚刚弄死隋朝的名将
张须陀,你后脚就给李密贴上隋朝的标签,这明显就是恶心人啊!退一万步来说,蒲山公是李密的专利,你拿人家的名号来封赏,是不是有点太不走心了?
总而言之,翟让对李密还是很有芥蒂的,至少在此时此刻,翟让心生了和李密分道扬镳,维持瓦岗军正宗血统的想法。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