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95章群雄争霸,为他人做嫁衣
隋末的农民起义,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610-613年。
代表人物:山东的王薄、张让。
这帮人因为不想服兵役,或者害怕被朝廷处罚,或者被官府的恶霸们整的家破人亡,最终决定奋起反抗,斗争的主要形式就是占山为王,以图自保。
王薄举起大旗之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相继出现暴乱,起义成员的背景非常复杂,身份差一点的,有绿林好汉、地痞流氓、地头蛇,背景稍微干净一点的,有纤夫、捕鱼者、猎户这些自由职业者,以及各地的良民百姓。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起义军的首领们没有读过多少书,眼界不够开阔,思想不够前沿,再加上身份和地位的卑微不堪,很难招募到尖端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因此只能以抢劫老百姓和官府为宗旨,混口饭吃。
正因为如此,隋朝统治者才派遣最骁勇的张须陀对他们进行了强力镇压,到了起义中期的时候,他们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军阀兼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农民起义军没搞出很大的动静,却一直兢兢业业,充当着大隋王朝的搅屎棍,把全国各地搞得乌烟瘴气,统治者只能到处灭火,疲于奔命。
起义军基本上都是土匪流氓,他们从来不会照顾小老百姓的感受。
在那个年代,只抢劫钱财和粮食的起义军,绝对算是良心未泯的存在,老百姓很有可能在家为他们烧香拜佛,以示尊敬。稍微残暴一点的,如同进村扫荡的日本鬼子,执行烧光、杀光、抢光的策略,还把你抓去充军做炮灰。
对中央政府来说,各地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仅凭肉眼,根本就无法分辨出谁是土匪,谁是良民,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只能执行全面剿杀的政策,这也造成了起义中期,大批的百姓正式加入起义军,反对大隋王朝的统治。
第二个阶段:613-616年。
代表人物:杨玄感、翟让、李密、杜伏威等大佬。
这帮人,要么是朝廷的勋贵,要么是胸怀大志的年轻人,要么是有本事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性格标签就是太年轻、不安分,希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正是他们这种高智商人群的参战,才让隋炀帝更加的头疼。
用肉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由于他们的参战,起义军的作战水平上升了好几个档次,隋炀帝纵然是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无法将他们彻底平息,反而将大隋帝国拖入到无尽的战争泥潭。
616年前后,第一波起义军混战基本宣告结束,河北的窦建德正式雄起。
第二波起义军混战也快要接近尾声,河南的李密雄霸中原。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三个阶段:616-618年。
代表人物:涿郡的罗艺、陕西的梁师都、山西朔县的刘武周、内蒙古的郭子和、甘肃兰州薛举、山西太原李渊、甘肃武威的李轨、湖南岳阳的萧铣、浙江吴兴的沈法兴。
这帮人,要么是隋朝的官员,要么是隋朝的贵族,或者门阀势力,根红苗正的出身,有钱有粮有人才,还有自己的地盘。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他们站在隋炀帝一边,帮助朝廷镇守边疆或者扑灭叛军,看到大势已去,他们便想着逐鹿中原,争夺皇帝之位。
隋末地主武装起义的部队中,称帝的人确实不少,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偏安一隅,在自己的地盘上做着皇帝的美梦。唯独关陇势力的代表,唐国公李渊最终夺取天下,将李氏家族的荣耀书写在了历史之上。
也许,大多数人对李渊的印象便是开国皇帝,碌碌无为,平庸无才,甚至有不少人说李渊的成功基本上靠膝下的几个儿子,因为他们英勇善战,万夫莫当,这才在最后的军阀混战中屡屡得胜。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大唐的创业历史其实就是隋末群雄争霸的历史。
刘武周、刘黑闼、窦建德等人,都和李渊开创李唐基业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此,在写隋末其他地主武装势力的时候,不再和李密的瓦岗军一样大书特书,而是和李渊的起兵到建国,进而夺取天下的历史放在一起,重新回味一下盛世大唐最初的辉煌历史。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96章翻翻李渊的族谱

李渊(566年-635年),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还是老规矩,要想争霸天下,先得看看身世背景,看你有没有这个实力。
父亲李昞:北周王朝的柱国大将军、唐国公,历任御史大夫、安州总管。
祖父李虎:西魏王朝的柱国大将军、唐国公。
曾祖李天锡:北魏王朝的幢主(禁卫军的小头领)。
高祖李熙:北魏王朝的金门镇将,长期领兵镇守在武川。
天祖李重耳:北魏王朝的恒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烈主李歆: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第二代君主。
太祖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创始人。
元祖李昶:李暠的父亲,十九岁就去世,留下遗腹子李暠。
鼻祖李弇: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武卫将军、安世亭侯。
所谓的族谱,记载着一个家族世系繁衍的血缘关系,一般都是自家人关起门来修编的,依据是什么,谁也无法去证实。
用现世的眼光来看,修缮族谱和做求职简历一样,都需要精心的包装,只要修的不太过分,比如把皇帝、炎帝当成自己的直系先祖,谁都不会和你去纠结……
不过,关于李渊的族谱,历史上还是出现了很多争论。
比如,有人说李渊为了将自己建国称帝的合法性提高,故意将自己说成是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的后代;还有人说李氏家族把先祖追认到西汉的飞将军李广身上,后来觉得不得劲儿,直接干到了圣人老子的头上。
总之,李氏家族有牛人,干什么事都是合理合法的,尤其是抢夺皇位!
问题是,李渊的家族有必要这么做吗?
李渊的祖父李虎,柱国大将军,唐国公,西魏的权臣。
李渊的父亲李昞,柱国大将军,唐国公,北周的权臣。
论出生背景,李渊就是超级贵族,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在那个年代,完全有资格篡权夺位,犯得着为李氏家族找一位做过皇帝的先祖贴金?更何况,西凉只不过是东晋王朝的藩属国,国主得接受东晋皇帝的册封,又是偏安一隅,只存活了21年的非主流政权,要说起沾光,实在是西凉国主李暠沾了后人的光!
许多开国皇帝登基之后,都会编排一些莫名其妙的谣言来证明自己是上天的宠儿,比如母亲怀自己的时候梦见一条金黄色的飞龙盘旋在自家的房梁之上,或者直接飞到自己的怀里,又或者和蛇交配什么的。
总之,能当皇帝的人,要么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要么是禽兽的孩子。
对不起,李渊完全不需要,因为他本来就是超级贵族,有他的父亲和祖父给他做背书,这就完全够了,和农民出身的领袖们不可同日而语……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关于李渊的身世,有几个信息还是比较确定的。
第一,李渊的身上有鲜卑族人的血统。
李渊的母亲是独孤信的第四女,而独孤信是血统纯正的鲜卑族人,按照基因学的理论,李渊的身上至少有二分之一的鲜卑族血液,如果李渊的直系先祖有鲜卑的血统,哪怕是一丁半点儿,李渊的鲜卑血统也完全可以坐实。
第二,李渊的先祖活跃在关中和陇右一带,属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指的是北魏统治时期,活跃在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六盘山)一带,以军功起家的豪门贵族的总称,很像是教科书的说教……
北魏时期,帝国的首都在山西大同市,皇族是鲜卑族的拓跋氏。
当年,北魏的军队战斗值几乎爆表,可以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可打到北边的柔然时,始终搞不定人家,还时常被人欺负。
为了拱卫京城,北魏朝廷在河北、内蒙古等地建立了六大军镇:武川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沃野镇(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柔玄镇(今河北张家口市尚义县)、怀荒镇(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
军镇的最高首领是镇将,负责辖区内的军事和民政,权力堪比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可他们和北魏皇族的关系,又要比节度使和李氏家族更加亲近。
和内地州郡不一样是,居住在军镇的人,除了平民老百姓之外,基本上都是军镇镇将和僚属家族的成员,大家扎堆在一起,近亲通婚,上下级通婚的现象非常普遍。说白了,军镇的核心成员基本上就是一家人,上阵父子兵,打架兄弟亲,干啥啥都亲,不亲也得亲。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奉上六大军镇的地理位置图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大同是北魏王朝的首都,而六大军镇屹立在北魏的北部防线,按照如今的长度来测量,六大军镇的防区长达一千多公里,几乎贯穿了河北和内蒙古。可想而知,六大军镇对北魏王朝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六大军镇,尤其是离大同最近的武川镇和柔玄镇,军事地位非常之高。
李渊爷爷的爷爷,金门镇将李熙,当时就镇守在武川镇。
据史料记载,北魏的百姓都以能在六大军镇服役为荣,只要入了六大军镇,就意味着和北魏的皇族,北魏的高层搭上了关系......
六大军镇的荣耀持续了将近一百年之久,一百年的时间,足够他们繁育一代又一代的军镇子弟,这些人享受着国人的敬仰,又以各种姻亲关系,交杂充斥在北魏的朝廷,把持着政治资源,地位显赫之极。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迁都到中原的洛阳城。
迁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削弱六大军镇对朝廷的控制能力。
这帮人实在是太烦人了,搞个国家政策,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取个老婆和小妾,不管美丑,不管技术如何,也得按照他们的来,皇帝让他们不舒心了,可以随打随骂,而且还不负责任。更要命的是,皇帝如果想分化拉拢,完全插不上手,因为他们的家族全部是互相通婚,往上数一辈,最多两辈人,一定有姻亲关系,也不知道整天和表弟表妹睡觉,心理怎么过得去!
拓跋宏是个有进取心的皇帝,至少在有生之年,他想做出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六大军镇的大老爷们,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事实上,接下来的一百年,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势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倒是越来越强势,西魏、北周、隋、唐四大王朝的奠基者全部出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出自关陇的皇后、嫔妃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这帮人虽然出自关陇集团,可自己做了皇帝之后,也害怕关陇的军事贵族夺权,因此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一百年之后,隋炀帝杨广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样,做出了迁都洛阳的选择,历史的相似之处,何其至极。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97章祖孙五代,创业不止 (1)

北魏皇族迁都到洛阳之后,六大军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说,政治重心迁移到了洛阳城之后,六大军镇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皇族原本依靠他们镇守边疆,把他们奉为拓跋氏家族的祖宗,各种跪舔和礼遇,可如今不需要了,你们的存在变得毫无价值了。
比如说,孝文帝推行鲜卑族汉化的民族政策,粗鄙汉子脱下禽兽皮衣,全都改穿汉人精美的丝绸衣服;官方和民间的主流语言全都改成了汉语;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发放洛阳户口,把原先的鲜卑印记一步步抹除;鼓励鲜卑族和汉族互通婚姻,别再提什么纯正的鲜卑血统;鲜卑族的姓氏,一律变更成汉族的姓氏,改革直接从祖宗十八代做起......
这样一来,六大军镇的存在,和北魏皇族要求的形象格格不入,他们就像是异端分子的存在一样,对皇族还有什么认可感可言!
最要命的是,孝文帝收监了很多罪犯,最后一律发配到了六大军镇.......
天堂到地狱,只有一纸诏书的距离,这纸诏书直接击穿了六大军镇的底线。
524年,军镇守将、军户们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他们没有躲在家里画圈圈诅咒朝廷,没有用口水唾沫来消极反抗,手握兵权的他们直接宣布起义,打算瓜分北魏皇族的地盘,自己当家作主。
六镇起义,直接将北魏王朝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为了平定叛乱,北魏皇族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国力,等到大家都打不动了,一个叫尔朱荣的胡人从太原强势崛起,带兵进入洛阳,屠杀了皇帝和太后,随后又将北魏的两千多个官员集体屠杀,彻底终止了北魏皇族想要推行的汉化改革。
大家都知道,这两千多个官员,几乎是北魏皇族提拔的所有山东士族!
尔朱荣也知道,你们搞来搞去,不就是为了争权夺利吗。
敌人已经彻底消灭,接下来的游戏,归六镇军人自己玩儿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渊的祖父李虎,就是武川镇出生的军人。
准确的说,李暠之后,李氏家族就在走下坡路,走的义无反顾,不可阻挡,到了李虎的父亲李天锡这儿,只不过是朝廷的戍卫军官。当时的李氏家族,不缺钱花,不缺地种,却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放眼朝堂,勉强称得上吃喝不愁的小康家庭,谈不上贵族集团。
想起一个比方,李天赐就像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小伙儿,职业起点很高,后劲很大,也选对了行业方向,可就是没混出来。
发家致富的家族愿望,注定落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李虎年少的时候,风流倜傥,志向远大,而且满腹诗书,气度不凡,像他这种少年英才,很适合去搞文艺工作,把起妹来毫无压力。
问题是,李虎是外向的性格,不太愿意坐在家里专研学问,军镇出身的人,自然崇尚暴力美学,李虎的职业大招就是射弓箭,由于射的快,射的远,朋友都很认可他,再加上李虎经常拿家里的钱去应酬挥霍,在军镇的名气非常大。
人若想发达,必须得有贵人提拔,李虎的贵人就是北魏的权臣贺拔岳。
贺拔岳的背景咱就不说了,包括后来的权臣宇文泰、高欢,全都出自尔朱荣的麾下,不过,此时的尔朱荣已经在黄泉路上观光旅游了好几年,几个小弟瓜分了他的势力,眼下正斗得难舍难分呢!
贺拔岳出生在军人世家,堪称北魏的职业军人,他经常出去打仗,他认识李虎,也很赏识他,因此主动提出,将李虎带在身边,打算重点栽培。
李虎在职业生涯中建立了不少军功,在那个年代,军功就是男人的底气,家族的荣耀,手上有了军功,再加上有贵人力挺,李虎的官职跟着水涨船高,一度做到了左厢大都督的高位,代替贺拔岳执掌内外军务。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此时的北魏,经历了六大军镇的大乱,可以说元气大伤,皇族已经彻底失去对局势的控制,六大军镇的班底明争暗斗,局势非常混乱。
贺拔岳身为北魏皇室的忠实代表,带着武川军镇的势力,和以高欢为首的怀朔军镇势力斗的难舍难分,终于,在一次地下活动的较量中,贺拔岳惨死在自己的女婿手中,含恨而终……
贺拔岳被杀之后,武川镇的军人们空前的团结起来,打算拥立宇文泰为武川镇的扛把子,接管贺拔岳的军队,和高欢继续对抗下去。
不过,李虎却拒绝了,他拒绝的不是宇文泰,而是不想有违自己的良心。
贺拔岳对他有天高地厚之恩,恩人的尸骨未寒,你却投奔到别人的怀抱,实在是有亏于心啊,李虎昼夜兼程赶往荆州,打算请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前去主持大局,却惨遭贺拔胜的拒绝。
想要在虎口夺食,完全属于掉脑袋的勾当,谁都不想干。
看得出来,此时的李虎,政治思想不太成熟,行为颇为幼稚。
不过,正是因为李虎的这种赤子之心,才让宇文泰对他刮目相看。
在宇文泰的眼里,李虎就像是没长大的孩子,因为赌一口气而离家出走,大家都可以理解,只要你不反对我的人格,咱俩儿可以继续做好朋友,没毛病!
李虎在外面兜兜转转一圈,听说好兄弟宇文泰执掌了兵权,便有了倦鸟归家的念头,大家毕竟都是武川镇人,交情又那么好,没什么不可以的。
534年,怀朔镇出身的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修为帝,元修难以忍受高欢的欺压凌辱,逃奔到宇文泰的麾下,高欢随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迁都到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建立了东魏政权。
535年,武川镇出身的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在长安城重新搞了个小朝廷,建立了西魏政权。
对宇文泰来说,高欢的东魏是十足的盗版,对高欢来说,宇文泰的西魏是货真价实的盗版,两边隔着潼关和黄河形成政权的对峙,各种不服。
实际上,两人拥立的都是北魏皇室的成员,其实都是盗版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98章祖孙五代,创业不止(2)


宇文泰的起家,全靠武川镇军人的支持,夺取政权之后,宇文泰投桃报李,将武川镇的嫡系军人编成一军,带着他们掌控着西魏的所有政治资源。
为了对抗东魏政权,宇文泰推行了著名的府兵制度,为武川镇的部将专门设立八个柱国大将军、十二个大将军的头衔,由他做扛把子,独领风骚。
八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泰侄儿)、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出将入相,不仅把持着军队的权力,还是朝廷最核心的官员,麾下更是执掌着二十个树大根深的军事家族,是当时最恐怖的存在。
当时,宇文泰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老大哥,虽然头上有柱国大将军的封号,其实是朝廷的首席宰相,地位已经超然脱俗,元欣是北魏皇室的代表,有了这层身份,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至于柱国大将军之职,只不过是挂个头衔,不管事而已。
其余的六个柱国,暗合周礼治六军之意,每人分管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分管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西魏府兵的雏形。
李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的时候,头上还挂了个陇西郡公的头衔。
551年,李虎去世。
宇文泰是个明白人,哥几个为什么混的这么好,能够把持朝政二十余年?
还不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不搞内部斗争,让敌人不敢浑水摸鱼!
李虎,你死了不要紧,还有好几个儿子呢,你儿子就是我儿子!
哥,别吓我,莫非老子的儿子真的是你儿子?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有的人,真的是命好,你无法反驳,也无法改变。
拿李渊来说,老爸李昞只不过是李虎的第三子,按照世俗的规矩,三儿子在家基本上没啥地位,跟在大哥的后面打打杂,照顾一下后面的小弟弟,分果果的时候,肯定是最少的那种。
可李家不一样,李虎的大儿子李延伯在北齐王朝做官,天各一方,暂时肯定是回不来的,二儿子李真很早就因公殉职,排来排去,三儿子李昞居然是陇西郡公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在宇文泰的安排下,李昞接过了陇西郡公的爵位,至于柱国大将军的头衔,宇文泰表示,你还太小,和伯伯们坐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实在是有损大家的威严,暂时就别给了,等你长大了,叔叔再给你!
为了安抚李昞,宇文泰给他加封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实在是三生有幸啊,随随便便一个晚辈安慰奖,就能让凡人们奋斗好几辈子,还有可能够不着!
就这样,年仅15岁的李昞成了当时的显赫一时的青年才俊。
556年,宇文泰正式咯嘣。
这下好了,关陇军事贵族最重要的领袖去世,只留下了一个年仅14岁的儿子宇文觉。问题是,谁来罩着宇文觉啊,幸运的是,关陇集团的人心很齐,大家合力把宇文觉推到了首席宰相的位置,还给他戴了个周公的高帽儿!
事实上,关陇集团早就控制了西魏的政权,能够让西魏的皇室苟延残喘长达二十年,实在是耽误中国历史统一的进程,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宇文觉掌权之后,几个年长的伯伯商议了一下,最终革掉了西魏皇室的天命,让幼主宇文觉开创了北周王朝,自家人做了皇帝。孩子啊,你的年纪还是太小,关陇贵族一大家子的命都握在你的手里,风险确实很大啊,要不堂哥帮你看着场子吧,都是自家人,你就放心吧!
堂兄叫宇文护,一个思想疯癫,行为激进的存在。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557年,宇文觉上任不到一年,就被堂哥宇文护给干掉了,同辈的宇文毓接班做了傀儡皇帝,560年,宇文护又丧心病狂地毒死了宇文毓,让年仅17岁的宇文邕做了皇帝,史称北周武帝。
搞来搞去,都是宇文家的家庭事务,神仙们打架,凡人们靠边站就是了。
这些年来,李昞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阅历也慢慢丰富了起来。
说白了,皇族成员之间的政治内斗,也不算什么坏事儿,只要你别乱说话,乱站队,你就是皇族成员们争相拉拢的对象,封号、美女、权力什么的,都是天上应该掉的馅饼儿,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昞在混日子的时候,北周皇室就给老爸李虎追封了唐国公的头衔,李虎还被评为北周的开国功臣,先进臣子,享受北周皇室的礼遇。
功臣的头衔自然和李昞无关,可唐国公的爵位,则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轻轻松松,不仅如此,北周皇室看李昞已经老大不小了,因此把柱国大将军的官位还给了他,毕竟大家还在吃大锅饭嘛。
瞧瞧这帮贵族,啥事儿也不用干,坐在家里就可以升官发财,怎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也别怪农民起义,最先杀的就是这帮人!
升官了,李昞自然心情大好。
一个是陇西郡公,一个是唐国公,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啊。
更有趣的是,北周皇室的一纸诏书,还给李氏家族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如果李氏一直戴着陇西郡公的头衔,真到了立国称帝的时候,该取什么名字呢,是大陇西国,还是大陇国,还是大西国,总之不可能是大唐国……
572年,李昞也咯嘣了。
还是老规矩,年仅7岁的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讲到这里,终于把李渊的祖辈说清楚了,结论已经很清晰了:
李渊爷爷的爷爷,高祖李熙找了个投胎的好地方,北魏王朝的武川军镇,这才让李氏家族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李渊的爷爷李虎,靠着自己的双手,打下了李氏家族的根基,祖孙五代人的经营,这才有了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门阀底蕴,有了开创大唐江山社稷的资本。
这个世道,天道轮回,祖辈的耕耘,才有后人的享受,无需怨天尤人。
李氏家族经过几代的耕耘,势力早已经不同往日。
李渊,正是这个家族飞黄腾达,永载史册的转折点。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99章金钥匙,不是李渊的最爱

566年,一个可爱的婴儿在长安城呱呱坠地,这位小朋友出生的时候,屋内并没有红光冲天,也没有龙蛇盘踞在房梁之上,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同样是开国大帝,隋文帝杨坚就显得鹤立鸡群,卓尔不凡了。
比如,杨坚出生的时候紫气充庭,刚刚落地,就有一个神奇的尼姑(简称神尼)上门贺喜,说这娃来历非凡,不可以慢待他,那怎么办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神尼决定亲自抚养杨坚同学。
瞧瞧,神尼的一句话,就给杨坚定好了美满的前途。
稍微长大一些,杨坚的头上居然可以长出双角,身上到处都是鳞片,完全就是按照龙的模样来刻画的。杨坚的母亲看到这种场景,惊吓到神志不清,居然不小心将杨坚掉落到地上,好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什么后福呢,神尼又给重新定义了一下:你呀你,这一摔,这娃问鼎天下的时间,就得往后推迟了!
此话一出,杨坚的母亲直接昏死过去。
这还不算完,后来杨坚的额头上居然有五柱入顶,说的神乎其神,如果是放到现在,杨坚要么是某个禽兽的儿子,要么是身体出现严重的疾病,能娶到媳妇就不错了,还入朝为官,问鼎天下呢!
说白了,不要脸的美化包装,杨坚英明一生,未免也落入了俗套。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还是说回李渊吧,因为他勇于正视自己的出生,显得稍微正常一些。
出生过程很平凡,可还是在长安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原因很简单,他的老爸是中央领导,柱国大将军,唐国公,北周皇室最忠诚的支持者,家族的祖祖代代都是革命烈士。
李氏家族添了新丁,北周的皇室再不讲究,也得派专人过来慰问一下,赏赐一些奇珍异宝,以示祝贺吧,关陇军事集团的好兄弟,朝中的下属,怎么也得送点礼物过来,普天同庆一下吧。
这还不算什么。
他的老妈是独孤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四女儿。
独孤信这位老爷子,完全就是逆天的存在,因为他是三个皇帝的老丈人,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独一份儿,唯有民国时期的宋氏家族可以稍微媲美一下。
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虽然女儿的结局不太圆满,可独孤信身为北周国戚,老丈人的身份还是毫无问题的。
四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眼下得了外孙,娘家自然得派人来祝贺。
七女儿嫁给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遗憾的是,杨坚的老爸杨忠还有两年才会嘎嘣,随国公的头衔,杨坚表示暂时还拿不到手,只能继续猥琐发育,和独孤氏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
小渊啊,七姨妈和七姨夫暂时还帮不到你,江湖永存,以后再见吧!
这,就是李渊出生后可以享受的政治资源。
所谓的金钥匙,只不过是小渊随手把玩的小玩具而已,真正厉害的,恰恰是关陇贵族集团,尤其是独孤氏一脉的人情关系网。
如果不出意外,李渊的一生将会顺利无比,美女、金钱、田产、官职、爵位通通不在话下,直挂云帆济沧海,搞个皇帝来做做,都是可以随意畅想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历史证明,起步越是顺利的人,人生越容易产生滚雪球的效应。
李渊的雪球,直接从老爸李昞的身上开始滚起。
572年,唐国公府传出一个噩耗: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昞去世了!
一时间,长安城彻底震惊了。
搞什么啊,如果大家所记不错,李昞才36岁啊,正值青年有为,开挂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怎么就突然驾鹤了?可惜,殊为可惜啊!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36岁是重要的本命年,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劫数,如果能够跨过去,就会一帆风顺,如果跨不过去,那就永远也跨不过去了,历史上的周瑜、朱佑樘,国外的玛丽莲梦露,都是在36岁的时候清脆的嘎嘣。
看来,李昞也没躲过这个劫数。
彼时的小渊,年仅七岁,还只是个不开窍的小孩子,人生所有的乐趣,还局限于蹲在地上搓泥巴,自然不懂这其中的奥妙。
李昞去世了,那李氏家族的荣耀该由谁来继承呢?
按照兄弟的排行榜,李渊是家中的老四,可大哥李澄很早就去世,二哥和三个应该都不是李昞的嫡子,小渊同学和老爸一样,成为了唐国公的唯一继承人。
李渊凭空搞了个唐国公的爵位,应该高兴吗?
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李氏家族的顶梁柱倒了,很难想象,在强敌环伺的北周朝廷,孤儿寡母以后如何过日子。眼下虽然没有衣食之忧,可李氏先祖积攒的政治资源,靠谁来发扬光大呢!
说的更现实一点,李昞是个装备已经刷到满级的大怪兽,可嘎嘣之后,装备掉了一地,李渊充其量捡了个通用的装备,至于柱国大将军,州郡总管之类的实职,他一个也没捞到。
这票生意干的,很不划算!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不过,北周的统治者也暗示了,李渊毕竟还太小,柱国大将军的头衔先给他留着,等他长大了再还给他,这个是有先例的。
问题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凭什么挑起李氏家族的重任?
究竟由谁来做小渊的人生导师,谁来给他搞政治启蒙啊?
李渊的教育经历,完全就是个谜一样的存在,李氏家族自己不愿意说,恐怕也是有难言之隐,咱们可以从公开资料看到的,就是李渊七岁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然后就大步向前,直接迈入了七姨夫的大隋朝堂。
简历如此简单潦草,和李渊帝王的身份一点也不匹配。
很多人都说,李渊曾经寄居到了七姨夫的家里,沐浴着七姨夫和七姨妈的智慧光环,亲眼看着他们如何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朝堂危机,如何从北周皇室的手里夺过最高权力,如何开创大隋的江山社稷。
于是,小渊同学将七姨夫的这波神操作铭记在了心里,数十年后,几乎是以同样的手法,从表弟的手里躲过江山……
只能说,这从里到外就是个冷笑话,而且一点也不好笑。
李渊是谁?
唐国公的继承人,李氏家族的独苗儿。
李渊虽然只得了个唐国公的爵位,可这并不代表什么,他的年纪还小,根本就没资格参与朝政,所谓的官职,并不是北周的高层不愿意给他,而是没法给!
凭着李渊的出身,家族的强硬关系,稍微弄点军功,完全可以重回巅峰。
因此,对李渊来说,当务之急是把家族复兴的重任给扛起来,怎么可能不务正业,随便跑到别人的家里过日子,如果真是这样,老爹李昞恐怕会从坟墓里跳出来,狠揍一顿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总之,官方史书都没记载这个梗,咱们也不用去纠结太多。
可以肯定的是,李渊七岁之后的成长过程,乐观的说法是平安无事,茁壮成长,悲观的说法其实就是平淡无奇,乏善可陈。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00章七姨夫给咱做了好榜样


李渊继承唐国公爵位的时候,关陇军事贵族已经统治了将近四十年,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物是人非,世事变迁,不变的是,统治阶层还是这帮关陇的大老粗,变的是,昔日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基本上已经入了土,小字辈的都已经换了好几茬。
说白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只不过是统治阶层内部的排资论辈,只有你有军功,就能从大将军升任柱国大将军,如果没有军功,或者是犯了点错,那很对不起,麻烦您把屁股往下挪一挪,给其他人让让位子!
拿李渊的家族来说,就属于老字辈提前咯嘣,小字辈青黄不接的典型代表。
令人振奋的是,他们仍然有资格挤进大将军的20强排行榜。
令人沮丧的是,柱国大将军的位子还是给玩丢了。
在官场上,讲的就是熬资历,刷履历。
有时候,老一辈的革命家,能力平平,在他们那一辈只能坐坐冷板凳,连话语权都没有,可他们就是会养生,活的时间比别人都要长,等到其他的老家伙都蹬腿,小字辈的又斗不过他们的时候,这帮人自然就成了中坚代表。
比如隋文帝的老爸杨忠,就是这类人。
西魏时期,杨忠只不过捞了个大将军的头衔,和柱国大将军李虎比起来,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连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可人家就是能熬,李虎死了他没死,宇文泰死了他还没死,就靠着这张老脸,再加上常年累月的征战,杨忠硬生生地挤到了柱国大将军的行列,开始和李昞平起平坐!
568年,杨忠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因病去世,临死之前,头上有着无数的荣耀光环,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比如大司空、柱国大将军、随国公、太保、都督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之类的。
很遗憾,这些头衔中,儿子杨坚只能拿一个:随国公!
孩子,放心拿吧,你以后称帝的时候,用得着!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不过,杨坚并不是很在乎,他已经27岁,在朝堂混迹了多年,靠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杨坚已经拥有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头衔:大兴郡公、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准确的说,直到此时,杨坚家族的势力,已经有赶超李渊家族的趋势,至少在官二代,官三代的层面,杨氏家族已经全面反超。
接下来的时代,注定是属于七姨夫家的!
杨坚刚刚接过随国公的头衔,朝中的指责和猜忌就铺天盖地而来,这孩子长得很奇怪,是不是有什么蹊跷啊,我看很像是王者之相,皇帝不可不防啊,防什么防,要不直接出手,把他给剁了吧!
这就是杨坚当时的处境。
并非杨坚长得很畸形,而是杨氏家族在杨忠的经营下,势力盘根错节,让很多人都很眼红。想想看,杨坚取了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而大姨子又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还有独孤信这个无敌的老丈人撑腰,再加上老爸杨忠在朝中的余威,以及关陇贵族的友好势力支持,杨氏家族就是个恐怖的政治存在。
尤其是执政的皇族领袖宇文护,始终没有得到杨氏家族的支持,因此对杨忠和杨坚都非常不满,处心积虑地想弄死他们,多亏了杨氏家族势力的力挺和维护,这才让杨坚没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572年,宇文护被侄子宇文邕弄死,结束了对杨坚的摧残。
宇文家族对杨家的摧残,很像是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绿萝卜蹲的游戏。
宇文护被杀之后,这个游戏依然没有停止,宇文邕接管最高政权之后,开始对杨坚进行精神上的摧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皇族或者宗族的成员跳出来,指责杨坚长相丑陋,希望宇文邕能够派人调查,予以处理。
可怜的杨坚,经常会接到相面大师的邀请,进行面相上的全面检查,俗称面相体检,令人惊奇的是,相面大师们的结论却都非常一致:此人啊,没有皇帝的命,最多做个柱国大将军。
很显然,这帮人的相面水平有点差,极有可能被杨坚给收买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基于这样的结论,宇文邕这才放弃对杨坚的监视和管理。
578年,宇文邕咯嘣,儿子宇文赟继承家产,此人似乎很没有安全感,尤其是面对杨坚的时候,只能用大声咆哮,嚷嚷着要杀杨坚才能给自己壮胆。
问题是,杨坚行事谨慎,说话小心,从来不得罪其他人,至于其他的小辫子,对不起,老婆只有一个,也不搞婚外情,贪污受贿的事儿也不存在,结交党羽,哥们就结交,你能怎么样吧,敢动就弄死你!
不仅如此,杨坚还发扬关陇军事贵族互相通婚的优良传统,强行把自家的长女杨丽华送到了宇文赟的床上,并借着老丈人的身份,当上了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开挂的人生,实在是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杨坚很擅长开挂,可宇文赟也不是好惹的,他刚刚登基称帝,就玩起了萝卜蹲的把戏,他的角色是黑萝卜,借着可以发诏书的权力,一直把杨坚的人生黑到悲惨的境地:发配到外地做了亳州总管。
悲剧的是,宇文赟是个玩游戏喜欢半途而废的主儿,还没弄死老丈人,他就躲到后宫享福去了,至于帝位,还是交给下一辈吧。也许,宇文赟知道北周要灭了,想让儿子也过一过皇帝的瘾,发扬一下有福同享的父子同乐精神?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宇文赟的退隐,让杨坚顺利的完成逆袭,仅用了三年的时间,杨坚就把家搬到了长安城的皇宫,自己做起了皇帝。
七姨夫的血泪奋斗史,李渊真的是亲眼所见,而且铭记在心。
在后来的日子里,李渊善于隐忍的性格和杨坚真的是一模一样,不可否认,七姨夫的经历,就是李渊最好的人生导师。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