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01章人生无事,趁早结婚

就在七姨夫奋斗的时候,李渊也干了一件重要的事儿:结婚!
老婆是窦毅的女儿,窦氏,也就是后来的李唐太穆皇后。
在北周的朝堂,窦毅的本家赶不上李家和杨家,可他有一个做柱国大将军的的叔叔窦炽,此人是宇文泰亲手提拔起来的战将,和宇文家族的关系非同一般,基本上可以随时出入宇文家大门的那种。更要命的是,窦炽活了78岁,堪称阅尽了南北朝的政治风波,朝堂的不倒翁,可想而知,窦炽在朝堂的势力有多大。
窦毅是窦炽为数不多的侄子之一,他的婚事,窦炽自然得上心,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政治操守,窦炽给他选了个宇文家族的女子。
此女便是襄阳公主,宇文泰的第五女,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北周明帝宇文毓、北周武帝宇文邕、西魏宇文皇后的姐妹,长安城可以随便躺着走路的人。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窦毅娶了皇室的公主,自然不敢怠慢,殷勤讨好什么的,只能算是每日的标准套餐,绝对少不得,至于夫妻性福方面,窦毅表现也特别积极,频繁耕耘,辛勤劳作之后,两人有了爱情得结晶:女儿窦氏。
窦氏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一头乌黑的头发,眼睛更像是进口的黑葡萄,一闪一闪亮晶晶。只要是个人,看过窦氏之后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此女,必定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
美女嘛,不分老幼,大家都喜欢。
尤其是小美女,更是人见人爱,欲罢不能。
窦氏的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对她爱之入骨,百般宠爱,特意将她养在深宫
之中,打算悉心培养,然后给她找个好婆家。当时,宇文邕为了和突厥人搞好关系,迎娶了一位美丽的突厥公主,异域风情,自然是别有一番风味嘛,可宇文邕呢,就是提不起兴趣来,只要看到突厥公主,他心里就憋得慌,从突厥公主进宫之日开始算起,就一直在守活寡。
窦氏是个聪明的女孩,国家的邦交关系,帷帐之中的云雨,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她心知肚明,有一天,她语重心长地对舅舅说道:如今的北周强敌环伺,尤其是北方的突厥,是我们的心腹大患,舅舅应该对舅妈好一点,以江山社稷为重!
这个“好”字,包含了千言万语,各种所指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说起来,北周的女子似乎都喜欢早熟(独孤伽罗也是这种逆天的存在),尤其是窦氏,虽然只有六七岁,可几乎快熟透了,只待别人来采摘。
窦毅和襄阳公主闻知此事之后,窃喜不已。
自己的女儿,怎么看都顺眼,瞧瞧,风华绝代,婀娜多姿,更兼知书达理,冰雪聪明,简直就是智慧女神的化身啊。接下来的几年,窦氏夫妇悉心培养,窦氏的智慧和美貌与日俱增,双管齐下。
581年,杨坚从北周皇族的手里接管政权,建立了大隋王朝。
昔日疼爱自己的舅舅早就去世了,窦氏的心理总不是个滋味,尤其是杨坚发动政变,夺取宇文家的政权,在窦氏的眼里,完全就是个叛逆的存在。
不过,你打不过人家啊,还是得继续埋头过小日子……
报仇的事儿,只能交给你未来的丈夫了。
又是几年过去了,窦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美女,年方二八!
这种年纪,已经到了出阁的阶段,窦毅和襄阳公主开始着急了,踅摸着给她安排一门亲事,鉴于女儿实在是优秀的一塌糊涂,窦毅有点不忍心了,身为父亲,都希望看到女儿有个幸福的未来,窦毅也是如此。
于是,窦毅定了个基本的原则:嫁出去是可以的,但绝不能让烂头猪给拱了!
夫妇二人合计了一下,得找个有前途的人,在那个年代,有前途就代表出身好,有上进心,会打仗,会武功,尤其是出身和武功,几乎是青年才俊的标准配置,跻身上流社会的入场券。
既然如此,就先来个比武招亲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有一天,窦毅请大师在画屏上画了一只孔雀(古时候西双版纳就有孔雀,中原王朝知道这个物种,很正常),特地给画师交代了一下,身材比例什么的,可以不对称,但是眼睛必须得小点儿!
画完之后,窦府就传出消息了:窦大小姐要比武招亲,长安城的青年才俊们可以前来一试,只要你有本事,立马就可以把大小姐领回家,绝对包邮!
不得不说,窦毅的思想还挺前卫的,其他的家族为了政治利益,都是乱点鸳鸯谱,从来不会在乎女儿的感受,他却可以想出这招比武招亲,先验货,看女婿的能力和家世,全面选拔,重点培养。而且,这种吸引流量的思维,如果放到现在,绝对可以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
北周皇族的侄女,还是个大美女,可想而知,上门求亲的有多少人!
一时间,长安城的公子哥们云集窦府,这帮人的头上都写着几个大字:老子是某公爷的儿子,老子是柱国大将军的儿子,老子是当朝太师的儿子,气焰嚣张至极,神情猥琐之至。
说白了,大家都想在逛街的时候,可以顺便领个大美女回去,多有面儿。
来吧,公平竞争,一人两箭,射完立马出结果,绝无猫腻……
虽然是公子哥,大家却都出自名门将府,射箭是日常基本功,马步、拉弓、瞄准,放箭的姿势潇洒地一塌糊涂,可射来射去,居然没一个人可以射中孔雀的眼睛。他奶奶的,那个画师把孔雀的眼睛画那么小,啊,没见过世面是不是,见没见过孔雀啊,废物!
骂归骂,游戏规则摆在这,谁敢在窦府门前闹事?
天色渐黑,眼看着这群公子哥把画屏都快射烂,也没人能中招,窦毅开始着急了,摸摸孔雀的眼睛,狗日的画师,怎么把眼睛画这么小啊,工钱不结了……
就在这时,门口来了个少年,长得风流倜傥,气度不凡。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据说,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一副李渊的画像,长得确实非常英俊潇洒,也难怪李氏家族的后人不想用特效来渲染,敢情是怕高祖皇帝从坟墓爬出来揍他们吧。
窦毅认出来了,这小子就是唐国公,今年19岁,不管是出身还是长相,都符合窦毅的女婿条件,就看他有没有这个能耐,会不会射了。
来,唐国公,您请,拿箭来!
李渊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性情中人,性情十分好爽,至于为什么来窦府,谁也不知道,有可能是从大门口经过,这才过来凑凑热闹。
对李渊来说,窦大小姐并不是非要不可的,因此不像后世的高考,考生们紧张到尿意十足,双腿哆嗦,李渊轻装上阵,毫无压力,马步、拉弓、射箭,一气呵成,嗖的一声,箭头就插进了孔雀的眼睛。
切!蒙中的吧……
嘲笑声不绝于耳。
李渊二话不说,拿起另外一支箭,直接干掉了第二只眼睛。
……
窦毅欣喜不已,女婿如此会射,女儿的终身幸福终于有保障了。
就你了,回去和你家长说一声吧!
婚事办的非常顺利,吉时一到,窦氏就躺在了李渊的婚床上。
窦氏从小就生活在北周的皇宫,对政治耳濡目染,谈吐智慧和寻常女子完全不一样,在女子沦为男人生育工具的古代,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加上窦氏喜欢历史和书法,和李渊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非常合李渊的胃口,小夫妻闲来无事,就会在书房摆开文房四宝,读书写字,好不惬意,据说窦氏时常模仿李渊的字迹,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恐怕就是这个时间练成的神功吧。
不仅如此,窦氏还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李渊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全都由母亲独孤氏来操持,李渊感念母亲的恩德,对母亲非常孝顺。有一次,独孤氏病重在床,家中的几个媳妇嫌弃独孤氏脾气暴躁,都不愿意去侍奉,只有窦氏衣不解带,日夜陪伴在侧,深得李氏族人的认可。
有这样的老婆,李渊何等的三生有幸啊。
夫妇二人频繁耕耘,一共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个儿子,还有个女儿平阳公主,从女人的角度来说,窦氏可以说是人生圆满。
窦氏和李渊可能都没有想到,当初窦府的两只弓箭,射出了一段旷世美恋,射出了两个帝王明君,也射出了一个锦绣的大唐江山!
人生中的奇遇,确实难以言说!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谢谢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02章七姨夫,你搞我?

581年,杨坚从北周皇族手里谋夺权力,建立大隋帝国。
彼时,李渊已经16岁,可头上只有一个唐国公的头衔,可谓是孑然一身。
怎么样,七姨夫,看在七姨妈的面子上,要不给我封个大官吧?
如果是在北周,凭李渊的出身和家世背景,混个高官做做还是毫无压力的。北周始祖宇文泰就是依靠武川镇的军人起家,对这个大家庭非常重视,该有的地位,该有的赏赐,一个都不能少,后世的子孙,基本上都是按照宇文泰优待关陇贵族的国策去执行的。
李渊的老爸李昞,继承陇西郡公爵位的时候差不多15岁,北周皇室照样给他封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的官职,还让他做了安州总管,没过几年,就直接把柱国大将军的位置还给了他。
说白了,大家都是吃大锅饭的,斗争归斗争,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然而,七姨夫上台之后,世界就变了,一切都变了。
七姨夫是谁,是从刀山火海走出来的开国大帝,他表示,北周朝堂的政治斗争太频繁了,他确实可以继续玩下去,可这种政治游戏太要命,太刺激了,七姨夫的小心脏完全受不了。说的更直白一点儿,杨坚就像是勾引别人老婆的小三儿,能够把人妻搞到手,自然觉得很刺激,很痛快,可自家的老婆,那必须得守好,绝对不能让旁人染指。
看看北周的几个皇帝,要么是受人控制的傀儡,要么对皇位不感兴趣,主动退休养老,要么是昏溃的一塌糊涂,总之,没人把江山社稷当回事儿。
七姨夫是个正常人,龙榻之侧,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鼾声如雷。
杨素、苏威、高颖等人,都是大隋的开国功臣,可杨坚是如何对他们的?
国公爷的头衔,基本上都是贵族们的标准配置,绝对少不得,至于其他的实权职务,你们还是凭能力慢慢熬吧!尤其是杨素,从尚书右仆射升到尚书左仆射,几乎奋斗了十年之久,最后还是搭上了杨广这趟列车,这才完成了最后一级跳。
一切,都因为杨坚在玩权力制衡的游戏。
在杨坚的时代,兵权和朝堂的实权,你只能要一样。
杨素、高颖之流,在朝堂呼风唤雨,青史留名,可手中毕竟没有兵权,即便是征伐陈朝,也是回家后立即上交兵权,不可有半点迁延。兵权在谁的手里,贵族李穆、史万岁、韩擒虎,这些人在战场上风流无敌,顾盼自雄,头上也有柱国大将军,某某主管的头衔,可是在朝堂却没有半点地位。
关陇集团的军事贵族们,出将入相的时代结束了,你们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
这就是隋文帝杨坚登基之初立下的国策,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小渊,七姨夫该如何安置你呢,要不要戴着唐国公的帽子直接养老啊? 独孤皇后表示,孩子他姨夫,别闹得太过分了,好歹也是我姐姐的孩子,自家人啊,该照顾的还是得照顾。
老婆的面子还是得给的,尤其是独孤这种老婆,基本上很少求人。
鉴于这点儿血缘关系,隋文帝下达了一项任命书,将李渊调到长安宫城,担任千牛备身,让他入了朝廷的禁卫军编制。
千牛备身,其实很好理解,千牛指的是千牛宝刀,皇帝随身携带的佩刀,不过,由皇帝亲自携带佩刀很不方便,逼格也很低,所以就把刀交给了身边的卫士保管,卫士的另一种叫法是备身,所以替皇帝拿刀的卫士就叫千牛备身。
在隋朝的禁卫军体系中,千牛备身一共有十二人,他们拿着千牛宝刀,形象非常威武,基本上由国公爷的后代组成,这些人往上数三代,必须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家后裔,而且武艺得高,胆气也得豪迈,不能给皇帝丢脸的同时,也不能把千牛宝刀砍向隋文帝本人……
还有十二个人拿着御用刀箭的,称为备身左右,很像是后世拿着弓箭弹弓,供皇帝随手把玩的小太监(不过隋朝的素质还是很高的),这些人其实是皇帝的仪仗队。在尚武的年代,皇帝很在意出行的排场,身边的人必须得拿着武器,这才觉得有面儿。不像后世的清朝,皇帝天生对禁卫军没信任感,所谓的御前带刀侍卫,只不过是空有头衔,不值一提。
还有十六个戍卫侍从,称为备身,这些人是战斗群体,如果皇帝遇到刺杀,他们先去战斗,千牛备身护卫皇帝快速离开。
再加上他们的首领大将军,这些人基本上就是隋文帝贴身护卫的人员,后世的首长警备部队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千牛备身,很荣耀吗?
如果哥们是个平凡的小老百姓,你把我招进宫里做千牛备身,我一定感恩戴德,用性命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问题是,小渊是食封万户的唐国公啊,李氏家族的继承人,开枝散叶,发家致富,很忙的,怎么能给你站岗呢!
无独有偶,李密也在宫里站过岗,貌似怨气也很大,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给隋文帝站岗的人,一个把大隋江山闹得天翻地覆,一个直接霸占了长安城,翻身做了主人,这还不包括没进入我们统计的其他官二代。
李渊究竟给七姨夫站了多少年的岗,谁也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杨坚找大侄子谈话,说要把他外放到谯州(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做官,职位是刺史!
瞧瞧,贵族就是不一样啊,第一次外放就做了州刺史,多大的恩典啊。
对不起,隋朝初年的地盘不是很大,可却有好几百个州郡,一千多个县城,平均算下来,一个州只能管2-5个县城。李渊呢,稍微走运一点,因为谯州下设涣县、永城县、山桑县、蕲县四县,不过按照总面积算下来,李渊的谯州刺史也只是比如今的县长大那么一点点,比地级市的市长要小那么一大点。
更何况,谯州在安徽,和长安城隔着十万八千里,还处于待开发的阶段,实在不是什么肥缺,如果旁人不知道,还以为李渊被发配到了边疆呢!
这一切,都源于杨坚的谨慎和猜忌。
即便是大侄子,也得经过他的考核,只要你没有二心,以后再提拔你!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好吧,那接下来呢,小渊应该做什么官呢?
隋文帝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好,总之,中央朝廷的官职,李渊碰不得,军队的官职,李渊想都别想。
杨坚做了二十年的皇帝,可李渊的履历却惨不忍睹:千牛备身、谯州刺史、陇州刺史(今陕西宝鸡市陇县)、岐州刺史(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用一句话来总结,自从七姨夫做了皇帝,李渊的官职基本上是原地踏步,这种情况,很像是李渊得罪了某位中央大佬,被人无端打压,以至于二十年来都没有寸进!
如果是放在现代,七姨夫的脸上绝对会多几个大嘴巴子。
这些都是李渊年轻时候的经历,可想而知,他对七姨夫一家能有什么好感。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03章 杨广表弟,太让我失望了

李渊有一种难受的感觉,自己的人生全都是灰蒙蒙的阴影,阴影的根源就是自己最敬爱的七姨夫,就是他一手遮天,让自己的仕途原地踏步了20年。
李渊始终搞不懂,七姨夫为什么要整他,难道是嫉妒大侄子比他帅?
更让人烦闷的是,李渊居然拿七姨夫毫无办法,人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啊,做千牛备身的时候,好歹可以和七姨夫撒撒娇,说上几句话,如今发配到刺史的岗位,当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啊!
小渊心里很苦,一度对人生产生了绝望之感,有理由相信,小渊曾经采取过自残,或者自暴自弃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就在这时,李渊撞到了一个相面大师,此人名叫史世良。
相面这个行业,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风景线。
根据人的五官外貌,言谈举止,居然可以预测别人的生死和福祸,还可以看出来别人是不是有做皇帝和大臣的命,难道相面的教科书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命运吗?令人讽刺的是,相面的人,可以预测到别人的生死和前途,可就是猜不中自己的未来......
史世良:“这位同学,来来来,大师给你瞧一瞧,看一看!哟,你这人骨骼清奇,必定会成为一国之主啊,还希望你能自爱,不要忘记鄙人之言啊!”
后世武侠书上的套路:某某人骨骼清奇,是江湖百年来罕有的练武奇才,经过某某大师调教,或者掉进不知名的山洞,再出来就是身负绝世武功的大侠。
看来,北宋以前,骨骼清奇的人基本上能做皇帝,北宋以后,骨骼清奇的人只能成为武学大家,混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史世良的话很好理解,李渊自暴自弃了,对自己开始极度不负责了。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李渊在做谯州、陇州和岐州刺史的时候,基本上毫无建树可言,就算是李氏家族的后人想要包装,也找不出任何个人先进事迹。不管是朝野同僚的评价,还是老百姓的民意风评,李渊的名声都低迷到了极点,即便是按照朝廷正常的官员考核体系,李渊也很难升官。
也许,在李渊的心里,像他这种达官子弟,功勋之后,根本就不需要从基层开始历练,七姨夫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他飞黄腾达,可七姨夫的消极态度,让李渊倍感失落和绝望,这才选择自暴自弃。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史世良是个很好的激励大师,尤其是一国之主的期许,就像是纯正的进口鸡血,让李渊顿时就嗨了起来。说实话,在那种情况下,李渊想做皇帝,门儿都没有,可在皇帝的基础上稍微打个折,做个宰相还是有可能的吧!
李渊:老子决定了,重新振作起来,振翅翱翔吧!
604年,小渊的人生迎来了第三个春天(如果说继承唐国公爵位是第一春,娶了窦氏是第二春),因为七姨夫在仁寿宫嘎嘣了。
小渊实在是悲伤不起来,七姨夫啊,既然你对我无情,也别怪我......也别怪我不讲究了,大侄子该吃吃,该喝喝,一刻也不会为你而停止!
听人说,继任的是自己的表弟,晋王杨广。
说起杨广表弟,李渊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青涩的少年时期,那时候大家都生活在长安城,因为是表亲的关系,所以会经常走动。在李渊的记忆中,杨广是个外貌清秀的少年,没事的时候,总喜欢读书,极富文采,对人也是翩翩有礼,深得长辈们的喜欢。
后来,七姨夫做了皇帝,表弟奉命前往江南平叛,顺手捞了一笔政治资本,再后来,杨广做了并州总管,再后来,杨广又做了扬州大都督。
再后来,李渊也记不大清了......
604年,杨广35岁,李渊38岁。
准确的说,李渊和杨广已经有二十年没见过面了,至少没有正儿八经的坐下来畅谈过人生和理想,对方是个什么德行,只能通过长安贵族圈子里的传说得知。不过,令李渊兴奋的是,杨广就是因为对父母孝顺,这才搞到的太子之位,一个对父母孝顺的人,人品至少不会太差吧,难道还会比七姨夫不给力?
李渊很忐忑,表弟还记不记得我啊,表弟会提拔我,还是会继续搞我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不得不说,杨广还是很够意思的,刚做皇帝没多久,就给李渊下达了一道任命诏书:岐州刺史李渊,调任荥阳太守(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即日起赴任!
沃特?
卧槽!
不不不,不能这么消极,看待问题还是得从好的方面出发嘛!
恩,表弟还是记得我的,这就是好事!
做官呐,就怕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只有动起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表弟呢,或许是顾虑刚上台,不敢做太大的动作,所以先帮我刷刷资历,相信过不了多久,哥们就能回长安工作了!
悲剧的是,李渊的希望落空了,调任荥阳太守的诏令,由表弟杨广亲手签批,回长安什么的,杨广似乎从未想过。
接下来的几年,李渊的官职就动过一次,从荥阳太守变成了楼烦太守(今山西忻州市静乐县),从距离来看,貌似有开发边疆的趋势啊。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杨广表弟,你和七姨夫完全是一路货色!
可不是嘛,人家是大隋的皇族,人事任命的决定,必须站在帝国的最高利益来考虑,七姨夫打压关陇军事贵族的政策,杨广表弟一清二楚。不仅如此,比起他的老爸,杨广改革进取的精神,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够让李渊继续担任大隋的太守,已经算是很大的恩典了。
事情并没有完。
在楼烦太守的岗位上,李渊依旧是一事无成,杨广找了个机会,用一纸诏书将李渊直接调回了京城,先后担任过殿内少监、卫尉少卿二职。
殿内省,下设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说白了,皇帝的生活管家,负责皇帝吃饭、穿衣服、出行工具的具体事务。殿内省的一把手是殿内监(正四品),李渊担任殿内少监(从四品),充其量只是个部门跑腿的二把手!
三十年前,李渊是千牛备身,负责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兜兜转转了一圈,李渊发现,自己居然又回到了原点!
七姨夫一家,太特么不是人了!
卫尉寺呢,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时人都知道,卫尉寺主管朝廷的武器库、储存仪仗和帐幕等物资的仓库。
卫尉寺的一把手是卫尉卿(从三品),李渊担任卫尉少卿(从四品),官职很高是不是,对不起,和李渊平级的少卿大人,还有两个!
也就是说,李渊啥也不是。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很多人都说,李渊的级别是从四品,已经很高了。
问题是,隋朝和唐朝的官职还不太一样。
李世民取消了尚书令的头衔,后来尚书左右仆射也不太管事,最高级别的宰相也就是侍中、中书令,普通的六部侍郎,加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就可以飙到正三品,和宰相们平起平坐,所以说,唐朝的正四品算是很高的级别。
隋朝的尚书令是首席宰相,正一品,尚书左右仆射是从二品,六部尚书是正三品,六部侍郎是正四品,这帮人都是大隋王朝最核心的官员。咱们从史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六部尚书才是管事的人,比如杨素、高颖之流,全都挂着尚书的头衔,至于六部侍郎,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只能算是跑腿办事的。
李渊的从四品,完全是照顾皇帝的颜面,不能太low了。
还有一点,说出来也很打击人。
隋朝的刺史和郡守是什么级别?
上州是正三品,中州是从三品,下州是正四品,也就是说,李渊做刺史的时候,头上好歹是从三品的官帽,可到了殿内省、卫尉寺,不但失去了封疆大吏的头衔,失去了一把手的权威,官职往下调了一级。
这买卖做的,天理何在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04章全国大乱,终于想起了表哥

渊哥调任卫尉少卿的时间,正好是613年。
这一年,李渊已经47岁,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问题是,天命在哪里啊!
十年前,相面大师说老子可以做皇帝,十年后,老子只不过是个管仓库的!
人生的落差,不应该有这么大吧。
小表弟,到底啥时候启用我啊,哥都是要入土的人了......
客观的说,隋炀帝猜忌李渊是千真万确,发自肺腑的。
612年,隋炀帝发动第一次高句丽战争,山东、河北等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的革命军闹得如火如荼,小表弟为了应付糟糕的局面,搞得是焦头烂额,即便如此,他也没打算启用李渊。
殿内少卿,我看你就做得挺好的。
613年,隋炀帝发动第二次高句丽战争的前后,李渊调任卫尉少卿。
这些年来,官儿是做了不少,可就没拿得出手的,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别急啊,大表哥,这次安排你去辽东的怀远镇督运粮草,怎么样!
李渊可能没想到,他的人生转机终于要到了,并非小表弟想启用他,而是同为关陇贵族的杨玄感,带着一帮关陇集团的贵族子弟,想要革隋炀帝的命!
洛阳城下,杨玄感扯旗造反,贵族子弟跟风相随,消息传到辽东之后,隋炀帝差点尿了裤子。隋炀帝花了十年的时间,打算逐步清除关陇集团对朝廷的控制力,可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棋差一招,被杨玄感这个臭小子给暗算了。
可恶的太子党,真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放眼朝廷,又有谁可以信赖呢?
用凡人的思维来理解,遇到这种危机,谁都不可以相信,可是外人和亲戚相比,貌似亲戚稍微靠谱点,至少大家有血缘关系,即便谈不上荣辱与共,共同进退,但是先抵御外敌,内部再分果果还是没问题的。
对隋炀帝来说,当务之急是洛阳和长安。
都城的稳定,重于泰山啊。
洛阳方面,张须陀等人已经星夜兼程地赶回去,兵力方面完全不成问题。
更何况,洛阳城是隋炀帝的老巢,心腹之人还是很多的,不必过虑。
长安方面,很让人头疼啊。
潼关以西,全部是关陇贵族的地盘,不可否认,绝大部分人都在支持隋朝,或者持观望的态度,就怕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在背后偷偷捅刀子。别的不说,镇守在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市)的元弘嗣就有点儿靠不住,他是斛斯政的亲戚,而斛斯政就是杨玄感叛乱的元凶巨恶,此刻已经逃亡高句丽,做了叛国贼了。
这样的人,隋炀帝能放心嘛?
关中和陇右,必须得选一个得力可靠的人才行!
这样吧,小公鸡,点到谁,我就选谁。
好,就是你了,大表哥!
你拿着我的诏书,去弘化郡替我办一件事,先控制住元弘嗣,然后替我看好场子,你需要兵马是不是,就让你节制关西十三郡的军事吧。
这是什么概念啊!
隋炀帝的一道圣旨,李渊就从卫尉少卿变成了封疆大吏,而且手中握着关西十三郡的兵权,何等恐怖的存在。
这才是关陇贵族应有的晋升姿势,这才是贵族子弟应有的发育节奏!
妈呀,表哥我终于熬出头了。
什么时候出发!
收拾收拾就走吧,路上别耽搁,策马狂奔,前程就在你的脚下。
在长安和洛阳的日子,李渊时刻受到隋炀帝的关注,说得好听点,犹如潜龙入渊,难以施展抱负,说得不好听,就是个政治囚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踏尽长安花。
人生得意须尽欢,老子纵马进潼关。
我得儿意的笑,又得意的笑......
李渊很开心,当初娶了媳妇窦氏,也没这种兴奋劲儿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有时候,皇帝真的是很纠结的职业,明明不相信人家,还得重用人家。
皇帝的苦,宝宝也不是很清楚。
来到关中之后,李渊的生产力一下就解放了,他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又是隋炀帝钦封的使者,再加上平日里性格温和,待人宽厚,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李渊的呼吁下,关中的英雄豪杰纷纷前去投奔,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表弟交代的事情,李渊完成的很出色,可以说是超出预期。
接下来怎么弄,是不是带兵南下,弄死杨玄感,扑灭起义的大火?
很可惜,杨玄感不太配合李渊的发育节奏,起兵不到三个月,杨玄感就被小弟捅死在某个臭水沟的旁边。
杨玄感的起义,就像是倒入火焰中的一杯烈酒,让起义活动越发红火。
隋炀帝,真可以说是焦头烂额,无暇他顾了。
即便如此,杨广还是发动了第三次高句丽战争,纯粹是为了出一口气。
怎么安置大表哥呢,继续去帮他运粮,还是镇守在关中?
杨广考虑了一下,起义军不仅要他的江山,更想要他的命,和这帮土包子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至于大表哥嘛,暂时还掀不起什么风浪,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皇权游戏规则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弄死他。
因此,大表哥需要被监视,更需要被重用!
614年,东都洛阳盛传着一则童谣《桃李章》:“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小屁孩在大街上随便唱的一则歌谣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对不起,古代的人没啥娱乐活动,新闻头条也不多,因此遇事很喜欢进行深度思考,不流于表面,思维极度发散和敏感,比如说,你告诉隔壁的老张,他老婆刚刚偷偷跑出门了,他绝对会联想成他老婆去找情人幽会了......
歌谣,确实是新鲜出炉的,说的非常含蓄,也没说谁要做皇帝啊!
问题是,歌谣里面提到了皇后,这就跟天家的事儿有关了。
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人手进行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非常消极的言论:一个姓李的男人,恐怕会对皇帝的位置形成威胁啊!
有关部门是谁?
有理由相信,一个叫安伽陀(半僧半道,完全靠口才吃饭)的冒牌大师,深度参与了此事,除他之外,还有个叫宇文述的权臣,也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
安伽陀的意思是,杀光所有姓李的人,事情自然就解决了。
隋炀帝很无语,很想扇他的大嘴巴子,你特么不知道姓李的人有多少吗?
安伽陀就是在等这句话,既然不能杀光,那就得宰几个领头羊!
谁啊?
宇文述告诉他,可以先干掉李浑。
如果陛下心情不错,可以顺便干掉李敏,将李氏家族的核心成员连根拔起......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05章桃李子,血色风波

李浑,已故太师、申国公李穆的儿子!
李穆也出身在关陇贵族,在宇文泰的手下混过,后来拥立杨坚登基称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太师、申国公,以及无数的荣耀头衔。隋朝的太师,官居正一品,地位超然,也就是说,放眼大隋王朝,再没有什么官职可以拿来封赏李穆。
不过,杨坚另想了一个法子:让李穆赞拜不名、无反不死!
不仅如此,李穆的家族也跟着他鸡犬升天,当时,凡是和李穆稍微有点血缘关系的,一律升迁做官,就算是襁褓中的婴儿,头上也顶着仪同三司的尊位,整个家族在朝中持象笏做官的子弟,就高达一百多人!
翻一下隋书,列传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李穆、李浑、李敏等人。
要说家族势力,李穆家族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李穆嘎嘣之后,第十子李浑继承了申国公的爵位。
按照家中的长幼顺序,李浑压根就没资格继承家产,可他心术不正,暗中勾结妻子的哥哥宇文述,希望宇文述能在隋文帝的面前替他美言,如果能继承申国公的爵位,他愿意把国公府一半的收入拿出来分给宇文述。
这样的交易条件,无人能够拒绝。
问题是,这笔钱就是个难以处置的天文数字啊!
想想看吧,国公府不是你一个人的,把一半的收入拿出来,别人能答应吗,那个年代不能转账,宇文述每年都得到国公府搬运钱财,合适吗,可行吗?
事实上,宇文述把事儿确实给办成了,可李浑这小子却赖账了。
人家说,没占到别人的便宜,就感觉像是吃了亏,宇文述呢,鞍前马后忙了这么长时间,居然被这臭小子给占了便宜,这事儿传出去,以后真的没法混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幕。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要翻页了,空顶一下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安伽陀劝隋炀帝打压李姓的大臣,宇文述就把名单不失时机地递了上去。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个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纠葛在一起的惊天阴谋。
因为“李氏当为天子”这件事情,李浑、李敏等李氏家族的核心成员,一共32人,悉数被隋炀帝处死。
这件事情,说谁被人利用,谁是傻子,谁对说错,可以说毫无意义。
李浑,违背家族长幼的继承规则,又拿宇文述开涮,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宇文述,因为私人的利益,惩罚李浑,乘机打压李氏家族,理所当然。
隋炀帝,乘机铲除最强悍的关陇贵族势力,完全符合杨家的利益。
还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完全就是历史之谜。
无独有偶,数十年之后,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也遇到了这个坎儿,只不过姓李的人变成了姓武的人,李世民采取的对策,完全就是隋炀帝的翻版。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同志留给后世皇帝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优秀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弄死李浑之后,隋炀帝找到安全感了吗?
似乎没有!反倒更加不安了!
哥们是不是弄错人了啊,李浑这种货色,也能做皇帝?
来来来,看看名单,还有谁有威胁?
大表哥,李渊?
听人说,渊哥在关陇招揽了不少人才,群众基础很扎实,百姓的呼声很高。
用一句话来形容:大表哥混的是风生水起啊!
隋炀帝特别忌讳臣子暗中结党,李渊招揽人才的行为,已经触及了他的底线。
弄不弄,怎么弄?
隋炀帝很纠结,下不了决心,朝廷的改革都是针对关陇贵族,如今又弄死了李浑一家子,算是正式和他们开战了,再拿李渊开刀的话,他还能收拾残局吗?
更何况,渊哥是你派去镇压局面的,如今想要收拾他,找什么理由啊?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