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11章 儿子们,速速来领活干

高君雅就是不入流的货色,李渊也心知肚明,派他去和突厥人干架,注定会失败啊,李渊为什么要冒着被问责的风险,行此下策呢?
这事儿,其实就是笔糊涂账。
比如,李渊觉得隋炀帝在扬州混日子,山高皇帝远的,他根本就管不到太原,可能也没心思管,即便是把天给捅破了,也无所谓。
比如,李渊想要借突厥人的手,除掉高君雅这个心腹大患。
比如,李渊故意放水,让王仁恭和高君雅吃瘪,以此来衬托他高大伟岸,射箭无敌的英雄姿态。
比如,李渊认定自己是太原城最合适的当家人,就算闹出了事儿,隋炀帝也只敢嚷嚷几句,绝对不敢要他的脑袋。
比如,李渊想要起兵造反,可理由不充分,因此只好用一场华丽的败仗,让隋炀帝来惩罚他,李氏家族有了性命之忧,李渊再振臂一呼,奋起反抗,背叛小表弟的罪名也就小了许多。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开放到无边无际的话题。
不过,有一点确实可以肯定,李渊有恃无恐,不担心隋炀帝能要他的命。
凭借着突厥骑兵的能力,横扫河东根本就不在话下,一旦河东丢失,长安、洛阳将会彻底暴露在突厥的铁骑之下。
隋朝的高级官员,包括他们的家属和族人(骁果卫后来谋反,也是考虑到家人都在关中),基本上分布在关中和洛阳,尤其是关中,盘踞着各种政治势力,对隋炀帝来说,保护大隋官员的性命,甚至要重于江山社稷!
从细节也可以看的出来,隋炀帝对太原的关注程度,要远高于其他的地方。
问题是,谁才能守得住太原城呢?
答案呼之欲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大表哥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论战斗力,李渊是大隋王朝为数不多,可以和突厥骑兵过上几招的人,李渊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更何况,李渊模仿突厥骑兵的奇特战术,居然能让突厥人退避三舍,就冲这一点,李渊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论忠诚度,隋炀帝确实很头疼......
大表哥这个人吧,被杨家两代帝王打压了大半辈子,可也没听说他有只言片语的怨言啊,雁门郡城之外,大表哥就是冲着救你命来的,不仅有功劳,态度还特别端正,又帮朝廷灭了母端儿、历山飞两大黑恶势力,面对无敌的突厥骑兵,大表哥向来不怂,忠诚度,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论群众基础,大表哥在太原经营了好几年,如果说连他都控制不住局面,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选了。
论血缘关系,这个就不说了,亲不亲都是一家人,关键时刻,肥水还是不能流到外人的田地里。
这样的利益关系,不是太难分析,李渊知道,隋炀帝也知道。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对李渊来说,无非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跟使者回扬州,小表弟要么申斥一番,然后放他回太原,继续为杨家卖命,要么伸头就是一刀,坐等太原沦陷敌手,平叛的局势继续恶化。
第二种,死活不去扬州,和小表弟博弈,看谁先认输。
第三种,二话不说,直接起兵造反,该祭旗的祭旗......
这种博弈,连赌博都算不上,李渊几乎控制着所有的赢面。
就这样,史上有趣的一幕发生了:使者顺利地传达完皇帝的意思,也没缉拿李渊,也没诛杀王仁恭(事成之后,使者就得回去交旨,还得穿越战火弥漫的战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事情就这样拖着,没过多久,第二波使者就到了,隋炀帝的最新旨意,李渊和王仁恭,依旧掌管本部兵马,北御突厥,为国分忧。
在这期间,太原和扬州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双方完全是根据局势的走向,理智地做出了最优的决策!隋炀帝赦免了大表哥,肯定不是对他的悲悯,他担心处理了李渊和王仁恭,北部的突厥将会更加猖獗,而且因为这点小事就处罚重臣,以后谁还敢替他镇守边境?
伴君如伴虎啊!
哥们隔着千山万水,还是能感受得到杀气。
哥们就算是握着百分之九十九的赢面,还是担不起那百分之一的风险!
这种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想要摆脱被人控制的命运,就必须成为至高无上的主宰!
小表弟,对不起了,你既然已经失去了对帝国的控制,就别怪我无情了。
有一天,李渊叫来了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道:“二郎!隋朝的国运将尽,我们家族应该在乱世中做出一番事业来,之所以不早起兵,是因为我顾虑到你们兄弟没有在一起(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渊称他们为大郎和二郎),如今,我被陛下拘在此地,你们兄弟应该早点会合,以免遭受灭顶之灾,为天下英雄所耻笑。”
李世民非常同情父亲的遭遇,因此安慰道:“父亲,局势虽然很乱,但您可以学习一下汉高祖刘邦,以静制动,静待时变啊。”
李渊:“如今时机已经到来,纵然是等又能如何呢?假如天命在我的身上,纵然是有人想让我死,我也死不了!”
看不出来,渊哥还是个急性子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小表弟,对不起了,你既然已经失去了对帝国的控制,就别怪我无情了。
有一天,李渊叫来了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道:“二郎!隋朝的国运将尽,我们家族应该在乱世中做出一番事业来,之所以不早起兵,是因为我顾虑到你们兄弟没有在一起(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渊称他们为大郎和二郎),如今,我被陛下拘在此地,你们兄弟应该早点会合,以免遭受灭顶之灾,为天下英雄所耻笑。”
李世民非常同情父亲的遭遇,因此安慰道:“父亲,局势虽然很乱,但您可以学习一下汉高祖刘邦,以静制动,静待时变啊。”
李渊:“如今时机已经到来,纵然是等又能如何呢?假如天命在我的身上,纵然是有人想让我死,我也死不了!”
看不出来,渊哥还是个急性子啊。
起兵是肯定的,铺垫工作得先做好,李渊交代了两个任务。
第一个,李世民牵头,在太原城暗中招揽各地的英雄豪杰。
李渊对英雄豪杰的定义非常广泛,比如战斗值高的江湖草莽,牢狱之中的亡命之徒,走南闯北的商人,地方上的豪强,在官府不得志的人才,总而言之,只要对李渊起兵有好处的人,都是李世民应该去招揽的。
第二个,李建成牵头,在河东郡(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县)招揽英雄豪杰,尤其是河东的官宦家族,需要重点攻克,考核李建成的唯一指标就是,这帮人是不是认可李渊的家族。
事关家族的命运,谁也不敢懈怠。
一时间,送钱财、送美女、送田产,刷脸皮……咱们能想到的收买手段,李渊父子全都用到了,父子三人一起上阵,最终效果杠杠的:刘文静、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正会、唐俭、武士彠、王长阶、权弘寿、姜宝谊、长孙顺德、窦琮等人,纷纷被网罗到了李渊的麾下。
气候已成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12章马邑突发变局,形势一片大好

准备归准备,李渊迟迟不肯起兵,还是有很多原因的。
比如说,兵不多,将不广。
李渊确实是河东地区的一把手,上马管兵,下马管民,还握着小表弟给他的尚方宝剑,可你真要把皇帝给你的鸡毛当令箭,肆无忌惮的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势力,恐怕就会大事不妙了。李渊很聪明,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打招兵买马的主意,即便是要干突厥人,打历山飞,手中的军队不过六千余人。
比如说,被王威和高君雅暗中监视。
在太原城,李渊是说一不二的老大吗?
在太原城,就没有支持隋炀帝的官员吗?
在太原城,就没有其他的势力吗?
如果真要这么想,那就太幼稚了。
王威和高君雅从一开始就有着双重身份,如果李渊继续担任剿灭起义军的先锋,大家伙儿就是一路人,好说好商量,如果李渊有任何异动,恐怕告发李渊谋反的密折就会立刻发往扬州,李渊在自己羽翼未丰,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绝不可能杀了二人,否则就是引火烧身。
再比如,突厥人虎视眈眈。
东突厥是最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李渊在没有镇压突厥,或者和他们达成绝对的默契之前,非常担心突厥人在后面捅刀子。如果真是这样,即便是起兵造反,也不过是和杨玄感一样,昙花一现。
再比如,王仁恭的态度难测。
王仁恭同学,他究竟是忠于大隋,还是和李渊一样,有其他的心思?如今,大家的立场是一样的,所以能够精诚合作,一致对外,如果李渊举起了义旗,可以肯定,王仁恭绝不会做老好人,帮他挡着突厥人的刀子,至于是不是调转枪头弄死李渊,完全看王仁恭的心情。
再比如,李渊的群众基础扎实吗?
满打满算,李渊在太原做了两年的官儿,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定河东的老百姓,搞定桀骜不驯的地主豪强,搞定奸诈狡猾的官场同僚,搞定心思各异的官绅士族,似乎有点异想天开啊。幸运的是,李渊已经让两个儿子去搞关系了,平日里的政治伪装,再加上散尽积蓄多年的家财,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发完这一节休息去了,实在是太累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前路多艰,困难重重啊!
尤其是兵马,从哪儿去弄呢?
就在李渊着急的时候,老天爷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617年2月,马邑传来了消息:马邑太守王仁恭被杀身亡!
沃特?
赶紧说说,到底咋回事!
原来,王仁恭有个叫刘武周的小弟,早年因为立下不少军功,升任鹰扬府校尉,刘武周作战勇猛,性格豪爽,又是当地的土豪,王仁恭便主动和他结交,后来还邀请他担任马邑官署的警卫部司令员。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刘武周才可以随意出入王仁恭的府邸,谁料想,王仁恭平日里工作太忙,身体条件又不允许,因此忽略了小老婆们的幸福,一位不知名的侍妾,因为常年饥渴难耐,居然对身材魁梧,气度不凡的刘武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来二去,两人直接滚了床单……
人生的悲剧,莫过于被人带了绿帽子。
这种事儿,想瞒是瞒不住的。
很快,刘武周和小妾通奸的事儿就成了马邑郡街头巷尾的八卦新闻。
王仁恭虽然过了知天命,看破红尘的年龄,可面对此情此景,还是气的暴跳如雷,王仁恭放出话来,迟早得弄死刘武周。
看得出来,这是王仁恭强行挽尊的无奈之举。
刘武周也不是个善茬,面对王仁恭的威胁,他也在积极想办法自保。
也该王仁恭倒霉,自从隋炀帝南下扬州之后,他就没心思防御突厥,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敛聚钱财上。王仁恭非常自私,他得来的钱财从来不分给手下的将士,府库中的粮食即便是堆满,也不愿意拿出来给饥饿的老百姓吃。
刘武周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他以此事为由头,经过添油加醋的包装,将王仁恭说成是不体恤下属,只想着自己捞钱的邪恶分子,活该千刀万剐,最后惹得将士们怒火冲天,嚷嚷着要剁了王仁恭。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618年2月8日,王仁恭正在太守府处理日常政务,刘武周直接率领军队冲进大堂,将王仁恭砍倒在血泊之中,随后自称马邑太守,宣布起义造反。
王仁恭被杀,马邑郡失陷,这让雁门郡丞陈孝意感到了莫名的危机,他似乎预感到了刘武周会和突厥人暗中勾结,担心自己夹在中间,会被双方联手消灭,因此,陈孝意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点齐兵马,包围了刘武周占领的桑乾镇(今山西朔州市山阴县境内)。
刘武周慌乱了,哥们刚刚成为马邑郡的扛把子,还在收拾烂摊子呢,哪有时间去准备防务工作,再者说,手下的兵马也不够啊,打不过陈孝意,还是认怂吧。
刘武周一边和陈孝意周旋,一边派使者前往突厥军中(附近就有突厥人),说明自己对东突厥始毕可汗有着滔滔不绝的敬意,希望能在突厥人的麾下效力,最关键的,刘武周开出了投奔的条件:称臣纳贡!
雁门和马邑,是大隋抵御突厥入侵最重要的门户,突厥骑兵如果想要南下,必须穿越两个城池的防区,每次都得留下一批尸体,这让始毕可汗非常头疼。
这下好了,刘武周居然把马邑郡送上门来,还和雁门郡的陈孝意发生冲突,对始毕可汗来说,这简直就是最完美的交易了。
始毕可汗的脑子没有被门夹过,老天爷送给他的馅饼,他照单全收,为了控制南下的通道,始毕可汗接受了刘武周的盛情邀请,他派了一支彪悍异常的骑兵部队,联合刘武周的大军,对陈孝意发动了袭击。
陈孝意连刘武周都干不过,更别说全副武装的突厥骑兵,在双方的联合夹击之下,陈孝意只得退回雁门郡城。
认了东突厥这个老爹,刘武周的腰板终于直起来了,耀武扬威,扩张地盘,收编土匪,忙的不亦乐乎。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617年3月,刘武周在楼烦郡城(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静乐县)宣示了主权,紧接着又攻克了隋炀帝的汾阳宫(今山西忻州市宁武县境内,隋炀帝的行宫),俘获了大批的珍宝和宫女。
刘武周得了这些好东西,自然忘不了给始毕可汗一份。
直到此时,刘武周才算把事情闹大了。
汾阳宫是什么地儿,皇帝老子的大别墅,皇室的专属财产,不管在任何时候,行宫都代表着皇帝的威严,行宫内的美女更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碰了她们,就代表你给皇帝戴了绿帽子。
瞧瞧刘武周,能耐多大啊,不仅攻占了行宫,公然对皇权宣战,还让隋炀帝的绿帽子直接戴到了东突厥……
如果隋炀帝能活捉刘武周,恐怕会让他尝试一个史无前例的死法。
不过,对刘武周来说,隋炀帝的威慑力远远不及始毕可汗给他的利益。
事到如今,谁能给他最大的支持,谁能让他继续活下去,谁才是他的主子,就算是献出自己的老婆,刘武周恐怕也会答应。
刘武周的觉悟,正是始毕可汗需要的。
说白了,始毕可汗入侵中原,不就是为了钱财和美女吗,在此之前,突厥人还得亲自上阵,丢下几具尸体才能抢得钱财,可如今呢,坐在家里就可以收获满满,还有比这更划算的生意吗?
为了拉拢刘武周,始毕可汗送上了自己的诚意:定杨可汗!
隋炀帝在扬州,大隋的国姓又是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不仅如此,始毕可汗还送上了突厥民族的专属象征:狼头纛!
刘武周,好好干,老爹看好你哦!
有了始毕可汗的鼓舞,刘武周的人生开始肆无忌惮地焕发活力,没过多久,他就在马邑登基称帝,改元天兴,而国号,正是始毕可汗给他封的“杨”!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13章刘武周,你帮了我的大忙

消息传到太原,大家伙儿都震惊了。
这家伙,胆儿真肥啊,连皇帝的女人都敢搞!
狠角色,不得不佩服!
不过,李渊等人没有心思去八卦,因为刘武周和外国人联手,北部边境的局势已经失去控制,太原以北,包括太原城,以后恐怕都再无宁日可言。
如今,李渊还是隋朝的臣子,刘武周敢公然称帝,还在李渊的眼皮子底下闹事儿,实在是太不把渊哥放在眼里了,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啊。
必须代表小表弟来消灭你!
怎么样,招兵买马吧,这还有什么好等的?
李渊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他一刻也不想耽误,立即派人找来了王威和高君雅。
李渊:“两位兄弟,大事不好啊!刘武周是什么人,不过是个无能之辈,可人家却霸占着陛下的汾阳宫,如果我们不能把他干掉的话,皇帝怪罪下来,我们也会被灭族吧?”
王威和高君雅早就六神无主了:“李将军,您是陛下任命的北都留守,像刘武周这种丧心病狂的屠夫,您应该在第一时间干掉他。”
李渊:“我也想干啊,可是刘武周有突厥骑兵的支持,就凭我手下的这点兵力,恐怕还没弄死刘武周,这太原城就会丢失啊。”
王威:“李将军,那您赶紧招兵买马啊,还等什么呢?”
在李渊的眼里,东突厥都不算什么,更何况是一无是处的刘武周。
不过,他还是想继续试探一下王威和高君雅的态度,因此说道:“哎呀,我也没有招兵买马的权力,我看还是给陛下上个奏折,向他请示一下吧!”
王威:“李将军啊,江都离这里有数千里地,等您的奏折递上去,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您作为太原的最高指挥,应该以大局为重,先镇压刘武周的叛军再说。”
李渊:“不行不行,我看还是等一等再说,咱们太原城的兵力足以自保,城池也够坚固,粮食储备也够多,二位就不要担心了。”
李渊说罢,就准备去后院休息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这样一来,轮到王威和高君雅着急了,他们是来监视李渊的不假,可也是皇帝的直接问责人,刘武周把皇帝的行宫给霸占了,他们却没说服李渊出兵,无论如何,都逃不了失职之罪。李渊有地位,还是皇帝的亲戚,自然不怕处罚,可他们二人,生命安全毫无保障啊!
王威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急忙拉着李渊,苦苦劝说:“李将军,您的贤明远近皆知,要是您都不出面,咱们这些人可就真没指望了!”
这对话再继续玩下去,两位监军大人恐怕要拿刀自刎了……
李渊手下的谋臣看到火候差不多了,纷纷出来劝说,大有李渊招兵买马不是他自己的本意,而是大家逼着他干的意思……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李渊如果再扭扭咧咧,众人恐怕会拿板砖拍死他。
李渊清了清嗓子,义正言辞地说道:“既然你们群情激昂,要我来退刘武周的大军,我的军令你们会遵守吗?”
众人:“唯李将军马首是瞻!”
很好,就要这种态度。
李渊开始派活了:“太原郡丞王威,你和晋阳宫监裴寂一起,检查城内的粮仓,将粮食调拨给城中缺粮的百姓和军士!高君雅守备高阳城,尽快准备守城器械,并且负责周围城池的巡逻!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你们三人负责在太原周边招兵买马,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军事训练!”
经过这么一闹,李渊轻而易举地让众人匍匐在他脚下。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说到这里,唐初第一个重臣出现了:裴寂。
裴寂(573年-629年),蒲州桑泉人(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
身世还算不错:河东裴氏的偏房,官宦世家出身。
仕途经历:做过东宫的站岗侍卫、齐州司户参军(掌管州政府的户籍、钱粮、仓库)、侍御史(负责弹劾朝廷的低级别官员)、驾部承务郎(员外郎的另外一种称呼),为大隋王朝站的最后一班岗就是:晋阳宫副宫监。
616年,李渊回太原做官,裴寂直接笑呵呵地找上门来。
不是裴寂想要巴结李渊这个上官,他们本来就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分别多年的老友,如今再次重逢,怎么也得多喝几壶浊酒吧……说来也巧,李渊不仅是太原留守,还是晋阳宫宫监,裴寂的顶头上司,这缘分,实属罕见。
请注意,从这里开始,史学家就开始了瞒天过海的写法。
事情是这样的,李渊的二郎李世民,想要起兵造反,却又不敢对父亲直说,于是拿出了数百万缗的钱财,交给了当时的龙山县令高斌廉,让他以赌资的形式,故意输给了裴寂,裴寂拿了钱财,心中有愧,于是答应了李世民邀他入伙的请求。
紧接着,裴寂从晋阳宫中选了几位姿色出众的女子,送到了李渊的床上,并扬言是李世民让他这样做的,事情进展到这里,可以说大白于天下。李渊啊李渊,你既然让隋炀帝戴了绿帽子,还有什么话说的?反吧?
好的,那我就反吧!
李渊起兵之时,裴寂拿出了晋阳宫中的九百万斛米,五万段布帛,四十万副铠甲,还有五百名宫女,充做了李渊的军资,这才奠定了首席幕僚的身份……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问题来了,九百万斛米是多少?在隋朝,一斛是一石,也就是120斤,换算了一下,裴寂送的米,大概有10亿斤左右,不管在任何时候,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河东有那么多的土匪起义军,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抢劫晋阳宫的记录,难道他们都是瞎子,还是蠢货吗?10亿斤粮食,需要多么大的仓库来存储,可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却似乎没有在晋阳宫挖掘出超级地下仓库!
还有,四十万副铠甲,这是什么概念?隋朝鼎盛时期,在编府兵的数量也就60-70万左右,一个晋阳宫就有四十万副铠甲,真的难以想象,隋炀帝是脑子有问题,把铠甲放在晋阳宫,还是隋朝真的富甲天下,连铠甲都要超额配置!
更致命的一条,裴寂只不过是晋阳宫的二把手,李渊才是正儿八经的一把手,如果李渊造反了,还需要裴寂拿晋阳宫的军资去讨好李渊?这岂不是说,哥们跑到你家,拿着你的钱给你送礼?实在是很荒谬,很不合逻辑!
一切都说明,新唐书在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篡改。
当然,篡改和瞎编的不止这一处,如果按照新旧唐书的脉络写下去,可能直接写到死胡同,因此我在写唐初的历史时,主要参考温大雅的记录,李渊才是起兵造反的策划者,兼总指挥官。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14章两位小丑,你们找错了帮手

在那个年代,有代表朝廷反战的金字招牌、有钱财、有粮食,还有这么多军师幕僚,想要拉起一支武装队伍,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更何况,隋朝除了钱多粮食多,失业的人也多,只要你愿意,会有无数的人为你效力(起义军部队,分分钟就可以组织一支十万人的部队,何等的恐怖)!
李渊在太原耕耘了两年的时间,还是有一些成效的,招聘新兵的信息刚刚公布出去,几天不到的时间,李渊就收编了一万多人,军力大大增加。
李渊的幕僚们,干起活来如同打了鸡血!
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看到招聘工作进展的如此顺利,于是想找李渊讨个口彩儿,顺便请示一下领导,看接下来该怎么安排:“唐公啊!咱们招募了这么多的将士,把他们安置在哪里为好呢?”
这几天,李渊确实很兴奋,因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李渊用手指了指,甩了一句文言文:“勤王之师,不谋而至,此兴国焉,就安置在兴国寺吧!”
兴国寺,寓意确实很好,也很容易迷惑人。
在李渊的心里,兴的肯定不是大隋国,而是他早已经筹谋好的大唐帝国,后来的日子,他还私下对李世民说过此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时机差不多了,李渊便安排最给力的亲信前往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偷偷回到太原,共商大计。
这一切,进行的神不知,鬼不觉。
王威和高君雅呢,他们在干嘛,不是身负监督的责任吗?
唐国公,您可真是威武无敌啊,刚刚出马就招了这么多人!
可怜的王威和高君雅,还天真的以为李渊招兵买马是为了消灭刘武周。
起初,他俩还很兴奋,因为有李渊带头平乱,就不怕隋炀帝问责了,可是到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新招募的军队已经有了好几万,可李渊这小子,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意思啊!
总感觉那里不对,最近怎么不开会,也不商议对付刘武周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渊的武力值和智商都是在线的,就算带上两万人,也能轻轻松松搞定刘武周,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呢?李渊到底要干嘛?不好不好,按照这种趋势搞下去,李渊就算是灭了刘武周,恐怕也会形成尾大不掉的态势吧。
王威和高君雅彻底慌乱了,不知所措。
狗日的,都怪自己嘴贱,央求李渊招兵买马,如今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二人势单力孤,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李渊的超级团队,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急于拉拢那些对大隋仍旧忠诚的人,以此来制约李渊的野心。
王威和高君雅找到了在太原经商的武士彟,也就是武则天的亲爹。
武士彠,并州人氏,出身在北周的商人世家,在家中排行第三。
武士彠的家境非常殷实,父亲武华是那种能说会干的精明商人,家中的事儿,基本上不用几个儿子操心,小的时候,武士彠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拿来读书,尤其是兵法韬略,过目不忘。
怎么样,读完书,做官吧?
对不起,武士彠是商人的孩子,虽然社会地位不低,可在那个年代,想要步入仕途,实在是难比登天。十多岁的时候,武士彠不得不面对现实,要么娶妻生子,安稳的过完下半生,要么继承父业,做生意人……
武士彠并不是坐吃山空的啃老族,他的性格非常独立,年轻的时候,他经常独自一人,挑着豆腐担子,沿着村子一家一户的叫卖,长年累月,算是把做生意的头脑给练发达了。后来,隋炀帝在全国各地搞起了土木工程,武士彠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借着并州木材资源丰富的机会,做起了官府的买卖。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不得不说,晋商的脑子还真是挺灵活的。
隋炀帝的土木工程就没有停过,武士彠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红,后来直接跑到洛阳,干起了中央政府的买卖。据猜测,武士彠不远千里地跑到洛阳,不光是为了做朝廷的生意,恐怕还想走上仕途,圆了自己做官的梦想。
在洛阳,武士彠几乎是散尽了积蓄的钱财,最终敲开了不少达官贵人的大门,其中最重要的一扇门:隋朝宗室杨达(杨坚的族兄,武士彠后来娶了杨达的女儿杨氏,这才生下了武则天)。
通过杨达,武士彠不仅获得了洛阳城的长期木材供应商资格,还能结识到洛阳的高级官员,贵族勋略,正是在杨达的府中,武士彠和李渊有了第一次会面!
商人和官员,这是自古以来牟取暴利的绝妙配置。
李渊一眼就看出来了,武士彠不是一般的商人,他读过书,而且颇有见识,谈吐和气质,和达官贵人没有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这家伙实在是有钱,谁不想多交几个有钱的朋友?
武士彠也看出来了,李渊的祖上担任过柱国大将军,李渊本人也是正儿八经的唐国公,虽然说眼下没有在朝廷担任实职,政治地位也不高,可谁能保证以后是什么光景呢?像李渊这样的人,结识的成本最低,可一旦成功,收益将会让武士彠充满幸福感……
事实上,李渊担任过好几任州刺史,常年不在洛阳城,武士彠也得天南地北的跑,二人虽然互有好感,可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614年,李渊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机,他奉诏前往陇右,途经太原,就在武士彠的家中呆了几天,小叙了一下友情。
616年,李渊履新太原留守之职,到达太原城之后,李渊客居在武士彠的家中,二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自然少不了打交道。武士彠本来就不是平庸的商人,他对时局的看法,往往能和李渊不谋而合,最主要的,武士彠是并州的地头蛇,不管是并州的官场,还是当地的豪强和地主,武士彠都能玩得转,还有武士彠的木材生意,家中的钱财,实在是让李渊欲罢不能……
从武士彠的家中离开之后,李渊给他留下了一个offer:行军司铠参军(专门负责武器的采购和管理,恐怕从此时开始,李渊就想到了后来要发生的事儿)!
什么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啊!
这些年来,武士彠花了无数的钱财,结识了无数的达官贵人,可始终没有撬开官场的大门,没有撬开商人不得做官的贵族秩序(杨氏嫁给武士彠的时候,已经是44岁的高龄,当时距离李唐立国已经有好几年,杨达都不敢把女儿随便嫁给他,可想而知,当时的门阀等级观念有多么的厉害)。
如今,李渊的一句话,让他重获新生,这是何等的幸福感!
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了!
武士彠如获至宝,他唯恐李渊会改变主意,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交代完家事,然后赶到太原留守府,走马上任去了。
想一想,这样的私人交情,这样的再造恩德,岂是王威和高君雅之辈可以随便挑拨离间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15章悲剧的人生,靠自己预定

很显然,两位监军大人认错了门,犯了致命的错误。
这事儿有点难以企口啊,难道要直截了当的说李渊造反吗?
意义何在呢?到底要干嘛呢?
二兄弟商量了一下,打算在不得罪李渊的前提下,曲线救国:“老兄啊,我等最近有点睡不着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武士彠:“哦,二人大人因何忧虑,能否说来听听?”
王威委婉地说道:“长孙顺德、刘弘基二人,他们曾经因为逃避朝廷的徭役,做了亡命之徒,本就有大罪在身,如今又背着唐国公招募了那么多的人,这可是滔天大罪啊,难道他们就不怕牵连唐国公吗?”
看起来,王威和高君雅上任之后,没少做间谍工作,连李渊亲信的过去都打听的一清二楚。
王威说的一点也没错,长孙顺德的祖上都是做官的,爷爷曾经担任过秦州刺史,典型的官二代出身,隋炀帝统治时期,长孙顺德在右勋卫军中服役,后来因为拒绝到前线卖命,直接做了逃兵。
刘弘基呢,老爸是河州刺史,因为家族的庇护,刘弘基在朝廷谋了个职位。身为公务员,应该有为国效忠的基本觉悟吧,可刘弘基就是不愿意,面对朝廷的征召,刘弘基拒绝服从,又找不到合适的拒绝理由,因此故意宰了一头耕牛(在古代私自宰杀耕牛是大罪),被官府直接送进了监狱……
这样的神级操作,很像后世孤苦无依,无人赡养的老人,因为故意有伤风化罪被送到监狱,吃牢饭,住牢房的味道。
武士彠常年混迹于官场和商场,这种挑拨离间的话,实在是拙劣不堪。
不过,脸皮还是不能撕破的。
武士彠故意表现出忧虑的神态,假装为他们着想:“二位大人,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是唐国公面前的红人,你们这样说,会引起大家的公愤的。”
无可否认,他们找错了人,再继续说下去,脑袋恐怕就保不住了。
王威等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一时间又找不到比较好的法子,只好坐在家里,看能否等来一道神雷劈死李渊,很消极的做法。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就在这时,一个叫田德平的人找上了门来,此人担任太原留守府的司兵,主管整个太原府的兵务工作,有理由相信,他不是李渊拉拢的对象,或者说不看好李渊的发展前途,因此对太原府招兵买马的工作非常不满。
恰巧此时,武士彠也在王威的家中。
田德平就提了一个问题:李渊这小子,招募那么多人要干嘛?
言外之意,王威和高君雅是皇帝的狗腿子,面对这种情况,难道不应该向朝廷检举李渊吗?
哥们,检举有风险,行事需谨慎啊!
王威看了看武士彠,闭口不言……
武士彠打算出来打个圆场:“司兵大人,招募的军队都归唐国公总管,两位大人也是从属地位,他们又如何能干预得了?”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
田德平和李渊没有深仇大恨,他来找王威和高君雅汇报工作,极有可能是想借此事来讨好朝廷,眼看着王威等人都无可奈何,他只好灰溜溜的回府,就当此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王威和高君雅猜忌李渊的事儿,自然瞒不住他,鉴于起兵造反需要最高的保密级别,李渊开始对王威等人变得极为冷淡,能不和他们见面,尽量躲得远远的。
一时间,太原府的气氛十分诡异。
王威和高君雅似乎感觉到了身边的危险,他们每天打卡上班,就像是进了千年冰窖一般,恶寒阵阵,以至于坐立不安,再看看昔日的同僚,看他们的眼神总是怪怪的,好像是看死人一样……
不妙,事情有些不妙啊,得快点找出对策!
事实上,他们有很多选择。
比如,忘掉钦差大人的身份,忘掉扬州的隋炀帝,彻底倒向李渊,为他的起义事业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比如,趁着月黑风高,收拾金银细软逃离太原,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做无忧无虑的富家翁。
比如,连夜逃回扬州,向隋炀帝举报李渊要造反的事实,然后编几个好理由,把监督不力的责任给甩出去。
比如,投奔其他的起义军……
然而,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弄死李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那一刻,他们犹如比干附体,忠诚度直线飙升,大有这辈子不弄死李渊,下辈子就活的无滋无味,问心有愧的意思。
在一个夜沉如水的夜晚,他们拜访了晋阳乡长刘世龙!
看起来,这人是个狠角色,能让王威等人主动结交。
怎么说呢,刘世龙是晋阳颇有威望的老头子,家中钱财几辈子也花不完,也管着晋阳乡鸡毛蒜皮的俗事儿,比如妇联工作,老乡扯皮打架等等,很像后世的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渊刚到太原的时候,刘世龙就想巴结他,可费了老大的劲儿,死活也没巴结上,于是退而求其次,拜到了王威和高君雅的码头上。后来,裴寂等人带着李渊的使命,和晋阳地主们搞好关系,于是把刘世龙给争取了过去。
刘世龙也面临着两个选择:依附眼前的李渊,投靠扬州的隋炀帝。
然而,人生的阅历告诉他,李渊心机深沉,再加上人脉广泛,有钱有地有粮食,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必须得卖力巴结,至于王威等人,很适合做备胎。
王威和高君雅进门之后,态度直截了当:过几天,李渊会来晋祠为当地百姓求雨,晋祠是刘世龙的地盘,只要他愿意,可以在堂下埋伏刀斧手,乘机弄死李渊,至于好处,自然是大大的。
不能不吐槽一下,王威和高君雅二人,可以说是史上最愚蠢的人。
身为皇帝的使者,却不知道身上有间谍的光环,更不知道这种伪装的光环早已经被人识破,还在自顾自地玩掩耳盗铃的把戏。身为皇帝的间谍,却不知道谁是李渊的盟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如此要命的勾当,王威和高君雅居然会漫无目的地找寻合伙人,还找到了李渊的盟友头上!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拥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息网,绝对可以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李渊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世龙还没见过这样作死的人,王威和高君雅就像在梁上跳舞的小丑,让刘世龙哭笑不得,没办法,先强摁着自己的笑穴吧……
刘世龙的套路很简单,先答应他们的计划,然后将此事告诉给了裴寂。
接下来的事儿,就和刘世龙没关系了。
保持愉悦的心情,坐看一场好戏,仅此而已。
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在回太原的路上,招聘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太原人心归附,团队稳定,粮草充足,万事俱备,只欠祭旗的人头。
王威和高君雅,终将是李渊策马扬鞭,正式腾飞的起点。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