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不过,李渊没有得意太久,军中管粮食的官员偷偷找到了他,告诉了一个噩耗:前往太原筹粮的部队还没有返回,军中马上就要揭不开锅了!这还不算,据探子回报,始毕可汗打算联合刘武周一起南下,准备搞太原的事!
听完小弟的汇报,李渊的下体似乎有些不妥,感觉很像是尿意......
没有粮食,可以直接要了李渊的性命。
突厥骑兵,可以间接要了李渊的性命。
总而言之,两件事儿都能要了李渊的命。
幕僚何在,赶紧开闭门会议!
情况呢,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都提提自己的看法吧?
众人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裴寂作为首席幕僚,做了最后的总结陈词:腹背受敌,应该先战略性地撤退,力保太原城不丢失,再想以后的事儿。
李渊心有不甘,于是问李建成和李世民:“你们兄弟二人的意思呢?”
两兄弟的态度很坚定:不能退缩,必须干死宋老生!
好吧,给大家一个合适的理由吧!
先来说说突厥人吧,他们表面上附和我们,实际上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一点根本就不足为奇。听说始毕可汗要搞太原?呵呵,马邑郡和太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太原垮了,下一个就是马邑郡,刘武周肯定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刘武周不可能和突厥人联合,这一路根本就不用担心。
李密?生活半径也就是洛阳城的周边,几个粮仓又是他的命根子,要他来救援咱们,有点痴心妄想,来偷袭咱们,更是天方夜谭!
唯一的威胁就是宋老生和屈突通。
对了,还有粮食!问题是,到哪里抢不到一点儿粮食,非得回太原?
如果现在不战自溃,敌人就会觉得我们心虚,原本不会攻打我们的各路大军,说不定会乘机占我们的便宜,反而得不偿失。
说到最后,兄弟俩儿直接放出了大招:大家为什么想返回太原?无非是为家人的安危担忧,哥俩儿立个军令状,先忍几天,等雨过天晴,一定会弄死宋老生,绝对不会让您老人家失望!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21章霍邑城下,宋老生被耍了

老板和员工的觉悟,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儿啊!
李渊兴奋的手舞足蹈,儿子们说得好,生儿当如此!
就这样定下了,继续进军吧,谁都别再提撤退的事儿,战略性撤退也不行!
没过多久,太原的军粮就安全运抵贾胡堡,军心就此稳定下来。
众人只需要等待雨停天晴,就可以继续行军。
617年8月1日,果然和那白胡子老者说的一样,雨停天晴!
李渊不相信鬼神,可面对此情此景,他还是对老者肃然起敬。
冥冥之中,天意难测啊!
各位兄弟,赶紧将兵器、铠甲拿到太阳下暴晒,咱们就依照老仙人指的路,迅速赶赴霍邑城下,革宋老生的命去了!
617年8月3日,李渊抄小路来到了霍邑城下。
大战在即,李渊还是挺紧张的。
宋老生,算是李渊起兵后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打赢了他,一路南下,无人可以阻挡,如果马失前蹄,吃了败仗,那就只能回老家继续修炼神功了。
如此重要的战役,李渊决定亲自指挥。
刚正面?宋老生肯定不是对手,问题是,他如果做缩头乌龟怎么办?
大郎、二郎,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呵呵,宋老生之辈,无非杀过一批起义军,赚了点名头而已,真要出来和咱们交锋,如插标卖首,可立斩彼之狗头,如果龟缩在城里,咱们可以放出风声,说他不卖力守城,让其自乱阵脚!
说得好,可这种办法太被动了,咱们耗不起啊!
还有个好办法!
宋老生这个人,勇而无谋,脾气暴躁,咱们可以用嘴问候一下宋老生家族的女性同胞,不愁他不出战!
好吧,能够身体力行的事儿,千万不要用嘴,太消极了。
用嘴也不是不可以,仅此一次啊!
这就是李渊父子偷偷定下的计策,专门勾引宋老生出城交战。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据史料记载,李渊将手下的士兵分为十几拨,沿着霍邑城的东南角到西南角散布开来,假装在安排攻城的事宜,同时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带了几十个人跑到城下,稍微过了一下嘴瘾......
这种事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很丢份儿啊!
如大家所料,宋老生实力暴走了,他当即点了三万兵马,从霍邑的东门和南门狂奔而出,为家族的尊严而战,很有必要!
李建成,你率领左军扼守在东门。
李世民,你率领右军扼守在南门。
老爸,那你干嘛呢?
废什么话,老子当然要和他刚正面啊......
话音刚落,李渊便带着小弟们前去冲锋了,太原的兄弟们拭目以待,翘首以盼,很期待渊哥能给他们带来一场精彩的个人秀,可出人意料的是,士兵们还没有热身完毕,渊哥就卖了个破绽,开始撤退了......
老板!你的个人出场秀,这就完事了?
是的,完事了,该你们干活了!
宋老生的心情,很像是刚出炉的爆米花,炸裂地一塌糊涂。
哎,传说中的李渊也不过如此,实在是有点浪得虚名啊!
给我追击!杀他个片甲不留!
一时间,战鼓雷鸣,地动山崩,白刃相接,城楼震动。
很遗憾,这种壮烈声势的制造者并不是宋老生,而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他们看到老爸被人干,当即率领左右军前来夹击,宋老生这才发现,被李渊这老小子给暗算了。姜,还真特么是老的辣啊。
还能撤退吗?
可以,不过来不及回城,只能弃城逃跑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要不赌一把吧!
于是,双方的数万人混战在一起,从战场的形势来看,大家势均力敌,打得难解难分,想要从正面瓦解敌人的战斗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就在大家专心酣战的时候,人群中的某个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宋老生被杀了!”
不错,喊话的人,正是躲在一旁看戏的渊哥,中气十足,声音异常洪亮,即便是在嘈杂的战场,大家也能清楚的听到。
宋老生很郁闷:沃特?老子什么时候被杀了?
老祖宗说过,兵者,诡道也。
老祖宗说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老祖宗还说过,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一流的好猫。
白话一点,要想取得胜利,什么龌龊的手段都得用上。
就凭这一点,李渊就比一根筋的宋老生要强。
宋老生没死,这是客观的事实。
可是,小弟们相信宋老生死了,这也是客观的事实。
战场的走势,始终不以宋老生的意志为转移啊。
宋老生很恼火,难道要在战场上搞个新闻发布会,证明自己还活着?
宋老生没这个心思,他看到局势有些不对,因此想要退回到城中继续防守,可来到城边之后,他发现东门和南门已经被李渊的军队控制起来,想要跑到其他几个门,时间又来不及。
后有追兵,前无退路,这仗打得,真特么窝囊啊!
就在宋老生绝望透顶的时候,城楼上掉下来一根救命的绳索,确认过眼神,楼上的确实是自己人!宋老生为了活命,开始展示攀爬的绝技,一尺,两尺,三尺,再努一把力,机会就在眼前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宋老生没有想到,自己苦练攀爬绝技,可终结他的人,刚好是位跳高选手。
此人名叫卢君谔,在李渊的军中籍籍无名,可是人家命好,刚好就赶上了这个机会(后来被封为行军总管),他看到宋老生想逃,于是奋力一跳,将他拉扯到地上,将士们以接力赛的方式,将宋老生剁成了肉泥......
宋老生被杀之后,隋朝官军群龙无首,很快就被李渊镇压下去。
善后工作很简单:以西河郡的旧制为标准,该赏的赏,该封的封!
不搞京观了?
对不起,那并不是渊哥的做事风格,都是做给小表弟看的,既然他不买账,多做无益。
如果你想投军,李渊张开怀抱来欢迎。
如果你想回老家,领一个空白的五品散官官凭,即刻上路。
对才能的人,李渊也是毫无顾忌地大肆封赏。
毫不夸张的说,在李渊争霸天下的路上,究竟封赏了多少官员,根本就是个历史之谜,关于这件事,李渊的幕僚团也曾劝过他,可李渊的回复很无理取闹,在他看来,用官帽收买人心,总归比动刀兵要强......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22章人在江湖混,不能太讲究

李渊拉拢人心的策略,应该得到什么评价呢?
说的客气一点,很不讲究!
说的不客气一点,毫无底线!
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过程:
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寻访遗贤。
商周是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奴隶主是统治阶层,把持着所有的政治资源,贵族们凭借着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可以世世代代享受着朝廷的官职和爵位,至于农民、商人、手工业者以及读书之人想要做官?没门!
不过,有些国君还是很有雄才伟略的,眼光看的比别人似乎更加长远,在他们的眼里,贵族子弟治理国家不是不可以,但是政权内部可以活跃起来嘛,比如搞点儿新鲜血液,焕发一下生机。
夏朝末年出身的伊尹,原本是有莘国君的一个贴身厨师,地位非常低下,可后来竟然从烹饪中悟出了一套治国的理念,商汤听说之后,便决定娶有莘氏之女为妃,而伊尹也自愿作陪嫁之臣前往商汤的封地,后来成就一代霸业。
这一时期的人才选拔,说白了,很随意,很随机!
春秋战国时期:选士+养士。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旋律,各国国君为了在列强的丛林中生存下去,不得不花大价钱招揽人才,因此在这个年代,贵族阶层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之大!
为了提拔和重用人才,统治者们放松了人才选拔的原则:
“军功”:凡是在战争中立有军功者,不问你的出身门第、不问你的阶层,都可以享受朝廷的爵禄!秦王朝是军功制度的典型代表,秦国大将白起,平民出身,后来就因为军功升为“左庶长”。
“养士”: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是贵族养士的典型代表,不管你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杀猪宰牛的粗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我都可以让你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巅峰。
“客卿制”:说白了就是挖墙脚,比如秦穆公的宰相百里奚,本来是虞国人,国家灭亡之后,秦穆公用五张羊皮将他从楚国人的手中买回;魏国出身的商鞅,魏国出身的范雎,都是以客卿的身份在秦国效力,后来才建立不世之功!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秦汉:察举+征辟。
秦汉时期,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时代,皇帝们为了推进中央集权的工作,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新世纪真正的人才,什么人能帮他们集权!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臣子要德才兼备,尤其是道德水准要高,必须保证这帮小弟不敢觊觎皇位,于是,察举和征辟制度应运而生。
“察举”:白话就是考察推举,一般由朝廷的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举荐,他们通常会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推荐给中央朝廷,由朝廷举行考核,然后再授予官职!
考察的科目比较多,包括孝廉(孝敬廉洁者)、秀才(才能优秀者)、明经(通晓经义者)、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值得一提的是,朝廷会在最后面试的时候提出一些治国或者经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当面回答,叫做策问,董仲舒当年就是在策问环节表现出众,最后才走上仕途的。
“征辟”:就是朝廷发布征召令,希望有才华的人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东方朔、班固、张衡、扬雄等人都是走的这条路,最后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
不过,秦汉时期还处于中央集权的过渡阶段,虽然有些制度上的创新,可还是延续着先前的制度,比如纳赀和任子。
“纳赀”:通俗的说法叫买官卖官,只要你向朝廷缴纳巨额的钱财,朝廷就可以给你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不过还是以虚职为主。
“任子”:主要针对级别较高的官员,比如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职满三年,就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官,充当皇帝的侍从。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三国时期,曹操发现汉朝察举制度有个非常明显的缺点:过分注重品德,因为对品德的注重,导致主观的判断居多,说白了,判断你是不是人才,完全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说了算……
有一天,曹操发了一声感叹:同志们,这样下去不行啊,咱们得提高要求!
于是,陈群等人便搞出了“九品中正制”:朝廷专门选拔了一批德高望重的中正官,由他们先考察候选人祖宗三代是什么情况,如果发现你的父亲、祖父和高祖都是做官的,那说明你们家根正苗红,给你打个高分,再来考察你的能力和品行如何,然后再给你打个分。
完事之后,朝廷把所有人搞个大排名,依据分数的高低来确定你的官职。
考核等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对应的分别是朝廷的一品到九品的官职,这样一来不就量化考核了嘛!
然而到了晋朝和南北朝,受社会阶层变动的影响,中正官员全都变成了门阀贵族,他们就看中一项指标:你的祖上是不是做过官,你做官的基因怎么样……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在这样的制度下,官员晋升全都由豪门贵族控制,官场就是一潭死水,社会如何发展,中央如何集权?
隋文帝在世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汉朝的察举制度好,不过为了增加中央的权力,他将考核官从公候贵族变成了尚书省的吏部!
事实上,隋文帝只不过宣布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然后规定朝廷以后通过开科来选拔人才,开的是 “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充其量只不过是科举制度的雏形!
隋炀帝登基之后,增设了“孝悌有闻”和“文才秀美”等十个科目,随后又开设“明经”(通晓经义者)和“进士”(可以进受爵位者)两科,并用考试策问的方式来取士。隋炀帝规定,“常科”每年举行一次,稳定人才选拔的数量,“制科”看皇帝的心情,为朝廷多选拔一些遗贤!
直到此时,科举制度才算有了正行!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为什么说李渊没有底线,做事不讲究?
李渊是野鸡派选手,做事情可以天马行空,说承诺可以开空头支票,打了胜仗,咱们一起分果果,打了败仗,直接把官凭拿去当材烧,就当没这回事儿。
小表弟是职业派选手,封赏官员要看朝廷编制和预算,可以破例提拔吗,不行,老祖宗已经定下了规矩,只能模仿,不能超越!为了朝廷的运转秩序考虑,隋炀帝不得不做出令人寒心的举动(比如隋炀帝在雁门关许下承诺,可后来却强行打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这,就是野鸡派和职业派选手对权力法则的价值观差异。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23章一路过关斩将,长安就在眼前

大表哥,皇帝的位置不太好坐啊。
你瞧瞧,为了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高级官员的素质,小表弟必须逐一把关,严控提拔和任命的流程。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哥们就给朝中的御史们下过一道严旨:但凡身上有勋爵的人,不能在朝中担任实职,举报一个,处理一个!
要命的是,小表弟的改革不仅牵涉到朝中的高级官员,还包括军队的军官!
目标就一个:让门阀贵族把官府的编制腾出来,让军队的晋升更加严格!
这就是隋炀帝的改革!这种改革让他很痛苦,却让政敌爽了起来!
李渊是个明白人,他心里很清楚,小表弟的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不管是政治世家、豪门贵族,还是一般的地主阶层,逐渐失去了对政治资源的控制能力(比如提拔门生,不经过考试就可做官),心中早就积攒了诸多不满!
霍邑城下,李渊开出了他的条件。
想要通过军功发家致富的,直接去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左右军中报到。
祖籍在关中,却不愿意继续效力的,领一个五品散官,衣锦还乡。
身怀绝技的,可以选择继续熬着,以后做大官。
乡野之中,不管老少,不管闲愚,一律授予朝散大夫等散官。
没有编制上限的组织,该是何等恐怖的存在啊。
李渊的这招釜底抽薪,很快就获得了回报!
西河郡和霍邑的父老乡亲们发来贺电,唯李渊马首是瞻!
霍邑的隋军将士,虽败犹荣,大不了跟着李渊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临汾郡(今山西临汾市)、绛郡(今山西运城市绛县)望风归降!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事实上,李渊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渊哥大方一点无所谓,不过前提条件是能够进入长安城,能够做天下之主,如果大败而归,给你们的封赏全都是废纸!
这心机!岂是一般人可比!
搞定宋老生之后,刘文静便从突厥回来了。
成果显而易见:五百名站台的突厥士兵,两千匹强壮的战马!
李渊原本有两个担心。
第一,担心突厥人看他一路过关斩将,会派遣骑兵来捣乱。
第二,担心突厥人派大批骑兵跟随他入关抢劫,败坏李渊的名声。
不过,刘文静带回来的马多人少,再怎么说,马不会给他捣乱吧......
这事儿办的,真是漂亮啊,该对你刮目相看了!
617年9月,河东地区彻底变天了,几乎所有的州县都成了李渊的盟友,以肉眼来观察,敌人似乎只有一个,镇守在河东郡(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市)的屈突通!只要灭掉他,就可以顺利渡过黄河,向长安方向挺进。
挟天子以令诸侯,so easy!
如何弄死屈突通呢,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吧?
要不这样吧,由新人先讲两句!
第一个发言的人叫薛大鼎,蒲州汾阴人(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河东的名门望族。薛大鼎的出身确实不错,遗憾的是,老爸薛粹和汉王杨谅走的比较近,后来杨谅在太原起兵谋反,薛粹被朝廷认定为叛臣,薛大鼎因此被流放到湖南境内,后来遭逢大赦,慢慢积累军功,这才回了河东老家。
薛大鼎对大隋王朝的愤怒,可想而知。
他的思路很明确:别急着弄死屈突通,先占据永丰仓,然后传檄天下,并利用手中的钱财和粮食继续扩充军队,进而对长安城形成合围之势。
套路并不新鲜,几乎和李密的一模一样。
不过,李渊很感兴趣啊,他毕竟是当家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拿了永丰仓,确实能解决他的大麻烦。
问题是,永丰仓在陕西渭南市华阴县境内,位于黄河南岸的广通渠口,想要拿下永丰仓,必须要渡过黄河,可如何绕开屈突通的大军呢?
各位幕僚,你们拿个方案吧?
谁料想,太原的嫡系部队集体反对,他们认为,应该先弄死屈突通,先拿下黄河的控制权,然后再集合所有兵力,一举攻占长安。
事实上,这里是两股不同的势力在纠缠,一边是李渊从太原带来的嫡系,一边是刚归降不久的河东郡官员,大家都想着建功立业,站稳脚跟。说白了,李渊采纳了谁的建议,谁就是第一功!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抱歉了各位,周末重病,没怎么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太原嫡系刚表达了反对意见,河东派官员就给予了回击。
河东县户曹任瑰,送上了一记精彩绝伦的马屁:“主公天纵英才,自从举兵一来,攻克城池,秋毫无犯,军令严明,将士用命……”
李渊:“说人话!”
任瑰:“主公啊,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关中豪杰在这里翘首以盼,等待义军的到来!我曾经在冯翊郡混迹过多年,一直在与这里的英雄豪杰结交,我请命入关,先说服冯翊郡的地头蛇孙华前来投诚归顺,由他帮助咱们占据永丰仓,至于长安城,自然不在话下!”
李渊大喜过望:“好!封你为银青光禄大夫!左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陈演寿、史大奈会率领六千精兵护送你渡过黄河!办事儿去吧!”
任瑰口中的孙华,是个货真价实的土匪,手里有数千人的部队,也打了不少胜仗,积攒了无数的财富,可在隋末群雄争霸接近尾声的时候,孙华迷茫了……
孙华是草根出身,没有读书人愿意投奔他,想要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存活下去,必须得找个靠山,而李渊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一个人生蜕变的机会!
在任瑰的引荐下,孙华毫不犹豫地答应要投降李渊,随后率领几千兄弟前去拜了李渊这个山头,李渊很爽快地封他做了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冯翊太守,希望他能够率领前军先行渡过黄河,在黄河南岸接应大军。
要知道,大军渡河的时候,最容易遭到敌军袭击,有了孙华的接应,李渊便可以轻松渡河,抢夺永丰仓。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24章战略大师,真的很阴险啊

计划太完美了,李渊似乎觉得很没有挑战。
既然没有挑战,那就得制造点挑战。
陈演寿、史大奈临行之前,李渊给他们授了一条锦囊妙计:
兄弟们,屈突通的手下是骁果卫骑兵,战斗力爆棚,可到如今都没有丝毫动静,其中必定有诈啊!你们在渡河的时候,一定要防备屈突通从背后袭击!如果屈突通渡河南下,那我就直接带兵袭击河东,将他的地盘据为己有,如果他不渡河,你们拿下南岸之后再渡河北上,咱们前后夹击,也够他喝一壶!
战略大师的水平啊,渡个河也不忘算计一下屈突通……
据史料记载,黄河边上的百姓得知李渊大军来此渡河,纷纷将家中的渡船给捐了出来,李渊命孙华率先渡河,又派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左领军长史陈演寿、史大奈率领大军占据有利地形,防止有人从后面偷袭大军。
再怎么说,河东是屈突通的主场,让李渊轻易过河,以后还怎么混?
屈突通:虎牙郎将桑显和,由你统帅大军渡河南下,恶心一下李渊!
事实上,屈突通的作战思路毫无问题,可接下来的策略却值得商榷。
桑显和的兵力毕竟很少,虽然能恶心李渊,却不能消灭他的有生力量。
屈突通呢,他手下有骁勇善战的骁果卫将士,此刻在干嘛?
龟缩在河东郡城,接到是任务是守卫城池!
用游戏界的行话来说,骁果卫将士们正在挂机,连刷野都没有......
想象一下,如果桑显和渡河的时候,屈突通能找李渊的主力部队交锋,把骁果卫的战斗力利用起来,结局恐怕会很不一样吧!
战略思维,确实能决定人的命运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桑显和渡河之后,率先偷袭了王长谐的大营,取得了几场小胜,可孙华、史大柰等人早就接到了李渊的指令,没有急着拿永丰仓,他们看到桑显和偷袭友军,于是率领大队人马,直接端掉了桑显和的军事基地。
这样一来,桑显和只好率军退回黄河北岸,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焚毁黄河上方的蒲津桥,防止孙华等人的追兵。
渊哥,形势一片大好啊,赶紧抢粮食吧?
粮食就在那儿,早晚都是我的,何必要抢啊?
哎!这帮小弟,还是有点儿鼠目寸光啊!
都听好了,所有军队迅速集结,咱们渡河北上,找屈突通去!
很快,唐军就把河东郡城给围了起来。
众人很疑惑,领导的脑子出现短路?要找骁果卫刚正面?
李渊才不傻呢,和骁果卫刚正面,不是找死的节奏吗!且看领导的水平!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裴寂,你们三人各守一个门,给屈突通留一条后路!
领导就是领导,不明觉厉啊!
屈突通也很聪明,知道李渊居心不良,于是闭门不出,挂起了免战旗。
怎么办?继续进攻,还是看看形势再说?
李渊很调皮,他为了看一下刚刚招募的将士是不是真心替他卖命,特意下令攻城,结果将士们犹如洪水猛兽,直接搬着梯子爬城楼去了......
李渊仰天长叹:这帮孩子,确实很给力啊!
时值天降大雨,李渊确实不想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因此下令撤军,随后,他带着队伍在黄河边上来来回回跑了一圈,人数瞬间扩充到十多万。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裴寂:“主公啊,您看咱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大家都是奔着做官来的,要不您先受点儿委屈,把太尉一职给领了,多设一些编制吧?”
李渊:“行吧行吧,皇帝都要做了,就随你们吧!”
李渊和屈突通在河东的较量,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周边的郡县。
这场较量,可以说是李渊单方面的威胁,屈突通手握骁果卫骑兵,却连门都不敢迈出一步,这种爆炸性的新闻,如何能不让隋朝官员为之动容……
收拾完屈突通之后,李渊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他留下一部分人马防备屈突通,自己则带着大部队渡河南下,剑指长安。
华阴县令李孝长看到关中局势已定,将永丰仓拱手让给了李渊。
冯翊太守萧造,率领辖下官员前来归降。
京兆府万年县、醴泉县的官员望风归降。
长安城,已经成了李渊的囊中之物。
李渊过河之后,下榻在隋炀帝的行宫长春宫(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境内),并且受到了关中百姓的热烈欢迎,三秦之士、郡县官吏、豪门世族再也顾不得大隋王朝,纷纷赶来拜李渊这个码头,李渊照例给他们大肆封赏。
随后,李渊下达了两道重要的军令:
李建成、刘文静、王长谐等人,率领数万人屯驻在永丰仓,同时在潼关附近进行布防,防止有人从东都洛阳来袭。
李世民、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人,率领数万人前去招降高陵、泾阳、云阳、武功、盩厔、鄠等县,打开攻占长安的所有门户。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按理说,李密已经放弃了攻打长安的想法,瓦岗军全部驻屯在洛阳周围,让李建成去守卫永丰仓和潼关,岂不是大材小用?
这里的解释可以有很多种。
比如,在李渊的眼里,长安城是囊中之物,洛阳城的威胁要更大,因此让李建成去镇守潼关。
比如,自从起兵以来,二郎李世民都在大哥李建成的屁股后面转悠,这次让他独当一面,看看他到底有几斤几两。
比如,李渊只是随口一说,随机分配的任务......
历史是不是很有趣……
李渊可能没想到,这一道简单的军令,直接奠定了李世民创业的班底,也成就了后世的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在这里,没必要开启上帝视角去苛责李渊,他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仙,不能预料到这道军令会带来什么后果。
写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李氏家族在前期创业的时候,李世民只不过是李建成的副手,兄弟联手干了几场战役,要么是和大哥一起立功,要么是在父亲的指挥下取得胜利,要说拿得出手的个人战绩,确实没什么可说的。
然而,就在这一刻,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降临在他头上。
此时,关中大局已定,长安只不过是囊中之物,大军犹如一阵秋风,狂扫遍地的落叶。好吧,通俗一点说,走到哪儿,都有人来投奔......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25章想进长安城,必须先演戏

李世民的这一路,可以说是占尽了便宜。
比如:
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带着长安大侠史万宝前来投奔李世民。
柴绍的妻子,“娘子军”首领李秀宁前来投奔李世民。
其他的诸如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望风归降的人不计其数。
除了收割有生力量外,还可以在茫茫人海中遇见自己的左膀右臂,比如房玄龄,就是在这个时间点投奔到李世民的军中,满腹才华,又懂得计谋,李世民立马就封他做了记室参军(首长办公厅主任),房玄龄对李世民的为人非常钦佩,两人肝胆相照,在后来的日子里配合的天衣无缝。
李世民的右军,只不过在长安城周边转了一圈,人数便暴增到13万,几乎可以和李渊的中军抗衡。
问题是,面对此情此景,李渊是个什么心情?
龙生龙,凤生凤……我李渊的儿子,就是给力啊!
毕竟,天下还没打下来,皇位也没到手,搞父子权力制衡,未免有些可笑。
于是,李渊大手一挥,所有英雄豪杰,暂时编入到李世民的右军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长孙无忌、于志宁、颜师古等人却撞到了长春宫,拜在了李渊的门下,不过,长孙无忌才23岁,名气太小,也没啥能耐,只捞了个渭北行军典签的头衔,在军中做实习生。
李世民搞定了长安外围防线之后,便给李渊去函,邀请他前来主持大局。
李渊:大郎,长乐宫就交给你了,里面的东西,你可以尽情享用,不过要记住一条,别让屈突通来捣乱!为父先去长安城溜一圈……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去长安的路上,李渊痛心疾首。
小表弟啊,看看你的行宫、宫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湖中仙山,宫中美女,都没来得及享用,实在是可惜啊!李渊还在创业,不适合搞太多女人,因此传下军令,命人将宫苑内的宫人悉数放走,让他们自谋生路,仅此一招,长安城附近的老百姓就对他感恩戴德。
617年10月,李渊来到了长安城下,屯兵在大兴城春明门的西北方向。
此时,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军部众加起来,一共有20万之多!
长安城代表着什么?
权力!地位!财富!美女!
还等什么,赶紧攻城吧?
将士们跃跃欲试,只等李渊发布最后的军令,大家一起骑到长安城墙之上。
有趣的是,李渊的中军大营却毫无动静……
过了许久,李渊才传出一道军令:大军就地驻扎,不许任何人欺负老百姓!
一时间,哀鸿遍野,怨气冲天,这特么的,全泡汤了啊!
事实上,从太原出发的时候,李渊就定下了战略思路:立代王杨侑为帝,继续做隋朝的臣子,顺便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此之前,李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约束小弟的行为,别让他们闹事。
比如,命令军队退避三舍,最好在长安城外围再晃悠几圈,在代王杨侑的面前树立一下人臣的形象,至少吃相不能太难看嘛。
比如,在首都百姓面前卖个萌,讨个巧,让大家接纳自己。
李渊相信,长安城的官员们应该懂得他的心思,至少,面对权臣的时候,老祖宗们已经有了标准版的礼仪,只要李渊把上述步骤做足了,长安城的官员们自然会泼水净街,大开城门,把李渊风风光光地接进去。
渊哥,这一次,你真的想多了!
讲究的人,有一万种不同的套路,不讲究的人,就是不按你的套路出牌。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长安城内,刑部尚书、京兆内史卫文升听闻李渊兵临城下,于是称病不朝,躲在家里养老去了,代王杨侑很无奈,只好把长安城的防务全部交给了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首都市常务副市长)。
阴世师,甘肃武威人,武林高手,打过吐谷浑和党项,参与过高句丽战争,做过剿匪将军,还担任过地方一把手,靠军功和政绩一步步升迁,深得隋炀帝的赏识。面对李渊的诱降,阴世师的态度很坚决:老子是隋朝的臣子!
很好,我李渊也是隋朝的臣子!你们倒是开门啊!
呵呵,不开不开,就是不开!
李渊厚着脸皮,在长安城下晃悠了很长一段时间,始终无所寸进。
想想看,这帮人不吃软的,那就只能来点儿硬的!
李渊:大郎,你去围住长安城的东面和南面,二郎,西面和北面就交给你了!
老爸,那你干啥啊!
老子,老子继续做他们的工作!
于是,李渊又派人在城墙下做了十多天的说服工作,结局还是一样,人家既不投降,也不抵抗,专心等待东都和隋炀帝派来的援兵。遗憾的是,这根本就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啊,隋炀帝在江都玩的不亦乐乎,洛阳城陷入李密的包围之中,他们自身难保,怎么可能去发兵援助长安。
终于有一天,李建成和李世民看不下去了,他们叫上了所有谋臣,当面向李渊提出了质疑:老爸,咱们的部队从太原而来,就是为了能干大事业,这一路南下,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无人可以阻挡,如今却在长安城外逗留了20天,军心开始不稳了啊!您又不是不知道,咱们收编了很多起义军,大家明面上跟着我们混,其实还是很轻视我们的,拿不下长安城,这团队不好带啊!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