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密的盲目自信没有错,错在太过轻敌。
在李密的眼里,这次战役就是在荒郊野外摆开阵势,打得天昏地暗,到天色渐黑的时候,再清点一下,看谁剩下的人数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因此,李密连最基本的防御工事都没有修筑,直接敞开着大门,等待王世充的进攻。
再看看王世充,临行之前,找了个和李密身材样貌差不多的人带在军中……
命运之神,永远都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618年9月11日,驻扎在偃师城北的单雄信和王世充爆发军事冲突,被打得屁滚尿流,裴行俨和程知节赶来支援,还没做出什么贡献,就被王世充的小弟射成了重伤,一场战役下来,瓦岗军十多位高级将领集体挂彩......
就在当天晚上,王世充带着精锐骑兵偷偷进入北邙山潜伏起来。
第二天清晨,王世充给大家伙做了个精彩绝伦的战争总动员:“将士们,此次出击,不仅是争胜负,更是你们这一生的豪赌。打赢了,大家分钱分粮食,打输了,一个人也逃不了!”
这样的洗脑神作,堪称中国历史上的教科书级别!
王世充说完之后,便下令向李密的大营进攻。
李密毫无准备,任由王世充在军中横冲直撞,大军混战之中,王世充带出了那个很像李密的人,高声喊道:“瓦岗军首领已经被擒住了,投降者一概不杀!”
谣言,止于智者!可是有图有真相的谣言,立马就让人不那么淡定了。
就在此时,王世充的士兵在阵中高呼万岁,把李密的人喊的一愣一愣的。
搞什么鬼?
李密被抓了?
这才刚打起来呢!首领就被抓了?
李密怎么不藏起来呢?
蠢货,笨蛋,愚不可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谩骂和鄙视的声音不绝于耳,没过多久,瓦岗军的将士就开始集体后撤,战场的胜负很快就定格在瓦岗军的溃败之中。
李密看到兵败如山倒,只得率领1万多残部向洛口仓方向退却。
事实上,王世充并没有追击李密的残部,当天晚上,王世充率领大军向偃师方向快速行进。在此之前,王世充的家人都在江都城,后来跟随宇文化及回到洛阳,几经辗转后落到了李密的手中,此刻正关押在偃师城内。
对王世充来说,家人的性命,肯定要比敌人的死活更重要。
偃师守将名叫郑颋,李密的亲信,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抵抗,就被手下的人给出卖......王世充入城之后,不仅找回了哥哥王世伟,儿子王玄应等人,还俘虏了李密的部将裴仁基、祖君彦等人,愉快的心情,简直难以形容。
再看看李密,完全是丧家之犬的模样啊......
他原本打算带着手下的万余人前往洛口城驻扎,可还没到目的地,探听消息的人便给他带回来一个噩耗:狗日的邴元真已经和王世充暗通款曲,只要李密前去洛口城,十有八九会被人弄死在那里!
这事儿,实在不能怪邴元真,只能怪李密自己没处理好此事。
邴元真这个人,性情贪婪,为人刻薄,从撺掇李密售卖粮食就可以看的出来。事实上,李密也知道邴元真的德行,当初翟让向他推荐邴元真的时候,李密就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后来碍于大哥的面子,这才让他做了元帅府的长史,不过从未让他参与过军机大事。
李密和王世充交战期间,邴元真就镇守在洛口仓。当时,不少幕僚、战将都认为邴元真很不靠谱,劝李密早点弄死他,可李密却优柔寡断,始终没有下定决心。此事后来泄露出去,邴元真便带着洛口仓,直接归降了王世充。
李密同学,自个儿玩去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48章奔赴长安,求李渊同志收留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怎么办?
难道要学宇文化及,找个地方躲起来,自娱自乐地做皇帝?
李密表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男子汉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李密:“探子何在?赶紧去后方调查,等王世充渡洛河的时候告诉我!”
哦,原来是兵半渡而击之!果然是读过书的贵族!
玩笑归玩笑,李密的策略毫无问题,可问题恰好出在了探子的身上……
这位无名氏探子,要么是中途上厕所去了,要么就没经过严格的职场考核,他先去洛河边目测了一下情况,发现没有大军渡河的迹象,于是返回军营,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李密。
李密懵逼了,他都不敢相信探子的话,于是亲自带着手下冲到洛水河畔,令他惊奇的一幕出现了:王世充的大军早已经陈列在洛水边上,似乎在专门等他这位老朋友……
特么的,人都过河了,这仗还怎么打!赶紧跑吧!
对了,回去之后,一定记得把这位探子给开除了!
李密不得已,只能率军出虎牢关,准备前往黎阳投奔徐世勣。
徐世勣是翟让的嫡系将领,李密的决定刚刚作出,手下的人就用质疑的眼神望着他:“李公!当初你狠下心来杀翟让的时候,徐世勣也被砍了一刀,你是怀疑他,这才将他贬到黎阳,如今前去投奔,不怕他杀了你找朝廷请功?”
去投奔王伯当吧!他和我的交情最深!
攻打洛阳之前,李密将王伯当留在了金墉城,后来因为李密全线失败,王伯当便带着手下退守到了河阳(今河南焦作市孟州市)。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河阳城内,李密的神情极度落寞,如丧考妣,看着手下的小弟翘首以盼,李密还是拿出了主帅该有的镇定:“将士们,如今咱们遭遇败绩,本公的意思是南依黄河,背靠太行山,据守河阳,东结黎阳,寻找机会扳回局面。”
就在此时,一位不知名的将领说了一句:“主公,大军新败,人心不稳,大家想的可都是逃跑,你这样据守河阳,恐怕没几天,人就跑光了!”
面对这样的拆台好能手,李密顿时语塞……
是啊,手握重兵却被王世充耍的团团转,将士们确实有指责和质疑的权力。
完蛋了,将士们负能量爆棚,按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貌似分分钟可以削死李密啊,为了镇住这帮小弟,李密决定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看家本领。
此时,李密发出一声长啸之声,随即唉声叹气道:“兄弟们,事到如今,我只能依仗你们了,既然大家都对我没信心,那我就只好拿刀抹脖子了!”
话音刚落,李密不知从哪里摸了一把刀,然后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打算拿刀抹脖子,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毫不拖沓。
演戏还得有配角啊,好兄弟王伯当堪当重任。
就在李密将抹未抹的时候,王伯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下军刀,将李密紧紧的抱住,大声哭喊道:“主公,失败算得了什么,我愿意死命相随!”
这桥段,和后世的电视剧一模一样。
看戏的人表示,王伯当抱的是李密的大腿,并不影响李密抹脖子的手上动作……很显然,这是一次天衣有缝的表演。不过,话又说回来,将士们抱怨归抱怨,如果真让大哥抹了脖子,谁来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家看戏份差不多了,也就纷纷表了态,愿意继续追随大哥,听凭他的调遣!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继续和王世充对决,争夺洛阳地区的控制权?
李密只能徒叹奈何,干不过人家啊!
面对小弟们的投诚,李密感激涕零:“兄弟们,感谢你们没有抛弃我,我想前往长安投奔李渊,保大家一个荣华富贵!”
李密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渊虽然登基称帝,说破天也只不过是关中地区的扛把子,要想拿下洛阳,收买东都老百姓的人心,李密或许还真能帮得上忙,这也是他说话很硬气的原因。
幕僚柳燮瞬间就领悟了李密的意思,于是附和道:“主公,说起来,您和李渊还是很有渊源的,咱们和他虽然不是同时起兵,可主公却在洛阳帮他牵制住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李渊这才顺利夺取长安,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发号施令,您现在去投奔李渊,岂不是正好嘛!”
众将士不明觉厉,肃然起敬:“的确如此啊!”
瓦岗将士绝处逢生,喜极而泣,当即收拾东西前往长安城。
李渊得知李密要来归降,大喜过望,一路上派了不少使者前去慰劳。
直到此时,李密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至少,瓦岗军对李渊还有利用价值,在后续的谈判中,李密至少可以争取一点主动嘛。
据史料记载,李密的心情本来很沉重,可看到李渊重视自己的到来,又开始嘚瑟起来,他对部将吹嘘道:“兄弟们,这些年我虽然没取得什么成就,可对百姓还是很照顾的,洛阳附近的数百座城池都受过我的恩惠,如果以我的名号去招降他们,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咱这次归附李渊,至少可以弄个台司(司马、司徒、司空)做做。”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不得不说,李密的脸皮比城墙还要厚实,如果洛阳百姓真买他的账,如今端坐在洛阳城的就不会是王世充,而是他李密了......更何况,李渊手下战将无数,谋士如云,有人有粮不缺钱,拿下王世充只是时间的问题,若要论收买百姓的小计谋,李渊才是真正的祖师爷!
对李渊来说,李密的归附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况且,李密从来就不是屈居人下的枭雄,李渊又如何会给他实权?
从一开始,李密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不会太好!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49章寄人篱下的滋味儿,谁有谁知道

618年10月8日,李密一行2万余人达到长安郊外,出人意料的是,长安城并没有花团锦簇,百姓夹道,甚至都没有李唐的高级官员前来迎接。
李密几乎快要相信,李渊是不是把接待的日子搞错了,才会显得如此冷清?
事实上,李渊是故意的,丫的越是得意,老子越不能惯着你!
随后,相关部门出面给李密等人安排了一点饮食,然后给他们提供了安营扎寨的地盘,再也没有了下文……
李密心想,惊喜或许还在后面呢!
几天之后,李渊下达了诏书:封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
光禄卿(从三品):掌管皇室膳食的官职,代表你有地位。
邢国公(从一品):勋爵,乱世之中只有勋爵是最不值钱的。
上柱国大将军(正二品):不是李渊要重用他,李密手下确实有2万大军,可不是大将军嘛!
说好的大司空、大司徒呢?说好的正一品,说好的超然待遇呢?
啥也没有啊!
李渊也很尴尬,这事儿办的,确实有点不太讲究,毫无底线!于是,李渊又下了一道诏书,答应将自己的表妹独孤氏嫁给李密,希望以最廉价的政治婚姻来缓和李密的敌对情绪......
李密之前虽然不是皇帝,却也统领过数十万大军,享受过天下诸侯的朝拜,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李唐的光禄卿,每当朝会的时候,忙着给李唐的元老重臣端茶倒水(自然不会亲自端茶,但是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就是这么个角色定位),而且经常受到侮辱,这让他觉得万箭穿心,极度耻辱。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密不好当着李唐大臣的面发作,只好找左武卫大将军王伯当诉苦。
杨玄感叛变的时候,王伯当就和李密认识了,二人交情很深。
看着好兄弟受苦,王伯当心里也很难过,于是给他出了个主意:“主公,洛阳附近还有很多人记挂着您的好处,始终不肯归附王世充,要不,您去和李渊说说,让他派您去招抚这些人?”
李密:“也只能如此了。”
618年11月28日,李密上了一道措辞卑微的奏折:大唐皇帝陛下,臣思来想去,觉得愧对您的信任和恩德啊,希望陛下能准许臣前往洛阳收编残部,让他们为陛下效命,弄死王世充!
李渊:来来来,各位幕僚,咱们搞个头脑风暴,看如何处理此事!
李渊的谋士态度出奇的一致:李密太过狡猾,放他离开就是放虎归山。
李渊却不以为然:“帝王自有天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如果李密背叛朕,不值得惋惜,现在让他继续和王世充恶斗,咱们从中取利!”
618年11月29日,李渊在宫中摆下宴席,召见李密和他的核心谋臣贾闰甫。
李渊语重心长地说道:“大丈夫一诺千金,二位此去,只管建立功勋,以此来报答朕对你们的信任。当然,别人自然会对你们有所怀疑,但是朕却相信你们的为人,朕就以这杯酒来表明心迹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表演。
李渊虽然嘴上说的冠冕堂皇,心里却七上八下,他越看越觉得,李密这小子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临行前,李渊特意下诏:留下一半人马驻守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另一半人马出潼关,行军长史张宝德跟随在李密的身旁,帮助李密收编其他的起义军。
诏书来的太突然,把李密吓了一大跳......
龟儿子的,别说留下一半人马,就算是全部留下也可以啊!
接到李渊的诏书之后,李密急急忙忙的收拾行装,准备出潼关东去。
有趣的是,李密离开长安没多久,渊哥就后悔了。
快快快,赶紧去传旨,千万别让这李密小子给溜了!
使者快马加鞭,终于在稠桑(今河南灵宝市稠桑村)追上了李密。
使者:国公爷,陛下有旨意,让您立即回京城面圣,陛下还有大事向您当面托付,不过您的手下可以继续前行!
傻子也明白,李渊对李密起了猜忌之心,所谓的商量大事,都是借口而已。
使者望着李密,心里有些发虚,唯恐他会翻脸不认人,抽刀剁了自己……
李密也有点发晕,如果当场拒绝,相当于抗旨,走不了多远就会被李渊的兵马弄死,如果答应,那可是羊入虎口啊!李密埋头思考了一会儿,最后蹦出了一句很没有营养的话:“臣遵旨,请容臣稍微收拾一下!”
所谓的收拾,就是找幕僚们商议对策。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密将首席谋臣贾闰甫拉到一边,商量着说道:“陛下派我前去洛阳,现在又无缘无故找我回去,必定是有人暗中说我坏话,引起陛下的猜疑。如果现在回长安,恐怕性命不保,我的意思是拿下桃林县(今河南省灵宝市北老城),渡黄河向北,投奔黎阳而去。”
贾闰甫一脸愕然:“主公,万万不可啊,如今天下一统的趋势很明显,李氏家族坐江山几乎已成定局啊!”
李密极为不满:“那又如何?”
贾闰甫:“主公,您先是答应了李渊,如今又打算背叛他,此事传出去,咱们在诸侯当中还怎么混啊?更何况,任瑰据守在熊州(今河南宜阳县韩城镇)、史万宝据守在穀州,贸然攻打桃林县,唐军很快就会作出反应!不如先按朝廷的旨意办事,安抚李渊的怀疑,到时候再争取机会吧!”
李密顿时暴跳如雷,大声怒吼道:“我和李渊都姓李,为什么只能他做皇帝?李渊没能杀我,就代表天不灭我,他如今占据长安,我还可以霸占洛阳,你身为我的心腹,不为我打算,反而要归顺李渊,我还不如先杀了你,然后再举事呢!”
贾闰甫欲哭无泪,极力劝说:“主公,您这有点自欺欺人啊。如今海内分崩离析,大家都想做大王,又有谁会投奔咱们呢?自从您杀了翟让之后,天下人都说您背信弃义,谁还肯把地盘和军队交给您?我如果不是受了您莫大的恩德,是不会掏心掏肺对您说这番话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50章巨星陨落,人头可堪一用

贾闰甫同志,说话要注意分寸!李密虽然很落魄,可毕竟还是你的领导,当面指责他的不是,是不是有点儿伤人自尊啊!
李密的心情本来就不太好,听了贾闰甫的风凉话,顿时就实力暴走了......他拔出钢刀,想要剁翻贾闰甫,多亏王伯当在旁边拉着,这才救了他一命。
我的乖乖,这样玩下去是要死人的。
王伯当大声叫嚷道:“主公!如今局势已经这样,您绝对不能背叛李渊啊,否则,天下之大恐怕再也没有您的容身之地。贾闰甫忠心为主,求您不要杀他,还是放他一马,让他自谋生路吧!”
李密:“那你呢?”
王伯当:“我自从跟随您,就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死存亡之事,您如果决定背叛李渊,我必定会追随到底!”
对李密这种枭雄来说,让他给李渊端茶倒水,屈服于李唐,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大丈夫当横刀立马,纵横天地之间,只求无愧于心。
618年11月30日,李密诛杀了李渊的使者,决定叛唐自立。
问题是,接下来的革命道路该怎么走呢?
李密分析了一下 ,觉得还是得把桃林县拿下,因为晚上实在没地方住啊!
李密派人给桃林县令递了个话,说皇帝要他回长安面圣,先把家眷安放在桃林县城,希望县令大人能够多加照顾。
在桃林县令的眼里,李密就是首长级的大神人物,如今有了巴结领导的机会,他又怎么会对李密设防呢?
就在当天,李密挑选了数十个将士,让他们打扮成农村妇女的模样,又在裙子里面塞满了兵器,由他亲自护送到桃林县城,兵不血刃地霸占了桃林县。随后,李密派人给他的旧部,伊州(今河南汝州市)刺史张善相送信,希望善相同志可以调派兵马前来,和他共襄盛举......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可怜的李密,如今打一个县城都这么费劲,还如何与人争夺天下?
李密:废话,人在江湖混,就得靠名气,就李密这块招牌,哼哼!
好吧,招牌确实可以唬人,尤其是胆小的人。
比如右翊卫将军史万宝,他的职责是监视李密的举动,当他听说李密反叛,居然吓得手足无措,战战兢兢地对行军司马盛彦师说道:“李密,一代枭雄啊,又有王伯当辅助,这事儿真不好办!”
盛彦师一脸嫌弃:“您只需要给我几千兵马,我就可以砍了李密的人头!”
史万宝:“你要用啥办法咧?”
盛彦师:“兵法嘛,讲究诡诈,暂时不能对您讲,哈哈!”
盛彦师是个聪明人,他料定李密没兵没将,肯定不会去洛阳送死,而是会取道襄城,投奔旧部张善相,因此在陆浑县南邢公岘(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境内)设伏,成功的诛杀了李密和王伯当,首级被送往长安请赏。
李密被杀的时候,年仅37岁。
难以想象,一个37岁的人可以成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赫赫有名的瓦岗军总舵主,这足以说明李密的才华举世无双。然而,李密在人生巅峰的时候,诛杀瓦岗军创始人翟让,让瓦岗内部四分五裂,又和劲敌王世充干起了过家家似的粮食买卖,这样的政治智慧,实在是可笑之极......
不得不说,李密太过年轻,只有血性而无成熟男人的心机城府。
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称霸一方的枭雄,想要在这样的丛林中突围而出,甚
至是夺取最后的胜利,仅靠血性和理想是不可能取胜的!
和大渊哥相比,李密完全就是小儿科的水平!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还是看看渊哥的心机城府吧!
李密被杀之后,首级被送往长安。
李渊看着李密的人头,无动于衷,异常冷漠,许久之后,蹦出了一句话:将头颅送到黎阳,交给徐世勣处理吧!
这可是天大的人情,也是李渊收买人心的策略。
当初,李密带着手下前往长安投奔李渊,徐世勣却选择继续镇守黎阳,不为别的,这里有黎阳仓,徐世勣一旦离开,黎阳仓恐怕就会不复存在!
李密归降的队伍里,有个叫魏征的小伙子(38岁的小伙子),他刚到长安城,就向李渊表达了投诚的心思,并提出要为渊哥招降潼关以东的地盘。
彼时,魏征只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人,自然提不起李渊的兴趣,李渊顺嘴一说:“行吧!那就封你为秘书丞(掌管书籍的官员),干活去吧!”
说白了,李渊不想打击魏征的积极性,也没指望他会兑现这个豪言。
可对魏征来说,皇帝的这句话就是圣旨,拿着这个鸡毛令箭,他就是钦差!
接下来,魏征就干了一件事儿,天天写信!
收信的人是谁?李密所有的旧部!
信的内容通俗易懂:好兄弟,长安是个好地方,李渊是个好主子!想要幸福吗,那就牵出你的马,扬起你的鞭,快点赶往长安,占一个好坑哇!
徐世勣也收到了魏征的信,迫于坑少人多的压力,徐世勣也选择了归降。
不过,徐世勣有自己的原则,投降李唐可以,得先找李密汇报思想,畅叙一下旧时的情谊,然后再找李渊要工作机会。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临行之前,徐世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道:“这里的百姓和土地都是魏公的,我如果带着他们归降,那就是利用主公,为自己谋取荣华富贵,这样做很不讲究!”
郭孝恪:“您的意思是?”
徐世勣:“你去登记郡县的户口、士兵及马匹的数目,然后上报给魏公,让他自己献给李唐,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
有这样的好兄弟,实在是人生的幸事啊!
事实上,李渊早就盯上徐世勣了,使者刚到长安,就被李渊带到了宫中。
李渊:“你们老大是个什么态度啊?”
使者:“陛下,徐将军决定投降了!”
李渊:“他的投诚奏表呢,拿给朕看看。”
使者:“陛下,徐将军只给邢国公写了一封信,并没有表书。不过,徐将军说了,黎阳仓是邢国公的产业,由邢国公交给陛下更合适......”
听闻此言,李渊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夸奖道:徐世勣不违背人臣的道义,不追求功名利禄,这种人才必须为朕所用!
被皇帝惦记上的人,想不升官都难。接下来,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的高级头衔滚滚而来,没过多久,又加封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
最重要的一点,李渊给徐世勣赐姓李氏,让他成为了国姓爷!
即便如此,徐世勣还是镇守在黎阳仓,并未前往长安任职。
直到李密被杀,李渊将他的人头送给徐世勣,这才将他招揽到李唐朝廷。
据史料记载,徐世勣就一个条件:以君臣的礼仪为李密穿麻戴孝,将他下葬在黎阳山南。做完了这一切,徐世勣便赶到长安,开始了新的生活。
临行之前,徐世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道:“这里的百姓和土地都是魏公的,我如果带着他们归降,那就是利用主公,为自己谋取荣华富贵,这样做很不讲究!”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51章渊哥三板斧,帝国新气象

李密同志好歹也是中原的霸主,如今驾鹤西去,各路的大佬出于面子,应该派几个小弟,稍微吊唁一下吧?
很遗憾,李密被杀一事,并没有在诸侯中引起轩然大波,除了徐世勣给他披麻戴孝,以君臣之礼将他下葬,瓦岗军的嫡系将士嚎啕大哭了一顿之外,各地的诸侯静坐如山,几乎当他不存在一般。
说的难听点儿,大家都很忙,没人关心你的死活。
曾经显赫一时,威震中原的瓦岗军,随着李密的去世,正式宣告解散。
此时,天下正式进入李唐统治时期。
李建成、李世民、程咬金、秦叔宝、魏征、刘文静这些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将会踏着起义军最后几个军阀势力的鲜血和尊严,一一登场。
唐朝,这个伟大帝国的诞生,并没有经过多少磨难,却在中国文明史上大放异彩,名誉古今。
新帝国的首都定在长安,仍旧沿用隋朝的宫殿群,不同的是,李渊将大兴殿改名为太极殿。
李渊上任之后,接连下达了两个诏书,而这两道诏书要解决的问题,正是隋末唐初最重要的社会难题!
第一件事:大唐下辖的郡县改名为州县,郡太守的称谓改为州刺史。
千万别小瞧这个变化,这里面包含的是李渊对国运前途的思考。
中国历史上的秦朝实行郡县制,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改郡为州,并分封了不少诸侯国,因此是州、国、县三级并存的制度,到了东汉,全国分为十三州,州下面设置郡县,实行三级制度,两晋南北朝时期,爆发了全国性的战争,行政区划越来越复杂,大多是以州、郡和县并存的三级制度。
小小的行政区划,其中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
比如,秦朝只有五十多个郡,也就是五十多个郡太守,到了西汉王朝,汉高祖刘邦刚上台,就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让他们帮忙打理家业,以免外人觊觎刘氏天下,到了汉武帝时期,帝国版图越来越大,郡县高达100多个。中国历史越往后,州郡县的地盘越来越小,刺史、太守的数量越来越多。
郡县从少到多的过程,利益集团都有果果分,自然欢天喜地,不会闹情绪。
郡县从多到少的过程,就是阉割官僚集团利益的过程,谁又能答应?
隋朝灭了南朝之后,全国有241个州,680个郡,1524个县。
也就是说,一个州下面也就2-3个郡,一个郡下面2-3个县,试想,州和郡的数量都这么多,更别说县了!中央朝廷如何管制他们呢?
隋文帝想了想,最后决定废郡改州,减少郡县的数量,扩大州县的管理半径。
隋炀帝登基之后,在文帝的基础上改州为郡,改完之后,全国一共有190个郡,1255个县。为了加强中央统治,隋炀帝又单独设立了监察机构,专门用来监督各郡太守的工作,监察机构的首领便是刺史、长史和司马。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支持楼主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什么意思?
这也就意味着:全国范围内减少了七百多个郡,两百多个县!少了将近1000个郡太守和县令的编制,而每个郡县下面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数量,说出来就是个恐怖的数字!
什么叫改革!什么叫对权贵们宣战?
写到这里,不得不佩服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的胆识和气魄,他们几乎是在用帝国的前途做赌注,如果成功了,他们会受到无数官僚的指责和反对,却能收获黎民百姓的赞扬,也可以让中原政权重新回到正轨……
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成功了,却倒在了官僚集团的冷漠之中……
李渊看出了隋炀帝中央集权理念的精髓,因此刚刚上任就把郡改为州(这时还没完成江山一统,只是称谓和理念的改变,不涉及到数量变化),并以州刺史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希望利用州刺史的监督大权来实现帝国的中央集权。
李渊干的第二件大事便是废除隋炀帝的《大业律》。
《开皇律》、《大业律》的前因后果已经不厌其烦地讲了许多次,李渊之所以着急废除《大业律》,自然不是一时兴起。
南北朝律法的严酷等级:A!
隋文帝《开皇律》的严酷等级:B!
隋炀帝《大业律》的严酷等级:C!
李渊在废除了《大业律》之后,派人将《开皇律》重新抄袭了一遍,然后加入了具有大唐特色的律法条款,最终形成了624年颁布的《武德律》,严酷等级重新回到了B级。
咱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武德律》只是针对隋末乱世而制定的一部严刑峻法,只不过出台的太晚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
《武德律》刚刚颁布十年时间,李世民便下诏废除了《武德律》中砍
脚趾头、连坐、族刑等大量的条款,改行更为宽松的《贞观律》,严酷等级为C。
历史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A-B-C-B-C,这就是混乱的南北朝进入正轨的律法变化过程,隋朝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事实证明,严酷级别为C的律法成为了历史的选择。
至于隋炀帝,当年的选择并没有错,错的是他身处的时代!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152章东突厥,你是我大爷

开创大唐帝国,自然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不过,大家伙儿跟着你打江山,出钱出力,为的是啥?
李渊心知肚明啊!做了皇帝之后,李渊便开始排资论辈,大肆封官。
李姓家族:
皇太子:嫡长子李建成,这个任命是逃不掉的。
二郎李世民,你就做秦王,领个尚书令吧,地位和实权双丰收。
三郎李元吉,齐王的头衔就给你吧,考虑到你的年级还小,不够资格入朝为官,再者说,有大哥和二哥辅佐老爹,你只负责玩乐就够了。
其他的李姓宗室成员,基本上都顶着王爵的头衔,最低也是公爵,这是李唐宗室的脸面,丢不得。
隋恭帝杨侑:被封为酅国公,算是保住了性命,可以安享晚年。
嫡系谋臣,前面已经说过了。
在三省的几个长官中,除了李世民,李渊最信任的莫过于裴寂,李渊经常和他食同桌,寝同床,亲密之情让众人钦羡不已。
这就是武德朝分果果之后确定的江湖地位。
身为帝国的扛把子,李渊时刻保持着警惕,刚刚给大家封赏完毕,李渊就来了一次高层官员的集体训话:大唐虽然立国,但是占据的只是关中、河东地区,如今的形势不太好啊,一帮人都在中原地区赶着野鹿,江山究竟落到谁的手中,谁也不知道!就拿大唐来说,北部有东突厥虎视眈眈,刘武周对太原垂涎三尺,薛举、薛仁杲父子霸占西北,王世充霸占着潼关以西的大部分地区,河北的窦建德拥有雄兵数十万,随时准备南下,江南的杜伏威等人盘踞一方……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唐,任重而道远啊……
这番话说出来,朝臣们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耷拉在那儿一动不动。
陛下,咱不是应该集体振虎躯,散王霸嘛,干嘛说这番泄气的话!
不过,政治家的策略永远是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
在李渊看来,杜伏威、窦建德和他离得太远,而且中间还隔着洛阳和黄河天险,因此暂时威胁不到唐朝的统治,至于王世充,是敌不动我不动。
想要走出关中,逐鹿天下,必须要先搞定西北的薛举和北边的突厥!
起兵之时,李渊就已经和东突厥始毕可汗签了合作协议,李渊要地盘要人,突厥要财宝。拿下长安之后,突厥的500名骑兵在长安附近大肆抢劫,行事作风嚣张跋扈,压根就没有把李渊等人放在眼里......
随后,始毕可汗派遣骨咄禄特勒为特使,前来长安祝贺。
名为祝贺,实际上是仗着东突厥的雄兵为后盾,恶意挑衅李渊的权威,大有一言不合就南下入侵的意思,实在是大煞风景。
李渊也很无奈,他刚刚霸占了小表弟的家产,国内的人心不太稳,再加上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突厥人的支持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面对突厥人的挑衅,李渊能忍则忍,继续和突厥维持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关系。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这里有一个历史之谜。
试问,始毕可汗眼光毒辣,城府极深,选择扶持李渊入主长安,难道只是佩服李渊,想要友情赞助一下,相信他能夺取天下?再者说,始毕可汗只派了五百名骑兵前往长安抢劫,就算人人都抢的盆满钵满,又能带回多少金银珠宝,这符合始毕可汗的经济诉求吗?
可以想一想,五代十国时期的石敬瑭为了做皇帝,不惜割下燕云十六州作为交换,还自称是儿皇帝,李渊难道就如此小家子气?
有一些好处,是史书永远也不会写出来的。
有一些屈辱,是李唐王朝永远也不会承认的。
各位看官别不信,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吧,看李渊是如何忌惮东突厥的!
西突厥汗国有一位射匮可汗(小可汗,后来做了西突厥汗国的大可汗),610年的时候,射匮可汗向隋炀帝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迎娶一位中原的公主为妻。
隋炀帝表示,中原的女子虽多,可也不是一文不值,谁想娶就能娶的,你射匮可汗想做大隋的女婿,没问题,先替朕把不愿归顺大隋的处罗可汗(西突厥小可汗)教训一顿,朕再亲自给你赐婚!
那个年代,能够大隋王朝通婚,可以在草原上吹好一阵子!
也不知射匮可汗是真的崇拜隋炀帝,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他居然真的发动了一场内战,把西突厥搞得鸡飞狗跳。一番混战之后,西突厥贵族们元气大伤,处罗可汗带领族人投奔大隋,长期客居住在长安......
隋炀帝拍着胸脯说道:处罗可汗,你虽然客居中原,朕还是挺尊敬你的,要不这样吧,封你为“曷娑那可汗”,朕不是答应给射匮可汗赐一门婚事嘛,这样吧,就把宗室之女“信义公主”下嫁给你,好歹也能帮你出一口恶气啊!
后来,隋炀帝被杀,曷娑那可汗便辗转到了长安,投奔了李渊。
大家都知道,西突厥和东突厥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始毕可汗听说曷娑那可汗在李渊那里讨生活,特地派了个使者前来慰问:“大唐陛下啊,您也知道,始毕可汗向来就讨厌曷娑那可汗,这次派臣前来,专门传达一个意思,希望陛下可以看在两国交好的面子上,处死曷娑那可汗!”
起初,李渊的态度还是很刚硬:此人绝不可杀!
不过,李唐的元老重臣们却非常不爽,他们集体劝谏李渊,声称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却要冒着得罪东突厥的危险,不值当!
关键时刻,李世民力挺了一下老爸:曷娑那可汗因为走投无路,这才投奔我们,杀了他,岂不是失信于天下!
天下之事,一旦和道义扯上关系,那就是骑虎难下,身不由己。
遗憾的是,李渊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决定向东突厥妥协,至于道义什么的,还是先放在一边吧。
719年9月21日,李渊亲自做了一个局,邀请曷娑那可汗赴宴,宴席上,宾主尽欢,好像啥事儿也没有,宴会结束之后,李渊派人将他送到中书省......
曷娑那可汗还挺好奇的,以前吃完饭都是直接回家,今天怎么会改道呢?
不过,在人家的屋檐下过活,也不好多问什么,只好跟着李渊的亲信走吧......
曷娑那可汗可能没想到,始毕可汗的特使正在中书省蹲点,他刚刚踏进内殿,李渊的亲信和东突厥特使就将他诛杀,至于怎么挂掉的,史书也没给个说法......
堂堂的大唐皇帝,还有战无不胜的秦王李世民,居然被东突厥威胁到这种地步,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李唐王朝永远也洗刷不掉的耻辱!
李世民登基之后,第一个要灭的就是东突厥,在我看来,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不过,没有真凭实据,咱们也只能提出疑问,大家臆想一下也就罢了......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