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浪剑星网友:
(一)、国家是不会消失的;在利益面前是没有温情可言的。
一个由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人组成的群体,如果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存在,那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将注定是无法调节的。

(二)、我这个帖子最主要的一个观点是,人的本质是贪婪的、自私的。一个人如果有了滥用权力的机会,谁都会滥用权力的。所以在小农社会中,最伟大的人都会建立终身制、世袭,所以在两晋、南北朝、隋唐之时,最有远见的皇帝都会重用皇族、外戚。一切绝不是他们思想、道德的问题,而是利害关系使然。

(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大约是如此的。
如果社会交通、媒介有限,如果社会实现联合协作的机会有限,那国家就容易表现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性质。小农社会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就是如此的。
如果社会交通、媒介发达,如果社会实现联系协作的机会多,那国家就就容易表现出为社会服务的性质。工商业发达的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如此的。
不管怎样说,国家作为一个社会的管理机构,总会表现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征。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第三章 做为乱臣的司马家族


第一节、走上不归路的司马家族

一、 皇帝依然高高在上

皇帝依然高高在上,这表明司马懿与帝国普遍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间还是同僚关系。
众多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所以尊崇皇帝,也就是要加强、维护这个事实。司马家族之所尊崇皇帝,也是表明自己尊重这个事实。


皇帝一直没有权力,却能长久的高高在上;主要原因就在于普遍军政大佬想与司马家族保持平等的地位。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与各军政大佬、豪门代表都是魏帝国的臣子,所以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见面的礼节自然也是平等的。最简单而言,各军政大佬、豪门代表绝对不需要一见司马懿就磕头。只要司马懿没有急疯了,他就绝不敢试图让当时普遍的军政大佬、豪门代表见面就先向他磕头。



帝国整体的权力是一定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那从前属于皇帝的权力就会被各皇族、外戚、豪门、军政大佬们重新分配掉。
基于实权人物们各自的利益,他们自然都想占据最多的份额;基于实权人物们各自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希望某个实权人物权力无限膨胀。在这种背景下,他阻止实力最大的臣子扩张权力的最好方法,自然就是用尊崇皇权。


司马懿在帝国有着无人可及的资历、威望、影响、智谋;司马家族本身又是帝国最大的豪门之一。所以司马懿成为帝国执政后,他所拥有的权力远要比曹爽大多了。
如果利令智晕一些的去看,如果司马懿此时把皇帝推下去;也是有可以做到的。但司马懿显然知道,如果自己去做这种事,那肯定马上就会家破人亡。
如果利令智晕一些去看,现在司马懿如果大举任用自己的亲信、亲人,那帝国的权力就可以迅速的集中到以他为中心的势力集团手中。但司马懿显然知道,如果自己去这样做,那肯定随时都会面临家破人亡的结局。
因为在打败曹爽之后,所有的军政大佬、豪门代表、甚至曹氏皇族,都在眼睁睁的看着司马懿。如果司马懿能让他们普遍满意,那司马懿在做出乱臣贼子的行为后,自然还能成为大家公认的帝国首席执政官;否则一旦有人带头反对司马懿,那司马家族就会面对大家集体的反对。曹爽在高平陵之变前,势力不可谓不大,但面对政敌的挑战马上一败涂地了;面对曹爽的前车之鉴司马家族自然不敢有半点大意。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然成为了曹魏帝国的执政官。但他依然只是曹魏帝国众多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一,司马懿并没有彻底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实力。
后来挑战司马家族的势力集团,他们都也拥有着与司马家族分庭礼的实力;甚至愿意与司马家族合作的势力集团,他们也都拥有着与司马家族分庭抗礼的实力。单拿出一个势力集团,自然谁也无力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问题是,如果他们实现了某种联合就不一样了;如果他们实现了某种联合,司马家族恐怕也会象曹爽一样迅速的走向毁灭。司马家族如果想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只有尊重这些势力集团的既得利益,当然了前提就是这些势力集团愿意承认司马家族的执政地位。


高平陵之变,仅仅是意味着司马懿现在已不甘心做一个纯粹的臣子了;而且他已无法再继续做一个纯粹的臣子。因为一个臣子干过高平陵那种事后,那他从上面下来的方式也许只有一种,那就是从上面血淋淋的摔下来。

现在属于司马家族的路也许只有一条,那就是沿着这条乱臣贼子的路一直走下去;这条路也许会让司马家族爬登上政治的顶峰,也许会让他们全家血淋的从上面摔下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浪剑星网友:
(一)、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一个权力机构(国家)可以幅射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控制力越来越强。单从这层意义上讲,全球是有可能统一成一个国家的。
但从另一方面讲,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社会普遍利益群体在维护自己利益之时,就越容易实现联合协作。从这层意义上讲,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一个权威机构(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单从这层意义上讲,越来越强大的、庞大的国家是无法出现的。

(二)、从二十世纪的历史去看,一个权威机构(国家)扩张成本与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了。
在小农时代,一个国家在军事上的优势只要是周边国家的三五倍,那这个国家的领土就会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阻止它扩张的力量只是源于当时有限的交通能力。而在成熟的工商业时代,一个国家的军事优势就是周边国家的三五十倍,甚至上百倍,也很难把自己的领土扩张一点半点。
从二十世纪的历史去看,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庞大的、最终统一全球的国家是难以出现的。

(三)、国家的扩张,实际上只是代表了强权人物的利益。在小农社会中,强权人物可以把这种思想变成社会的主流思想;总而言之帝国的扩张好象是一项神项的事业。
一个国家处于不断扩张之时,对周边国家而言自然是一种灾难;就是对本国的普遍百姓而言,恐怕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利益,有的只是灾难。在这种过程中,只是代表了强权人物的权力、利益、荣耀;而牺牲的却是普遍百姓的现实利益与生命。
进入工商业社会后,因为代表普遍百姓利益的思想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所以国家的扩张就夫去了原动力。基于普遍百姓的利益,他们也许并不反对国家的扩张,但如果国家扩张的代价就是牺牲普遍百姓的生命与现实利益,却不能产生什么实质的利益,那他们才懒得支持这种国家的扩张行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翻开二十世纪的历史地图册,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在变得越来越大,相反普遍国家都是不断的变小。

(四)、一个能把自己触角渗透到全球普遍地区的权威机构的出现,本身就是与强权力联系在一起;他实际上并不符合普遍百姓的利益。
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以为是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利益群体可以通过派出代表建立种种联合机构、协会的方式调节利益关系;而不是建立一个庞大的、能把触角以全球普遍地区的权威机构(国家)调节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二、 谁是忠于皇帝的力量



对于挑战司马家族的人,我们总习惯认为他们是忠于曹氏皇帝的。泪痕以为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他们充其量只是一些不服司马家族处于执政地位的人罢了;说他们忠于曹氏皇帝,那也实在是把政治童话去讲了。
谁打败司马家族;谁就将成为帝国的新的首席执政官。谁成为帝国新的首席执政官,那帝国的最高权力就会落入谁的手中。谁拥有这种权力,也绝不会把他交还给皇帝的。
这一切已是非常明显的。


皇帝想夺回权力的惟一机会就是,他亲自打败司马家族。但皇帝显然没有这种能力;即使皇帝真有机会联合其它的力量打败司马家族,但曹魏帝国的皇权衰弱也是无可避免的,因为皇帝必须得依靠、联合主要实权人物才能打败司马家族,而皇帝即使打败了司马家族后,恐怕也无力控制新崛起的实权人物。


人们不断的挑战司马家族,绝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忠于曹魏皇帝。他们之所以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一切不过是因为他们想取代司马家族的执政地位罢了。

诸葛诞在毋丘俭反叛司马家族之时,他是坚定的站了司马家族一边,并在打败毋丘俭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因为如此,他后来才成为东南最高军事长官。
而当诸葛诞成为东南最高军事长官后,却又以保卫皇权者自居了;司马家族的乱臣之心,难道真的只有到了司马昭之时才是路人皆知的吗?

诸葛诞在造司马昭反之时,一方面说自己是最忠于曹魏皇帝的人,但另一方面却把吴国的力量引入内战中;好象吴国真是曹魏的友邦。
诸葛诞这种行为,本身就证明他是一个投机的实权人物。他如果取代了司马家族,真会当一个忠于曹氏皇帝的臣子吗?显然是不会的。


文钦挑战司马师的执政地位,失败后文钦逃到了吴国。后来文钦又做为吴国的附属协助诸葛诞挑战司马昭。
文钦的所作所为,本身就证明他只是一个政治舞台纵横开合的实权人物,如果说这种人取代司马家族后,能忠于曹氏皇帝,能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还给曹魏皇帝,那还不如指望母猪去上树。

司马家族处于执政地位,自然不会把权力交还给曹魏皇帝;但一个人打败司马家族,自然会处于司马家族同样的地位,到时他们也自然不会把权力交还给曹魏皇帝。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


曹魏的皇权已处于衰亡之中了,臣子之间的争斗对曹魏皇帝而言不过是狗咬狗的争斗罢了。因为不论他们谁取得了胜利,也不会把权力交还给皇帝的;因为不论他们谁取得了胜利,皇帝也不会拥有驾驭他们的能力了。从这层意义上,当时臣子之间的争斗并不存在什么所谓忠奸之分。



三、 艰难的执政之路


我们看到司马家族后来成功了;所以感觉他后来的路走得非常轻松。但实际上,在后来的十多年之中,司马家族如果犯一个明显的错误,可能就会让整个家族走向毁灭。

高平陵之变后第二年。太尉王凌就开始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
高平陵之变后第六年。中书令李丰、皇后父亲张缉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
高平陵之变后第七年。 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联合起来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
高平陵之变后第八年, 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
这四次挑战,司马家族胜利了。在我们后人看来,自然好象胜得非常轻松。问题是,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胜利,主要原因每一次对恃开始,普遍军政大佬都愿意站在司马家族的身后;如果普遍军政大佬都选择站在反对者身后,那结局就自然是另一副样子了。
这种结局的出现,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哪有这样容易呢?司马家族是乱臣贼子,这完全是公开的秘密;从这层意义上司马家族能从皇权中汲取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而挑战司马家族的实权派,也都拥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更可以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在这种生与死的对恃之中,司马家族并没有无可争议的实力优势。



司马家族后来的权力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是挑战他们的人促成的。
如果没有他们叛乱,那司马家族想排斥异己;恐怕就难之又难了。因为在大家都接受司马家族执政地位的背景下,如果司马家族敢去排斥异己,就等于表示自己想彻底凌驾于各大军政大佬、豪门之上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强势人物振臂一呼,那司马家族就有可能面临从前曹爽集团的命运。
而众多地方性的、孤立的叛乱,显然使司马家族可以明正言顺的扩张权力、排斥异己了。每一次打击叛乱的胜利,都让司马家族成批的清洗一批能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势力;第一次打击叛乱的胜利,都会让更多的人开始臣服于司马家族周围。

如果那些在中央、地方手握实权的人物;如果他们愿意接受司马家族首席执政的地位;并利用他们手中的力量尊崇皇权的地位;那曹魏帝国就会更长久的处于众多实权人物共存的局面之中;因为司马家族想打击异己之时,就会面对引起帝国整体反对的风险。
但这种局面是难以存在的;因为司马家族的地位;远没有后人想象中那样坚实、强大;所以手握中央、地方实权的人们,总认为如果自己愿意打着维护皇权旗号,那随时都可以打败司马家族而取代他们。
但他们都失败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995111970网友的关注,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一、谁来当承担弑君之罪?

司马家族经过两代三人的努力;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自己的势力。清理了一批又批不服自己的豪门、军政大佬。终于快要爬上了乱臣的顶点了。
在魏明帝去世21年后,在高平陵之变后11年;也就是公元260年四月,皇帝终于下令进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这一步走出,司马昭虽然还没有成为皇帝;但他已开始一步步朝皇帝宝座前进了。他取代皇帝已只是迟早的事了。

在这种背景下下,魏帝曹髦终于忍无可忍的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皇帝下诏晋升司马昭为相国、晋公、加九锡之后一个月;皇帝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去攻打司马昭了。人们见到皇帝亲自披挂上阵,自然马上纷纷退后。人们不敢打皇帝;绝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忠君之心。如果他们真有什么忠君之心,那他们就不会为司马昭效力了。
人们之所不敢打皇帝,是因为大家都也知道,皇帝再没有权力那也是皇帝。一个人打死了皇帝,真可能什么事也没有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面对皇帝亲自上阵进攻,成济问贾充,“我们应该怎么办?”
贾充说:“司马公养活你们这么多年;就为了让你们有朝一日给他卖命的。现在需要你们卖命了,你却问该怎么办?你说该怎么办呢?”[注1]
贾充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成济听了贾充的话后,上去就是一戈把皇帝给捅死了。

而据另一个版本,贾充当时是如此说的:“如果司马公失败了,以你与司马公的关系,还能有活路吗?”
贾充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成济听了贾充的话后,上去就是一戈把皇帝给捅死了。


我们也许会说成济愚蠢。
问题是,贾充说的话非常在理。司马昭养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卖命的。现在需要他们卖命时,如果他们敢选择逃避,司马昭会饶了他们吗?显然是不会的!
问题是,贾充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成济做为司马昭的亲信爪牙,如果皇帝把司马昭打败,成济还敢指望有活路吗?显然也是不会的。
从这层意义上,成济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因为朝前、向后都是死路一条。而选择杀皇帝,虽然也是死路一条,但多少还有一点点活的希望!


成济兄弟当时的选择,实际上已最聪明的选择了。因为成济问贾充应该怎么办,就是在想着推卸责任。
他请示完贾充之后再杀皇帝,那就叫奉命行事了;主要承担责任的自然应该是贾充了。从这层意义上,成济兄弟这种算计是成功的;因为后人都也认为贾充才是真正的凶手。
成济兄弟可以选择指挥手下杀皇帝吗?显然也不是可以的,因为指挥别人杀皇帝,比奉命行事杀皇帝显然罪更大。成济兄弟没有理由去选择前者。

贾充如果也象成济兄弟一样玩小聪明,他就应该火速请示司马昭,问司马昭应该怎么办。问题是:贾充如果敢这样做,那贾充肯定会丧失政治前途、或是不明不白的全家惨死了。一切正如贾充对成济所言,司马昭养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给他卖命,现在需要卖命的时候到了,你却因为怕死而大耍滑头,你真以别人都是傻子吗?
所贾充只有硬着头皮指挥军队杀皇帝了。

当时可以选择不杀皇帝,而把皇帝活捉了吗?显然是不可以的。
因为杀皇帝自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打伤皇帝、捆绑皇帝同样也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从理论上一个臣子敢打伤皇帝、捆绑皇帝,也绝对得构得上满门抄斩的大罪。
既然要得罪皇帝,就一便得罪到底吧!

而且活捉皇帝还有另一个危险,因为皇帝已报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做为臣子把皇帝活捉了,又应该如何处置他呢?皇帝被活捉后,如果皇帝没完没了的发表反动演讲、高呼反动口号,贾充、成济又该如何办呢?他们总不成敢把皇帝嘴堵上、或是下巴打下来吧!如果他们敢这样做,肯定比杀皇帝耸人听闻。
从这层意义,活捉了皇帝。那更是没事找事。

更主要的是,成济不敢担负杀皇帝的罪名,所以请示贾充应该怎办。大家都不想担负杀皇帝的罪名,于是把皇帝活捉交给司马昭处置。这实际上是一级一级的推卸责任,问题是你真把责任一级一级的推回了司马昭的头上,相关的人谁能有好结果呢?
人可以推卸责任,但如果你想把责任推给能决定大家命运的实权人物头上,那你实在是选错对象了。面对这种责任,你最聪明的选择就是自己全部承担过来,这也许是危险的,但绝对是你最聪明的选择。贾充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

从皇帝决定攻打司马昭之时起,皇帝已是必死无疑了。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承担杀皇帝的罪名?
这种罪名,没有想承担,也没有人敢承担。但这种罪名总得有人承担吧!
成济请示贾充应该怎么办;贾充显然不敢去请示司马昭。杀皇帝之时,大家都想证明自己只是奉命行事,那真正的凶手让谁来当呢?难道真要司马昭来当吗?
最后贾充只有咬着牙承担了这种罪名。

[注1]《三国志、注》中写成济问贾充应该怎么办,贾充对成济说,司马昭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的事,今天的事是不需要多问的。
贾充说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普遍认为贾充的意思是说:司马昭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对付皇帝的,所以今天的事是不需要多问的。
泪痕以为这种解释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贾充如果这样说,岂不是等于也在呼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养你们,就是为了对付皇帝的;一个人去这样说司马昭,司马昭会饶恕他吗?
所以从整个情节去理解,泪痕以为贾充的意思应该是:司马昭养你们,就是为了等你们今天给卖命的。今天需要你们卖命了,还需要多问什么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无为却想无所不为网友的鼓励。再更新一节。


二、谁是真正杀皇帝的凶手

曹髦再怎么说,也是皇帝。皇帝被杀了,总得有个人出来偿命。现在的问题,应该让谁来给皇帝偿命呢?
让司马昭来偿命?皇帝实在太不够格!
让贾充来偿命?皇帝也依然不够格!
当然退而求其次,只能让成济兄弟来偿命了。

我们常常把杀掉皇帝的罪责归到贾充头上;泪痕以为这与把杀皇帝的罪责归到成济头上,最多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之别。
事实上,他们都两个人都也不过是为司马昭卖命罢了。因为他们在杀皇帝之时,实际上都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们都也知道,杀皇帝那注定是引火烧身的。问题是,如果他们让皇帝冲进司马昭的家里去,司马昭会饶恕他们的失职吗?

许多人事后大义凛然的谴责贾充的弑君之罪,好象他们真是什么忠于皇帝的人;其实基于忠君的立场上他们都也不是什么忠臣。真正杀掉皇帝的凶手是谁?显然是司马昭!他们却一个劲的谴责贾充,本身就是在为司马昭推卸罪责;他们一个劲的谴责贾充不忠于皇帝,但他们依然在为乱臣司马家族效力。基于忠君的观点,他们哪一个是什么忠臣呢?

皇帝被杀了,所有的臣子都陷入了两难之中。因为皇帝被杀了,做为臣子你总得出来表表态吧!问题是大家应该怎样表态呢?

抛开现实的政治利害,大家普遍的看法肯定都是:这个魏帝曹髦也太不审时度势、太自不量力了。以他的实力想杀司马昭,那不纯粹是拿鸡蛋碰石头吗?所以魏帝曹髦的死,那纯粹是他自找的!
问题是,这种观点谁敢表达呢?因为一个人敢表达这种观点,那岂不是等于在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为在这种观点里,本身就是说司马昭毫无人臣之心。不是有句古话说得好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想杀司马昭,司马昭就可以杀皇帝?这种观点本身就认为司马昭与皇帝是处于平等地位的。
所以上面的观点虽然是事实,也是普遍人共的观点,更是公然为司马昭杀皇帝辩护的。但显然没有一个人敢公然表达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实在有损司马昭虚伪的忠臣面孔。


基于皇权的观点;大家如果真是什么忠臣,他们的看法肯定都是:你司马昭把皇帝逼得忍无可忍,所以才会惹得皇帝想杀你;皇帝想杀你司马昭,你司马昭就敢指挥人把皇帝杀掉。你司马昭再怎么表演也无法掩饰你弑君之罪。
问题是,这种观点谁敢表达呢?因为一个人敢表达这种观点,结果肯定就是马上给皇帝去殉葬去。所以这种忠君的观点,也绝没有人敢说的。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只能在两极之间找一个平衡。于是大家就都把矛头指向了贾充。贾充对此,那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成济亲手把皇帝捅了个透心凉,这位老兄被满门抄斩之时,他也只是一个劲的高呼:“我杀皇帝是贾充叫我干的,这不关我的事。”这位老兄就是被满门抄斩之时,也不敢把矛头指向司马昭。
问题是,即使没有贾充下令杀皇帝。这位皇帝还有活路吗?显然也是没有了!因为没有贾充下令杀皇帝,自然还会有张充、王充、李充下令杀皇帝的,如果没有这充、那充的,司马昭也会亲自下令杀皇帝的;曹髦总不成靠一个皇帝的空头衔就能把司马昭打败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第四节 说忠臣谁是忠臣

一、 皇帝如何又变成了高贵乡公

曹髦是皇帝,绝不是高贵乡公。
曹操并没有当过皇帝,历史书中也称他为太祖武皇帝;司马懿也没有当过皇帝,历史书也称他为宣帝。曹髦明明明当过皇帝,为什么历史书却总称他为高贵乡公呢?


司马昭杀掉曹髦后,一方面得玩着虚伪的忠君表演。开口闭口什么:听到皇帝想杀我的消息,我顿时感到万念俱灰;我本来想乖乖接受皇帝的制裁,但想到如果我这样做了,那将会使大魏帝国、大魏皇太后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我不得不阻止皇帝这种无理的行为。
当然了,高级官员们在司马昭的带动下,也都做着种种动人的忠君表演;总而言之他们听到皇帝被杀的消息后,那真好象听到天蹋下来一样。
但这一切,都不过是表演罢了。

因为他们在做这翻表演的同时,更在做着另一种表演。那就是帝国上下在司马昭的暗示下,开始了全面的揭批曹髦罪行的运动。
这种运动先由皇太后出面发出一份书面材料。总而言之曹髦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不忠(不忠于帝国)、不孝(一再试图害死太后的逆子)之徒,他根本不配当皇帝。虽然早就有人向司马昭说起这些事,但忠于曹魏帝国的司马昭总是一再劝解人们说皇帝还年青,他的错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好的。但司马昭好心没有好报,最后皇帝竟然丧心病狂的想杀害司马昭。[注1]
对于太后这种毫无可信度的书面材料,那些哭着喊着、曾做过种种忠君表演的忠臣们,都表示了认同;看到皇帝受到这种诽谤,那些曾哭着喊着忠于皇帝的臣子谁曾替皇帝辩白一句呢?

那些曾对魏帝曹髦之死,表现出要死要活的忠臣们,现在都掉过头来就开始诽谤魏帝曹髦了。总而言之,魏帝曹髦之死那纯粹是他自找的;总而言之,魏帝曹髦根本就不配当皇帝。
在过种背景下,曹髦虽然死了也得剥夺他皇帝的称号。因为以曹髦的所作所为,不要说拥有皇帝的称号了,就是连一个贵族的称号也不配拥有。事实上,曹髦能保留一个高贵乡的称号,也是一些大臣认为曹髦虽然丧心病狂,但做为臣子却不应该把事做得太绝了,所以给曹髦保留了一个贵族的称号,于是大魏皇帝遂摇身一变又变成了高贵乡公。[注2]

于是当了六年皇帝的大魏皇帝曹髦,在历史书中就变成了什么高贵乡公。于是人们在谈到魏帝曹髦之死时,就都不再说什么大魏皇帝曹髦之死了,遂变成高贵乡公曹髦之死了。
看到死去的皇帝受到这种诽谤与侮辱,那些所谓的忠臣们都视若无睹更落井下石。就是如此,这些所谓的忠臣们也从不忘标榜自己是忠臣;什么是又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大约就是说这些所谓的忠臣吧!

[注1]: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弒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见《三国志》)


[注2]:庚寅,太傅孚、大将军文王、太尉柔、司徒冲稽首言:“伏见中令,故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祸,依汉昌邑王罪废故事,以民礼葬、、、、、、、、、。
今高贵乡公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葬以民礼,诚当旧典。然臣等伏惟殿下仁慈过隆,虽存大义,犹垂哀矜,臣等之心实有不忍,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太后从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第四节 说忠臣谁是忠臣

一、 皇帝如何又变成了高贵乡公

曹髦是皇帝,绝不是高贵乡公。
曹操并没有当过皇帝,历史书中也称他为太祖武皇帝;司马懿也没有当过皇帝,历史书也称他为宣帝。曹髦明明明当过皇帝,为什么历史书却总称他为高贵乡公呢?


司马昭杀掉曹髦后,一方面得玩着虚伪的忠君表演。开口闭口什么:听到皇帝想杀我的消息,我顿时感到万念俱灰;我本来想乖乖接受皇帝的制裁,但想到如果我这样做了,那将会使大魏帝国、大魏皇太后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我不得不阻止皇帝这种无理的行为。
当然了,高级官员们在司马昭的带动下,也都做着种种动人的忠君表演;总而言之他们听到皇帝被杀的消息后,那真好象听到天蹋下来一样。
但这一切,都不过是表演罢了。

因为他们在做这翻表演的同时,更在做着另一种表演。那就是帝国上下在司马昭的暗示下,开始了全面的揭批曹髦罪行的运动。
这种运动先由皇太后出面发出一份书面材料。总而言之曹髦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不忠(不忠于帝国)、不孝(一再试图害死太后的逆子)之徒,他根本不配当皇帝。虽然早就有人向司马昭说起这些事,但忠于曹魏帝国的司马昭总是一再劝解人们说皇帝还年青,他的错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好的。但司马昭好心没有好报,最后皇帝竟然丧心病狂的想杀害司马昭。[注1]
对于太后这种毫无可信度的书面材料,那些哭着喊着、曾做过种种忠君表演的忠臣们,都表示了认同;看到皇帝受到这种诽谤,那些曾哭着喊着忠于皇帝的臣子谁曾替皇帝辩白一句呢?

那些曾对魏帝曹髦之死,表现出要死要活的忠臣们,现在都掉过头来就开始诽谤魏帝曹髦了。总而言之,魏帝曹髦之死那纯粹是他自找的;总而言之,魏帝曹髦根本就不配当皇帝。
在过种背景下,曹髦虽然死了也得剥夺他皇帝的称号。因为以曹髦的所作所为,不要说拥有皇帝的称号了,就是连一个贵族的称号也不配拥有。事实上,曹髦能保留一个高贵乡的称号,也是一些大臣认为曹髦虽然丧心病狂,但做为臣子却不应该把事做得太绝了,所以给曹髦保留了一个贵族的称号,于是大魏皇帝遂摇身一变又变成了高贵乡公。[注2]

于是当了六年皇帝的大魏皇帝曹髦,在历史书中就变成了什么高贵乡公。于是人们在谈到魏帝曹髦之死时,就都不再说什么大魏皇帝曹髦之死了,遂变成高贵乡公曹髦之死了。
看到死去的皇帝受到这种诽谤与侮辱,那些所谓的忠臣们都视若无睹更落井下石。就是如此,这些所谓的忠臣们也从不忘标榜自己是忠臣;什么是又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大约就是说这些所谓的忠臣吧!

[注1]: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弒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见《三国志》)


[注2]:庚寅,太傅孚、大将军文王、太尉柔、司徒冲稽首言:“伏见中令,故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祸,依汉昌邑王罪废故事,以民礼葬、、、、、、、、、。
今高贵乡公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葬以民礼,诚当旧典。然臣等伏惟殿下仁慈过隆,虽存大义,犹垂哀矜,臣等之心实有不忍,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太后从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二、高贵乡公何在?

在晋帝国建立许多年后,瘐纯和贾充因为争权夺势成天闹矛盾。有一次两个人在酒后吵架,贾充骂瘐纯说:“你爹年老多病,你也一大把年纪了,却贪恋权势不回家伺侯你爹,你太不孝顺了。”瘐纯就回敬贾充说:“高贵乡公何在?”贾充顿时又气又羞又恼,又无地自容。
事实上,瘐纯拿所谓的高贵乡公说事;只是想逞口舌之快罢了。因为称得曹髦为高贵乡公,本身就是不把曹髦当回事的说法,因为曹髦是大魏的皇帝,怎么就变成高贵乡公了呢?
一个臣子在说到曹髦之时,称曹髦为高贵乡公,连一句皇帝都不称呼;这叫什么忠臣?

瘐纯对贾充的质问,那纯粹醉酒信口开河。因为瘐纯质问贾充的话,纯粹是政治的禁区。这种话自然能把贾充顶得有苦说不出来,问题是这种话却显然也把矛头指向了已故的司马昭。魏帝曹髦死前不久曾说过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大晋帝国依然是皇权政治,所以贾充听到人们质问他“高贵乡公何在”时,自然只有又羞又气伤心欲绝了。因为贾充也许有一千句话反驳瘐纯,但哪一句话也不是他能随便说的。
如果在一个所谓的民权国家中,那那贾充听到人们质问他“高贵乡安在”时,自然可以可以把瘐纯反驳的哑口无言。
天下是天人的天下,谁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谁才配执掌天下。曹髦不能代表天下人利益,我贾充杀了他有什么了不对?
司马昭能代表天下的利益,我贾充为了天下人的利益,坚定不移的拥护司马昭,有什么不对?
在司马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国家才从曹髦的罪恶统治中解救出来;你现在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却一个劲的怀念曹髦,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问题是,这种理论只能在所谓的民权国家中存在;总而言之,大家都开口闭口代表百姓的利益,至于是不是如此恐怕只有上帝知道。在皇权政治下的贾充哪敢用这种理论反驳“高贵乡公何在”的质问呢?
这种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才配当皇帝的观点,在皇权政治下虽然也常被统治者吹捧,但这种观点显然有着难以去除的乱臣贼子气。除了臣子想篡位当皇帝,平时谁还宣扬这种观点呢?因为皇权政治下宣扬的观点永远都是:皇帝是傻子(比如象后主刘禅),皇帝是个卖国贼(比如象宋高宗),天下臣民也应该永远忠于他。什么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才配当皇帝,这不纯粹是乱臣贼子的言论吗?

大晋帝国依然是皇权政治;所以瘐纯那种“高贵乡公何在”的质问,自然可以让贾充哑口无言。因为这种话在冠冕堂皇的地方,自然是神圣的;根本没有一个人敢公然反驳他。但实际上呢?它却是一点也不神圣。因为魏帝曹髦被杀后,马上就被诽谤、侮辱的言论埋没了;总而言之魏帝曹髦之死纯粹是因为他该死;总而言之,就凭曹髦那号人根本就不配当皇帝。就是瘐纯那种所谓的忠臣,说到魏帝曹髦之时也绝不称他一声皇帝。
如果不是处于皇权政治之下,贾充完全可以把所谓的正人君子驳得哑口无言。
总而言之,你们做为曹氏帝国的臣子;为了利益都向司马家族屈膝投降了;你们有什么资格称自己为曹氏帝国的忠臣?总而言之,你们身为大晋帝国的臣子,却成在表示自己一直留恋、忠于曹氏帝国,你们有什么资格称自己为大晋帝国的忠臣?你们这些所谓的忠臣,都不过是既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伪君子罢了。
但贾充哪敢用这种话反驳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呢?于是贾充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三、谁是亡国之人


吴国后来被晋国灭掉了。
吴国的臣子们,溶入晋国大家庭后,都忘记了亡国之痛。总而言之酒照喝、戏照看、权照争;虽然这些人没有发出“此间乐、不思吴”的豪言壮语。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哪有资格嘲笑后主刘禅呢?
面对吴人这种不知羞耻的态度;终于有正人君子忍无可忍出来责骂了:“你们做为亡国之人,没有半分哀痛之情,却是一副麻木不仁的表现,你们还有点廉耻吗?”
对此,普遍吴国人顿时感到羞愧的无地处容。
但有人对这种所谓的正人君子,却是一脸的屑,真是自己还是婊子,却骂别人不贞洁。官场之中混事,大家谁也别说谁,我们没有廉耻,你老兄就有了?
于是就有人给这位正人君子普及了一点历史常识。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三国复归晋。这是小孩子都会背的中国历史年代歌谣。我们吴国自然是灭亡了,但你老兄好象也不是生来就是晋国人吧。我们吴国自然是灭亡了,但你老兄的故国魏国,好象也灭亡了吧!我们吴国人没有表现出亡国应有的哀痛、悲伤,你们魏国人就表现出了?甚至而言,您老兄现在也不是一副此间乐,不思魏的样子?
那个正人君子,顿时一脸羞愧哑口无言。

什么忠君爱国,那纯粹是政治宣传罢了。
就拿那个责骂贾充不忠的瘐纯来说吧。这位老兄如果用纯粹的忠君观点来说,那也是一个三姓家奴。因为他曾是大汉帝国的臣子,后来成了曹魏的臣子,再后来又成了晋帝国的臣子。
所以泪痕以为,拿这种大道理责骂人,本身就叫上纲上线。如果拿这种大道理上纲上线,这绝不是讨论问题的方法。
但我们的历史却总喜欢拿这种大道理说事,因为我们的历史就是皇权的历史。

泪痕看这两些人的争论,突然想到幸好这是古代。如果那个反驳正人君子的人有着现代的政治知识,那反过来咬这个正人君子一口,恐怕能让那个正人君子马上面无人色。因为这位正人君子的观点,放在所谓的民权时代,恐怕真得抓进监狱之中。
我们吴国人一直在暴君孙皓的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现在伟大的领袖司马炎把我们救出水火之中,你却认为我们应该对此报以哀痛之心,你小子这是想干什么?
现在天下统一了,你却成天开口闭口什么吴国、蜀国、魏国,你这是想干什么?你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你这不是制造分裂帝国的言论吗?
在所谓的民权时代,在冠冕堂皇的争论之中,哪个人能吃住这种大帽子压呢?但那个正人君子实在有幸生活在皇权时代,所以反驳他的人也只能点到为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用所谓的大道理讨论历史;那永远也探求不到历史的真相,甚至连社会的真相也探求不到。但我们历史,却显然从来都是用大道理来记录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第四章 一步步接近帝位的司马家族


第一节 天下已是司马家族的天下


一、想当乱臣贼子绝非易事


乱臣贼子篡位,最难的事情不在于如何控制皇帝,也不在于如何控制中央政府。能控制皇帝的人很多,能控制中央政府的人也很多;比如历史上众多太后都曾做到过这一点,但真正能成为女皇的只有一个武则天;比如历史众多外戚都曾做到过一点,但能成为王莽的人却是屈指可数。
乱臣贼子篡位最难的事在于,如何把自己的权力渗透到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区去。否则你控制一个皇帝、一个中央政府,那实在等于以一隅之地与天下对抗。最经典的这种权臣就是董卓,这位老兄控制了皇帝,也控制了帝国的都城,但等待他的却是十八路诸侯的集体攻打。


如果把帝国比做一个公司;一个人是不是公司的真正主人,主要是看公司的所有权在不在他手里。如果公司的所有权在他手里,那这个人就是一个婴幼儿也是公司真正的主人。如果公司的所有权不在他手中,那他就是当了公司的总经理,也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仔罢了。
所谓的公司通常只是私人财产;而天下呢?

皇帝总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拥有天下。问题是后世的皇帝可能是婴幼儿,也可能是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他们不可能真正拥有管理帝国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让谁来替皇帝管理帝国遂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帝国的管理权,那常常就可以把帝国的权力资源一点点转移到自己家里;当这一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帝国的所有权就不会再属于皇帝了。

但执政大臣、辅政大臣不要说想把帝国的权力资源转移到自己家里了,他就是想驾空皇帝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与皇帝利益相关的人实在太多、太强了。如果驾空了皇帝,那皇帝的叔伯、兄弟、母亲、老婆、舅舅、大小舅子、私人亲信等人的利益岂非就会受到威胁,这些人自然会阻止有人驾空皇帝的。如果驾空了皇帝,那帝国就会陷入众多实权派并存、纷争的局面,这种局面一旦出现实际上会对普遍既得利益集团都会构成威胁;他们自然会阻止有人想驾空皇帝的。一个在这种背景下想驾空皇帝,那岂不是没事想找死。
更主要的是即使驾空了皇帝,帝国的所有权真的一定会落入当时的执政大臣手中吗?显然不是的!因为皇帝权力衰落之后,帝国马上就会陷入众多军政大佬、豪门代表共同控制的局面之中,最终争夺权力的结果,也许就是当时的执政大臣死于非命。
所以一个聪明的执政大臣,绝不会没事心生不臣之心的;比如诸葛亮那种人。但诸葛亮这种人,一千年恐怕也不出了几个;所以臣子一旦拥有了执政、辅政的权力之后,通常结果总是家破人亡。


曹爽成为辅政大臣后,他的所有努力就是把皇帝的权力给驾空了;皇帝已年满十八岁了,而曹爽却丝毫没有让皇帝介入帝国管理的意思;帝国依然是曹爽亲人、亲信为代表的集团控制着。
曹爽以为自己就是帝国的主人了,却忘了他只是帝国的一个高级打工仔;他的权力都是依附于皇权之上的,他驾空了皇帝的结果就是使自己变得不堪一击了。如果皇帝都不存在神圣性了,那所谓的辅政大臣就更没有神圣性了,所帝国遂陷入了几个军政大佬、豪门代表搏奕的局面之中,以曹爽的能力在这种搏奕中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在皇帝权力被驾空之后,如果还把帝国比做一个公司。那帝国就已变成了股份公司。现在帝国的所权已不在皇帝手中了;帝国的所有权已被皇帝、皇族、外戚、军政大佬、各大豪门代表共同控制了。现在的执政大臣,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高级打工仔了;现在的执政大臣已变成了一个大股东兼总经理了。高平陵之变后的司马家族就是处于这种地位。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只是最大的股东,但他所拥有的权力资源与帝国整体权力资源相比,所占份额却依然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家族自然不敢去奢求当皇帝了。因为皇帝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称号;你当皇帝就等于宣布天下是你家的天下。
做为一个控股权没有压倒性优势的的股东,你敢公然宣称整个公司就是他家的,整个公司就得由他说了算,那他肯定是想成为所有股东的公敌了,那他肯定会有人取代他总经理一职的。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一直还需要皇帝高高在上,皇帝高高在上就表示自己只是众多股东之一,而绝不帝国的所有者。

司马家族后来的历程,就是利用总经理之职不断兼并其它股东、分散其它股东的拥有的股份。而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努力,司马家族在公司内拥有的股份越来越大,而其它股东拥有的股份越来越分散。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帝国越来越变得象司马昭的私人财产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二、从利令智晕的钟会谈起

公元262年,司马昭开始大举伐蜀。
伐蜀的最高指挥官钟会,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伐蜀胜利后,他就阴谋清除异己、笼络蜀中官员。钟会认为凭借他手中握有的军队,以及蜀中的资源,打出消灭乱臣司马昭的旗号,一定可以取代司马昭的。钟会也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即使无法打败司马昭也可以割据蜀中的。

但这只是钟会的一种幻觉。因为此时的钟会不过是司马家族的一个高级打工仔仔罢了。凭他这点实力就算造司马家族的反,他也把造反看得太容易了。
在杀掉了邓艾后;钟会以为那二十万伐蜀大军已完全属于自己了。问题是,他也许忘了;这之所以可以指挥这二十万军队;是因为司马昭授权他可以指挥这二十万大军。如果钟会背叛了司马昭,那他就需要完全靠对自己的能力、实力指挥这枝军队了。而钟会哪有能力、实力指挥这枝军队呢?

军队的各级将领,完全是因为他钟会赏识提拔的人有多少?
显然这个比例是非常有限。

二十万的将士,有多少人一心想造司马昭反的人呢?显然更少的可怜。因为普遍将士,实在没有造司马昭反的理由。
钟会认为自己一声令下,这枝军队就会跟随自己造司马昭的反。那只是他的一种错觉。


钟会在背叛司马昭之后。他面对的军队,已不再是一枝完全听命于他的军队。现在思考着如何控制这枝军队,已成为当时最大的难题了;而且似乎也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因为钟会绝不是这枝军队的真正所有者。
钟会只不过是司马昭的一个高级打工仔罢了,他在为司马昭效力之时自然可以指挥动那二十万大军;如果他决定背叛司马昭之时,那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就好象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他有权指挥公司的所有圆工。问题是,除非这家公司是他开办的,否则当他与自己雇主反目成仇之后,就会完全丧失这种权力。
钟会能指挥这二十万大军,仅仅是因为他是司马昭亲自任命的最高指挥官;现在他背叛了司马昭,他又靠什么指挥这二十万大军呢?


在这种背景下,钟会也许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让自己的亲兵(在蜀汉姜维的亲兵协助下)在魏军高级将领中展开一次大清洗;然后让自己的亲信、姜维的亲信大举接管魏军指挥权。
钟会一度有这种选择;问题是,这种选择显然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那就是钟会这种选择即使成功了,那他也马上会成为姜维的附属了。钟会之所以能可以成为蜀地的最高临时军政长官,仅仅是因为他是魏军的最高统帅,如果钟会自己杀掉军中各级将领、请求姜维协助自己控制魏军,那钟会还靠什么让蜀地军政长官听令于自己呢?


更主要的,钟会即使杀光魏军上层将领。让自己、姜维的亲信大举接管了魏军的指挥权。实际上也是无法控制这枝庞大军队的。
因为这二十万大军都是北方人,他们的家属都在北方。他们是一枝入侵敌国并征服敌国的军队,现在只因为主帅的个人意愿,就造成自己军队将领大举被杀的事实,现在就因为主帅的意愿,就让敌国军队将领大举接管他们;现在就因为主帅的个人意愿,就让他们在敌国将领的指挥下打回老家去。这一切也实在太荒唐了,面对二十万手持武器的壮丁,你让他们接受这种荒唐的事实,那不是更荒唐吗?
钟会可以指挥这二十万大军,仅仅是因为他是这枝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靠一个最高军事长官的头衔可以指挥这样一枝庞大的军队,仅仅是因为这个军队是一个有组织的集团。现在钟会亲自带头从根本上破坏了这集团的组织结构,那他还靠什么指挥这枝军队呢?

一个人在成为这种军事长官之后;他本身应该心怀恐惧才对。因为以这种实力想造反,那实在差得太远了;但以这种实力让最高权力者怀疑、猜忌却已是足够了。
但钟会成为这种军事长官之后,却显然被利益冲晕了头脑。


我们从钟会的狂妄无知,就可以看出来司马懿的谨慎。司马懿在魏明帝托孤之时,其军政两界的影响力早已远远超过了此时的钟会;但司马懿面对曹爽的排挤都要一再退缩。司马懿在这种背景下,足足夹着尾巴过了快十年。但钟会呢?他在平蜀之时,且不说司马昭手下能与他相提并论、甚至影响超过他的人还有很多,就是在伐蜀大军中也有卫瓘与也足以他分庭抗礼。
但就在此时,钟会就已产生了超越人臣本份的想法。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三、当时的天下已是司马家族的天下



许多人认为自己成为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就有资格做乱臣贼子;许多认为自己成为最高的行政长官,就有资格做乱臣贼子。这通常都是他们的幻觉,因为做一个乱臣贼子如果真的如此容易,那所谓的世袭制早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因为按这种观点,那最高军事长官、行政长官岂非随时都有机会接了皇帝的班?因为按这种观点,太子哪还有机会接皇帝的班呢?



一个帝国处于稳定状态之,通常就是因为军政长官的权力大小主要源于自己的职务高低。
在这种背景下,军政长官如果受到最高权力者的重用,那他自然就可以获得高的职务,那他自然可以呼风唤雨;如果最高权力者不再重用他,剥夺他他的相应职务,那他马上就变得一无所是了!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没有人敢当乱臣贼子了。

一个帝国陷入混乱之中,通常是因为军政长官的权力大小,已与自己的职务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实力你的职务再高也是白搭,如果你有实力皇帝自然就得授予你相应的职务。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是只有兵强马壮者才为大爷;没有实力说什么也是白搭。

新兴帝国的建立,就是构建起新的权力秩序。总而言之一个人的权力大小必须得与他所担当的职务正比,而绝不是源于他们的私人的实力大小。
帝国的崩溃,就是权力秩序的崩溃。总而言之一个人的权力大小自己所担当的职务没有直接关系了,一切只要看他的实力了。没有实力,担当什么样的职务都是白搭。

司马氏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的努力,一个以司马氏为中心的新兴帝国已逐渐成型了。
所以钟会以为自己拥有着足以与司马昭抗衡的实力,到头却发现他只是司马家族的一个打工仔。钟会之所以能调动庞大的军事、资源,仅仅是因为他担当着高级的军政职务,当他们决定脱离司马昭构建的权力秩序之后后,马上就发现他从前可以控制的军事、政治资源瞬间都会变得无法控制了。



在宋、明、清时代,因为交通、媒介发展皇权已能把权力资源层层分割、细化;在这种背景下军政大佬们通常只是皇帝的打工仔,如果他们想利用自己的管理权把帝国军事、资源都转移回自己家中,那通常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所以在这近一千年的历史中,所谓的乱臣贼子是那非常少见的。
在两晋、南北朝、甚至隋唐之时,军政大佬们从理论上也是皇帝的打工仔,但因为交通、媒介的限制,帝国中央、地方的权力常常会集中于几个军政大佬手中。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依靠手握的管理权力常很容易的就能把帝国军事、政治资源转移到自己家里去。这也就是这个时期乱臣贼子层出不穷、皇帝如走马灯一样的被驾空、被废、被杀的主要原因。

司马家族虽然建立起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权力秩序。但这种权力秩序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所有的军政大佬都有可能成为最高权力者的竞争者。最高权力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通常就会无法维持自己的这种权力;在这种背景下,以司马昭的实力自然可以牢牢的控制着这种这种权力,但他的子孙们呢?
但在当时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那就是司马家族已成了帝国权力资源的所有者兼管理者了,如果有人想挑战这种权力,通常都会失败的很难看。钟会的失败更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钟会之后再也没有敢对司马家族心生不臣之念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四、伐蜀胜利对司马家族的意义


伐蜀的胜利,使蜀中的利益集团开始溶入曹魏帝国。做为亡国的蜀中利益集团,他们自然不敢在曹魏帝国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纵横开合,所以他们只有接受司马昭的改造、领导;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昭控制的权力资源自然是迅速膨胀起来。
对外扩张的胜利,为权臣赢得的绝不是只是简单的声望,更主要的是新扩张出来的地区,常常就是权臣新的势力范围;当权臣想挑战皇权、或是压制其它军政大佬之时,就会拥有更多的权力资源。这也就是平蜀之后,司马昭权力更加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权臣无法篡权,通常绝不是因为他无法打倒皇帝,而是因为他无法让自己彻底凌驾于普遍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上。
权臣篡位绝不仅仅是威胁了皇帝的利益,更主要的是这意味着他需要让自己从前的长辈、长官、同僚都必须彻底屈服于他。让自己从前的长辈、长官、同僚见到自己就需要磕头,自己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们的命运。这远比控制一个皇帝更为艰难。
皇帝成为傀儡后,一直还能高高上;主要就是因为权臣从前的长辈、长官、同僚通常总会不约而同制约权臣;因为权臣一旦篡了位,那曾在权臣之上的军政大佬们,曾与权臣平起平坐的军政大佬们,就只有彻底蜷伏于权臣之下了。

面对权臣篡位,从前的军政大佬只有两条路选择;一就是完全蜷伏于权臣脚下,二就是起兵反叛;第三条路是没有的。因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你接受了权臣当了皇帝的事实,你就得完全听从他的命令,否则你通常只有家破人亡。在这种背景下,从前的军政大佬们总是会想尽办法阻止权臣篡位的;当然了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宣扬皇权神圣的观点。
面对皇权神圣的观点,一心想篡们的权臣是不敢否定的;因为权臣篡位的结果就是当皇帝,如果否定了皇权神圣的观点,他当了皇帝与当执政大臣就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了。
在这种背景下,权臣如果感觉自己不具备让从前军政大佬都屈服于自己的实力,就绝不敢贸然称帝的;当然了,如果他贸然称帝的结果通常就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伐蜀的胜利,使司马昭所代表的势力集团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的军政大佬、豪门代表,都必须得一步步对司马昭做出让步,最后都接受了需要向司马昭下拜的事实。
从前的军政大佬都开始先后对司马昭下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礼节问题,而是因为帝国权力日益向司马昭手中集中的结果。这一步实现后,司马昭篡位的道路实际上已铺平了;但司马昭终于没有机会登上皇帝的宝座,因为此后不久司马昭就死掉了。
但当时的天下已司马家族的天下了,所以司马昭虽然死了,所以司马昭刚死,司马炎就爬上了皇帝的宝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naturalday网友;
对于楼主复浪剑星网友的观点,本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交通条件、信息传播速度等技术因素的变化,对于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影响,未必是直线式的,在不同时代,可能是此时更有利于中央,而彼时又更有利于地方

我觉得今天的情况恰恰是更有利于中央,因为信息技术使得大帝国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了

另一点,全球化使得扩张已超出了过去领土的概念,过去需要占领别国土地才能实现的利益,现在通过市场的全球化,金融、文化侵略都可以无血完成

在不同的国家里面,占据优势的大国不必完全占领别国土地,一样可以长久的掠夺别国资源,奴役别国国民

难道现在的世界不就是这样吗
====================================


(一)、有一个古老的寓言。
村里有几个非常有钱的人家,他们旁边则是众多贫穷人家。基于正常的思考,前者真会希望与后者变成一家人吗?显然是不会的。
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要填一份申请表就能加入美国国籍(拥有绿卡);您认为我们中国有几个人能拒绝这种诱惑?
如果有一天美国的总统说了,我想让全球人都拥有美国的国籍(拥有绿卡);您认为有几个美国人会拥护这个总统?

(二)、 如果力量足够,所有的专制国家都会有统一天下的欲望。因为支配这种国家的主流思想绝不是普遍民众的思想,都不过是几个所谓的英雄人物的思想罢了。
但对于所谓的民权国家而言,尤其是经济处于绝对优势的民权国家而言;他绝不会想着统一天下的欲望。因为支配这种国家的主流思想普遍都是民众的思想,因为统一天下就等于让他们这些有钱人家与众多贫穷人家合并成一家过日子罢了;他们没有这样伟大的。

(三)、 所以工商业时代,处于优势的国家;都有着把其余国家变成殖民地的欲望(或是与此类似的欲望),而绝没有一统天下的欲望。在这种背景下,泪痕以为全球化的趋势虽然增强了,但地球变成统一国家的推动力却越来越弱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G_nevil网友:

看到司马家族一步步如履薄冰。那我想问问杨坚是怎样篡位成功的呢?自古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

(一)、皇帝已成为了傀儡,但权臣却无法篡位。主要原因在于权臣无法让从前的军政大佬都臣服自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权臣一般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就是不断打击削弱从前军政大佬们的实力;构建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另一种选择就是承认、给予从前军政大佬越来越多的特权换取他们支持自己称帝,从而建立一个贵族联盟式的帝国。
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来,第二种选择绝对比一种选择让权臣更容易篡位。但这种结果就是皇帝自己承认了皇权衰弱的事实。杨坚处于中国贵族政治由盛转衰的时代,当时贵族政治虽然开始走向没落,但从某种意义上又是最为强盛之时。所以杨坚称帝之时,自然只有选择用第二种方式。

(二)、西魏帝国建立之时,就是几大豪门贵族联盟性质的帝国。而后来的北周、隋、唐三大帝国,都不过是西魏几大豪门贵族轮流坐庄罢了。
宇文氏、独孤氏、李氏、杨氏这是西魏帝国的几大豪门贵族之一。宇文氏最初占据优势,于是建立了北周帝国;独孤氏、杨氏、李氏联合再次取得优势,于是建立了隋帝国。后来由于众多原因,以杨氏为中心的势力开始削弱,于是李氏家族再次取得优势,从而建立了唐帝国。只是后来中国历史出现一个伟大的唐太宗,于是这种豪门争斗的背景被人们有意无意的抹煞了。


(三)、在西晋建立之初,中国贵族政治只是刚刚兴起,做为权臣的司马家族是不会、也不想建立贵族联盟式的帝国;而杨坚之时则不同了。这大约就是杨坚称帝容易的主要原因吧;因为他与大贵族之间达成妥协了。当然了,这也是隋帝国后来灭亡迅速的的一个重要原因。
后来让隋帝国灭亡的主要力量;杨玄感、宇文化及,李渊等人的祖上都是西魏或北周时的豪门贵族,他们都因为家族背景轻易占据帝国高级军政职务。杨玄感振臂一反,让隋帝国马上根基发生了动摇;至于李渊一反隋帝国丧失了根本之地,而宇文化及一反则让隋炀帝亲率的力量全部丧失。在西晋帝国时,大约没有这么强大的豪门贵族力量。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五、开始彻底凌驾于军政大佬之上的司马昭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然已成为帝国最大的实权者;但他与其它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依然是平等的关系。最简单而言,司马懿与这些人相见之时的礼节,显然是一种平等的礼节。司马懿如果没有急疯了,他显然还不敢试图让这些人一见自己面就先磕头。

在公元264年,也就是在曹魏帝国伐蜀胜利后久。曹魏帝国的军政大佬们,在商量新的一年里应该用什么礼节与司马昭相见之时,表示了了种分歧。因为普遍人都认为应该对司马昭用下拜的礼节,而有人却认为我们和司马昭都是曹魏帝国的高级官员,我们向司马昭下拜,这恐怕有些不太合适吧!
当然了敢坚持以平等的礼节与司马昭相见的人,实际上只有司空王祥一个人。司空王祥表示用平等礼节与司马昭相见的理由,实际上也充满了投机性;因为他说不应该向司马昭下拜的理由是:“三公与王只有一阶的差别,以三公的身份向王叩拜,实在有些不合乎礼法。”问题是,这岂不是说除了他们这种级别的人物外,大家都应该向司马昭下拜了?在司马昭还没有公然篡位之时,司马昭就已让从前的军政大佬对自己做出这种让步,司马昭应该满意了吧!

而且在司马昭还没有公然称帝之时,曹魏帝国的三公就向司马昭下拜,岂非等于用另一种方式向天下宣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想篡位的心那是路人皆知。但对于这种路人皆知的事实,司马昭却是成天装模作样,总而言他好象还是什么忠臣。在这种背景下,王祥坚持以平等的礼节见司马昭,这是一种最大胆的阿谀方式,因为这等于对司马昭说,人们都说司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我一点也不知道,在我心目中您始终是大魏帝国的忠臣。
司马昭对于王祥这种大胆的阿谀方式,自然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司马昭把王祥大大的表扬了一番。

司马昭其实并不想当皇帝。
但大魏皇帝一个劲非把位子让给他;但天下臣民也非要让他当皇帝。如果失去这种背景下,司马昭那是想一辈子都当大魏的忠臣的!
这就是政治表演,而王祥则是用一种非常大胆的方式说这种政治表演绝不是表演,这是司马昭内心最真实的态度。


但不管司马家族还做着怎样的政治表演,司马昭之心其实也是路人皆知了。
司马昭距离帝位已是越来越近了;但他终于没有机会登上帝位,因为此后仅仅一年时间司马昭就死掉了,这个年龄死掉在古代也绝对称得上是短命。
但司马昭所得到的这一切并不会因此消失,因为司马懿死后有司马师,司马师死后有司马昭,司马昭死后自然还会有后来人;总而言司马家族辛苦奋斗来的一切绝不会因为司马昭的去世而消失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下面特长。

(一)、楼主忘记了一个王朝
元魏的嫡长子相传可以媲美西周
========================

元魏?
如果西周的嫡长子在当太子之时,就是被自己的父亲杀掉;(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太子)
如果西周的嫡长子当了皇帝之后,就是被自己母亲控制、并被自己母亲毒死的话。(北魏孝明帝元诩)
如果西周的皇帝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而且总被权臣毒死。(北魏孝武帝元修,孝静帝元善)那所谓的元魏的确可以与西相媲美。

记住,以后如果您没有起码的历史常识,说话时就请用最常用的历史名词,千万不要用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历史名词。还元魏呢?

(二)、其实就一句话,司马炎所用的平衡政治
是门阀士族环境下的无奈选择,后来人未必做得比他更好

===============================================
您一定小学刚毕业。泪痕给您讲一点初中的历史语文常识。论说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个人写论说文时,只说出一个主要的论点就可以了,所谓的论据、论证都是多余的,您的观点实在叫高明。只是泪痕希望您上完初中之后再与与我讨论历史。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第二节 谁应该当司马昭的继承人

一、司马昭继承司马师的权力合乎礼法吗?


假如司马昭死了,司马昭所拥有的政治遗产;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当然是应该由司马昭的儿子来继承了。但这个答案,实际上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因为在司马师死的时候,同样的问题,却显然不是同样的答案。
司马师死后,司马师的政治遗产;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当然是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了!司马师的儿子,除了对自己父亲哭得死去活来外,实在不能继承自己父亲司马师留下政治遗产。
对于这个事实,司马昭成为晋王后就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因为这事实的存在,等于在说司马家族的权力继承并不是按父死子继的原则进行着。如果真是如此,那司马昭儿子继承他权力的合法性就有问题了。

司马师的儿子是谁呢?司马师的儿子就是司马攸。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亲儿子,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昭把这个儿子过继给了自己哥哥。
司马师为什么要过继自己弟弟的一个儿子呢?显然是为了让自己死后,能有一个人继承自己的政治遗产。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如果司马师再多活上10来年,那司马师死后,继承司马师权力的人肯定是司马攸,而绝对轮不着司马昭。但司马师死得太早了,他死的时候司马攸才仅仅七八岁。
以司马攸这种年龄,与他的母亲合在一起,自然也是标准的孤儿寡母,哪有资格继承司马师的政治遗产呢?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面对自己强势的叔叔(小叔子)自然只有把司马师的权力交出去。


从这层意义上,司马昭成为司马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本身就是不合礼法的!
当然这一切,也有着许多大家可以理解的客观因素。
因为司马师死时;司马攸太过年幼;而且当时司马家族强敌环伺,如果让司马攸当司马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司马昭等叔叔给他当辅佐者),肯定会使司马家族实力受取限制的。
在这种背景下,加上司马昭又是司马攸血缘上的父亲。所以司马昭遂成了司马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但司马昭自己也知道,自己这样成为司马家族掌门是不合礼法的;对于这件事情虽然没有人敢明着说,但司马昭自己对此却是耿耿于怀的。
所以司马昭后来一再说:天下是景王(司马师)的天下,我仅仅是代替他(们家)占据宰相的地位,我死之后,大业应当交还司马攸(司马师的儿子)。


但司马昭说这番话时,内心肯定是充满了更深的思考;司马昭内心这些想法,虽然人们都假装不知道,但他这种思考却显然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一个历史细节,那就是在司马炎、司马攸争夺世子之位时;除了司马昭假惺惺的表示支持司马攸外,再没有一个敢出来支持司马攸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都也清楚,你如果真的去支持司马攸,那恐怕真是想家破人亡了。在这种背景下,大家都自然是一边倒的在支持司马炎。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下面特长。
(一)、元魏是史家的统称
你没初中毕业吧

用万历天启可以否定明太祖
用光绪宣统可以否定康熙
很强大的逻辑
==========================================

还“元魏是史家的统称?”你知道元魏代表哪段历史吗?
在北魏定都平城的时期,北魏皇帝、皇族都姓拓跋;对于这段历史,如是你认为称它为北魏显不出你有文化,你可以把它称之为拓跋魏。
北魏定都洛阳的时期,北魏的皇帝、皇族都姓元;对于这段历史,如果你认为称它为北魏显不出你有文化,你可以把他它称之为元魏。

你和我元魏如何如之何,我从北魏第一个元姓皇帝说起,列举了一大堆北魏皇帝;这叫用万历、天启否定朱元璋?
你先把小学历史课本学好再和我谈历史吧。你们小学历史课本讲的是元魏孝文帝迁都?我说你刚小学毕业,也实在太高看你了。


(二)、其实就一句话,司马炎所用的平衡政治
是门阀士族环境下的无奈选择,后来人未必做得比他更好

你的狗屁文字给我一句话就搞掂了
在编下去就是浪费时间
==============================

小学生有一项必修的基本功训练,那就是每学完一篇课文,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它的中心思想。按您的逻辑,任何一个合格的小学生都比课文作者本事大;因为课文作者写了一大堆内容,小学生三言两语就搞定了。

再退一步说,你就是当一个小学生也不合格。两晋南北朝的一共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你的眼里两晋南北朝讲述的竟然只是司马炎的故事;你不觉得你这种概述太离谱了吗?
不要说前面的内容了,仅我西晋篇就已贴出近四万字了,我哪一段是写司马炎的?我全部内容就是讲司马炎如何如之何,你这不是在说梦话吧?


(三)、
楼猪真是个人格下贱的东西
=============================
就你表现出来的素质,也敢骂别人人格下贱?不用让别人来评论,就是叫你爹、你妈来评论,恐怕也不敢认为你有资格说这种话。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49209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0-05-16 22:35:00

更新时间:2019-12-17 19:54:46

评论数:62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