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十四章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先看看流行的注解: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
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
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
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
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踮起脚来站的人,站不稳;大跨步走路的人,走不远。

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人,无法看到事物的全面;

只认为自己正确的人,他的正确性无法被所有人认同;

只认为自己有功劳的人,他的功劳无法被所有人认同;

只看重自己的人,无法被所有人看重。

上面说的这些行为,对于自然法则来说,就像是吃剩的饭和身上多余的赘肉。

这种导致【多余过量的、不符合自然平衡容量的相对性】,是会被自然法则朝反方向作用而减弱消除的。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人,是不会去做这些行为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通假字,指的是“企”。企,是形容人踮起脚来的样子。

跨:是形容人步伐迈的很大。

踮起脚来站的人,站不稳;大跨步走路的人,走不远。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几句话和前面22章里说的意思一样,我们就不再重复解释了。

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人,无法看到事物的全面;

只认为自己正确的人,他的正确性无法被所有人认同;

只认为自己有功劳的人,他的功劳无法被所有人认同;

自看重自己的人,无法被所有人看重。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

前面说的这些现象,其本质的原理是什么呢?

是自然法则对“属性”的动态平衡作用!

踮起脚站,大跨步走,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于自然法则来说,这些行为都是相对性失衡的,是偏离了这些属性的自然动态平衡状态的。

就好像是人吃饭,饱了还硬要继续撑着吃完剩下的饭菜。

就好像是人的身体,脂肪已经足够支持身体的日常使用,却还硬要继续长肥膘。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恶:字面的意思是厌恶,抗拒。老子是用拟人的手法来比喻,行为的方向与自然法则的作用相反,就会受到法则的反作用力,因为这种行为是违反自然法则的。

自然法则的作用朝什么方向呢?自然法则的作用方向是永远指向【相对性平衡】的。任何导致相对性失衡的行为,都将被自然法则所消灭抚平。

吃饱了还硬要你撑着吃,够胖了却硬要你继续长肥膘。你能好受吗?你当然会抗拒了。

对于自然法则来说,违反自然平衡的行为,就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抗拒,自然法则会通过施加与其相反的力量,来弱化消除这种行为,使其重归动态平衡。

符合自然法则的人,懂得自然法则的动态平衡作用,就不会去做那些违反自然平衡的行为,以免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通过踮起脚站、大跨步走、只顾自己、会招致的不好的结果,来从反面举例论述 自然法则的动态平衡作用。并通过对比“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与 22章中的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所招致相反的结果,来强调自然法则的作用是有方向性的,其作用施展的方向是与“破坏平衡的行为”相反的。

这章和22章是连在一起论述的,一个从反面论述,一个从正面论述,都是在讲自然法则的平衡作用。从正常的论述逻辑上来看,我觉得应先从反面论述不遵守自然平衡带来的坏处,再从正面论述遵守自然平衡带来的好处,从而得出圣人要紧守自然平衡的结论,再进一步推演出遵守平衡应该有的行为。所以,这一章放在22章的前面,这样大家可能会好理解一点。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行。

在21章,老子提出了观点:我们可以通过自然法则来推导预测事物的演化。紧跟其后的24,22,23 这三章,都是对这个观点的论述。24和22章,则论述了自然法则的“动态平衡”作用。23章,论述了自然法则对“属性”和“类别”的匹配作用。

知道了这自然法则的这两个作用,我们就能预测事物的演化。首先,我们要通过去相对性,得到事物的属性,我们就可以知道事物将会被归到那个类别。再把事物的属性 与这个“属性”的“动态平衡状态”做对比,我们就能知道这个事物的属性是否偏离了平衡,从而得知自然法则的动态平衡作用方向。知道了事物将会被归到什么类别,知道了事物将会被朝什么方向变化,这就是预测。八卦,周易,等预测方法,都是依据这个原理。这就是悟道4大能知之一:【能知演化趋势】。

但是,动态平衡状态也是相对的。比如说,符合个体平衡的状态,不一定符合公司的平衡;符合公司的平衡状态,不一定符合国家的平衡;符合国家的平衡状态,不一定符合人类的平衡;符合人类的平衡状态,不一定符合地球的平衡。
我们到底要以那个“动态平衡状态”做参考来对比呢?且看老子在下面的25章是如何论述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25章是通过“大”、“逝”、“远”、“反”来论述:在宇宙内,除了大道之外,任何的“大”都是【相对的大】。

在前面已经提前发了,没注意的人请回去看。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李耳云升 2016-05-25 12:35:47
相对性既然是理解道寻找道与悟道的方法,本身说明这是悟道之道。如果这样一说,就成更高的道了,呵呵,比具体化各类层次上真正的规律相对高一层次了。-----但就算你理解了悟道之道,如果你没利用它找到真正的各类层次上的具体化的道,那么你必然无法具有真正的改造物质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精神生活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具体各方面规律才是真正的道,决定了宇宙各方面的演化。总源头是阴阳运动
-----------------------------
@无奇之道 2016-05-26 07:47:38
去相对性,可以“观其妙”;加相对性,可以“观其徼”。
你说的悟道之道,就是“去相对性”。
你说的利用它,就是“加相对性”。
人如何才能符合大道?
就是要 即能去相对性,又能加相对性,如此才能平衡,才符合大道。
-----------------------------
@李耳云升 2016-05-28 11:07:10
这是悟道寻道的方法,所谓悟道之道。但不等于已经掌握了真正的具体的道,所以从真正具体道角度说西方思维才是找到真正的道,无论科学方面,还是社会管理体制方面,而东方陷入简单的阴阳层次,没有真正科学化,反而形成神秘化迷信化。
-----------------------------

老子已经告诉了我们啊。

大道是个什么东西,在宇宙内无法描述。但我们可以描述它在宇宙内的作用,那就是【变幻相对性】。

所以对宇宙内的我们来说,可以认为大道就等于【变幻相对性】啊!

你说的具体化的道,只不过是各种表象的小道,如牛顿经典力学只是描述惯性参考系下的物体的运动的法则。

而大道是整个宇宙的最高法则,那就是【变幻相对性】啊!

所以我说,【去相对性】和【加相对性】不仅仅是你认为的所谓“悟道之道”,而是它们加在一起就是大道啊!

大道是什么?就是平等平衡的去施展【加相对性】和【去相对性】的作用啊!

人要怎么才能符合大道?就是要也能平等的【去相对性】和【加相对性】啊!

当你能不含相对性的去施展【去相对性】和【加相对性】,你就是得道了啊!

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复强调的【守中】、【抱一】,明白了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u_100992520 2016-05-29 16:03:40
楼主有没有群呢? 可否加个群多互相了解下?
-----------------------------
没有群,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帖子里发。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sdwfaq106

sdwfaq106: 黑名单 举报 2016-06-01 01:35:19 评论
感觉教父的理论更接近真相。楼主理解的“唯心”是你所言“道”的子集的子集,而在我看来,你的“道”也是你认知世界的一个极限集合,未能脱离唯心的实质。因为有了认识这个世界的原动力才产生认知性上的相对性,相对性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必然要求,而不是道之变幻。唯物和唯心应该属同一个等级的集合
sdwfaq106: 2016-06-01 01:55:48 评论
这是我理解的教父与你争论的焦点。你所谓的相对性的变幻其实是我们意识认知的产物,也正是因为我们智慧的层次和意识的不确定性,才造成了相对性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你的相对性和教父的可认识性因果不同,表象相同而已。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物质只是我们意识下的“幻想”,这触及到了我们认识极限


答:

你知道你自己在说啥吗?

看看你自己说的:quote“因为有了认识这个世界的原动力才产生【认知性上的相对性】”。

你看,认知世界,才产生【认知上的相对性】,而不是产生【所有的相对性】。

大道产生了【所有的相对性】,而人只产生了【自己认知上的相对性】。

唯心主义,混淆了【认知上的相对性】和【所有的相对性】。

因而混淆了【我观察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

诚然,当只考虑自身感受时时,可以把【我观察到的世界】等同于【真实的世界】。

但当研究的对象不仅限于自身时,【我观察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就是从属的关系。

唯心主义没有错,错的是把它放在非适用集合使用。

王阳明说:我不看那花,那花就不在。

花是不在了吗?是不在【我观察到的世界】中,但仍然存在于【真实的世界】。

但如果只考虑【我的感受】,那么我不看花,花当然不在【我观察到的世界】。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欧阳枝岳 2016-06-01 11:46:38
@无奇之道 感觉就是废话。
相对性,谁不知道啊,你还当宝。
好比你需要起床洗涮,吃早饭,再去上班。然后你上班不管了,一个劲地说你发现真理了,那就是上班前必须吃早饭,不然上班会饿。
而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问题,你为了这个大发现,干脆班也不上了,哈哈。
-----------------------------

正是因为简单,所以才被人忽略其背后隐藏的真理。

谁都知道苹果熟了会从树上掉到地上。

但只有牛顿搞明白了这个人所众知的事情背后隐患的深刻道理。

这才有了现代物理学。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小猪哼哼v

时间:2016-05-31 19:26:49

一:楼主说了很多我们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人为的、主动地“去相对性、加相对性”,以查看事物本质或观察事物变化的例子,都很贴切易懂。
我的疑惑是:那“道”--既自然规律本身”是如何在“去相对性与加相对性”的呢?比如:大地震、火山爆发、流星陨落这些自然行为是否算是“道的相对性变幻”?如果不算,哪些自然现象才算?如果算,那么这些现象是属于去相对性,还是加相对性?另外,相对性变幻的根基是源于要回复到相对性平衡的状态,那么,比如拿地震来说,这个相对性变幻,从古就有,是谁的行为导致的相对性不平衡呢?又是哪些不平衡引发的呢?
楼主能否用一个典型的属于“道--既自然规律”自身的去相对性或加相对性的例子,来综合说明一下。

答:
你这一个问题有好多个问题啊。我来分开答复:

1.“道”--既自然规律本身”是如何在“去相对性与加相对性”的呢?

答:我不知道大道是如何去施展“变幻相对性”这种作用的。我认为站到宇宙之外,我们才能描述出大道是如何去施展作用的。

2.大地震、火山爆发、流星陨落这些自然行为是否算是“道的相对性变幻”?

答:万事万物都是由相对性组成的。你应该吧这些自然现象,理解成“相对性所分裂出的类别”,而不是“去相对性”或“加相对性”本身。

比如地震,它是由很多种相对性构成的。包括各种力的作用,物质之间的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温度,地球磁场变化,宇宙射线辐射,星球间引力作用,甚至是你往地上跺了一脚。为什么地震难以预测?就是因为构成它的相对性太多,而人们知道的太少,所以难以精确描述,从而预测。

如果你想理解大道的变幻相对性作用。可以看看我前面举的“水的电解平衡”的例子。

3:相对性变幻的根基是源于要回复到相对性平衡的状态?

答:你正好说反了。相对性变幻是根本,是原因。相对性平衡才是结果。因为大道是【不含相对性】的去施展【相对性变幻】,所以才导致并维持着【相对性平衡】。

而修道之人,为了回复相对性平衡,以符合大道,才去变幻相对性。更准确的说,是去解放/不禁锢 相对性的自由变幻。当相对性可以自由变幻,你才能拥有所有类别,才能不失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小猪哼哼v
时间:2016-05-31 19:45:00

疑问二:八卦、易经,可以进行大方向的预测,原因是因为万事万物可以分类匹配,各自具有接近的属性。但是,就拿八卦来说吧,当“心中有疑问,随机起一卦”,尽管卦象本身是可以指向一个大的分类与属性,但卦象是如何与想问之事起实质关联的呢?既然同一事情,发展变化已注定,那肯定卦象会一致,为何每次都能不一样、又规定不能反复起卦呢?

答:我认为是这样的。当你心中有疑问,而因此对事物起卦占扑。你就已经变幻出了一种相对性,这种相对性的类别,就和事物的演化产生了关联。而你起的卦,也因为你的动作和思维,而和事物的演化产生了关联。

而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大道的产物,所以其实最根本上是大道变幻出了一种相对性。因此可以用分类法,把所得的卦象 和 事物的演化 关联到一起。

至于卦能不能反复起,我认为能。但是因为古人创造的预测方法,比如八卦,周易等,应该都是对【未得知起卦结果】之前的事物的分类方法。

因为你每次起卦,你都得知了结果。这就对事物的演化产生了影响。有些影响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却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就如同蝴蝶效应。

所以算卦同一件事不过三次,是因为 古人创造的这种预测模型的限制,而不是因为方法本身有问题。

疑问三:人们主动的去/加相对性,都是为了更好的观察事物、总结本质,道德经的核心也就是让人们懂得“顺从自然规律、不干涉”才是最符合道的行为,到社会运用层面,比如就拿炒股来说,纯粹是人与人的博弈:普通的股民应该如何“去相对性”而深刻认识炒股的本质,应该如何“加相对性”来深入了解炒股的变化,以及普通的股民应该如何在股市中顺应自然规律?

答:我没抄过股。但我玩过模拟的外汇操盘。玩模拟的和玩真的,完全是两回事。心态完全不一样。粗略的讲,领悟了相对性变幻,股民起码应该要去除“赚钱”vs“输钱”的相对性。我觉得,普通的股民和赌徒一样,最大的缺点,可能就在这这一点。涨了,想赚更多,不舍得套现;输了,总想着扳回来,不舍的割肉。这就叫“宠辱若惊”。

职业的股民,一定是要严格的执行实现制定好的 止损和盈利线的,做到宠辱不惊,盈亏如常,因此才能连续性的长期获利。

而最厉害的股民,如巴菲特,应该是已经去除了“短期盈利”vs“短期亏损”的相对性了,已经去除了“炒作”的相对性,已经去除了“股票”的相对性,而只讲究股票的本质,即:企业的根本盈利能力。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W两者同出

1. 物质需要通过意识来感知才能确定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假如有个东西,它无法被任何意识感知到,你能说这个东西存在吗?

答:没被意识到,不代表不存在,只能说是“相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不存在”。比如我前面举的例子,超声波,古人观察不到,意识不到,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2.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物质可以离开意识独立存在,而且存在形式不受意识影响。我的观点是物质和意识必须同时出现,就是说离开了意识物质是否存在是完全不确定的,就好比一根棍子它是长还是短是完全不确定的。这也是爱因斯坦和波尔所争论的话题,也是哲学界争论的关键问题

答:物质和意识,本身并不是相对的属性,并不是同生共死,此忘彼灭的。
而人定义的【物质】和【意识】的概念,才是相对的。
意识无法绝对物质是否存在,只能决定【意识中的物质】,即【像】是否存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74楼 2016-04-28 10:54
《道德经》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明白了“相对性变幻”,人人都能读懂道德经。
在我顿悟了“相对性变幻”这个宇宙最基本的法则后,一切的事物都瞬间明了起来,都可以用“相对性”来解释。虽然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还没仔细研读后面的章节,但我知道我已经抓住它们的根本中心,接下来只需要去慢慢把他们的详细意思翻译出来罢了。
-----------------------------
@dinshzhe 2016-06-03 10:33:52
简单你还写十几万字的废话……
-----------------------------
悟了的人才觉得简单,才觉得老子是废话。
悟了的人,看到【相对性】三个字就可以走了。
写十几万字,是为没悟的人写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strayfishdff 2016-06-03 09:23:58
@无奇之道
说说近视,常规集合下(排除先天和特列),小孩出生眼睛都是好的不近视看得清东西的,后天经过多种因素的作用,人眼调节肌开始发生变化,发生近视,此时抛开各种相对性,上一层次都是眼睛,看清东西的道即是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上而不是前后,这是人们明白的眼睛看清物的道,掌握了道就要顺应道,发生近视了如何发挥道的作用或者说如何变幻相对性呢,人关心的当然是恢复视力,疑惑的......
-----------------------------
有啥属性,就会被归到啥类别。

垫着脚站着,脚就会痛。跨着步走,腿就会痛。盯着近的东西看,就会近视。

这就是大道的作用,是自然的法则。

人用激光或镜片来调节视力,是人对自然法则(光学规律)的运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小猪哼哼v 2016-06-03 11:21:04
@无奇之道
楼主,关于对“大道本身是如何在去/加相对性”的问题,是不是该如下这么来理解:
世间已存在的万事万物、现象类别都是“大道”通过“相对性变幻作用”而产生的,自然界中存在的现象都已经是“大道加减相对性”后的结果、现象或类别,人们为了更好的观察事物变化应用或总结事物本质等,可以主观的去“加减相对性”,但因为人们只是大道内的一个子集,所以人们并不能知道“大道”本身是如何在“加减相对性”......
-----------------------------
我认为是这样的。人只能观察到大道表现出的各种表象的结果,而无法得知大道是如何去施展这种作用的,因为人类无法超脱宇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继续,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