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继续,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先看看世人流行的注解: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本质属性”是“表象属性”的根本。

“清静的平衡状态”是“躁动的非平衡状态”的主宰。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领导人,懂得分辨事物的根本属性和表象属性。所以他出行必定带着军粮车这个保证生存的根本。虽然他有豪华的住所,内心却能安然处之,不会被豪华的表象迷惑。

为什么有万千军马的大国之主,却要把自己的身份权利这个表象 看的比 天下民众这个本质更重要呢?

偏执于“表象属性”,就失去了“本质属性”;处在非平衡状态,就偏离了平衡状态。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本质属性”是“表象属性”的根本。

“清静的平衡状态”是“躁动的非平衡状态”的主宰。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领导人,懂得分辨事物的根本属性和表象属性。所以他出行必定带着军粮车这个保证生存的根本。虽然他有豪华的住所,内心却能安然处之,不会被豪华的表象迷惑。

为什么有万千军马的大国之主,却要把自己的身份权利这个表象 看的比 天下民众这个本质更重要呢?

偏执于“表象属性”,就失去了“本质属性”;处在非平衡状态,就偏离了平衡状态。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事物的本质属性。
轻:事物的表象属性,是本质属性通过相对性变幻后生出的各种属性。

这里的重和轻,表达的不只是相对的属性关系,更是要表达其 【集合从属关系】。

根:根本。

静:清静。这里指的是:相对性处在平衡状态。

躁:躁动。这里指的是:相对性处在非平衡状态。

君:字面的意思是君王,主宰。

【“本质属性”是“表象属性”的根本;“清静的平衡状态”是“躁动的非平衡状态”的主宰。】

表象属性,都是本质属性通过加入相对性后所生出来的,所以本质属性是根本。

相对的属性不管如何躁动,最终都得回归到相对性平衡状态,所以平衡状态是主宰。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辎重:指的是运送着军粮器械的车。
荣观:指的是豪华的住处。
燕处:指的是心态平和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领导人,懂得分辨事物的【根本属性】和【表象属性】。所以他出现必定带着军粮车这个保证生存的根本。虽然他有豪华的住所,内心却能安然处之,不会被豪华的表象迷惑。

虽然他有豪华的住所,内心却能安然处之,因为他明白“豪华的住所”其根本的属性是“住所”,“豪华”只是表象属性。所以他的内心不会追求表象的豪华而忘记了住所的本质,所以能安然处之。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万乘:指的是上万匹车马。这里用来形容国家很大。
身:权利地位。

权利地位只是为了治理民众而生出的【工具】。天下民众才是根本,治理工具是表象。

圣人抓本质,用表象,但不偏执于任何表象,因此才能拥有所有表象,从而保持相对性平衡。

【那么,为什么有万千军马的大国之主,却要把自己的权利地位 看的比 天下民众更重要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偏执于某一种“表象属性”,就失去了其他类别,就会导致“本质属性”的残缺;处在非平衡状态,就偏离了平衡状态。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在这一章,论述了“本质属性”是“表象属性”的根本;“平衡状态”是“非平衡状态”的主宰。

从而推导论证出:君王不要偏执于“权利地位”这种表象的工具,而要抓住天下民众这个根本。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06-03 13:32:10
这个帖子跟帖的水平比论金那个梦幻泡影跟帖的水平高多了,不是一个数量级呀!
真是佛高千尺,道高千丈,
笑谈,不要当真
-----------------------------
欢迎大家踊跃发言,分享心得或疑惑。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智在逍遥 时间:2016-06-04 00:39:49
@无奇之道 502楼 2016-05-08 12:17:00

第4句: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做名词就是绳子,做动词就是 用绳子打结。

绳绳:就像一根首尾相连的绳子。

名:做动词,区分出类别。

不可名:不能区分出类别,找不到它的相对性。

自然法则就像是一个首尾连接的绳子,无法区分出起点 和 终点。这还是用比喻来描述自然法则的无相对性。

因为没有任何相对性,当然也没有“物体”的概念。
—————————————————
你能例举一个没有相对性的自然法则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答:

看老子在第二章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注意到最后两个字吗? 【恒也】!。

老子在第一章 说 【非恒道】【非恒名】,为什么讲第二章相对性的时候,却又说【恒也】呢?

因为只有【相对性变幻法则】是唯一最高最本质的法则,适用范围是整个宇宙。在宇宙之内,它是不含相对性的去作用于万物。

其他的法则,都是它的子集,适用范围都小于整个宇宙,所以站在宇宙的层次来看那些法则,它们就是【非恒道】。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江北胡子G
时间:2016-06-03 13:54:34
太高抬老子了。

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在西方哲学传入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人探讨过世界的本源人的本质存在这些哲学最根本的问题。

老子的道和孔子的道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指理想的社会制度,不同处在于老子从“礼崩乐坏”中看到了一定社会制度必定灭亡的结局而采取了放弃的态度,药方是复古(小国寡民...);而孔子则充满对往昔的眷恋而力图恢复旧制,药方是复旧(克己复礼)

"道可道..."就是:我们可以谈论理想的社会,但每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我们可以制定出社会的其本规则,但这些规则并不是永远适用的...

老子比孔子聪明,孔子比老子执着,但离哲学同样遥远。

答:

1。你说【中国从来没有人探讨过世界的本源人的本质存在这些哲学最根本的问题。】我就只能呵呵了。

前面说过了:大道如海,人如碗。喝到多少水,取决于自己。自己是个破碗,反倒来怪大道没货。自己看不懂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反倒来怪中国没有哲学。

2. 你说【老子的药方是复古】。我说,你只看到了表象。老子崇尚的不是复古,而是古时大家所遵守的大道。

老子给出的,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药方就是:【维持相对性平衡。】。道德经后面的章节,都是围绕这一点来讲的。看不懂就等我更新吧。

3. 你说【道,可道】指的是社会规则不是永远适用的。这是对的,但这并不是全部的意思。社会规则,只是某一种法则,只是一种表象的例子。你若只能从这句话中看到社会规则,你就看不到其他规则,比如物理法则,商业法则,等等。

【道,可道】指的是所有一切【含有相对性的法则】都不是永恒适用的。

4. 老子和孔子,不是在一个层面的。拿来比较,没啥意思。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智在逍遥
时间:2016-06-04 01:19:13
@无奇之道 506楼 2016-05-08 12:20:00

第8句: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人们要是能知道在宇宙初始时是完全没有相对性的,现在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性变幻 后衍生出来的。那人们就能掌握自然法则运用/展现的规律了。

这个根本规律是什么?

就是相对性变幻。

通过去相对性,或 加相对性,人们就能掌握世上的万法万物。
—————————————————
我在此提醒你:不当加相对性而加、不当去而去都是不利的,你能说清楚哪些事、在哪些时间环境和条件下、应该加哪些相对性或是去哪些相对性吗?如果说不清楚,就等于是废话!


答:你还没看懂啊。

相对性,没有什么不应当加或去的。你既要加相对性,又要去相对性。

只有【相对性失衡】,才是错的。

明白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06-04 08:03:27
定义,就是用一个概念来解释另一个概念,
定义就是名,名此一词,表示老子已经引入了认识主体,因为概念都是主观的
但大道是绳绳不可名
对于大道,只有迷悟,只有由蔽而不显,到彰显通达,虽然它永在,但不一定到场,到场的意思就是被当下的人觉悟,所以定义道是不可能的
最多是强为之说
-----------------------------

名,即【相对性】,不但可与是主观意念上的,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

创始宇宙的这个东西,是【先天地生】的,在宇宙内的人无法认识到这个东西,也无法认识到它是如何去作用的,只能认识到它有这么一个的【作用】。

什么【作用】呢?

变幻相对性。

所以老子在第二章说,相对性是【恒也】。

老子把这个【作用】命名为【大道】。宇宙内的万事万物,都是【大道】表现出的结果。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楼上争吵的激烈。不过,建议有的人先认真看完全贴,再成熟的发言。

咱们继续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zhé)迹;
善言,无瑕(xiá)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先看看流行的注解: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流于表面的原因,是因为没能明白【善】的本质含义。

流行的注解,大都把【善】理解为“擅长做xx”、“做xx很厉害”。

其实【善】的本质含义,是【遵守自然法则行事】。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遵守自然法则去行走,不会偏执于路上有没有前人行走过的痕迹。

遵守自然法则的言论,不会偏执于说的话会不会有漏洞而被人质疑。

遵守自然法则的计算,不会偏执于有没有计算工具。

遵守自然法则的关闭,不会偏执于有没有门锁,都能把门一样关好。

遵守自然法则的打结,不会偏执于有没有绳子,都能把结一样捆好。

遵守自然法则的行为,是会平等看待一个相对性的两面对立的类别。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领导人,会不断的以符合自然法则的行为,来引领所有类别的民众和事物回到自然平衡的状态,所以不会有任何类别的人和事物被他遗弃。

这就叫:全面继承了相对性所分化出的全部类别。

所以说,遵守自然法则的人,是未遵守自然法则的人的老师。

未遵守自然法则的人,是遵守自然法则的人的教育对象。

不去偏重这个老师,也不去偏爱这个教育对象;虽然懂得很多知识见解,但看待事物却能不带任何知见障。

像这样去保持相对性的平衡,是使行为符合自然法则的关键原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一句:善行,无辙迹;

善: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字面的意思是“利他/善于做xx”,用在这里指的是其本质含义,即:符合自然法则的。

辙迹:是车轮行驶过后在路面留下的痕迹。

无:字面的意思是没有,在道德经里,一般指:没有/去除“相对性”。

世人走路,大多是只跟着前人行走的痕迹而走,没人走过的路不敢去走。

符合自然法则的人去行走,不会管路上是否有前人留下的痕迹,只要道路是可行的,有没有痕迹对他来说都一样。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善言,无瑕谪;

瑕:比喻玉上的缝隙。

谪:被人指出弱点。

世人说话,都怕说的话有漏洞被人质疑嘲笑,所以有时该说的话却不去说。

符合自然法则的人说话,不会管话里是否会有漏洞而被人质疑,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