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善数,不用筹策;

数:做数学计算

筹策:古代的计算工具。

世人做数学计算,大多都依赖计算工具,没有计算工具就不去计算了。

符合自然法则的人做数学计算,不会管有没有计算工具,都能去做计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闭:关门。

楗:锁门用的门栓。

世人关门,一定要有门栓门锁才行,没有门栓们锁,就不能关门了。

符合自然法则的人关门,不会管有没有门栓门锁,他都能把门一样关好。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5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结:打结,捆绑。

绳约:绳索。

世人捆绑东西,一定要有绳索才能绑好,没有绳索就不会捆绑了。符合自然法则的人捆绑东西,不会管有没有绳索,他都能把东西捆绑好。

老子通过行走,说话,算数,关门,捆绑这些行为 以及这些行为的“有xx”vs“无xx”的相对性类别,来举例论述:

在符合自然法则的人眼里,只要行为是适合事宜的,属性是符合自然平衡的,那么走路有没有前人的痕迹都一样,说话有没有漏洞都一样,计算有没有工具都一样,关门有没有门锁都一样,捆绑有没有绳索都一样。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6句: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常:字面的意思是经常,老子用来指:永恒适用、全面适用。

袭:继承,获得

明:字面的意思是光照耀四方,老子一般用来指:一个相对性分化出的全部类别。

符合自然法则的人,对待同一个相对性内的所有类别都是一样的,不会人为的偏向或执著于任何一个类别的事物。不同类别的事物在他看来,都是同样的。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领导人,对待【所有类别】的民众和事物,都能以符合自然法则的行为,来引领他们回到自然平衡的状态,所以不会有任何类别的人和事物被遗弃。

这就叫:【全面继承了相对性所分化出的全部类别】。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7句: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师:老师。

资:资源,这里是指老师所使用的对象,即学生。

明白了同一个相对性内的不同类别是【相互依存】、【平衡共处】的道理。

我们就知道,如果把人分为“老师”vs“学生”的两类。

那么符合自然法则的人,是不符合自然法则的人的老师;不符合自然法则的人,是符合自然法则的人的学生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贵:把xx看的更重要。

爱:这里指的是偏爱。

智:有很多知识见解。

迷:字面的意思是迷惑,形容人的无知。这里指的是【心中没有知见障】。

要妙:重要的原理。

没有老师,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老师和学生,是相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平等平衡的关系。

不去偏重老师,也不去偏爱学生,虽然有很多知识见解但看待事物却能不带知见障。

这样去紧守【相对性的平衡】,就是使人的行为能符合自然法则的关键原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通过大量的举例论述,来告诉人们:要看到能相对性的两面,并要平等平衡的对待,不要人为偏向或执著于事物的某种表象类别,而忽视了同一相对性内的不同类别的平衡。

老子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论述过,不守自然平衡的行为,必将受到自然动态平衡的反作用。

推导到领导人治理国家的方面,不管民众是好的、坏的、聪明的、愚蠢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富有的、贫穷的、奸诈的、老实的、等等,都要一样的以符合自然法则的行为去对待他们,使得所有的民众都能回到符合自然法则的平衡状态。

对待同一相对性内的不同类别都能保持不偏不倚的平衡态度,人的行为就能符合自然法则。这就是人能遵道行事,在世间和谐生存的关键原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两者同出
: 黑名单 举报 2016-06-04 21:59:19 评论
这就是为什么圣人“林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的原因,因为他没有身体也可以好好的活着,世人以身体作为活着的标准,身体没了就不能活了。圣人不以身体作为活着的标准,所以老虎犀牛军队都伤害不到他。

答:“林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不是说的圣人,而是说【善摄生者】,你不要搞错了。而且这句话,也不是你理解的意思。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徒),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为两者同出,先发50章。

先看看流行的注解。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世人对这章的注解非常之牵强、搞笑。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领悟【相对性变幻】的道理。

因为这章的关键词语【生生】,不单指的是【偏向于生】,更首要指的是【从生的类别中,再变幻出“生”vs“死”的相对性】。

下面开扒: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创造出了“生”的属性,就同时也有了“死”的属性,因为相对性是相互依存的。不在“生”的类别,就必然在“死”的类别,因为相对性是非我即他的。

有了一个“生”vs“死”的相对性,事物就会分成两大类别。假设属于“生”这个属性的事物有N种类别;那么属于“死”这个属性的事物必然也同样有N种类别;

人处在“生”的类别,如果再加入“生”vs“死”的相对性,“生”的事物就会分化成(生的,继续生)的类别和(生的,变成死)的类别。同理,这两个类别也会都各有N种。

人因好生恶死,所以会偏向于“生”这个属性,而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导致其所有的N种(生的,继续生)的类别都变成了(生的,变成死)的类别。

“生”的事物类别反而变成了“死”的事物类别,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人强行使这些事物类别太偏向于“生”的属性了。

能遵守自然法则而保持“生”的属性不分化的人。在穿越山林时,他不会使得自己处在要逃避犀牛老虎等野兽追杀的危险地步。在参军打仗时,他不会使得自己处在要披甲持刀对敌厮杀的危险地步。

犀牛就没有了以角向他冲刺的可能性,老虎就没有了以爪扑向他的可能性,武器就没有了以兵刃砍向他的可能性。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凭借他不往“生”的属性中,再分裂出“死”的属性和类别。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一句:出生,入死。

出:产出。

生:“生”的属性。

出生:产出了“生”的属性。

入:进入,获得xx。

死:“死”的属性。

入死:获得了“死”的属性。

【创造出了“生”的属性,就同时也有了“死”的属性,因为相对性是相互依存的。不在“生”的类别,就必然在“死”的类别,因为相对性是非我即他的。】

如果把事物加入了“生”vs“死”的相对性,那么事物的属性就一定会有两种。要么是“生”的属性,要么是“死”的属性。

如果离开了“生”的属性,而不用获得“死”的属性,那么“生”和“死”就不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相对性属性了。

所以只要离开了“生”的属性,就必然要获得“死”的属性。

老子还是说话只说半句。把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出死入生。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徒),十有三。

徒:本质的意思是:跟随着xx行走。所以后来衍生出学徒,同党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共同的类别】。

十有三:十 和 三,并不是指具体的数量,而是一种代表。十:是指全部,代表了全部的事物类别。三:是形容很多,这里是用来代表N种类别。十有三,就是说一个子集占了全集的多少比例,并且强调分化出的“生”和“死”的子集所含的类别是一样多的。

而民生生:【生生】,含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世人处在“生”的类别中,又再次加入“生”vs“死”的相对性,以此把“生”的事物分化成(生的,继续生)和(生的,变成死)的两种类别。

第二层:世人好生恶死,因此偏向(生的,继续生)这个类别,所以说:而民“生生”。


动:动作,作用。
皆: 全部。
【动皆之】:动作使得全部的xx都yy。这个动,也有两层意思。每层都有两个对象,我们要搞清楚是谁动作?是谁被动作?

第一层:是人对“生”的类别动作。人怎么对“生”的类别动作?给其再加入了“生”vs“死”的相对性。前面章节说的“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里面的“动”就是这个意思,指的是:加入相对性。

第二层:是自然法则对人动作。自然法则是怎么动作的?自然法则的动作方向永远是和事物偏离平衡的方向相反的。前面章节里讲过:“反者,道之动”,这个“动”,指的是:修复平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继续第二句:

动皆之死地之(徒):受到自然法则的反作用,因而使得全部的(生的,继续生)的类别,都变成了(生的,变成死)的类别。

这句话在传抄的时候可能漏了个“徒”字。如果把这句写成:动之,皆至死地之徒,十有三。大家可能会好理解一些。

世人好生恶死,当他把“生”的事物分化成了(生的,继续生)和(生的,变成死)的两种类别后,他就会偏向“生”的属性。

人越是偏向“生”的属性,自然法则就越是向反方向作用,使其朝“死”的属性演变,因而变成了(生的,变成死)。

解:【如果事物有了“生”的属性,就必然会有“死”的属性,因为相对性是相互依存的。那么事物就会分成两种类别。假设属于“生”这个属性的事物有N种类别;那么属于“死”这个属性的事物必然也同样有N种类别;
人处在“生”的类别,如果再加入“生”vs“死”的相对性,“生”的事物就会分化成(生的,继续生)的类别和(生的,变成死)的类别。同理,这两个类别也会都各有N种。

人因好生恶死,所以会偏向于“生”这个属性,而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导致其所有的N种(生的,继续生)的类别都变成了(生的,变成死)的类别】


为什么说(生的,继续生)变成(生的,变成死)的也一样会有N种?因为不管你是属于(生的,继续生)的哪种类别,只要你偏驳执着而超出了其“生”的属性的自然平衡容量,那么自然法则就都会施加反作用,而使你的类别朝“死”的属性演化。

只要你超出平衡容量,所有的“生”都会朝“死”演化,直到相对性平衡为止。这就是自然法则动态平衡的反作用的结果。


老子之所以强调这三种类别的数量都是“十有三”,就是为了指出两个原理:

1.两种相对的属性,各自拥有的类别必然是一样多的。

2.无论你是什么类别,只要属性超量,就会被朝相反的属性演化。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夫何故?以其生生也。

生生:在“生”的类别中,再次加入“生”vs“死”的相对性。世人好生恶死,因此偏驳执着于(生的,继续生)这个属性,所以世人是“生生”。

什么叫偏驳执着于(生的,继续生)的属性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打仗时,一个人贪生怕死,不能直面面对敌人战斗,越是吓得逃跑,越是死得快。

“生“的事物类别反而变成了“死”的事物类别,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人强行使这些事物太偏向于“生”的属性,导致相对性失衡,从而遭到自然法则反作用的结果。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

盖闻:听说,据传说。

善:形容遵守自然法则的。遵守自然法则的什么呢?遵守自然法则的“属性与类别”的匹配作用,和动态平衡作用。

摄:保持,保养,使xx不失去。这里指的是,保持“生”的属性,使其不分化为“继续生”和“变为死”的相对属性。

善摄生者:能遵守自然法则,而保持“生”的属性不分化的人。

陵行:穿越山林。
不避:不躲避。这里指:不使得自己要躲避。
兕虎:犀牛和老虎,这里泛指会带来危险的野兽。
入军:参军做战。
甲兵:盔甲武器。
不被:不装备xx。这里指:不使得自己要装备xx。

解:
【据说:能遵守自然法则而保持“生”的属性不分化的人。在穿越山林时,他不会使得自己处在要逃避犀牛老虎等野兽追杀的危险地步。在参军打仗时,他不会使得自己处在要披甲持刀对敌厮杀的危险地步。】

能遵守自然法则而保持“生”的属性不分化的人,不会去遇见犀牛老虎,不会去对敌厮杀。

因为遇见犀牛老虎、或去对敌厮杀,就会引入“继续生”vs“变为死”的相对性,此时事物的类别就已经被分成“一半生,一半死”了。

不使得自己遇见犀牛老虎,就不会引入“继续生”vs“变为死”的相对性,就不会有“死”的事物类别了。

这就叫:遵守自然法则的“属性与类别”的匹配作用。人去利用自然法则的这种作用,就叫【谋事于未然之法】,是高层次的法。老子在这章举的例子讲的是这点。“治病于未有”、“抚婴儿之未咳”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超越文章限制,发散思考一下,假设事情万一还是发生了怎么办?

已经碰到了犀牛老虎,已经要对敌厮杀了,已经有了“继续生”vs“变为死”的相对性了,事物已经有了“继续生”的类别、和“变为死”的类别了,怎么办?

能遵守自然法则而重获“生”的人,此时不会去想着逃生避死,而是会忘死忘生,才能勇于作战,反而能至之死地而后生。是谓:“死死,动之,皆至生地”。

反之,如果这时只想着逃跑,只想着靠盔甲兵器来保命,反而是有死无生,是谓:“生生,动之,皆至死地”。

这就叫:遵守自然法则的动态平衡作用。人去利用自然法则的这种作用,就叫【扭转乾坤之术】,是低层次的术。“破釜沉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犀牛就没有了以角向他冲刺的可能性,老虎就没有了以爪扑向他的可能性,武器就没有了以兵刃砍向他的可能性。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没有含“死”的属性的类别。】

不去遇见犀牛老虎,不去对敌厮杀,就不会引入“变为死”vs“继续生”的相对性,就不会有(生的,变为死)的属性,当然就没有“死”的类别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善泳者溺于水”、“玩火自焚”、“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等,说的都是教人不要去引入“继续生”vs“变为死”的相对性,就自然不会有死地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这一章,老子以“生”和“死”的例子,来论述“相对性”的展现规律:

1.加入一种相对性,必然分裂产生两种相对的属性。

2.在此相对性内的事物,其属性不是“A”,就是“非A”。

3.在此相对性内,“A”属性的事物,和“非A”属性的事物,在种类的数量上相等。

4.不管事物属于何种类别,只要其属性超出了平衡容量,就会被自然法则的动态平衡反作用,而朝着与其相对的属性演化。

懂得利用这些规律的人,就能谋事于未然,就能扭转乾坤。

所以“善摄生”者,可以无死地;“善复生”者,面对死地可以先死而后生,把“死地”变为“活地”。

而世人都“生生”:先是从“生”中再分“生”、“死”;然后又“偏生”,导致“生地”变为“死地”、死地”变为“绝地”。

为什么老子只讲“善摄生者”,不讲“善复生者”?

因为前者是“无相对性”,是“无为,则无不治”之法;后者是已有“相对性”,只是“有为,以拨乱反正”之术。前者是最高层次,没有其他方法比的上它的效果。后者有风险,不得已而为之。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06-04 22:49:48
大道再怎么变幻,不可能从无中变幻出有来
不是道心道体!
道只管怎么变幻
道没有管谁在变幻
我只是说心变幻的方式是按道的法则
老子说过:道法自然,道是自然变幻的最高法则
心是自然的本质结构,(比喻)
不是道心道体
要从佛入老
也要从老入佛
-----------------------------

没人说大道是什么都没有啊,只是说大道是【无相对性】。

所以老子一直在说啊,宇宙是从【有物混成】、【无状之状】、【无物之像】的玩意,通过大道变幻相对性,而产生的啊。

所谓【无中生有】,不是从【没有】中生出【有】,而是从【没有相对性】中生出【有相对性】。

能明白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时间:2016-06-05 00:46:08

有道吗?有相对性吗?
道和相对性这一有从何而来?从无中来吗?
你说是道,我也可以说是上帝,上帝按相对性法则变幻
你若问我上帝从何而来?
我问你道从何来?


答:

有道。大道乃是宇宙的最基本法则,万事万物因此而生。

有相对性。万事万物正是由相对性构成的。西方的物质微粒学说,比起老子的相对性学说,差远了。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相对性构成的。而微粒学说,只认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可微粒又是什么呢?科学家追求最小的微粒,到最后也只能发现微粒是由相对性构成的。

大道从哪里来的?老子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们只知道大道是万事万物的祖先。除非你能破开宇宙,站在宇宙之外,才能知道大道从哪来的。

相对性从哪里来的?相对性是由大道从宇宙的初始状态,即“无相对性”,中变幻出来的。【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52章。

你可以把大道当成上帝,只不过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只要上帝按【相对性变幻】法则去作用,名字有和区别?

可惜基督教的上帝并不是按【相对性变幻】法则而行事。给人们传达“十戒”,是在按【相对性变幻】法则行事吗?真是天大的笑话。

大道只行【不言之教】,你有啥属性就把你归到啥类别;你不遵守相对性平衡,就必遭受大道的反作用。哪会给你传达什么“十戒、八戒”的?

懂得什么叫【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之所教、不可不教】吗?这两句话里,畏人和教人的是谁?是大道啊!

上帝是个什么东西?我不知道。但粗略看过几页圣经,那上帝所作所为,比之大道可差远了啊。

所以悟道之人,只会【遵道而归德】,什么神、鬼、上帝、天堂地狱、福报孽业,都是个浮云。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两者同出
2016-06-05 09:12:04
如果没有“存在vs不存在”的相对性,那么“有vs无”也不是相对性了。在一般情况下“有”和“存在”意思是一样的。
你说人观察到的都是主观世界,在这个主观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绝对存在的道的世界。那么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个道的世界是绝对无法被人观察到的了,因为凡是观察到了都已经变成了主观世界了。那么以此推理这个绝对存在的道的世界就是有无限种可能性了。比如我说:“老子现在就站在你面前”,你也是无法反对的了。因为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只是你无法感知到,无法感知到,就无法确定我说的是真还是假。就跟古人因为感官的局限无法感知到超声波一样。
既然是无限种可能性,那么用意识去控制物质这种可能性也是无法排除的了。有可能是因为现在人认知的局限性而无法发现其中的规律而已。你能保证未来人永远无法发明可以用意识直接控制的高科技设备吗?最起码人的身体是物质组成的吧,而人的意识可以控制手脚的运动。

答:

再三重申,在宇宙内,大道是不含任何相对性的。

大道的世界,从人观察的角度,就是有无限种可能,无限种层次。

你说“老子站在我面前”,我无法反驳。但“老子不站在我面前”,你也无法反驳。
这不正是老子教我们的吗?不要偏执于任何知识见解。

老子教我们的,不是为了辩证法而辩证,而是要看清法则的适用集合A。

用意识去控制物质,并非不可能啊。实际上,我们在此贴前面还讨论过“不需要呼吸的人”这种可能性呢,难道你没看到?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