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螫:叮咬。

据:相斗。

攫鸟:猛禽。

【毒虫不会叮咬他,猛兽不会和他相斗,猛禽不会和他相搏。】

为什么?

因为婴儿不含相对性的意念,所以不会有侵害其他事物的意念,所以就不会去侵害毒虫、猛兽、猛禽,所以就不会招到他们的反抗。

这里是以人去侵害毒虫猛兽,比喻世人去偏驳的对待事物;以用毒虫猛兽的反抗,来比喻自然平衡法则的反作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握固:手可以握拳。

牝牡之合:男女交合。

精之至:已经有了xx的属性。

【婴儿的骨头很脆弱,筋肌很柔软,但小手也可以握拳,没有男女交合的想法,小鸡鸡也可以勃起,这是因为婴儿天生已含有“握”和“勃”的属性。】

什么叫已经天生已经有了“握”和“勃”的属性?

因为婴儿生下来,身体已经创造了“骨”、“肉”、“筋”等组成手并使其握紧的机体组织了,所以身体已经可以行使“握拳”这个动作了。

生下来,身体已经创造了“血管”、“激素”、“海绵体”等组成小鸡鸡并使其勃起的机体组织了,所以身体可以行使“勃起”这个动作了。

至于握拳有多大的力,小鸡鸡勃起多久多硬,那都是随着身体长大后而加入的相对性。

再比如说房子,房子一盖好,就已经具备了“住人”的属性。这就叫“精之至也”。

至于装修多豪华,要分几个房间,住的多舒服,那都是后来再加入的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号: 哭叫。

嗄:嗓子嘶哑。

和:平衡。

什么平衡?是对身体机能,如各个发音器官的平衡使用。


【婴儿整天哭嚎,嗓子却不会嘶哑,这是因为其对“各个发音器官”的使用是平衡的。】


为什么婴儿能对其身体各项器官平衡的使用?

因为婴儿哭嚎,是以其先天本能,以其纯粹的赤子之心,去催发的。

先天本能、赤子之心,是不含相对性的。

所以就能平衡的使用各种身体器官,使他们能平衡协作,而不会因过多的靠嗓子来发音,而导致嗓子嘶哑。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5句: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知:认识到,看守,掌握。

和:平衡。

常:相对性内全部的类别。

明:全面的看待事物。

【能平衡的对待相对性的各个类别,所以就叫“把握了相对性的所有类别”,
能全面的把握相对性的所有类别,就叫做“全方面的看待事物/属性”。】

为什么?

因为保持类别的平衡,类别就不会有残缺,因此才能把握所有的类别。

把握了所有类别,就能从所有类别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因此才能全方面的看待事物。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6句: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益:增加。

生:“生”的属性/类别。

祥:“祥“的类别。

心:赤子之心。指的是意识不含相对性。

使气:使用各种属性/类别。

心使气:以赤子之心来使用相对的各种属性/类别。

强:真正的强,处在平衡容量的强。

【能增加“生”的类别,就叫做“祥”;能无相对性的对待各种类别,就叫做“强”。】

“益生,曰祥”是和前面章节的“兵者,不祥之器”相呼应的。

兵,就是武器,武器是用来杀伤生命的,杀伤生命所含的相对性的,所以是不祥。

而保持相对性的平衡,就能使各个类别不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杀伤。使类别“不损”,就是“益”,所以保持平衡就是“益生”,就是“祥”的。


“心使气,曰强”也是和前面章节的“守柔,曰强”相呼应的,是表达一个意思。

前面一直在说赤子,所以这里的心,指的就是赤子之心,即:意识不含相对性。

不含相对性的去使用各类发声器官,就不会导致嗓子因过度使用而沙哑。

不含相对性的去使用各个类别,就能保持各个类别的平衡。因此相对的各个类别都能处在平衡状态,因此“柔”的类别就能处在“平衡容量”。这就是“守柔”。

“柔”处在平衡容量,“刚”就必然也处在平衡容量, 所以是“真正的刚强”。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壮:强盛有力。这里泛指“壮”的属性和类别。

老:衰老,衰败。

不道:不符合自然法则的。

早已:早早的被停止。被什么停止?被自然法则的反作用所终结。

【事物偏向了“壮”的属性,就会衰败,这就叫“不符合自然平衡法则”,不符合自然平衡法则的事物,很快会被自然法则的反作用终结。】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以“初生婴儿”的一些特性,来比喻描述“平等平衡的利于事物”的属性是什么样子的。

并通过举例论述了:不含相对性,则可以“不害”、“不嗄”、“祥”、“强”;而相对性偏驳,就会失衡而“早已”。

以正反结果的对比,来论证保持“相对性平衡”的重要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

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

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有知识见解、能辨别的人,不会执着于语言文字;执着于语言文字的人,不是有知识见解、能辨别的人。

堵塞它的交换通道,关闭它的大门,搓掉它的锋锐,解决它的纷争,调和它的光暗,同化它的大小,就叫做:“变幻成相同的无相对性”。

因为没有了相对性,所以:

无法得到它,而去亲近它;无法得到它,而去疏远它;

无法得到它,而去获利;无法得到它,而去受害;

无法得到它,而去变得尊贵,无法得到它,而去变得低贱。

所以它是天下最尊贵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认知,见解,能识别,辨别。

言:语言文字。

【有认知和见解的人,不会偏执于语言文字;偏执于语言文字的人,不是有认知和见解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语言文字,是有限的,有固定形式的表象,是用来表达无限种意思的工具。

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字,其背景环境不同,所含的意义就大不一样。

前面章节里,老子就举了例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同样都是说“是啊,你说的对”.

但一个人真心诚意的认可你,一个是阿谀奉承的巴结你,用的语言都一样,但含义截然相反。

有认知能力和见解的人,不会被表象的语言文字所迷惑,而是能发现其根本的意思。而被表象语言文字所迷惑的人,则会以“语言文字”来作为识别的标准,发现不了其表象底下的根本意思,所以是没有认知能力和见解的。

这句话,只是一个举例。表面上在叫“知”和“言”的关系,实质是在讲:被事物有相对性的表象所迷惑,就会失去其无相对性的本质属性,要想把握本质属性,就要去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塞其兑”:字面翻译就是堵塞事物交换的途径。本质的意思是:把事物去掉“交换前”vs“交换后”的相对性。

“闭其门”:字面翻译就是关闭事物进出的通道。本质的意思是:把事物去掉“进”vs“出”的相对性。

“搓其锐”,字面翻译就是把它锐的给搓平。本质的意思是 把事物 去掉它 “锐”vs“钝”的相对性。

“解其纷”,字面翻译就是解决它的矛盾,矛盾的根源就是 “是”vs“非”的观念。所以这句话的本质意思就是,去掉事物的 “是”vs“非”的相对性。

“和其光”,字面翻译就是 把光的事物 和 不光的事物混合一下。本质的意思就是,去掉事物的“亮”vs “暗”的相对性。

“同其尘”,字面翻译就是 把所有的尘埃都弄的一样。“尘”就是用来形容 细小的土,所以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去掉事物的“大”和“小”的相对性。

玄:变幻。这里指的是相对性变幻。

同:相同的。这里指的是共同的“无相对性”。

玄同:把有相对性的属性,去掉相对性,从而变成共同的“无相对性”。

【堵塞它的交换通道,关闭它的大门,搓掉它的锋锐,解决它的纷争,调和它的光暗,同化它的大小,就叫做:“变幻成相同的无相对性”。】

老子以这六个例子,来比喻去掉事物一切的相对性。

即是在说“道”不含相对性,又是在教君王在治理国家时,要去除其行为所有的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不可:指的是:不能,无法。并不是很多人解释的“不可以,不应该”的意思。同样的用法,在前面章节的“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出现过。

得:获取。获取什么?从“无相对性”中获取“有相对性”的类别。

贵:尊贵。

【无法得到它,而去亲近它;无法得到它,而去疏远它;无法得到它,而去获利;无法得到它,而去受害;无法得到它,而去变得尊贵,无法得到它,而去变得低贱。所以它是天下最尊贵的】

为什么无法得到它?

因为“道”绝对不含相对性,所以万物无法获取它“有相对性”的类别。

因为道的行为和作用根本就不分类别,所以万物无法区分“道”的作用类别,所以无法偏执于“道”的作用类别。

无法偏执,就无法失去。所以“道”可以作用于一切事物。

圣人治国,其行为也不含相对性,所以民众无法区分而获取他“有相对性”的行为类别。

一旦圣人的治国行为含有相对性,就必然会分为各个类别。民众就会因趋利弊害,偏向有利的类别,丢弃不利的类别,从而导致治国的失衡。前面章节里的“尚贤”,就是这种情况。

因为“道”作用于万物,圣人的治国行为能作用于万民。所以都是“道”是万物至尊,圣人是万民至尊。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以本质的“知”和 表象的“言”对比,来论述:要去掉“言”的相对性,才能把握到全部的、完整的“知”。

然后借举例来描述“道”去除了所有的相对性,所以能统御所有事物。

以此喻指君王治国,也要不含相对性,才能成为万民至尊。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智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

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凭借“平衡相对性”来治理国家,凭借“扰乱相对性平衡”来指挥军事行动,凭借“自然平衡状态”来使天下民众归附。

我是凭借什么认识到这点的呢?

世间制定的忌讳越多,民众就越会贫困;世间的有效工具越多,国人就越会迷惑;世人的技巧越多,奇形怪状的事物就会越多;法律制度越严越细,盗贼就会越多。

所以圣人说:

“我以无相对性的行为对待民众,民众自己就会分化为各个应有类别;

我治国遵守自然平衡,民众自己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我不去做导致社会失衡的事,民众自己就会变得富有;

我不去激发民众的欲望,民众自己就会变得淳朴。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凭借xx而。

正:正中。这里指不偏不倚,即行为不含“相对性”、维持平衡。

以正治国:以“无相对性”来治理国家,对待各类民众不偏不倚,行为绝对不含相对性。

奇:罕见的,出人意料的。这里指:“有相对性”的行为,打乱敌方平衡。

以奇用兵: 以“有相对性”来指挥军事行动,加入各种相对性,生出多种行为方式,使的敌人难以预料其行动。打乱对方的平衡,以利用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无事:不生动乱。什么状态才会不生动乱? 自然平衡状态。

以无事取天下:凭借自然平衡状态,来使得天下民众归附。

为什么民众会归附?

因为圣人保持事物平衡,大家就能平衡共存,对大家都有利,世人都趋利避害,因而会归附。前面章节讲的“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凭借“无相对性”来治理国家,凭借“有相对性”来指挥军事行动,凭借“自然平衡状态”来使天下民众归附。我是凭借什么认识到这点的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智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忌讳:君王制定的禁忌和避讳,禁止民众做xx事情。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国家越禁止民众做这做那,民众就会越贫困。

为什么会这样?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武则天她崇尚佛教那套,讲究不杀生。为了给自己积福,下令禁止全国民众打猎捕鱼。先不管她是积了“福”还是积了“祸”吧,反正老百姓是被饿死了不少,不准靠海的居民捕鱼抓虾,不准靠山的居民打猎宰畜,这些民众还能有活路吗,能不穷困吗?

利器:有效的工具。比如后面章节里讲的“什伯之器”。

昏:迷惑,难以辨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民众的有效工具越多,国家就越会迷惑忘本。

为什么会这样?

工具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让人得于生存。工具的种类越多,越来越精良,就越会生出华而不实的用途,世人就会被这些表象的工具所迷惑,反倒忘了其本质的目的。

智巧:知识技巧。

人多智巧,奇物滋起:世人的知识技巧越多,就越会造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

彰:彰显。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律制度越严越细,盗贼就会越多。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民众都会趋利避害,法律制度越严越细,民众就越会想办法占空子,一些老实的民众看到其他人钻空子得利了,就慢慢也会学着干。法律再严,也制止不了人犯法。根本原因有两点:

1。人的行为有无限种,而法律条令是有限的。以有限去对应无限,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永远有法律没规定,但却是对社会和他人不利的行为。因为法律有相对性,所以可以被某些人“得而利,得而害”。

2。法律是靠人执行的,首先要发现犯罪、然后追捕犯罪人、然后执行法律。因为是这些事都是人去做,因此无法实现绝对的必然性。不能绝对执行,就有相对性。所以就会产生两种类别:“犯法被执行的人”vs“犯了法却没被执行的人”。人因趋利避害,都会想尽办法如何去避免被发现犯罪,就算被发现了,也会想尽办法去逃避,就算被抓获也会想办法避免被执行。

比如说明朝皇帝朱元璋,修订的《大明律》可以说是极其详细,刑法可以说是极其严酷。可是依旧无法阻止官员贪污。

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人的法律天生有相对性。

那要怎么样来治理民众才能使民众不去做伤害他人、伤害社会的事呢?

只有从其病根着手。

人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是因为有“欲望”。所以圣人要去掉民众“欲望”的相对性,民众自己就会变得淳朴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行为不含相对性。

自化:自己分化成各种类别。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以无相对性的行为治理民众,民众自己就会分化为各式各样的类别。治理的行为不含相对性,就不会扭曲相对性的变幻,事物就能自由的变幻出其应有的类别。

什么叫不扭曲相对性变幻?

举个反面例子。比如说周朝的“礼乐”制度,就是君王强行规定民众的职业。就像制作乐器那样,规定这根线只能发这个音,那根线只能发那个音。君王就规定:你爸爸是做木匠的,你就也只能做木匠,你子子孙孙都只能做木匠,不能做其他职业,还美其名曰“各安其职,利于传承”。

这就叫人为扭曲相对性变幻。你子孙后代的职业类别都被人为固定了,无法自由变幻了。可是周公忘了,人不是木头,不是丝线这种死物,所以这个制度很快就被推翻了。这就是以“有为”强行“化民”的例子。

静:指的就是自然平衡状态。好静:遵守并维持自然平衡。

正:指的也是自然平衡状态。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治国遵守自然平衡,民众自己就会达到自然平衡状态。

无事:不去做/消除 那些导致失衡的事。

富:富有。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不去做导致社会失衡的事,社会就不会有动乱,没有动乱民众就能修生养息,就能不断积累财富。

无欲:不去激发民众的欲望,去除民众欲望的相对性。

朴:淳朴。形容人心不含相对性。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不去激发民众的欲望,民众自己就会变得淳朴。


【因此圣人说:“我以无相对性的行为对待民众,民众自己就会分化为各个应有的类别;我治国遵守自然平衡,民众自己就会达到平衡状态;我不去做导致社会失衡的事,民众自己就会变得富有;我不去激发民众的欲望,民众自己就会变得淳朴。”】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