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执无兵,仍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执无兵,仍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

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

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

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

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

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

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在用兵作战方面,有这样的论述:“我不敢去做主人,而去做客人;不敢前进,而去后退。”

这就叫:布阵不偏执于固定形式,进军不偏执于固定途径,作战不偏执于固定工具,应对不偏执于固定对象。

灾祸没有比轻视敌人更大的了,轻视敌人几乎就丧失了我“维持平衡的三个宝贵方法”。

所以争战的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遵从三宝行事的一方会胜利。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为主:做为主人。

为客:作为客人。

在用兵作战方面,有这样的论述:“我不敢去做主人,而去做客人;不敢前进,而去后退。”

为什么不做主人,而要做客人?

因为客随主便,先看敌方怎么行动,我方再随机应变。

先动的敌方,必然会打破平衡,露出破绽,我方就可以针对性的调整行动。

为什么不先进击,而退后?

因为先进击的敌方,必定会打破平衡,露出破绽,我方则可在后方适时而动。


这两句讲的都是:用兵和圣人治世一样,是要扮演纠正修复平衡的角色,而不是打破自己的平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无敌。

行:军队编制,布阵。

无行:不偏执于任何编制和阵法。

攘:侵略,侵扰,即:向对方进军

无臂:臂,就是手臂,代表着进军的途径。无臂,指的是:不偏执于任何进击途径。

执:使用。这里指的是:使用作战工具。

无兵:兵,就是作战工具,如:兵种,武器,人员。无兵,指的是:不偏执于任何作战工具。

仍:抓过来再扔出去,这里指的是:对敌的应对与执行。

无敌:敌,就是敌人。无敌,指的是:不偏执于作战对象。


解:【这就叫:布阵不偏执于固定形式,进军不偏执于固定途径,作战不偏执于固定工具,应对不偏执于固定对象。】


布阵不偏执于固定形式。

这个很好理解,什么时候适用什么编制和阵法,就用什么编制和阵法。



进军不偏执于固定途径。

比如说:是左右夹击,还是前后包抄,是正面进攻,还是背后偷袭,是长驱直入,还是诱敌深入,等等,都依照当时适用的环境而使用。



作战不偏执于固定工具。

比如说:是用刺客暗杀,还是政客游说,是骑兵冲锋,还是弓兵远射,是冲车云梯,还是放火掘堤,等等,都依照当时适用的环境而使用。



应对不偏执于固定对象。

比如说:是强大的敌人,还是弱小的敌人,是进攻的敌人,还是防守的敌人,是在明面的敌人,还是在暗处的敌人,等等,都该怎么应对就怎么应对,该执行什么行动,就执行什么行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吾宝:我的宝贝。这里指的是前面章节说的“三宝”,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哀者:悲哀的人。

什么人悲哀呢?

被侵犯的一方、守卫平衡的一方。

守卫平衡的一方要怎么做呢?

要慈,所以不敢让自己受损;要俭,所以不敢让自己增利;要维持平衡,所以不敢为先打破平衡。

有些版本,这里的“哀”是“依”,也一样,都是表达“遵从三宝行事”。


【灾祸没有比轻视敌人更大的了,轻视敌人几乎就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争战的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遵从三宝行事的一方会胜利。】


心态上产生了轻视之心,行为就会放荡,就会忘记要紧守“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件事。

一旦丢弃了这三个方式,就会导致失衡,而招来灾祸。

体现在战争方面,就会招致失败。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这章是论述了“保持相对性平衡”在用兵作战方面的运用。

为什么有的人会认为道德经是兵书呢?

因为相对性法则,是宇宙最基本的法则,它无处不在,无物不受其制约。

所以懂得用兵的人,看道德经,就会领悟出用兵的道理,所以就会觉得道德经是一本兵书。

事实上,掌握了相对性法则,你就可以推导出任何表象的法则。

比如在用兵、治国、为人处世、修行养生、经商、练武、从医、科研、创造发明、等各个方面。

是谓:悟得大道无奇,御尽万法根源。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怀玉。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

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

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

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我说的话非常容易理解,非常容易实行,天下人却没几个能理解,能实行。

我的话有根本依据,我的行事方式有法则主宰。

一个人,只有没有【认知的偏见】,才能凭此而不偏执于【自我的认知】。

能认识到我的话的人很少,能遵照我的行事方式去做的人很少/被敬重。

正因为这样,在世人眼里,圣人才像是一个披着普通的粗布衣服,却不知他身怀宝玉。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知:被认知,被理解接受。

行:执行,实行。

【我说的话非常容易理解,非常容易实行,天下人却没几个能理解,能实行。】

我说的什么话呢?

道德经这本书里说的话。

整本道德经,不过是说了三个字, 即:相对性。

但世人没有几个能理解,没有几个人能去遵行相对性法则。

就像当年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全世界没几个人能理解。

为什么不能理解呢?

因为世人多数是对认知存在偏见。

当时的物理学家,都坚定的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是完美真理,加速度怎么能和引力混为一谈。

而老子由相对性法则推导论述出来的这些原理,在世人看来就像是正言若反,是荒谬无稽的,世人又怎么能认识老子说的原理呢?

世人不能明白相对性的原理,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执着于欲望,又怎么能遵行老子说的保持相对性平衡的方法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言有宗,事有君。

言:老子书里所说的话。

宗:宗旨,根据。

事:行事的方法。指:老子在书里谈到的保持事物相对性平衡的方法。

君:主宰。指:法则,准则。

【我的话有根本依据,我的行事方式有法则主宰。】

老子说的话有什么根据呢?

一切论述都是根据【相对性法则】推导出来的。

老子说的行事的方式被什么法则主宰呢?

被【相对性变幻法则】 以及 【相对性平衡】所主宰。

整本道德经,老子说的所有的行事方式,都是指向一个目的,即:保持相对性平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无知:去除认知的相对性,不偏执于任何知识见解,没有“知见障”。

不我知:不偏执于自我的认知见解。

【一个人只有没有认知的偏见,才能凭此而不偏执于自我的认知见解。】

上文说了,世人没有几个能认识到老子说的原理。

其原因是世人对自我认知的偏执,所以老子告诉我们:

只有去除“知见障”,才能不偏执于自我的认知,才能接纳其他的认知,才能全方位的看待问题,才能去除表象的相对性,从而发现宇宙的基本法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希:稀少,几乎没有。

则:遵行xx,效法xx。

贵:被看重,被敬重。或者理解成“很少,难得”。两个解释都说的过去,两种意思都有。

【能认识到我的话的人很少,能遵照我的行事方式去做的人会被敬重/很难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是以:正是凭借这个,正因为这样。

被褐:穿着粗布衣服。是比喻世人未能认识到圣人的光辉。

怀玉:怀揣这珍贵的宝玉。这是比喻圣人拥有“大道”这个真理。

【正因为这样,在世人眼里,圣人才像是一个披着普通的粗布衣服,却身怀宝玉的人。】

前面说了世人不能理解本质的“道”,而是偏持于事物的表象。

所以世人看圣人,是有眼不识泰山。圣人身怀“道”这个珍宝,而世人却只看到一件普通的粗布衣服。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告诉我们要去掉知见障,才能全面的认知事物,才能通过去相对性,来掌握并遵守宇宙基本法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小猪哼哼v 2016-07-07 14:24:14
所以,凭借“教人知识见解”来治理国家的,是对国家有害的;不凭借“教人知识见解”来治理国家,是对国家有利的
“以智治国”导致相对性失衡,“以愚治国”使得相对性平衡
========================================================================
楼主:不凭借“教人知识见解”来治国=“以愚”治国,,这不还是愚民吗?若不是,那该凭借“??”来治国呢?道德文中并未谈及
-----------------------------

不是去教人某个具体的知识见解,而是教人们去除知见障。

一条一条知识的教,试图去达到全面,但终归只能是【有相对性的全面】。因为这是试图以【有限的表象】来表达【无限的表象】,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而人们若学会去除知见障了,就自然能接受全面的知识见解了。

就像前面章节讲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圣人要教授人们的是【风箱】,而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是以【有限的本质】来表达【无限的表象】。

打个比方,你教导小孩不要去犯法怎么教?难道你要一条一条法律知识的教吗?

当然不是,你只需要教小孩不要去伤害他人,不要侵害他人利益,只要做到这点,还会犯法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