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能认识到“认知的局限性”,是贴近自然法则的;

没能认识到“认知的局限性”,是失衡的。

一个人只有不断纠正他的失衡,才能凭此而不失衡。

圣人不失衡,是凭借他纠正他的失衡,正因为这样才能不失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认识到,辨别。

“不知”:自己未认识到的知识见解,自我认知的“补集”。

【知“不知”】:能认识世上还有自己未认知的见解,能认识到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上:事物的本质,贴近自然法则的。

不知:不能认知到,不能辨别。

“知”:自我的认知。

【不知“知”】:不能认识到“自我的认知”的局限性。

病:偏驳失衡的。


解:【能认识到“认知的局限性”,是贴近自然法则的;没能认识到“认知的局限性”,是失衡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病病:以偏驳来纠正偏驳。事物往左偏了,那就往右边偏;事物往右边偏了,那就往左边偏,以使事物恢复平衡。

不病:不偏驳,不失衡。

【一个人只有不断纠正他的失衡,才能凭此而不失衡。圣人不失衡,是凭借他不断纠正失衡的事物,正因为这样才能不失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以“自我认知”vs“非自我认知”来举例,告诉我们要不断的纠偏,才能保持不失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畏”,則“大畏”至。

毋狎其所居,毋猒其所生。

夫唯弗猒,是以不猒。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见”,“自愛”而不“自貴”。

故去彼取此。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世人不畏惧“该畏惧的事物”,那么“无所不包的,令人畏惧的事物”就会来临。

不要去嫌弃他的住所狭小,不要去厌弃他的生活环境。

一个人只有不偏驳于“厌弃”,正是凭借这样,才能不去厌弃事物。

正是凭借这样,所以圣人有自我的认知,但不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能爱惜珍重自己,但不只认为自己比他人重要。

所以要去除对表象的偏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失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民不畏“畏”,則“大畏”至。

畏: 畏惧xx。形容词。

“畏”:是名称,指让人害怕的事物。

什么东西让人害怕呢?

自然法则。

自然法则以“未知”和“反作用”让人害怕。

这个“畏”和前面章节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是一个意思,指的是“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大畏”:无所不包的、让人害怕 的事物。这里指的是,自然法则施加的反作用,是必然施加的,是无所不包的,在宇宙内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躲避这种作用。


【世人不畏惧“该畏惧的事物”,那么“无所不包的,令人畏惧的事物”就会来临。】

世人要是不怕自然法则,偏驳了还不纠正,就会更加偏驳,严重打破平衡,从而遭受自然法则严重的反作用。

自然法则的反作用会体现绝对的必然性,不论什么事物,只要违逆了自然法则,必将遭受它的反作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毋狎其所居,毋猒其所生。

毋:不要去做xx。

狎:通“狭”:狭小的。这里做动词,指:觉得xx狭小。

其:他的。这个他,泛指所有人。

居:居所,也可指身份地位。

猒:本义是狗肉吃太多了,饱了腻了。通“厌”,嫌弃。

生:生活处境。


【不要去嫌弃他的住所狭小,不要去厌弃他的生活环境。】


这句是泛指所有人,即指民众不要这样做,也指君王不要这样做。还指君王不要去激发这种相对性,使民众不会这样做。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夫唯弗猒,是以不猒。

弗:象形字。用绳子绑紧两根不直的棍子,使其变直。本义:矫枉。这里指的是:纠偏,不偏执于xx。

【一个人只有不偏驳于“厌弃”,正是凭借这样,才能不厌弃事物。】

不偏驳于“认为居所狭小”和“厌弃生活环境”,就不会觉得居所狭小、生活环境差。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见”,“自愛”而不“自貴”。

自知:不但能认知到别人见解的优缺,也能认识到自己见解的优缺。有自我认知,但知道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自见:只偏执于自己的认知见解,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

自愛:珍重爱惜自己,但不看低别人。

自貴:只看重自己,不看重别人。认为自己比别人重要。

【正因为这样:圣人有自我的认知,但不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能爱惜珍重自己,但不只认为自己比他人重要。】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故去彼取此。

彼:那个。指:偏执于事物的表象。

此:这个。指:把握事物的本质,不失衡。

【所以要去除对表象的偏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失衡。】

去彼取此,出现了3此。这里与前面12、38章的去彼取此,全都是表达一个意思:即--把握本质,不偏持于表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人要是不畏惧自然法则,就会破坏平衡,而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所以老子在前面说“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只有不偏执于某一类表象,才不会丢失事物本质的整体性,才不会导致相对性失衡,才不会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通过这样的论述,老子推导出相对性法则在“统治管理”方面的运用,即:领导要“自知”不“自见”,“自愛”不“自貴”。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的注解: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

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

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

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

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

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因“敢于违逆自然法则”而勇于破坏平衡,则被消灭;

因“不敢违逆自然法则”而勇于维护平衡,则得以存活。

这两种行为,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自然法则厌恶“勇于敢而破坏平衡”的行为,谁知道其原因呢?

自然法则,无所谓争斗而绝对能胜,无所谓言语而绝对能反应,无所谓招呼而自己会来,无所谓预谋而绝对能达成。

自然法则的作用是包含全部的,它不会伤害遵守它的,也绝对不会漏掉违逆它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勇:不怕

“敢”:敢违逆自然法则。

勇于敢:不怕遭受自然法则反作用,而敢做各种失衡的事情。

杀:被杀。

“不敢”:不敢违逆自然法则。

活:得以存活。


【因“敢于违逆自然法则”而勇于破坏平衡,则被消灭;因“不敢违逆自然法则”而勇于维护平衡,则得以存活。】

谁会勇于“敢”呢?

是被事物表象迷惑,偏执于某类表象的世人。不畏“畏”,则“大畏”至,被自然法则的反作用所消灭。

谁会勇于“不敢”呢?

是有道之人,能认识到自然法则的重要性和绝对性,丝毫不敢违逆。

一有偏驳则立即纠正,“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所以能够“有罪以免”,不遭受自然法则反作用,得以存活。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此两者:这两个。指的是上文谈到的这两种行为。

或利或害:一个受利,一个受害。

很多人往往理解为,可能受利也可能受害。这是没理解“道”作用的绝对性,而产生的误解。因为:遵守道的,必然受利;违逆道的,必然受害。

天之所恶:这是拟人的写法。
恶,和前面章节一样的用法,指的是自然法则会以反作用来阻止/消除“相对性的失衡”。

孰知其故:谁知道它的原因呢?
这是对“天之所恶”的提问。指:谁知道自然法则为什么厌恶失衡的事物呢?

【这两种行为,一个有利,一个有害。自然法则厌恶“勇于敢”的行为,谁知道其原因呢?】

为什么自然法则厌恶“勇于敢”的行为?

因为其行为破坏了相对性平衡,所以会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为什么自然法则要保持相对性平衡?根本原因在于:自然法则于生俱来的“绝对的无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之道:大道,自然法则。

善:遵守自然法则的。
这里指的是:自然法则的绝对性。和前面章节的“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一样,都是表达“绝对,必然”的意思。

繟然:舒坦的,放松的。这里指的是:没有去谋划。因为大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作用,所以根本没有【有谋划】vs【没谋划】的相对性。你可以说它是时时刻刻都在谋划,但是你又无法区分它的谋划。因为大道是无相对性的。

繟然而善谋:无所谓预谋,事情也绝对能达成。

【自然法则,无所谓站斗而绝对能胜,无所谓言语而绝对能反应,无所谓招呼而自己会来,无所谓预谋而绝对能达成。】

什么叫自然法则的“绝对的无相对性”?

老子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来描述自然法则的无相对性。

它没有“站”vs“不站”、“言”vs“不言”、“召”vs“不召”、“谋划”vs“不谋划”的相对性,它绝对能胜、绝对能反应、绝对会来、绝对能成。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比喻的手法,把自然法则的作用,比喻成一张网。

恢恢:非常大的,即:包含所有的事物。这张网,包含所有事物,万物都受其影响。

疏:网是有空隙的,会放过一些事物,捕获另一些事物。

放过什么事物呢?放过那些遵守自然法则的事物。

不失:没有遗漏。

遗漏什么呢?遗漏应该被捕获的事物。

什么事物应该被捕获呢?那些违逆自然法则的事物。

【自然法则的作用是包含全部的,它不会伤害遵守它的,也绝对不会漏掉违逆它的。】


自然法则的绝对的,它的作用能包含所有的事物。

遵守自然法则的事物,就不会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违逆它的事物,必定会遭受反作用,被恢复平衡。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