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yinghua113

在这里,层主也说得很明白,也认为“相对性”是主观的,而非客观,不知楼主怎么认为?层主的意思是说道有本体和显现,本体不能认识,显现可以改变,显现不是道本身,也不会改变道的本身,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如何肯定和区别,我们看到的显现是道的显现,难道不是自身的显现,或者别的显现,同时我们有本体和显现的这种观点从何而来,可靠吗,相对性是主观的,主观的是不可靠,假的,显现也是假的,老子难道是让我们守假吗

——————————————————————
答:你可能还没看明白。

我前面打了比喻,宇宙就好比是洋葱,相对性就是洋葱皮。对于宇宙来讲,相对性是客观的。

而我们要去研究宇宙,就只能一层层的剥洋葱皮。你想看第3层的洋葱,就剥到第三层。你想看第10层的洋葱,就剥到第10层。所以这一层层剥洋葱皮的方法,对人来说就是一种工具。

有的人错误的认为,这一层层洋葱皮,只是人的主观定义而已,离开了人的定义,就没有什么相对性。

他却不知:
之所以人能一层层的剥洋葱皮,是因为洋葱就是这么长的;

之所以人能有这样的主观定义,是因为事物所含有N层相对性的这种秉性;

之所以人能利用这个方法去观察宇宙的万物万象,是因为宇宙的万物万象本来就是由N个相对性构成的。


所以我才说:洋葱皮是一层层长的,你可以一层层的剥。相对性即是客观的,又可以是主观的。


现在你明白了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2016-10-09 11:38:27
@yinghua113
在这里,层主也说得很明白,也认为“相对性”是主观的,而非客观,不知楼主怎么认为?层主的意思是说道有本体和显现,本体不能认识,显现可以改变,显现不是道本身,也不会改变道的本身,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如何肯定和区别,我们看到的显现是道的显现,难道不是自身的显现,或者别的显现,同时我们有本体和显现的这种观点从何而来,可靠吗,相对性是主观的,主观的是不可靠,假的,显现也是假的,老子难......
-----------------------------
@yinghua113 2016-10-09 19:03:04
问题是你有洋葱皮可剥吗?本来没有洋葱皮,你上哪里去剥?在楼主眼里。洋葱皮实实在在的存在,相对性也实实在在的存在,假如真的有洋葱皮和这个实在客观的相对性存在,楼主是剥不掉的,就像楼主进入漆黑的屋子里,把地上的绳子当成蛇一样,本就没有蛇的存在,知道吗?这就是相对性,假的,如果知道了,真正的懂了,悟道了,根本就不会产生这是蛇,这不是蛇的认识,也不存在去不去相对性。衣服脏了吗?衣服根本没脏?要是衣......
-----------------------------
你这就是陷入唯心主义的框框了。

我说的剥洋葱皮,是比喻人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层级。并不是说事物的相对性就真的被去除了。

站在【生命】的层次来看待 树 和 人, 并不是说 树 和 人 之间的相对性就被剥除了。只是对于人的观察来说,我们可以把 树 和 人 看成一样的事物来研究,都是生命。但 树 和 人 所含的相对性,始终客观不变。

而唯心主义,错把【人对宇宙的观察】当成了【宇宙自身】,因而产生了【一切都是假】的认识。

实际上,一切都是真。只不过这些【真】,是相对的【真】。相对什么?相对于人的观察层级。

你处在【生命】的层级,树和人就一样。这个观察结果,在此层级就是【真】。
当你处在【生命的形式】的层级,树和人就不一样。这个观察结果,在此层级也是【真】。但“树和人一样”,在此层级就是【假】。

【真】和【假】,是相对于【人观察事物的相对性层级】而言的。

那释迦摩尼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在表达什么意思呢?是在说一切都是假吗?

错了。他是在说:一切有相对性的事物,都是【相对的真】,也是【相对的假】。

认为一切都是假,这是完全歪解了释迦摩尼的意思。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yinghua11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说的是:一切站在有参考点,有相对性角度的认识,都如梦,如影子般那样不可靠,如露水和闪电一样的短暂无常,佛祖告诉我们,透过相对性得来的认识,都是不可靠和无常的,我们应该去除自己内心的参考点(去除相对性),这样才会见到实相。
同时,我这不是唯心主义,漆黑的夜里,你把绳子当成蛇,如果用绳子比喻实相,没有相对性的扭曲,你就直接看到实相----绳子。这是蛇,这不是蛇的认识根本不会产生,对于我们来说,最终的目的是看到实相,看到那根绳子,而对于楼主来说,让我们坚守相对性,让我们认为这有一条蛇:一条大蛇,一天小蛇,一天大的死蛇,一条小的活蛇。一条大的死的没毒的蛇,一天小的活的有毒的蛇,等等。从最开始,我们就认识错了,加入n多相对性后离实相越来越远。。。这里,我不是说楼主错误,而是悲哀,悲哀世人,在自己加框框内,一错到底。

——————————————————————————————
答:你这就是典型学佛法学岔了的,歪曲了释迦摩尼的意思。
有相对性的认识,不是永恒的,是无常的。但并不代表就是绝对的假。
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并不是绝对的假。而是【相对的假】,也是【相对的真】。
是真是假,是梦还是非梦,取决于人的观察层级。

观察层级符合相对性层级,则得出的法则规律就适用。当层级不相符合,则刚才的法则规律就不适用。

无常 = 一切都是假 吗?

大错特错!

无常= 一切有相对性的事物,都是相对的真,也是相对的假。

所以你看,学佛的人往往得出消极的世界观,反正一切都是假,我啥也不用管,只等上西天就好了。

而修道的人,得出相对的世界观,一切都是相对的真,也是相对的假。所以能获得大智慧,大逍遥。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所以你看佛和道的差距。虽然佛和道,都领悟到了相对性。

但佛学,把无常当做是【苦】的。以此得出了【大悲】的心态。

佛学,认为【有相对性】(或称之【无常】)是一种苦,为了破除这所谓的【苦】,提出只有达到绝对的【无相对性】(或称之永恒),才是极乐。

于是编造了一个【西天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有世上一切的欢喜的东西,一切的财宝。



而道学,认为无常是【正常】的。因为万法无常,唯大道永恒,这是宇宙的秉性。以此得出了【逍遥】的心态。

【相对的真】适用时,我就真;【相对的假】适用时,我就假。因此无时无刻不真,此谓【全真】. 涣兮,若冰之将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说的就是“随道变幻”的逍遥游。

道学,认为【有相对性】是正常的,只有大道才是绝对的【无相对性】。【有相对性】和【无相对性】是相对的,是平等的,它们并没有绝对的高下或苦乐之分。

道学认为:人只需要保持【相对性平衡】,就是符合大道的。
如何保持相对性平衡呢?
1. 让事物符合其适用集合A。A属性的事物,只在A集合用。超出了集合A,则用非A集合的法则。所以:事善,能。动善,时。说的就是要符合适用集合,才能不失衡。

2. 相对属性是相生相依,平等共存的。所以不可偏执于任何属性,一偏执,类别就会残缺失衡。所以:无执故无失。用其光,复守其明,无遗身殃。说就是是不可偏执才能不失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yinghua113
佛祖说,无常是苦的,佛陀更说了,你要知道苦才对,并且苦是能够去掉的 。就像干净的衣服一样,你一直是那么干净,你本来是佛。无所谓去掉苦,你一直那么圆满,那么快乐.
----------------------------------------------

答:我且来问你。为什么无常是苦?为什么要去掉【苦】?


无常本身是常态,它并不是苦难的根本。本来无所谓苦,何来去掉苦?

人偏执于无常,偏执于【相对的属性】才是苦难的根本。

就像拉不出屎,怪地球没引力。自己偏执,却怪无常是苦。这是混蛋逻辑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
若楼主以“减相对性”为“正”,又以“加相对性”为“奇”,再以“无相对性”为“无事”。则老子所言之道至少具有三种不同的功用,即(1)减相对性,(2)加相对性,(3)无(消弥)相对性。上述三种道之功用显然是服务于“自然平衡”的道之宗旨。
问楼主,老子何故以为:
(1)治国需要采用“减相对性”的方法?
(2)用兵需要采用“加相对性”的方法?
(3)取天下需要采用“无相对性”的方法?
-----------------------------
@无奇之道 2016-08-10 02:25:11
答:可能我前面没解释清楚。
【正】,指的是 恢复相对性平衡。并不是仅指“去相对性”
【奇】,指的是 破坏相对性平衡。并不是仅指“加相对性”。
以一个天平为例子。【正】,就是去修复并维持 天平的平衡。【奇】,就是去破坏天平的平衡。
【以正治国】,通过修复天下的相对性平衡来治理国家(通常的问题是相对性过多,所以需要去除多余的相对性),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办法,才可以使天下......
-----------------------------
@宇昊天 2016-10-12 16:40:05
【以奇用兵】,用兵打仗时,通过破坏双方的相对性平衡(可通过“加相对性”来达成),来利用大道的“修复平衡的反作用力”来获得胜利。所以老子说:“抗兵相加,哀者胜”。这句没看明白,请楼主举例解惑~
-----------------------------

答:哦, 老子的【以奇用兵】这句是对用兵的高度概括。

说的是:以相对性失衡来战胜敌人。这是用兵打仗的指导思想。

敌人如果失衡,就利用这种失衡。
如果失衡的比较小,就放大这种失衡。
如果没失衡,就想办法让他失衡。

可以简单的把打仗分为几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人又可以细分为:王,将,兵。
兵又可细分为:战斗,防御,后勤。等等。。。

什么是利用相对性失衡呢?

举个例子:
敌人的将领脾气火爆,那我们即故意激怒他。他性格谨慎,我们就故布疑兵。他软弱,我们就故意恐吓他。他自大,我们就故意示弱。他逞勇,我们就诱敌深入。

这就是利用敌方将领的相对性失衡,来战胜敌人。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10-21 19:23:37
楼主之美中不足即在于:只知本圆,不知觉圆,更不知真圆。
大道加减相对性,如何加,如何减,我们的祖先对此有非常深刻的论述,这就是五行,中医,周易,周易就是论述大道如何加减相对性的
而佛学就是教人如何身体力形来实证大道如何加减相对性的,充分体现了人的能动性,这就是觉圆
本圆与觉圆也是相对的,二者构成真圆,交相辉映
学佛学有助于理解道
学道也有助于理解佛
这也是相对性的妙用
-----------------------------
答:你这几个圆圆玩的不错。

但我觉得你说的这些,老子第一章已经说完了。

套用你的圆圆的定义,那么: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论述“本圆”。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论述“觉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2016-07-04 11:44:09
第4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shèn)终如始,则无败事。
【世人做事,往往在快要完成的时候失败。把“快完成”和“刚开始”一样看待,就不会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世人为什么做事往往在快完成的时候失败呢?
因为快完成的时候,人容易大意、或心急图块、或敷衍了事。
如果能去掉相对性,把“刚开始”和“快完成”一样对待,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
@历史一员 2016-10-23 15:42:13
是不是漏了个慎字?
-----------------------------
答:“慎”是相对于“不慎”而言的。

为什么说要 慎(shèn)终如始?

因为俗人做事,往往在开始的时候相对【谨慎】,而在事情快完成的时候相对【大意】。

只有把“开始”和“结束”同等对待,就去掉了心态上的【谨慎】vs【大意】的相对性。

态度始终如一,“慎”字何来?

所以这句话强调的不是“慎”,而是去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10-19 19:10:18
本圆,觉圆,真圆
本圆:道家重自然,自然而然,对本圆研究得比较多,在楼主这篇帖子,主要就是对本圆的论述,意即大道演化一切,无论心物,都是道的演化
觉圆:有别于道家以自然为本,人对自然的态度重在一个顺字,佛家以人为本,侧重识心对大道的反愦,强调道虽在,不觉则不以为道,强调悟道,所以说佛家是觉圆
真圆:很好理解,性命双修,佛道一体,是谓真圆
-----------------------------
@yinghua113 2016-10-25 17:17:25
希望教父把自己的理论再完整。。稍微感觉你见地不稳定完整,切不中楼主的要害。。楼主的要害是认为大道生出了相对性,其实是他自己生出了相对性 ,加相对性是他,减也是他。。两者同出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人。当然楼主的道德经解也得不错 。。
-----------------------------

答yinghua113:

如果加减相对性的只是人类自己,那人类自己、宇宙万物从何而来?

对人类来说,加减相对性是人类发现自然法则 以及 利用自然法则的方法。

但不仅已此,因为此方法能成立的前提是:万法万物就是由相对性构成的。

如我前面一直举的洋葱例子,人能加减洋葱皮,是因为洋葱本来就是由洋葱皮组成的,它本来就是这样长的。不是因为人去剥洋葱皮,才有了洋葱。

人能用加减相对性的方法去观察宇宙,是因为宇宙万物本来就是由相对性构成的。

是大道变幻相对性才产生了宇宙万物,而不是人去加减相对性观察才产生了宇宙万物。

道德经早已做了明确解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10-25 19:31:42
@yinghua113 2024楼 2016-10-25 17:17:00
@教父2019 2016-10-19 19:10:18

楼主所论之大道,究竟是属于有呢,还是无呢?
如果是有,那么楼主就要面对一个问题,此有从何而来?
如果是无?无中如何生有?
所以楼主无法回避有无之辩
相对性是关于有的法则,但楼主无法回避此有从何而来,楼主一直说是大道的演化,那还不如说是上帝启动了加减相对性的程序,但此程序奈以依附的硬件有,此有从何而来?从无中来吗?无中如何生有?
同样,此相对性法则从何而来?是不是自有永有的?人家说上帝也是自有永有的,如何辩,如何驳?
-----------------------------------------------------

答教父2019:

你问我:大道,究竟是属于有呢,还是无呢?

你会有这个疑问,是因为你的思维方式还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你只看到绝对的有无,而看不到相对的有无。

大道,即是无,又可以是有。

在大道之内看它,它就是无相对性。它也可以是有相对性,只要你能在大道之外看它。

但因为我们讨论的事物,全是在大道之内的,所以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称大道是无相对性,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象帝之先。

大道之外是什么?老子不知道(吾不知谁之子),我也不知道,没人能知道。

大道对于人来说,已经是无相对性了,人又如何能分辨大道之内外呢?

大道本身对于人已经是不可做摸的了,人又如何能想象出大道之外的世界呢?

人只能认识到,大道是【大道内的世界】的起点。

没有绝对的起点,只有相对的起点。正确认识到【相对的局限性】,是老子道德经的大智慧!



而一些所谓的哲学家/神学家,空想一些世界的终极起点,再妄图通过循环认证来证明其起点的正确性。或干脆耍赖皮说,我的起点就是自有永有,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这是绝对的思维方式带来的自以为是的认知。

正如夏虫不可语冰。

对于夏虫来说:“世界起始于夏天,毁灭于秋天”就是真理。

但很多夏虫把这个真理当成了绝对的真理。

有的夏虫通过循环论证来证明这点:夏天之前无夏虫,秋天之后无夏虫,因此夏天是世界起始,秋天是世界终点。

有的夏虫直接耍赖皮:夏神创造了世界,秋神毁灭世界。夏神和秋神是自有永有。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有的夏虫脑袋抽筋:哪里有什么世界起点和终点?哪里有什么世界?夏虫在思考,世界才产生。夏虫一亡,世界也灭。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yinghua113

1.请问楼主:什么是人类,什么是宇宙?楼主是怎么定义的?如果这些概念由你而来,那么相对性由你而来,也由你而灭。 如果你超越相对性去认识,这些东西不生不灭。没有来也没有去。从而从何而来的疑问不会出现,也不是正问。
-----------------------------------------------------------------

答:你还是没分清楚道德经第一章里 “名”和“欲”的区别。

“欲”,是人的观察角度。是人定义的相对性,才产生了人类对事物的概念。

“名”,是事物的内在秉性。是大道变幻出相对性,才产生了事物。

人类或宇宙本身,不因我怎么定义它而改变,不因我定义它而产生或灭亡。

随我而产生或灭亡的,是我所定义的“定义”,仅此而已。

人类或宇宙本身,也不是不生不灭,而是随大道的作用而生灭。





@yinghua113
2。对人类来说,最终极的目的是去掉相对性,同时,最圆满的说法是,没有相对性可去。 就如同一滴水和地球相比,无所谓大小之区别,一定水可以容纳整个地球。同时,地球没有变小,水滴也没变大。楼主可以钻进喝水的杯子里。杯子不会变大,楼主不会变小。
------------------------------------------------------

答:对人来说,终极的目标不是去掉相对性,而是保持相对性平衡。

去相对性只是手段,通过去除多余的相对性,来达到相对性平衡才是目的。

我一直强调,有相对性不是错。万物都是由相对性构成的,有相对性是正常的,怎么会是错?

【有相对性】和【无相对性】是平等的。只有【相对性失衡】才是错!

正如前面说过,【无常】不是错,不是苦,偏执于【无常】才是苦的根源。



@yinghua113
3.正因为就是你去剥,才会出现你对洋“葱皮”的这种认识,就像你睁开眼睛看一样,你看到的只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并不是他原来就是那么存在的。不要把看到的认为就是那么存在的。
-------------------------------------------------------------

答:

你剥不剥,怎么剥,洋葱始终是一层层的。

你看不看,怎么看,它始终是由大道变幻出的相对性构成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zhengsw68: 黑名单 举报 2016-10-27 10:04:01 评论
评论 无奇之道:我能理解你是利用“名与欲”来表达“道”之“有常与无常”的两面性,但“名与欲”词语的歧义性太大,建议你以“道的本质”和“道的形式”两个相对歧义性小的词汇予以替代。

---------------------------------------------------

答:

名与欲,并不是指道的本质、道的形式。

“名”,泛指一切客观相对性。名,是大道变幻出来的相对性,是【大道的宇宙】内万法万物的基本构件,一切事物都是由n个“名”构成的。

“欲”,泛指一切主观相对性。欲,是人变幻出来的相对性,是人去观察的角度和层级。人对一切事物的认知,都是由n个“欲”构成的。

只知名,不知欲,就成了唯物主义。

只知欲,不知名,就成了唯心主义。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关于名和欲,我在本帖前几页就给@教父2019 回过一首诗。

无名有名道之恒,有欲无欲人自玄。若知名欲本一体,不觉已入大道门。

想来大家看懂了,但好像很多人没看懂,我再来解释一下:

第一句:无名有名道之恒。

名,是大道变幻出来的。宇宙初始,是没有名的,是混沌。有了名之后,就有了万物。

大道的这种【变幻相对性】的作用是永恒的,因为在宇宙内它没有相对性。所以自古及

今,大道都是无名,它的作用周行而不怠。知道“名”是怎么来的,就把握到了道的纲领。(能知古始,是为道纪)

第二句:有欲无欲人自玄。

欲,是人变幻出来的。人去观察事物,可以有n个角度,n个层次。人对事物的认知,取

决于人自己决定如何去观察事物。

最后2句:若知名欲本一体,不觉已入大道门。

若能同时看到名和欲,就既能看到事物的客观秉性,又能自主调整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这就算看懂了道德经第一章,算入了大道之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10-27 21:22:11
@无奇之道 2032楼 2016-10-27 11:09:00
关于名和欲,我在本帖前几页就给 @教父2019 回过一首诗。
无名有名道之恒,有欲无欲人自玄。若知名欲本一体,不觉已入大道门。
想来大家看懂了,但好像很多人没看懂,我再来解释一下:
第一句:无名有名道之恒。
名,是大道变幻出来的。宇宙初始,是没有名的,是混沌。有了名之后,就有了万物。
大道的这种【变幻相对性】的作用是永恒的,因为......
-----------------------------

答:你还是转不过弯来。你的思维还是绝对性的思维。

老子说大道是宇宙的初始。这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只有相对的初始,没有绝对的初始!

而你一直在强求绝对的初始,以至于把人/意念认定为绝对的初始。这是夏虫的自以为是。

大道之前有什么?大道是怎么来的?这些对于在大道内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做摸的,因为大道本身对于宇宙内的一切来说已经是【无相对性】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没有错,错的是你没看清它的适用集合A。

它的集合A是且仅是:个人对宇宙的认知。

这个东西,即不适用于他人,也不适用于外物。

所以唯心唯识只能度己,不能度人,不能度物。只能躲在显示屏里yy而已。

而修行大道的,即能度己,又可度人,又可度物。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10-29 22:54:10
@zhengsw68 2046楼 2016-10-29 20:24:00
@教父2019 2016-10-29 19:25:28
@zhengsw68 2044楼 2016-10-29 09:44:00
@教父2019 2016-10-29 04:25:39
@zhengsw68 2041楼 2016-10-28 21:23:00
@教父2019 2016-10-28 20:27:12
@教父2019 2039楼 2016-10-28 20:16:0
—————————————————
这样搞来搞去不是唯心吗?可楼主一直是唯物的
楼主的可取之......
-----------------------------

你说来说去,问东问西,始终跳不出绝对性的思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有,指的是“有相对性”。这个无,指的是“无相对性”。

这个有和无,是不是绝对的有无?

不是。有和无,都是相对的概念。

“无相对性”并不是绝对的不含相对性,而是有其前提,有其适用集合。是在其集合A内无相对性。这个集合A,就是我们存在的宇宙。




在此宇宙内,大道就是老子推论出的一个绝对不含相对性的东西。它可以视作为我们宇宙的起始。

这个大道是不是绝对的?

不是,大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此宇宙内,大道是绝对的。带宇宙外,大道就是相对的。因为也许有比大道更上层的东西,也许有超出我们宇宙的东西。

但大道对于宇宙内的人来说已经无相对性,已经不可做摸了。对我们来说,在大道之上的,在宇宙之外的东西,是更加无相对性,更不可做摸的。

既然大道,和大道之上的,对我们来说都是无相对性,那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大道”,统称为“无相对性”,统称它们为“包含我们宇宙的一切”。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这个起始是不是绝对的起始?

不是,起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也许有比我们宇宙的起始更早的起始。但这个更早的起始,和我们讨论的起始,对宇宙内的我们来说都是不含相对性的,所以我们可以笼统的把它们统称为“起始”。

我一直在讲相对。

而你一直强求绝对的起始。这只是夏虫的自以为是而已。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跟你论道有点困难,就如同鸡跟鸭讲。因为你一直在用绝对性的思维和定义,去理解我相对性的论述和定义。

但我欢迎你的质问。你越问,我表达的越清晰。


有一句话很重要,我要大声的告诉大家:要理解道德经,一定要有一种相对的思维模式!

老子描述的大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起始,是借一个【假的绝对】来描述其集合内事物的相对。

我们说大道是宇宙内的绝对存在,是因为我们假设大道是在宇宙内绝对不含相对性的。

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在我们研究的宇宙内。

是否存在宇宙之外?是否存在大道之上?是否存在起始之前?

也许有,也许没有。

如果没有,则对我们的定义没有影响。

如果有,那么是谁生出大道的?老子说“吾不知谁之子”。

为什么不知?因其无相对性,故不可辨识。

因为大道已经是我们定义的无相对性了,大道已经是不可捉摸了,大道之上则更加是无相对性的,更不可捉摸的。

因此我们可以笼统的,把“宇宙”、“宇宙之外”、“宇宙之外的外”统称为【宇宙】;把“大道”、“大道之外”、“大道之外的外”统称为【大道】,把“起始”、“起始的起始”、“起始的起始的起始”统称为【起始】。

这就是老子说的“不可至诘,故混而为一”。

这个一,并不是明确的、绝对的、固定层级的一。而是相对的,笼统的、可变层级的一。

无相对性时,它就是一。若有相对性时,它的上一层则是无相对性,它的上一层则是一。

如此,不论有没有大道之外,我们定义的大道始终是无相对性的。它的定义不是【最高】,而是【更高】;不是【最大】,而是【更大】;不是【最早】,而是【更早】。

所以老子说的大道,即是相对的最上层,又永远是最上层。

这个“无名”的起始,即是相对的起始,又永远是起始。

而你的思维是绝对性的,所以理解不了为什么我一会说大道是绝对的,一会又说大道是相对的。所以你理解不了,为什么无能生出有。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再来说说你的唯心论。

你上面有一句说的很好:“唯物是相对真理,唯心是绝对真理”。虽然你混淆了这句话里“心”的定义和适用集合。

为什么混淆了适用集合?因为你混淆了两个“心”的定义。

如果此心,指的是人的意识。
那么这句话只适用于“个人意识”之内。唯心对我的个人意识来说,确实是绝对的,因为我的心包含了我一切的意识。但它只适用于我个人,无法用于他人或外物。所以这个绝对,只不过是相对范围内的绝对而已。


如果此心,指的是宇宙一心。
那它不过是你给大道起的另一个名称罢了。那你这个“唯心”已经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唯心”了,而是“唯大道”。在宇宙内,“唯大道”确实是绝对的真理。而物不过是大道变幻出的,所以“唯物”,确实是相对的真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再来说说你的 能认识 和 可认识。

你说“能认识”和“可认识” 是第一个相对性。

这只不过是因为你的思维始终跳不出“人”的框框。

说来说去,始终围绕着“人去认识事物”打转转。

这样并没有错。

错的是你混淆了定义,搞错了适用集合。

本来存在可认识,再加上你的心能认识,所以产生了彼此认识的种种象。

这个象是什么?是你心中的世界,是你认识到的世界,但不是我的世界,也不是别人的世界,也不是外物的世界,也不是大道的世界,仅仅是你心中的世界。

当然,你也可以把宇宙类比成人心,把宇宙万物类比成心中的万物。但不要把宇宙和万物的关系,直接同于人心和心中种种意识的关系。

你不能觉得你的心想要不断攀援,不断欲明,就强拉上宇宙自身也是想要不断攀援和照亮自己。


可认识,是因为“有相对性”。

能认识,也是因为“有相对性”。

相对性对上相对性,产生了更多相对性。这就是你说的本明和欲明产生了圆明。

但以有相对性的自身,能解释它自身是怎么来的吗?

解释不了。

只有无相对性,才是相对性的根本来源。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再来谈谈我看道德经顿悟大道后的世界观。

教父2019一直认为我是唯物。

而我一直强调我既不唯物,也不唯心。因为大道不是唯物和唯心能定义的。

物和心,都是相对的东西。

我的世界观是【唯相对】。

正如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站在集合A,以集合A的法则看待集合A的事物。不忘非A,不妄断非A的法则。

人在宇宙不过一沙,正如夏虫不能妄断冬天是什么样,人又何故妄断宇宙起源于我心?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2016-10-31 10:44:24
再来谈谈我看道德经顿悟大道后的世界观。
教父2019一直认为我是唯物。
而我一直强调我既不唯物,也不唯心。因为大道不是唯物和唯心能定义的。
物和心,都是相对的东西。
我的世界观是【唯相对】。
正如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站在集合A,以集合A的法则看待集合A的事物。不忘非A,不妄断非A的法则。
人在宇宙不过一沙,正如夏虫不能妄断冬天是什么样,......
-----------------------------

@教父2019

你根本就没看明白我在说啥。

因为你始终站在唯心的角度,站在人认识到的世界的角度去理解,你跳不出“人的视角”这个框框。

事物可被认识,是因为事物本身存在相对性。

人能认识事物,是因为人本身也存在相对性。

若光本身不具备各种频率/波长,它怎么能被区分辨别?

若人本身不具备对不同频率的光做出不同的反应,人怎么能区分辨别不同的光?

事物存在相对性,人也存在相对性,所以人才能认识世界,才有了人心中的世界。

事物就如一个信号发射源,人就如一个信号接收器,心中的世界/意识就如一个显示屏。

就如同样一个事物,不同品质的摄像头,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焦距,所拍出的照片当然各有不同。

同样一件事,你觉的恶,我觉得美。此时觉得坏,彼时觉得好。这个境界觉得是山,那个境界看却是渊。

这些美恶好坏山渊,随摄像头角度和焦距而变。

人心变幻其认知的角度和层级,其心中的世界随之而变。

因此才有诸相皆空,如梦如电之说。

在“人去认知事物”/“事物使人认识到”这个方面来说,信号发射源 和 信号接收器 的地位是平等的。

从【信号发射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就是唯物论。

唯物论者,认为物是主,心是宾。因为不论你怎么接收,你接受的始终是我的信号,你的显示屏显示的东西始终超脱不了我的信号。

从【信号接收器】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就是唯心论。

唯心论者,认为心是主,物是宾。因为不论你怎么发射,我可以选择怎么去接收,我的显示屏显示的东西永远是我自住选择出的象。

唯心唯物,各自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世界观就不同。

而唯道论者则不然。因为他的视角是相对的,他的世界观也是相对的。唯心或唯物只是相对的子集,不足以描述他的世界观。

唯心的人看他,会觉得他是唯物的。唯物的人看他,会觉得他是唯心的。正是因为他包含了相对的视角,所以单一视角的人去看他,会看到与自己对立。

此谓:不笑不足以为大。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