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三、社会蓄养歌妓之风盛行,故认皇亲者亦多。
史书讲宣帝求外家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似类而非是”现象。究其原因,与当时社会盛行笙乐歌舞,贵族富人竟相蓄养歌妓关系甚大。如武帝时丞相田蚡,所好音乐狗马田宅,所爱倡优巧匠之属。这些拥有众多倡优女乐的豪贵,习常在家中观赏演出。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被立为皇帝后,曾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景帝的曾孙广川王刘去喜方技、博弈、倡优,多次置酒欢会,令俳倡裸戏坐中以为乐。不仅贵族如此,社会上的有钱人亦以此为乐。如《盐铁论崇礼篇》称“夫家人有客,尚有倡优奇变之乐,而况县官乎?”《盐铁论散不足篇》称当时举行酒会时,“富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竽调瑟,郑?赵讴。”“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肉,幸与小坐而责辨歌舞俳优、连笑伎戏。”又称富贵人家府中女子众多,所谓:“今诸侯百数,卿大夫十数;中者侍御,富者盈室。”当时不仅男子们蓄养歌妓,贵族的女子们很热衷于此道。如景帝时,长公主嫖就培育了许多俏丽女子。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也养有相当数量的良家女子。由于社会对歌妓存在着相当大的需求,因此社会上也就出现了一项选拔培养歌妓的职业。
许多良家女子被一些掮客所选中,然后培养,然后将她们提供给富贵人家。所以当年王翁须在以这样的途径进入太子府中之时,也有许多女子以这种方式进入了贵族的门庭。而翁须的名字我们已经讲过实际上是金银花的别称,所以若有女子与她同名也不稀奇,同时那些将女孩送给掮客的人也可把翁须二字理解为这是掮客为女儿起的艺名。由于这些女子到掮客手里后,很快就被转手倒给富贵人家,大多从此音信全无,这也就难免会让那些人家想入非非。故而当宣帝寻亲的消息传出后,便有许多人家前来认亲。
而之所以验证的结果却都似是而非,应该是在王翁须的名字、年纪以及入宫时间等方面,应征者所言与事实不相符合。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使宣帝寻找其外家的活动一直持续了六七年,直到地节三年(前68)才找到了他的外祖母王媪一家。而其方式是通过一系列当事人及证人的证言证辞,最终确认确确实实是王媪的女儿王翁须进了太子宫中,宣帝母名王翁须,王媪自然就是正牌的皇亲了。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首先是王媪来认皇亲后,宣帝即令大中大夫任宣与丞相、御史的官员们一起按验真伪。这女子被称作王媪,任宣等讯问她的乡里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叫“王妪”。妪与媪意同,都是指老年女子。
王媪自称她名叫妄人,本是涿郡蠡吾县平乡人,十四岁那年嫁给同乡王更得为妻。更得死后,又嫁与广望县王乃始为妻。生下了儿子王无故和王武以及女儿翁须。翁须长到八九岁时,将她寄养在了广望节侯的儿子刘仲卿的家里学习歌舞。四五年后被刘仲卿送给邯郸一个叫贾长儿的人,王媪夫妇曾追至中山卢奴,在那里王媪看到翁须和另外的歌舞女子一共五人在一起。当晚王媪与翁须住了一宿。后因没钱,就没有再追赶。关于王媪讲的这段历史,任宣等又向广望县的知情人如三老更始、刘仲卿妻其等进行了核实,结果证明王媪所说属实。
接下来任宣等找到了贾长儿家,估计贾长儿此时已死,因为作证的是贾长儿的妻子贞和跟随王翁须她们的歌舞教师遂,据此二人的供辞称:“二十年前,太子舍人侯明从长安来寻求歌舞女子,就选走了王翁须等五个人。贾长儿让遂把她们关到了长安,都进了太子的宫中。”对于贾长儿及遂的供辞,任宣等又找了一些相关的人进行核对,结果证明所言非虚。
该案审理下来,除了主要当事人的证辞外,又录取了另外四十五相关者的证词,这些证词都与当事人所说相同。据此任宣上奏说王媪确实是悼后王翁须的母亲,宣帝于是召见了王媪母子,赐予王无故、王武为关内侯,接下来很短时间内,赏赐他们资产以巨万计。不久,又下诏给御史,封外祖母为博平君,把博平、蠡吾两县共一万一千户人家作为她的封邑,由于该女子随使者进京时,还带着她的两个儿子,一起乘着黄牛车入的长安,因此后来再提到这女子时,汉人都称她为“黄牛妪”。封舅王无故为平昌侯、王武为乐昌侯,食邑各六千户。
王翁须的父母王乃始早在本始四年已经病死,这时就给她追赐谥号为思成侯,下诏令涿郡修建坟墓,设置陵邑四百家,让长丞按法度奉守。一年多后,博平君去世,谥号思成夫人。下诏与思成侯合葬在奉明顾成庙的南面,设置陵园、人家及长丞,废除涿郡思成园。观此,真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张贺与丙吉








除了许史两家外戚之外,在宣帝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地位举足轻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两个人一个让宣帝在凶险的环境中存活了下来,一个则担负起了养育他的重任,可以说,如果没有前者,宣帝早就没命了,而如果没有后者,宣帝也不会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此二人前者名丙吉,后者名张贺。但由于丙吉照顾宣帝是在宣帝五岁以前的事,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多没什么记忆,所以丙吉于他虽有大恩,却被他给忘记了。而张贺是在他五岁之后一直照顾到他娶妻,自然对张贺的所作所为印象深刻。
张贺为武帝时名臣张汤之子,张汤在为御史大夫期间,“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后因与丞相府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有隙,而被此三人合谋诬陷致死。真相大白后,武帝诛杀三长史,并逼丞相严青翟自杀。当时张汤的儿子张贺在太子刘据宫中办事,张贺的弟弟张安世在武帝身边工作,武帝因怜惜张汤之死,就对张安世加以提拔,后来到巫蛊之祸发生时,张安世已官至尚书令、迁光禄大夫。当然从秩位看这不过是千石之官,但由于是中朝官,属天子近臣,还是能与武帝说上话的。因此当张贺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要被处死时,张安世向武帝上书请求赦免乃兄。武帝最终同意对张贺减死一等,而处以腐刑。后来让他作了掖庭令。掖庭在武帝太初以前称永巷。所谓“永”就是长的意思,本指宫中的长巷,借以指长巷深处的后宫。婕妤以下的宫女都住在这里。武帝太初元年改命为掖庭,所谓掖庭令,就是管理后宫宫女事务的官员。而由于是与宫中女性打交道,为保险起见,自然不能让建全的人来管理了。所以掖庭中的男性上自令丞,下至一般工作人员,都是由宦者充任的。
张贺作了掖庭令后,昭帝初,霍光等遵从武帝的遗诏,把在史良娣娘家生活的皇曾孙刘病已召回了掖庭,由国家养育。张贺本就对卫太子无辜而死伤感,现在又见到了太子无依无靠的幼小的孤孙,自是怜惜不已。所以对刘病己是倍加呵护。等到刘病已长大后,张贺又教他读书识字,为了提高他的文化素质,张贺还自己出钱还给他请了东海人?中翁来教他学习《诗经》。刘病已这人有些奇怪之处。遍身直到脚底板下都长有毛不说,夜里睡觉时,有多次身上发光。再就是他去哪家卖饼的铺子买饼,哪家的饼的销量就会大增。张贺听说后,见到乃弟张安世时,就把这些事讲给张安世听,并极口称赞刘病已德才之美。而张安世认为当今是先帝的儿子在做皇帝,因此不应该称赞先帝的曾孙。所以每每一听他说这事,就制止他。但张贺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再见到张安世,仍是一张口就赞扬刘病已。却是他把刘病已当做珍宝来看,情之所至,不免时时想把这孩子拿出来炫耀一番。及至刘病已长到该娶亲的时候,张贺又打算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这事让当时已被霍光提拔为右将军光禄勋的张安世知道后,担心霍光、昭帝知道后,不满自己,就很恼怒地对张贺说:“他是卫太子的后人,能以庶人的身份得到官府的收养,已够对得起他了,不要再讲什么给他女儿的事了。”张贺无奈,打听得自己的下属暴室啬夫许广汉有一女儿与刘病已年岁相当,就连哄带骗地让许广汉把闺女嫁给了一无所有的刘病已。不过,这也说不上是在捉弄许广汉,因为刘病已迎娶许家女儿的聘礼都是张贺自己出的钱,要知道关中地区在嫁娶方面那是出了名的奢侈。如《汉书》称秦地“嫁娶尤崇侈靡。”《三辅皇图》称长安中“闾里嫁娶,尤尚财货。”所以估计张贺在这方面没少花钱。因为不仅聘礼是张贺出的,就是刘病已婚后在长安尚冠里的住宅,估计都是张贺出私钱给他置办的。
或许张贺之所以能够硬挺着活下来,就是为了把刘病已培养成人,因此当他给刘病已娶亲成家后,没多久就死了。
张贺对刘病已的一举一动,刘病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直以来的那种感激真是难以言表,因此即位后,追念旧恩,就可着劲来报答张贺。尽管张贺已死,仍要去封他的坟墓为恩德侯,置守冢户二百家。张贺本有一子,可惜早早就死了,由于没有儿子,就过继了张安世的小儿子张彭祖为子,而张彭祖小时候又与宣帝一起同席读书,所以宣帝继位后,以张贺为借口,对张家多有褒赏。
张贺继子张彭祖,宣帝想封他为侯,于是先赐他爵为关内侯。车骑将军张安世见其家在朝中过于尊显,深为不安,因此向宣帝深辞对乃兄张贺的封赏,又请求减损守冢户为三十户。宣帝回答说:“我这是为了报答掖庭令,不是因为将军您的缘故啊。”张安世见宣帝如此说,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宣帝下诏要有关方面为故掖庭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宣帝又亲自为这三十户人家选择住址,让他们住在张贺的坟墓西斗鸡翁的房舍的南面,这里是宣帝小时候曾经游玩过的地方。此年是元康二年(前64),次年的元康三年(前63),宣帝又下诏称:“朕微眇时,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习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甚伟。诗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因此封张贺的继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赐张贺谥号为阳都哀侯。”当时张贺有一个七岁的孤孙名霸,宣帝也拜他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与对张贺的倾情报答不同,对于他的另一个恩人丙吉,宣帝即位多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示。这倒不是因为宣帝薄情,实在是不知道还有这码事。而究其原因,其一,在于当时宣帝年纪太小,对围绕自己所发生的一切本就懵懂无知;其二,当时参与郡邸巫蛊狱的人多是临时征派而来,后来巫蛊狱结案后,就又解散了。并且当时参与恩养刘病已一事的人多是微贱之人,所以他们的声音很难被朝廷听到。更何况这又是过了一二十年的陈年旧事了,许多当事都已经死了。其三,丙吉为人厚道,不愿显摆自己的功劳,所以虽然常常与宣帝见面,却绝口不提当年旧事。其四,宣帝即位后,一直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秉政,当时有一个传统,就是吏民上书,要写成两份,一封密封的是呈给皇帝的,一封称作付封,是呈给领尚书事的大将军的,大将军在上奏吏民奏章之前,有权先阅读副封,如果觉得有必要呈给皇帝,吏民的奏章方才能够上奏给皇帝。因此,当时也可能有吏民上章讲述当年郡邸狱的事情,但因霍光不欲丙吉专美于前,故而将奏章压下也说不定。总此诸点,丙吉对宣帝的恩德就一直尘封在历史的角落里,估计要不是后来那些曾经照顾过宣帝的下人们争功,而辞连到丙吉,这段历史怕就要被历史遗忘了。
却是地节四年(前66),宣帝除掉霍氏之后,亲理政事,当时已经除去了给尚书令的付封,吏民有事可以越过大司马,直接上奏皇帝。有次宣帝在处理尚书事务时,见到一个名叫则的掖庭原宫婢让他在民间嫁的丈夫为自己上书,自称于宣帝曾有养育之功。宣帝于是把奏章下发给掖庭令,叫调查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则在回答掖庭令的提问时,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声称当时做为朝廷的使者在郡邸处置巫蛊狱的丙吉知道此事。丙吉此时已迁官至御史大夫。掖庭令于是带着则来到御史府找丙吉,虽然已时隔二十余年,但丙吉还是认出了则,估计这女子长得挺特别,因而让丙吉印象深刻。却是丙吉得知详情后,对则说:“你曾经犯了养育皇曾孙不谨慎之罪,而受到笞刑处置,你怎么会有功劳?只有人家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徵卿才有恩于皇上。”于是丙吉分别上奏胡组等养育宣帝的情况。宣帝得奏,马上下诏寻找胡组和郭徵卿,但找到这两人的家时,这两人都已死去,不过都有子孙在,于是都厚加赏赐。又诏免则为庶人,并赐钱十万,却是没功劳也有苦劳。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谢谢关西,老翁很需要这方面的材料啊.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丙吉主持郡邸狱事时宣帝就在郡邸狱中这事,宣帝是知道的,但也仅此而已。不过后来立自己为皇帝时丙吉曾向霍光进言这事,一直让宣帝由衷地感激丙吉,当然自己应该说也没亏待丙吉。自己即位之后,即赐丙吉爵为关内侯,霍光当权时他为光禄大夫给事中,霍光去世的次年,即地节三年(前67),宣帝立皇太子,而以丙吉为太子太傅,数月后,又迁御史大夫。或许在内心深处,宣帝觉得自己对丙吉还是不错的。然而经宫婢则这一折腾,使得旧事重提,宣帝才发现原来丙吉与自己的渊源竟是如此之深。
却是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初以通律令而为鲁国的狱史。后积功升迁到秩千石的廷尉右监这一职务。后因犯法丢官,回到家乡后作了州从事。武帝末年,巫蛊案起,丙吉以故廷尉监的身份被徵召回长安,诏令赴郡邸狱治巫蛊案。当时宣帝才生下来数月,因为是卫太子的孙子而被收监在郡邸狱中。丙吉看到后,很是怜惜。又通过治巫蛊案,心知所谓的太子的罪过非无事实,因而更加哀怜皇曾孙的无辜。于是便挑选渭城人胡组、淮阳人郭徵卿等几个谨慎厚道的女犯人来养育皇孙,并让她们带着皇曾孙住在宽敞干燥的地方。就这丙吉还不放心,又每天都要去看皇曾孙多次。有时候自己生病了,就派一个叫尊的属下不分早晚地去问候皇曾孙的饮食起居情况,查看席褥的燥湿情况。丙吉还常告诫胡组、郭徵卿,不许她们随便离开皇曾孙去游玩,还多次向皇曾孙进奉好吃甘脆的食物。皇曾孙由于体质弱,经常生病,有多次都病得眼看着要活不成,丙吉为此多次命令保养皇曾孙的乳母及时医治皇曾孙,还用自己的财物来供给皇曾孙衣食消费,对待皇曾孙可谓非常仁厚。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却说丙吉追查巫蛊之事,一连数年都没能结案。后元二年(前87)初,武帝患病,往来于长杨、五柞二宫之间,由于此时他已年届古稀,自知来日无多,所以开始着手料理后事。这时候望气者说长安的监狱中有天子之气,于是武帝派遣使者把中都官诏狱的犯人一一疏录清楚,然后不分罪行轻重一律处死。内谒者令郭穰为此连夜赶到郡邸狱,眼见着一场血光之灾已在所难免,可没想到的是丙吉却把大门紧锁闭,不让郭穰他们进去,并说:“皇曾孙在此。别人无辜被杀都不允许,更何况是皇帝的亲曾孙!”结果一直隔着郡邸狱的大门与郭穰等一直相持到天明,也没让他们进来。郭穰无奈,只好回去向武帝复命,并因此弹劾丙吉。而武帝对此的反应是说了句:“天使之也!”的话,这很值得玩味。
什么叫“天使之也”?那意思就是说本来根据望气者的言论,诏狱中的人包括皇曾孙在内都要被杀死,可是诏令都下达了,却没能得到贯彻执行,这只能说是上天让这么做的。而这是厚道的想法,顾忌到了武帝的老脸。若不给他留情面,则这次大屠杀分明就是冲着他那个病歪歪的小曾孙来的。不要说在下诏屠狱之前,武帝根本就不知道他还有一个小曾孙在监狱里住着,要知道刘病已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因为得到了武帝的特许,自然这孩子被放在哪里也是经他同意的。或许在他看来,一个数月大的孩子,被放在环境恶劣的监狱中,估计也活不长,再想不到丙吉会想千方设百计地硬是让这孩子在监狱里活了下来。于是少不了要下狠手来个斩尽杀绝了。因此所谓的牢狱中有天子气之说,极有可能就是他讽喻望气者搞的鬼,什么天子气,说白了是他不放心那个小孩子。或许有人会说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孩子他能有什么本领,值得老皇帝大动干戈?就刘病己而言,他当然没有什么力量,但是他的祖父卫太子为储君三十余年,在社会上是有着广泛的声望的,而刘病已做为卫太子的后人,自然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太子的孙子留在世上,很有可能与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一争高下。为了自己儿子考虑,就派身边的近臣趁夜杀将过去。.而为什么要夜间杀,估计是想着夜间进去之后,趁黑可以不问青红皂白,见人就杀,自然也就不用顾忌小孩子了。并且由于是晚上且是猝然而至,所以知道的人就人,这时既使有人说,事态也相对好控制。如果是白天去杀人,大庭广众之下,见这么小一个孩子并且还是皇曾孙,地位特殊,杀还是不杀?自然又要去问武帝,孩子没罪,又是自己的亲曾孙,武帝从道义上讲只能是赦免他了。所以只能是晚上去杀。没想到被人阻拦,一下子就把事情给闹大了,皇曾孙在狱中这件事也因此搞得路人皆知,到了这个时候武帝自然是再也杀不了刘病已了,少不了说了句:“天使之也!”又所谓人之将死,不免善心大发,毕竟那是自己的后人,既然已经杀不了他,还是放他一马吧,至于以后如何,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顺其自然.吧。于是遂大赦天下,那些关在郡邸狱中的犯人因此得以活命。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新年新气象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看来关西对宣帝有新认识了啊。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却说丙吉见皇曾孙得到了赦免,就对守丞谁如说皇孙不应该再在监狱里呆着了,就让谁如以官方的名义行文给京兆尹,要他负责妥善安置皇曾孙,同时把皇孙和胡组一起送到了京兆尹那里,可是京兆尹却不肯接受,又把皇曾孙送了回来。丙吉只好把皇曾孙仍养在郡邸狱中。等到胡组照看皇曾孙的期限已满,要走时,由于皇孙对她充满了眷恋,丙吉怕胡组骤然离开,会使皇曾孙心里难受,就自己出钱雇胡组留在郡邸狱与郭徵卿一起又养育了皇曾孙数月,方才让胡组离去。后来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员少内啬夫对丙吉说:“没有供养皇孙的诏令。”当时丙吉按规定能够享用米和肉,丙月便每月以自己的所得供给皇曾孙。后来打听到皇曾孙的祖母史良娣娘家还有人在,就用车把皇曾孙送到了史家。
却说宣帝通过知情人的叙述,得知丙吉竟然对己有着如此重的深恩,可以说没有丙吉就没有他刘病已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丙吉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可是多年来一直闭口不提,这道德品质是何等地高尚,所以当时就把宣帝感动得一蹋糊涂。于是下诏给丞相说:“朕没有显贵的时候,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恩,他的德行很伟大。《诗经》不是说‘亡德不报’吗?朕要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临到受封的时候,丙吉却生病了,宣帝担心丙吉没能受封就死去,打算趁他还活着,派人拿着侯印去他家加封他。太子太傅夏侯胜安慰宣帝说:“您放心,他是不会死的。我听说积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到由阴德带来的快乐,并且还会延及其子孙后代。现在丙吉的阴德还没有得到报答,虽然病得很厉害,但并非致命的病。”后来病果然好了。得知宣帝要封自己为侯,丙吉上书坚决推辞,认为自己不应该靠空名受赏。宣帝回书作答说:“朕封您为侯,不是靠的空名啊,而您上书要求归还侯印,这是在彰显朕没有德行,知恩不报啊。现在天下事务不多,希望您能集中精神,尽量少思虑事情,多服用医药,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这一年是元康三年(前63),距宣帝即位的元平元年(前74)已有十一年之久了。元人彭炳因有《愧浅》诗咏丙吉云:“汉宣在冲幼,危食剑刃间;壮大履宸极,罔知丙氏恩;大夫在帝左,侃侃不自言;光武草昧时,严陵相与友;乾坤洗疮痏,文叔乃天子;子陵披羊裘,逃往钓江水;两公绝世贤,愧死浅丈夫;何敢擬高风,尚不漂母如。”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tlxwny 回复日期:2010-01-30 01:05:46
我听说积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到由阴德带来的快乐,并且还会延及其子孙后代。现在丙吉的阴德还没有得到报答,虽然病得很厉害,但并非致命的病。
--------------------------
这不会是在引用“因果循环”吧?这不是佛教的思想观念吗?当时中国还没有寺庙才对啊。
-----------------------
朋友读得很细致啊。原文是这样的:“上忧吉疾不起,太子太傅百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今吉未获报而疾甚,非其死疾也。”(汉书丙吉传)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太子太傅夏侯胜曰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3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各位朋友好,因此帖已不能涵盖老翁所写内容,故不再更新,所有内容经过整理后转至新帖:天若有情天亦老:王莽代汉真象调查,而后继续更新,欢迎批评指正!!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芒刺在背




却说元平元年(前74)七月,刘病已被霍光选为昭帝的继承人后,即以皇太后上官氏的名义,先派遣宗正刘德来到刘病已在尚冠里的家中,给他沐浴更衣。紧接着又让太仆杜延年用一辆叫軨猎车小车把他接进了宗正府斋戒,用这种小车来接他,并非有轻视之意,实在是时间紧,来不及做更多的准备,軨猎车比较轻便,于是驾了就来。所谓斋戒,是指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其他隆重的典礼前往往要先清心寡欲,净身洁食,以示庄重恭敬,由于接下来有一系列的礼仪要刘病已参加,所以就要先行斋戒。待斋戒过后,接下来就被引入未央宫,拜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然后群臣奉上皇帝的玺绶,即皇帝位,然后又浩浩荡荡地高庙拜谒高祖刘邦的神位,从而使拥立刘病已为帝的活动达到了高潮。






楼主:悠然翁

字数:15191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8-12-21 20:46:00

更新时间:2019-05-02 21:05:48

评论数:14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