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88章、《李广利丧师》(3)

假如汉朝集结三路大军,暂时舍弃左贤王,三面合击单于,也许能逼退单于主力,还多有斩获呢。如果单于退却,左贤王就会失去策应,必然阵脚大乱,他还能不跑路吗?

征和三年,即公元前90年,汉朝又再出师,深入塞外,去攻击匈奴人。

重合侯马通带四万骑兵,进抵天山,但是无功而返;这个马通在历史上似乎比较陌生,但他是汉代名将马援的先祖,马援名震汉朝上下,他的祖先也曾显赫一时,关于马援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讲!

这次,只有御史大夫商丘成有所突破。话说商丘成带兵三万,从西河一路追到逐邪径,返回时跟三万胡虏硬碰硬,于浚稽山大战九日,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大败敌人,杀伤甚多。

而李广利呢,这一次他则有去无回啦!

话说,李广利带七万人马从五原出塞。虽然有七万人,但却是孤军,他要同时面对单于的部队和左贤王的兵马,从一开始,形势就不明朗。

匈奴派卫律和右大都尉出击,仅仅带了五千骑兵。胡虏在夫羊句山峡列阵,企图阻挡李广利。贰师将军派兵击破了匈奴。然后,乘胜挺进到范夫人城。匈奴向北奔逃,不敢迎敌。

李广利出征前谋划要立他外甥——昌邑王为太子,当然希望昌邑王顺利接班登极。李广利的老婆也不老实,卷入巫蛊祸乱之中。结果,大逆不道之举让武帝察觉,立即拘捕了李广利妻子。

李广利听闻后大惊,他担心自己受到祸及,连行军都没有心思。掾吏胡亚夫劝李广利深入郅居水以北,妄图通过军功来赎罪。

于是,李广利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而且,那将是最后的疯狂!

李广利派护军冒险渡过郅居水,汉军有两万骑兵孤军深入。某日,匈奴左贤王和左大将带兵两万来战。汉军玩命地进攻,杀死了左大将,到后来,胡虏死伤惨重,唯有慌忙逃走。

军长史与决眭都尉煇渠侯看到势头不妙,如此冒险不是找死吗?长史等人认为李广利心怀异志,想牺牲大军来为自己立功,所以孤注一掷;这样不能持久,最终必定大败!

所以,他们商量要抓住李广利,然后退兵。好死不死,他们的谋划暴露了,李广利立马擒斩了长史。接着,贰师带兵西进燕然山,这一路作战,搞得人困马乏,军心浮动。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88章、《李广利丧师》(4)

单于知道汉军师老兵疲,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匈奴的精兵终于出动了。单于亲自带五万精锐拦截李广利,双方拼命厮杀,死伤都很重。

然而,单于使出了奸计,一方面诱敌深入,另一方面在汉军营地前挖了濠沟,深达数尺,接着从背后猛攻汉军,李广利他们无法前进,回头又敌不过单于,一时间大乱起来。

李广利战不能战,守不可守,连撤都撤不出来,眼看要全军覆没,他只好很悲剧地投降了单于。《史记》上说李广利出师十多万人,最后都投降了匈奴;但这与《汉书》记录的有出入,最后出兵的人物、兵力、地点也有不同,估计《史记》有遗漏;据统计,李广利丧失的少于七万人,与《汉书》后来所说的几万人相符。可见,《汉书.匈奴传》描述得比较客观。




(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的路线)

汉军好几万人陷没于匈奴,是继赵破奴丧师后最大的挫败。这导致汉军精锐丧失殆尽,其惨烈之祸还是用兵、用将失策所致:

一、兵分势弱,攻守无度,导致出师失利。

汉朝派马通进军天山,却毫无斩获,与其浪费这支精兵,不如集中兵力,配合正面作战。因为商丘成已经打到蒲奴水,重创了敌人,还扫清了前进的障碍。

那么应该把各路大军会师于范夫人城;然后,摆开阵势,左右策应,互为犄角。最好把马通军也派往范夫人城,三路人马彼此不要分隔太远,以免中计遇伏。但是,李广利冒险北犯,还孤军深入到燕然山,那是自陷绝境,自取灭亡!

二、用将不明。

李广利若拥兵自重,则不利于太子刘据。而且,李广利打仗战绩不佳,每次都是用巨大代价来换取惨胜的,既然他不善用兵,那么不宜带兵过多,也不能独当一面,他不是统帅的料子。一旦有了反心,则对汉朝极为不利。

三、三路军协同决策,可防止冒险专断。

若把马通、商丘成、李广利三人同时聚集于范夫人城,就可以联合决策。开个联席会议,还是很方便的。由于李广利军中已经收到消息,有人怀疑主将的冒险邀功的图谋,那么应该把继续行军的决策权拿来公议,交由三路兵马的三位主将共同决策!

获知李广利的图谋后,可由御史大夫商丘成下令接管大军,暂时拘禁李广利,然后班师回朝。这御史大夫相当于纪委书记,专管朝纲政纪,还治不了李广利吗?

可惜,大错已经铸成,汉军遭此重创,终汉武一朝都再没有出塞作战了。

李广利投降后,在单于那里得宠,一时风头无两,引起权臣卫律的妒忌。卫律当初也背叛汉朝,谋害汉朝,所以容不下李广利得宠。可以这么说,羡慕嫉妒恨就是一把软刀子,可以杀人不见血,甚至能够借刀杀人。

卫律设置奸计,借巫师之口,诱导单于加害李广利,结果,单于杀了李广利,用来祭祀宗庙。

这李广利比李广将军多了一个“利”字,却少了一个“义”字,他见利忘义,图谋大逆不道在先,兵败叛汉在后,结果,落得个身死异族的可耻下场,真是可悲、可怜、又可恨!




(李广利雕像)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89章、《西域遗憾别汉武》(上)(1)

汉武帝早年想联合大月氏,去攻打匈奴。于是,派张骞去凿空,但十三年后,张骞归来,却说得不到大月氏的支持。武帝虽有有些失望,却又有了新的期盼;因为,张骞认为,西域各国都可成为外臣,即便少了一个大月氏,可朋友圈还是很大的。

汉武帝兴奋之余,开始重视西域。后来,汉朝夺取河西,张骞再度出使西域,还联络了乌孙。其后,各路使者带回了实实在在的客人,而且,这些好奇宝宝很高兴,他们羡慕大汉朝的富有,都回家报告情况。

人们来来往往之间,令汉朝更加了解西域;渐渐地,汉武帝在尝试他的西域战略。武帝所忧,必是匈奴;匈奴之患,后患无穷。汉朝独力征讨匈奴,不断面对困局,也不好解决。

匈奴雄踞大漠南北,东西地域超过万里。这群胡虏喜欢袭扰,能抢就抢,抢不了就打,打完了还跑,有时候,你追之不得,或者追之不及。你追得了一时,又追不了一辈子,更何况大漠苍茫,茫无涯际,上哪追去?

匈奴也不傻,他知道汉朝骑兵能长途奔袭。他就跟你玩躲猫猫,还躲到西边去。为啥不是东方呢?

因为,西边有西域,西域广大而丰饶,更麻烦的是,匈奴能在西域横征暴敛,还不止是发小财那么简单,他们竟然能收税致富呢!【见《汉书.西域传》:西域诸国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争夺西域,扩大朋友圈,成为汉武帝的心愿。多个朋友多条路嘛,更何况是整个西域呢?

总之,西域不能为匈奴所用,更不能为匈奴所有,断掉匈奴在西域的财路,说不定,匈奴就会自困自乏,甚至濒临崩溃,不攻自破;因为,经过汉朝的一顿顿胖揍,匈奴人已经焦头烂额。【见《汉书.西域传》: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西域很大,东西六千多里,南北也有一千多里。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个国家,都在匈奴以西,乌孙以南。由于汉武帝已经设立河西四郡,从敦煌郡西出,就能连接西域,而玉门、阳关扼守着汉境西边的门户。

玉门西出,走的是西域北路。此路翻越葱岭,可以到达康居、大宛、奄蔡等国。阳关西出,走的是西域南路。此路翻越葱岭,可以到达大月氏、安息等国。西域群山中最著名的要数天山,那里是汉匈双方的周旋之地。




(葱岭两边国家分布形势)




(西北丝路的走向)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89章、《西域遗憾别汉武》(上)(2)

汉朝经略西域的策略是循序渐进的:

第一招,要掌握西域的东部门户。

门户在哪里?楼兰国(后来改名做鄯善国)!




(楼兰国即鄯善国的形势)

汉武帝喜欢宛马,为了宛马,神马也是浮云!因此,有不少汉使都往大宛跑,看看能否像张骞那样,跑个侯爵回来。人家张骞靠的是信义,后继汉使却大多靠嘴皮子,而且言辞虚浮,很不靠谱。

武帝又喜欢一掷千金,奢靡成风,汉使们也有样学样,纷纷炫耀起来。

有人炫富,就有人仇富,甚至打起坏主意来。由于,汉使往来大宛和汉朝,多达十多批人,而路上必经楼兰和姑师两国,这两个家伙甘心充当匈奴的耳目。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奉命于匈奴,当然学了一身的匪气,经常为难汉使,还派兵拦截他们。

汉使王恢(并非当初已被处死的大行王恢)竟然遭到攻打劫掠,真是苦不堪言!汉使们当然找武帝讨个公道,他们都说楼兰有城池,但兵力简直弱爆了,只要出兵,几乎吹弹得破。它的都城在扞泥城,离阳关一千六百里,只要用骑兵奔袭,他们就逃不掉。

武帝当然不能容忍楼兰如此作恶,立马派从票侯赵破奴出击,让他带数万大军,要攻打姑师;王恢受够了楼兰的苦,也奉命协助赵破奴。

赵破奴勇不可挡,仅仅用七百人的先锋部队,就攻破楼兰国,俘虏了楼兰王。古诗说:不破楼兰终不还!看来,楼兰在西域各国中是最好击破的!

汉军乘胜进攻,连带攻破了姑师,两个拦路虎轻易地被汉军打趴下了。于是,汉家的亭障延伸到玉门关,保护来往的使者。

楼兰向汉朝臣服,匈奴对此大为不满,马上发兵攻袭楼兰,这个受气包,只好派出两个王子做人质,一个儿子去汉朝,另一个则去匈奴,两边都不敢得罪。

后来,李广利攻打大宛归来,匈奴人想拦截汉军,却慑于兵威,让楼兰先出手,叫他们等汉朝班师,半路截击,最好断绝通道,不让过。当时任文屯兵玉门,抓获了俘虏,好死不死,匈奴勾结楼兰人的这个阴谋曝光。武帝下令让任文去抓楼兰王。楼兰王,恭喜你,你有幸二进宫啦。

武帝质问原因,楼兰王只好坦白了:楼兰小国,在两大国间受气,为混口饭吃,没有办法呀!只能左右摇摆,既要顺哥情,又怕失嫂意!哥!小弟真难做!俺举家搬入汉地好了,哥!收编了咱吧!(见《汉书.西域传》——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武帝觉得楼兰王的话合情合理,就放他回去。这受气包还得继续做,做人怎么这么难呢?

但是,匈奴对楼兰开始爱理不理,管他呢。

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翘翘了。城头的大王旗虽然换了,但是楼兰人始终死性不改,不但在汉匈之间周旋,还照样拦截、劫杀往来使者,罪行累累。

虽然,楼兰人也负责水粮供应,但纸包不住火,王弟尉屠耆投降汉朝,把这楼兰山大王的罪恶都揭发了。那就等着汉朝严惩吧,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89章、《西域遗憾别汉武》(上)(3)

楼兰虽然让武帝失望,但是误不了大事,武帝看重的是乌孙。

要争夺西域,乌孙是重中之重!




(乌孙的形势)

第二招、联合乌孙。

乌孙大王的都城在赤谷城。与长安相距八、九千里路。虽然路远,但是兵多啊!有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大多是骑兵,因此,西域战斗力最强的非乌孙国莫属!

前文说过,乌孙国内三分,纷纷扰扰的,很混乱。

昆莫年老了,想孙子岑陬娶细君公主,虽然那是王太子,但中原风俗接受不了!公主当然不干!武帝知道后,下诏说:遵从风俗吧!还等着联合乌孙,共灭匈奴呢!

细君公主含羞忍辱嫁给了岑陬,不久后就郁郁而终了。那时候远嫁的公主们很伟大,她们为了国家、民族做出很大牺牲,让我们纪念她们吧。

她们?对了,不止一个,还有个苦命的解忧公主!

汉朝把楚王戊的孙女解忧立为公主,然后远嫁乌孙,做了岑陬的夫人,我们称为“解忧公主”。

后来,岑陬快死了,儿子还很小。咋办?凉拌!还记得大禄吗?那个坏叔叔!他儿子很强大,叫翁归靡,只有让位于他,国内算是暂时统一了。

翁归靡外号“肥王”,又娶了解忧公主,还生下了三男两女。但谁也没有想到,如此苦命的弱女子“解忧公主”,却因一封书信,彻底改变了汉、匈、乌三国的战略格局,不过,此乃后话,以后慢慢讲。

如此一来,汉朝算是稳住了乌孙。

第三招、屯田开拓。

乌孙离汉朝太远了,总要从东往西做些必要的开垦、屯田工作,那样才能关联控制战略要地,居中掌控西域,东可击打楼兰,西能支援乌孙。西域的东、西两端已经受控,其他地方可就难说了!例如:车师!

这个车师战略位置很特别,介乎匈奴与楼兰之间,若向西南方挺进,可以协助匈奴,夹击乌孙。车师的态度也很摇摆,他靠近匈奴,当然近墨者黑。




(车师的形势)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汉朝准备向车师动手。匈奴原来的介和王投降汉朝,被封为开陵侯,武帝让开陵侯联合楼兰兵,进攻车师。单于派右贤王大发骑兵数万人,去救助车师。汉兵见形势不利,就撤退了。

后来,重合侯马通进军天山,匈奴人见汉军兵威很盛,不敢交战,退走了。但汉朝担心车师,怕这个帮凶半路拦截马通兵团,于是,再让开陵侯出击。

开陵侯这回挺能耐的,他调集了危须、尉犁、楼兰等六国的士兵,一起出击。人家热情很高,子弟也从长安归国备战,出钱出粮还出兵,真够意思呀!

结果,一顿六国大胖揍,把车师王给打趴下了,车师王只好投降,开陵侯可能怕对方孤家寡人的不好照顾,连同其国内军民一起带走,够绝!够狠!最后,马通兵团安全回到汉朝。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屯田的利益很大,但消耗也不少,那该如何是好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集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0章、《西域遗憾别汉武》(下)

到了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上书给武帝,希望在西域继续屯田开拓,重点在轮台。他们的战略意图很特别:

1、轮台东面的捷枝、渠犁土地肥美,有五千顷以上的好田,灌溉方便。应该派出屯田士卒。

2、张掖、酒泉二郡应该派士卒帮屯田者放哨。若有情况,随时用驿马向天子报告。

3、有了存粮可以招募民众,增加亭障,一面扩大灌溉区,一面向西方开拓,可以辅助乌孙人。

4、要精选士马,做好戒备,镇服西域各国,让他们不要惧怕匈奴。

本来看似不错的报告,武帝却对此深表悔恨,他下诏纠正自己的错误,停止轮台的屯垦,史称《轮台罪己诏》。天子反对再派戍卒去轮台开垦,那也有他的战略意图:

1、汉朝开拓西域之初,已经到渠犁屯田,并设有校尉,但是出兵塞外三十多年,靡费天下,海内虚耗。加上李广利数万精兵陷没于匈奴,汉朝再也折腾不起了。

2、当初,开陵侯攻打车师,西域各国都很艰苦,因此死了数千人,大家已经疲惫不堪了,再瞎搞下去,整个西域都会怨恨汉朝的,那样只会得不偿失。

3、以前有人要求对百姓加税,每人多收三十钱,那只会加重老弱孤独人的痛苦,不能这样做。

4、汉武帝承认头脑糊涂,总是好大喜功,容易受人煽动,因此必须保持冷静。对于匈奴和西域的事情,不能再蛮干了。

5、当时,不能再开拓塞外之地,要集中力量恢复中原的生产,养精蓄锐。

6、武帝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平息国内民怨,解决国内矛盾。

7、各个郡国把蓄养马匹的事情做好就够了,以备边关所需。

8、明确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要做养民为本的事情,不能再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0章、《西域遗憾别汉武》(下)(2)【前文编号为(1)】

汉武帝西域战略失策,有其复杂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解决方案没有做好:

1、不应该用武力去解决大宛的问题。
四年之间,两次远征大宛,汉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后损兵折将,只赢得一场惨胜!如果,一开始改用自由贸易的策略,开设丝绸宛马市场,抛弃滥用赏赐来收买人心的幻想,那效果将大不一样。外交礼物适度等价才好。

如果,不对大宛滥用武力,那么,可挽救五万将士的性命,能节省亿万金钱。把所有资源统统用来开发西域,那将提前赢得汉匈博弈的胜利,争夺西域才不会成为难题。

2、解决楼兰国的问题不彻底。
楼兰王数度反复,劫杀汉使,不可放任。应该提前任命亲汉的王弟尉屠耆,让他主持大局。适当在楼兰屯驻一千兵马即可,既能监控楼兰,又可看护东西交通大道,做好河西敦煌的屏障,保有通达西域的门户。

3、对于乌孙没必要联姻,只需要发展商贸即可。
在乌孙同样设立丝马贸易市场。为了防备匈奴,协助乌孙,可考虑屯驻两千精兵,一面精选良马,一面训练士卒。乌孙必定安心归汉,不再依赖匈奴。那么,从西面威慑匈奴的战略就可以推行,并逐渐付诸实施。

4、重点解决车师和右贤王的问题。
首先,汉朝要解决车师的问题。车师乃匈奴的帮凶,除掉他相当于砍断匈奴的臂膀。可让开陵侯带楼兰六国人马做先锋,抢先进攻车师。汉朝大军分几路跟在后面,等候大鱼上钩。

然后,这大鱼非右贤王莫属。派猛将出击,用宿将防守,攻防之间,得心应手,收发自如。为何要浪费李陵这样的良将呢?例如:提前规划进军西域,可以用李陵、韩说、商丘成、马通四路大军出击,尾随开陵侯进攻。而任文、路博德防守边塞,那样再合适不过了。

再次,专门对右贤王引蛇出洞。历史上右贤王倾巢而出,用数万人去救援车师。那就中了汉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妙计啦,一旦右贤王落入包围圈,汉朝大军就可以四面围攻。内有开陵侯接应,外有四虎将冲锋,内外夹击之下,必能把右贤王部聚歼于车师城下。

与其浪费李陵的精兵,任其丧师于塞外,不如把好钢用在杀虏的刀刃上。一旦重创右贤王,必定能一网成擒车师歹人。匈奴在西域设有僮仆都尉,驻地常在焉耆、危须、尉黎之间。

一旦拿下了车师,那僮仆都尉只有北逃,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必将瓦解,反过来,汉朝控制车师,可以建立西域防范匈奴的藩篱。一次成功的战斗,就能夺取西域的主导权。

5、用农业、商业政策鼓励西域开发。
如果节省了大宛用兵的资源,那么开垦西域的人力、物力就足够了。数千人马便可开荒,再用奖励政策,吸引西域和边关百姓去屯田、种粮、灌溉,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西域必定大有可为。

粮食丰收也理所当然,一来能提供军粮,二来可鼓励务农,三来吸引商旅、使团,可谓一举数得。农业、商业一旦发展起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担心兵民不足吗?原来的数千兵马还可以放哨巡视,保护当地农商业发展呢!

6、循序渐进地与匈奴较量。

一来可以派任文驻守敦煌,随时救援策应西域。
二来保留李陵及其精兵,可让他们驻守居延泽,防范匈奴南侵河西之地。
三来用卫伉和强弩都尉路博德驻守朔方、五原,防备北面的匈奴之敌。

由于匈奴习惯了先耍无赖,再耍流氓,最后耍太极。面对他们的阴招,不必被牵着鼻子走。总之,战时可以坚壁清野,和谈便能关市通商,用丝绸、粮食去做贸易,慢慢软化敌人,在潜移默化之中见招拆招,化解匈奴寇掠的攻势。如果做贸易就能有好吃好穿的,谁还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打劫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0章、《西域遗憾别汉武》(下)(3)

可惜,汉武帝操之过急,滥用武力,又奢靡无度,终于耗光了汉朝丰厚的家底。单拿李广利用兵的案例而言,汉朝就损失了十多万人马,如果用来搞西域大开发,也许就成功了。

武帝面对国内贼寇蜂起的严峻环境,深切痛悔,希望能扭转败局和颓势。给汉朝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也好渡过难关。总不能像秦始皇那样,让后代去承担因先辈犯错而留下的责任呀!

西域的战略很复杂,汉武帝已经无法执行了;匈奴之患还是心腹大患,而且后患无穷。天子的子孙能对付得了吗?

汉武帝从一个英武少年,到如今成了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面对海内外形势,他已有心无力了。

他带着痛苦,带着遗憾,无法面对海内虚耗的烂摊子;文景之治的好局,到当时已经败落不堪;他或许觉得无法面对自己的先人,更忧心重担落到后人身上,难以应付;谁能处理汉武帝穷一生之力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呢?

西域问题,匈奴问题,那是战争与和平的大问题啊!

这个话题很沉重,当时,无人能够回答!

可谓:汉武之世,张骞出使,而后,汉通西域,华夏西行。虽无西域援军,但有大汉精兵,独抗强胡,力战北虏;四路伐胡,勇士亮剑;飞将李广,虽败犹荣;其后,卫青夺回河套,扫清漠南。之后,霍去病出征,奋战河西,闪击千里,收降胡虏,捍卫西疆,终断匈奴之右臂。而后,两路神兵深入大漠,一战之中,单于大败,落荒而逃;两战之中,左贤王丧师,几乎尽灭。汉军封狼居胥山,匈奴破胆,汉武扬威。

北逐匈奴在先,南望百越在后,汉武之志,必欲扫荡东南。先有唐蒙出使,开拓西南,夜郎道虽半途而废,西南夷却纷至沓来;后有司马长卿,文采风流,且谏其讽,且修其路,成就灵关古道;汉有西南,长卿功不可没。两粤造反,悲终军含恨,慨韩千秋覆没;吕嘉、余善,跳梁小丑,谋逆作乱;汉发楼船大军,征战江海,攻城拔寨;南越平定,东越投降,而西南夷俯首归顺。朝鲜抗汉,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北起辽海,南至南海,万里海疆一朝尽得;楼船出海,扬帆于溟沧之外,泛舶于岛屿之间;数十海国,争相献食,转送引路,频来进贡。

大宛寻衅,贰师出征,元凶授首,宝马东来;嗟乎,滥用武力,靡费穷兵,耗损无度,深为痛惜;大宛、匈奴之异域,不知丧尽多少好男儿;惨胜惨败,海内虚耗,贼寇蜂起,民生苦困。先罢轮台之戍,后弃出塞之征,务农养民,固本培元,鉴秦亡之祸,避秦亡之厄。
(上文出自原创的《论汉武》)

以上一切的一切,就是汉武大帝轰轰烈烈的一生,他开创了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华夏文明在日后才得以发扬光大,经久不衰;多少年后,多元和谐,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同享幸福,成为了永恒的主题。

后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带着对整个国家深深的悔疚,一代雄主——汉武大帝驾崩了!他永远离开了曾经为之奋斗一生的热土,有不少遗憾永远留在了西域,留在了大漠南北,留在了纵横万里的国土上。

也许,在弥留之际,汉武帝还是痛苦不堪,多少年的努力,多少人的牺牲,一切都还制服不了匈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年,汉高祖留下了匈奴白登山之围的教训,他的曾孙儿汉武帝用雄才大略洗刷了耻辱!

那汉武帝的后继者呢?谁能把武帝的遗憾扫除呢?他们能否青出于蓝胜于蓝呢?

威加海内的汉高祖,曾经留下了一个疑问,或许汉武帝也未能交上满意的答卷,那就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正是:汉军纵横大一统,武兴华夏骁勇名。天怜茂陵秋风客,威加四海望大同!

(下集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1章、《汉武朝英雄三榜》(1)

汉武帝开拓了南海丝路、西南丝路、东北丝路,其后,他又重新经营西北丝路。只不过,他这回决策失误了,造成了较大的损耗,使整个国家陷入困境当中。

汉武帝有哪些决策上的大错呢?

其一、在四年之间,汉武帝派出重兵,沿着西北丝路进军,两度讨伐大宛国。

汉朝两次远征西域,在大宛先败后胜,损失了超过五万人,仅仅换来三十匹大宛骏马,其他都是普通的战马而已。

战争带来的伤亡何其惨重,但都并非战斗减员,战死的其实不多,都是官吏压迫而无辜死去的(见《汉书.陈汤传》: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这劳,而廑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面对巨大的人财物损耗,汉武帝没有改弦更张,反而更加穷兵黩武,让汉朝一步步陷入麻烦的漩涡。

其二、汉武帝猛攻匈奴用武过度。

为了配合李广利打击匈奴右贤王,错误地分散兵,让李陵陷没匈奴之手,而其精兵几乎全军覆没。同时,李广利也身陷重围,以惨重的代价才侥幸突围。

汉武帝只顾为李广利分散匈奴的兵力,却丝毫没有派兵接应李陵,最后,李陵军距离边塞才一百多里,还是一个救兵没有,直到陷落敌手,焉能不让人扼腕痛惜呢?


其三、汉武帝西域战略有误。

刘彻多次发兵深入大漠,却没有集中力量去争夺西域的控制权,使匈奴人依然能裹挟西域胡国,获取巨大利益,以支持抗汉的战争。

汉武帝太过宠信李广利,把大军交付他,还屡次让他领军出征,结果,最后一次,李广利想邀功赎罪,疯狂进攻匈奴,把将士的生死视同游戏,结果最终陷落匈奴之地,令汉军精锐损失殆尽。


好在,汉武帝及时悔悟,颁发《轮台最己诏》,罢了轮台的戍守任务,暂停了艰苦的边疆经营,让国家恢复休养生息政策,从此避免了更大的祸乱。

在这个曲折的历史进程里,有不少英雄作出牺牲,且让我们来敬仰并赞颂他们吧:

//////////////////////////////////////////////////////////////////////////////////




英雄:赵破奴

职务:鹰击司马

爵位:从票侯、浞野侯

特长:跟随霍去病打闪电战

贡献:

1、鹰击司马赵破奴跟随霍去病出击河西,斩了脩濮王,又擒获稽且王,他因功被封为从票侯。

2、赵破奴勇不可挡,仅仅用七百人的先锋部队,就攻破楼兰国,俘虏了楼兰王,一举打开西域丝路的东方门户。

评论:

1、赵破奴协助霍去病,一举击溃匈奴人,杀敌立功,打开了河西的局面。

2、赵破奴生擒楼兰王,威震了西域各国,同时震慑了首鼠两端的楼兰人,对丝路发展作出过不可忽视的贡献。

3、原创古诗《破奴定楼兰》一首,用来赞颂这位丝路英雄:

一心破奴闯河西,血洒疆场染军衣。
此身报国征塞外,楼兰俯首尽归依。

丝路英雄评级:一星级(推荐)

///////////////////////////////////////////////////////////////////////////////////



英雄:李陵

职务:建章监、骑都尉

爵位:没有

特长:射箭,有李广的遗风。

业绩:

1、汉武帝让李陵带八百精骑深入匈奴领地,挺进两千多里,经过居延泽,发现这个塞外抗击胡虏的最佳补给地。

2、李陵官拜骑都尉,亲自带领五千名勇士,屯驻酒泉、张掖;他日夜训练士卒,教习射箭,训练出一支神射手部队。

3、李陵带领他所训练的五千精兵,在匈奴领地徒步转战上千里,与匈奴人展开殊死搏斗,杀敌上万人,最后,因不幸兵败而陷落匈奴之地。

评论:

李陵是个悲剧英雄,他的骁勇超越了先辈李广、李敢,但是,遭到伏波将军排斥,以致孤军奋战于大漠南北,最后,他的兵败陷没之地离汉塞仅仅一百多里,却就是无人相救,那是何等的绝世悲哀啊!

李陵想仿效曹沫去劫持匈奴单于,为国效力,迫不得已才投降匈奴人,可惜一切都只能饮恨,他或许曾让家族蒙羞,还因误会害死了亲人。最后,只留下一段千古悲歌!

原创古诗《李陵恨》一首,对其遭遇深感痛惜:

孤军出塞壮志奇,五千猛士抗胡师。

李陵痛别悲一曲,今生此恨无绝期。


丝路英雄评级:一星级(提名)

//////////////////////////////////////////////////////////////////////////////////////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1章、《汉武朝英雄三榜》(2)

//////////////////////////////////////////////////////////////////////////////////////





英雄:苏武

职务:郎中、中厩监、出使匈奴的正使、从匈奴回国后担任典属国

爵位:没有

特长:调整弓弩和弓弦

业绩:

苏武代表汉朝出使匈奴,在祸乱爆发后,坚持汉使者的气节,绝不屈服于匈奴。苏武被放逐到北海(贝加尔湖)牧羊,他手持汉家使节,足足坚守了十九个年头,最终才得以回归汉朝,他为汉朝人树立了大忠大义的标杆,激励后人为国家效力,是那个时代爱国者最崇高的榜样!


评论:

1、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诗赞颂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2、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写下《题苏武忠节图》诗歌:

漠漠愁云海戌迷,十年何事望京师。

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

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

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


3、原创《歌苏武》古诗一首,以对苏武怀古咏志:

苏武杀身誓报国,不屈单于大义多。

十九年间壮节士,丹心碧血洗蹉跎。

鸿雁传书边外事,召回忠烈关内情。

茂陵哭诉当年祸,唱绝青史万世歌!


丝路英雄评级:二星级(推荐)


//////////////////////////////////////////////////////////////////////////////////////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1章、《汉武朝英雄三榜》(3)


//////////////////////////////////////////////////////////////////////////////////////




英雄:刘彻

职务:汉朝皇帝

名号: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汉武大帝

特长:汉武帝雄才大略,亲自策划并指挥汉朝军民积极进取,共同开拓了四大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事业,让华夏汉文明向四方传播,并让大汉帝国实现了国际化的飞跃。

贡献:

1、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西北丝路,连结了乌孙国。后来的汉使者翻越葱岭,联系了安息国,最远的甚至到达西亚的条支国。

2、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等人南征百越,一举扫平南越国,为开创海上丝路提供了安定的环境。黄门译长出使海外,带领船队到达印度的黄支国,航行出一条海上丝路,使黄支国人常来参见汉武帝。

3、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经过努力,汉朝人开创了灵关古道,这西南丝路一旦开通,有利于汉朝与西南夷的交往,促进文明传播和文化交流,也造福大西南地区。

4、汉武帝派楼船将军等人远征朝鲜,打通了东北丝路。后来,可谓:辽海一开,百倭渐来。东北亚的丝路对中日交流有促进作用。

评论:

1、在原创的《论汉武》当中,作者对汉武帝的功业进行小结:

汉武之世,张骞出使,而后,汉通西域,华夏西行。虽无西域援军,但有大汉精兵,力战北虏,独抗强胡;勇士亮剑,四路伐胡;飞将李广,虽败犹荣;其后,卫青夺回河套,扫清漠南。之后,霍去病出征,奋战河西,闪击千里,收降胡虏,捍卫西疆,终断匈奴之右臂。

而后,两路神兵深入大漠,一战之中,单于大败,落荒而逃;两战之中,左贤王丧师,几乎尽灭。汉军封狼居胥山,匈奴破胆,汉武扬威。

北逐匈奴在先,南望百越在后,汉武之志,必欲扫荡东南。先有唐蒙出使,开拓西南,夜郎道虽半途而废,西南夷却纷至沓来;后有司马长卿,文采风流,且谏其讽,且修其路,成就灵关古道;汉有西南,长卿功不可没。

两粤造反,悲终军含恨,慨韩千秋覆没;吕嘉、余善,跳梁小丑,谋逆作乱;汉发楼船大军,征战江海,攻城拔寨;南越平定,东越投降,而西南夷俯首归顺。

朝鲜抗汉,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北起辽海,南至南海,万里海疆一朝尽得;楼船出海,扬帆于溟沧之外,泛舶于岛屿之间;数十海国,争相献食,转送引路,频来进贡。

大宛寻衅,贰师出征,元凶授首,宝马东来;嗟乎,滥用武力,靡费穷兵,耗损无度,深为痛惜;大宛、匈奴之异域,不知丧尽多少好男儿;惨胜惨败,海内虚耗,贼寇蜂起,民生苦困。先罢轮台之戍,后弃出塞之征,务农养民,固本培元,鉴秦亡之祸,避秦亡之厄。


2、原创《茂陵悲风》古诗一首,以纪念汉武帝刘彻:

汉军纵横大一统,武兴华夏骁勇名。

天怜茂陵秋风客,威加四海望大同。


丝路英雄评级:四星级(推荐)

//////////////////////////////////////////////////////////////////////////////////////

“汉武朝英雄三榜”揭晓:

汉武帝刘彻(四星级英雄)

苏武(二星级英雄)

赵破奴(一星级英雄)

李陵(提名英雄一星级)

//////////////////////////////////////////////////////////////////////////////////////

汉武帝虽然病逝,但他的后来者里面,藏龙卧虎,完全不乏英雄人物,关键是这些丝路英雄继承了汉武帝留下的丝路伟业,要让汉朝走上伟大复兴之路。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2章、《楼兰易破》(1)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皇太子刘弗陵登位,他就是汉昭帝。一代雄主驾鹤西去,汉帝国留下一个烂摊子,好在有大将军霍光辅政,他谨慎从政,予民休养生息,国家逐渐安定下来。

霍光和汉昭帝并未放弃西域策略,而且,还要稳步推进。一要控制楼兰,二要联合乌孙,三要压制车师,四要与匈奴争夺整个西域。




(霍光像)
原来,楼兰王弟尉屠耆投降了汉朝,而且,还揭发了王兄攻杀汉使的罪恶。于是,汉朝打算惩戒楼兰,而龟兹也有杀害汉官的恶行,所以要威慑一番。西域的形势当时很微妙,小国都在观望汉匈之间的博弈,而对大国来说,像乌孙这种则比较摇摆。

汉朝决定派人出使大宛,顺路警告楼兰、龟兹,所以派傅介子去执行任务。




(傅介子塑像)

傅介子是北地人,因为从军当了官。当时傅介子以骏马监身份出发,虽然有些类似弼马温,但傅介子很有使命感,他的目的地是大宛。自从李广利征服大宛后,大宛开始亲近汉朝。

宛王昧蔡原来是汉朝立的,但大宛贵人认为此人招来了兵祸,居然杀了他,另立新君蝉封。此后,蝉封与汉朝约盟,每年进献两匹天马,汉使者也采集葡萄、苜蓿回来种植,外域特色物种就这样流入中国。

当时,傅介子前往大宛,其实要借路去楼兰、龟兹。他暗中做了准备。

元凤四年,即公元前77年,傅介子到达楼兰国,他对楼兰王劈头就骂,历数大王攻杀汉使的罪恶,然后,逼问他:“大军就要出动了,你如果不去怂恿、勾结匈奴人,那他们经过此地,为什么不报告呀?”

傅介子用汉朝大军的名义去震慑楼兰王,然后,揭露他勾结匈奴的阴谋,不但要阻止他们的不轨图谋,还要问出匈奴人的行踪。

楼兰王做贼心虚,只好谢罪,然后供出匈奴使者的行踪:匈奴使者的确经过楼兰,他们要去乌孙,目前应该经过龟兹了。

傅介子一旦得到信息,马不停蹄地赶往龟兹。一通责骂后,龟兹王也谢罪了。傅介子去了大宛,完成任务后返回,再次经过龟兹。龟兹王赶紧报告,说匈奴使者就在国内。

好呀,冤有头债有主,匈奴人,还想跑吗?傅介子立即动手,带手下人全部杀死了匈奴使者,然后,向汉朝报告。朝廷拜傅介子做中郎,升任平乐监。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2章、《楼兰易破》(2)

傅介子与大将军霍光商量,他认为楼兰、龟兹多次劫杀汉使,谋财害命,必须严惩!而且,有不少机会可以接近他们的王,对方没有什么警备意识,可以执行斩首行动!

霍光也想惩罚那些元凶和主谋,不过霍光更老成沉稳,他知道:斩首容易,脱身难!如何能顺利执行任务,又可以安全撤退,全身而返呢?

龟兹远在西南方,山高路远,凶险莫测,如果贸然采取行动,恐怕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霍光很佩服傅介子的胆识,更加爱惜这个人才,为了保全这个人才,只有安全的方案才可行。

霍光的目光放在了楼兰,楼兰靠近敦煌,而且弱小,兵微将寡,想当初,赵破奴仅用七百骑兵就攻破了王城,后来任文也是将大王手到擒来。

这雷公打豆腐,就要挑软的来。谁叫你是软柿子呢?路近就方便接应,就算出兵去救都来得及。可谓:兵威所在,远交近攻!

于是,霍光对傅介子说:龟兹路远,暂且在楼兰试行吧。

得到霍光首肯,傅介子也不含糊,带上财宝和壮士就出发了。

傅介子到了边界,立马扬言要大肆赏赐西域各国,然后再到楼兰国。这个楼兰王对傅介子爱理不理的,傅介子心声一计,他假装离开,走到西面的边界,然后,对翻译官说:汉使拿来了黄金与锦绣,要去赐遍了西域各国,如果大王不来,我就去其他国家了。

翻译马上报告大王,这个楼兰王安十分贪财,他立马把傅介子迎了回去,傅介子为了稳住楼兰王,也摆摆阔,大方地展示所带财物,哇,黄金、丝绸,都是上好的财货哦。楼兰王也许双眼放着金光,似乎满眼都是孔方兄。他忘乎所以,还不知道,罪有应得的时候就要到了。

楼兰王与傅介子把盏言欢,喝得酒酣耳热,傅介子见这个财迷心窍的家伙毫无防备,觉得时机成熟。他对楼兰王说:天子有事要我私下告诉大王。

这个楼兰王以为又有赏赐,于是屁颠屁颠地跟着傅介子,入了帐幕内。这哪里还有什么赏赐呢?两个早已准备好的壮士,踏步上前,从背后刺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兵刃相交于胸前,这楼兰王到死前一刻才知道是赏刀子,当即毙命了!

楼兰贵人知道后 ,大惊失色,四处逃散。傅介子厉声呵斥:楼兰王辜负汉朝,有大罪,汉天子派我诛杀了他,要立亲近汉朝的楼兰人质为王。汉朝大军就要到了,不要乱动,否则,灭国!

后世对傅介子的刺杀行动都有评论,还赋上诗歌:

唐朝名相张九龄写了一首《送赵都护赴安西》的诗,里面对傅介子带有议论: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而大诗人李白则极力赞扬傅介子,他的传世佳作《塞下曲》专门提到一句: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可见,此事在历史上颇为轰动,因而成为一时的典故。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2章、《楼兰易破》(3)

于是,傅介子拿着楼兰王的人头回复汉朝。汉昭帝下诏声讨罪恶,褒扬义勇。

历数楼兰王安的罪恶:
1、帮匈奴做间谍,多次拦截汉使。

2、多次发兵攻击劫掠,杀害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人。

3、多次盗窃大宛、安息使者的印信和进贡之物。

楼兰王其罪当诛,罪有应得!傅介子惩罚罪恶,又不劳烦汉军,因功封为义阳侯。执行任务的两个壮士都封为郎。

汉朝立投诚汉朝的尉屠耆做王,并改国号为鄯善国,希望日后国如其名,从善如流,行善积德吧。汉朝选宫女赐给鄯善王做夫人,丞相、将军等率领百官送行,声势浩大。

鄯善王请求汉军予以保护,并屯驻鄯善,以镇抚臣民。

鄯善王很精明,他知道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回到鄯善国,十分危险,已故国王的太子还在,必然争权夺位,到时候打起了,还不让人打扁了呀?他选取一块宝地,叫伊循城,那里土地肥美,便于屯田积谷。

于是,汉朝派了一个司马,带上四十个吏士,一起屯驻伊循城,以便就近策应新鄯善王,既能协助他安抚军民,当有危急,还可保护王的人身安全。

汉朝顺利掌控了鄯善国,西域的东大门稳如泰山。此后,鄯善国未再有动乱,一直看护着中西交通大道的东段。

历史上,汉朝曾三度制服楼兰:

第一次,赵破奴仅用七百精兵就俘虏了楼兰王。

第二次,任文再度兴师问罪,把楼兰王抓了个二进宫。

第三次,傅介子成功刺杀楼兰王。

汉朝这三次出手里,以傅介子用人最少,他无需劳师动众,仅仅两个壮士就搞定啦。可谓:无须百战穿金甲,三破楼兰得胜还!

关于傅介子的斩首行动,其实值得商榷:

1、刺杀行动不合适。

傅介子宣扬要赏赐西域各国,却去了动武,还在楼兰杀得人头滚滚,这样做难免有过火之嫌,就不怕西域各国寒心吗?应该捉拿楼兰王,押回汉朝,与其弟尉屠耆当面对质,派兵去楼兰国搜查证据。

2、应该先名其罪,而后诛之,必要的程序不能省。

当人证、物证俱在时,召开西域审判大会,找来被害汉官、汉使家属,还有安息、大宛的苦主与家人,一起审理案件。要先名其罪,而后诛之,这样,杀人都杀得让人心服口服。西域各国更加清楚匈奴的罪恶,会越发亲近汉朝。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为何苏武为国坚守,牧羊十九年,回来后却没有封侯呢?

苏武对匈奴人的招降誓不低头,他被流放到贝加尔湖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其中的苦难不堪设想!

有人会问,为何他为汉朝坚守这么多年,回归汉朝后,朝廷却没有对他封侯呢?

这个还要简单说说汉朝封侯的规矩,想当年,刘邦大老板顶下游戏规则,凡是没有立功的人一律不能封侯,凡是非刘氏宗亲的人一律不能封王。

苏武虽然为国家坚守道义,绝不投降匈奴,这是很值得敬重的,但这也是本来的道义,因此,苏武并无立功,尤其没有立下军功!

因此,一般来说是不能封侯的。朝廷封苏武做了典属国,已经是优待了。

当初,李广这样一个百战将军都因为立功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而出现“李广难封”的尴尬!更别说苏武了......

即使是张骞,他出使西域十三年归来,一开始也没有封侯,当他为大将军卫青带路,由于地理熟悉,时常助卫青一臂之力,屡屡击败匈奴,如此一来,张骞才封为“博望侯”!

可见,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功封侯的!

如果像后来的败家仔汉成帝那样,一日五侯,国家的法度就会败坏!

所以,温庭筠也用诗歌来为苏武发出慨叹: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93《重创匈奴镇西域》(上)(1)

匈奴人趁着汉武帝病逝,又耍了流氓。汉昭帝刚刚登位,主少国疑,那年冬天,匈奴入寇边关,搞得辅政大臣上官桀很忙,他要亲自去朔方郡备胡。

匈奴人试探汉朝,知道对方暂无意出击。于是,变本加厉,竟然入侵了代郡。

汉朝那时候处于守势,还是没有主动出击。

匈奴尝过甜头,回味无穷呀,白白胖胖的汉朝哦,俺匈奴哥又来啦!

元凤元年,即公元前80年,匈奴左、右两部同时出动。两万骑人马兵分四路,同时入寇边塞。这下子,汉朝忍无可忍了,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啊?

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汉军奋勇出击,一路追杀敌虏,累计擒、斩了九千多人,几乎吃掉一半,还活捉了匈奴瓯脱王,而且,汉兵创出了零伤亡的佳绩。匈奴人发现汉军雄风不减,大为惊恐,纷纷向西北逃去,一时间,不敢南下到水草地来。

匈奴想和亲,又怕汉朝拒绝,总是抛来暧昧的眼神,暧昧得让人蛋疼!汉朝只是用羁縻策略应付罢了。哼!这帮子匈奴人,又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一边抢人,一边相亲,谁知道何时来一出雷老虎抢亲的?

果不其然,元凤三年,即公元前78年,匈奴单于派犁汙王动手,先贼眉鼠眼地偷窥一番,然后说张掖兵弱爆了,可以尝试偷袭,说不定能夺回失去的地盘。

汉朝提前破获了对手的阴谋,于是加强戒备。不多久,狼真的来了!

右贤王、犁汙王赤膊上阵,派出四千骑兵,分三路入寇。汉军有备无患,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同时发兵反击,结果大破匈奴人。汉军阵营的义渠王还射杀匈奴犁汙王,敌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逃脱,真是赔了个底儿掉呀!

从此之后,匈奴再也不敢进犯张掖,你请他都不来啦。

匈奴人心里面犯嘀咕:哎呀,这河西搞不定,那东边又如何呢?不是还有个乌桓吗?汉朝、乌桓能任我抢吗?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93《重创匈奴镇西域》(上)(2)

乌桓原本呆在东胡的旧地,后来,武帝破了匈奴的左地,派乌桓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各郡的塞外,让他们帮忙侦察匈奴。后来,乌桓看见自己很好!很强大!于是就反了,多次犯边。霍光很反感乌桓,当得知匈奴要袭击乌桓时,就问赵充国如何处理。赵将军认为以胡制胡,是好事情,无需出兵。

霍光却认为,应该杀鸡儆猴,于是去问范明友,范将军却认为可以打他们一顿,请对方尝尝汉家老拳的味道。于是,霍光告诫说:“兵不空出!”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匈奴、乌桓都不是好东西,打谁都可以,打谁不是打呀?

结果,范明友在错过匈奴之后,狠狠地打了乌桓一顿,斩首六千多级,其中有三个是大王。匈奴立马就吓尿了,哎呀,还好,人头还挂在脖子上!于是,远遁而去,不敢出兵。

匈奴心有余悸:哎呀妈呀!汉武帝虽然不在了,但汉军还那么强,招惹不起啊!

匈奴匪气不改,见到谋不了汉朝,就往西边去,想打一下乌孙的秋风!

乌孙有汉朝的公主,匈奴想打公主的坏主意,绑票的买卖他也要干了!车师是匈奴的死党,匈奴拉上小弟就开打了,匈奴南下,车师西进,两路夹击,打得乌孙人连连失地。车延、恶师的疆土都先后落入匈奴手中,匈奴也不罢休,还要绑了汉公主,俨然要当雷老虎。

乌孙的汉公主十分惊恐,她就是解忧公主,但这忧如何解得了呢?真是愁死个人啦!只有向汉朝求救!

汉昭帝收到报告,连忙跟群臣商议,看看如何解救解忧公主。谁知道不幸降临,年轻的汉昭帝突然驾崩了,一代少主英年早逝,丢下未尽的事业,撒手人寰,令人叹息。

霍光经过波折,废掉了继位不久的刘贺!经过群臣商议,大家拥立了汉武帝的嫡曾孙儿——刘病已,他就是历史上开创“汉宣之治”的汉宣帝——刘询。

刘病已身世悲惨,刚出生没多久,就因长辈卷入巫蛊之祸而入狱,他在监狱中长大,身体不好,而且身边的亲人都死了,他就是一个孤儿。

后来,小曾孙由外祖母家抚养,少年时曾游历民间,知道人民的疾苦。刘病已怎么都没有想到,早年的灾难,也许是苍天对他的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当刘病已十八岁的时候,霍光看上了他。元平元年(前74年),刘病已被拥立为汉天子,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国家和贫弱不堪的百姓,他默默地观察着,准备下一步的行动。

当时,由于匈奴逼乌孙甚急,乌孙昆弥亲自上书求救了。乌孙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终于发出怒吼,准备反抗匈奴了。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93《重创匈奴镇西域》(上)(3)

这回,乌孙也拿出血本,准备血拼:“连为匈奴所侵削,昆弥愿发国半精兵人马五万匹,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哀救公主!”(见《汉书.匈奴传》)哇噻,乌孙愿出一半精兵,可是大手笔啊!

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他负责汉乌双方的沟通协调,最终,还促成乌孙对匈奴的打击,而且,是致命一击!

他是谁呢?他就是跟随苏武出使,又被扣留匈奴十多年的常惠。




(常惠出使乌孙)

常惠是太原人,他应募参加苏武的使团,谁知道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后来,常惠协助汉使挽救了苏武,最后,他也跟随苏武归汉,因功劳而拜为光禄大夫。

常惠出使乌孙,知道汉解忧公主的危急状况,于是立即上报汉朝,可惜,汉昭帝驾崩,让人伤心,但乌孙的形势日甚一日,不可不救啊!

后来,汉宣帝登位,他可怜解忧公主的处境,又经过霍光与群臣的筹划,内部统一了意见。汉朝一致决定出兵,从东面打击匈奴,而乌孙兵从西面往东挺进,直接打击匈奴右地,常惠负责引导、协助乌孙人。

本始二年(前72年),汉朝大规模讨伐匈奴。五个将军兵分五路同时出击,简直要把匈奴大卸八块!行军部署是这样的:

1、御史大夫田广明任祁连将军,带四万多骑兵,从西河出击;

2、范明友是度辽将军,他带三万多骑兵,从张掖郡出发;

3、前将军是韩增,他带三万多骑兵,由云中郡出击;

4、后将军是赵充国,他当上蒲类将军,带三万多骑兵,从酒泉郡出发;

5、云中太守田顺当上虎牙将军,带三万多骑兵,由五原郡出发。

汉军累计超过十六万人,可谓:士马强盛、军威浩大啊!这下子,吓得匈奴人狼狈逃窜,他们早早地远遁。结果,汉军没有多大斩获。




(汉宣朝五将军出征形势)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93《重创匈奴镇西域》(上)(4)

军事行动效果甚不理想,似乎只为驱赶匈奴人一样,无法对匈奴伤筋动骨,想要镇服胡虏,乃至迫使对手投降,如此战果显然无法达到目的。

匈奴人自从漠北决战失败后,就变得更加狡猾,他们远远躲在大漠西北端,悄悄地观察形势。针对汉军不同的动向,匈奴人采取了多种手段,力图反制汉军:

1、夹击汉朝孤军。

当初,李广利孤军深入,虽然在天山一度打败胡虏,但是,李广利由于没有后备军,更没有友军策应,深入敌境后,又不能及时撤退,结果,在胜利后反而遭到夹攻。李广利兵团深陷困境,几乎绝望。

好在有赵充国,他组织敢死队请战,奋勇杀出一条血路,拼死开路突围。如此一来,李广利才紧随其后,侥幸逃出生天。否则,国舅爷很可能提前在塞外报销。

2、围攻汉朝少数人马。

后来,李陵用五千精兵横扫草原,一度威震胡虏。可惜,兵少力弱,又没有战马,步兵仅仅徒步作战,虽然转战千里,但也跳不出包围圈。单于发动八万大军,一路围追堵截,汉军五千人几乎伤亡殆尽。

只怨路博德不肯救援,让李陵身陷重围,最后突围失败,被迫投降。李陵距离汉朝边塞仅仅一百多里,竟然无人来救,唯有饮恨终生。

可见,汉军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各路人马各自为战,效果不佳。


3、诱敌深入,围歼汉军。

李广利在巫蛊之祸事发后,妄图立功赎罪,于是,疯狂北进,带着七万多人,进行军事豪赌。匈奴单于收到军报,立即使出诱敌深入的招数,渐次撤退,将李广利兵团引入包围圈。

李广利立功心切,懵然不知。他只顾猛冲猛打,全然不顾将士的安危,只为个人捞取政治资本,反而中了单于的奸计。最后,落入前无去路,四面受敌的绝境,唯有向胡虏投降。


4、避敌锋芒,远远逃遁,保存实力。

而汉宣帝初年,汉朝发出十六万骑兵,本想重创匈奴。但单于知道汉军兵力超过自己直属部队的人数,不敢硬碰硬,选择一走了之,逃之夭夭。汉军缺乏目标,又没有向导,遇到战机,某些将军却错失良机,结果徒劳无功,白跑一趟。

汉军也许要总结一下,分析行动的得失,以后方能制敌死命,克敌制胜。

(上集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4章、《重创匈奴镇西域》(下)(1)

经过对战事的检讨,问题还是被发现了。

原来,汉军中的祁连将军田广明明知道胡虏在前,却逗留不进,以致错失战机。他获罪下狱,自杀了。

虎牙将军田顺错失战机,谎报军情,也获罪下狱,最后同样自杀了。汉军折损了两名将领,战果让人大失所望。

其实,汉军应该有更好的行军方略:

一、汉军兵力太过分散,应该整合人马。

从人数上看,每支人马数量还不足五万,兵分五路,各自进攻。其实,不能再用广撒网、多捞鱼的方法了。应该整合成两路大军,每路八万人,各路分两翼突进,东面三万人,西面五万人,尽量向西进攻,成形钳形攻势。不要再走五原和云中出发。


二、汉军应由河西绕过西域北部,再向西北挺进。

应该集中在两个地方出征:
1、敦煌
从那里出兵有经验,而且那里储备比较充足,接近西域,西出、北进还是比较方便的。

2、居延泽
那里方便补给水草,而且有亭障工事,来回方便驻扎,攻守自如。补给充足后可以向西北深入,绕过车师地带,像刀一样插入匈奴的胸腹。


三、汉军其实可以与乌孙协同进军。

汉乌双方完全应当相约越过车师,在匈奴右地集中,既然乌孙知道敌营布局,而且轻骑熟路,那么应该派人帮汉军带路,因为,常惠已经去领护乌孙兵了,为何乌孙不协助汉军呢?

要想重创匈奴人,少不了乌孙人的帮忙,因为,乌孙人曾在匈奴西部生活,而且曾与匈奴有婚姻关系,有过不少往来,知道对手的门道和死穴所在。


如果有好的向导,则汉兵进军不难,不必相约在匈奴之外会师。汉军深入塞外,要是没有带路的,两眼一抹黑,难道去抓瞎吗?有个好的行军向导,总比瞎猫去求死耗子要好吧?

而且,汉军各路人马分散行动,每支队伍人数也不多,人家乌孙怎么的也集中五万人马呀!没有足够的优势兵力,又不熟路,更没有策应和救兵,匈奴要是打你的埋伏,可是管杀不管埋啊!

东路各支汉军几乎无功而返,那么西路乌孙兵呢?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