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4章、《重创匈奴镇西域》(下)(2)

汉宣帝和霍光正在苦苦等待消息,还以为一切并不顺利。




(汉宣帝像)

但是,事情恰恰相反,乌孙却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常惠领护乌孙兵,进军十分顺利,一直打入右谷蠡王庭。

面对匈奴营地,常惠全身血脉涌动,心潮澎湃啊!过去的记忆尽是痛苦与屈辱,如今一切都化作奋战的勇气,苦难的历程焉能淡忘呢?所有的所有,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我,常惠,来啦!




(常惠观察地形)

常惠,苍天把伐匈大任交给你,这也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

回顾常惠的经历,他在匈奴历经坎坷,后来才回归汉朝;多少年的扣留,多少年的苦难,多少年的屈辱,那一切都刻骨铭心!

胡虏们,汉朝与乌孙已经结盟,要共同对付残暴的敌人,彼此之间必须来个了断!为了逝去的汉武帝、汉昭帝,为了苏武和乌孙汉公主,为了无数死难的将士,为了受苦受难的边疆百姓们,是时候讨回公道了,常惠,就看你的啦!

结果,常惠不负所托,他领护乌孙五万精兵,奋勇杀敌,一举擒拿了单于的父亲、嫂子、居次、名王、犁汙都尉、千长、将领等牛鬼蛇神,而且擒、斩颇多,使匈奴兵折损三万九千多人。

常惠他们缴获马、牛、羊、驴、骡、骆驼七十多万头,赚了一个大发。匈奴人驱赶畜产,慌忙逃遁,因此而死亡的胡虏及牲畜不计其数!

这也许是匈奴人作恶多端之后的必然报应吧!他们违背天理人道,抹杀苍生求存发展的公道,难道就不该遭受惩罚吗?

这是自漠北决战以来,匈奴最大的惨败!经此一役,匈奴大为虚耗,国力急剧下滑,为日后走向分裂埋下伏笔,他们从此就怨恨了乌孙。




(汉乌联手伐匈的形势)

后来,常惠因此惊世奇功,被封为长罗侯,但他还有心愿未了,那就是龟兹的遗留问题。

那龟兹有什么问题呢?

原来,当初李广利出兵打大宛,经过杅弥国,对方派太子赖丹去龟兹做人质,李广利就责备龟兹,说好你个龟兹,人人都来臣服汉朝,为何龟兹要接受赖丹做人质呢?于是把赖丹带回长安。

后来,昭帝采用桑弘羊的建议,任命赖丹做校尉,去轮台屯田,那里与渠犁田地相连。龟兹贵人姑翼从中挑拨,认为赖丹带着汉家印绶,是来争夺田地的,对龟兹不利。于是,龟兹杀了赖丹,然后向汉朝谢罪。汉朝当时未能讨伐,此事搁置了下来。

如今,汉朝军威大振,本来常惠想发兵讨伐龟兹,但汉宣帝见动用十六万大军,也徒劳无功,不想滥用兵力,不同意再出兵塞外。

汉宣帝爱惜民力,也爱护士兵,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而且,要恭喜汉朝军民啦,你们遇到的是文景之治以来少有的仁义君主——刘询!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是,到了后来,他穷奢极侈,靡费天下,又穷兵黩武,连连征战,差点儿把国家的前途给断送了。一切还有待汉宣帝去努力中兴呢!对于军国大事,焉能不慎,又岂可不慎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4章、《重创匈奴镇西域》(下)(3)

不过,霍光自有锦囊妙计,还可安定西域;他听闻后,表现得十分机智,悄悄地暗示常惠可以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常惠于是带五百人出发,借赏赐乌孙为名,要顺路打击龟兹。

回来的时候,常惠发动龟兹以西两万人马,龟兹以东两万人马,再加乌孙兵七千人马,从三面围攻龟兹。哇,好家伙,将近五万人马,这下子,汉朝在西域的动员能力充分显现出来了。

兵威很大,问罪之师,谁敢抵挡呀?而且,问的是杀害汉使之罪,龟兹服软了,龟兹王把那个贵人供了出来。龟兹王说主谋是贵人姑翼,于是,常惠斩了元凶,然后返回汉朝。

这样一来,汉朝在西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汉将不但联合乌孙,成功打击匈奴,而且,还能调动征发西域联军,自己才用五百人,却调动了百倍的力量,将近五万人啊,再胖揍匈奴一次都够了!

想当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为了联合西域伙伴,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到如今,超过一个甲子的等待,终于等来了国家大战略的实现,而且,战绩辉煌呀!

西域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北道从玉门关出发,经过大沙漠,越过罗布泊,可以向车师进发,抵达车师后,转而向西进发,不久,便能访问乌孙。

由于北路靠近匈奴,时常受到侵扰,所以,控制车师、联络乌孙就成为北路战略,一切谋划都为了制服匈奴。

若车师臣服汉朝,而乌孙又成了战略伙伴,那么,汉朝可以从西面、南面、东面同时夹击匈奴,匈奴人或者臣服,或者逃亡,再也不能危害汉朝。

南道从阳关出发,最近的要数鄯善国,它原来是楼兰国,因为反复无常,后来被汉朝镇服,依附了大汉国。南路会经过莎车,转而进至北路上的疏勒。大宛国就在汉朝的正西面,两国邦交早已正常化。

北路翻越葱岭,可以去康居,南路穿越葱岭又能到访大月氏、大夏等国,若从大夏南下,甚至可以走入身毒的领地,而使者西进,则必定受到安息国的欢迎。由此可见,西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汉朝在那里大有可为啊!

看看这个气场,谁能有如此恢宏的气势呢?汉朝的朋友圈可真大呀!只有大汉朝那么牛,在西域有如此大的手笔,真是神来之笔啊!以后,西域车师就不难对付啦!匈奴将更加困顿,直至败散,并走向分裂!


参考文献:

《汉书.匈奴传》

《汉书.西域传》

《汉书.常惠传》

(下集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5章、《西羌风险》(1)

匈奴虽然是个流氓,但是面对汉朝的宿将,他连无赖都不敢耍;那些跟着胡虏的小混混们,见匈奴接连遭受打击,大势已去,也背离大滑头而去。可以这么说,匈奴的部落联盟,在受到乌孙重创之后,逐渐开始瓦解,直到四分五裂,此乃后话,以后慢慢讲。

匈奴当然想找回面子,但绝对不想找死!如果遇到常惠、赵充国这样的猛人,匈奴宁愿头也不回,落荒而逃!

常惠上回带领乌孙兵,几乎砍掉匈奴半边身,胡虏当然怕得要死。于是,他们悄悄地想着要报复汉朝。

这一年,匈奴人发动十多万人马,挨近南面边塞,一直到达符奚庐山,他们名义上是打猎,实际上是打劫(嘿嘿,俺要打....打个劫,顺道劫.....劫个色)!

匈奴有人逃亡了,向汉朝投降,报告了单于的阴谋!那匈奴之地如今好苦呀,没吃的、没喝的,随时还有可能被吃掉!但凡有点儿头脑都想开溜。

汉朝派宿将赵充国出征,老赵带着四万铁骑,屯驻沿边九个郡。单于一听,心里拔凉拔凉的,俺不想找死,也不是找抽的,找道道儿撤还不行吗?

单于闪人了,闪电一般消失了。这赵将军威名远播,威震匈奴,想当年,匈奴西祁王就是被老赵活捉的。匈奴只好猫在远处,躲到天边,一时不敢寇边,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了,仅有的时光,恐怕都要用来搞内乱。

好家伙,赵充国雄镇九郡,汉宣帝很满意,凡有大事都愿和老赵聊,尤其是筹边抗敌的事情。

元康四年,即公元前62年,西羌却传来了坏消息,边疆的风险正在日积月累,形势不妙呀。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5章、《西羌风险》(2)

原来,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羌人部落,惹来了极大的麻烦。先零羌的酋长提出请求,要渡过湟水,然后北进,到无人耕种的地方放牧。安国先生以为无所谓,就向汉朝报告此事,他还不知道,自己这安国先生已经变成了东郭先生,还遇到了狼,那狼自然就是先零羌的酋长了。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还能有什么好事呢?

后将军赵充国闻讯,立刻就弹劾义渠安国,斥责他的奉使不敬之罪。不敬国家、不敬律令、不敬边郡,安国犯下低级错误,那将后患无穷。原因很明显:

1、轻易答应先零羌,让其渡过湟水,那其他羌人部落会相继仿效。
湟水流域的汉军兵力比较单薄,一个大部落,尚且不易对付,如果各个羌族都来了,对方人多势众,会反客为主,蚕食边疆,形势必定危险。

2、湟水流经金城郡,那是汉昭帝始元六年新设置的,根基还不牢固。
金城郡由天水、陇西、张掖三郡的分割土地组成,北部与武威郡相接。武威郡原是匈奴休屠王的领地,汉武帝设置武威,就是为了分隔匈奴与羌戎,断绝他们往来的通道。

一旦羌人越过湟水,金城郡就会首当其冲,金城的西部都尉将被孤立、包围,而且,会威胁到令居要塞的安全。

如果,匈奴南下侵袭,可以与羌人南北夹击:

一来打通匈、羌通道。

二来联手切断河西走廊的后路。

三来通过突破口,能进攻陇西郡。

寇边的同时,不但阻断中西交通大道,还可进一步压迫陇、关重地。得陇不仅仅可以望蜀,还能入主关中;如果不幸有这么一天,匈、羌联手发难,那汉朝长安的命脉可就危在旦夕了。到时候,西北丝路的得失就在两可之间啦!

历史上,七百多年后,大唐的长安城曾经被吐蕃攻占,他们就是从陇西入犯的。


3、义渠安国没有事先请示朝廷,妄自作出错误的决定。
义渠安国汇报时已错过阻止的时机,让汉朝西疆陷于被动的局面,实在是愚昧无知!要知道,无知犯错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沉痛的,而且要由国家来买单,还不是大不敬吗?

果不其然,羌人老实不客气,抢先渡过湟水,不断扩大放牧地盘,金城郡县的官吏禁止不了,局面逐渐失控。




(金城郡形势)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5章、《西羌风险》(3)

元康三年,即公元前63年,先零羌与各大羌人部落举行大会,解除仇恨,交换人质,订立盟约。汉宣帝听闻消息,立马找赵充国来商量。赵充国对西羌状况评说了一番,发人深思啊:

1、羌人的祸乱不好对付。

羌人如果势力分散,则容易控制。他们分出很多个部落,各有自己的首领,互不统属,又看对方不顺眼,经常互相攻击,不能统一,也就无法一致对外了。

如今,各部落解去仇怨,交换人质,还定下盟约,称之为“解仇交质”,那是联手举事的前兆啊!交换人质就是让对方放心,如果放心就能专心,专心作难先要去除后顾之忧,无仇无怨,协力同心,这样的敌对联盟是很可怕的。


2、西羌人曾经联合造反。

三十多年前,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冬天,西羌各部造反,共同对抗汉朝。发难之前,羌人也“解仇交质”。那一次,群羌合谋,进攻令居要塞,就是要打通北进的通道。想当年,汉朝派郎中令徐自为和将军李息出征,发兵十万,苦战了五、六年,最终才平定下来,代价沉重啊!

3、匈奴曾经勾结羌人部落。

征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先零羌首领封煎等人与匈奴通使,匈奴使者后来去劝说群羌,他们认为李广利率领大军投降了匈奴,汉朝力量必定被削弱,羌人何必为汉朝服役那么辛苦呢?这苦哈哈,混口饭吃容易吗?不如一起去攻打河西四郡,酒泉、张掖原属匈奴所有,那里土地肥美,应该一起攻占它,还不是快乐自在任逍遥吗?

后来,匈奴人不够意思,想独吞河西之地,右贤王、犁汙王发兵,一个饿狗抢屎,扑向张掖,谁知道撞到枪口上,结果,伤亡了九成人,几乎尽丧。门牙都被打掉了,还怎么咬人呢?于是,不敢再入寇张掖。

但如果匈奴勾结羌人,从背后袭击张掖,汉朝很可能有腹背受敌之险。可见,匈、羌联手就会危害河西,群羌联手更能进犯陇上。

4、匈奴人不断离间挑拨,会迂回袭扰,风险正在累积。

匈奴已经与乌桓不和,又去西域挑拨离间,想用美女、貂裘去诱惑尉黎、危须等国,可能是汉朝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太大,人家鸟都不鸟匈奴。

匈奴见色诱不成,恐怕会心生诡计,如果他们绕道西域,进入羌地,一个迂回,就可直接与先零羌勾结。至于其他图谋,这些邪恶集团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那帮子家伙还有什么好人呢?流氓、无赖说来就来!

总之,汉朝对于匈、羌,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杜绝后顾之忧!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5章、《西羌风险》(4)

一个多月后,坏事情不幸被言中了,羌侯狼何果然派人到匈奴借兵,扬言要攻打鄯善国和敦煌,企图断绝汉朝的中西交通大道。

赵充国认为狼何只是小月氏而已,一个小弟起不了风浪,反倒担心匈奴使者,他们是否已经到达羌地呢?波谲云诡,诡异莫测呀!而且,先零、罕、开几个部落已经解仇交质,大有联手之势。

如果不走运的话,到秋天马肥的时候,变乱必定骤起。应该派兵筹边,提前做好战备。同时,要阻止群羌解仇交质,查明并防范他们的阴谋。

汉朝廷还是派义渠安国去解决问题,你自己的屁股自己擦,别把臭屎惹回来。可是,这安国先生惹事在先,坏事在后,而且,坏了大事,竟然引发了惊天变乱!

安国先生受到弹劾,一肚子怨气,想都不想,就把气撒在先零首领身上。他先召集先零酋长开大会,把三十多人闹哄哄地聚集一起,以他们残暴狡诈为借口,全部诛杀!还派兵攻击先零部众,杀死一千多人。

如此一来,就彻底砸锅了,安国先生把羌人都逼急了,别说有心造反的,连无心起哄的都会谋逆作乱。

因此,连原来归顺汉朝的羌人背叛了,归义羌侯杨玉叛变,羌人对汉朝彻底失去了信任,谁还会恭顺呢?于是,群羌皆反!主谋的、胁从的大小羌族人,有如山精地灵、河神水怪一样,全部蹦了出来,为祸人间;他们攻城杀官,无恶不作!

安国先生见捅破了天,搞得到处着火,愤怒之余,他只好急急带兵镇压,企图灭火!

安国先生带领三千骑兵,准备防羌,谁知道经过浩叠时,遭到羌人袭击,一个埋伏打下来,车辆、辎重、兵器等等家当损失惨重,安国兵团几乎破产。

义渠安国知道局面糜烂,不可收拾,唯有退回令居要塞,力求自保。同时,安国先生十万火急地向汉廷报告。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5章、《西羌风险》(5)

安国惨败可谓咎由自取,而汉朝廷也有责任:

1、在错误的时间做了大错特错的事情。

义渠安国刚到边郡,立足不稳,又不查明情况,连对手的图谋都不清楚,这个时间怎么能够乱作为呢?这不是作死吗?可谓:不作不死,一作就死,乱作惨死!开始的时候不作为,该请示的不请示,该禁止的不禁止,结果错失良机,贻误大事。

这也就算了,总得亡羊补牢,做好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到后来,更惨,胡作非为!以不作为开始,以乱作为告终,非砸了汉朝的牌子不可。

他务必先找先零首领个别谈话,多加镇抚;然后,妥善安置,把三十多个首领分开处理,不让他们彼此勾结;分而治之,区别对待,让首领之间无法见面,也不能见下属,由汉朝代为传令,掌控每个部落的情况,逐一分化瓦解。

势分则力弱,分化则受控,这是要逢强智取,遇弱力擒呀!务必减缓不利因素对局面的冲击。然后,请朝廷速派宿将前来处理,方为上策,绝不能蛮干!

可是,安国先生都干了啥呢?一下子聚集群酋,想毕其功于一役,操之过急啦!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焉能动刀子呢?对方人多,必然逞强狡诈的啦,你百口莫辨,众口难调,人家一人一口吐沫星子,都把你淹死,因而,急了就杀人,还杀了个人头滚滚,把对方首领全数诛灭,那是自取大祸啊!

2、战略空间优势尽失,还在急躁冒进。

羌人已经渗透入金城郡,郡县都禁止不了,那些县城都被分割包围了,必须通知各县要坚壁清野,做好防范,尽快保护百姓,必要时候赶紧疏散!原来,汉朝用湟水设限制;当时,最好让他们回归故地,那样才有足够的战略空间,进行排兵布阵。

如今,优势尽失,还急躁冒进,派兵攻打人家部落,杀人一千部众,这不把人家往绝路上赶吗?还能不把群羌都置于对立面上吗?打击面太大,又无攻防策略,一旦群羌造反,你纵有百臂千手,又能打得了几个呢?


3、用人不当,调兵失措。

汉朝用人不当,不该再派义渠安国出使,就算去,他也只能当个助手,连副手也不配!赵充国将军才是不二人选,更何况堂堂大汉朝,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何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呢?

边郡的有生力量才三千多人,焉能对付群羌啊?还主动去挑事儿,这不是找死吗?而且,由无能又无知的安国先生带领,那就是送死啊!不挨揍才怪呢!

赵充国早就告诫朝廷,必须派兵筹边;也许天子担心赵将军年老,但可多派副将协助,由老帅统筹指挥就可以啦,兵贵神速,一切不能迟疑,迟则生变,到头来还是要派赵将军,那不如未雨绸缪,先行先试好了。


4、解决方案失策,犹豫不决。

汉朝应该分化瓦解对手,先把先零、罕、歼等部落首领妥善处理,逐一查明解仇交质的阴谋,哪怕把他们都请到高门大宅,当作hello kitty一样供养着也好,总比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的要好。

一面缓和,一面谈判,一面暗中派兵用将,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剿抚并用,这个策略应该优先做好安排;如果碰到匈奴人插手,那打他就是了;但群羌则易于分化,用名将镇抚,用丝马、粮食贸易去调和,多买马方能削弱敌人,在潜移默化当中,瓦解对手的进攻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呀!


但安国先生已铸成大错,谁来收拾残局呢?总之,西羌形势岌岌可危,宿将良臣该出马啦!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汉书.宣帝纪》

《汉书.赵充国传》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6章、《赵充国出马》(1)

西羌的风险终于爆发了,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汉宣帝让御史大夫丙吉出面,向赵充国征询用将的意见。

赵充国很自豪地说:“没有比老臣更好的啦!”他的自信来自于实力,他有身经百战、久经战阵的沉勇,有攻守进退、纵横疆场的谋略;满朝文武之中,舍赵充国其谁呀?




(赵充国军营谋划)

汉宣帝又询问赵充国:将军估计羌虏会如何发难呢?要用多少人呀?

赵充国信心满满地说:百闻不如一见!行军方略不能脱离实际地猜测,老臣愿亲自到金城去,在那里观察敌情,制定作战方案后就会上报。羌戎弱小,却违背天理,胆敢造反,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请陛下放心,把事情交给老臣吧,不必忧虑。

汉宣帝听了一百个放心。

赵充国把用兵的重点放在金城郡,自然有现实的考量:

1、金城郡处在武威郡和陇西郡之间,是羌戎首先发难之地,那里既能掩护北部的武威,又可作陇西的藩篱。与羌戎较量,金城是重中之重,打探敌情最为便利。

2、分析过西羌的风险,匈奴人或许想插手,但他们已经处于收缩防守状态,有心无力:

一来不敢进攻张掖,上回几乎全军覆没,这次请都未必愿来。

二来不能进攻敦煌,近些年来,汉朝在西域与匈奴激烈争夺,西域各国已经投向汉朝的阵营,连车师都怕保不住了。匈奴在西域的东北部,如果不能顺利通过车师地界,他就无法轻松入寇敦煌。

三来常惠、郑吉他们不断调集西域联军,压制着匈奴。

况且,匈奴内部混乱不堪,恐怕分裂之祸迫在眉睫,他们自身难保,哪里还腾得出手来,去勾结羌戎呢?北狄至多煽动挑拨一下,看看能否乘隙而起,再捞点儿好处。

3、匈奴曾经沿着边塞南下,想偷袭,但慑于赵充国的威名,不敢放肆。

当初的匈奴还有些实力,如今,连西域的日逐王都与单于离心离德;弄得人心离散,势分力弱。很难从北面进攻武威,那么防御匈奴的压力就减少了很多,不过,河西四郡还务必加强防备,不能掉以轻心。既然无北顾之忧,那么来自背上的毒疮——羌戎问题,就必须解决。

4、羌戎起事的地方,相当于汉朝的软肋。

金城郡的得失关乎大局,那是河西四郡的后方,一旦切断了陇右与河西的联系,那么河西就会孤悬在外。汉朝的物资和兵将输出十分困难,都无法增援河西,那里就会越发困乏。这直接影响汉朝对西域的争夺。

试想一下,河西的得失尚在两可之间,那河西以外的西域就更难保护了。超过一个甲子的西域大计,是无数将士用牺牲换来的好局,焉能毁在羌戎手里呢?这可是西北丝路最重要又最薄弱的环节啊!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关于匈奴分裂的问题

匈奴在西汉时期曾经分裂,有人以为那时候就分出了所谓的“南、北匈奴”!

其实,这个观点不准确,西汉时,的确有匈奴五单于争立的祸乱,真可谓四分五裂。

又怎么会仅仅是南、北匈奴这么简单呢?

虽然,后来只剩下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但是并非南北匈奴对峙。

不错,呼韩邪单于带上残部,南下逃到长城边塞,并向汉朝臣服。但这不是南匈奴。

而郅支单于迁徙到康居,也不是北匈奴。

后来,郅支被汉朝的惊世大牛人陈汤带兵一刀给宰了,也不能说北匈奴覆灭。因为,还远没有北匈奴呢!

所以,一直到80年后的东汉时,匈奴才因为内部矛盾,分裂出南北匈奴两大对抗的部落联盟。

以上这些内容,会在《家国丝路大英雄》后续章节讲述,敬请大家关注!

请大家多多阅读,多多评论!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fei0070 2019-06-21 09:25:54
我都把故事里的您当成朋友了
-----------------------------

你好,首先谢谢你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写出好的文章,给大家分享知识!今天为何如此冷清呢?还请各位多顶此贴,多多评论,你们的需求就是我的动力!我们一起加油吧!

如果各位大大觉得文章还可以,就请点个赞吧,谢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6章、《赵充国出马》(1)

于是,赵充国以古稀之年的宿将身份,带兵出征了,主力人马很快来到金城。赵充国的儿子——右曹中郎将赵卬另带一路兵马,赶赴令居,那里也是薄弱环节。而且,只有大草包——义渠安国龟缩在那里,焉能让人放心呢?

赵老将军要向南挺进,目标地是西部都尉府,原因很简单:

一来那里是前敌根据地,可以突入羌戎新近霸占的地盘,在那里可以更从容地镇抚敌人,可镇则镇,可抚则抚。

二来向造反的群羌宣明威势,摆开战略进攻的态势,有效地压制、阻击敌人,这样能让敌人心生畏惧,不敢肆意妄为。

三来可以为后面的金城建立屏障,在西部都尉府可以构筑工事,设置坚固的藩篱,保护金城郡的前沿阵地,并分隔犬牙交错的群羌,让他们无法勾结,无利可图。

以后,大可慢慢驱赶他们,并礼送出境,令其知难而退,回归故土,不再发难。

赵老将军开始行动了:

1、安全渡河。
兵法上对渡河很讲究,如果半渡而击,则出击方可稳操胜券,拦腰截断敌人,使其首尾不能相救。但若行军者半渡受袭呢,那就是兵家大忌,如果控制不好,离败亡就不远了。

首先,老将军集中优势兵力:

等骑兵聚集到万人之后,才开始行军。重兵集结,军威大振:

一来敌人不容易来偷袭;
二来就算来偷袭也吃不下;
三来在塞外有足够力量防守反击;
四来力量不会分散,以免毫无目标地四处出击,反倒让敌人逐个击破。

其次,老将军派出先锋去试探,然后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趁着夜色掩护,三校骑兵奉命悄悄渡河,抢占有利地形,摆开阵形,列阵掩护后续人马;就算有敌人摸黑来下黑手,也必然遭到反击。

结果,天明之后,大部队开始渡河,一切都安全高效,最终,全部顺利渡河。

再次,扎营坚守,破解诱敌之计;

汉军渡河后,遇到羌戎骁骑的骚扰,老将军见敌骑在军营两侧穿梭,告诫士兵克制,在疲惫的时候,不要以短攻长,免得中了诱敌之计,干脆坚守休养,等养精蓄锐之后,再作下一步的行动。


2、安全穿过四望狭。
首先,老将军远远派出骑兵,往来侦察四望狭。

这证明老将军重视斥候,所谓:先察而后谋,先谋而后战!侦测风险,评估风险,然后确定作战方案。


其次,老将军趁夜带兵穿过四望狭。
谨慎侦察后,没有发现敌人,也借着夜色掩护,潜行突进;因为,夜里敌人在休息,不会来打埋伏,既然白天都没有发现伏兵,那么晚上更安全。结果,在安全通过后,老将军对各位司马断定说:羌戎不会用兵!

因为,假如敌人伏兵于山谷两旁,居高临下射击、投石,那么汉军无法度过山口,即使强攻都会伤亡很大。此言一出,军心大定,敌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再次,老将军带兵沿河逆流而上,占据上游。
上游地形好,水势高,而且水源清洁。占据制高点,扎营、行军都大为方便。起码,敌人无法水攻我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6章、《赵充国出马》(3)【更正上篇标号为:第96章、《赵充国出马》(2)】

经过一连串谨慎的行军,赵老将军成功抵达西部都尉府,如此一来,汉军终于打开困局了。

汉军掌握了主动,羌戎一看,非常着急,天天来挑战。赵老将军置之不理,只是每天犒赏将士。战士们都想出击,但老将军就是坚守不出。这一招叫做“疲敌兼自强”!

两军交战讲的是勇气、锐气,如果敌人天天叫阵都吃了闭门羹,那么时间一长就会锐气尽失,或骄横、或沮丧,因为,敌人拖不起,也耗不起。在无尽的消耗中,敌人的军心战意都会逐渐瓦解,劳而无所获,必有悖心!

有一次,汉军抓获俘虏,一审问就知道敌人内部不和了,各个首领居然多次彼此埋怨,都后悔造反。为啥?

他们最怕的是三朝宿将、威震边关的赵充国啊!人家用兵如神,也料事如神,敌人却想赶快捞好处,但速胜不能,逃之不得,守之不可,反受其制,想决一死战哪有那么容易呢?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落在老赵的手里!

哼!羌戎,等着吧!打不死你,也耗死你!老将出马,一个顶十万呢!那气势完全胜过当年李息的十万大兵啊!

有些羌戎在后路出击,断绝了汉军的补给线,这可有些麻烦。

赵卬这一路军靠近令居,可以采取行动,因此,他上奏朝廷。经过允许,赵卬会同金城太守、骁骑都尉全力搜捕在山间打埋伏的贼人,从而保护了汉军的运输线,后勤补给有了保证,那样打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当初,罕、开的羌戎首领靡当儿派弟弟雕库来告急,说其他羌戎准备造反。后来,噩梦成真,西部都尉就把雕库扣为人质。赵充国查明真相后,认为雕库无罪,还可以用来宣传汉军的政策,于是放了他,让其回去劝说敌人:

1、汉军只诛杀有罪的人。
例如:先零羌那些恶棍必定要遭到打击。其他人不必担心,不要胁从造反、自取灭亡就是啦。

2、鼓励羌人诛杀有罪的人。
若能杀敌,按各个级别给予奖励。最高奖赏是诛杀大首领,赏钱四十万。

3、鼓励羌人俘虏有罪之人。
若能俘虏敌人,就把俘虏赏给有功之人。

赵充国的战术不但威震敌人,还把被迫胁从造反的人都分化出来,为的是瓦解敌人的联盟,等元凶首恶势穷力尽之时,可以一举击破之。

只是,入侵的羌戎不少,要取得胜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水滴石穿也非一日之功。

接下来,赵将军和汉廷有什么高招呢?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7章、《战斗激辩》(1)

汉宣帝担心西羌的战事拖延,在西部调兵遣将,为河西与陇上协同作战做准备。东线由西向东动员,从金城、陇西、天水到安定、北地、上郡,全部纳入平叛范围,属地的骑兵、羌族士兵都征发了。

而西线也毫不含糊,从武威到张掖、酒泉,三个太守统领郡内骑兵参战,东西两线大有夹击羌戎的阵势,一共动员了六万大军,声势浩大,威震西羌。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提出了他的战略设想:

1、现在河西的兵马向南集结,使祁连山防线以北兵力空虚,这不是长久之计。换言而知,就是想速战速决,不让河西走廊的北段出现防御空挡,从而避免匈奴窥视的危险。

2、不要拖延到冬天才进攻,汉朝的军马瘦弱不堪,不能在苦寒之地过冬。应该趁气候合适的夏季进攻,不能放任敌人日夜骚扰。

3、酒泉、张掖应该从七月上旬分别发兵,每匹军马带备三十天粮草,分进合计,同时攻打罕、开部落,袭击他们在鲜水上的部队。

4、敌人最重视他们的畜产,汉军应该夺取它们,那样可以削弱敌人;甚至要去俘虏敌人的妻子儿女,即使不能杀尽羌戎,也使他们困苦不堪。

5、只要汉朝大军频繁出击,敌人必定无法防守,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面崩溃。

汉宣帝把辛武贤的奏疏交给赵充国,让他和部下们都拿个主意。

赵充国和长史董通年都不认同辛武贤的计策,原因有许多:

1、如果祁连山防线开始变得空虚,那么酒泉、张掖两郡的骑兵就更加不能出动,必须原地防守,保证河西之地的绝对安全,免得匈奴人有机可乘,切断经河西而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前张掖太守重挫匈奴,就是守备有方,怎么能轻率地发兵呢?

2、马匹带上三十天粮草,那样负重行军十分辛苦。如果从张掖、酒泉发兵,到金城郡去打仗,一个来回就一千多里了,战马怎么受得了呢?恐怕未遇到敌人,就已经势成强弩之末了。

3、由于负重行军,速度缓慢,你还没到达,人家就逃入山林,藏匿起来了;这大山大岭的,你上哪儿找人家去呀?

如果冒险深入山林,人家会扼守险要之地,还可从后路断绝你的供应,你前进不得,后退不能,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就怕会自陷绝境。如果,敌人半夜过来,摸黑路下黑手,那将士们将落得个比屠睢更惨烈的下场,焉能不忧全军覆没之险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7章、《战斗激辩》(2)

赵充国给出了他的建议:

1、他认为很多羌人都是被裹挟而造反的,首恶是先零羌,而其他的只是愚昧地跟从而已,例如:罕、开两部落。所以,应该剿首恶而抚众人。

2、首先要打击先零羌这个黑老大,消灭先零之后,其他人就会悔过自新。反叛的联盟就自然会解散。

3、要派遣通晓羌人民俗的官员,让他们进入羌地,安抚羌人;那样,真正的敌人就会被孤立,其他部众则安定下来。敌弱我强,那汉军必然大获全胜,而且伤亡最少。

4、略人妻女,夺人牲畜,为何这个建议如此像匈奴的作派呢?难道打仗是为了打劫敌人吗?这样做不但虚妄,而且,将激怒所有羌人,敌人只会越打越多。用不义之举去以暴逆暴,实在是不理智、不可取。

但是,朝廷的官员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罕、开两部羌人协助先零,因此,先零势力得以坐大。必须首先解决罕、开两部的问题。

汉宣帝的用意很高明,他决定同时检验多个方案,从而验证哪一个效果最佳,然后,优中选优。

于是,朝廷任命许延寿强做弩将军,辛武贤做破羌将军;让他们便宜从事。同时,下诏责备赵充国,其实是想激励老将军,让他充分发挥其宿将的神威。于是,一场战略辩论开始了。

汉宣帝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战略:

1、不希望赵充国拖延到正月才进军。
担心羌戎已经完成收割,转移藏匿部众,然后,集结精锐入侵敦煌、酒泉。目前,应该以快打慢。

2、拖延时日的话,粮价飞涨,烦扰百姓。如果让百姓参与防守,就会耽误农事,左右为难。

3、秋天最适合进攻,可以夺取敌人的牲畜和粮食,士兵又不必挨冻受寒,那样作战才有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7章、《战斗激辩》(3)

汉宣帝要研究并制定新的作战方案:

首先,派破羌将军辛武贤带兵,用6100人的兵力出击;敦煌太守带兵2000人出击,长水校尉富吕、酒泉候冯奉世率领4000人出击,那大多是月氏兵,熟悉西羌的作战风格,希望能够克敌制胜。

各路人马总计超过12000人。全部配备三十天的粮草,在七月二十二日开始,进攻罕羌,从而攻入鲜水北面,那里离酒泉八百里,离西部都尉府的赵充国驻地一千二百多里。


其次,赵老将军也该同时出兵,向西挺进,与各路大军协同作战,即使不能全歼敌人,都可以瓦解他们,使对手慑于兵威而各自逃散。

再次,命令中郎将赵印率领胡、越射手,连带两校步兵,一同参战,以增加老将军的实力。

赵充国敢于坚持自己的战略,他上书向汉宣帝直谏,行军目标很直接,集中力量打先零羌。原因很明确:

1、先零羌首先发难,是元凶首恶。

其中有两部极其凶悍,一是杨玉,二是煎巩;两人共计有九千骑兵,实力不算小。因此,他们经常谋划入侵。能不做好防备吗?你还倾城出击,那么,只会留给敌人一座座空虚的城池,人家还不趁机“抢钱、抢粮、抢娘儿们”吗?

2、罕羌并无谋反,只是被胁迫之下,做了解仇交质。

我们放着作恶多端的先零不去攻打,却袭击无辜的罕羌,那会把人家逼上绝路,兔子急了也咬人,更何况该部人数不少呢!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先零与罕羌有约,若罕羌受袭,他们会发兵救援。那么,几个部落加在一起,兵力将近两万。汉军难道不怕树敌过多吗?打击一个无辜者,却引来敌人的两面夹击,还有比这样更愚蠢的吗?

3、汉宣帝曾经派人出使罕羌,声明不诛杀罕人,后来,赵充国也放还歼羌首领雕库,也宣传汉朝的大恩大德,现在怎么能反悔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7章、《战斗激辩》(4)

赵充国继续分析策略:

1、先零巴不得罕羌跟着他们去对抗汉军,以便巩固其领导地位。

善战的人总是去控制别人,而不是反受其制。进攻不足的时候,防守往往绰绰有余;目前不急于进攻,是要训练士马,勤修武备;日后时机一旦成熟,便可一举击破先零。


2、打仗要考虑消耗和成本。

目前养精蓄锐,可以减少无谓的伤亡,储备力量,谋定而后动。如果毛毛躁躁出兵,把所有羌人都惹毛了,那不是两三年就能解决的,十年都不止啊!以前,李息用兵十万,作战五、六年,损耗何其巨大,今天如果不谨慎行事,恐怕结果还不如当年呢!


3、秋天,敌人马肥,而我军马瘦,那是汉兵天然的弱点。

用瘦马弱兵,还负重行军,去攻打敌人的悍卒骁骑,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不但伤不了敌人,还会遭到挫败,焉能急躁冒进呢?

而且,从河西往返千里,敌人早就遁入山林,凭险据守了,劳师动众,又毫无收获,一旦士气受挫,以后就更难取胜了。


4、务必先解决先零羌。

等打败了先零,如果罕羌还敢造反的话,汉军可以乘胜出击,顺道收拾他们;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难道不比打一场惨烈的胜仗要好吗?


5、赵老将军无所顾虑,只是希望汉廷谨慎从事,不要急功冒进。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比百战百胜更好吗?如果蛮干必然胜负难分,惨烈异常;到时候旷日持久,谁也破不了这残局啦!

历史上,西汉比东汉更能解决西羌的问题,可东汉不同,他们真就陷入了羌戎的死局中,导致损失惨重!此乃后话了,以后慢慢再讲......


汉宣帝从谏如流,他很谦虚,听从了赵充国老将军的建议。

到了七月,天子下诏,同意老将军先打首恶先零羌。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8章、《镇服西羌》(1)

赵充国带兵向先零所在地进发,先零羌原以为汉军怯懦,一直都没有戒备。谁知对方突然神兵天降,使他们毫无防备,结果大为慌乱,争相逃窜。敌人丢弃了很多辎重车辆,想急急渡过湟水。

道路十分狭窄,赵老将军就派兵慢慢追赶。手下有人说应该急追急击,但老将军认为那是穷寇,不能逼之过急,如果你慢慢追赶,他们就会头也不回地落荒而逃。

但如果你追得急,他无路可逃,那就会反身来跟你拼命,会造成我军不少的伤亡,完全不值得。这就是成语“穷寇莫追”的来历。将士们都同意赵将军的方略,只是缓慢地追赶,并不着急,而是随机应变。

敌人见赵充国的汉军只是缓缓地驱赶,于是,都不顾而去,仓惶逃命。这样一来,在湟水中溺死了数百敌人,投降和被斩首的敌虏有五百多人。汉军缴获牛、马、羊十多万头、车四千多辆。这帮子贼寇可是亏得血本无归了。

汉军顺路到达罕羌的营地,赵将军下令,不准士兵焚烧罕羌的房舍,也不能在他们的田野里放牧。罕羌见汉军秋毫无犯,大为惊喜,他们说:汉军果然不打我们。

首领靡忘派人对赵将军说,愿意回归故土。靡忘亲自来访,赵将军热情接待,有酒有肉,好吃好喝的,还把他们放还。

手下人都认为胡虏不能轻易放过,但赵将军认为要替国家着想,凡事不能光用武力解决。

最后,汉朝让罕羌赎罪,结果不用动武,罕羌就降服了。赵充国的战术果然了得,瓦解了先零和罕羌,一举两得。

这年秋天,赵充国老将军病了,汉宣帝下诏给赵充国,本来是天子担忧西羌战事,后来却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关于西羌的对策,君臣之间深入探讨了一番。

因为,赵老将军竟然建议罢撤骑兵,留下步兵屯田。

汉宣帝对西羌的风险深表忧虑,提出了几个疑问:

1、西羌战事久拖未决,何时才能平定羌戎呢?

2、先零羌会否与大开、小开羌勾结呢?他们会无差别地进攻汉地吗?

3、假如敌人知道汉军撤退了骑兵,会否卷土重来,大举入侵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8章、《镇服西羌》(2)

关于这些风险,赵充国老将军有他的考量,他的风险化解意识很强,对于屯田驭敌,他有十足的把握,因为:

1、赵老将军充分地与羌人接触。

赵将军光谈话劝说的人就有七十多批;他也了解手下将士,由于,羌人深入郡县的人很多,分布很广,汉军要全面进攻十分困难,兵力防守有余,出击不足,因此,不能冒险进攻,全面开仗,那会输得很难看。

2、赵老将军对汉军的财力、物力比较了解。

目前汉军损耗很大,一个月光士兵耗粮就超过十九万斛,这样下去,怎么能够持久呢?

从前,赵充国建议从西羌买粮,那时候,金城、湟中谷粮的价格才每斛八钱,当时要求买二百万斛。

汉朝耿中丞才预备买一百万斛,而实际买到手的只有四十万斛,羌戎反过来控制了粮谷,所以敢于作乱,那不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吗?适当罢兵才能应对这个风险。


3、用将的风险应该考虑。

当初,赵充国推荐辛武贤去解决西羌,但朝廷却用了大草包义渠安国,结果,搞砸了不是?好端端的破羌大计,就此落空。

面对天子的担忧和风险,赵充国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有十二便利的屯田之策:

一、从天时来说,屯田可以化解羌人造反的风险。

先零敌人作为首恶,已经兵败势孤,又丢失了牲畜和辎重,力量薄弱。每年秋天,敌人的战马肥,而拖到来年春天,战马又会瘦弱下去,他们无法跋山涉水,长途奔驰来袭击边塞;因此,不需要供养骑兵,而且,三个月后转机就会来临。

一年之内,战争就会结束,羌人问题必定得到解决。这段时间最合适屯田,一年时间足以丰收,又不会耽误农时。所以,要罢撤骑兵,留步兵屯田。


二、从战略空间来说,屯田有利于充实边郡,增大御敌的能力。

1、赵老将军已经安排士卒进山,砍伐了六万多棵树木,都放在河流边。如果冰雪消融,用水流把树木运来,趁机修缮破坏的驿站,疏通沟渠,甚至能维修湟峡以西七十多座桥梁,道路能延伸到鲜水,更便于汉朝争夺和控制西域。

2、修好驿站,能够充实金城郡,如果顺着黄河、湟水运送粮食到临羌,那么汉朝威势大振,必定能让羌戎震惊,不敢轻举妄动。

赵将军用心良苦,只是担心朝廷的人不能理解。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8章、《镇服西羌》(3)

赵充国将军继续分析新的方略:

一、从敌我形势来说,屯田策略有利于压制敌人,增强自己,又减少损耗,减轻百姓徭役,可谓一举数得。

1、军事行动很有针对性,只是打击先零羌,没有骚扰黄河以南的大开、小开羌人,他们绝不会相互勾结,更不会合谋进犯。

2、作乱的羌戎已经被瓦解,前后有超过一万人投降,接受赵充国劝说,自愿离去的羌人有七十多批。

3、先零羌的精锐部队已遭受打击,目前不足八千人,都很疲弱了。

他们丢失了土地,客居荒野,不但要忍饥挨饿,还不时受到罕、开、莫须等羌人的袭击。

因为,广大羌人都接受诏令,捕杀造反的羌戎,那样他们可以得到赏赐和人口、牲畜,所以,乐此不疲。完全可以彼此消耗,首恶先零羌蹦跶不了几天了。


4、汉朝大军如果全线出击,骑兵必然冲在前面,那湟中地区则无法防守,空挡太大了;反而容易让敌人乘虚而入。

5、赵充国的部队消耗很巨大,所属的官兵、牛、马需要粮草,一个月要用粮谷超过十九万九千斛,盐超过一千六百斛,干草秸秆耗用超过二十五万石。

6、骑兵人、马一个月所用的粮草,够供应屯田士兵一年之用。

罢撤骑兵之后,仅留下一万多人,一个月用谷粮超过二万七千斛,是原来的七分之一还不到,用盐才刚刚超过三百斛,还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目前,由大司农负责运粮,他所运来的谷物,足够裁军后屯田卒一年的食用。

因此,应该罢骑兵,而让步兵屯田,配置九校步兵,一万多人足以保护屯田地区,那有两千顷以上的土地,每人授田二十亩都足够啦。如此一来,能为国家节省大笔财富啊!


二、从战略角度来说,屯田实边能够防范羌戎继续渗透,可以渐渐驱逐他们。

1、当初,先零羌不就是借口到无田处放牧而渗透的吗?现在,拓荒屯田,开地千里,阻断了他们渗透的步伐。田地延伸,可让羌人放牧的地方就会减少,可逐步驱赶作乱的羌戎。

2、吸引百姓来务农,一来不耽误农事,二来充实人口,三来兵员都有保证。兵、民是胜利之本,招募戍卒、垦民自然便利很多。

3、就近可以供应粮食给军队,控制粮食这种战略物资,如此一来,能削弱敌人。如果羌戎连吃都吃不饱,还不逃离当地,遁回故乡吗?

4、群羌若失去肥沃之地,他们的联盟就会解散,各自谋生;所谓“解仇交质”就无法实施了。

5、即使罢撤了骑兵,敌人也不敢贸然入侵。

就拿一万多里的长城防线为例:近来,从辽东到敦煌都无匈奴入寇,上面烽火瞭望十分周到,守军还不足一万人,但依然可保安全。以前,匈奴人曾来偷袭,但因警讯到位,我军增援及时,以逸待劳,敌人毫无收获,闹不好还损兵折将呢!

(见《汉书.赵充国传》:“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斗具。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而金城之地田野平整,外有高山,可以建设烽火台,用于瞭望;万人屯驻,内足以耕种,外足以御敌;各路人马通过烽火系统,能相互救援,彼此保护。因此,外敌入侵的风险就会被化解于无形。

6、校尉、使者可以去安抚羌人,让他们接受教化,汉、羌关系就会缓和,边疆就会安定下来。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98章、《镇服西羌》(4)

赵充国的建议上书到天子那里,都交给臣下讨论,开始时,只有三成人同意,到后来,十有八九都同意赵将军的见解。

汉宣帝把多种方案同时实施,一面,让赵老将军屯田,另一面,下令给破羌、强弩两位将军出击,又让赵印出兵,他们兵分几路,同时打击羌人。

最后,强弩将军招降了四千多敌人,破羌将军诛杀敌人二千名,中郎将赵印擒、斩敌人二千多名,但最厉害的还要数赵充国,他俘虏五千多敌人,战绩勇冠三军。

第二年,赵老将军上报战果:五万多人的羌戎造反,最后杀死超过七千人,三万多人投降,在黄河、湟水流域淹死、饿死的就有五、六千人,逃脱的敌人不超过四千人,还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呢!

赵充国将军终于振旅还朝,他的策略将继续影响着西羌的局势。

那一年秋天,其他羌人部落得手了,他们杀死了先零羌的酋长杨玉、犹非,残余的叛逆全部投降了汉朝。汉朝开始在金城设置属国,要安置投降的羌人。

赵老将军终于镇服了西羌,他保护了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使河西、陇右转危为安,很好地支援了郑吉、常惠,使他们能专心与匈奴博弈、争夺!

汉朝最终赢得了西域,谁都不会忘记赵老将军,忘不了他对士兵的爱护,对将领的关心,对国家的贡献。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而赵老将军不战而胜,镇服西羌,更是善莫大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前汉比后汉更会处理羌戎的问题,后汉的西羌变乱十分可怕,弄得汉朝损兵折将、兵败将亡,王朝的统治者都搞得焦头烂额,却又无可奈。如果后汉人回顾历史,真该向赵充国将军多多学习呀!

赵充国将军后来被画像于麒麟阁,在十一位汉朝中兴名臣里面,位列第四,可谓:在汉中兴,充国作武!

八十多岁时,赵充国将军病逝了,他的功业完全不亚于卫青、霍去病,乃是一等一的战神。

如果汉高祖刘邦问: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那么,赵老将军完全可以算得上守护边疆的不二人选:有汉一代英雄壮,必有猛士守四方!他就是汉武帝留给子孙最好的猛士!




(赵充国雕像)

正是:

平生烽火忧边患,言尽残年定邦殊。

效汉中兴充国武,大略清平万里胡!
(原创古诗《充国助中兴》)

参考文献:

《汉书.赵充国传》

《汉书.宣帝纪》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