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2章、《马援显身手》(1)

当初,王莽篡汉,做事虚妄张狂,结果把中外关系搞得一塌糊涂。西羌的人大多反叛而去。后来,隗嚣主政西州,他能招抚羌戎首领,因此,羌人能为隗嚣所用。

河西的窦融也曾出兵讨伐先零羌,给予他们沉重打击。但窦融的根据地在河西四郡,随着隗嚣覆灭,他也不能管太多。安定陇地的任务就交给了来歙、马援两位大将。

隗嚣在和平时期安抚羌戎,但等他背叛汉朝时,他就想利用羌戎。居然用贿赂手段收买先零羌,意图调发他们,参与叛汉的行动,于是,羌戎的野心被煽动起来了。

好死不死,隗嚣一死,羌戎就相约造反了。先零羌、五谿羌多次聚众犯边,寇掠不止。羌戎很狡猾,他们往往凭险扎营,在要地抗拒汉军,而州郡又拿他们没法子,使西北丝路沿地区逐渐陷入乱局之中。

大家都想不到,如此一来,后汉时期,断断续续持续上百年的“汉羌大战”竟悄然拉开了历史的大幕,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汉匈大战”啊!

来歙攻灭了隗嚣集团,其残余势力也纷纷投降。因为乘胜而来,刚猛的来歙眼里容不得沙子,更不允许羌戎胡作非为。

来歙大量打造攻营的器械,率领盖延、刘尚、马援,进攻羌戎。羌人在金城郡闹得最凶。怎么还是金城呢?这个原因由来已久:

1、湟水流经金城郡,田地肥美,而且牧地也不少,可以一边种田,一边放牧。

想当年,赵充国将军警示风险,先零羌果然就不请自来,向金城渗透,那里处于青藏高原的边缘,羌人从青藏高原而来,沿着河流挺进,可顺势俯冲而下,顺风顺水,得心应手;这么好的地块,不来白不来。


2、羌人进入金城,可以向北穿越令居要塞,打开通过武威郡之路,那是与匈奴勾结的战略通道。

3、从金城向东,如果向东南方行进,越过陇西长城,就能进入通往富饶地区的关中之路。

倘若直接东进,可以到达安定,那里有光武帝曾经会师的高平城,从该处再南下,同样可到关中去。水往低处流,顺着河道走,路会越走越宽,土地只会越来越肥沃,哪里舍得放弃呀?因此,金城是羌、汉两地的门户,战略要冲非它莫属!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2章、《马援显身手》(2)

来歙一不做二不休,立即从陇西发动西征,攻入金城郡,一举大破羌戎,斩首数千人,缴获谷物数十万斛,牛羊也有一万多头。

后来,他们又顺势攻破襄武贼人,边塞的危险分子暂时被扫荡一空。但由于对手随时会反扑,来歙上书朝廷,说陇西残破,经常被侵略,若要解决边塞问题,非马援莫属!

因为饥荒严重,陇西的流民很多,来歙开仓赈济他们,安抚了民众。来歙要转运粮食去各县,所以顺带把道路修缮。不但饥民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连陇西对外的交通也搞得不错。

于是,凉州内部交通畅旺,货物流通便利,陇右才得以安定下来,河西丝路上又会货行千里、钱流四方啦!

后来,来歙另有任务,他要去讨伐公孙述,经过朝廷批准,接班人就是马援。可惜,来歙一去,他与马援竟成永别(都怪公孙述那个恶毒的家伙,竟然搞刺杀,阴损得很呀,哼!你如此阴毒,小心断送了子孙的小命呀)!

建武十一年夏天,马援被封陇西太守,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治理羌戎。

由于羌戎深入郡县腹地,各地方官吏无法阻挡,长期侵略之下,使陇西、金城都很残破。羌戎有两个据点,危害比较大,一个在临洮(今天甘肃省岷县),另一个在浩亹隘(今天甘肃永登县西南)。

临洮是长城南端的一个要地,内外交通,如果穿过临洮,就没有长城再作掩护了。而浩亹隘处于令居和金城治所之间,如果敌人盘踞那里,北可击打令居,打开与匈奴相连的通道;南又能压制金城太守所在地。因此,这两个钉子必须拔除!

马援发兵三千,突袭了临洮,打得先零羌大败,斩杀了数百个羌虏,又缴获了一万多头牛、马、羊。守塞的羌人只好向马援投降,一共有八千多人归降。又有不少羌戎北撤,聚集于浩亹隘。

一场激战又要爆发啦,马援他们会顺利取胜吗?

早前已经透露过,羌戎的问题反反复复,没有那么容易,不过,马援若奋起神威,还是能镇抚于一时的,具体该怎么做呢?

当然要:先察后谋,先谋后战,谋定而动,不动则已,一动倾力,不击则已,一击制胜!

这就是所谓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用兵、其下攻城!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2章、《马援显身手》(3)

马援和扬武将军马成合力讨伐,他们有几个战术策略:

1、不从正面进攻,从秘密的间道进兵,这样可以出其不意,用奇兵制胜。

当汉军掩杀向敌营时,必定能让对手惊溃而退。

马援从允吾谷追杀到唐翼谷,只是惊扰敌人,避免正面交锋,以保存实力。


2、跟踪追击,避开敌人正面的精兵,只用正面的正兵迷惑敌人,真正主攻的还是侧后的奇兵。

马援面对羌戎北山的精兵,也摆开阵势,陈兵列阵,但不会主动进攻,而是吸引敌人注意。

打硬仗的是奇兵,仅仅用数百骑兵,绕袭其后,击鼓进击,大造声势,还用火攻破敌,使敌人阵脚大乱,大败溃散。结果,汉军斩杀羌虏一千多人。


3、主要打敌人的辎重物资。

缴获敌人辎重,又断绝对手的补给,敌人在逃跑中无法持续作战。马援由于人少,往往只是袭扰,而绝不全面开打,更不会孤军深入。

敌人没吃的没喝的,唯有头也不回地逃亡,难以顽抗到底。

汉军缴获了不少粮食、牲畜,能够以战养战。此战,马援英勇负伤,箭射穿了他的小腿。光武帝慰问马援,赏赐了不少财物。马援很豪爽,把所有赏赐都分给了宾客。

当时,朝廷在议论金城郡的问题,都认为破羌以西路途遥远,而且多受寇掠,麻烦不少,不如抛弃了那些地方吧。

哇噻,这些朝臣是猪脑子,还是脑子进水啦?

想当年,前汉的赵充国老将军,他以古稀之年为国效力,屯田练兵,持续一年,受尽老病之苦,才终于平定金城羌戎。

那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有过士卒奋战的鲜血,留下垦民辛勤的汗水,全是先辈开拓所得,焉能如此暴殄天物呢?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啊!居然想抛弃,想做败家仔吗?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2章、《马援显身手》(4)

这些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根本不了解情况,让我们探知一下内幕吧:

1、破羌及以西地区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湟水流经金城,破羌以西地区属于河湟之地。黄河与湟水之间的土地可以控制水源上游,阻挡羌戎渗透放牧。

羌戎往往沿着河流,从高原放牧而下,一边追逐水草,一边收获粮食;养肥了战马,吃饱了战士,那羌戎只会拿大刀跟你说话!

如果放弃破羌以西,那里离青海湖不远,羌戎能来回入侵,寇边不止。以那些弃地作为根基,对手会不断壮大,焉能以地资敌呢?


2、破羌以西一旦丢弃,有如开门辑盗,自毁藩篱。

破羌在金城太守治所以西,是治所的西面藩篱,扼守住湟水的上游,一旦丢弃水源上游地区,人家甚至可以引水淹灌破羌城,水攻是十分可怕的。

破羌一旦城破,接下来,金城治所就难以保全,如果人家掌握湟水流域,完全可以如法炮制,运兵运粮,引水攻城,一个都不会少。

丢弃破羌以西就相当于自毁藩篱,自破门户,然后,招引豺狼。人家强盗梦寐以求都做不到的事情,竟然由那些愚蠢的朝臣做到了,真是大不幸啊!


3、破羌以西能做武威郡的后防基地。

如果敌人控制了破羌以西,他们能陆续北渡湟水,从容地包抄武威郡的后路,从背后插入武威边地。试想一下,正面的匈奴不易打过来,但驻军却毫不知情地受到背面的袭击,何其荒唐呢?

破羌以西是武威的后防,后防一失,谈何防守武威呢?恐怕汉军的威风都不再了。武威再失,匈奴还不大举入侵吗?到时候,河西将再无宁日。


马援考虑的是城池和田地的问题,破羌以西有一座座坚城,而且还很完好,就算羌戎撕破脸皮打过来,起码能渐次拦截抵抗,等待援兵。

如果敌人一下子兵临破羌城下,恐怕金城太守都会吓个半死,还怎么来得及抵抗呢?田地肥美,土地开阔,是屯田养兵的好地方啊,还别说地方上能自给自足,而百姓又可丰衣足食呢!

假如羌戎大举进入湟水中流,那么无论上游、下游都会受到威胁,破羌不保,金城则难安;金城不保,武威则危险,更何况还连接着陇西呢!它们之间唇亡齿寒,环环相扣,绝不可废弃!(谁再说丢弃土地,就先把谁抛弃算了,反正是败家仔,留来何用?)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2章、《马援显身手》(5)

光武帝同意了马援的意见,他下诏给武威太守,让客居于当地的金城民众回归故土。于是,三千多人返回家园。

马援奏请朝廷,为民众设置官吏,修缮城郭;地方上的水田能让百姓耕种,如此一来,农耕、放牧的民众纷纷复业,金城郡内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马援坚持安抚的民族政策,派羌人首领去游说塞外羌人,让他们都来与百姓亲近,顺便做个生意也不错,双方可以化解敌意。

如此这般,连武都郡的氐人都背离了公孙述,纷纷来投降汉朝;马援请示朝廷,希望恢复这些外族君长的地位,赐予印绶。光武帝欣然接纳,于是,马成的军队撤回了,减少了边郡的压力和负担。

大家有所不知,武都郡处于益州北部,招来外族,可以削弱公孙述裹挟外人的能力,汉朝打击西南诸侯就会省心又省力。

建武十三年,武都郡的参狼羌勾结塞外羌戎,合谋寇掠边郡,还杀死了长吏。马援带兵四千,前去征伐。大军到了氐道县,就开始谋划计策了。

这个武都郡东北面与关中接壤,一道大散关就在两地交界,马援不想让麻烦蔓延到关中,但是手里兵少,不可力敌,只能智取。

马援派兵占据战略要地,把水草场都给控制了,但就不和反贼交战,羌戎若来进攻吧,不理,一概坚守不出;敌人没了水草补给,别说人了,连马都受不了。敌人中招了,果然日渐穷困。

羌戎看见不是办法,原本想捞好处,谁知道现在赔了个底儿朝天,赔本的买卖没人干,赶紧撤吧。羌戎首领带着数十万户部众逃出塞外,哇噻,原来那么多人,人吃马喂,不饿死都得穷死,不跑就真见鬼了!还要去见阎王爷呢!

其余羌人只好投降,一下子降了上万人,好样的,马援也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啊!比起赵充国老将军来说,老马也有出蓝之誉!

马援很能挫败谣言,有一次城里谣传羌人造反,要请示关门发兵。谁知道马援一听,哈哈大笑,无情地嘲笑那个愚昧的官吏,马大将军在此,谁敢乱动?别信谣传谣!

要是吓尿了,赶紧躲到床底下去吧!别来丢人现眼!(见《后汉书.马援传》:“援时与宾客饮,大笑曰:‘烧虏何敢复犯我。晓狄道长归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

结果,谣言不攻自破,郡中民众个个心服口服。

马援经过苦心经营,使陇右清静,呈现一派太平景象。

参考文献: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汉书.来歙传》

《后汉书.马援传》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3章、《汉定大西南》(1)


隗嚣覆灭后,光武帝派兵攻打公孙述。来歙与盖延、马成攻陷河池(大约在今天甘肃徽县西北面)、下辨(大约在今天甘肃成县西北),打开了汉朝伐蜀的大门。

蜀人大为惊恐,公孙述这个毒头王悍然派出刺客,用凶狠的方式行刺来歙,来歙没有防备,不幸身中兵刃,负了重伤;他临终前还不忘激励盖延等将领,要他们继续为国家奋战到底;然后,来歙竟然抽刃而绝,死得十分悲壮!可谓:“出师已捷身殉国,长使英雄泪满襟!”

汉光武帝闻讯极其悲痛,他下令众将全力进军,誓要平定巴蜀。

后来,岑彭以征南将军身份继续领兵突进。吴汉从夷陵(大约在今天湖北省宜昌市东南面的长江北岸上)带水师溯流而上,要沿着长江打入巴蜀。

岑彭早前已有大战略,他与交阯牧邓让交情不错,用书信宣示汉朝的威德,稳住了岭南,使他们逐渐亲近汉朝。

及后,汉朝颁布诏命,通令全国,让边远的官吏前来归附。于是,邓让与交耻太守锡光、桂阳太守张隆、苍梧太守杜穆、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零陵太守田翕等封疆大吏全都归服,接受光武帝领导,他们先后向洛阳进献贡品。

于是,江南、岭外全部被汉朝统一,与此同时,汉朝完成了对公孙述的战略包围。

岑 由北往南向成都进发,吴汉从东至西也向成都进军,两路大军夹击公孙述,令他透不过气来。

公孙述这个杀千刀的阴险得很,他故技重施,又派出刺客,混入军营,最后,竟然把岑 给杀害了。汉军军营很有问题呀,防守警卫必定有疏忽,怎么能让两员大将先后死在刺客的手上呢?而且,惨剧还在军营内发生,真是不可思议!

对此,汉军还能不震怒吗?他们合力围攻,奋勇杀敌,不久就攻破了成都。

公孙述割据集团终于灭亡,公孙述自己连同整个家族都被夷灭。(哼!他公孙述作恶多端,就算跑到阴曹地府,都要面对来歙、岑彭两员大将索命,还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吗?那将永世不得超生啊!恐怕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都不会放过他!还想当个万岁吗?万劫不复就有份儿!)

成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自从王莽篡汉到天下大乱,大西南也频频遭殃,西南丝路遭受破坏。截至巴蜀平定,成都这个西南丝路发祥地才得以光复,重新回归汉朝的怀抱。

其实,公孙述反动集团也曾有他们的巴蜀战略,看起来很悬呀,真让人替汉朝将士捏把汗啊!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又是咋回事儿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3章、《汉定大西南》(2)

原来,公孙述手下也有个超级智囊,他是骑都尉平陵人荆邯,此人游说公孙述,并展示了他从巴蜀称霸天下的战略构想,不妨来分析斟酌一番:

1、荆邯讽刺隗嚣,说他想效法周文王,以致错失争夺天下的良机。

暗示隗嚣应当以陇右为基地,借着更始帝失败的机会,举兵东征!这个计划野心很大,与当初的狂人王元观点相似。只不过更狠,更阴损,他希望隗嚣趁更始帝破落时乘乱骤起;如果那样做,汉光武帝都会措手不及。

因为当时,刘秀还在河北聚集各方力量,而赤眉军打入长安,关中已经沦陷,天下再度崩溃,混乱不堪。即使光武帝有通天本领,也未能腾出手来,无法对付突然东进的隗嚣集团。

隗嚣还能打着正义的旗号,讨伐赤眉军,那群乌合之众,根本无力抵抗!一旦隗嚣控制关中,就可以号令天下,动员各方诸侯,为自己打江山啦!可见,荆邯的眼光很独特,也狠毒无比!

2、荆邯要公孙述吸取隗嚣的教训,赶紧招引天下豪杰。

由于汉光武帝还在集中力量讨伐东方的叛逆,荆邯提议公孙述马上招诱天下豪杰,趁江山未定,先下手为强,笼络各方诸侯,以壮大自己。

因为公孙述已经称帝,可以借天子之名号令天下。从后来的历史看,公孙述确实拉拢了隗嚣,不过再无作为了,这也是汉朝之幸,天下之幸!否则,一旦诸侯混战,不知道何时才是个头呢?!

3、荆邯要公孙述尽快控制江陵(今天湖北省荆沙市荆州区旧江陵县)。

公孙述盘踞巴蜀之地,控制了长江上游,他们如果顺流而下,大举东进,可以一举攻入湖湘之地,江陵自然也尽在掌握之中,那么江淮的东南半壁就难保了。只要公孙述发布天子诏令,扰乱视听,号令江南的官员,因慑于江陵的大军,江东之地无法抵抗,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假如公孙述沿着长江推进,不但坐拥荆楚,进占三吴,还能裹挟夜郎,从而借道北盘江水路,进入岭南辖地。其势力必定能逐步蚕食,甚至一举吞并江南与岭南。恐怕巴蜀背后的西南异族都会对公孙述俯首称臣,如此一来,整个长江、珠江流域就会悉数变天。


4、荆邯果然要公孙述发布命令,守住巫山,召唤吴、楚,长沙等地的官吏,要他们臣服。

看看《后汉书.公孙述传》便可知其阴谋: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

如此这般,西南夷和百越人岂有抗拒之理呢?


5、荆邯最后要公孙述控制汉中,鼎定三辅,逼迫天水、陇西归附。

还是来看看《后汉书.公孙述传》里面的关陇策略吧: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


哇噻,以上阴谋一旦得逞,那华夏大地会陷入南北对峙的局面,天下将烽烟四起,再无宁日!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公孙述其及辅助决策者们都鼠目寸光,不想空国出师,只愿蜗居于巴蜀,继续做他的皇族春梦,可是,春梦始终会醒的,而且,春梦了无痕啊!

反而是汉光武帝英明睿智,他善用岑彭的计策,一举鼎定东南半壁江山,这当然就是百姓之幸,天下之福啦!恭喜!恭喜!公孙述这个假皇帝,就算到了阴曹地府也当不了阎王爷啦!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3章、《汉定大西南》(3)

平定巴蜀之后,光武帝马上就要面对西南夷人的问题,那是历史遗留问题。

当初,王莽篡汉后鄙视西南的外族诸侯王,有的王还被贬为侯,于是,边乱四起。王莽先后调派士兵、民夫数十万人前去征讨,但三年间就折损好几万人,最终也无法平定。

粤巂蛮夷任贵趁乱而起,占据郡县,然后投降了公孙述。此人反反复复,后来被刘尚将军诛杀。

但是,乱世之中还是有安邦的能人。虽然益州鼎沸,骚动不安,但是武将用拳头解决不了的事情,文官未必就无能为力。

朝廷让广汉人文齐做太守,文齐很用心,他大兴水利工程,一边修建池塘蓄水,一边疏通沟渠,然后引水灌溉农田。

经过努力,文齐开垦了两千多顷田地;他还厉兵秣马,训练士卒,勤修城寨,加强防御;又招抚聚集各部落夷人,使他们归降;很快就造福了西南一隅,使百姓和乐,民众安康。王莽用数十万人都搞不定的事情,居然让文齐给摆平了。

后来,公孙述占据益州,但文齐凭险据守,抗拒公孙述。公孙述拘禁了文齐的妻儿,并向文齐许下封侯之愿,想招揽文齐。可文齐就是不降,那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文士气节啊!

当文齐听闻光武帝即位时,他派人暗中联系汉朝,要为汉朝继续坚守。等到平定巴蜀之后,文齐被任命为镇远将军,封做成义侯,可惜他在前往洛阳的路上病逝;后世人还建庙祭祀他。

建武十八年,西南又乱起来了,昆明、滇池等种族部落人作乱,他们杀死长吏,都反叛了汉朝。益州太守繁胜战败,只好退守朱提。

建武十九年,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平叛。刘尚调发蜀郡、犍为、广汉等人马出击,合计一万三千多人。汉朝大军渡过泸水,进逼敌人。谋乱的各部落夷人闻讯大惊,纷纷豕突狼奔,丢下老弱,落荒而逃。

刘尚俘虏了老弱之人,缴获牲畜,也算不战而胜吧。

建武二十年,刘尚深入,与栋蚕恶战好几个月,接连打败敌人。到建武二十一年,刘尚一路追杀,最后,斩了栋蚕帅,擒、杀一万多敌人,缴获牛马羊好几万头,西南夷基本被平定。

其实,西南地区还潜伏着一个敌人。早在王莽时期,邛人长贵就发迹了。后来,长贵攻杀了太守,自立为山大王——邛穀王。后来,长贵投降了公孙述,直到巴蜀被汉朝平定,他又投靠光武帝,反正没什么立场。

建武十四年,光武帝授予长贵越巂太守之职,赐予印绶。本来长贵安安稳稳,也可颐养天年。谁知道此人喜欢作死,当刘尚进攻益州蛮夷时,长贵担心边郡平定后,汉法施行,他这个山大王就不好当了。

与其受制于人,又无法称霸;不如孤注一掷,来个豪赌!于是,长贵想出了一条毒计,他聚集士兵,屯驻营台,想以武力对抗;又酿制了很多毒酒,想借劳军之机,下毒杀人,然后袭击刘尚大军。

刘尚知道长贵的奸计,他不动声息,暗中分兵占据邛都,再挥师掩杀长贵的人马,最后,把这个隐藏得很深的内鬼给诛灭了。刘尚对大西南的光复立下大功,算得上是一位筹边的英雄。

如此一来,大西南的局面焕然一新,逐渐恢复了丝路原有的状态,从成都到昆明、滇池的道路畅通,一切终于安定下来了。

参考文献: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丝路历史花絮:

关于我们的邻邦日本,古名叫“倭国”或者“倭奴国”。

汉光武帝曾经赐予他们大印,上面有“汉委奴国王”的字样。

倭人自从前汉汉武帝东征朝鲜后,就沿着朝鲜半岛,来到辽东半岛,继而与中原王朝来往。最起码,民间是这样的。

虽然,最早传说秦朝的徐福东渡日本,还带去了三千童男童女,但是,徐福没有再回来,更没有进行什么交流!有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可见,民间的海上交通,使中日两国保持交流。

倭国国内一直有大男子主义,他们只是承认男性天皇。但是,中国历史上却记录有女性倭王的痕迹。

三国时候,魏国还赠予女倭王称号,叫:亲魏倭王!

关于这些,会在以后的章节中为大家介绍,或许要明确一点,中日交流从汉朝时候就开始了。这个东洋邻邦后来嫌“倭国”名称不好听,才改为“日本”!

他日,对方的国王自大起来,还冒昧地称呼隋朝天子,说什么:日出处天子问候日落处天子!

竟然把大隋朝定义为日落之国,天子更成了日落之君,当然遭到皇帝老儿的批判。

因此,丝路历史还是挺有趣的!

------------------------------------

如果大家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请多多支持,多多点赞吧!谢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4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上)(1)

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即公元41年),刘秀正在都城洛阳主持政务,某一天他突然收到紧急军情,说岭外大乱,交阯女子徵侧、徵贰首先造反,事变发生不多久,全郡就陷落了。

其后九真、日南、合浦三郡(从越南中部、北部到广西沿海一带地区)的蛮夷相继响应,反贼寇略了六十多座城池,敌酋已经称王。

刘秀觉得事态严重,必须铁腕平叛,迅速消灭分裂割据势力,维持大一统的局面。

因为,岭外之地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就怕乱局及战火蔓延到南海郡,特别是番禺城(新番禺城大约在今天的广州、佛山一带),那里是交阯州的经济中心、全国性大都会。

局势一旦失控,汉廷将完全丧失南方的交阯州,那可是汉武帝刘彻所创立的第十三州刺史部呀!

当时的汉朝廷已经失去了广大的西域之地,那么在汉光武帝眼里,交阯州意味着什么呢?西域与交阯州之间又是如何取舍的呢?

汉光武帝定都洛阳之后,专心经营中原,当时,他对待西域的策略比较保守,而交阯刺史部对汉朝却很重要,必须统一在大汉朝廷的管辖之下,他也有苦衷(宝宝心里面苦呀)。只要稍微做些对比就可以知道了:

一、后汉初年,进取西域的时机还不成熟。

想当初,公元前六十年,汉宣帝刘询在西域乌垒城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完全统辖了西域三十六国。如此一来,彻底切断了匈奴在西域的财税来源,同时,可以反过来号令西域各国,从西南面直接压制并威慑匈奴,匈奴内乱之后,无力抗拒强汉,只好彻底归服汉朝。

但是,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他采取错误的策略,竟然破坏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及大西南的交通大计,让西北丝路(又称为:绿洲丝路)和西南丝路先后中断,还彻底搞砸了汉匈关系!

长达68年的宝贵和平瞬间化为战火与飞灰,百姓伤亡无数,白骨露于荒野。后来,匈奴与乌桓不断寇掠北部边境,西域各国又重新陷落于匈奴的魔掌之中,使得国际形势一片混乱,王莽可谓罪大恶极!

后来天下豪杰并起,争相反抗王莽,甚至有人趁机窃号称帝。光武帝和一群小伙伴们统兵征伐,经过多年浴血奋战,才艰难地重振汉家河山;后汉建国之初,光武帝环顾四周,还是感到危机四伏。

隗嚣在陇右拥兵自重,不听调遣;巴蜀的公孙述狂妄地自称皇帝,不但做了窃号之辈,还暗中与隗嚣相互勾结,企图联手抗汉,那样中原与河西的联系就很容易被切断,使得河西四郡孤悬在外,得失尚在两可之间。匈奴、乌桓在边境上时常侵扰,西羌又频频作乱,威胁河陇。河西都不容易保有,更何况是西域呢?

所以,当西域各国人心思汉,主动要求再度归汉之际,汉光武帝却暂不接纳;因为,内有奸恶之徒,外存虎狼之辈,内忧外患一日未有平息,一日都难以开拓西域,更何况要长期经营边疆,必须消除后顾之忧和心腹大患,否则,焉能放手一搏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4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上)(2)

只要拿西北与岭南作对比,便可探知一二:

二、交阯州的变乱只是一时之祸,完全可以彻底平息。

想当初,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为止,汉军先后扫灭了南越国、闽越国,此后,岭外之地一直都在华夏大家庭的怀抱之中,即使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交阯州都未有脱离过。

汉光武帝登基之后,无需动用一兵一卒,仅仅靠颁行天下的诏令就让岭南完全归附,可见,那里有很高的国家认同感啊!

岭南与中原一直都有紧密的沟通,秦监史禄开凿灵渠,直接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中原的舟楫不但能通达岭外,而且,连楼船舰队都畅行无阻。

汉武帝元鼎六年,楼船将军杨仆更开通了从赣江到横浦关(广东南雄)中转的内河港,只要换乘船只,岭北的客商就能沿着珠水的北江支流南下,抵达番禺城下。

远在贵州的北盘江甚至能辗转连通珠江流域,只要杨帆启航,便可直达番禺城外,来一个殊途同归。

目前,岭外的动乱虽然事发突然,牵连甚广,但是珠江水系还牢牢掌控在汉廷手中。富饶的珠三角平原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而且财货丰饶;那里的官民生活安定、富足,绝对不会跟随叛逆作乱,而且,必然会坚守待援!

因此,兵贵神速,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出击把握战机。建武十七年,岭外事变虽骤然而起,但只要各地把当年的秋粮和盐铁税收都交上来,就可以提供后勤补给,火速支援前线!

三、边远之地各有利害得失,其关系有所不同。

西域孤悬在外,统领西域各国本来用以压制匈奴,但经略的时间较长,当初,首任西域都护郑吉在西域屯田,与匈奴博弈,双方足足争夺了八年之久,还要常惠将军领兵驰援,解围救急,最终才招降了匈奴日逐王,让西域三十六国俯首称臣。

如今,匈奴内部不和的消息已然悄悄传出,他们大有再度分裂之势(事实证明,在不久的将来匈奴就分裂为南、北匈奴两股势力,而南匈奴接受招抚,与汉廷共同对付北匈奴),因此,争夺西域不能急于一时。

而汉朝在西域之地仅能获得葡萄、苜蓿、胡椒、狮象,再多的就是一些香料,丝绸的需求量虽然很大,但有匈奴人从中作梗,丝帛贸易不会太顺利,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短期内也难以见效。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4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上)(3)

但是,反观岭外形势,则完全不同,它的商贸利益与地位优于全国各处,从海路来讲,由北起辽东,南至浙闽的漫长海岸线上,提供的多是鱼盐之利,海外仅仅有极少数倭国人来访。

然而,到了岭外及南海,其商贸价值则一骑绝尘地超然于上,犀角、犀布、象齿就不必多说了,还有翡翠、珠玑、琉璃、琥珀、珊瑚、玳瑁、果、布、香料等等,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别的不提,就拿夜明珠来说,直径两寸的明珠都是绝世珍宝,如果海内外富商争相竞购,无价之宝就有无限的价值。(参考文献见《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大珠至围二寸以下。”)

让我们设想一下,所谓:乱世藏黄金,盛世纳珍稀;完全可以用黄金与丝织品去采买海货,如果把海外宝贝投放于国内市场,估计将有不少富豪高价收入囊中,那样可为汉廷带来丰厚的收入,商业利益可想而知;因此,发展海外贸易,应该作为一种新尝试。

如此收益虽然比不上盐铁、均输的总利润,但作为额外的储备,能为将来经略四方做好谋划与筹备。

汉廷曾经征战南越、闽越,战绩辉煌,先后扫荡那百年越国的庭院,不过是半年左右的事情而已,还愁不能迅速扑灭区区反贼吗?

汉光武帝环顾左右,审视将帅,还是觉得马援将军最堪大用。因为,马将军的履历辉煌呀:

一、马援善于谋划,策略精妙,形象生动,部署得当。

汉光武帝当年讨伐隗嚣之际,正在摸索行军方略,马援就赶到军营中,亲自堆米为山,为天子讲解行军路线,分析作战计策;就凭借如此的兵旗推演,让汉光武帝对敌情了然于胸,高兴地说:“虏在吾目中矣”(见《后汉书.马援传》)!

第二日,一举发兵,就能顺利进军,胜利地与河西窦融会师,隗嚣集团立刻土崩瓦解!最后,汉廷让中原、关中、陇右与河西之地连成一片,为后来者光复并经略西域打下牢固的根基。


二、马援成功平定了西羌叛乱,夺回金城郡的属地,捍卫了河湟之地的安全。


三、武都参狼羌与塞外戎狄勾结作乱,马援巧施妙计,成功破敌。

马将军很会用兵,他夺其水草,但坚守不出,不断消耗敌人,最后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使敌虏投降而大获全胜,此后陇右清平,令羌戎一时不敢放肆。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4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上)(4)

汉光武帝十分信任马援,常常与他讨论军国大事,如今又怎么会不知人善用呢?(《后汉书.马援传》: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当时的形势就摆在眼前:

一、造反之事祸起交阯郡,郡守的治所在羸,大约是今天越南河内市,乱局分别向北、向东、向南蔓延;

二、合浦郡响应作乱,郡守的治所在合浦,大约在今天广西省合浦东北;合浦郡所包含的徐闻县、合浦县,是海丝路始发港番禺的外海中转站,在海上丝路里其地位十分重要,不容有失;

三、九真郡也作乱,郡守的治所在胥浦,大约在今天越南清化的西北;

四、日南郡都受到传染,附逆反叛了,郡守的治所在西捲,大约在今天越南广治的西北。秦末,赵佗打通了中越丝路,后来有了象林县,是南海海丝路上一个回程港口。

经过分析可知,整个北部湾沿岸几乎都沦陷了,刚好掐断了汉廷的南海丝绸之路航线,汉廷由番禺西去的海路受阻,东南亚的商贾船只也不能北上东来,对于汉廷来说,叛逆如刺在喉,焉能不拔?

当时,海航技术还不太发达,船只只能沿着海岸线前进,一来便于识别方向,二来能及时躲避风雨,三来可以不断补给食物与淡水,这样才能有效地长途续航!因此,沿海港口必须夺回来。

大家请看看《汉书.地理志》的描述就知道有多少个海上丝绸之路外海的港口了: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 ,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徐闻、合浦以及日南的象林是海丝路沿线要地,它们必须牢牢掌握在汉廷手里,那还用客气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汉书.地理志》

《汉书.西域传》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汉书.马援传》

(本章结束,下章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5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下)(1)

面对叛逆,汉天子毫不犹豫,他立即就发兵了:

一、马援被拜为汉廷的伏波将军,是三军统帅,他要去夺回岭外七郡的基业,那由前汉伏波将军路博德所创,后来者岂可丢弃呢?

想当年,珠江口楼船云集,粮食储备充足,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航海商贸的向导;而且,南越反贼吕嘉、赵建德都在西逃的海上被抓获,而后双双处死,可见汉家有后发先至的海船。

如此这般,方能从番禺所在的珠江口出发,由东向西水陆并进,一来开拓七个汉郡,直到日南郡;二来略定海南岛;由此,海路清平,海上丝路才能畅旺;如今,珠三角平原还完全掌控在汉廷手里,那里南北交通发达,水陆两道畅顺;因此,平叛战役中,楼船兵团必不可少!

二、让扶乐侯刘隆为副手,全力协助马援。

三、督促楼船将军段志带领楼船大军出发,南下平叛。

东汉有楼船勇士曾逆大江而上,仰功巴蜀,最后消灭了窃号妄称皇帝的公孙述;因此,在长江中下游必有楼船军团基地。如今水陆并进,汉军大举南下,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楼船兵团大约有两条不同的行军路线:

一、由大江中游,潜行入湘江,过三湘之地,溯流而至灵渠,渡灵渠后可以突入岭南;

二、或者顺长江东下,到浔阳(九江)调集楼船,因为那里是楼船基地,集结完毕可转入赣江,南下横浦关(广东南雄),再换乘五岭以南的楼船,仍然可以大举南下。

只是先到珠江口,再扬帆西去,在大海上绕过雷州半岛,进抵合浦郡徐闻县,这样的耗时稍多一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5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下)(2)

由于,离水(漓江)已经属于珠江的支流,若度过灵渠,此处就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是陆军,另一路是楼船水师;敌人已经暴露在汉兵打击范围之内,只要急行军数百里,便可破贼。

军前筹划必不可少;当前的敌情日渐明朗,合浦、交阯两郡先后挡在进军路上,由于合浦的贼人可以东出,进而寇击南海郡;向西又能作交阯的屏障,袭扰汉军的后勤补给线,切断海路兴兵的航道。

交阯郡上盘据着作难的首恶,是要重点解决的;但若贸然南下,陆军必须翻山越岭,容易陷入山地丛林战的险境,万一中了埋伏,那就是绝命之地。

想当年,秦将屠雎身死师丧,就是大意轻敌,贸然深入山岭之中,茫茫然不知敌踪,又攻之不克,围之不继,敌人一旦夜袭,就被打得措手不及,撤无可撤,避无可避,以至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了数十万士卒,甚至比灭六国时的伤亡还要沉重。何解呢?

皆因弃己所长,以己之短,攻敌所长,骄纵疲惫,无所斩获,在势穷力尽之时,戒备无能,抵御无方,兵败如山倒也就实属必然!

所以,汉军即使兵分两路,都不能冒险入山作战,必须首先解决海边的合浦之敌,扫除后顾之忧。

由于合浦在海边,北部仍有山林阻隔,汉军就巧妙地采取迂回战术,步兵不误入山地,可以伴随水师,沿江河而进,大概有四种可能的行军路线:

一、走珠水的支流,南下北流江,但会受阻于桂门关山岭(俗称鬼门关),那步兵就继续向东探路,绕道过去,要与水师约定在海边集合,包抄徐闻、合浦,要谨慎进军,并不贸然进攻,此法难度在于地理不熟悉,容易迷路而错失良机。


二、就是让楼船水师顺珠水东下,到番禺城找向导,或者就直接把步骑与水师合军,同乘楼船,走珠水北江支流南下,再出珠江口,杨帆西去;过琼州海峡之后,沿雷州半岛进入北部湾,水陆兵马合流,集中火力,先拿下合浦之敌!

此法缺点是路途稍远,但有向导带路,行军路线可靠!


三、让陆军开凿鬼门关山岭要道,打通北流江与南流江,让水师楼船通过,沿南流江南下,一路杀奔海边合浦而去!


四、水陆大军沿赣江南下,越过大庾岭,在南浦关会师,备好船后,再乘船南下,集中在番禺城,然后由向导带领,出珠江口西去,进军合浦!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5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下)(3)

虽然,兵分两路实在是受到广西山岭的阻碍,楼船水师无发强行突破,乃无奈之举;但是,兵家者诡道也!生死存亡的大事,岂能草率呢?

总之,经过艰苦的努力,汉军终于在合浦郡的海边会师了。但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楼船将军段志身染重病,由于病重不治而逝世了,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呀!

马援接管了楼船水师,如今的水师成了一支真正意义的海军!因为,茫茫沧海当前,无边无际;但是沧海横流,方显男儿本色!为国效力的时候到了!

事实上,北流江与南流江在马援南征之后是曾经打通了的,而南流江直达北部湾,如此一来,汉军的补给就便利得多了,中原的军需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抵海边!

马援的行军方略当然是继续水陆并进,互为策应,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后汉书.马援传》上面说:“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馀里。”陆上的补给线继续开通,海上的航线也被摸清楚了,起码贼人无法摸黑来搞夜袭,只能躲在孤城之中,或者藏进深山老林;他们必将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

合浦郡最重要的就是徐闻、合浦两个海港,它们策应着南海丝路的发祥地——广州,都处在南海丝绸之路的发展航线上。汉兵大军压境,反贼立刻溃散,或逃或降,马援带领兵马,好快就控制了合浦郡,海上丝路的后方得以安定下来。

马援只需筹划一番,交趾郡的贼酋马上就暴露在汉军的矢石之下。

建武十八年春,海上刮起偏北的信风,马援手下兵强马壮、船坚石硬,足以横扫整个北部湾,更何况汉军占尽优势。很快,兵锋直指浪泊,在《读史方舆纪要》 卷112处,有安南交州府说明:浪泊在 “东关县西北。一名西湖”。大约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东英县西南之西湖。

伏波军团兵威盛大,而且顺风顺流而下,锐不可当,贼兵节节败退,汉军追击并大破之,斩首数千级,敌人闻风丧胆,先后有上万人投降;汉军穷追不舍,一路杀到禁谿,那里又名金溪究,大约在今越南红河支流山阳河。

汉军多次击败了敌人,不断向纵深推进,双方经过断断续续的交锋,将近一年之后,十九年正月,刘隆立下战功,贼酋徵侧、徵贰分别伏诛,传首至洛阳!马援因功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5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下)(4)

由于南面九真、日南仍有叛贼,他们依旧威胁着海上丝路的安全,倘若平叛不成,那么海路不畅;东南亚的商贾就很难来跟汉朝做买卖,所以,马援带兵继续南下作战。

两千多艘大大小小的汉家楼船,浩浩荡荡迎风破浪而来,真是:楼舰樯橹接连天,天海一线渺无边!

此次行军,从无功一直推进到居风,以压倒性的力量,碾压一切叛逆!(无功即无切县。治所大约在今天越南南宁省宁平附近。而居风是古县名。西汉时候设置,治所大约在今天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属于九真郡。)

敌人纷纷望风归降,汉军所向披靡,九真、日南相继归顺,岭外之地悉数平定,日南的象林县又平静下来,重新成为南海丝绸之路的回程港口。

此后,估计海外商贾逐渐恢复海上贸易,来与汉朝人做生意,南海丝路得以复通,一时之间:海市有珍沽翡翠,城坊无价售珠玑。千里不辞汉衣冠,万国争购夏丝帛。(《汉书.地理志》:“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可见汉朝与南洋、西洋各国来往频繁,贸易畅旺,这一切由来已久......)

顺带说说闲话:汉家丝绸在中外交通史上地位极其重要,因为它有优质的货币功能,历史上作为官员俸禄的曾有铜钱、米栗、丝帛等等。

宋代《册府元龟》卷五百五俸禄篇记载:东汉殇帝“延平元年……立春之日遣使者赐文官司徒司空帛三十疋。九卿十五疋。武官太尉大将军各六十疋。执金吾诸校尉各三十疋。武官倍文官也”,可以看出丝帛的重要价值。

在华夏海内便是如此,那么在四海之外呢?外国的货币多用金银,货币上面有人面纹饰,甚至有肖像,如果拿汉家的孔方兄去海外购物,人家未必会承认与接纳。米栗就更加不可能,山高海远地运送过去,只够自己食用而已,都未知是否合人家口味,怎么能交易而充当货币呢?

只有丝绸布帛才得到海内外的一致认同,不但保质保值,实用性高,还方便携带,所以,丝绸有很高的实用型货币价值。

回过头来,说说马援,都说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马伏波将军如何管治岭外呢?他如何防止再次动乱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5章、《海丝路第一英雄》(下)(5)

马援每到一个城镇,就修建城池,引水灌溉农田,用先进的农耕文化来教化、造福当地;最重要的是,马援有超然的法治思维,他把汉律与当地风俗法律拿来对比,把有矛盾的地方逐一辩驳一番,并用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旧例来约束骆越人。

这样做得到广泛的支持。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骆越人都遵从马援倡导的律例,这起到法治教化的效果,是当时的一个典范。

马援会否就此功成身退呢?他曾说过一番话,大致意思是:前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创立首开七郡的功业,才仅仅增加几百户食邑而已,而自己却受封三千户,这样怎么能长久呢?面对当前形势,匈奴、乌桓不断侵扰汉朝北部边疆,马援愿意为国效力,出征塞外,宁愿马革裹尸,都不想郁郁而终在病床上!

可见,马援有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的坚韧意志,他或许受到路博德将军的激励:遥想当年,汉武帝时期,路伏波仅仅带领一千余人,就敢奔赴南越平叛的战场,难道他不知道韩千秋及两千壮士已经中了埋伏,在番禺城外全部壮烈殉国了吗?

路博德当然知道,他更受到终军请缨报国精神的激励,受到韩千秋勇往直前、战死方休壮举的感动,他也要完成国命,舍身报国啊!

路博德平定南越国后,又奉命北上,最后终老在北疆戍边的任上;而后来,马援也兑现了承诺,病逝在另一次平叛征战的途中,真正以“马革裹尸”去报效国家(“马革裹尸”的成语典故就来源于此),只可惜有出师未捷的遗憾啊!

马援对国家民族有忠诚大义,他成就了复通南海丝路的千秋大业,他亲身行走于海上丝路,是史书上有详尽记录的第一人!

马援当之无愧成为海丝路第一英雄!



参考文献:

《汉书.地理志》

《读史方舆纪要》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汉书.马援传》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16章、《汉光武朝英雄一榜》(1)

王莽失败在先,更始帝破落在后,关中之地历经兵火灾劫,已经危机四伏,成为各方角逐的战场!可不是吗?绿林好汉先挥师挺进关中,但是没过多久,赤眉军又杀过来了,让关陇大地乱成了一锅粥。天下百姓苦苦盼望,这乱世何时才是个头呢?

好在,刘秀与他的小伙伴们奋起神威,先后镇抚河北、河南的各路诸侯!时机成熟之后,刘秀称帝,一手拉开了“光武中兴”的历史大幕!

当时,传统的丝路只剩下南海丝路还在继续,印度洋沿岸黄支国的君臣很虔诚,居然大汉改朝换代后,王莽说要用生犀牛来炫耀威德,他们也不反对(到底有没送来生犀牛,这个《汉书.地理志》上没有说)。

汉光武帝刘秀,一面平定中原,一面对付东方的叛逆,还不忘陇、蜀风险。客观上说,汉光武帝力图恢复关陇丝路和河西丝路,以保证中原到敦煌的丝路畅通无阻!而西南丝路也将放上议事日程,公孙述这个假冒皇帝,该谢幕啦!(谢幕前还要申请挨刀子,你说他这猪脑子是不是脑残啦!真悲哀!全家上下的悲哀!)

我们不妨细数光武中兴前期的家国英雄,看看丝路中兴大业都有谁在尽心尽力呢?谁的贡献比较突出呢?

/////////////////////////////////////////




(英雄像)

英雄:来歙

职务:太中大夫、中郎将

爵位:追赠征羌侯

贡献:

1、来歙作为汉光武帝讨伐隗嚣的猛先锋,通过奇袭,一举攻克略阳城。扰乱隗嚣的军事部署,促成汉光武帝亲征隗嚣集团。

2、来歙死守略阳城,死死拖住隗嚣的主力部队,为光武帝高平第一城会师争取足够的时间,直接拖垮了隗嚣,使这个罪恶而反动的集团分崩离析,土崩瓦解。来歙为汉朝统一陇地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3、来歙转运粮食,救助陇右百姓士卒,一举击败公孙述的人马,促使隗嚣残部投降,巩固大一统的成果。

4、来歙在金城郡大破羌虏,平定陇右的骚乱,转运粮食去赈济饥民,促进凉州的交通发展,使物资流通顺畅。逐步恢复关陇丝路与河西丝路,对丝路沿线的兵民颇有贡献。


后世评价:

1、《后汉书》这样评价来歙:"世称来君叔天下信士。.......而能独以信称者,良其诚心在乎使两义俱安,而己不私其功也。"可见,来歙乃信义之士,公而忘私!

2、原创古诗《感义来中郎将》一首,赞颂来歙的信义忠诚:

陇右立功后世尊,

信诚一统写秋春。

君叔遇刺永留憾,

抽刀绝命义长存。



家国英雄评级:二星级(推荐上榜)

/////////////////////////////////////////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补充说明:

由于本人要对英雄们进行古诗原创,字句需要斟酌、推敲,所以,只能明天再更新了,敬请大家见谅,感谢支持,万分感谢!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