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5章、《丝路版拯救大兵》(上)(5)

汉廷那边,汉章帝刚刚继位,收到了关宠的告急文书,但不知道如何救援西域。于是,章帝让公卿讨论此事。廷议会上,司空第五伦居然认为不适宜发兵救助。司徒鲍昱却不这么认为,他反对第五伦,强调务必发兵救急。咱们也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

1、为了赢得天下人心,不可不救!

耿恭、关宠带兵困守于孤城当中,此乃危难之地,生死诀别只是时间问题。若听闻我军在塞外十万火急,都弃之不顾,令其自生自灭;那么军心尽失,士气受挫,焉能挽回人心呢?

边关将士对于袍泽的存亡十分着急;而且,西域各国都在观望呀。汉朝如果见死不救,既对不住死难将士,又助长了胡虏的残暴野心,天下人都会耻笑汉廷畏敌无能。

以后,谁还会舍命戍边呢?将不效力,兵不用命,见敌则溃,弃城而逃,抛弃一切就像当初汉朝抛弃忠勇之士那样,上行下效而已。

可以预见,人心离散之日,就是内外崩溃之时。胡虏一旦大举入侵,朝廷无将可用,无兵可派,那必有大厦坍塌一般的危险。因此,面对求援,焉能不救?又岂可不救呢?


2、敌我攻防局势有利于汉军。
北虏重兵集结于孤城之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日月虚耗,难以持久,已成强弩之末。他们犯了兵家大忌,离失败已经不远了。

再看看汉军,以区区数十人凭险据守,力挫强敌,处于弱势依然奋力拼杀,那是大忠大勇的誓死之士啊!长期抗敌已经让敌人师老兵疲,只要汉军援兵一到,敌人立即就会溃败。


3、派精兵即可救援。

只需要派遣敦煌、酒泉各两千精兵出击即可。还可以多带旗帜,广布疑兵,敌人疑狐于内,疲惫于外,见到汉朝精兵,必定无心作战,也无力再战。那么北虏与车师的反动联盟必将瓦解。

北虏可以逃之夭夭,那车师只有俯首投降。如此一来,胡虏必然合众解散,到时候各个击破,还不是易如反掌吗?


幸好,汉章帝认同司徒鲍昱的想法,他同意发兵。于是,汉朝派征西将军耿秉屯兵酒泉,代理太守事务,做好后勤,也好帮助救援耿恭,那是要救耿氏自家的兄弟呀!


酒泉太守段彭、谒者王蒙、皇甫援出征,他们带领敦煌、酒泉、张掖三郡兵马,外加鄯善胡卒,共计七千多人,一路杀奔车师国而去。他们上演的是丝路里真实的《拯救大兵》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上集结束,下集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丝路接班人

关于东汉筹边的事务,特别是丝路大计的推行,总要培养接班人,或者直接交由奇才猛士接班。

大牛人马援的接班人是谁呢?

他儿子马防算是接了马援的班,对叛逆的羌戎好一顿胖揍,一举镇抚羌族部落,使他们不敢放肆。

但是,马防却未能培养他自己的接班人,这可算是青黄不接了。

如果说耿恭接替耿秉屯驻西域,那么耿秉算是找对接班人啦。只不过,耿恭之后,也未能培养出接班人来,后来,耿恭破击羌虏,但又被闲置在家中,郁郁寡欢。因为,他没找到后继者接班。

班超镇抚西域数十年,他回中原的时候,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后继者还把西域战略给搞砸了。

好在,班超的小儿子班勇自学成才,奋勇地挑起大梁,成功地执行西域战略,使西域不至于再度背离汉朝。

但是,班勇之后也是青黄不接。看来后汉朝人才培养的机制未能形成。

唐朝有一个很经典的丝路人才计划,那就是苏定方培养裴行俭的故事,这个以后慢慢再讲!

可以说,筹边大计除了交接班要做好之外,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一旦后继无人,就会让家国丝路大业便会陷入尴尬的局面。

与后汉相比,前汉则大为不同,在张骞、霍去病之后,又有赵充国、傅介子、常惠、郑吉、甘延寿、陈汤、段会宗、冯奉世等猛人来接班,前汉人才辈出,而且能成功接班,难怪开创出超过一个甲子的丝路传奇!

(敬请期待《丝路版拯救大兵》下集......)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6章、《丝路版拯救大兵》(下)(1)

建初元年(76年)正月,汉、鄯联军会师于柳中城,顺势进击车师国这群反骨仔!联合兵团猛攻交河城,大破车师,斩杀了三千八百多人,生擒三千多人,缴获牛、马、羊、驴、骆驼累计三万七千头。

反骨仔车师人几乎破产(裤子输掉了,光着屁股很难看!),汉朝没有继续清算他们,只是考虑解围救人。

北匈奴人疲惫之极,果然不攻自破,他们仓皇逃遁,向北奔入大漠,车师人孤立无援,只好向汉军投降。


当时,由于关宠已经阵亡,王蒙等将竟想班师回朝。难道他们忘了耿恭吗?好在,耿恭曾派军中官吏范羌到敦煌,要迎纳士兵的寒衣。此时,范羌就在军中,他执意请求派兵去迎接耿恭。众将可能怕深入而中伏,竟然不敢再前行。

因此,将领们分给范羌两千兵,让他们去救耿恭。范羌他们立即动身,从北山过去,但遇到暴雪,积雪深达一丈多;历尽艰辛后,救兵勉强才到达耿恭的孤城。

城中听到外面战马嘶鸣,以为又有北虏来袭,大为恐慌。范羌远远地对城高呼:“我是范羌,汉朝派兵来迎接耿校尉啦!”此话一出,有如久旱逢甘露,城中将士欢声雷动,都高呼万岁!




(汉军雪野救耿恭)

城门终于打开了,孤城中的勇士们再也忍不住啦,他们喜极而泣,忘形相拥,人人都洒不尽那英雄热泪啊!

第二天,耿恭他们随军班师,一路上,北虏竟然派兵来追杀,汉军且战且走,饥寒交迫之下,勇士们牺牲了不少人。

从疏勒城离开时还有二十六人,但三月回到玉门关时仅剩下十三人。那就是耿恭的十三壮士啊!他们终于回家啦,国家欢迎你们!




(十三壮士绘画)

中郎将郑众亲自帮一众壮士沐浴更衣,还为耿恭等人上疏,要求奖励那些为汉朝坚守的将士。

耿恭到了洛阳,司徒鲍昱更要上奏,他称赞耿恭的节义,说他超越了前汉的苏武。应该赐爵奖励。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6章、《丝路版拯救大兵》(下)(2)

让我们一起看看《后汉书.耿恭传》的记录吧:

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沭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


汉家的军魂被耿恭发扬光大,他的威名不但可与班超齐名,更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耿恭何止是“不为大汉耻”呀,他更是大汉朝的光荣,绝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汉英雄啊!说他超越苏武一点儿也不为过!




(汉军救耿恭的路线)

汉朝于是拜耿恭为骑都尉,封耿恭的司马石修做洛阳市丞,张封当上了雍营司马,范羌做了共丞,其余九人都补授了羽林的职位。

汉章帝比较和善,他不想浪费人力、物力在西域;由于都护陈睦、戊己校尉关宠已经阵亡,耿恭则另有任用;所以,罢了戊己校尉,也不再派出西域都护。

建初二年(77年),汉朝竟然罢了伊吾卢的屯田任务,撤军而回,完全放弃了西域。想当初,永平十六年,汉朝与西域恢复交通,十七年设置都护,仅仅到了建初二年,短短数年间,汉朝对西域经历了一通一绝的变故,实在让人唏嘘啊!

北虏抓住机会,立刻派兵守住伊吾卢之地,汉、匈在西域第一回合的较量中,汉朝因放弃而以失败告终。

也许有人会说,汉朝输了还可以再来,没啥大不了!其实非也,内里大有乾坤呢:

一、面对困难不该退缩,竟然在转机来临时放弃了西域。

1、耿恭之困表明汉朝在西域没有风险控制方案.

汉朝派窦固、耿秉击破车师,他们却只顾班师,而没有识别潜在的风险,汉朝连备战抗虏的意识都没有,后果可想而知。北匈奴在西域横征暴敛,车师地广田肥,胡虏岂会轻易放弃呢?

争夺西域是为了打击北虏,断绝其财路,让其日渐困乏,最后不攻自破啊!既然于窴、乌孙等国已经派子弟来洛阳,表明他们愿意归附汉朝,往来交通是必须的,那南、北方的汉道应当保护,而车师恰好处在北路的中段,风险的根源来自北匈奴,对车师的争夺成为风险的爆发点。

看看前汉历史便可知,车师历来麻烦不断;汉武帝时,西域联军曾包围并平定了车师,这样才保护了马通汉军的后路。

昭宣时期,匈奴曾联合车师夹攻乌孙,弄得乌孙焦头烂额,两度向汉朝上书求救,最后常惠领护乌孙人,实现了自救。及后,郑吉曾攻打车师,也与匈奴争夺车师,后来把车师分为多个王国,那才便于管治。而后汉时,窦固在天山打跑北虏,汉军才能顺利进击车师。

车师和北虏就是一对勾肩搭背的牛头马面,而只有汉朝能对付北虏,若汉朝有患而无备,那么只要北虏一来,车师这个马面翻脸比翻书还快!既然风险犹在,那又岂可酣睡呢?

汉军如果要让车师听话,就必须招募、训练西域联军,与伊吾卢城,甚至远在敦煌的汉军遥相呼应;历史上,耿恭在西域实战中招募了数千人,个个都练成了精兵。结果,一举击败敌虏,这就是实力的证明。

只有强大的军力,才能控制北虏这个大风险、大祸根!耿恭完全可以招募、训练士卒,麾下有尖兵,手中有强弩,仓库有粮食;哼!西风吹、战鼓擂!汉军还怕谁?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6章、《丝路版拯救大兵》(下)(3)

(续上文......)
2、耿恭之困表明汉朝在西域没有协同作战体系。

既没有远远的哨探、斥候,也缺乏前王、后王之间的传令兵,胡虏一来,除了耿恭所派的三百壮士,其他人各自为战。可惜啊!壮士一去不复返!

其实,车师后王应该让汉军协防王城,起码可以一边挡住胡虏,一边调集前王部队,再通知两位汉朝校尉。如果四路大军协同作战,完全可以在后王都城御敌抗虏。不致于被胡虏各个击破。后来,班超不就是成功协防疏勒国的王城吗?汉军优势在于守城,凭险据守,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任你胡虏有千军万马,能奈我何?

一旦后王城可以坚守,那就能争取时间,十万火急的求救信必可发出,及时送达伊吾卢和敦煌,近有宜禾都尉,远有敦煌精骑,短则一月,长则三月,救兵必能驰援而至。假如形成协同作战体系,保护车师还可借助乌孙骑兵呢!

总之,北路之上,西有乌孙骑兵,中控车师王城,东借伊吾卢、敦煌之力,由西向东让多方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彼此救援;那么,砍断匈奴右臂易如反掌,胜利还不是迟早的问题吗?


3、耿恭之困表明汉朝在西域毫无应急机制。

汉朝早就该让耿秉屯驻敦煌,因为车师是耿秉打下来的,他清楚情况,一旦有危急的事情发生,以耿秉的刚猛脾气,必可及时救援!随机应变,应急救援,那是耿秉的拿手好戏。

想当初,耿秉和窦固意见不合,人家耿大将军还不是应急出击、应变行事吗?打车师他打得干净利落,收服车师他也做得漂亮爽快,耿秉就是随机应变的大将之才。


4、汉朝面对困难只想放弃,却错过了经略西域的黄金十年。

虽然西域都护陈睦阵亡了,但并不代表西域各国都成了反骨仔,那鄯善王已被班超招抚,他一万个愿意出兵,也参战了,结果汉军联合鄯善人大破车师,北虏落荒而逃,西域的困局出现了转机。

而且,耿恭曾联合乌孙,只要坚持争取乌孙,那西域大国也不是吃素的,还不能把反骨仔们给打趴下吗?远有乌孙,近有鄯善,重新经略西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只是人才需要历练、需要培养而已,更何况,后来的班超绝对是自学成才的高手。

面对危机,应该转危为机,善于把握机遇,勇于开拓,才能收获硕果。如此好局,焉能放弃呢?说不定,只要坚持,西域早就奔小康了,还能长治久安呢!前汉就有68年西域太平的成功案例,怎么到了自己,事到临头,这汉章帝却糊涂了呢?错失良机难道就不觉得痛心吗?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6章、《丝路版拯救大兵》(下)(4)

二、汉朝在西域的战略空间丧失殆尽。

汉朝不再派西域都护,就丢弃了西域居中的有利地位,渠犁、轮台的土地有上好的肥田呀,那岂可资敌呢?你从伊吾卢撤兵,那车师国立马就翻脸不认人啦。

北路只剩下乌孙,孤零零地猫在西边,无人救援,无人响应,孤掌难鸣啊!西域的胡人,挺会见风使舵的,你都撤兵了,人走茶凉,谁还稀罕你呢?


三、不能对将才因才施用,浪费人才。

应该对各位将才因才施用,那西域的困局才能打破,不但要选拔西域人才,还要培养西域接班人啊。都来看看,该如何用将吧:

1、派良将守护陇右。

把马援的儿子马防放在陇右,只要他屯驻那里,羌人就不敢造次。实际上,他一度平叛成功,后又调走了,结果,羌戎问题反反复复,万恶不劫,万劫不复。但若安定陇右,河西就有保障,河西可保则能支援西域,陇道才不会断绝,战略通道才能有保障啊!

2、派猛将驻守敦煌。

把耿秉安置在敦煌,让他随时救援西域的汉兵,此将能打善打,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后来,耿秉跟随窦宪出征北虏,到那时候他才再度立功,岂不是蹉跎岁月吗?耿家几个高手应该好好任用,例如:耿忠、耿變、耿恭。

3、派先锋镇守西域北路。

耿恭应该专门对付北路,镇抚车师,联合乌孙,抗击北虏,他能样样出彩。因为,耿恭在乌孙已经建立威信,有不少粉丝,可以一呼百应,有广泛的支持。

如果北路有耿恭,南道有班超,他们一同推进,那西域大计便可提前完成,而且能获得持久的太平,哪里会有西域三绝三通的尴尬呢?

然而,历史上,汉朝只是派耿恭协助马防,打击羌戎,后来有人怀疑耿恭对马防不敬,竟然就废弃了人家,结果,一代将才在家里郁郁而终,那不是暴殄天才吗?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6章、《丝路版拯救大兵》(下)(5)

四、对西域的人心乃至汉朝的军心都造成不良影响。

1、很让西域人寒心。

想当年汉武帝罢轮台之戍,也没有完全放弃西域,西域人还是亲近汉朝;如今汉章帝如此作为,既辜负了父亲汉明帝的心愿,也给后世树立了不良的示范,只把西域当作鸡肋,随时抛弃;你若弃人家如鸡肋,人家也会视你为过客。

可不是吗?西域各国见汉朝退兵,放弃西域,都觉得这宗主大不如前了;所以,北虏一来,立马就给汉使冷脸看。恐怕连近邻鄯善国都会摇摆不定,你还能指望谁有忠心呢?

自己强不起来,人家如何扶持你这阿斗呢?没有信心自立自强,遇事退缩,逃避问题,难怪后汉在西域有“三绝三通”的折腾,后汉的西域战略与前汉相比,更加反反复复,毫无长久镇抚之策,的确令人唏嘘,发人深思!


2、对汉朝军心有很大打击。

想当初,耿恭招募数千人,抗击胡虏,由春至夏,又从夏越冬,百折不挠,百战不弃,誓死抗敌。他们经历万死无生的绝境,凿山掘地,只为一口甘泉,只为一份坚守!那是超越苏武的大忠大勇啊!

他们用铁和血的意志坚守了足足一年,煎煮皮革,烧烤尸体,宁可饿死,绝不投降。蔑视封王的许愿,击杀诱降的使者,那是何等决死的决绝啊!

苏武和耿恭又为了谁而坚守呢?

苏武为了亲人与家族而坚守,为了使团而坚守,为了国家、民族而坚守,就是不屈从于匈奴单于,那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忠义的标杆!

而耿恭呢?他为了死难的将士坚守,为了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士兵而坚守,为了汉朝在西域的威信而坚守!那是汉军的兵威所在呀,他们牺牲了数千人都在所不惜,也消灭敌人数以千计来抵偿,就为汉朝争一口气,就为汉军争一个胜负,他们以少抗多,苦战到最后,已经赢得了军人的尊严,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民族的尊严!

那也是一个新时代的标杆,忠勇的标杆!可恨的胡虏,我泱泱华夏岂能任人欺负呢?


可是,就在汉朝再度击破车师之后,就在车师举国投降之后,就在北虏仓皇逃遁之后,汉章帝竟然放弃了西域的几乎一切,那如何给阵亡将士一个交代呢?他们为什么而战呢?他们的妻儿又为何而哭泣呢?

为了控制西域、打击胡虏,为了解救西域民众于水火之中,为了解救边关百姓于烽火之内,将士们英勇无畏地迎战北虏;为了国家及一个个家庭,为了无数孤儿寡母,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将士们舍生忘死地抗击北虏;不就是不惜一切也要而制服匈奴吗?

反之,汉章帝放弃西域,拱手将其让与残暴胡虏,让一切功败垂成,又对得起谁呢?谁能用鲜血和生命去回答这个沉重的问题呢?


可谓:黄花明日归何咎,良因善果问史求。浩渺苍穹悲壮烈,著作激扬论千秋!

历史会记录残酷而勇锐的一切,经历磨难只会让英雄更加坚强,虽然,耿恭退出西域战场,但还有他的同志班超在,班超将会奋起神威,继续耿恭未完的事业,最终全面兴复大汉王朝的西域丝路,为大汉朝的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耿恭与班超的功业完全可以威震天下、光照古今。




(耿恭像)

后来,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写下传世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其实,就是要高度赞扬耿恭,歌颂他的英雄壮举,以激励后人!

可见,岳飞大英雄对耿恭也是深深敬佩的,那是名将之间共同的家国情怀啊!耿恭的英雄故事能撼动军民的心灵,让人们为国家与百姓奋勇而战,去抗击侵略者,现实保家卫国的千秋大业,为后人开创一份可以延续万世的锦绣太平!




(岳飞像)


(本章上下集结束,下一章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7章、《猛人大破羌戎》(3)

汉朝调派武威太守傅育做护羌校尉,让他驻守临羌。傅育是北地人,曾做过临羌的县长;后来,跟随捕虏将军马武攻打滇吾羌,他在战斗中勇猛无比,功冠三军。在武威任上,傅育更能威震匈奴,又是汉朝的一员虎将。

不过羌戎这次动作很大,总共发动了五万多人,寇掠陇西、汉阳两郡。汉阳郡紧挨着关中,是东面屏障,如果汉阳有失,那么关中一定会恐惧,三秦大地都将震动不已。

朝廷担心傅育独力难支,鞭长莫及,只好派大军前来平叛。汉朝派车骑将军马防做主帅,长水校尉耿恭做副手(大牛人从西域回来了),率领大军赶赴战场。(哈哈,耿大英雄来啦,胡虏们还不快快投降,更待何时呀?)

马防字江平,是开国名将马援的儿子,他麾下人马最多,有三万士兵,由长安城北军及各郡射手组成。耿恭带五校士三千人助战。汉军很快到达陇西,那时候南部都尉被羌戎包围在临洮(今天甘肃临洮县),形势比较危急。而且,困难不少:

1、敌人超过五万人,而汉军有两路人马,加在一起,满打满算也才三万三千人,敌众我寡,不可力敌,只能智取。临洮被围多时,南部都尉必须坚守住,到时候方能内外夹击。

2、临洮处于长城南端,是兵家重地;如果临洮失守,羌戎可以大举杀入长城以东,令兵锋直指关中。汉军几乎再难寻找坚固的防线,难道要与敌人在关中决战吗?

因此,必须救援并控制临洮,把敌人阻挡在临洮以西;而且,最好在临洮一带聚歼敌人,全面瓦解对手;只要把大块头打掉,其余羌戎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3、临洮附近的道路十分险恶,兵车行走不便,甚至难以通行,连骑兵都不好施展。

马防派两个司马,分出前后两军,各带数百人,到离临洮十里处安营扎寨,布置了许多旗帜,并扬言汉朝大军明日进击。羌人的探子回去报告,说汉军兵多将广,军势盛大,无法抵挡。

这仗要怎么打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7章、《猛人大破羌戎》(5)

耿恭曾向朝廷建议,让窦固镇抚凉州,让马防屯驻汉阳郡,两位大将配合必能雄镇西羌。马防当时是外戚,遵宠无比,耿恭一番好意却得罪了不少人,献媚马家的官吏弹劾耿恭,导致耿将军罢官下狱,最后困居家中,直到离世,实在是汉朝的一大损失!

后汉“苏武”——耿恭虽然离世,但他智勇双全,用大忠大勇报效国家;更在青史上写下可歌可泣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陇西、金城的各个亭障和观察哨所全部得以修复,河湟之地又迎来了少有而短暂的太平。只可惜,汉朝没有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很好地经营河湟之地,其中教训不少呀:


1、汉朝没有在河湟之地实施屯田策略。

想当年,赵充国老将军有屯田良策,可以开拓荒地,屯田耕种,既能减少骑兵,又可充实边郡,一举两得。塞内都可划作田区,禁止放牧,田间的野草还可用来养牛、羊。

强悍的羌人部落大可放出塞外,任其放牧;转而招纳弱小的羌胡部落,接纳羌人的妻儿,他们可不受苦寒,在塞内帮助屯田种地。羌人的家可以安置在塞内汉族垦民的村庄内,形成杂居、混居的局面。

那样可以用农耕文明教化,引导羌胡人,让认同华夏文明的外族人融入汉民生活圈子,逐渐改掉因游牧狩猎转而寇掠的恶习。

屯田的策略不但可以用于汉兵戍卒,还能招纳商贾及其仆从,商人善于经营,可以调节好塞外畜牧业和塞内农耕业的关系,汉朝还能增加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2、汉朝没有在河湟之地试用关市贸易。

说到招引商贾的事情,当然要试行边关市场贸易的策略。可以推行“丝马贸易”、“粮马贸易”:

“丝马贸易”就是要用汉地的丝绸去购买羌人的战马,让丝绸文明教化羌胡人,只要从事农桑一样可以致富,完全没有必要冒掉脑袋的风险去打家劫舍。

同时,羌人膘肥体壮的战马都被买走了,他们就不能任意施展骑兵来劫掠。打起步战来,羌人并不占优,你当汉家的强弩是吃素的吗?

“粮马贸易”就是要用汉地的粮食去购买羌人的战马,让农耕文明教育羌人,只要用心耕作,无须打劫抢略,照样丰衣足食。当衣食丰足时,羌人就会知礼懂礼,不再用拳头说话。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7章、《猛人大破羌戎》(6)

而且,“丝马贸易”、“粮马贸易”遵从客观的经济规律,减少朝廷滥用赏赐的情况,市场开放,交易公平,贸易自由,还能盘活国内商品,使其不断流通,货通财通,公私两便。因此,应当鼓励商人把粮食、丝绸运往边关,往来从事贸易。

朝廷适当给予采购价格的优惠,同时鼓励民间商贸,用汉宣帝留下的常平仓制度,调节物价,必能达到官民两利、兵民安乐、中外和欢的局面。

后来,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就是成功案例,它成功地调控了西番与明朝边关的关系,犯边的情况得到极大抑制,一时间,中外和安,交通畅顺。

3、汉朝没有在河湟之地试行募民练兵策略。

中原时常存在土地兼并问题,有不少人因为天灾失去土地,他们要么变成流民,要么做了奴婢,作乱的另当别论。

而边关人少地多,汉朝可以向天下招募垦民,吸引他们去河湟边地,不论授田、租田都足够养活移民。有了百姓,在秋收之后练兵就是一个好的选择,所谓“秋操”是也。

试想一下,边关有富饶的田地,可以使百姓富足,那若有外敌入侵,为了保护既有的胜利果实,必然奋起抗敌。和岁为民,从事农桑;战时为兵,保家卫国。乡兵民壮比客兵要好用得多,应该大力地试行募民练兵的策略。

可惜,马防回朝了,耿恭又废弃了,都没有来得及经营陇西、金城。当初,马援怎么也经略西羌之地达五年之久吧,后来人才短缺,还如此浪费,真可惜了那方圆千里的河湟沃土啦。

西羌的问题反反复复,边郡的英雄前赴后继,似乎成了汉朝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困扰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欲知后事如何,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后汉书.班彪传》

2、《后汉书.马防传》

3、《后汉书.耿恭传》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丝路历史花絮:哪些帝国主导过丝路发展?(1)

一、匈奴帝国

大约在前汉王朝初年,匈奴冒顿单于称雄大漠南北,进而控制西域胡国。开始同时主导草原丝路和绿洲丝路(西北丝路)。

只不过,后来,匈奴人大破月氏国,又收养乌孙王,他们对西域横征暴敛,并无促进葱岭东西两地的发展。大月氏不就远远地躲着匈奴人吗?

从张骞访问大月氏的情况来看,大月氏与匈奴再无来往,不要说交流了,连交锋都没有!

可见,匈奴人控制的西北丝路并无向外发展,无法继续走向国际化。

到前汉西域都护府建立时,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土崩瓦解,彻底让出西北丝路。

二、前汉帝国

从张骞凿空到张骞出使乌孙,经过努力,汉朝终于打开与西域交往的大门。此后,汉朝一直主导西北丝路的发展,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更加强化了汉朝的主导能力,令西北丝路越发兴旺发达。

前汉帝国从此走上国际化发展之路,甚至接纳来自安息与大秦的客人。使者最远到达西亚的条支。

西域丝路的发展或战或和,经历了许多曲折,到前60年开始,西域都护府有效地管治西域,西北丝路迎来宝贵的和平,一直延续到8年,王莽篡汉为止。23年王莽败末,西域也与中原王朝断绝往来。

(未完待续......花絮会定期分享丝路史的知识哦,敬请多多支持,多多点赞!谢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1)

西羌的风险并没有消除,而马防、耿恭已经离任,那局势会如何发展呢?有谁仍在为汉朝坚守西边之地呢?

河西四郡之中,只有张掖、武威两郡靠近金城郡,那河湟之地的麻烦多少也牵连到张掖、武威。张掖在金城郡西北方,武威在金城郡东北方,他们有被北匈奴和羌戎夹击的危险。

一旦胡虏合谋,腹背受敌是免不了的。汉朝一直以来的边患都来自匈奴,匈奴之所以为患,是因为它还有不少帮凶。

《汉书》说:“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表明这西戎北狄历来都是汉朝的心腹大患,汉武帝忧之,汉宣帝也忧之,筹边的名将没有不忧虑而高度警惕的。

到后汉,这西羌的祸患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有两个威震西羌的猛人出现了,他们就分别来自张掖、武威,其中一个善于用武,另一个还善于镇抚,前者叫傅育,后者叫邓训。

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武力只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非到万不得已,切莫使用,就算要用都必须谨而慎之!因为,兵家者诡道也!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诡道之中还有一位猛人彰显着大仁大义。

元和三年(86年),羌戎首领迷吾与其弟号吾联合各个部落,又反汉朝了。

这年秋天,号吾入寇陇西,好死不死,让郡中负责烽火的官员李章给生擒了。恭喜了,号吾,准备咔嚓吧!

号吾准备投降,他说只要让其生还归去,必定解散叛军,不再侵犯边塞,因此,杀了他于事无补,没好处。

陇西太守张纡并不想兵连祸结,就用权宜之计,放了号吾;对方也信守承诺,解散羌兵,各自回归故乡;迷吾退守到黄河以北的归义城。事态本来就平息了,谁不盼望和平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2)

谁知道护羌校尉傅育心里面不痛快,前文曾经提到老将傅育,他就是来自武威郡的猛人;他懂得用武,可惜未完全知晓以武止戈的道理。傅育不想失信地讨伐羌戎,但就是看羌戎不顺眼,不舒服!

结果老将出了一个昏招,他招募人手,去挑动羌人内斗,要让他们彼此撕咬,争斗不休。哎呀,老将军为何如此糊涂呢?对于河湟之地来说,和平就像空气和水分一样宝贵,为何抛弃和平,去做挑拨离间的蠢事呢?

善之善者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让敌人势分力弱,全部放下武器投诚,和平地结束战争,那才是上上之策。因为,目的是要保护和平,平息纷争,挽救生命,避免兵灾人祸啊!

而挑拨离间是下三滥的手段,挑拨对手,让他们内斗,然后从中渔利,这个方案绝不可取。人家也不是傻大个,如此作为,只会以冤冤相报、复仇残杀而告终,怎么会有好果子吃呢?

果不其然,羌人察觉了阴谋,当然就不干了。他们觉得汉官不厚道,争相叛逃出塞,结果,更加依附首领迷吾。傅育把众羌都逼反了,结果,人家跑去跟迷吾混饭吃,成了一群混蛋。

可是,傅育心有不甘,他竟然要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对付羌人,一步一步走向暴力的深渊,不能自拔。

章和元年(87年),傅育上书,请朝廷调发酒泉、张掖、陇西的兵马各五千人,都由各郡太守带领;自己则亲自带领汉阳、金城共五千人,合计两万大军,要约定时间,共同打击羌戎。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3)

汉军军事行动要作出如下部署:

1、陇西方面军占据黄河以南,防止敌人南窜。

这个战术比较难实施,区区五千人马,守一座孤城尚且兵力不足,还想占领黄河南岸,岂不是要小蛇吞大象吗?恐怕陇西兵连各个黄河渡口都截不住啊!

只有慢慢驱赶敌人,挑一个渡口,来个半渡而击,或者半路设伏,打个埋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样兴许可行。


2、张掖、酒泉兵东进,挡在敌人西面,防止其西逃。

这个战术会累死人的,敌人会沿着黄河或湟水西逃,汉军搞个千里大迂回,人人疲于奔命,就算逮着机会都师老兵疲了,漫长的西线如何拦截得了呢?人家若躲到高山深谷中,你敢进去打野战吗?山地丛林战从来都是士兵通向阎王殿的捷径哦!


3、要在东面合围敌人,期望一网打尽,一举歼灭。

敌人实际上都藏进深谷中,区区两万兵如何合围得了?当年,汉宣帝发动六万大军对付羌戎,也不敢贸然进军,赵充国将军只是屯田化敌,待其自困自乏,自行瓦解而已。最后,各路人马中以赵充国的收获最多。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好战略,可不能丢了呀!

傅育未等各路大军会合,就抢先当了个急先锋,他带兵独自进军。迷吾收到风声,避走到庐落去了。傅育挑选了三千精骑,苦苦穷追过去;夜里,他追到三兜谷,距离羌戎才数里,要明日才能进击;而他竟不做任何防备。

迷吾认为这是夜袭的好机会,派出三百人,摸黑过去把汉军给黑了,汉兵毫无防备,都惊慌逃散。傅育下马与敌人搏斗,杀死十几敌人后壮烈殉国,连同阵亡的汉军有八百八十人。

一位宿将因骄纵轻敌而牺牲,怎么不让人痛心疾首呢?后来,等各路汉军赶到时,叛逆的羌戎已经逃出塞外了。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4)

傅育将军领取俸禄数十年,都资助了至交好友,身无余财,连妻子都要亲自劳作。汉章帝追思并褒扬傅育,封他的儿子做了明进侯。陇西太守张纡接任护羌校尉,领兵一万人驻守临羌。

迷吾杀害了傅育将军,自以为可以任意妄为,经常带兵在边境上捞好处。章和元年,迷吾带着七千骑兵入寇金城郡。张纡派从事司马防带兵迎敌。汉军在木乘谷与迷吾会战,结果打败了迷吾,迷吾这个家伙又打算投降了。

他通过翻译使者联系张纡,希望投降。其实一连串祸乱都有始作俑者,他就是迷吾,傅将军策略错误,战术冒进,才遭遇毒手。如今,迷吾还想投降了事,想到这些,张纡心里特别愤恨!

于是张纡将计就计,假意接受迷吾投降,特别召开受降大会;在会上张纡安排兵力,又往酒里投放毒药,把这些羌人首领全都放倒了;汉兵趁机动手,一下子诛杀了八百多个羌族首领。

张纡还不解恨,他亲自把迷吾等五人的首级割下来,拿到傅育将军的坟前,郑重地拜祭一番。同时,张纡发兵攻打山谷中的羌人,斩杀四百多人,生擒了两千多人。

迷吾的儿子迷唐收到消息,他与部众对着边塞嚎啕大哭,然后立即与烧何、当煎、当阗等部落勾结,相互嫁娶子女,缴纳金银聘礼,集体“解仇交质”,准备用兵报复。

哎!傅将军当初一招失策,用错了挑动内斗的损招,结果棋差一招,步步被动;后来,又冒险轻敌,以致于兵败被害。可张纡呢,他是一错再错呀,怎么能以暴逆暴呢?失信在先,暴虐在后,武力和杀戮只会招来更大的仇恨和报复,这样都看不明白吗?

结果,迷唐带五千人攻击陇西边塞,太守寇盱在白石迎敌,挫败了迷唐。可是,事情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迷唐到处招揽裹挟属国胡人,一时之间,聚集诸多乌合之众,群情汹涌,誓要复仇报怨。

张纡搞得一个头两个大,敌人主力在躲在大、小榆谷,只有对手袭击你,你却找不到对手,难以打击。哪里有千日防贼的呢?那还不累死个人呀!

张纡讨伐无能,自保不足,把局势搞得一团糟,最后,只有罢官走人。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汰铜6742 2019-07-04 14:33:25
谢谢楼主辛苦更新
-----------------------------
呵呵,谢谢您们支持,请多多推荐,多多评论,多多点赞吧!万分感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5)

我们上文说到两个猛人,傅将军已经牺牲,那另一个何时出场呢?且慢慢看来,汉朝要解决西羌的问题,任用了一个重要人物,他自然就是邓训了。

邓训字平叔,是后汉开国功臣邓禹的第六子,他少年时就有大志,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汉明帝即位后,邓训做了郎中,他礼贤下士又乐善好施,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邓训是个筹边的好手,建初三年,邓训带黎阳营士兵屯驻狐奴,防范乌桓。邓训接纳并安抚边民,幽州部百姓都归附他。

建初六年,邓训升任乌桓校尉,黎阳营的旧部都愿跟随他,于是,扶老携幼地与邓训迁徙到边关。鲜卑人听闻邓训素有恩威,士卒都乐于效死力,因而不敢南下靠近边塞。

元和三年,卢水胡造反,朝廷让邓训经武威出发,去做张掖太守。章和二年,面对张纡留下的烂摊子,朝廷再次想起邓训,于是,邓训临危受命,当了最难做的护羌校尉。

当时,各路羌戎集结了四万大军,准备黄河冰封后渡河攻打邓训。邓训刚刚接任护羌校尉,面对羌戎这个烫手的山芋,有什么高招呢?其他人对于羌戎问题,要么搞得焦头烂额,要么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邓训却不按常理出牌,他不但接招,而且妙招连出,一招胜过一招。邓训要用最大的诚意,重建汉朝对羌人的恩威和信义!

可谓:无招者凄凄惨惨戚戚,有招者赢赢胜胜欢欢!而最高的境界,非“不战而屈人之兵”莫属!

接下来,就是邓训的表演时间啦!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6)

调和控制与化敌联手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来看看邓训是如何出招的呢:

第一招、阻止羌胡之间的争斗。

早前有小月氏胡人散居于塞内,他们十分勇敢彪悍,虽然能打仗的精兵只有两、三千人;但是对付羌戎的时候,往往能以少胜多。即便小月氏人有时候首鼠两端,汉朝也能招抚接纳他们,可以留为己用。

迷唐带领从武威而来的羌戎一万多人,进逼塞下,他们不敢轻易进攻邓训,却准备先去裹挟小月氏人。过去羌戎经常劫持小部落人的妻儿,然后驱使别人,为其卖命。

邓训不想迷唐裹挟更多人来造反,于是果断出手阻止迷唐,拖延羌戎对小月氏的进攻,使双方无法交战。邓训手下的谋士大为不解,他们认为羌胡之间交战,以夷制夷而已,或许对汉朝有利。

但是,邓训坚决反对这个陈腐的观点。他认为张纡失信于羌胡,结仇结怨,才导致羌戎合谋造反。在弱小部落处于危急之际,既不能落井下石,也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许挑动仇杀,而应该更多地关心夷人,爱护老弱妇孺,使他们感受到汉朝的恩义。

只有这样做已经败坏的威信才能重新建立,取信于人,仁义待人,那样才能无往而不利!否则,由于祸乱而屯驻重兵,边郡两万人的军队将会消耗仓库里所有的钱粮,最终必将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第二招、保护胡人的老弱妇孺。

邓训说到做到,他命令打开城门,接纳小月氏的老弱妇孺;他连自家后花园也拿出来,收容受困的老少;而且,派重兵保护他们。这样一来,迷唐不敢逼近小月氏的部落,因为精壮的勇士会跟他玩命;羌戎进而无所略,退而无所得,只好灰溜溜地撤走。

于是,河湟之地的胡人都传颂邓训的恩德,他们认为以前的汉官总是挑动羌胡内斗,让他们彼此残杀;如今,邓大人却用恩威信义来对待他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救人于水火,保护他们的妻儿父母,最后使他们能一家团聚,真是功德无量啊!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7)

胡人都向邓训叩头谢恩,表示只会听从邓大人的命令。邓训招收了几百个精壮胡人,把他们带在身边当随从。


第三招、救治胡人病患。

羌胡部落的人常常以病死为耻辱,一旦病入膏肓,宁可用刀自杀,也不去求医问药。

邓训知道后,用心救护病患,一旦知道有人病重,立马把病人招来,用绳子绑好,不让他们接触刀刃,先让他们安全地活下来,再派医生救治,送医送药,关怀备至。结果,治好了不少病人,大家没有不为之欢欣鼓舞的,都感恩戴德,对邓训感激不尽。


第四招、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

邓训知道迷唐聚兵四万,人吃马喂的消耗极大,不可能持久;他送给各部落财物,表示汉朝的诚意,希望能招抚他们,让对方相互告知,都来归顺汉朝。

这样做大有成效,最后,连迷唐的叔父号吾都带母亲及部众前来关塞投降,一共来了八百多户人。


第五招、重点攻击叛乱的首恶分子。

号吾的部众属于迷唐的嫡系,如果最近亲的人都归降了,那迷唐必然势穷力孤,蹦跶不了几天啦。迷唐及其爪牙是匪首,只需要重点进攻即可,其他胁从者必然不攻自破。

邓训见时机成熟,就发动秦、羌、胡的四千士兵,到塞外去袭击迷唐,结果擒斩叛逆六百多人,缴获牛、羊、马一万多头。迷唐兵败,只好离开大、小榆谷。

邓训咬尾穷追,让长史任尚缝制皮革、伐木造船,带领六千多人,靠皮革木筏渡过黄河,继续进攻迷唐,俘虏斩杀其部下的豪强,不少凶逆因此被消灭。

汉军乘胜追击,前前后后杀敌一千八百多人,缴获牛、羊、马三万多头。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28章、《和戎老手镇西羌》(8)

迷唐的反动集团几乎全军覆没,原来被胁从的大小部落纷纷背离而去。迷唐带着残部西迁了一千多里,真是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

烧当的大首领东号俯首归顺,表示臣服并愿意派子弟来汉朝。由此,这一轮的羌患基本被肃清,邓训的威信大行于边塞。

第六招、罢兵屯田。

为了充实边关,邓训决定屯田,他遣散了各郡会聚的兵马,让他们各归其地,这样大大减轻了朝廷和边郡的负担。

邓训只留下两千人,都安排屯田的任务,帮助贫困的人耕种,同时修理城廓,以加固壁垒;当年赵充国将军屯田的良策,在邓训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实践。

永元四年(92年)冬天,邓训不幸病逝,时年五十三岁。羌胡人闻讯,无不嚎啕大哭,每日来哭祭邓训的人多达数千人。甚至有悲痛欲绝的人挥刀自割,又杀死自家的犬马牛羊,他们都说:"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见《后汉书.邓训传》)

邓训曾做过乌桓校尉,因而,连万里之外的原乌桓部下驻地,也一片悲戚;人们都出外凭吊,以致城廓虚空,官吏们想拦都拦不住,这是何等的深情大义啊!

可惜,邓训之后,很久都没有镇抚羌戎的人才出现,于是,羌戎的风险继续潜伏,并不断积累,实在可惜。

不过,汉朝的丝路战略重心再度转向西域,全靠一个惊世大牛人,他就是班超,只要有他在,西域就可保平安啦!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下一章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