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39章、《大破北匈奴》(6)

永元二年(90年),南单于再度上书,请求消灭北虏。于是,左谷蠡王等带左、右部,共八千骑兵,从鸡鹿塞出击。中郎将耿谭随行领护。军队行进到涿邪山,再兵分两路,要奇袭北单于。

两军绕道后,在夜里合围了北单于。北虏大为惊慌,单于带一千人突围,他受伤而逃,仅仅带数十人逃脱。此战,斩杀八千人,生擒数千人,战果不小呀。

永元三年,汉朝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出击北匈奴。

耿夔,字定公,与耿秉同宗同族,也是一个猛人。窦宪屯兵凉州之后,再度从河西出师,他让耿夔做大将军左校尉,带精锐骑兵八百人,从居延塞出征;

耿夔轻骑突进,一直杀向北单于王廷,在金微山大破北虏,斩杀阏氏、名王等贵族及士卒五千多人,这次北单于更狼狈,仅仅带数人逃脱。

耿夔把匈奴珍宝及财物、牲畜全部缴获,虽然出塞五千多里,但安全撤回,几乎以零伤亡的代价重创敌人。汉军大获全胜,耿夔因功封为粟邑侯。

耿秉在数年后去世了,匈奴人听闻耿秉逝世,举国哀嚎,嚎哭不止,有人甚至用刀割面流下鲜血,以示血诚!

此刻,窦宪正在骄宠的时候,他上书朝廷,竟然拥立於除鞬做北单于,如此作为让南匈奴人心怀怨恨,也为日后留下祸根。汉朝当时缺乏眼光,又宠信窦宪,居然同意了这个愚蠢的建议。

永元五年,北单于叛逃,皇帝派长史王辅与任尚去追击,最后把反贼砍杀殆尽,但在南单于心里却留下了裂痕。

日后,窦宪也没有好下场,他虽不可一世,但引来了文士的反击。反击窦宪的人叫袁安,他大胆反对窦宪的北虏策略。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丝路史花絮:

宋末大理国控着西南丝路,蒙古人无法完全控制东川,那里占据着长江上游。

蒙古人的策略:

1、先攻占四川。

2、再攻打荆楚、湖湘。

3、顺江而下进攻江淮。

4、进占江南、岭南。

但偏偏是小小的合州钓鱼城,抗击蒙古人超过三十年。蒙哥汗还受挫而亡,把遗憾永远留在钓鱼山上。

于是,蒙古人实施了万里大迂回的可怕战略,绕过巴蜀,由青藏高原攻入云南,一举消灭了大理国。

如此一来,完成对宋朝的战略包围。

蒙古人可从云南攻袭东川,湖湘之地。

可见,云南十分重要,抗日时期,云南怒江防线挡住了侵华的日寇。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39章、《大破北匈奴》(7)

袁安,字邵公,他是汝南汝阳人氏。当时,袁安担任太仆。

袁安反对窦宪夸耀功劳,再立北单于,他一再据理力争,理由有几条:

1、光武帝拥立南单于,是为了对付北虏,乃权宜之计,并非要让匈奴人长期安居于塞内。

2、乌桓、鲜卑曾经立功杀死优留单于,如今北单于已逃去无踪,汉朝不能再立北单于了!应让南单于回归旧地,统领部众,这才是长久之计。否则,胡虏们都会怨恨汉朝的。

3、汉朝应该用威信来镇抚百蛮,失信无义,如何驾驭群胡呢?那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吗?

4、汉朝供应南匈奴费用极大,每年就高达一亿九十多万钱;而西域每年也要花费七千四百八十万钱;北匈奴远在天边,再供应对方,那费用就是南虏的两倍以上啦!浪费天下的钱财,去安抚心怀怨恨的胡虏,还有比这个更傻的吗?

当时,窦宪何等骄横呀,他哪里容得了袁安的反对意见呢?他总是用光武帝诛杀韩歆、戴涉的旧事来恐吓袁安,但袁安铮铮铁骨,毫不畏缩!虽然朝廷偏向于窦宪,拥立北单于,但袁安就是不屈服。

后来,袁安病死了,朝廷十分痛惜!那个目空一切的窦宪也在数月后畏罪自杀了,因为他和党羽想谋害天子;最后,窦宪落得个伏诛自裁的可耻下场!

北单于反叛,也遭到汉朝诛杀;而南匈奴也有人反叛,胡虏反反复复,连番瞎折腾,不知损耗了几多人力、物力,一切都验证了袁安的观点。

两百多年后,西晋灭亡于胡虏,五胡乱华让华夏民族经受灭顶之灾!在冥冥中似乎让袁安不幸言中,也应验了侯应对汉元帝的话:十年之后,百岁之内,一旦有事变发生,中原将措手不及!

(见《汉书.匈奴列传》:“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它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绝,当更发屯缮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复......开夷狄之隙,亏中国之固”;又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先是,朔方以西障塞多不修复,鲜卑因此数冠南部,杀渐将王。”)

由此可知,后汉朝边塞工事已经废弛,防务空虚,导致外忧不断。

(本章结束,后续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

前汉的边塞防御体系比后汉的要高明:

前汉把防御工事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人物是赵充国!

看看史书的记录吧:

《汉书.赵充国传》:“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斗具。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不但敦煌到辽东的防线可以抵御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而且,还能用屯田之法来化解羌戎的风险。

赵充国将军真是:“大略清平万里胡”啊!

反观后汉,相形见绌: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先是,朔方以西障塞多不修复,鲜卑因此数冠南部,杀渐将王。”

看来,赵充国、马援等名将之后,边塞工事无人打理,实在令人可惜。胡虏还不大举向塞内渗透吗?

难怪后汉灭亡了才一百多年,五胡乱华的灭顶之灾就全面爆发了。

大家觉得“五胡乱华”的问题在哪里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

汉元帝时候,侯应提出了十个放弃边关不可取的原因,成功阻止了呼韩邪单于妄图代守边关的想法。

如此一来,让汉朝赢得了数十年的太平,北边不但没有战事,而且牛羊布野,人口繁盛。

到了后汉朝,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袁安反对窦宪册立北单于,道理很简单,汉朝好不容易打跑了北单于,完全可以让南单于带着部众北上,回归故地,离开塞内。

这样一来,汉朝的边境就得以安宁了,其他鲜卑人、乌桓人、羌人也会效仿匈奴人,纷纷回家,极大减少边患,又根除以后“五胡乱华”的祸根!

但是,后汉朝的决策者无动于衷,即使窦宪畏罪自杀后,也没有把南单于打发回家。

结果,为后世留下数百年的祸患,这又是何苦来哉?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0章、《直谏的老英雄》(上)(1)

羌戎不但造反,还有人妄自称帝,那就吹响了叛军的集结号,胡虏也想拜将封侯呀!

一时之间,山精地灵、河神水怪、夜叉判官、牛头马面全都蹦了出来,后面还跟着千千万万虾兵蟹卒;他们在为祸人间,把关陇大地搞得如炼狱一般;羌戎群魔乱舞,百姓尸横遍野,怎一个惨字了得!

乱世出忠良,他或许来自名门,或许来自民间,不管如何都带着一个执着的信念——报国、救民!

在这纷纷乱世,官吏们对于羌祸避之则吉,避战、逃亡、谎报军情的事一再上演。局势越来越糟糕,连将军们都开始犹豫不前了。

人们都说:闻战鼓而思良将!这一次,首先挺身而出的却是儒将,文士儒将!

可能有人问:哎呀妈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能打得过粗胳膊大拳头的胡虏吗?

儒将们也许不能赤膊上阵,操刀格斗;也许未曾对敌作战;但他们有远见卓识,有睿智;逢强智取、遇弱力擒,对于胡虏,文人未必就没有办法!

第一个请缨的儒将是马融!

马融,字季长,他是扶风茂陵人氏,是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人。

后来,马融担任武都太守;当时西羌叛乱,征西将军马贤和护羌校尉胡畴本应出击,但他们犹豫不决,迟迟都未有进军。

这不是贻误战机吗?如何了得?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0章、《直谏的老英雄》(上)(2)

马融目光敏锐,他预见到马贤必将失败,心急如焚呀!于是,马融准备犯颜直谏,他冒着得罪马贤的风险,上书给朝廷,要毛遂自荐,希望效力疆场;

同时,马融给出了几个方略:

1、兵贵神速,以快打慢。

羌戎部落众多,首领们常常带着部下相互攻掠,彼此难以协同作战;一时之间,他们的力量未有完成集结。趁他们还处于混乱状态,应该马上派兵直击对方的要害。

不能像马贤等将领那样,拥兵自重,不思进取,以致坐失良机。而且,敌人喜欢声东击西,专打埋伏战,马贤可别中了诱敌之计,那会有覆灭的危险。

按历史的案例来看,羌戎的老巢在金城,要先攻打陇西、汉阳两郡;突破之后再行东犯,那会杀入关中,关陇必然危急,必须当机立断!

如果敌人还奔忙在路上,那就不能形成合力,进退还没有定论。敌人以掠夺为目的,杀略百姓,夺取财物;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要赶快把民众疏散,并且监护起来;守土安民是天职,兵贵神速,不能迟疑,迟则生变。

马融的直谏必定戳到马贤的痛处;如果汉朝将军错失良机,等敌人摆开阵势,那马贤的孤军就会很危险。


2、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滇零羌和钟羌是核心力量,他们还有很多党羽,应该及早剪除敌人的羽翼,使对手陷于孤立,那样便于各个击破。敌人善于打探军情,若行动缓慢,那让羌戎抢先一步,绕到背后,发动袭击,马贤就无法保护关中了,敌人会全面攻击三辅,百姓必将大受其害。

从地理上看,关陇相连,陇右一失,关中就有危险;当时,羌戎势大,其实,马贤兵力不足;只能集中力量,要么打击对手要害,要么保卫关中。

而实际上,马贤拖延了很久,几年间,耗费了上亿的钱财,徒劳无功,反而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两军一旦对垒,汉军在气势上就自然处于下风。


3、调兵杀敌,出奇制胜。

马融要求借调关东五千人马,那些士兵马贤都不用,正好交给马融指挥;马融会身先士卒,用尽全力,在一个月内打败敌人。

即使是毛遂自荐,也能成就大事;更何况,马融在担任武都太守,有边疆处事的经验;若借到精兵,突破敌人的阵形,可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说不定奇兵就可以制胜了。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0章、《直谏的老英雄》(上)(3)

马融之所以自荐直谏,并非毫无依据,他除了有报国热情之外,还具备有利条件,我们不妨看看:

1、在战机把握上有优势。

马融处在武都郡,就在边疆,他了解羌戎,知道当时是汉军最佳的作战时机;敌人排兵布阵还未完成,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必须主动出击,捕捉战机。

敌人目的在于抢略,他们不会啃硬骨头,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那就该及早击破他们;不论是剪除羽翼,还是直击核心,都还来得及。

只要汉军集中力量,又相互呼应,彼此应援;在协同作战之下,夹击敌人,消灭那些乌合之众还是有信心的,但拖延时间,战事将旷日持久;对手将越抢越富强,敌人只会越打越多,汉军疲于奔命,就不复一鼓作气的锐势了。


2、在战术空间上有优势。

武都郡西边靠近陇西的临洮,那里是长城防线南端的一个缺口,乃中外兵家必争之地;武都如果借来关东兵,再加上郡内的戍卒,足以短距离地抢先控制临洮,堵截羌戎东犯的道路。

由南而北发起突袭,敌人毫无防备,他们还要面对东面、北面的汉军;因此,武都方面有地利优势。


历史上,临洮有两次破灭羌戎的战例:

1、汉光武帝时,马援带兵三千,在临洮一举击破羌戎,那一次马援擒、斩、招降敌人,累计超过八千人,绝对是以少胜多的漂亮战役。

2、汉章帝时,马防带兵三万,也在临洮打了一场解围战,前前后后擒、斩、招降敌人,累计超过一万五千人,是一场很好的破袭战。

马家两位先人都曾在陇西大捷,马融这个后辈也是自信满满,临洮或许就是最好的战场,截击伏击,怎么样都能挫败敌人。

而且,马融可以就近设伏,以逸待劳,打羌戎一记闷棍,盲拳还能打死老师傅呢,更何况羌戎只是亡命之徒,他们一旦受挫就会四散奔逃。以前的马家先辈都善打追击战,在追逐中还能大量斩获,战果惊人啊。

3、在兵力运用上有优势。

武都郡兵可以养精蓄锐,关东精兵更是士气高涨,锐不可挡;由于金城、陇西的官兵大多畏战,官吏对士兵又很苛暴,不得人心,军心士气每况愈下;马贤舍弃关东的精兵,而用关陇的疲兵,何其愚蠢;而马融一旦布阵,定可大破羌戎。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0章、《直谏的老英雄》(上)(4)

4、在攻防布局上有优势。
马融的武都郡处于陇西、汉阳、关中的南边,而且直接与三地接壤;马融有三条进军路线可走:

a、若敌人已经突破临洮要地,那马融可以走大散关,一个迂回进入关中,既可拦截东犯的敌人,又能协防关中,增加守卫的兵力,以巩固关中,反击敌人。

b、若敌人在长城内外纠缠,那马融可以北击临洮,沿着长城向北进取,一路杀往索西,堵截敌人的归路,甚至拦腰斩断羌戎的阵形,断绝其后勤补给线。这样做可以关门打狗,塞内的残敌只会成为瓮中之鳖。

c、若敌人败走,那马融更可向西追击,一路杀入金城郡,直捣羌戎的巢穴。

攻防之间,马融都能从容应对,难怪他自信心爆棚,拍胸脯保证一个月内击破羌戎。

很可惜,汉朝没有采纳马融的建议;后来,马贤带领五、六千骑兵,孤军深入到射姑山,结果中了埋伏;马贤和两个儿子一同阵亡,所带士卒全军覆没;这一切都让马融不幸言中,可见他有先见之明。

马融曾经上书给朝廷,解救了抗羌有功的梁慬将军;名士之间往往心心相惜,马融总算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呀!

如果后汉朝能用好梁慬这员虎将,让他与马贤军相互配合,彼此策应。那么马贤的兵团就不会那么孤单。汉朝太过依赖马贤,这令他比较骄傲自满,所谓:骄兵必败!还没开打,就那样骄狂,焉能成得了大事呢?

想想当初的邓训,人家处事十分谨慎,又能安抚外族人,很好地分化瓦解了敌戎的联盟。在敌人势穷力孤之际,方才发兵,结果一举击破敌人,将反叛的羌戎远远驱逐出去。

老将老成持重,用兵严谨,每次行动都三思而后行,力图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唯有如此,方能算得上良将,一将功成万骨枯,还不如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呢!不论梁慬还是邓训,都比马贤高明。马贤自大时错失战机,急躁时又冒险深入,最后,兵败将亡,连儿子都要为他陪葬,何其悲哀呢?

千万不要小看儒将,他们往往能先察后谋,先谋后战,料敌先机,善于分析敌情,果断把握时机,结果不出则已,一出则胜,一举歼敌。兵家者诡道也,兵者凶器也,焉能大意轻敌呢?

接下来,也有儒将,他也能大放异彩,他是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后续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宋史花絮:靖康国难后,有多少批北方的抗金义军呢?(4)

在隆兴元年(1163年),金主完颜褒刚即位,河北、山东等地义军蜂拥而起。

太行山义军首领耿京、王世隆等人都想把领地划归宋朝。

李显忠担任淮西招抚使,要率兵北伐。

如果有义军响应,收复中原的胜算会很大。

李显忠一路推进,沿途所向无敌。

可惜,遭到其他宋将的妒忌,人家出工不出力,甚至临阵脱逃,而李显忠又联系不上北方各地义军。

最后,功败垂成,唯有无奈撤军。

史称“隆兴北伐”,这次北伐,在短暂获胜后,以失败告终。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1章、《直谏的老英雄》(下)(1)

第二个挺身而出的儒将又是谁呢?他便是西州的布衣英雄——皇甫规!

皇甫规,字威明,他是安定朝那人氏,其祖父是个猛人,曾做过度辽将军;父亲做过扶风都尉;因此,皇甫规算是将门之后;但是,当时的皇甫规只是一介布衣。

皇甫规虽然是平头老百姓,但他对汉羌的战事十分关心;永和六年,羌戎大举进犯三辅地区,还围困了他的家乡安定;皇甫规对征西将军马贤不满,认为他无心于边疆军事,因此对羌戎作战无法取胜;于是,向朝廷递交文书,说明利害关系;可惜,朝廷置若罔闻,不了了之。结果,马贤在不久后全军覆没。

边郡将领这才醒悟过来,开始重视皇甫规的战略;后来,郡官让皇甫规担任功曹,命他带兵对付羌戎。皇甫规带兵八百,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征,一战下来砍杀了好几个羌敌,迫使贼寇退兵。皇甫规因此被举荐,当上了计掾。

羌戎杀死马贤后,更加嚣张,一度集结大军,疯狂地攻掠陇西,烧杀无数,汉朝君臣忧心仲仲,压力山大;却又不得其法,不知如何是好。

皇甫规再度上书劝谏、请战,他直击时弊,一针见血地挑明汉羌问题所在,不但具备文士的风骨,还体现了武将的智勇:

1、朝廷应该有战略预警的机制。

皇甫规认为必须要有战略预见性,朝廷应该重视他的建议;各位注意,其实羌戎还没有出动,就可以预知其必反;他们在塞内不断聚集,频繁往来,甚至解仇交质,那都是叛乱的先兆。

既然朝廷用刺史来监察郡县,用御史来巡视四方,那么不应该无动于衷;甚至还要派出绣衣使者,暗中打探动静,以便随时弹压。汉朝的绣衣使者就类似明朝的锦衣卫,可以在郡县便宜行事,调集兵马,镇压动乱。

汉武帝时期,最有名的绣衣使者叫暴胜之,他身着绣衣,手执大斧,追击叛贼,一路杀到海边,成功镇压贼寇,从而威震天下。

而马贤刚刚出征,就可以预测其必败;羌戎不反还好,一反就四出劫掠,马贤一路孤军,双拳难敌四手,就算满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马贤不做侦察,不派斥候,中伏而败,兵败将亡。

最让人生气的是,马贤拥兵自重,四年间都不思进取,放任敌人为寇,去残害百姓,已经失去军心和民心;不但如此,单就军费而言,马贤一军损耗了百亿的钱财;官吏将领们贪暴轻狂,焉能不败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各位大神、涯友、网友,大家好:
今天下午才发现,2019年7月13日和14日所发的内容都没有了,咨询得到的回复说不知道原因!为了读者,我只好重新发布一次了!请大家见谅!请大家多多支持呀!
--------------------------------------------------------------------------------------
第139章、《大破北匈奴》(2)

南匈奴的投资方案是这样的:

一、先做投资预测:

1、南匈奴派左谷蠡王师子、左呼衍日逐王须訾出征,带领本部人马,再加各部胡兵及新降人马,累计一万精骑,从朔方边塞出发。

2、南匈奴派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带一万骑兵,从居延塞出发。

3、南单于带一万骑兵,驻守五原、朔方边塞,保卫边郡。

4、希望汉朝派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出征,上郡、朔方、五原、西河、云中五个太守一并助战,共七位将军带兵,与南匈奴兵一起北上,共同消灭北虏。

这个南单于很狡猾,自己才出兵两万,还有一万人躲在后面,他们留下来要呐喊助威吗?还是做后援啦啦队呢?说得倒好听,说什么为了防守(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以为拒守”),其实就是保留实力,让汉朝多出兵而已。

汉家七位将军,怎么的都得发兵两、三万吧。再好的盘算,也是五五分账。

5、希望汉朝派北地、安定两个太守屯驻要害地方,以策安全。

6、希望十二月在北虏的地盘上会师。


投资收益:北虏各部落会纷纷来南方投降。南单于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南匈奴壮大,北匈奴虚弱,这对汉朝大为有利。(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言北虏诸部多欲内顾”)

北虏各部都想亲近汉朝,归附南匈奴的人越多,北匈奴越虚弱,他们无法再袭击边郡,一旦南单于统一匈奴,每年的军费都可大大节省,同时能减免百姓赋税、徭役,可以造福边疆。

南单于说得很动听,这投资听起来还挺划算。问题是,南匈奴壮大之后,会否反咬汉朝一口呢?

投资优势:北虏有很多人做内应,只要汉朝出兵,助南匈奴一臂之力,潜伏的部落必定响应(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若出兵奔击,必有响应。);到时候里应外合,擒拿北虏指日可待,省事更省心!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39章、《大破北匈奴》(3)

有内应的话,军事情报会十分准确,带路的、投诚的、劝降的,多多益善。一旦北虏分崩离析,他们就无力抵抗,联军的伤亡会大大减少。


投资劣势:务必请汉朝多用力,边郡都要动员起来,难免劳师动众。

北地、安定、上郡、朔方、五原、西河、云中,自西向东,七个边郡都要动员起来;七个太守要放下手头工作,都陪南单于来一场豪赌;先别说投资收益能否兑现,光这本钱就不少,劳师动众就不怕劳民伤财吗?


投资风险: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机,对手可能会完成整合,一旦对方集结优势兵力,再想下手就晚了。北虏假如知道南方想黑他一下子,会否发兵报复呢?(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今年不往,恐复并壹。)

王莽当年就是错失战机,坏了军国大事;他搞十二部大兵,要等齐人马才讨伐匈奴,结果迟迟不出击,导致师老兵疲、劳民伤财;后来,反而让匈奴暴打一顿,搞得北边虚空,白骨暴露于荒野,惨不忍睹。


投资机遇:让南匈奴有机会报效汉朝(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虽垂拱安枕,惭无报效之地。”),而汉朝大可一扫北虏,解除西域、河西、北边的心腹大患。


太后把南单于的书信给耿秉看,然后,咨询对策。耿秉好好地分析了一番:

1、汉武帝想让匈奴臣服,但天时不利,无法成功。

2、汉宣帝把握机会,接受呼韩邪归顺,于是,中外一家,天下太平,珍贵的和平持续了六十多年。

3、王莽篡位,变更制度和典章,有负于单于;于是匈奴反叛,侵扰边疆,祸害无穷。

4、光武中兴以来,乌桓、鲜卑相继归顺。汉朝威震四夷,目前,既然北虏内部分争,又有南单于相助,可以用联军攻破北虏,对国家大为有利。


其实,这是一个机会,不但能解决北匈奴,也要搞定南匈奴;总之,汉朝边塞不能再让外族人镇守,礼送匈奴部落回家吧,那是国家安全的底线啊!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39章、《大破北匈奴》(4)

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汉朝驱逐匈奴,漠南被肃清,还攻占了阴山一带,把匈奴人赶到大漠以北。阴山历来是匈奴人打造箭矢的地方,他们趁秋天马肥而大举南下,潜入阴山筹备;等备战完毕,就会磨刀霍霍向汉人,谁甘心做待宰羔羊呢?阴山及长城防线可阻挡胡虏南侵,焉能放狼子野心的胡虏入塞呢?

后来,赵充国之所以威震边郡,是因为他重视戍边;从辽东到敦煌有万里防线,汉军烽火警讯及时,彼此救援方便,更能协同作战;因此,用兵虽不足万人,却让胡虏望而生畏。

然而,后汉朝为了安抚南匈奴,让大量的部落入据塞内,有如开门引寇,引狼入室。当年,汉武帝也接受匈奴人投降,但都安置在长城以外的属国里面,绝不会放任胡虏渗透边疆,看着一个个部落越过长城,那是在养虎为患啊!汉宣帝接受呼韩邪归顺,也是礼送其于塞外,派大兵监护;汉元帝时候,有使臣和呼韩邪盟誓,要世代修好,互不侵犯;然后,让匈奴人回归故乡,减少边境的压力。汉元帝即使儒弱,都听从侯应的建议,拒绝呼韩邪镇守边塞的请求。

如今,若南匈奴消灭北虏,兼并北庭,那就让他们都回家好了,让南单于自己解决问题,独力成长,不再依赖汉朝。既然彼此都有需要,那样可以合作,但必须明确补充方略,大功告成之后,各归故土,各自守卫家园;开通再多的边关贸易都无妨,可就不能让匈奴部落随便进出边关;生意可以做,武器请放下;丝绸可以换马匹,但纵容换不来长久的和平。敢问:先汉英雄今何在,谁让胡虏度阴山?

太后听从了耿秉的建议,决定出兵消灭北匈奴。

这个时候,一个贪暴轻狂的家伙上书请战,他也要随军出击,去讨伐北匈奴。他就是威名、恶名、臭名都并重的窦宪。

窦宪有事儿抽风,没事儿捣乱,他来搞什么鬼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39章、《大破北匈奴》(5)

窦宪,字伯度,是河西名士窦融的族人。窦宪为人贪婪、残暴、轻率、张狂,他妹妹被立为皇后,自己就当了国舅爷。于是,贪婪又嚣张,竟然霸占了公主的田园;章帝得知后大怒,臭骂了窦宪一顿,还把他比作臭老鼠!

因为皇后求情,窦宪侥幸逃过一劫。本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窦宪这死老鼠,毫不收敛;后来,他先为父亲滥杀了有怨之人;又因争权,产生妒忌心,悍然派人在都城警卫处行凶,杀死了刘氏皇室的后人。不久,东窗事发,太后把他关了禁闭,囚在宫中。

窦宪怕死,自己恳求从军,要出击匈奴,将功赎死罪。太后正值选将用兵之际,同意让窦宪出征。

汉家很精明,赔本的买卖根本不去做,他们调发了长安北军五校、黎阳、雍营及各边十二郡骑士,再加上羌、胡兵,满打满算才一万六千人,准备出战;南单于却要出兵三万人;各路人马都是骑兵。永元元年(89年),出征的大军部署如下:

1、耿秉做征西将军,带骑兵四千人出击;窦宪做车骑将军,也带骑兵四千人出击;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带骑兵一万人出击;三个将领在朔方的鸡鹿塞会合,一同出征。

2、南单于带一万多骑兵,从满夷谷出发。

3、度辽将军邓鸿会合羌、胡人,麾下有八千骑兵;他们再联合左贤王一万骑兵;同时从稒阳塞出征。

大军会师地点定在涿邪山。窦宪派出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带左谷蠡王、右呼衍王一起行动,用一万精锐骑兵突击,在稽落山与北虏决战!

结果,大破北单于;汉匈联军一路追击,杀到私渠比鞮海,斩杀一万三千多敌人,缴获牛马羊、骆驼一百多万头。这次投资的生意发大财啦!

北虏内部果然分崩离析,潜伏的出头鸟统统向南飞,于是,曰逐、温犊须、夫渠王柳鞮、温吾等八十一个部落悉数投降,前后有二十多万人。窦宪和耿秉登上匈奴的燕然山,窦宪在山上刻石记功,让班固写铭文,史称:“勒石燕然”;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各位您们好:
系统又恢复内容了,继续发布:第141章、《直谏的老英雄》(下)
-----------------------------------------------
第141章、《直谏的老英雄》(下)(1)

第二个挺身而出的儒将又是谁呢?他便是西州的布衣英雄——皇甫规!

皇甫规,字威明,他是安定朝那人氏,其祖父是个猛人,曾做过度辽将军;父亲做过扶风都尉;因此,皇甫规算是将门之后;但是,当时的皇甫规只是一介布衣。

皇甫规虽然是平头老百姓,但他对汉羌的战事十分关心;永和六年,羌戎大举进犯三辅地区,还围困了他的家乡安定;皇甫规对征西将军马贤不满,认为他无心于边疆军事,因此对羌戎作战无法取胜;于是,向朝廷递交文书,说明利害关系;可惜,朝廷置若罔闻,不了了之。结果,马贤在不久后全军覆没。

边郡将领这才醒悟过来,开始重视皇甫规的战略;后来,郡官让皇甫规担任功曹,命他带兵对付羌戎。皇甫规带兵八百,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征,一战下来砍杀了好几个羌敌,迫使贼寇退兵。皇甫规因此被举荐,当上了计掾。

羌戎杀死马贤后,更加嚣张,一度集结大军,疯狂地攻掠陇西,烧杀无数,汉朝君臣忧心仲仲,压力山大;却又不得其法,不知如何是好。

皇甫规再度上书劝谏、请战,他直击时弊,一针见血地挑明汉羌问题所在,不但具备文士的风骨,还体现了武将的智勇:

1、朝廷应该有战略预警的机制。
皇甫规认为必须要有战略预见性,朝廷应该重视他的建议;各位注意,其实羌戎还没有出动,就可以预知其必反;他们在塞内不断聚集,频繁往来,甚至解仇交质,那都是叛乱的先兆。

既然朝廷用刺史来监察郡县,用御史来巡视四方,那么不应该无动于衷;甚至还要派出绣衣使者,暗中打探动静,以便随时弹压。汉朝的绣衣使者就类似明朝的锦衣卫,可以在郡县便宜行事,调集兵马,镇压动乱。

汉武帝时期,最有名的绣衣使者叫暴胜之,他身着绣衣,手执大斧,追击叛贼,一路杀到海边,成功镇压贼寇,从而威震天下。

而马贤刚刚出征,就可以预测其必败;羌戎不反还好,一反就四出劫掠,马贤一路孤军,双拳难敌四手,就算满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马贤不做侦察,不派斥候,中伏而败,兵败将亡。

最让人生气的是,马贤拥兵自重,四年间都不思进取,放任敌人为寇,去残害百姓,已经失去军心和民心;不但如此,单就军费而言,马贤一军损耗了百亿的钱财;官吏将领们贪暴轻狂,焉能不败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1章、《直谏的老英雄》(下)(2)

2、羌戎作乱全因边将、官吏欺压侵暴所致。

官吏贪腐,连汉人百姓也极为不满,更何况是羌人呢?边郡的官吏和将领大多心贪手黑,趁着和平时期,压迫奴役羌人,又强取豪夺,勒索钱财。他们管理羌人无方,敛财却很有一套,汉羌百姓都苦不堪言。

一旦打起仗来,军费消耗更是惊人,十数年之间,花钱何止百亿呢?官员们上下其手,同时贿赂身边小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那些钱财通过税赋从百姓手中收来,却落到贪官污吏的口袋里,基层士兵连温饱都保证不了,但还要去送死,为官老爷升职谋取功名,自己死了也只能暴尸于荒野,尸骨无存。

将领们胜则争功,败则诿过,谎报军情,捞取奖赏,哪里会管士卒的死活呢?一个个都成了“将黑心、官扒皮”,士兵的命如草芥一样,谁还会卖命作战呀?不管是汉是羌,无论是兵是民,都怨声载道。

羌戎没了活路,当然造反;连郡县的民众都聚而为寇;汉朝如果不面对问题,问题只会进一步恶化。

因此,羌戎祸患,不但是边患,更是内忧,就怕祸起萧墙啊!因此,吏治必须整肃。肃贪禁暴才能挽救边关,才能救民于水火;一旦吏治清明,羌祸可渐渐消退,直到最后被彻底平定。


3、皇甫规愿意领兵五千,配合赵冲作战,希望报国杀敌。

皇甫规很有协同作战的观念,他要带兵五千,去配合护羌校尉赵冲。只要前后协调,彼此救援,相互呼应,羌寇就不敢放肆,击破他们很容易;对手一旦失败,只有逃亡,完全无力抵抗。

皇甫规认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不要排资论辈;他也演练过军阵,又曾与敌人搏杀,有信心,有经验,无惧羌戎;希望请战出征,能杀敌救民,为国尽忠。

朝廷还是没有理会皇甫规的请求;后来,赵冲也不幸阵亡,覆没于羌戎之手,计划更无法执行;但皇甫规没有放弃,他继续直谏,要求清除朝廷内外的贪官污吏;甚至还大胆地讽刺大将军梁冀,希望权贵们不要娱乐过度,奢靡成风。

皇甫规很有个性,铁骨铮铮,老虎屁股他也要摸上一摸。不仅如此,他第一次描述了君与民的关系,国君好比舟船,百姓好比载舟之水,而文臣武将好比船上的水手,要谨慎从事,若有不慎,船只就有覆舟之险;王侯将相小心了,你们难道不怕被波涛吞没吗?

如此看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并非唐朝特有,这皇甫规简直比魏征还要牛。

梁冀受到讽刺,十分痛恨皇甫规,对他的政绩考核评为下等;皇甫规称病,辞官归故里,梁大将军还不肯放过,几次派人诬陷,几乎要害死皇甫规。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只驶斗走街串巷 2019-07-15 09:06:05
我参与了投票:大破金兵的大英雄岳飞,你也来表个态吧~
-----------------------------
您好,谢谢您的支持,岳王爷是宗泽爷爷的得意门生,学习了很多攻城、守城、布阵等的战略战术,于是把他抗金的传奇演绎得淋漓尽致,经过十年筹备,终于赢得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原大捷!

这些传奇故事将安排在“两宋时代”的连载里面。敬请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再次感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1章、《直谏的老英雄》(下)(3)

皇甫规简直就是大牛一个,太山贼寇叔孙无忌作乱,郡内都无能为力。皇甫规一个走马上任,立即铁腕剿匪,可谓智计百出。经过一番较量,贼寇全部被肃清。

延熹四年秋天,先零羌勾结他人,一起抢掠关中;羌祸迭起,许多城寨被攻陷;汉朝公卿们一个头两个大,手足无措。

皇甫规不靠天赐良机,也不守株待兔;对于机会,他从来都是主动争取的;为了捕捉战机,皇甫规再度上书请战:

1、展示自己平定贼寇的成功案例。

皇甫规很谦虚地赞扬曾经的同事,表扬兖州刺史牵颢和中郎将宗资,然后,说明大家合作成功,已经消灭太山贼寇,证明自己有能力,也有实力。要朝廷相信自己。


2、展示自己在西州的汉、羌经验。

皇甫规出生在那山、岐山一带,多次经历羌戎叛乱,筹划平叛也小有所成。数十年的经验,不怕浅薄,就怕无处施展,现在羌戎又造反,正是施展才华的时候,希望汉朝重视问题,同意方略,那一定能克制敌人。


3、请求充当使者,辅助关陇官吏,平定羌戎祸乱。

皇甫规熟悉关陇的地形,可以辅助各路大军,筹划好御敌之策。皇甫规要求不多,只想当个小小的使者,去宣扬汉朝的威信与恩德,令汉、羌两地的兵、民都接受镇抚。到时候,合力同心,羌戎可一击而破。

与其努力去寻找猛将,不如让天下太平,关陇清净;与其努力研究孙武、吴起的兵法,不如约束官吏,使他们奉公守法,那样老百姓自然服从管治。皇甫规胸中有以武止戈的韬略,其潜台词就是:解决羌祸,没有人比我更合适啦!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41章、《直谏的老英雄》(下)(4)

当时,护羌校尉段颎已经获罪下狱,朝廷无人可用。这年冬天,羌戎又大规模集结,准备侵犯边郡。公卿们恐怕担忧得头发都白了,他们举荐皇甫规做中郎将,拿着汉使节监护关西各路人马,一起讨伐羌戎。

零吾是罪魁祸首,但是羌戎这回弱爆了,一触即溃,被皇甫规打得大败,斩杀了八百多敌人。

汉军一时兵威大振,先零羌及其他多个部落大为惊恐,又敬重皇甫规威信,决定投降。羌人部落相互劝说,来投降皇甫规;结果归顺的有十多万人之多,皇甫规取得了空前胜利!

第二年,皇甫规调发羌人部队,一起讨伐陇右的敌人;可是,道路不通,士兵又遇到瘟疫,死去的十之三四那么多。皇甫规亲自入营房探视安抚将士,三军无不感动,都大为喜悦。

如此一来,东羌也不敢顽抗,全部归降皇甫规;于是,关中到凉州的道路全部复通,中外交通线又重新畅通起来。从洛阳到西域的丝绸之路,再无阻碍了。

皇甫规在陇右贡献很大,其吏治成绩功莫大焉!皇甫规把不法之徒的罪状逐一上奏:

1、安定太守孙俊贪财受贿,又掠夺钱财,依法应该严惩。

2、属国都尉李翕任意杀戮已经投降的羌人,犯了重罪。

3、督军御史张禀也妄杀降羌,罪不可恕。

4、凉州刺史郭闳和汉阳太守赵熹都昏庸失职,应该治罪。

朝廷收到报告后,处死了罪大恶极之人,其余一律罢官免职。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