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周雪伊 2019-07-23 21:58:20
楼主高见
-----------------------------
谢谢您的支持,请多多评论,多多推荐,多多交流呀!
再次感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0章、《凉州名士》(上)(5)

仓慈,字孝仁,他是淮南人氏。他从郡中小吏做起,算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曹操曾经在淮南招收流民,让他们屯田,当时任命仓慈做绥集都尉。黄初末年,仓慈出任长安令,他为政简约,治理有方,官民都敬畏并爱戴他。

太和年间,仓慈升任敦煌太守;敦煌由于地处西部,要与西域交通,但远离中原,加上长期战乱,朝廷的管治能力鞭长莫及,太守之位竟然空缺长达二十多年。前任太守大多墨守陈规,乏善可陈,更别说革故鼎新啦。

仓慈到任对敦煌进行了多项改革,赢得中外交通的佳绩,而且很得人心:


1、打击豪强,抑制权贵,安抚百姓,救济贫苦。

敦煌的豪强大户十分骄横,太守又空缺多年,豪户们都坐大了,难免变得狂妄嚣张。这种情形如果放任,豪强们不但难以教化,也不会敬畏官府。所谓:白道不兴,黑道横行!

后来,几任太守都无所作为,豪强就更加难以管治了。仓慈一到任,就无情地打击郡内豪强,抑制权贵。然后,一面除暴安良,一面扶危济困。百姓都很感激仓慈。


2、合理分配田地,让百姓的生计有了着落。

仓慈让富户空闲的田地交给百姓耕种,一来增加政府的田税收入,二来百姓有了养家活命的营生,三来抑制了土地兼并的问题。百姓有田可耕,又把田地计价,要百姓确认公平的田价,逐渐用钱归还给大户。

原来,大族富人占有广阔的田产,而贫困的百姓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经过仓慈的改革,百姓和富户都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当年,王莽想用王田制度来处理“土地兼并”的问题,但是,无法监督落实,最后导致统治崩溃。

如今,仓慈却用合理的分田方案,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难题,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3、推进法治工作。

以往由于管理不善,郡县积累了很多诉讼案件,而且,案卷都集中在郡内治所,无法处理。仓慈用简便的办法快速审理,不但亲自审理案件,还执行落实案例。

只要不犯死罪,都便捷地处理,一年中判处死刑的还不到十人。结果,长年的积案得以及时清理,官民两便;大家都拍手称快。


4、进行中外贸易改革。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时,贸易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西域胡商。因为,身处西域的胡人定期要去中原,为朝廷贡献礼物。谁知道敦煌的豪强们横加阻挠,半路上还拦截胡商,不让通过。即使胡商与豪强贸易,都会受到欺诈和侵侮,胡人因此十分愤恨。

仓慈亲自安慰西域胡商,如果碰上要到中原的胡人,仓慈让官府发给过境凭证,类似今天的护照吧,让他们从丝绸之路上顺利通过。如果要同官府做生意,那么仓慈就让官吏从仓库中取出货品,与胡商公平交易。

生意做好后,假如胡商要回西域,仓慈就派官吏和百姓护送他们,防止在路上遭到豪强的刁难。敦煌的官、民丝路贸易十分兴旺,中外百姓都交口称赞。

数年后,仓慈在太守任上去世,百姓们十分悲痛,犹如失去亲人一样。人们为仓慈画像,为他悼念,铭记他的恩德。

西域胡人听闻仓慈去世,都集中到官府要地,集体哀悼仓慈;甚至有人用刀割面,流下鲜血,用血诚来感怀这位凉州的名士。百姓们为仓慈修建祠堂,定期拜祭他。

(上集结束,下集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曹操任用奇才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呀!大家多多支持啦!
-------------------------------------
第151章《凉州名士》(下)(1)

曹操与袁绍争天下,结果袁绍败亡,他的儿子袁尚继续顽抗。幽州、冀州、并州、关中、河陇都是双方争夺的要地。一位士人悄悄登上历史的舞台,日后,他将在凉州开创一番事业,甚至能与苏则齐名。他是谁呢?

他叫张既。

张既,字德容,他是冯翊高陵人氏。十六岁的时候,张既担任郡中小吏,后来被推举为茂才,当上新丰令,考核政绩的时候,他位列三辅第一。曹操曾经很欣赏张既,而张既的机会来了。

因为,袁尚还没被消灭,曹操要对付袁氏残敌。袁尚派其表兄并州刺史高干镇守西面,以策应冀州,同时联络匈奴单于,攻取平阳;又派郭援做河东太守;袁尚自己镇守黎阳,直接对抗曹操;袁氏残敌摆开阵势,要做最后的反抗,还派人去联络关中的将领,企图压制曹操西进的战略。

从当时的形势看,曹军的突破口就在关中。原因很简单,关中在攻防大势中占据主动,进可攻退可守;那里是四塞之地,北出萧关,可以直接威胁并州的敌人;东出函谷关,又能攻取河东之地;一旦并州和河东有失,袁尚不但孤立无援,而且将受到西、东、南三面攻击!

难怪他兵败后,只能向北逃入乌丸的领地,躲在柳城,落得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境况,好不悲凉!

司隶校尉钟繇派张既出使,去游说关陇的军阀马腾,张既费尽唇舌,说明利害关系。终于成功说服马腾、马超,让他们力挺曹操。

其实,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袁尚必败无疑。因为,连表兄高干都不支持袁尚,他和兄弟袁谭又闹翻了。亲人尚且如此,还能指望外人效忠他吗?

马腾派儿子马超出击,会同钟繇一起攻打高干、郭援、南单于等人。结果,联军大破敌人,杀死了郭援,迫使高干、单于归降;后来,高干又反水了;另外,河东、河内、弘农都有叛贼作乱。

曹操派张既去帮助钟繇,一起处理军务。张既再度奉命出使,去征召马腾,让他派兵助战。两路大军会合,一举击破所有反贼,敌人的匪首非死即逃。张既因此立下大功,进而被封为武始亭侯。

张既觉得马腾继续把持关中,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说服马腾归附曹操;而且,张既怕夜长梦多,反复用书信催促马腾,最后,成功争取马腾东去中原,在曹操那里任职卫尉。

后来,马超起兵反曹。张既跟随曹操出征,很快就打败了马超,平定关中。张既担任京兆尹,招抚百姓,安置流民,修缮县城;经过一番努力,关中百姓开始安定下来。后来,张既担任尚书,又出任雍州刺史,使丝绸之路的发源地逐渐恢复生机。

(未完待续......后续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1章《凉州名士》(下)(2)

张既要稳固关陇大地,那里是丝绸之路的大后方;从中原出发,必须经过关陇大地,才可到达河西走廊;走过河西之地,方能挺进西域,进而向西翻越葱岭,分别抵达数万里之外的安息和大秦。可见,关陇安危关乎丝路兴衰。

张既有他的关陇战略,他将一步步推行大计:

1、从征讨伐张鲁。

要解决关陇大地最迫切的威胁,必须防止张鲁搞偷袭,他若从大散关或武关进取关中,那形势将大为不妙。因为,一旦张鲁进占关中,他可以向东扼守函谷关,从西南控制大散关,往南面同时封锁武关、尧关,再西进把持临洮,那样完全切断了陇道,中原与凉州将失去联系。

即使河西有反骨仔和羌胡作乱,中原都救之不得,难道要坐视雍州、凉州故地彻底沦陷吗?那中西交通的丝路大业将无以为继。千秋美梦必然梦破关陇,恐怕连镜花水月都留不下;再要付出多少伤亡?还要折腾多久才能兴复中西交通呢?

因此,曹操深谋远虑,他以雷霆万钧之势击破张鲁,张鲁投降了;张既出征也不枉此行,迫在眉睫的忧患彻底解除。


2、讨伐叛变的氐人。

张鲁再也无法袭击关中,但氐人却在关中闹事,张既果断坚决,揍他没商量。张既十分决绝,袭击氐人,缴获敌人所有的麦子,用作曹军军粮。这招够绝!够狠!打不死你,还不能饿死你吗?你们氐人不想当饿鬼的话,就投降吧!否则,饿死不赔!


3、充实长安和三辅。

张鲁投降了,汉中的臣民当然要做贡献。张既建议曹操,把汉中数万百姓迁入关中,首要充实长安,然后让三辅地区聚聚人气。这个措施很重要,由于长年战争,关中破败凋敝,充实长安可以再度兴旺关中,也能抵御反骨仔和胡虏。

想当年,刘敬向汉高祖建议移民,也是要巩固关中,结果迁入百姓十多万人,从此奠定大汉王朝二百年基业。

关中是中原西面的根基所在,即便曹操定都中原,西方也绝不能放任其空虚;否则,如果关中人烟稀少,胡虏一旦长驱直入,将如入无人之境,等戎狄控制函谷、崤山之险,那中原大势已去,一切悔之晚矣!一句话,兵、民才是胜利之本,没有人,打个毛啊?


4、消灭割据势力。

张既跟随曹洪打败了吴兰,又和夏侯渊讨伐宋建,把两个分裂割据分子打垮。张既眼光很独到,他为关中着想,要控制西面的长城防线,于是单独领兵进攻临洮和狄道,一旦控制临洮,西面长城的要塞尽在掌握之中,若再打下狄道,西长城防线以北将无烽火之警。

巩固长城西面防线后,关中将无西顾之忧。张既攻克了临洮、狄道两处要地,关中的根据地越发坚固,关陇形势逐渐好转起来。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1章《凉州名士》(下)(3)

5、安抚关陇百姓。

曹操打算大量迁徙百姓,充实黄河以北地区。陇右的百姓不想当移民,民心大为不安。

张既了解到陇西、天水、南安三郡有骚动的情况,顺势让三郡本土的军官休假,叫他们整修自家房子,完全没有搬迁的动向。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下子居民都不用流浪,只要安居乐业就好。


6、调控外族氐人,消除风险。

曹操将要带兵撤出汉中,又担心武都氐人勾结外敌,合谋犯边。于是,曹操向张既问计,张既献了一个奇策:迁居避祸,调控外族。

a、这妙计鼓励氐人从武都北迁,进入粮食丰足的地区;一来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可以避开外敌,三来隔绝与敌人的联系,防止相互勾结。四来便于控制外族人,有利于边郡安全。

b、用妙计奖励氐人,先搬迁到目的地的人有奖,赏赐必定对得起观众,足以让后来者大流口水,那人人都会趋之若鹜,何愁遇到钉子户呢?根本不用暴力拆迁。

曹操听从了这个计策,让张既着手去做;张既办事,老曹放心!曹操撤军了,张既行动了,氐人搬家了,结果,张既在武都动员了五万多家氐人,一起加入移民大军,全部搬到天水、扶风境内定居。氐人安居乐业,老曹安心开心,一家便宜两家乐,皆大欢喜。


7、对于叛乱分子,要以静制动。

天有不测风云,河西有一时战祸。远离中原的河西之地终于爆发叛乱。酒泉人黄华、张掖人和鸾、武威人颜俊、西平人曲演,一个个山精地灵、河神水怪,都跳出来了;他们自称将军,带着本郡的反骨仔,集体造反,彼此攻击,没有消停。

曹操又向张既问计,那时候朝廷没有设置凉州,从三辅到西域都归属雍州,全由张既掌管。张既很有信心,他认为这些人只是河西的神神怪怪,都没憋着好屁,狗咬狗一嘴毛,绝不会效忠朝廷,官府只须以静制动即可。

朝廷要像庄子刺杀老虎那样,不必费劲,坐等大老虎们死翘翘好了,更何况他们比老虎差远了,最后,还不是自相残杀而死吗?

结果,一年多时间,牛鬼蛇神们厮杀个天昏地暗,还挂了两个:和鸾宰了颜俊,武威人王秘又灭了和鸾。剩下的就交给苏则和张既吧,都好收拾。

以前说过,苏则斩了曲演,黄华投降了苏则。一切都如张既所料,因为,张既助苏则一臂之力,两人合力消灭了叛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1章《凉州名士》(下)(4)

原来,曹操逝世了,曹丕当上魏王,后来,他才当了天子,当初,开始设立凉州,但河西的张进竟然在张掖造反,而残匪黄华等人又来起兵响应。

张既要铁腕平叛,他带兵向叛军老巢推进;前文的苏则说服金城两将军,乘势而进,所以势如破竹,其实,都是张既带头打开了困局。苏则正是借助张既的声威,才能一举破敌。苏则立功了,张既也功不可没;朝廷进封张既做了都乡侯。

凉州的卢水胡人发动叛乱,地方上一时大为扰乱,曹丕忧虑不已,叹息道:除了张既之外,恐怕无人能解决凉州问题啦!于是,曹丕派张既去平息动乱。将军费曜、护军夏侯儒奉命配合张既,紧随其后出兵。

张既迅速到达金城郡,大胆地推行他的平叛战略:

1、要渡过黄河,控制武威。

张既准备渡河,但将领们认为兵少路险,不应冒险深入。张既的战略意图很明确,武威在金城北部,挺进到武威可方便地布置攻势格局,压制敌人。说服众人后,张既领兵渡河。

敌人派了七千骑兵,在鸥阴口挡住去路。张既使出一招声东击西,扬言必定从鸥阴口突进。暗中却取道且次,进占武威,摆开了攻击架势。胡人听闻消息,都以为张既有神力相助,只好退兵到显美。


2、乘胜追击敌人,要在显美击破反叛分子。

张既犒劳士卒,然后准备继续进军。将领们都表示担心,他们认为士兵很疲劳,而敌人气焰嚣张,一时难以取胜。张既耐心地跟大家讲道理,他认为军中粮食不足,如果逗留不进,会坐失良机;应该攻打敌人,以战养战,从对手那里获取粮食。

一旦胡虏躲入深山,凭险据守,官军的仗就难打了;等没有军粮才退兵,敌人会乘机反扑,军队会陷入两难境地,进无所得,退无可守。

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见《三国志.张既传》)因此,必须全力进军。张既领兵推进到显美,胡人派骑兵前来袭扰,要放火烧毁曹军的营地,张既手下人十分惊慌。

张既却十分淡定,他早已设下伏兵,就像挖好了坑一样,专等胡人往里面跳。结果,胡人中计,掉进陷阱;张既尽发伏兵,切断敌人归路,前后夹击胡人;结果,大破胡虏,擒斩敌人数以万计,最后,大获全胜。

曹丕收到捷报,大为高兴,他十分感慨,认为张既出师击破胡人,河右将会长治久安,曹魏的西顾之忧必然大大减少。张既因功被封为西乡侯。

张既对于凉州还是十分谨慎,不久后,河西果然又出事了。酒泉人苏衡勾结羌人和丁令胡造反,他们用一万多骑兵攻击边郡。张既与夏侯儒打败了反贼,迫使他们投降。于是,张既上书,请求修缮左城。

朝廷批准了请求,让张既与夏侯儒修筑要塞,建设烽火台,用于对敌预警,还设置了仓库,储藏粮食和军需物资。一切措施都能防备胡人,令羌戎大为惊慌,他们带领两万多家羌人前来投降。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1章《凉州名士》(下)(5)

谁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平人曲光杀死了郡守,扯旗造反。将领们都请战,要攻打曲光。张既审时度势,提出他的方略并加以实施:


1、要分化瓦解对手。

张既认为不能贸然出兵,曲光裹挟了不少人,但朝廷不能中计,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击,只会让当地人误会朝廷,认为曹军部分是非曲直,那就会实现恐怖集合,联手对抗,有如为曲光增添羽翼。曹军即使勉强打下了,都会损伤很大。暂时不应出兵,要去争取羌胡人。


2、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只有匪首曲光等人造反,他借助羌胡的人虚张声势,不足为虑。应该反过来,借用羌胡,倒戈一击,去消灭叛逆。


3、奖励羌人、胡人,让他们处理首恶分子。

召集羌胡,来应征的人给予奖励,他们俘获的人口、财物,全部送归他们所有。如此一来,能从外部挫其气焰,而内部瓦解对手,即使再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破灭的。

张既传书信给羌人,宽恕被匪首牵连的人,奖励能斩杀首恶的人,可以给他们赐爵、封赏。结果,曲光被手下人杀死,人头都献给朝廷了。郡县安得以定下来,一切逐渐恢复平静。

张既善于治理地方,雍州、凉州十多年间比较兴旺,民心思定,全都是张既的政绩。张既还举荐贤才,礼贤下士,征召人才为地方服务;其中有安定人胡遵、扶风人庞延、天水人杨阜、酒泉人庞洧、敦煌人周生烈、张恭,他们都各自建立功绩。

黄初四年,凉州名士张既去世了,他的恩德在百姓当中传颂,为后人敬仰。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1章《凉州名士》(下)(6)

徐邈也是一个凉州名士,他的功业延续到魏明帝时期,不可忽视。徐邈,字景山,他是燕国的蓟人。曹操平定黄河以北,召徐邈出任丞相军谋掾。魏国建立后,徐邈出任尚书郎。

魏明帝因为凉州偏远,害怕受到贼寇攻略,派徐邈出任凉州刺史,兼任护羌校尉。果不其然,徐邈刚刚上任,陇右叛乱就爆发了。徐邈带兵出击,铁腕平叛,安定了陇右。

徐邈用心去经营凉州,他有很好的方略:

1、积累粮食,使百姓丰衣足食。

黄河西部缺少雨水,百姓由于缺粮生活贫困。徐邈建设武威、酒泉的盐池,用盐来换取羌胡的粮食;同时,广范开垦水田,招募贫穷的人进行耕种;用不了多少时间,百姓的粮仓堆得满满的,家家户户都解决了吃饭问题,心里乐开了花。


2、推行粮帛贸易,供应朝廷使用。

徐邈见粮食丰足,就把盈余的谷物拿出来做贸易,用以交换马匹、黄金和丝帛,也算是推行了“粮马贸易”和“粮丝贸易”;徐邈把贸易所得的马匹、丝绸、黄金等运往中原,供给朝廷使用。


3、收缴民间的武器,用仁义来教化民众。

徐邈下令收缴民间的武器,建立学校,宣明教化和训诫,给老百姓讲仁义的道理,任用贤良,贬斥邪恶,民众都对徐邈心悦诚服。


4、妥善处理中外关系。

徐邈立下功勋,让西域胡人到中原去进贡礼物,中外商人、百姓都不断交往通好。徐邈能驾驭羌胡,总是宽容外族人的小过,但对大错问题,他十分严肃;一般会先通知犯事羌胡的部落首领,再行处置。

如果,外人犯了死罪,都会斩首示众,以镇服羌胡;因此,外族人都敬畏徐邈。对于部下,徐邈十分关爱,每逢拿到赏赐,都分给部下人,以致家里的妻儿都衣食不足。

经过努力,凉州境内都安定太平。嘉平元年,徐邈在光禄大夫的任上去世,时年七十八岁。

雍、凉之地先经过苏则、张既奋力作战,打通了中西交通大道,兴复了丝绸之路的大业;后经过仓慈、徐邈苦心经营,让地方上长治久安,这四位凉州名士功不可没!

由于凉州、雍州安定,丝绸之路又逐渐恢复畅旺的状态,从西域到长安,乃至中原,沿途的贸易都不会断绝,中外交流一直延续着它不朽的传奇。

(本章结束,后续诸葛武侯来啦!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各位:大英雄诸葛亮来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第152章、《巴蜀西南路英杰》(1)

三国鼎足之势已经确立,但蜀主刘备轻敌冒进,在夷陵与吴军交战,结果被吴将陆逊打得大败。后来,刘备病死了,让后主刘禅继位,从此,蜀汉国力不断下降。

当初,益州郡(治所在滇池县,即今天云南省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首领雍闿使出阴毒的狠招,把太守正昂给咔嚓了。雍闿阴谋归附东吴,不过,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身份地位,要奉上投名状,以便捞取好处,谋个高官厚禄。

好死不死,太守张裔不幸落入雍闿的魔掌之中,他就和吴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东吴朝廷刚与蜀汉大战一场,巴不得再狠狠捞对头人一把,弥补自己的损失。

于是,吴人送了个顺水人情,任命雍闿做永昌(治所大约在巂唐县,即今天云南省云龙县西南七十里漕涧镇,郡内辖地大约为滇西、滇南的广大地区)太守。

雍闿一听,把他给乐坏了,这么大的地方,若能捞取油水,恐怕肥得放屁流油!

就别痴心妄想啦,那臭美的事儿绝对成不了,人家不欢迎你这个反骨仔,永昌郡功曹吕凯与府丞王伉带领官吏士卒,封锁边境,抗击大反派雍闿,拒绝他到郡内上任。雍闿被对方挡住,寸步难行。

雍闿很坏,但很弱小,然而,他却没有憋着什么好屁,他知道大西南地区有个首领叫孟获,此人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于是,去诱惑孟获,叫人家跟他一样,去扇阴风点鬼火,煽动西南夷人,企图搞破坏。

好死不死,西南夷纷纷响应孟获,大肆扰乱一方。牂柯太守硃褒和越巂夷王高定本来就野心不小,如今更加野心爆棚,发动叛乱,去呼应雍闿,他们存心要恶心蜀汉朝廷,真是恶心到家了。

当时,蜀汉主政的正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武侯、蜀相——诸葛亮!诸葛丞相很有大局观念,他认为先主刘备刚刚驾崩,早前又经历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将士伤亡惨重,几乎全军尽没,必须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于是,诸葛亮招抚各方,没有进行讨伐,反而鼓励民众务农耕种,积累谷粮。诸葛亮只是守护原有的边关,不让叛乱分子入寇,让百姓得以休息,等民安粮足之后,再研究新的对策。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2章、《巴蜀西南路英杰》(2)

到了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决定要肃清大西南的一众山精地灵,以扫除后患。为什么拖了好几年,还是要动手呢?其实,原因比较复杂:


一、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必须解决大西南的后顾之忧。

1、诸葛亮一旦出师北伐中原,蜀京成都就会变得空虚。

诸葛亮要挥师北伐,必定先进攻关陇大地,猛将精兵肯定都要调往四川东北方,蜀汉京城成都就会防务空虚,而西南夷作乱在先,勾结东吴在后,难保他们会否来成都搞破坏。

一个首恶雍闿竟然能先后擒、杀两个太守,可见大西南兵力不足,自保尚且无力,那么成都就要当心叛逆的突袭了。如果总是担心大后方,如何能安心北伐呢?

西南之乱乃心腹之患,后顾之忧,不可不防,不可不决!只要问题一日悬而未决,一日都无力保证持续的军需补给。到时候首尾不能呼应,恐怕会骑虎难下!因此,北伐前要首先解决大西南的问题。


2、蜀郡隔着巴郡与滇地相望,成都以南没有防护的藩篱。

叛乱分子一旦进入成都平原,那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天险都在平原以外的山岭当中。如果西南夷人趁诸葛丞相大举北伐,悄悄跑来聚众作乱,他们还能裹挟山区的夷人呢!

而长江无法阻挡叛逆北上,且西南夷都起来响应雍闿,这个破坏力不容小觑,还必须时刻提防,与其千日防贼,不如一朝杀贼!所以,西南夷之祸不可不平,又焉能不平呢?


二、逆凶雍闿当初勾引东吴人,有合谋发难的企图,应该断绝东吴人的幻想。

1、东吴朝廷任命雍闿做永昌郡太守,双方有内外勾结的可能。

东吴已经夺取了荆州,那里在长江中游,西面与川东及夜郎接壤,逆凶雍闿头上顶着东吴太守的乌纱帽,一旦他们暗地里勾三搭四,雍闿就能策动夷人叛乱,为东吴军队带路,从而染指大西南。

雍闿这个叛逆兼内鬼没安好心,他的良心让东吴的乌纱帽搞得贼黑贼黑的,双方既然有君臣关系,性质就会十分恶劣,要防患于未然呀!

(未完待续......后续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2章、《巴蜀西南路英杰》(3)

2、东吴若与西南夷联手,巴蜀的长江水道难以控制。

长江水道直通四川东大门,想当年,大司马吴汉就是从长江中游溯流而上,攻入巴蜀的。如果有西南夷人引诱和配合,东吴的船队定能沿着长江攻入巴郡(今天重庆市),敌人一旦沿着长江运兵运粮,就可长驱直入,而你的精兵勇将都跑去北伐了,还能守得住成都平原的大后方吗?

3、要安抚东吴,并且与他们合作,共同对付曹魏,不能让西南凶丑坏了大事。

诸葛亮历来的策略是:东联孙权,北抗曹魏!当初,因为夷陵之战,吴、蜀之间有过仇恨,但是,以大局为重,应当放下敌对姿态,安抚联和,甚至合力北伐。如果有雍闿这个大头鬼从中作梗,岂不是会坏了大事吗?趁着东吴还未再联系雍闿,赶紧把他解决掉,一了百了。

只有咔嚓掉雍闿这个东吴的伪官僚,东吴人才会死心,蜀汉才能永绝后患!

三、不能让大西南的叛逆割据一方。

1、诸葛亮要稳住大西南,不能让地方首领割据一方。

大西南的变乱历来都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汉武帝派兵讨伐南越国期间,西南就发生了事变,汉军临急变阵,一举镇压叛逆分子。只要打痛了谋反的人,滇越山大王还不是诚心到长安向武帝请安吗?

后来,陈立快速镇压了夜郎王的叛乱,没点儿铁腕的手段哪行呢?否则,人家还以为你只是个传说中的巨婴呢!雍闿这种逆凶本来就想称霸一方,其他夷人会纷纷仿效,如果再纵容姑息,他们就会坐大,从而割据自立,把大西南搞得乱成一锅粥。

2、大西南原来就属于汉王朝,领土不能丢失。

想当年,唐蒙开拓了夜郎之地,司马相如又结交西南夷,张骞主张探路,派其他人与滇王交往,好不容易才拓土开疆,拥有大西南。

土地乃国之根本,你若不管不顾,就会连连失地,大西南恐怕不能再为汉朝所有,蜀汉中兴大业不能落得如此不堪,这自家后院如果都看守不住,何以争夺中原呢?如果东吴西进巴蜀、夜郎,而西南夷东出响应,到最后,恐怕连巴郡都保不住啊!如此那般,则蜀汉危矣!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2章、《巴蜀西南路英杰》(4)

诸葛亮拿好了主意,等军备充足后立即发兵。蜀军一举攻入大西南,挺进到南中领地,那里相当于今天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两省。在诸葛亮的高超指挥下,蜀军连战连捷。叛逆不堪一击,纷纷四散奔逃。

诸葛亮领兵进入越巂(今天四川省峨边县、冕宁县以南地区),成功诛杀了首领雍闿及夷王高定两个大头鬼。诸葛亮宜将剩勇追穷寇,兵分几路向纵深推进:

1、派庲降督李恢从益州突入夷人领地。

2、派门下督马忠从牂柯(大约在今天贵州省黄平县西南)破关而入。

3、诸葛亮继续领兵深入,要与其他人马会师。

那个帮凶孟获收集雍闿的败兵,企图继续抗拒诸葛亮。诸葛亮改变策略,他竟然想招抚孟获,并不想杀他,个中原因与首恶有所不同:

1、孟获向来深得汉人、夷人尊敬,在大西南得人心,有威望。如果能争取他归附,就可以免去日后许多刀兵之灾。用今日之战,取长久之和,定他日之安,何乐而不为呢?

2、孟获当初只是受到雍闿的煽动与诱惑,并无狠心反汉,更无勾结东吴,因此,这人可以用来树立榜样,招抚其他夷人。

诸葛亮招募勇士,要生擒孟获。过了不久,孟获战败被俘,士兵把他绑成了大闸蟹,押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放开他,还带着参观军营,然后问孟获说:如此军队如何呀?

孟获不服气,他竟然说:以前交战不知道虚实,所以失败了。如今承蒙邀请,赐予在下一同观看阵营,如果只是这样的兵阵,即使交战,我们都能轻易获胜。

诸葛亮从容地笑一笑,把孟获放走,要继续较量。孟获带着重金去缅国等地,甚至借来了安都鲁的蛮兵(《三国演义》上面还有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故事呢,恭喜!你们要当烧猪啦!)。

结果,双方一交战,敌人就被打得大败,恭喜孟获啦,他又被擒当了大闸蟹!这孟获一根筋,还是不服。于是,地球人都知道,诸葛亮七纵七擒孟获,把这个家伙抓得没了脾气!孟获不敢再抓狂啦!

哎呀,太厉害啦!孟获从精神上、心灵上,完全被诸葛亮征服!他对诸葛亮说:您真是天威所在啊!我们南人不再反叛啦!

诸葛亮成功收复孟获,顺利抵达滇池。于是,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个郡全部被平定下来了。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2章、《巴蜀西南路英杰》(5)

诸葛亮要提拔各个部落首领,并将委以重任。

有人劝谏诸葛亮,说要提放夷人。

但诸葛亮耐心地向对方解释不派外来官员的原因:

1、如果留下外人充当西南地方官,那么就要留下驻军,士兵留下但又没有军粮,这样是第一个不易执行的原因。

外派官员,就必定要外派官兵,否则无法保护官员的安全,以前的匪首还杀害了太守呢,外派多少官吏,就增加多少危险,额外要派兵驻防,但没有军粮,难道喝西南风去吗?无兵无粮,光用一群光杆司令,那不是叫他们送死吗?

2、西南夷刚与汉军完打仗,他们的父兄有不少死伤,心中有怨,若留下外人管治,则会引发仇恨,必定潜酿祸患,无兵不安,无粮不可,这是第二个不易处理的原因。

不用外人,选用夷人,让他们自管自治,这是最好的办法,一来表示信任,二来让他们自己协调内部矛盾,三来不会额外激化汉夷矛盾,四来避免冤冤相报的世代仇恨。

3、夷人对外人不信任,他们自己又多有罪恶,让外人管束他们,谁甘心呢?恐怕彼此疑虑重重,毫无诚信可言。这是第三个不易解决的原因。

蜀汉的威信已经初步确立,只要充分信任夷人,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尊重他们的风俗,必定无后顾之忧,如果派驻外官,彼此猜疑,那么经常尔虞我诈,哪里成得了事呢?

最后,诸葛亮总结道:如今,我想不留屯士兵,不运军粮,而粗略定下纲纪,如此一来,夷人和汉人之间就基本能相安无事啦!

诸葛亮让孟获等地方俊杰充当官员,充分信任他们,让首领们向朝廷供应金、银、丹、漆以及耕牛和战马,都用于军国大事,可谓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汉夷两利!

诸葛亮此番南征,成功平定叛乱,恢复了一度混乱不堪的西南丝路,汉、夷之间重新开始友好的交往,促进当地物资的流通。于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西南夷没有再反叛啦!诸葛武侯可谓居功至伟,功不可没啊!

(本章结束.....后续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3章、《南海路老英雄》(1)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兵,天下大乱。当时,岭南还保持着优势,那就是它的海路贸易。因此,岭南的安定很重要;只有岭南太平,南海路的中外交通才不会中断。

可惜,蛮夷作乱,交州刺史朱符被贼寇杀死了。一时之间,州郡官员群龙无首,地方上大为扰乱。既要镇抚蛮夷,又要保持岭南与中原的统一,实在不容易。

但是,乱世之中,从来就不缺少忠良和英雄。一个文士英雄悄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叫做士燮,他在乱局中挺身而出,安定了整个岭南。

士燮,字威彦,他是苍梧郡广信人,广信大约在今天广西省梧州市附近。他的祖先原本是东周鲁国的汶阳人;后来,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先人避难来到交州;所以,士燮算是半个客家人吧。

经过几代的传承,到汉桓帝时,士燮的父亲士赐做了日南郡太守,士燮摇身一变,成了官二代。

士燮很好学,年轻时,他曾到京城洛阳求学,师从颍川的刘子奇,深入研究《左氏春秋》。后来,士燮被察举为孝廉,又任尚书郎。几经辗转之后,士燮升任交趾太守,二代为官,在岭南的根基也不算浅。

士燮的弟弟叫士壹,他当初在郡内做督邮,后来被征辟到洛阳。刚好遇到董卓作乱,士壹就逃回了交州。中原政局不稳,交州蛮夷又造反杀官,刺史朱符尚且丧命,那何处才是一方净土呢?士燮并无彷徨,也绝不退缩。他临危不乱,振臂一呼,拿出了安定交州的策略!

(未完待续......后续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3章、《南海路老英雄》(2)

我们还是先看看交州的行政区分布,那里有七个汉郡,由秦越之间的三郡继承而来:

一、南海郡,郡守的治所在番禺。想当年,伏波将军路博德首先平定南海郡,可惜,原番禺城被楼船将军一把火烧了,汉朝派人重建了番禺城,它在赵佗城废墟以外,是择地重建的。

好在港口优势犹在,江海交通没有受到影响,不但成为官方海上丝绸的发祥地,而且,汉武帝还设立交趾州作为天下十三州刺史部之一。

番禺仍是天下商都,可见这个古今长盛不衰的大都会独具特色,既有江海之利,又得交通之便;东南沿海的航线很长,可从会稽郡扬帆到日南郡,期间必然经过南海郡,而南海的番禺就是一个优良的海港;


二、苍梧郡,郡守的治所在广信,大约在今天广西梧州市附近;那是士燮的家乡;

三、郁林郡,郡守的治所在布山,大约在今天广西桂平西南;

四、合浦郡,郡守的治所在合浦,大约在今天广西省合浦东北;

五、交趾郡,郡守的治所在羸,大约在今天越南河内市附近;

六、九真郡,郡守的治所在胥浦,大约在今天越南清化的西北;

七、日南郡,郡守的治所在西捲,大约在今天越南广治的西北。

南海郡所控制的地区不小,从珠江口延伸到粤东的潮汕平原,与闽南之地接壤。南海郡西面与合浦郡接壤,而合浦郡控制着两广的沿海地区。

再向西走,合浦郡与交趾郡相接。交趾以南则是九真郡。日南郡处在汉境的最南端,是士燮先父曾经任职的地方;以上地域要远离战火,没有能人就做不到。




(交州的行政区)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3章、《南海路老英雄》(3)

从南海到九真,几个郡刚好分布在岭南的沿海地带上,那里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航线的必经之地。岭南要获取海外宝贝,离不开海上交通的贸易。

士燮要保境安民,又要避免卷入山区越族的动乱;因为,苍梧郡、郁林郡形势不稳;因此,士燮很精明地退而求其次,他想掌控沿海地区,那样可以保护海上丝路的沿线。当年,伏波将军马援所走过的海路,不容有失。

因为,要获取海货,保持对中原的贡献,维系大一统的格局。虽然天下大乱,但是,边远的忠勇之人还是心系中原,希望为国家效力。

士燮首先要稳定岭南沿海,他怕各郡出现割据分裂的局面;于是,果断地出招了:

士燮立即上书朝廷,要为边远地区,选用贤才,而且封疆大吏之间要彼此呼应。

1、士燮提议任用士壹做合浦太守,他曾在洛阳与高官们相熟,到任后便于把交趾郡的海路向东延伸。

2、士燮上奏朝廷,任用了第二个弟弟,他是徐闻令士(黄有),可以担当九真太守的重任,把交趾海路向南延伸。

3、士燮奏请朝廷,任用士(黄有)的弟弟士武做南海郡太守。

如此一来,南海、合浦、交趾、九真都掌握在士氏家族自己人手中,方便沟通,彼此协同,相互策应,共同维护南海丝路的安全,蛮夷的动乱也无法殃及沿海地区。岭南海路的源头因而安定下来了。

士燮为人宽厚,能礼贤下士,中原士人南逃避难,都愿意奔赴岭南。其中有一个士人叫许靖,他从华东的会稽而来,由于内地道路阻隔,只能选择乘船南下。许靖沿途经过东瓯、闽、越的沿海,一路浮海南航,最后到达交州。士燮对许靖十分礼待,让他暂时安居在岭南。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3章、《南海路老英雄》(4)

当时,一切都证明沿海道路顺畅,那样的故事由来已久。想当初,汉武帝派人救援东瓯,就知道海船可从会稽走向浙、闽地区。而东越王余善派人渡海南下,从闽地航行到广东揭阳外海,这沿海路线已经摸索出来了。

后来,横海将军韩说渡海攻入东越,就是从华东的句章(句章大概在今天浙江省宁波市附近)出发的。东南海路被汉朝人征服了。东南沿海的既然畅通无阻,那么,士燮更方便与东吴的孙权往来。

士人们都赞赏士燮,认为他学识渊博,又善于处理政务,是一个奇才;在中原大乱、岭南不安的情况下,士燮还能保全州郡,使沿海地区二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这绝对是个奇迹。

岭南百姓安居乐业,中原士人即使长途跋涉,都有避难的场所;士燮的善举难能可贵呀。

士燮兄弟雄踞于岭南,造福一方;他们出巡时常常展示汉家的威仪,表明对大汉朝还有思慕之情,要全力维护一统的局面;于是,士燮威震南蛮,令夷人慑服;即使是当年的赵佗,与他也在伯仲之间而已。

朱符虽然不幸遇害,但是士燮兄弟没有割据一方,依然奉汉朝为正朔。汉朝派了张津来做交州刺史,此人喜好鬼神之事,一天到晚神神叨叨的,不理政务,弄得神憎鬼厌。部将区景认为有机可乘,干脆杀了张津,夺取权力。

荆州牧刘表对交州也垂延三尺,他认为张津已死,汉朝无力南顾,可为自己扩大地盘。于是,刘表派了零陵人赖恭到交州,要代替张津。而且,祸不单行,苍梧太守史璜也死了;刘表更想插手岭南事务,他派出吴巨要取代史璜。赖恭和吴巨同时到达交州,这对牛头马面只会为岭南带来麻烦。

士燮毫不理会两人,但他很精明,不去得罪刘表。那样荆楚之路才不会断绝,可保持与中原沟通。

汉朝听闻张津死了,很失落;但对于岭南又鞭长莫及,有心无力;除了担忧刘表夺取岭南之外,再也无人可派;于是,更倚重于士燮。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各位:孙权出场啦!
------------------------------------
第153章、《南海路老英雄》(5)

汉朝赐给士燮玺书,对他委以重任,任命士燮做绥南中郎将,要他对抗刘表,原因很简单:

1、士燮家族在岭南累世为官,积威已久,威德厚重,可以镇抚岭南。而士燮是长者,德高望重,才学超群,他能获得军民官吏的拥戴。

2、刘表刚刚插手交州事务,根基不稳,而且先控制苍梧郡,只是为了谋取地盘,从荆州向南拓展其势力范围,使荆州、苍梧连为一体,并无长远打算,也不可持久。

当时只有士燮家族可以制约刘表。刘表伸出咸猪手,只想到交州揩油、打秋风;可碰上士燮,恐怕连凉水都捞不到;到头来,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3、刘表派出两个人到交州,一个是赖恭,另一个是吴巨;两人心不齐,有劲儿也使不到一处;当然不如士燮家族,他们戮力同心,彼此又是兄弟,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刘表在岭南翻起不起大浪,最多只是毛毛雨。

果不其然,赖恭还没来得及窥视南方的土地,就因与吴巨发生矛盾,被后者赶跑了。真是活生生一出闹剧,打脸刘表的闹剧。

虽然岭南与中原道路难通,但士燮还是执着地供奉汉朝,时常进献贡品。汉朝廷很感动,下诏封士燮做安远将军,赐爵龙度亭侯。

天下诸侯相争,曹操在赤壁之战输给了孙、刘联军,而且输得很惨。刘表死了,曹操也得不到荆州,只有孙、刘在争荆楚之地;建安十五年,即210年,孙权派步骘做交州刺史。

步骘一到,士燮知道汉朝气数将尽,既然已经仁至义尽,不如顺应时势潮流;于是,带着兄弟去迎接步骘。吴巨那个家伙不识时务,怀有异志,又包藏祸心。步骘用计谋诱斩了吴巨,肃清了刘表的残余势力。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3章、《南海路老英雄》(6)

建安后期,荆州终于被孙权夺得;士燮更加尊奉孙权,还劝导益州的豪门,让他们带领百姓向东归附东吴。

孙权大为高兴,升士燮做卫将军,赐爵龙编侯;封士壹做偏将军,赐爵都乡侯;连士燮的儿子都做了武昌太守。

士燮维护了海上丝绸之路,收获的海货十分丰盛,他精挑细选,把上好佳品都贡献给孙权。当时贡献的道路可能有三条:

1、过灵渠入湘江,然后辗转到达长江,顺江而下,把贡品运往南京。此路,绕了个大弯,比较遥远。

2、在粤北横浦关(广东南雄)翻越五岭,再顺赣江北上,转入长江后,顺流到达南京。此路,需要跨越五岭,不算便利,但是路近。

3、由番禺出海,浮海北上,经过闽、浙沿海,到达江苏省长江口,入江后溯流而上,抵达南京。此路,走海运之途,要利用季风,如果顺风顺水,月内可到。

看看士燮都给孙权送去什么礼物:

1、稀世珍宝: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动不动就送个一千几百的,士燮真是岭南的土豪啊!

2、岭南佳果:香蕉、龙眼等等。

宝物当中明珠、大贝、玳瑁必须去航海交通才能获得,不论是采购还是捕捞,离开了海洋,啥都捞不到。可见,当时海上交通是何等兴旺!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153章、《南海路老英雄》(7)

士燮守护着海上丝绸之路,那里从汉武帝以来就传奇不断。不论西域是否断绝,海路总是保持顺畅。还是数一数南洋海上邦交的盛况吧:

1、汉桓帝延熹二年、四年,天竺国(即古印度)多次到日南郡来贡献方物(见《后汉书.西域传》:汉和帝时,天竺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叛,遂绝。至桓帝延熹二年、四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

2、汉桓帝延熹九年,即166年,大秦国(即罗马帝国)派使者海航来到日南郡,进献象牙、犀角、玳瑁(见《后汉书.西域传》: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由此,中国与欧洲直接沟通,中国人也能了解到欧洲的罗马帝国。

瞧瞧中国人眼中的大秦国吧:大秦国,即古罗马帝国,它方圆几千里,有四百多个城市。

王城(罗马城)内有五座宫殿,国王在五个宫殿间轮流居住,每日处理政务。国内有三十六个将军,都参与军国大事;国王人选不定,如果做得不好,随时会被撤换,但原国王对此却毫无怨言。

罗马国人经常与天竺、安息人在海中做贸易,有十倍的利润,市场上价格统一,不会反复变卦。

罗马王经常想派使者到汉朝,但是安息人从中作梗,想垄断汉朝的丝帛贸易,所以拦阻大秦人,直到延熹九年,罗马帝国才与汉朝正式相通。(见《后汉书.西域传》)

士燮治理州郡四十多年,到黄武五年,他以九十岁高龄,傲然辞世。士燮的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安抚中外,促进贸易,坚持朝贡,为中外交通做出不可忽略的贡献。

参考文献:

《后汉书.士燮传》

《后汉书.西域传》

(本章结束......后续更精彩......)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