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东麓斋摭拾 郑愔的诗与人

东麓斋摭拾 郑愔的诗与人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东麓斋摭拾 郑愔的诗与人

盛唐诗人所写的边塞诗可谓独树一帜,在边塞诗人中,大都认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人最为著名。然而写边塞诗的不仅是他们写得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中的王维曾写有一首《使至塞上》,好极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写的是出塞,时间是春天,笔下的塞上景物描写最有胜场,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实在盛唐之前,在王维之前,郑愔的《塞外三首》就获得好评了。

《全唐诗》收有郑愔诗一卷,其中有《塞外三首》,其一曰:
塞外萧条望,征人此路赊。边声乱朔马,
秋色引胡笳。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
断蓬飞古戍,连雁聚寒沙。海暗云无叶,
山春雪作花。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

这首诗景物描写,从听觉视觉不同角度来写,无雕痕斫态,浑然开阔,气魄出焉。尤其是“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一联堪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媲美,也可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郑愔此诗的种种意象,隐隐地透露出悲壮苍凉的意绪,“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恰添奇观壮美之声韵。远山侵吞落日,长城映带晚霞,的确是一种大美景象!

《塞外三首》都是长律。第一首第一联叙事中有景物描写,第二联至第五联均为写景。各联写景物,景物各异,意象不重复不拖沓,足见诗人能力之不俗。更为不俗的是五联写景均为对偶句,工整的对仗,尤其是对仗之中动、静的对比,远与近的推移,真是相得益彰。第六联以“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作结,回笼遥应首联,显然道出这首诗是出使之作。

郑愔踌躇满志,要报效君王,要舒展抱负而万里辞家,大丈夫铮铮铁骨,本该如此。然而,他本来的面貌究竟是怎样的呢?

郑愔,字文靖,沧州人,他十七岁考中进士,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可谓少年英俊,出类拔萃。《新唐书》和《旧唐书》没有他的传记,《资治通鉴》倒是对他有较多的记载。郑愔面貌丑陋,胡须甚多。他是攀附依靠酷吏来俊臣发迹的,来俊臣被斩首被仇家争着吃肉再腾踏成泥之后,郑愔又很容易地得到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青睐,得以重任。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诛戮之后,郑愔又很轻易地得到武三思的信任。《资治通鉴》有一段文字,这样记载道:
“先是,殿中侍御史南皮郑愔谄事二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张败,贬宣州司士参军,坐赃,亡入东都。私谒武三思。初见三思,哭甚哀,既而大笑。三思素贵重,甚怪之,郑愔曰:“始见大王而哭,哀大王将戮死而灭族也。后乃笑,喜大王之得(郑)愔也……”

这些具有戏剧性的文字足以说明,郑愔不仅面貌丑陋,而且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

武则天被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逼迫下台之后,中宗即位。中宗的韦皇后和上官婕妤都与武三思通奸淫乱,武三思因此安然无恙,而且掌控朝政。郑愔为武三思出谋画策要除掉张柬之等人,去除心腹之患,武三思十分高兴。武三思在郑愔的鼓动帮助下,断然采取措施,杀害了张柬之等五人,从此朝廷大权尽归之。然而,曾几何时,武三思的末日到了,被太子杀掉了,郑愔因为有野心勃勃的韦皇后庇佑,毫发未损,又成为韦皇后的爪牙。上官昭容鼓动韦皇后效仿武则天,也来当女皇,郑愔与上官交往过密。郑愔同时得到两个呼风唤雨的女人青睐,当属别有歪才邪才,他人莫之能及。郑愔居然当上宰相。当上了宰相的他,于是乎“掌铨衡,倾附势要,赃秽狼藉”。于是有大臣来弹劾他了,那位傀儡唐中宗贬了他,然而未几重回朝廷,依旧是宠佞得无以复加。

邪佞之臣虽是自将有道,但总是难避天诛地灭时。想要马上当上女皇的韦皇后伙同他的奸夫们鸩杀
中宗皇帝之后,不久就被消灭了,郑愔该断壁絶潢无所攀附了,可是郑愔颇具功夫,又找到了新的主子,他投靠在谯王重福麾下。重福要乱中取胜,也要当天子,要取帝位。郑愔为之精心谋划。郑愔甚至想得很久远,把人事安排都想好了,他自己给自己安排的职位是“左丞相知内外交事”,位居宰相第一。此时大唐帝国已经有了帝王,是睿宗,而郑愔一片痴心梦想,他的末路到了,他还能起死回生吗?

公元710年8月,郑愔又失败了。谯王重福跳入水中淹死了,而郑愔则是这副样子:
“郑愔貌丑多须,既败,梳髻,著妇人服,匿车中;擒获,被鞫,股栗不能对……皆
斩于东都市。”
郑愔原来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这样死,死得猥琐,

郑愔被族诛是他的自己选择。他逆历史潮流而动,他助纣为虐,甘当虎狼,这个十七岁就成为进士的郑愔,怎么竟会这样?

历史上很多疑问不好解答,各有其说各有其理,但终归是离不开强烈的欲望二字。西汉的那位主父偃说,“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东晋的那位桓温说,“生不能流芳百世,死即遗臭万年”;南北朝时期的那位祖珽说,“丈夫一生不负身”:总之,要拼一生性命来搏的人们总是不择手段,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

“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郑愔当年豪气满怀高声大唱这一句的时候,似乎还没有邪念,还不是那样猥琐卑劣?出使巡边,当然是为了朝廷社稷,那么这个“主”不止是君主,亦是社稷江山,是国家。人是变化的,要么变得道德操守越来越好,要么变得野心勃勃邪险凶恶,从历史记载来看,郑愔无疑是后者,于是乎“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就成为后来的他欺世盗名的呼喊。

他的《塞外三首》另外两首,写得也很别致,很值得一读。

其二:
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海阴凝独树,日气下连营。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
将军犹转战,都尉不成名。折柳悲春曲,吹茄断夜声。明年汉使返,须筑受降城。


其三:
阳鸟南飞夜,阴山北地寒。汉家征戍客,年岁在楼兰。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團。
边声入鼓吹,霜气下旌竿。海外归书断,天涯旅鬓残。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塞外三首》的其一和其三被选入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但文字与《全唐诗》有几处不同。

子卿,苏武字子卿。援引西汉苏武出使匈奴,不辱使命,持汉家节旄牧羊北海边十九年的故事,郑愔以古人之气节操守自勉,其雄言壮采很是感人。然而,沈德潜对此评价道:“知子卿奉使之忠,而品偏秽浊,言之不足定人也。”

沈德潜说得不无道理,然而还是选中了他的诗,其入选的标准是什么?看来是不以人废言。

抛开郑愔其人,只谈他的诗,读读其中诸如“边声乱朔马,秋色引胡笳。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读读“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读读“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团”等句,读者哪知郑愔原来是那样的一个龌龊卑鄙的投机客呢?

这位十七岁中进士的郑愔,在政治权势这条路上一气走来,深得来俊臣、张易之兄弟、武三思、韦皇后和上官昭容、福王重福这些野心家的青睐,为之深谋,为之鼓噪呐喊,为人所不齿;虽然如此,诗却写得那么好,写得那么大气豪爽动人心魄,舍其人品不问,诗之为诗道焉在焉!
2016、6、14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messiyun 2019-06-25 13:57:55
大美
-----------------------------
谢谢点赞!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青鸟12345 2019-06-25 15:46:45
小人无不多才。
-----------------------------
是的,无才不佞。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关粉儿 2019-06-25 21:24:39
海暗云无叶
--------------
老先生,这怎么讲?
-----------------------------
这是诗文常识。请版主说来听听。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关粉儿 2019-06-25 21:24:39
海暗云无叶
--------------
老先生,这怎么讲?
-----------------------------
@zhilishu9 2019-06-26 08:12:55
这是诗文常识。请版主说来听听。
-----------------------------
@关粉儿 2019-06-26 21:16:15
惭愧,真领会不了:)
-----------------------------
关版太谦虚。为什么非得让我来说?
我所谓常识,是说古诗文中的塞上之海,就是北京城里的北海、中海、南海那样的海,其实就是湖。因此,“海暗雲无葉”就好理解了。
“海暗雲无葉”,是倒装句,而且是使动句,即“雲无葉而使海暗”。天上雲层厚,已不再一葉葉飘过,天色昏黑,故而湖水也昏暗起来。
“海暗雲无葉”,是写水,写水天一色。
与之相对的句子“山春雪作花”就好理解了。由这一对句,会使我们联想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
孤陋寡闻,一哂,见笑!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郑午然 2019-06-27 09:55:48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应是先有下句“山春雪作花”,而后强对上句,才有“云无叶”,此处“叶”字,似略显生僻。老先生讲解得很清楚。赞。:)
-----------------------------
谢谢来顶帖!
好诗是豁人耳目沁人心脾的。郑愔把三首长律写得这么好,亏得《全唐诗》、《唐诗别裁》来保存,流传至今,郑愔虽形貌奇丑心地居险还是不枉生了一回。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messiyun 2019-06-27 11:52:25
私以为边塞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少见蓝天缕缕白云,水天昏沉一片。春来少绿,仍旧万里冰封,以雪当花。条件艰苦。上图



-----------------------------
三幅图画豁人耳目,超喜欢!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兴候押814 2019-06-27 15:27:34
-  -  大美  海暗云无叶 @郑午然2019-06-2710 :35:12
-----------------------------
欢迎光临!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仙人球194074 2019-06-27 18:31:15
-  海暗云无叶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诗人想必反复吟哦过,“山春”有可能先是“山明”,然后翻来覆去,改定为“山春”。但对“云无叶”仍然不甚满意。小关以为如何,能联想到这一层吗?:)
-----------------------------
欢迎光临!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巷底臭椿的解读

《郑愔的诗与人》发表后,引起一些网友的关注。在今天偶然翻阅巷地臭椿的帖子,看到他在今天对《郑愔的诗与人》中的《海暗云无葉,山春雪作花“的解读。拷贝如下:





楼主:巷底臭椿1Lv 12 时间:2019-07-01 10:06:17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
这两句诗颇有意思,盖写塞外雪景,前句奇特,以其因后句而生也,“山春雪作花”,由雪而花乃寻常语,北地春山覆雪亦寻常景致,雪自云坠,由花而叶而及云,则奇甚,有花无叶,真春树也,樱花极盛时节可以当之,塞外萧条望,于萧条中望见繁花,相思可见矣,落漠可见矣。
王之涣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造句与此有相似处,“春风不度玉门关”乃眼前寻常景致,由春风不度而羌笛而杨柳,倒置于前,奇峰突起,得飞来之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虽为造句,本乎自然,诗家伎俩于此可见一斑。


举报 | 266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1)
messiyun: 2019-07-01 12:58:56 评论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再说“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


巷底臭椿网友在他的《无感的林清玄与恶心的董桥》帖子对“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作如下解读: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
这两句诗颇有意思,盖写塞外雪景,前句奇特,以其因后句而生也,“山春雪作花”,由雪而花乃寻常语,北地春山覆雪亦寻常景致,雪自云坠,由花而叶而及云,则奇甚,有花无叶,真春树也,樱花极盛时节可以当之,塞外萧条望,于萧条中望见繁花,相思可见矣,落漠可见矣。
王之涣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造句与此有相似处,“春风不度玉门关”乃眼前寻常景致,由春风不度而羌笛而杨柳,倒置于前,奇峰突起,得飞来之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虽为造句,本乎自然,诗家伎俩于此可见一斑。


我再来说说对“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的补充。

“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郑愔的诗与人》发出后,网友对这一句很感兴趣。

这句诗中的“葉”字,犹如《赤壁赋》“驾一葉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一句中

的“葉”字,哪来有如“有花无叶,真春树也”之中的花叶树叶之说?这是解说者的

奇思妙想,是在进行另一番再创作,去结构另一曲审美。


“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中的“葉”字,说的是云。《赤壁赋》中的名句“驾一

葉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一葉之扁舟”能说得,那么一葉之轻云也能说得。于

是乎就会简简单单地不必再创作了。

《赤壁赋》又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东坡把一只小船一会儿说

成“一苇”,一会儿说成“一叶”,如此看来,我们把轻云一会儿说成“一缕”,一

会儿说成“一叶”,不是也成?


“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是写塞上天气变化过程。天空不再是一片一片一葉一

葉白云轻飘而过了,而是云层渐积,叆叇昏暗,于是雪花纷纷,才有了下句“山春雪作花”。


解诗需要发散思维,发散得无涯迹,就会产生奇谲怪诞之美。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读郑愔的《折杨柳》

青柳映红颜,黄云蔽紫关。忽闻边使出,枝叶为君攀。舞腰愁欲断,春心望不还。风花滚成雪,罗绮乱斑斑。
———郑愔《折杨柳》

攀附来俊臣、攀附张易之兄弟、攀附武三思、直至为谯王重福谋划江山社稷的郑愔,夙夜为欲望苦思冥想,该有多么累心,却居然写出流传后世的好诗来,令人讶异。

这是一首爱情诗。明白晓畅,很好懂。很是喜欢第一句、第二句,青、红、黄、紫四种颜色,令视觉一新。

李商隐也写过《折杨柳》二首:
其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美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的这两首《折杨柳》,亦是爱情诗,赠别诗。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是写这类诗的高手。

郑愔生活在初唐,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同是《折杨柳》,同入乐府,但一是五古,一是五言绝句,其题材一致,而体裁不同了。

郑愔之后李商隐之前还有很多人写过《折杨柳》,《折杨柳》又名为《杨柳枝词》、《柳枝词》,白居易曾写过《杨柳枝词》,刘禹锡曾写过九首(杨柳枝词》与其唱和,其一是“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表明“新翻”之态度。刘禹锡写过一首《柳枝词》非常有名,被杨慎赞为神品。其诗曰: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郑愔仍是在延续汉乐府。看来是与时俱进了,到了白居易、刘禹锡乃至李商隐、温庭筠时代,将《折杨柳》革新了,以七言绝句配乐演唱了,他们此时不会忘掉郑愔所写的《折杨柳》吧。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5 闲话一则
今天是2019-7-5,清晨五点起床,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在《闲读庄子》的帖子,我发了一篇《此真人非彼真人》,是来回复卼臲的。卼臲来到我的《闲读庄子》发表意见,理当回复。《此真人非彼真人》如下:


此真人非彼真人
卼臲在《以梦为马》中表白:“《庄子•大宗师》里面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意思是‘古时候的真人,在夜里睡觉的时候也不做梦。’说的我好像是个假人一样。所以我不喜欢庄子。”

我于是知道卼臲不喜欢庄子的原因了,原来卼臲无厘头地断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把他说成“好像是个假人一样”。
卼臲在回复《闲读庄子》时,为了突兀希腊以及西方文明,而来讥斥中国文明东方文明,他说很长一段话,他说:
“一种文明,如果缺少逻辑理性和实证精神,而是习惯和回避和掩饰真相,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最后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飘渺梦幻,歧义横生。可能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以至于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朽木烂桩。
我很后悔少年时代看了庄子。但是那个时候书少,也不容得我去选择。”



卼臲是钟情于希腊文明及西方文明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他可能没有读过中国学者对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明的论述,或很少来读。卼臲对希腊文字(还有一些外国语言)乃至西方哲学都有涉猎,可是我要问,卼臲是否读过中国著名学者黄长著陈村富两位教授的论述?黄、陈两位教授是研究希腊语言、文化、美学、哲学的权威,看看这两位先生是怎样论述的,很有必要。

卼臲用十分不恭的语言来谈东方古老文明,大有亵渎之嫌。大家再来读读他的高论,即可这样认为:
“一种文明,如果缺少逻辑理性和实证精神,而是习惯和回避和掩饰真相,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最后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飘渺梦幻,歧义横生。可能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以至于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朽木烂桩。

什么“玩类比”“玩暗示”,又是什么“乱七八糟”“朽木烂桩”,等等,这是什么口气?

中国古老的文化文明是这样吗?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意思是‘古时候的真人,在夜里睡觉的时候也不做梦。’说的我好像是个假人一样。所以我不喜欢庄子”,对这段话,我不禁要问,这讲的是那种逻辑?是希腊的吗?是西方的吗?中国可没你这样的逻辑!

我确认,卼臲不是一个假人;我确认,卼臲是一个真人。然而,卼臲不是庄子笔下的真人。此真人非彼真人也!

大谈希腊逻辑西方逻辑的人,竟然犯了这样低级的逻辑病。



以上是我对卼臲的驳斥,是《此真女人非彼真人》的全文。



六月六日,巷底臭椿就此来到《闲读庄子》与我交流。拷贝如下:


• 巷底臭椿:2019-06-05 09:14:59 评论
庄子自己也写过梦,他从梦的幻化看到了现实也是一样的幻化,而常人则反之,是到梦里把梦认成了现实,“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或许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不梦不是无梦,一个人对生命失去了反省的能力,醒着也是在做梦,反之,在梦中也可以是清醒的,知梦是梦便是不梦
• 巷底臭椿:2019-06-05 09:17:39 评论
评论 巷底臭椿:能看清自己是个假人,或许就接近真人了,“ 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 zhilishu9:2019-06-05 18:32:11 评论
评论 巷底臭椿:庄子写了很多种人。庄子通过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道谀之人,蔽蒙之民,风波之民,倒置之民,横目之民,天之戮民来揭示人性。不曾看到他笔下的假人。
• zhilishu9:2019-06-05 18:40:29 评论
评论 巷底臭椿:“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这句话,是长梧子谆谆开导瞿鹊子的语言,并不是孔夫子做梦,而是批评孔夫子所言不当,是梦呓般。



巷底臭椿这次来访,他来谈“真人”与“假人”我才注意到他。

后来,发了《郑愔的诗与人》,对他才关注,翻看了他的一些帖子,才知道他的人气很旺。我去到他的帖子里发表意见,对一个人气很旺的网友发表不同意见,不顾及人家声望,是否太过分?

我的意见表达之后,他与郑作开始交流,拷贝如下:


楼主:巷底臭椿1Lv 12 时间:2019-07-03 08:17:39

作者:@郑午然 5Lv 13 时间:2019-06-27 09:55:48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应是先有下句“山春雪作花”,而后强对上句,才有“云无叶”,此处“叶”字,似略显生僻。老先生讲解得很清楚。赞。:)


-----
郑作,采访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你在得出“先有下句”的结论后又觉得“老先生讲解得很清楚。赞。:)”
这是灵魂之问呵,诚实作答有助你成为诗人
你弟受教后豁然开朗仍有一窍不通的样子也一样可爱
举报 | 274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4)
• 郑午然:2019-07-03 09:21:39 评论
叶,如果单纯作量词讲,则与“花”失对。它应该是个模糊状态,接近“云无片叶”之意,亦有将漫天沉云想像为纷繁树叶之意。这样理解较为合适。对不对。
• 巷底臭椿:2019-07-03 09:32:24 评论
评论 郑午然:在先有下句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可以握一下手的,因为从写作经验上看只能是这样,我只是想不明白你谜一样的后一句,你认为老夫的解读如何
• 郑午然:2019-07-03 09:43:09 评论
评论 巷底臭椿:与长者握手,同时习惯性地对长者保持礼貌和尊重,你都可以做到。:)
• 巷底臭椿:2019-07-03 09:46:52 评论
评论 郑午然:在这句诗上你和你弟都太幼稚了,幼稚到我不能不觉得自己老了
点击收起 我要评论


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巷底臭椿的一句“这是灵魂之问啊”让人感到很有意思。但是他的“在这句诗上你和你弟都太幼稚了,幼稚到我不能不觉得自己老了”这句话觉得他不那么虚心和大度。


巷底臭椿又在思考“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的解读,他又有了新的解读,拷贝如下:

楼主:巷底臭椿1Lv 12 时间:2019-07-04 08:50:35
再议“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把这两句作互文看,意思也很清楚:北地的山到了春天还没有绿叶,云上积满了雪花。因为落雪,云山有了联系,互换一下,则山上开满雪花,而云上并无一叶,也满是雪花。山上海上都在飘雪,即是这两句所描写的,海暗是漫天飞雪时的那种灰暗。我想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很好,因为“云无叶”的说法过于奇特,虽然是顺势而为,仍难免生造的痕迹。
7/4


以上是巷底臭椿的再议。


闲闲书话让人很开眼界,曾一度想退出,因为如此开眼界,并快乐着,就作罢了不退吧。

2019-7-5清晨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南梁两位帝王的《折杨柳》

在闲闲书话曾读到一个网友讲典故的帖子,他说:

时间来到东晋,少数民族头领入朝参见晋文帝,名士王仲祖听到少数民俗说话,完全听不懂。就对他们说:“要是介葛卢来了,一定能听懂你说什么。”
王仲祖讽刺少数民族不说人话。笔者觉得他身为名士,却这点素质都没有!可笑。



这位网友讽刺王仲祖一点素质都没有,可笑,可是他却没注意到,他却把已经死去很久很久的人搬出来,让他复活,让他来与还活得津津有味活蹦乱跳,再来与王仲祖对话。这真是天大大滑稽,岂不更可笑!

这个网友笔下的晋文帝是谁?读过《晋书》的人不是不知道。他笔下的晋文帝,就是那个三马食一槽的司马昭。司马昭,是西晋第一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西晋建国后,司马昭被称为晋文帝。
王濛,字仲祖,东晋后期人,他是一个外戚。与王仲祖对话的怎么能是晋文帝司马昭?显然是桓温拥立的傀儡皇帝简文帝。


说以上那些题外话,也是在批评自己向来不顾及人家面子,好往人家痛处说。可是,实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以讹传讹,所以还是忍不住说了。

还是来说正题。读《古诗源》也会读到简文帝、元帝的《折杨柳》。要说的是,这位简文帝可不是东晋的简文帝,而是东晋灭亡之后的南梁简文帝。梁简文帝的《折杨柳》,其诗曰: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鳥飞礙,风轻花落迟。城高短萧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一边攀折杨柳送别,一边听着《折杨柳》的旋律,且有短箫画角声,其情景当何以堪!这首《折杨柳》在之前铺陈渲染之后,最后一句方点出主旨:“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艺概》曾论及到诗词中的点染之妙,是以柳永那首《雨霖铃》来阐述的。

这首《折杨柳》耐读耐品味。沈德潜对“风轻花落时”一句极其欣赏,他说这一句是“五字隽绝”。

《古诗源》载收梁元帝一首《折杨柳》,其诗曰: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读梁元帝的这首《折杨柳》,会情不自禁地在耳边萦绕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旋律。是啊,这一句是郦道元《水经注》的名句。郦道元,《北史》有传,我曾写一篇《郦道元为政刚烈》的北史随笔,发在人民网博客上。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南梁两位帝王的《折杨柳》

在闲闲书话曾读到一个网友讲典故的帖子,他说:

时间来到东晋,少数民族头领入朝参见晋文帝,名士王仲祖听到少数民俗说话,完全听不懂。就对他们说:“要是介葛卢来了,一定能听懂你说什么。”
王仲祖讽刺少数民族不说人话。笔者觉得他身为名士,却这点素质都没有!可笑。



这位网友讽刺王仲祖一点素质都没有,可笑,可是他却没注意到,他却把已经死去很久很久的人搬出来,让他复活,让他还活得津津有味活蹦乱跳,再来与王仲祖对话。这真是天大大滑稽,岂不更可笑!

这个网友笔下的晋文帝是谁?读过《晋书》的人不是不知道。他笔下的晋文帝,就是那个三马食一槽的司马昭。司马昭,是西晋第一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西晋建国后,司马昭被称为晋文帝。
王濛,字仲祖,东晋后期人,他是一个外戚。与王仲祖对话的怎么能是晋文帝司马昭?显然是桓温拥立的傀儡皇帝简文帝。


说以上那些题外话,也是在批评自己向来不顾及人家面子,好往人家痛处说。可是,实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以讹传讹,所以还是忍不住说了。

还是来说正题。读《古诗源》也会读到简文帝、元帝的《折杨柳》。要说的是,这位简文帝可不是东晋的简文帝,而是东晋灭亡之后的南梁简文帝。梁简文帝的《折杨柳》,其诗曰: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鳥飞礙,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一边攀折杨柳送别,一边听着《折杨柳》的旋律,且有短箫画角声,其情景当何以堪!这首《折杨柳》在之前铺陈渲染之后,最后一句方点出主旨:“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艺概》曾论及到诗词中的点染之妙,是以柳永那首《雨霖铃》来阐述的。

这首《折杨柳》耐读耐品味。沈德潜对“风轻花落时”一句极其欣赏,他说这一句是“五字隽绝”。

《古诗源》载收梁元帝一首《折杨柳》,其诗曰: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读梁元帝的这首《折杨柳》,会情不自禁地在耳边萦绕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旋律。是啊,这一句是郦道元《水经注》的名句。郦道元,《北史》有传,我曾写一篇《郦道元为政刚烈》的北史随笔,发在人民网博客上。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说兄弟酬和兼及折杨柳风俗之由来

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诗文写得好,各有诗文传到现在,他们的《折杨柳》抒写征戍思乡写亲人友人离情别绪,有些凄伤。杨柳何时与离情别绪相勾连,已难确论,现在都以《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溯其源流。据说汉代送行,折杨柳已成习俗。随着沧桑变化岁月更替,这种风俗到了唐代已成鼎盛。

萧纲的那首《折杨柳》,有的版本题为《和湘东王横吹曲.折杨柳》。湘东王萧绎以《横吹曲》曲名为诗,简文帝萧纲作数首和之,湘东王萧绎是其弟,即后来的梁元帝。兄弟作诗酬和,亦是一大雅事美谈。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北朝的两首《折杨柳歌》

北朝民歌,有两首《折杨柳歌》,作者已不可考。其诗曰:

其一: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其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这两首诗,是夫妇一唱一答。征戍之人此去何时还,人所不知不问,只是各自表态恪守爱情而已,此情尤沉重,耐寻思。

据说南朝的乐府《折杨柳》由于受北朝《折杨柳》曲辞影响,较之南朝其它乐府歌词要爽直一些。梁简文帝梁元帝的两首《折杨柳》可以看得出来。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不同,北朝粗犷豪爽气概,读此两首《折杨柳》可窥一斑。

《古诗源》有一首《西洲曲》,是南朝乐府诗歌,署名为梁武帝萧衍所作;其作者究竟是谁尚有争议。沈德潜有评价《西洲曲》,认为:“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似绝句数首,攒簇而成,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沈德潜肯綮中的;正如《折杨柳》一样,由汉至魏晋南北朝到了盛唐盛唐,已变体为绝句了。

中学时学的《荷塘月色》经久不忘;朱自清先生提到的《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经久不忘。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霜鬓鸦雏色”,“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南朝的《西洲曲》回环往复,清丽宛转,被誉为乐府之绝唱,那么北朝的《折杨柳》呢?北朝的折杨柳对南朝的《折杨柳》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唐诗的影响,是胜过南朝的,所以不能不提及一笔。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郑午然 2019-06-27 09:55:48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应是先有下句“山春雪作花”,而后强对上句,才有“云无叶”,此处“叶”字,似略显生僻。老先生讲解得很清楚。赞。:)
-----------------------------
我也来考证一下

发了《郑愔的诗与人》、《宗楚客》之后,看到子复子复网友为此发出两个帖子,针对我的两个帖子中所赏析郑愔宗楚客的两首诗,子复子复也来就这两首诗阐述他的考证。受他的启发,我今天也查了一下身边的工具书。

仅就“海暗雲无葉,山春雪作花”中的“葉”字,考证如下:

《段注说文解字》曰:“葉,草木之葉也”。注曰:“凡物之薄者,皆得以葉名。”

《康熙字典》,从上。

《词源》曰:“轻小之物。喻轻飘。宋苏轼‘驾一葉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看来我举的例子很好,因为在这里有佐证)

《辞海》曰:“称如葉之物。如百葉窗。也用来比喻轻飘。如:一葉扁舟。”

我提出的郑愔、宗楚客以及他们的诗,引发一些思索和交流,这是一件好事。我现在直接在网页上也来个考证,标识如上。

2019-7-14午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唐宋词中的杨柳

唐朝诗人写杨柳入诗者不胜枚举,我们再来说一说唐五代及两宋词中的杨柳。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是李白的名句。
李白的《忆秦娥》,伤今怀古,托兴遥深,是千古绝唱。李白写秦娥之梦,为何提到柳色,为何提到灞陵?

我们对汉乐府古曲《折杨柳》已经多有提及,不再赘述。由柳色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折杨柳,这是对词里描写离愁别绪的重要提示,李白在惜墨如金的一首小令中以“柳色”二字来提振。“灞陵伤别”中的灞陵,人所共知,乃汉文帝之寝陵,据说于此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成为汉代风俗。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了大唐,有盛无衰。有水有桥而且折柳送别,这在古诗词中已然成为一种格调。

王建有一首《调笑令》:“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船头江水茫茫,商人少妇断肠”,堪作李白“灞陵伤别”的衍读和注脚;也可作为后来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衍读和注脚。

温庭筠的《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刻画了一位女主人公与情人依依惜别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这首词里出现的“柳丝”,而且有“送君闻马嘶”之点,犹如李白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都是写离别的名句。

五代十国南唐冯延巳在一首《临江仙》中写道柳: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这首词写离索之情,惜别之恨,冯延巳写这般题材得心应手。这首词上阕点出“离别”,尚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一句作结,概括出酒肆话别折柳依依之场面。下阕换头“隔江何处吹横笛”一句,吹横笛,莫非亦是吹《折杨柳曲》?如此看来,此词既有柳,且有酒旆青旗,还有横笛吹奏的《折杨柳曲》,此等渲染,此等意境,岂止“凝恨独沾襟”而已?

读冯延巳的词,会发现很多首都有对杨柳的写照。他在一首《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的下阕这样写道:“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其意境之美令人不忍释卷。关于这首词,叶嘉莹认为词的主人公是作者本人,全词写的是抒怀,是冯延巳写他自己政治上不得意不得志之类,是作者直接抒怀。叶嘉莹的解读,把一位大男人给变化了,给柔弱化了,把那些本属于对闺室妇女描写的词句统统加到这位冯延巳身上了,所以不管怎样读叶嘉莹的解读都是感到不和谐;按照叶嘉莹的解读的思路去读,感到冯延巳真的是寂寞惆怅纤弱无力得比闺中女人还纤弱了。其实叶嘉莹没有注意到古诗词中杨柳文化的特有的标志,这首词的“河畔青芜堤上柳”已经暗示这首词是写离怀别苦,是闺阁词,主人公是一位少妇。再加上意在突出写那位女主人公回忆当年送别离人的情怀的“小桥”之类的意象,更说明了这一点。冯延巳要通过这首词表达什么,展示一种怎样的情怀,是有所寄托而已,是间接抒情而已。

我们读诗词,一旦读到杨柳,就要注意整首诗词的内容是否与送别与相思有关,从《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一直到两宋,很多诗文中的杨柳已经成为一种阅读提示,那就是与离别与羁旅行役与闺阁萦思相关。

柳永的那首《雨霖铃》下阕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的“杨柳”,承接上阕之离别,与上阕结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合来再三渲染,使整首词情到景到,浑融一体,顿挫吞咽,已臻极致。把柳永这一名句与冯延巳的“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来对读,我们有理由说,冯词也是一首写男女之情词,是一首闺阁词,主人公是一位女性,而柳词的主人公则是羁旅行役途中的柳永。

在这里提及一下,关于《踏莎行.谁道闲情抛弃久》作者是谁,是有争议的。唐圭璋先生认为作者是欧阳修,并且明确提到“此首写闺情,如行云流水,不染纤尘”。唐圭璋先生对这首词的解读是与叶嘉莹先生大相径庭的,大概唐圭璋先生顾及到“杨柳”在诗文中的特殊属性,而叶嘉莹没想到这一属性,故而生硬地把这首词说是冯延巳抒发内心种种纠结的一首词。

苏轼的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貭夫扬花词》,被誉为“化工神品”。苏轼的这首词咏物摹象,写景言情,其不即不离,诚为“化工之神品”。词中写杨花“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此杨花邪?此春日思妇邪?妙极了!词的上阕结句“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写这位寻郎去处的闺中思妇形象,而下阕作结则是“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杨花喻泪,何其新颖!

南宋词人姜夔有一首《浣溪沙》,有读者认为上阙是以女子口吻,下阕是以作者口吻;这样来解读未尝不可,因为上下阙虽然如此变换人称,却能让读者读得分明无碍: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两地别离,彼此思念,下片的男主人公看到眼前的杨柳于是想到离别时的杨柳,莫不感慨系之,且两相安慰而已。

曾写了一篇新五代史随笔,写了一下冯延巳与其词。其中说道了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最近读到叶嘉莹先生对这首词的鉴赏,感到叶先生在解读时没有顾及到杨柳与离别与相思与羁旅行役与闺怨的关系,所以引发重读几位词家的作品。是以为记。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4-22 16:45:38
崔湜的诗与人

《唐诗别裁》收崔湜《折杨柳》一首,其诗曰: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
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
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这首诗,是写一位少妇思念远在阳关之外戍边的丈夫,少妇思夫,自然自语,可谓诗为鼓琴,声声见心。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情,景生情还是情生景,都是为了一个情字而已。正月二月好风光,杨柳青青倍断肠,此之谓以好风景来写坏心情,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薑斋诗话》)。少妇望眼欲穿,看到美好春色已过去一半,丈夫还远在戍边而不还,于是黯然神伤,涕泣涟涟:作者以第一人称刻画出一位美丽动人且楚楚可怜的少妇形象。

诗的题目是《折杨柳》,《折杨柳》是汉代乐府诗中的曲辞,乐府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辞》。唐朝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等人都写过这样的旧曲古调。白居易与刘禹锡相互酬和,白居易有《杨柳枝》八首,刘禹锡有《杨柳枝》九首,他们把《折杨柳》改为《杨柳枝》,而不再用四言、五言,是用七绝近体来写,说这是革新。革新离不开继承,还是离不了“杨柳”二字或与杨柳有关的景物。白居易也好,刘禹锡也好,他们生活年代是在远在崔湜一百多年之后,他们或许还从崔湜那里受到启发,才写出那么好那么多的《杨柳枝》来。

刘禹锡的《杨柳枝词》写道: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开宗明义,要求听唱翻新了的《杨柳枝》。
他又写道: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有评论家说此首暗寓政治上不得意。这是否过于牵强?从文面上看还是爱情与相思之范畴。相思忆旧,写与恋念的美人惜别,大有崔湜诗中意境。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写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軟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此诗写轻盈袅娜的垂柳,在和煦春风拂弄下,风致翩翩,于是也使这首诗风致翩翩。然而结句“尽日无人属阿谁”陡然一转煞,孤寂落寞之情毕现。此诗可与崔湜的《折杨柳》对读。

《折杨柳》也好,经过革新的《杨柳枝词》也好,民歌是其活水源头。唐朝诗人很注重采风,就像现在的音乐家们不断地到民间去搜罗原始的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或素材一样,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唐朝的诗歌,从初唐崔湜那时已经看到势将繁荣发展的端倪了。

崔湜,字澄澜,他的祖父是崔仁师。崔仁师在唐太宗贞观初年任殿中侍御史,贞观二十二年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深得重任。生于仕宦之家的崔湜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少以文辞见称”。他的这首《折杨柳》,质朴自然,清新脱俗,但又不乏丰姿柔婉之态。把一位执着于爱情的少妇刻画的惟妙惟肖,足以看出崔湜是一位写诗的能手。

崔湜诗写得很好,做人却做得很不好。中了进士后,他开始捉摸进取之道,他把权势看得很重很重,于是患上了躁进之疾患。看其一生,他是一个背恩弃义的人,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

桓彦范、张柬之、敬晖、袁恕己、崔玄暐逼迫武则天把社稷江山交给唐中宗之后,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开始秉持朝政,他们没把一些大事处理妥当,例如武三思等残余势力还窥伺时机要卷土重来。在这样关键时刻,时为考功员外郎的崔湜发誓要效忠敬晖等人。敬晖于是擢拔崔湜,同时让他侦伺武三思的动静。然而崔湜发现武三思有唐中宗以及韦皇后和上官昭容的宠昵,于是毅然决然投靠了武三思。
崔湜摇身一变,成为武三思的羽翼和谋主。崔湜为武三思出谋划策,于是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被残害致死。背恩弃义,为虎作伥,这就是崔湜。

武三思被太子重俊杀死后,崔湜没有被牵连,因为有情妇上官昭容以及安乐公主的庇护,不仅毫发未伤,韦皇后称制后还当上了宰相。那时,上官昭容,宰相崔湜、郑愔,中书令宗楚客等人在紧锣密鼓,声嘶力竭地为韦皇后做武则天第二而摇旗呐喊。崔湜伙同郑愔跋扈恣肆,贪婪无厌,二人被监察御史李尚隐等人奋起弹劾,韦皇后、上官昭容迫于无奈,不得不把崔湜贬为襄州刺史。在襄州期间,他与谯王重福相问遗。此时郑愔正在密谋拥立谯王重福为帝。谯王、郑愔事败,牵连到崔湜,崔湜当死,然而在刘幽求、张说的保护下才逃过一劫。崔湜不图报恩,却想尽办法要杀掉刘幽求,刘幽求在他人保护下才得以不死。崔湜与太平公主协力把张说轰出朝廷。崔湜反噬救命恩人,只是一个心思攫取权势,这就是崔湜。

崔湜是靠色相靠出卖身心来取悦皇帝的女人的。她与上官昭容淫乱,上官昭容被诛杀后,他又与太平公主淫乱。太平公主因此提拔崔湜为宰相,进拜中书令。

公元712年八月,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玄宗即位初,朝廷丞相七人,有包括崔湜在内的五人出自太平公主门下,政治形势对玄宗极度不利。
公元713年夏秋之际,太平公主与窦怀贞、萧至忠、崔湜等人发动政变,妄图推翻唐玄宗,另立皇帝。政变未遂,太平公主被玄宗赐死。玄宗念及崔湜旧情,只是把崔湜流放到窦州。在斩首太平公主同党时,同党中有人发牢骚:“本为此谋者崔湜,今吾死崔湜生,不亦冤乎!”玄宗经过核实,发动政变的首谋崔湜在流放途中被赐死。崔湜再也不能蒙蔽过关了,再也没有女人来庇护他了,他只活了四十三年。

崔湜的诗文写得好。崔湜不择手段谋取权位,三十八岁那年成了太平公主的男宠而侍寝而再度登峰造极,被太平公主引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进拜中书令。一日暮色渐浓时,张説看到崔湜洋洋得意走出端门,张説叹道:“文与位固可致,其年不可及也。”

张说,在武则天永昌元年步入政坛,曾为凤阁舍人。睿宗一朝曾为宰相。玄宗为太子时,张说是太子的老师。张说被太平公主、崔湜排挤,在东都洛阳判断到玄宗地位不稳,就献佩刀与玄宗,力促玄宗趁早清除太平公主一党,玄宗听从他的意见,果断采取行动,才开始了天下下新纪元。

《新唐书》载:“(崔湜)与弟液、澄、从兄淮并以文翰居要官。每宴私自比东晋王、谢。尝曰‘吾一门入仕,历官未尝不第一,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哉!’故进取不已,至于败。”

生活在比崔湜晚一百三十年的刘禹锡曾写过一首《杨柳枝词》,用晋石崇的故事,感叹荣华富贵转眼即逝,感叹人生无常。刘禹锡是把《折杨柳》进行翻新革命了的,也就是他所主张的诗中要多寄托多暗讽,他的这首《杨柳枝词》仿佛就是写给崔湜的。其诗是: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楼主:zhilishu9

字数:17883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6-25 15:58:14

更新时间:2020-04-22 16:45:38

评论数: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