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世间已无彭德怀

世间已无彭德怀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一,序文
今年是彭老总诞辰120周年。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份,作为一名彭总的崇敬者,我感到不能不动笔写点什么了。以前在天涯煮酒和贴吧里,我发过两篇写彭总的长帖,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最后都半途而废。这一次,我要看看,能不能把我要写的全部发完。
这个长贴的主要内容,就是综合以前我发过的两个长贴,加上我自己最近的一点思考和感悟,凑出来的一锅杂烩。首先要明确,崇敬彭总,本身就意味着对彭总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我党主导的民族救亡与复兴事业——的肯定与赞赏,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支持和拥护。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回顾历史,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就是,除了中共,没有哪个政治组织有能力、有办法把中国从苦难屈辱的深渊解救出来;审视当前,除了中共,同样也没有那个政治组织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带领中华民族重回世界之巅。国民党只是一个披着政党外衣的帮派组织而已,这一点早已再清楚不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条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真理。
言归正传。这个纪念彭总的帖子从哪里开始写呢?我想到了官方修订的《彭德怀传》的后记。就我所见,包括朱德传记在内,其他元帅的官方传记的后记,没有那篇能像《彭德怀传》的后记一样独树一帜而富于深情。这篇文章的结尾,有这么一段非同寻常的表述:
“在对彭总一生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之后,我们深信他将是我们民族历史天幕上一颗不灭的巨星;将是一个永远使人景仰、为人传颂的英雄;也将是一个具有永恒魅力、永远引人探究的历史人物。我们为自身条件所限未能更鲜明地再现这位人们喜爱的的英勇无畏、刚正不阿的彭大将军而歉疚。我们也相信这仅仅是第一部《彭德怀传》,后来者将会以更高更广的历史视野写出一部又一部更透辟、更深蕴丰满的《彭德怀传》来。”
和后记中通常例行公事的口吻相比,这段话的前半部分的热情赞颂已经很不寻常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后半部分还提出,本书只是第一部《彭德怀传》,后来者将会写出一部优异部更透辟更深刻的《彭德怀传》。恕我孤陋,在我的印象中,还从未在任何人物传记的后记中看到过这样的表述。我相信该书作者们对这个论断很有自信,因为编写组一位成员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后半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断定后人还会写出一部又一部更好的《彭德怀传》?我只能认为,该书作者们断定,随着时间的流驶,人们对彭总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彭总那隐藏在粗砺的外表后面的精神形象,将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而我本人,作为一个关注彭总三十余年的普通人,对此也是有同感的。
我对彭总的认识是从《彭德怀自述》开始的。起初我对彭总感兴趣的,是他赫赫的战功,高明的指挥,这个时候,我眼中的彭总,是一员脾气暴躁、功勋卓著的战将;慢慢的我才明白,彭总不是将,而是帅,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我军实际上的总负责人,除了朱德以外,所有我军将领,都是他直接间接的部下;再往后,我又发现,彭总的能力远不限于军事,党务民政经济他是样样精通,对经济的研究尤为精深,我相信,如果给他机会,在经济领域,他可以干得比周相、修养、会计、286都要出色;于是,一个简单的真相慢慢浮现出来——结合资历、功勋、声望、品德、能力来看,彭总是建国后综合能力最为出色的领袖人物,他本该与毛刘朱周并肩而立;然而,真正让我深受震撼、感佩莫名的,是彭总无与伦比的道德修养,我认为,毫无疑问,彭总是近现代史乃至整个中外历史上极为难得的真正的圣贤,以后的史册上再出现这样一个人物的机会是极其渺茫的,所以本帖用了这个题目(也是借用了另一位网友的创意);最后,在吴家花园赋闲的几年里,彭总刻苦攻读各类哲学著作,做了很多读书笔记,这个时候,他是不是升入哲人的境界了?可惜他的读书笔记大多被毁,这真是个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啊!
《彭德怀传》的编写组认定后人可以写出一部又一部更好的《彭德怀传》,这也应该是他们的期待吧。当然无论如何我是达不到他们的期待的,本帖只能算是一种业余的杂感,如果能给朋友们普及一点彭总的知识,我就非常满足了。以上算是本帖的序文了。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二)
首先向关注本帖的朋友道个歉,白天事多,到了这个时候才有时间更新。不出所料,果然又有人扯到袁王事件和五八年的反教条。这两件事网上早有澄清,为什么还要缠夹不清?好在有朋友专门开贴为彭总辩诬,我就不再费这个力气了。但有些话不吐不快。网上黑彭最起劲的,无非毛左和粟粉两种人,后者类似于失心疯,不提也罢;前者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可怜虫——这些人的脑子至今停留在温格时代,与时代完全脱节,既不招执政者待见,也完全被民间视为奇谭,只能在网上嘟嘟囔囔,自说自话,真是我见犹怜啊!其实归根到底,这些人也只是普通百姓而已,为什么对一个愿意毫不犹豫地为了老百姓而粉身碎骨的巨人撕咬不休?真是又蠢又贱。
言归正传,继续聊我心目中的彭总。
上一篇说过了,对彭总的认识由浅入深,可以有这么几个阶段:功勋卓著的战将——人民军队的实际负责人——党政军的领导全才——实际影响力与毛刘朱周并列的开国领袖——中外罕有的真正的圣贤——对历史洞若观火的哲人(?)当然我的帖子绝不可能按这样的思路写,实在是没这个能力,我只能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的印象。在我看来,彭总是个不可思议的人,在他身上,综合了许多相互之间简直南辕北辙的矛盾因素。他的外表朴实无华,与“潇洒”、“风雅”等词语根本不沾边,换身便衣就是普通的的老农形象,可实际上,他却是一位心思细密、眼光独到、很有战略意识的政治领袖;他的军人形象深入人心,可他内心却早已厌倦了军事工作,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发展经济;他性情急躁,发起脾气十分吓人,可是另一方面,他是个善良谦和的人,总是以善意对待同事和部属,从未有过一点点的居功自傲的念头;他是名震中外的三军统帅,为人却一直低调朴素,从来就讨厌对他个人的任何宣传;他是令人畏惧的高级领导,可是在士兵和民众面前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他在和士兵、民众的合影里,从来都是笑容满面的。

说到这里,我不能不强调,对我这个已经关注彭总多年的人来说,彭总最让我佩服的地方,不是他力挫强敌的赫赫功勋,不是他宁折不弯的铮铮铁骨,甚至也不是他清教徒式的艰苦朴素,而是他多年如一的以普通民众自居的思想境界,是他始终不变的浓浓的人情味。彭总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任何一个人,从饥寒交迫的底层奋斗到社会金字塔的塔尖,修养再高,也总难免会有些骄傲得意的,总会有些“一览众山小”的自矜的;可是这样的人之常情在彭总身上完全失效,他好像从未意识到自己立下了多大的功勋,坐拥多大的声望,他只是始终如一的以平等的姿态关心周围的人——士兵、干部、孩子,父老乡亲。58年回乌石老家的时候,他替一个孕妇挑一担土法炼钢的原料,足足走了一里地;在去庐山的火车上,只有他一人注意到了车外衣衫褴褛的饥民,为此难过得吃不下饭;移居吴家花园以后,在那样艰难的政治环境中,他仍然关心相邻的村民,尽一切努力帮助他的新邻居们——放眼古今中外,哪一个建立了他那样的历史功勋、拥有了他那样的历史地位的人,能做到如此的淡然和热诚?和他相比,历史上众多自诩清高脱俗、鄙弃功名的所谓名士雅人,完全就是狗屁啊!

写到这里,我想到彭总的塑像





我想彭总若有知,肯定不喜欢这样的形象,他真正中意的,恐怕是另一种形象: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战狼无欲 2018-10-05 08:49:10
楼主在线吗?
-----------------------------
谢谢支持,迟点再发一帖。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周利克 2018-10-03 23:51:24
赞一个.支持下楼主
-----------------------------
@正义之士的分析 2018-10-05 09:29:36
本身就意味着对彭总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我党主导的民族救亡与复兴事业——的肯定与赞赏,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支持和拥护。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回顾历史,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就是,除了中共,没有哪个政治组织有能力、有办法把中国从苦难屈辱的深渊解救出来;审视当前,除了中共,同样也没有那个政治组织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带领中华民族重回世界之巅。国民党只是一个披着政党外衣的帮派组织而已,这一点早......
-----------------------------
朋友,我只能说,这个世界是复杂的,非常非常的复杂。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wgljw2000 2018-10-05 10:19:28
支持楼主开贴,赞一个。
-----------------------------
谢谢支持,还望老兄多多指教!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三)
上一篇提到了彭总的两种形象。彭总自己肯定喜欢后一种形象,他自己多次强调过,愿意做屋角的扫帚,不愿意做庙里的菩萨。他“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老百姓面前,他什么都愿意做——扫帚、台阶、铺路石或者黝黑的土壤,就是不愿意做高高在上的菩萨或者英雄。

可是,在大众的心目中,彭总的英雄形象是如此的根深蒂固,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也是按这个思路来塑造他的,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除了大英雄之外,网友们对彭总还有以下的印象:他是毛 麾下的一员猛将,作战风格勇猛有余,智巧不足,其指挥艺术明显不如林彪和粟裕;性格暴躁,人缘奇差,心胸狭窄,爱打击报复;在庐山会议上鲁莽地向毛 发难,结果因为人缘不好遭到痛批,黯然下台……这些印象,在我这个对彭总多少有些了解的业余研究者看来,要么是错误的甚至荒谬的,要么是很片面的。

首先,作为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彭总拥有多重身份,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就人们最熟悉的军事身份而言,彭总不是与林粟并列的方面大将,他是TG事实上的三军统帅,中共主军第一人,是除了朱德以外的所有军队干部的领导;其指挥作战艺术堪称炉火纯青,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得到中央与广大将士的高度信任,这一点在解放大西北战争中看得尤其清楚。

尽管军事成就极其出色,但军事身份仅仅是彭总的一个侧面。彭总是党政军全才,党建工作、民政管理、经济建设,他样样擅长,对经济和财政的研究尤为深入,这一点在他全面主持华北党政军工作的几年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可能让广大网友惊讶的是,其实彭总本人并不喜欢军事工作,抗战前他就有离开军队到地方工作的想法,52年7月中央委托他主管军事,他却提出要辞去军职,以后直到庐山会议又多次辞职,打算去做经济方面的工作。遗憾的是,尽管他有这样的心愿,也有搞经济民政的能力,可终其一生,除了主持华北根据地工作的那几年,他始终没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他的能力没能得到的充分的发挥,抱负远远没能实现,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尽管未能充分施展胸中才华,但凭借其中共军政力量创始人的身份、罕有匹敌的革命资历与辉煌功勋、几乎毫无瑕疵的冰雪节操,彭总仍然是建国后声望仅次于毛刘周朱的政治领袖,其实际影响力超过修养和朱老总,仅次于毛周而已。

奇怪的是,尽管拥有如此的政治影响力,彭总却似乎完全不懂如何运用,或者说,他压根就没这样的政治意识。战场上的彭总,老谋深算、智计百出,对人心洞若观火、了如指掌;可是在党内的政治生活中,这些谋略统统没了踪影,从始至终,他几乎没有任何的谋身之计。他既不会拉帮结派,也不去韬光养晦,更不屑于卑躬屈膝,彭总最后的遭遇,正应了一句诗——“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四)
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抱歉晚了好几天才更新。本篇具体谈论我对彭总的一点评论。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心目中的彭总形象,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奇迹”。彭总这个人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个奇迹表现在许多方面,最突出者有三,其一,就是他早年的低微出身和后来的人生成就之间的对比。
众所周知,彭总是真正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他应征入伍之前的18年的人生,一直就在饥饿线上挣扎,早年所受的全部教育,仅仅是6到8岁断断续续读了两年的私塾教育。母亲去世后他被迫辍学,从此砍菜、放牛、讨饭,在煤窑里运过煤,到湖堤上做过工,整个青少年阶段一直为糊口而拼命,长期和底层民众生活在一起,再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育;直到18岁参加湘军后,因为表现出色,得到长官赏识,才终于有机会得到了比较系统的教育。
固然,中共内部像彭总一样出身赤贫、早年几乎没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干部,比比皆是;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出身的干部基本上不可能做到领袖级的职位。试看毛周刘朱以及陈云、286、林彪这个级别的干部,哪个是赤贫出身的?
个中原因,不断揣度。青少年时代的教育,是一个人学识、修养、气质、能力的基础,对人的一生极为重要;连这样的基础都不曾打好,那人生的成就,自然就是有限的。赤贫出身的人,存活尚且不易,哪里有打基础的机会呢?
彭总却是个例外。尽管底层出身基础缺失,尽管直到成年后才得到了系统的教育,他却掌握了那么丰富的学识,练就了那么高超的本领,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难得无法想象的任务,最终成为实际影响力超越刘朱直追毛周的政治领袖。我敢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像彭总这样出身如此之低、成就如此之高的,仅此一人,绝无他例。

毫无疑问,这一切只能归功于彭总极高的天赋,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他一定是个极为聪明、才华横溢的人。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很多人对彭总的惯常的印象。有一个词语经常被用来形容彭总——“粗中有细”,显然,在众多历史小白眼里,彭总只是一个和张飞类似的草莽之辈,一个脾气暴躁的粗野军人。的确,有很多因素造成了这样的错觉:彭总朴实乃至粗砺的外表、急躁的性格、强势的作风,毛领袖给他起的“张飞”的外号——这个外号居然被他本人接受了。我记得大概是《重庆谈判》这部电影吧,开始就有这么一个镜头:中共高层开会商量要不要接让毛泽东去重庆,彭总站起来说不用谈了,我愿意做先锋跟国民党干一仗!于是大家都笑了起来……而我只能苦笑,看来彭总“张飞”的形象还真是深入人心啊!

然而这个形象完全是个错觉。张飞是个怎样的人?最了解他的当然是刘备,但是《三国志》明文记载,刘备集团夺取四川后,在确定极为重要的汉中守将人选的时候,包括张飞本人在内,大家都以为肯定是张飞,最终刘大哥却选择了魏延,可见刘备对张飞的能力并不看好,对他很不放心,不敢将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宁可交给很迟才入伙的魏延。而对于彭总,中央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最困难最重要的任务向来都交给他,这一点张飞能比吗?

更不可思议的是,张飞经常虐待身边的小卒,同时却继续把他们留在身边,这完全就是作死,还不听刘备的提醒,最终果然因此而死,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蠢蛋,怎么有资格跟彭总相比?

了解真正的彭总,首先就要明白,彭总是一个极聪明极有才的人,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有细心谨慎的管理才能。对于彭总的才华,286亲笔拟定的彭总悼词里,有一句看起来相当突兀的评价:“彭德怀同志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也许一般的读者不会注意到这句话,因为身为高级将领,具有这两种能力不是很自然的吗?可奇怪的是,其他所有元帅的悼词里都没有这一句,这是何故?

下面几篇,我们就来好好研究这句堪称“盖棺定论”的悼词。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五)
上一篇讲到,286亲笔拟定的彭总悼词里,有一句引人注目的评语“彭德怀同志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在我们一般的印象里,彭总是一位纯粹的军事将领,他的特长就是军事指挥才能;286的评语,却把组织领导能力放在前面,也就是说,在286眼里,彭总首先是一位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作为彭总多年的老部下,286的评语,自然是权威的,事实的确如此。

先说红军时期,公认的史实就是,彭总不仅是红三军团的指挥者,还是部队党组织的领导人,是部队日常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这是他与其他红军军团长的根本区别。以林彪为例,林彪固然是一军团功勋卓著的指挥员,但一军团的党组织和日常事务绝对轮不到他做主,他在军中的实际地位,毛领袖在会理会议上的一句斥责最能说明问题:“林彪,你就是个娃娃,你懂什么!”
在彭总长期的领导和影响下,三军团是一个怎样的战斗团体,史界早有公论,无需赘言。如果说红军时期,彭总是管理者和指挥者两者并重,那么到抗战时期,他的主要身份,已经是华北敌后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指挥作战,反而是很次要的工作了。
这里要纠正朋友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印象,众所周知,八路军总指挥是朱德,彭总只是副总指挥罢了,按常理,主要权力应该掌握在正职手里,副职只是辅佐正职而已,但在八路军司令部,却并非如此,军队的作战指挥、日常管理、人事任免、后勤财政等等工作,都是由彭总负责的,朱总司令,只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象征罢了。此事看起来不可思议,却是无可置疑的史实。

八路军初创时期的一则小事,可以作为此事佐证。当时中共报请南京政府批准朱德担任八路军总指挥,南京方面很痛快地准了;轮到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任命时,“国府”却死活不准,而中共决不让步,反复力争,费了好一番周折才通过了这项任命。
按常理,这事不好理解。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军队总指挥才是关键的职务,副总指挥只是副手而已,地位相对次要得多,为什么“国府”和中共偏偏对一个副总的任命如此在意呢?但是了解了朱彭两人在军中的实际作用后我们就明白了其中奥妙。看来老蒋也知道朱德只是个象征性人物,实际发挥作用的是彭德怀,所以对朱大开绿灯,对彭则百般刁难。当然他也很清楚南京政府不可能改变中共军队内部的指挥系统,但是给中共出点难题,造点麻烦,不是老蒋喜闻乐见的事吗?

红军时期彭总负责的仅是军队工作,八路军时期则是党务、民政、军事无所不包,他要全面统筹安排敌后党组织的扩建、根据地日常民政事务的管理和军队工作的指导,基本上不再直接指挥作战了。有的朋友一提到抗战中的彭总,就觉得他除了发动“百团大战”以外别的什么也没做,林彪不是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吗?因此两人算是打了平手,这是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平型关战役的作战命令,本身就是彭总负责的八路军指挥部发出的,怎么可以算作林彪一人的功劳?

抗战时期彭总真正的大功劳,是在极其复杂、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殚精竭虑、苦心孤诣,不仅保存了我党我军的力量,还使我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从困守西北一隅、朝不保夕的风中之烛,变成了可以争雄天下的国内主要的政治势力,在这脱胎换骨的巨变中,彭总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发挥,无疑也给老部下286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悼词里写下了那不同寻常的一笔。

以后在西北解放战争中,彭总任司令员兼政委,照样兼顾起军内的党务工作;战争后期西北大批土地得到解放,他又负担起日常民政的管理工作;大西北完全解放的时候,他全面考察西北地区的地理资源状况,做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经济建设规划,哪里还像一个军队首长呢?其他几只野战军的主官,如林彪、刘伯承、粟裕,承担的仅仅是单纯的指挥作战工作,与彭总完全不具可比性。

以上说的是彭总的组织领导能力,下一篇谈谈他的军事指挥能力。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六)
上一篇提到,与人们习惯的印象不同,彭总首先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组织者、管理者,然后才是军事将领。在华北敌后那么艰难的环境里,能够使中共实力获得根本性的突破,足见彭总组织管理能力的高超。和组织管理能力相比,彭总的作战指挥能力要靠后站的,但是我们可不要以为他的作战指挥就会略逊一筹,这方面,他同样是中共党内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顶尖高手。
关于这个方面,网上流传着一种十分可笑的说法:彭总的作战指挥风格就是一个字——猛!他是勇猛有余智巧不足,论到用兵的境界,比起林粟来总是差了一筹。
我真不明白这种印象是怎么来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指挥作战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程度最烈、条件最苦、战果最丰、影响最为深远者,非彭总莫属,千年之后回忆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战将,人们能够记起的,恐怕仅彭总一人而已,就如同今日我们回顾千年来的中华战将,耳熟能详的,也只是李靖、徐达数人而已。真要是智巧不足,中央怎么会放心把那么多极其重要而又极其艰难的军事任务交付给他呢?
但是在上述的一系列“最”中,我并未加上“指挥最巧”,因为这一点很难比较——谁能肯定彭总指挥四野就一定比林彪高明?谁又能断定林彪指挥朝战就一定比彭总厉害?毕竟历史无法假设。但是我们可以选取一小段历史,来简略地考察一下彭总的作战指挥艺术。我个人认为,在彭总漫长的军事生涯中,最能体现其高超的军事水平的历史片段,应该是西北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947年3月20日彭总率部撤出延安开始,到1948年4月21日国民党军狼狈撤出延安为止。

有的朋友认为,抗美援朝时期的指挥作战,才是彭总军事才华最突出的表现。固然,就其意义而言,这场战争,是我们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是新中国彻底摆脱百年颓势的立国之战;但从指挥艺术的角度看,我认为还是不如西北解放战争。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抗美援朝时期国家已经基本统一,志愿军可以得到整个国家的全力支持,后勤力度是西北战争无法相比的;其二,朝鲜的地形以及敌我两军的巨大的技术差距,极大地限制了战术的选择。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总军事指挥的出彩之处,窃以为主要有三个:一是第一、第二次战役期间沿用解放战争的老经验,采取诱敌深入、大纵深穿插包围的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二是第三次战役后期,力排众议,果断停止对败敌的追击,避免了重大损失;三是五次战役后,认清形势,及时转变,放弃大兵团作战,采取坑道作战的方法,有效抵消美军的技术优势,将战线真正稳定下来。与西北解放战争的出其不意、诡诈多变相比,由于半岛地形的限制,和技术装备的巨大差距,我军抗美援朝的战术运用,相对比较单一。所以我还是选择西北解放战争的初期阶段(1947年3月20日到1948年4月21日)做一简要回顾。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明白,与其他战场相比,西北解放战争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敌我实力对比悬殊,初期彭总能直接动用的兵力仅有2.6万人,装备很差,弹药粮食都极困难,可他面对的敌人,却是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总预备兵团,装备精良,后勤给力,养精蓄锐已有多年,总兵力二十多万,直接进攻延安的有14万;敌人还不止于此,实际上这一阶段彭总还和榆林的邓宝珊集团以及西北马家军交过手,实力对比大大超过一比十。
第二个特点,就是任务极其重要,极其关键。为了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党中央坚持留在陕北,甘愿以自身为诱饵拖住国民党军总预备军;彭总的任务,就是依靠手头这点兵力,不仅要拖住胡宗南集团,还要在长期周旋中,一口一口吃掉胡军,同时还要全力保证中央的安全!我相信,如果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设计一款战略游戏,面对如此困难凶险的形势,如此重要的任务,所有的玩家都会冲口而出——坑爹啊!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时的彭总,已经脱离指挥第一线很长时间了。如果从43年10月回延安算起,他脱离一线已有三年半,但正如前文所述,自从率八路军主力挺进华北以后,彭总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管理、统筹全局,基本上不再指挥作战了,因此他脱离一线的实际时间,已经将近十年,完全称得上是久疏战阵。顺便说一句,此前西北地区我所有兵力,统归贺龙指挥,抗战胜利后,贺龙曾率部东渡黄河,和傅作义干了一仗,因此按常理说,47年3月开始的这场西北解放战争,应该由贺龙指挥,然而党中央把现成的统帅贺龙调去负责后勤工作,将部队交给了久未出场的彭总,当时的贺老总,是不是很有撞墙的冲动?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西北解放战争初期的形势就是这样:条件极其困难,任务极其艰巨,总指挥本人又已久疏战阵,如果拿这场战争做个赌局,相信中共一方的赔率会高得骇人。就是从这样的起点上,彭总开始了他辉煌的征程:青化砭攻敌侧翼,断其一指;蟠龙镇长途奔袭,破敌后勤;沙家店绝地反击,大破胡军,一举扭转西北战局;宜川战役攻城必克,野战必胜,一战歼灭胡军两大主力之一的刘堪集团,至此仅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就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彻底粉碎了国军对陕甘边区的“重点进攻”,圆满完成了不可思议的任务。尽管随着党中央渡河东去,西北战场对全局的影响有所下降,但彭总在这一阶段战斗中表现出的对战局形势的精确估算、多变而老辣的指挥风格、沉着坚定的大将风度,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有的朋友似乎认为西北我军对敌人拥有信息不对称优势,因此不应高估这一时期彭总的指挥能力,但我认为这么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军这样的优势,在全国各个战场都存在,淮海战役如果没有郭汝瑰,很难说就会有那么辉煌的战果,能因此贬低我军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吗?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七)

以上几篇,主要探讨了286在彭总悼词里提到的一句评论:“彭德怀同志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这不是一句寻常的评语,如果想得再深入点,会发现这句评语还有更大的奥妙。
试想,具备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对领导人有什么性格上的要求呢?显然,这就要求领导人要细心谨慎,耐心极好,注重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维护,个性方面应该是偏重于循规蹈矩的;而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却要求指挥员富有想象力、创造性,能摆脱循规蹈矩的惯常的思维,用兵出其不意,无迹可寻,能把敌人骗得晕头转向,岂不闻“兵者,诈道也”!
可以说,组织领导和指挥作战这两种能力对人的要求简直南辕北辙,因此自古以来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且都能达到极高境界的人,极为少见,聪慧如诸葛亮,《三国志》也是这么评论的:“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又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对于人的两种能力,《三国志》说得很清楚:“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
古人诚不我欺也!仅以我军为例,历史上我军将星璀璨,指挥才能高超者比比皆是,但是同时具备高超的组织领导能力的,除了彭总还真找不出第二人,所以我军设立政委一职,协助军事主官管理部队日常工作,并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确是非常合理的制度安排。但这样的制度对彭总来说却是多余的,在部队中他向来是管理指挥一肩挑,不管有没有政委,他都是说一不二的大总管;抗战时还超出军队范畴,管理起党务建设、地方民政和经济工作来,照样干得风生水起,成绩斐然。事实证明,他不仅兼具组织领导和指挥作战这两种差别极大的能力,而且两个方面都达到了顶级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彭总奇迹的第二个方面。
然而,虽然兼具上述两种能力已经很难,彭总的才华其实还不止于此。他还是个缔造者,创业人,他最了不起的本领,就是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团体。众所周知,红五军以及红三军团的最主要的缔造者就是彭老总,这是他第一次重要的创业;抗战时期以三万多疲敝之众的“本钱”发展出后来那么大规模的根据地、党组织和军队,是他第二次创业;西北解放战争时期以两万多兵力起家,最终解放全国五分之二的领土,再次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盘子”,是他人生第三次重要的创业。这还没完,建国后他担任军委常务副 ,主军七年,开启了我军现代化的进程,为我国现代国防体系的建设打下了最初的根基,堪称他人生的第四次创业。当然,这么多辉煌的功绩不可能归他一人所有,但他无疑扮演了极其重要的领头羊的角色。
作为一名卓越的缔造者,毫无疑问,彭总具有极强的领袖魅力。事实的确如此,不管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彭总都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都能获得部下衷心的爱戴和刻骨的敬畏。庐山会议上林彪说彭总“骂儿子一样骂干部”,这固然说明彭总脾气急躁,性烈如火,但换个角度,就能看出他在军中的巨大的震慑力。在彭总的劈头盖脸的斥责中,那些战功赫赫的大小将领,除了肃然立正乖乖挨骂,还能做什么,还敢做什么?除了彭总,还有哪个老帅(包括朱德在内),能有这样的声威呢?
自庐山受冤直到文革陷狱,彭总创造了一个当时极为罕见的奇迹:他的亲人、老乡、身边的随从人员,没有一个站出来告发他的“罪行”。文革之初被派到成都“揪彭德怀”的红卫兵,竟然被他完全折服,向北京方面报告说彭德怀不是反革命,不应该把他揪回北京。我真不知道,当时党内高层人物,还有哪个拥有如此强烈的人格魅力!
像彭总这样的人,资历极深、功勋卓著、能力超群、威震全军、蜚声中外,只要他心中稍有异志,都将成为党和国家的巨大威胁。可是对彭总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下一篇,我就来谈谈彭总奇迹的第三个方面:极强的道德自律。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八)
前几篇谈了彭总的优秀的才华:既是杰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顶级的军事指挥家;既是成就非凡的创业者,又是极具魅力的领袖人物。这样一位在党、政、军各方面都拥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导人,如果稍有异志,其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但是,彭总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还具备了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极为罕见的道德品质。
关于彭总的高尚的道德、光辉的人格,各种各样的纪念文章堪称俯拾皆是,无需重复。这些文章要么出自彭总的战友之手,要么是由官方公开发表的,权威性不成问题。但是一般的网友对这样的文章并不太感冒,个中原因,我想一是因为执政党的公信力早已严重受损,和上世纪五十年代无法相比,这一点无需讳言;二是因为人们很难说服自己完全相信这些文章里所描述的彭总形象:世上真有那么纯粹的人吗?真有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傻瓜吗?这种人,难道不是只存活在中宣部的文宣和新闻联播的半小时里吗?不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才是金玉良言、人间正道吗?尤其是像彭总这样的高级干部,正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怎么可能从中冒出一个道德模范来?
按照我们的生活经历,按照我们熟悉的历史事实,我们通常就会毫不犹豫地认定,像彭总这样位高权重、名震中外的高级领导人,当然不可能是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他早已变成了老油条,其所作所为必定带有各种各样或明或暗的自利的目的。那些纪念文章里不约而同所表现的那个高风亮节、几乎白璧无瑕的彭老总,有几个读者会真正信服呢?
好,我们就按自利的眼光,去好好审视彭总的道德品质。高官所谋者,无非财、色、权,彭总如果是个自利者,符合哪一条呢?
先说钱财。所有的史料都显示,彭总是一个极其俭朴的人,在生活待遇上的自我约束已经到了十分苛刻的地步,这方面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的反证,庐山会议后对他提出的所谓“伪装朴素”的指控,是极其卑鄙下作的污蔑。
彭总不是没钱。早在湘军时代,他的俸禄就已经相当丰厚;建国后,他长期担任高级干部,其收入在平民眼里,也算是个惊人的数字了。他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多年来,他所结余的薪金,基本上用于资助革命活动,用于救济友人、百姓,用于收养烈士遗孤,用于党费的缴纳,到晚年并没有剩余多少。
这样看来,彭总应该是一位视金钱为粪土的豪侠之士吧?错!正如前文所述,彭总其实极有经济头脑,《彭德怀传》里有好多内容写到他的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高明的经济举措,曾有经济学教授评论说,彭总的某些文章稍微改改就是很好的经济学论文。他完全明白金钱的重要,只是他极为重视苦心经营的,不是私人的钱财,而是公家的钱财!
很多证据都表明,对于公家的钱财,他实在重视到了“惜财如命”的地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本该享有许多明文规定的待遇,可事实上,他不但超出公家规定范围的待遇丝毫不要,连规定范围内的待遇也尽量节省——衣服、汽车、身边工作人员的配置,莫不如是,千方百计地为公家节省经费,其所作所为按现在的眼光看,完全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奇葩。
更奇葩的是,下部队视察的时候,他坚决不住招待所,他的名言是:“我向来不主张住招待所,招待之风非上面改不行。”他要求下面给他安排住干部宿舍,如果没有空宿舍,找间办公室搭张床就可以了。这么做当然不是嫌弃招待所条件差,条件再差那也是招待所,总比宿舍和办公室好吧?他是在为公家节省那一点住宿费啊!
这当然不是作秀,因为65年去大三线,他还是这么做,当时他早已“垮台”,根本没有作秀的必要。这还不算完,最最奇葩的是,1967年4月20日,这时他已经被红卫兵从成都“揪”回北京,身陷囹圄,这一天他给周相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让人打破脑袋也想不到——四川石棉厂矿渣堆积河岸白白流失,这些矿渣可以加工成化肥,成本低肥效高,浪费可惜,请总理关注——我的老总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给公家省钱,你让人说什么好?
我真不知道,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周相的表情会怎么样,我想一定是相当精彩的吧?
财的方面,彭总一无所欲;色的方面,更是无须多言,彭总一点八卦的谈资也没有,八卦迷遇到彭总一定会无聊透顶。那么,权呢?既然他不爱财,不好色,那么他的全部私欲,是不是都汇聚到权力上了?
在这方面,倒是可以找到一些证据。58年粟裕的去职让粟米们至今口头心头时刻不忘;同年他主持军委扩大会议,整了刘伯承、萧克等一批军委领导干部,客观上对军队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两件事,成了彭总建国后政治上主要的污点,批评者往往据此指责彭总作风霸道、权欲很重,心狠手辣,和毛刘没有本质区别。
尽管笔者掌握史料有限,但我还是可以肯定地说,总体而言,彭总确实负有责任,但他不是主要推手,这两件事和争权夺利也没有关系。
先来说说军委扩大会议。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历史事件,真要详细说的话,没几万字打不住。简而言之,真正发展到人事整肃的,是中央派工作组介入之后的第二阶段会议;此前彭总自己主持的第一阶段会议,还是强调对事不对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还仅仅停留在纠正思想认识的程度上,直到6月7日会议开始升温后,彭总还是强调“我们这个会应当是分清是非,不追究责任。”但中央工作组介入以后,一切都改变了,会议迅速升温,批判火力骤然加强,毛亲自参加会议,点了刘伯承和萧克的名,还说萧克是个坏人。据彭总秘书回忆,彭总并不赞成要刘帅在大会上检讨,只是在领袖的坚持下,刘不得不忍受眼疾的痛苦当众检讨,文革后刘的家人也证实了这件事。
彭总不是整肃刘萧的主要推手,他只是毛的意旨的执行者。后来刘伯承本人也表示,彭整他并不是为私。但遗憾的是,在军委扩大会议由对事变成对人的时候,彭总并未明确抵制,也没有消极淡出,作为会议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他也是积极参与其中的。尽管反对教条主义本身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对会议后期的过火行为,他应该的确是有责任的。
至于粟裕的事,其它也不必多说,只讲一点就够了:彭总早在庐山会议时就已下台,可是粟裕的“问题”却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得到非正式的平反——其实直到现在,中央也并没有以正式发布文件的形式撤销五八年对粟裕的处理,因此严格地说,直到现在粟裕也没有真正得到平反。这样看来,不要说把粟的问题归罪于彭总是无稽之谈,甚至粟裕本人是不是真的无辜,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八十年代写的申诉材料中,仍然把主要矛头指向彭总,这不仅完全不合情理,也很不厚道,看来彭总当年批评他“阴险”,还真的很有道理!
其实,详细考证彭总在这两件事中的责任,意义恐怕不是很大。批评者无非是借此指责彭总权欲重,打算借整人来树立权威,独揽军权。但是据秘书回忆,彭总曾经当面四次向毛提出辞职,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还有一种说法,是五十年代彭总提了八次辞职,求去之心如此急切,以至于领袖曾经很不悦地说:“给你个国防部长和副总理还不够吗?”
连军职都迫不及待地要摆脱掉,还独揽军权干什么?所以我认为,在上述两件事里,彭总的确负有责任,但这是认识和具体执行的错误,和权欲没有关系。
不要军权,那么要的是不是政权呢?
的确,早在四十年代全面主持华北党政军工作的时候,彭总的影响力就已远远超越了军队。回到延安后,他主持军委工作,与五大书记住在一起,经常列席书记处会议,参与核心决策,隐然成为毛刘朱周任之后的党内第六人;五十年代他的威望空前高涨,林彪曾说党要团结在毛领袖周围,军队要团结在彭总周围,简直将毛彭二人相提并论,这个提法当即得到了贺龙和叶剑英的赞同。以彭总的威望和资历,早该进入政治局常委行列了。彭总请辞军职,是不是想在民生领域大干一场,以顺利入常?
如果真的这么想,那么五十年代的彭总,一定会非常的愤懑。在56年的八大会议上,286和陈会计当选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 ,这两位的政治影响力无疑是比不上彭总的,这次升职堪称弯道超车;这也罢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林彪也当上了政治局常委和党中央副 ,彭总再次被弯道超车。
林彪的升职和彭总的反应是五十年代一件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事件,可以从中读出许多重要的信息。这事的怪异显而易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从资历、功勋、成绩、声望甚至身体素质——林都远不如彭,提拔林而冷落彭,是很不正常的,对彭总来说完全就是赤裸裸的羞辱,说是打脸也丝毫不为过。不是说老彭性子急脾气大吗?不是说老彭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吗?不是说老彭权欲大私心重吗?按常理,彭总早该挑起脚来骂娘了,领袖他又不是没骂过!
然而,比林彪的反常升职更怪异的是,我们印象里爱发火的彭老总,对这样严重的政治羞辱从未有过任何的反应。无论是在个人的笔记还是在与旁人的言谈中,我们从未发现对此事他曾有过只字片言的抱怨,哪怕在庐山上被逼急了跟领袖“操娘”,也从未提起此事。庐山会议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给彭总罗织的罪名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却没有一条提到他对此事有过任何的不满。这么大的政治打击,完全被彭总无视了。
彭总不是个心里藏得住事的人,他一直到蒙冤去世都未提起此事,始终保持了沉默。这是一种震耳欲聋的沉默,这样的沉默只能说明一个简单却极为罕见的事实:作为一位声威赫赫、享誉中外的政治人物,彭老总根本不在意权力,因此也就丝毫不在意政治上所受的打击。不必提他从来不拉山头,也不必说他处事公正,仅此一事,就足以证明,他对权力毫无欲望。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九



上面几篇讲到,从自利的角度讲,政治人物的利益所在,无非是财、色、权,可是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彭总跟这三者都不沾边。那么,难道他有什么怪异的爱好吗?
真是遗憾,这一点彭老总也没什么好说的。除了偶尔下下棋,彭总别无其他称得上是“爱好”的东西。从私生活的角度讲,彭老总实在是个很无趣的人啊!
彭全传里提到,有人曾问太行时期彭总的老战友杨尚昆,朱老总业余喜欢打篮球,陈老总业余喜欢下围棋,彭老总业余有什么突出的爱好?杨思索再三,还是摇头,回答说印象里彭总业余最常作的事,就是想问题。读到这里我颇觉心酸,你能想象吗,一个人真正称得上是“爱好”的习惯,就是没完没了地想问题?
换个角度看,当时形势那么险恶,敌我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稍有不慎就有倾覆之危,容不得彭总有一点的余暇。那么,建国后呢,形势大变,中共掌了天下,彭总应该可以轻松点了吧?
事实证明,彭总的词典里没有“轻松”一词。主持军委工作以后,他事必躬亲,雷厉风行,常常忙得顾不上好好吃饭。作为军队中枢人物,他创下了一个我国历史上前无古人、至今也后无来者的记录——从鸭绿江口到雷州半岛,我国上万公里的海防线他一一亲自踏勘,只剩下雷州半岛以西的一小段海岸线,本来也计划好庐山会议以后去考察的。同样,全国各省市的军事要地,只有西藏他没来得及去——本来也是打算60年去的……自他以后的主军者,至今再没有谁能如此尽心尽力了!
本职工作如此尽责还不够,对于和他的工作并无直接关系的民生问题,他也十分在意,密切关注。大跃进开始后他多次视察地方工作,58年他搜集各地反映大跃进问题的材料,给毛领袖送了一份报告,可是这次结结实实碰了个大钉子,毛不做任何批示,原件退回。尽管如此,这年年底他仍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发电报,建议再次降低粮食征购数额。至于庐山会议前他怎样考察农村,怎样关心民意的,怎样在会议上仗义执言,众所周知,无需赘述。
不为财,不为色,也不为权,他如此辛辛苦苦,所为何来?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者们,你们该怎么解释?
认真地全面地考察彭总一生的行迹之后,只要你还保留做人的起码的良知,那么就算你是一个最坚定的利己主义者,你也不能不承认,彭总就是个奇迹,是一个真正的无私者,一个彻底无“我”的人。千真万确,他心目中根本没有“自我”的位置。
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可以真正理解彭总的一生。早在湘军中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了,作为一名在湘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一个手握兵权的军头,他不赌不嫖不吸大烟不蓄私财,早在接触党组织以前,就已经立志要为穷人打天下。参加革命以后,他做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在体现他的“无我”——初上井冈山就以客军的身份接受守山重任,几乎导致自己全军覆没;坚决过赣江,主动将三军团并入一方面军,完全放弃了自成一军的机会;会理会议上遭受莫名其妙的指责,却顾全大局不做辩白,在张国焘闹分裂的关键时刻不计前嫌,坚决保护中央北上;长征进入尾声时,主动提出将自己一手创建的三军团并入一军团,自己废掉了自己的“山头”——如果他真的有山头的话。国民党军进攻陕北的时候,他已经是中央核心成员之一、无可争议的军队二号人物、中共军务的实际执掌者,却主动要求下放,去指挥兵微将寡、凶险之极的西北解放战争;决策出兵朝鲜时,同样的傻事他再做一次,冒着一世英名尽付东流的危险,接受了领兵入朝对抗十七国联军的超级重任。
所有这些在常人眼里傻得冒泡的事,做一件已经很过分了,在他则习以为常,一做再做,如果他不是个“无我”的人,根本就无法解释。建国后,他受封元帅,身居高位,“无我”的本质还是一点没变。生活待遇上对自我的苛待且不去说它,面对政治上所受的羞辱和打击,他浑不在意,照样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自己不需担责的民生问题,他密切关注,积极建言,如是再三,最终招来领袖雷霆之怒,却始终无怨无悔;明明有拉帮结派自立山头的绝好条件,却始终不做任何与此沾边的事——他心里,的确没有给自我留下任何的位置。
所以,这样一个自律极严、完全无我的人,怎么可能心怀异志、拥兵自重呢?因此,漫长的革命时代里,在军中他长期指挥管理一肩挑,这既是因为他能力高超、魅力超强,也是因为他完全无我,忠诚不二,权力交给他,没什么不放心的。
彭总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品质,早已得到全党公认,也早有众多史料的佐证,毋庸置疑。我感兴趣的是,如此高洁的人生境界,他是怎么修炼成的?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以前的帖子发完了,现在要重新码字,所以速度快不起来。争取今晚发一帖。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江边山人 2018-11-30 14:20:18
现在形成一种风气,吹捧一个人,硬要把他吹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全能神,这就不好了。须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个人能力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彭大将军,几十年都在横刀立马,说他是个军事家,这是中肯的,说他熟悉行政、通晓经济,你让他自己爬起来,喝口水,问问他,他自己都会脸红吧,依他的暴脾气,指不定会给吹捧者一顿胖揍!
毛彭之争,毛 固有厥失。但是,就让老彭来搞,他又会怎样来治理中国呢?有一个不容回......
-----------------------------
谢谢支持啊,不过兄台所见,还是不敢苟同。彭总在领导华北抗战的六年里,全面承担起军事、党务、经济各项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所经受的考验的艰巨性和全面性,在中共高层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彭总不熟悉行政和经济,恐怕党内就没有人熟悉了!建国后彭总和陈云关系甚好,彼此在经济方面多有交流,颇有共识,如果彭总不熟悉经济,怎么可能呢?
楼主:无事可乐home  时间:2019-07-13 19:14:10
@子虚乎 2018-11-30 23:16:28
彭德怀最大的罪过就是见到那么乡亲困苦的生活,他已经可以预见的人间浩劫,没有像华国锋邓小平拿下四人帮一样果断终结这一切。
那样就不会有千万冤魂,不会有十年浩劫,58年就搞出单晶硅半导体,与英特尔,IBM同步,可惜三位专家去扫厕所,关牛棚,就这么错失半导体革命的二十年。科学院上百专家靠边站。经济一塌糊涂,搞出原子弹才有10元奖金,羞愧啊!搞到这种程度,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经济好,改革开放的起点就高,......
-----------------------------
令人叹息啊,庐山会议时的彭总根本没有预见到此后的人间浩劫,他以为所发生的,只是党内一次寻常的失误,只要经过深入的检讨和整改,就能改正错误,他哪里能想到以后的滔天巨浪呢?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在生命的晚期,他终于看清了所有的真相,什么话都敢说了,可是太晚了!

楼主:无事可乐home

字数:1733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10-04 07:50:00

更新时间:2019-07-13 19:14:10

评论数:5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