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情义几何

情义几何

楼主:石柒柒  时间:2019-07-13 20:41:09
当年,中文老师把一本《吕氏春秋》拍到我桌子上的时候,我咽了口唾沫,点了点头。
尤记当年,我整整一个暑假搬着字典都在啃它,虽如此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至今有两个故事记忆深刻:其一是豫让的“士为知已者死”,其二是“逐臭之夫”。
士为知已者死,是讲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为了报答知遇之恩的智伯,先后两次行刺智伯的杀身仇人赵襄子,最终失败,伏剑自刎。
当然,书里记载这个故事,是站在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的,而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复仇故事,如金庸、古龙笔下的某些侠客。但豫让使我铭刻在心的是他对情义的执著和无畏。
第一次,他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整修厕所的方式,以匕首刺杀赵襄子。可是赵襄子在上厕所时,突然有所警觉,命令手下将豫让搜捕出来。赵襄子的左右随从原想杀他,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第一次失败之后,他不死心,为了能再次接近赵襄子而不被其相认,他不惜在全身涂抹油漆使其疮烂,在口里吞下煤炭弄哑声音,乔装成乞丐,找机会报仇。
他的友人,看到他这个样子,掩面而泣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于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于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于吾所,是国士畜我也。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
因为他人待他如普士,唯智伯待他如国士,所以,他要对智伯行国士之礼。
他开始了他第二次的行刺,当得知赵襄子游于囿中时,他躲在桥下,想借机行动。但赵襄子的马行至此却不敢前行了,于是赵襄子命人去搜查,于是,豫让被捕。他知道自己已无机会,便对赵襄子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不得不说,生为智伯者,福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和他生死于共,为他不惜毁坏自己的人生,如果豫让稍微圆熟些,第一次失败跟了赵襄子,相信也不会差到哪,因为第一次赵襄子放他时说“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但他却一心只为智伯。就因为,当年智伯待他如国士。
《诗经》里有句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指的就是情义两重。
而我们生活中有的人朋友遍天下,一呼而百应,而有的人处处看似纯善,有事相扶者却寥寥,何因?就是因为,你没有真诚的施予恩泽,何来琼瑶?

而另则“逐臭之夫”是说“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此人有大臭,非常人能忍,但他的身边却依然有其跟随者,且赶都赶不走。我想,此臭者当看到这些追随者也有瞬间的骄傲吧?也有跑到其原地彰显一番的冲动吧?
这是不是说明,无论你是什么状态都会有人附合,就连秦桧还有三五忠友呢。

楼主:石柒柒

字数:1270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7-12 20:54:00

更新时间:2019-07-13 20:41:09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