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原创】解读长篇隐情小说《红楼梦》(长篇连载)

【原创】解读长篇隐情小说《红楼梦》(长篇连载)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一篇:曹雪芹之谜

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化名,作者的真名叫曹霑,父亲名叫曹頫,爷爷叫曹宣,太爷爷叫曹玺。
曹玺在康熙二年任江宁织造,至康熙二十三年病逝。后来康熙因为曹玺的夫人曾是自己的奶娘,就对曹玺的两个儿子格外照顾,他先给兄弟二人创造学习做官的机会,后来在康熙二十九年,康熙让曹玺的长子曹寅出任苏州织造,又为次子曹宣捐了一个监生。两年后康熙又把曹寅调任江宁织造。
江宁就是金陵,而曹家在金陵居住了六十多年,这个金陵就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就是暗指金陵,因为金陵又名石头城。而“石头记”就是记录石头城曹家的故事。
却说曹寅在康熙五十一年病逝,当时曹寅长子曹珍已逝,康熙就让曹寅的次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三年后曹颙也病故了,康熙见曹寅断后,就亲自主持将曹寅之弟曹宣的四儿子曹頫过继到曹寅家当儿子,并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当时曹颙的夫人马氏已有七个月的身孕,后来生了儿子,取名曹天佑,意思是说:这个儿子是上天保佑的。
但曹頫却一直没有儿女,后来曹頫的夫人得知是自己不能生育,就劝曹頫再娶一妻,她看好了继任婆母曹寅夫人的贴身丫头,就去和曹寅夫人说。当时曹寅夫人就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因为曹寅夫人很喜欢这个丫头,把她嫁给曹頫就更是自己家的人了!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前后就让曹頫完婚,一年后曹頫就有了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曹雪芹,又过了两年,曹頫又有了一个女儿,但不幸的是:曹頫的结发夫人因病去世。在曹頫的一生中有太多的不幸!后来曹頫被雍正陷害入狱,接下来是金陵曹家被抄。直到乾隆登基,曹頫才出狱,但又有一连串的遭遇。而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是暗写曹家的沉痛经历。但因为这个故事涉及到皇家,作者是采用暗写的手法。
通过作者在书中的暗示可以看出:《红楼梦》是一部长篇的隐情小说,从表面上来看,《红楼梦》是艺术性很高的文学作品,但在这部文学作品的背后还隐藏着长篇的真故事,这些真故事需要通过破解原文中的每一句话才能显露。也就是说:现在的《红楼梦》是“假《红楼梦》”,我们要把假《红楼梦》翻译成“真《红楼梦》”。
首先来看“曹雪芹”三个字就有很深的隐情,“曹”是代表曹家。“雪”是暗指金陵曹家在雪季被抄,因为金陵曹家从雍正五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被雍正下令查封,到次年的一月十六日被抄的时间正是冬天雪季。再看曹雪芹的“芹”字就是预指最后重新站起来的曹家人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勤奋。但勤奋的“勤”有很多谐音字可用,作者选到“芹”却有一石多鸟的作用,请看把“芹”字拆开,上边的草字头代表金陵曹家被抄后就沦落为草民。而草字头下面的“斤”可读为“金”,又是曲指金陵曹家。再看“斤”在古代等于十六两,请注意这个“一斤十六两”就是曲指金陵曹家是在一月十六日被抄的,这是作者曹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当时作者只有五、六岁,就在这一天,曹家从富贵的官家沦落为草民,这给幼小的曹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使曹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想摆脱贫困必需勤奋。
对于由富变穷的曹雪芹来说,他的体会就是:一个人只要有生存本领就不怕任何困难!但要使一个人掌握“生存本领”就应该从少年时代开始认真学习!而做父母长辈的就要多加引导。请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一个少年,正是接受教育的年龄。但他的父母长辈是如何引导的呢?贾母对宝玉放纵,让宝玉自由发展!如果这样能发展得好,社会上就不需要教育教育工作者了!再看宝玉的父亲贾政,却对宝玉管教得十分严格。但贾政在的时候宝玉不敢不学,贾政不在的时候宝玉就偷懒了。由此可见贾府长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如果能让宝玉自己明白人在少时为什么要认真学习?如果宝玉能明白这一点,就不论父母在不在,他都能主动去学习!但要使子女真正明白这一点也并不容易!所以《红楼梦》真正的主题就是探讨如何教育青少年的问题!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二篇:《红楼梦》的书名之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在现今人们所看到的一百二十本《红楼梦》中,只有前八十回能被证明是作者曹雪芹的原稿,后四十回据说是出自程伟元,高鹗之手。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后四十回也出自原作者之手。但八十回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原作者。在这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有两个原作者,一个是写《石头记》的曹雪芹,另一个就是为石头记添加批评之语的脂砚斋。根据书中的暗示,曹雪芹和脂砚斋很有可能是兄妹,其中的曹雪芹为兄,脂砚斋为妹。本文解读《红楼梦》就是解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正文,但脂砚斋的批语并不是答案,应该是一个婉转的提示。
解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应该从第一回之前的凡例开始,因为这个凡例是为全书起导读作用的。请看凡例的开头说道: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在这段正文中说,《红楼梦》又曰《石头记》之外,还有《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等名称。其实这些书名都是在标志着作者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如《红楼梦》的“红楼”就是在隐指北京的“红楼紫禁城”,因为作者的家庭一直在跟“红楼紫禁城”打交道,所以“红楼”的故事必不可少。
再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而《石头记》的“石头”就是在隐指曹家曾经居住过的金陵,因为金陵又名石头城。
再看《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这个“风月宝鉴”是指一个两面都有影像的镜子,而且镜子正面和反面的影像都不一样,这一方面是在影射《红楼梦》中有正反面两个故事。但“风月宝鉴”正面和反面的两个影像却有联系,这就是影射《红楼梦》正面和反面的两个故事也是相通的一个故事。
再看《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金陵”就是隐指金陵石头城;“十二”就是隐指曹家在雍正五年的十二月被雍正下令查封;而“钗”是女子的代称,这就是隐指曹家的遭遇是与一个女子有关。
再看书的开头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意思就是说:曹家在书中的所有遭遇都与“红楼紫禁城”有关。
但《红楼梦》的书名不只是这些,后文还说出了一大堆作者的名字,这些作者的名字和“曹雪芹”一样,都有深刻的含义。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三篇:痴心夫妇

现在继续解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请看回前凡例的下一段原文: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在这段话说中,作者从“长安”又扯到“中京” ,并说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其实“长安”和“中京”也并非全指地名。请看“长安”是暗写金陵的曹家人很向往“长期安稳”的富贵生活。而“中京”是指北京皇家。“长安”和“中京”之意就是暗写曹家想依赖“北京皇家”来得到“长期安稳”的富贵生活。
还有“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的话,就是暗写金陵曹家的曹寅夫妇经常为儿女的事发生口角。所谓“儿女”就是指“下一辈”,也就是说:曹寅夫妇常为下一辈的生活而口角,这就是曹家的长辈希望下一辈也能过上“长期安稳”的富贵生活,为此曹寅夫妇经常争论看法。
但曹寅夫妇为什么会被作者称为“愚夫妇”呢?这是因为曹寅夫妇为下一辈所做的事情非常愚蠢。因为夫妻俩不是去培养后辈们努力学习生存的本领,而是在研究“中京”。这“中京”就是暗指北京皇家,曹寅夫妇认为:如果能跟皇家结亲,后辈的日子就能“长安”了。于是曹寅夫妇就跟太子胤礽结了娃娃亲,目的是等太子登基,那时曹家就是皇亲驸马府了,后辈子孙就能继续富贵。但后来是雍正登基,而曹家这个所谓的皇亲却卷进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最终的金陵曹家被雍正当成竞争对手的亲属打倒了。
原文最后的“特避其‘东南西北’”的字样就是说曹家人的目光只注意中京皇家,其他的地方不去研究,但最终都是因为“中京”而丢了家。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四篇:“闺中”的真正含义

再继续来看“回前凡例”的下一段原文: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所谓“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就是指《红楼梦》这本书主要是写作者家中之事。但“闺中”又常常被称为女子所居住的房屋,而曹家的遭遇都和女子有关,所以书中就要把与曹家遭遇有关的女子写出来。原文说“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就是指:书中写到曹家以外的事就写得简单,目的是着重突出“闺中”的主题。“不得谓其不均也”就是提醒读者在看《红楼梦》时要分清主次。再看下一段原文: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红楼梦》的主题不是干预朝政,但曹家的“闺中”涉及到了朝政就“略用一笔带出”,因为本书的主题是写曹家真事。至于“不得不用朝政者”是因为曹家的故事牵连到了“朝政者”,所以“又不得谓其不备”, 不得不把与曹家有关的“朝政者”写出来。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五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请继续看“回前凡例”的下一段原文: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这段话中所说的“此书开卷第一回也”是作者通过凡例来为第一回做导读,而“作者历过的梦幻”并不是指作者真的做了梦,而是在暗指作者把自己的亲生经历写成了“梦幻”。因为作者的经历涉及到朝廷中的人和事,这是不能随便乱写的,但作者认为又不能不写,因此原文又说“故将真事隐去”就是把真事隐藏着写。“而撰此《石头记》一书”是在暗示书中写的是作者曹雪芹一家的故事。因为曹雪芹一家本来是住在金陵,而金陵又名石头城,因此作者就把自己家在石头城的故事命名为《石头记》。但“梦幻”也是作者的“一石二鸟”,第二鸟就是指曹家人为曹家设计的未来是“梦中幻想”,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引来了大祸。
再看原文最后一句“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其中的“甄士隐”就是把真事隐藏着写,“梦幻”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识通灵”就是作者最后的醒悟。详细情况等讲到“通灵宝玉”的故事再详细介绍。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六篇:为什么须眉不如裙钗?

再请看“回前凡例”中的下一段话:
——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
这段话中说的“所有之女子”都是前文的“闺中”之人,而这些“闺中女子”的才学都在“我”之上。但为什么堂堂之须眉,竟不如一干裙钗呢?
其实原文中的“我”字是代表曹家人,他可以是曹雪芹,也可以是曹雪芹的堂祖父曹寅等人。在曹寅的眼里的“裙钗”就是皇家女,曹寅觉得他奋斗了一生,所得的财产还不如娶一个皇家女所带来的嫁妆,因此曹寅就认为女子(皇家女)的才学在他之上。后来曹雪芹娶了李凤公主,使他从贫困中突然暴富。因此曹雪芹也认为女子的才学在他之上。但这个暴富在一瞬间又丢失了!后来却是李凤的勤奋挽救了曹家。这时的曹雪芹才真正意识到女子的才学在他之上。之前的“须眉不如裙钗”是因为“裙钗”生在皇家,后来的裙钗是因为勤奋而压盖须眉。因此,如果自己不勤奋,而去依赖他人生存的“须眉”,就永远都不如“裙钗”!
但《红楼梦》的主题并不是在写男女之间的事,请看后边原文说道:
——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
所谓“作者托言”就是指作者有重要提示,而“本无男女之别”并不是说作者是非男非女的神仙,而是在暗示书中的主题并不是写男女之情,真正要写的是曹家经历的故事。经历什么故事呢?“原当有自”自己从记事开始就有的事情,“受气清浊”因为家庭一直受到大清皇帝的恩赐,致使曹家有依赖皇家的习惯,后来皇家乱了,曹家没有了依赖,就不知道如何生活。特别是曹家长辈之前不重视教育下一代,没有引导下一代人去学习生存本领,树立自强自立的思想。等到后辈当家的时候皇家乱了,曹家人失去了官位,沦落为草民。在这个时候,身为曹家晚辈的作者才意识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是虚度了年华!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七篇:《红楼梦》是一部教育性很强的隐情小说

请继续来看“回前凡例”的下一段原文:
——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作者和作者所在的曹家都走过一段弯路,原因是曹家人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曹家的长辈要依赖皇家的恩赐来生存,而晚辈就依赖祖辈的遗产生存,后来坐吃山空。这时曹家的晚辈因为没有学过生存的本领,就沦落为乞丐。而长辈之前也没有正确的引导晚辈,以为给晚辈结了一门富贵的皇亲就够了,但皇亲反而使曹家败落,这就是曹家人走的一大弯路。书中的“愧”和“悔”就是作者对过去的反省。也是代表自己的家庭对过去的反省!
原文中所说的“赖上赖天恩”就是指曹雪芹的祖辈是依赖皇帝的恩赐而生存的。“下承祖德”就是指下一辈的人就依赖祖辈留下来的财产生存。而曹雪芹的幼年是“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
再看原文中说的“背父母教育之恩”,这是指曹雪芹的父母及前辈在醒悟之后,还是很注重对曹雪芹的教育,但曹雪芹因为祖母的宠爱而违背父母的教育。还有“负师兄规训之德”,这是指曹雪芹也辜负了老师的训导和堂兄曹天佑的规劝。后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
就在曹家走投无路之时,得到了李凤的帮助又重新站起。李凤的勤奋使曹雪芹很受教育,使他真正懂得了馅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劳动中得到!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并不是谁都能懂,因此作者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警示后人。于是他在书中写道:“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也就是说,向曹家这样忽视教育者大有人在,而《红楼梦》就是在警示这些家庭不要重蹈曹家的覆辙,再走泯灭之路!
由此可见,《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有教育性的小说之一。而作者曹雪芹的经历是很不平凡的,他务过农,经过商,从过军,在实践中深知从前不认真学习的危害性。后来抓紧学习实在太晚。最后曹雪芹的职业是教书先生。作为一名教师,每当他看到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和不重视教育的家长就很担心。这种担心就会在《红楼梦》留露!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八篇: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请继续来看“回前凡例”的下一段原文: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
原文中的“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就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穷困潦倒生活。但这样的处境是由“风晨月夕”和“阶柳庭花”引来的。其中的“月”是太子胤礽的代称,这就是暗指曹家是和太子结娃娃亲而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因此引来了“风晨”,这个“风晨”就是暗指金陵曹家在雍正六年正月十六日的大早晨被抄。还有“庭花”是暗指宫廷里的女子,实际上是暗写乾隆十五年前后,曹雪芹娶宫女李凤的事。“柳”是“绿”的提示,这是暗写曹雪芹在戴绿帽子,因为李凤明嫁雪芹,实跟永璜,而“阶柳”的意思就是暗指穷书生曹雪芹为了迈上富贵的台阶,情愿戴这个绿帽子!因为李凤的丈夫是乾隆的长子,给了曹雪芹许多钱。但事情暴露后,永璜和李凤被皇家拆散,曹雪芹吃了官司后又一贫如洗,仍去过那“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日子。
再看原文说:“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这就是暗指曹家人没有在艰苦的生活中倒下,而且作者还要拿起笔把他的感受写出来,从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再看原文说:“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这是指作者在书中是用“假语村言”来暗写自己的经历。请看书中的贾府虽然富贵,但收支很不平衡,银子出的多,进的少,而且很多的支出纯属浪费,因此潜伏着危机。这就是作者在描写从前曹家真实的情况,而作者自己的从前就向书中的宝玉那样成天无所事事,过着无聊单调的生活,而且长辈没有规范宝玉的学习,这就是从眼前的危机写到了将来的危机。还有宝玉身边的女子非常多,但几乎都是一个面孔,这又是暗写曹家人在择亲问题上只盯着一个方向,就是皇家的女子。其实真正的曹家女子很少,女子最多的地方就是皇家。因为曹家人的眼里只有皇家女,而作者在宝玉身边写了一大群女子,但这些女子都是一个面孔,都是美女的化身!这种百花争艳的家庭只有皇家才能具备!把众女子合为一人就能看出曹家的媳妇来自美女如云的皇家。这就是作者用黑话来写曹家故事,因为涉及到皇家的事不能明说。为了进一步提醒阅读《红楼梦》的人,作者在书中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名叫贾雨村的人物,这“贾雨村”就是用来提示“假语村言”。而原文的下一句“以悦人之耳目”就是作者要用曹家的遭遇来警示他人。
再看原文的下一句:“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而《红楼梦》第一回的回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前一句话在之前已经简单介绍过,现在来看“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表面的故事讲的是穷书生贾雨村看好了甄士隐家的一个丫鬟,后来因此结缘。但如果把甄士隐家临时影射一下皇宫,这就能看出甄士隐家的丫鬟就是皇家女子,但这是“假语”里面隐藏着曹家的真故事,其中“甄士隐”的名字就提示了“有真事隐藏”。
再看这段原文后边的几句话:“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这段话意是说:《红楼梦》就是在讲曹家的闺友闺情,并不是对现实不满,虽然有时涉及到世态,那是因为世态牵连到曹家而不得不说,但这不是《红楼梦》的本旨。其实《红楼梦》的本旨就是写曹家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娶皇家女就是把命运掌握在他人(皇家)手里,这样就会任凭世态变化的摆布了。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九篇: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再看《凡例》的最后是八句结尾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请看结尾诗的第一句“浮生着甚苦奔忙”就是指曹家经常被迫挪移,艰苦的奔忙。
第二句“盛席华筵终散场”就是隐指曹家曾经有过“盛席华筵”的时候,但这“盛席华筵”是借了皇家的光;而曹家想使“盛席华筵”不断,于是就去和皇家结亲,结果却两次卷进了皇家的是非,最终流落到岫岩的大孤山下和亲友离散。
再看第三、四句:“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这是指书中的所有悲喜都是在写曹家所做的难以实现的皇亲梦,而且这个“梦”是古今都有人在做这样的荒唐梦。
第五句“谩言红袖啼痕重”,其中的“红袖”就是隐指曹家暗中和太子胤礽結娃娃亲,并把太子刚出生的女儿偷抱出宫暗养。因为红袖的“红”就是隐指北京的“红楼紫禁城”,而“袖”里面是古人偷藏东西的地方,因此“红袖”就是隐指曹家从红楼紫禁城里偷抱了郡主。曹家只等太子的女儿长大成人后跟曹家下一辈人成亲,那时太子很可能就是皇帝,曹家就是驸马府了。但曹家偷抱郡主的事后来被传开了,这就是“谩言红袖”。后来曹家因偷抱郡主的事被雍正抄家而泪洒石头城,这就是“谩言红袖啼痕重”。
第六句“更有情痴抱恨长”从表面上看是指郡主跟曹家公子的情和曹雪芹跟李家小姐的情;但最主要的是隐指曹家在痴情于皇家,也就是指曹家对皇家的痴心,因此导致曹家两次跟皇家结亲而引发是非。因此“更有情痴抱恨长”就是在叹曹家人一犯再犯痴情于皇家的错误!
再看第七、八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指《红楼梦》这本书是作者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写成的,里面凝聚着作者的血和泪。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篇:“女娲补天”的隐情

通过解读《石头记》的“回前凡例”就能看出:《石头记》写的是作者曹雪芹和他曹家的坎坷经历,这就为解读《石头记》的全文指明了方向。现在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回开始解读,主要是以曹雪芹的原文为依据,因为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并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拐着弯来启发读者,因此解读《石头记》中的“真事隐”就应该在脂砚斋的启发下进行解读。本文的解读方法是先录下一段曹雪芹的原文,然后就对这段原文进行解读,觉得解读清楚后,再录下一段原文继续解读。
因为脂本批语并非局限于脂砚斋一人,似乎也有作者本人、长辈、亲属、以及其他的知情人。因此本文对批书者统称“批书人”,但有个别的批书者似乎还能猜出身份。
请看第一回的回目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其中的意思在解读“回前凡例”的时候已经介绍了,现在来看第一回的开篇说到: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这几句话意是说:书中表面上的故事好像很荒唐,但细分析就能看出话中有话。
接下来书中讲了“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这“女娲补天”与曹家有什么关系?看起来很荒唐吧?但细分析却是话中有话。其实在这段原文里有很重要的真事,这就是作者借“女娲补天”的故事来影射作者经历过天下大乱的年代。因为传说中“女娲补天”的起因是通过世间皇位的争斗导致了天破的神话,后来女娲娘娘练五色石补了天,又平定了天下。而在现实中也非常巧合,因为作者曹雪芹是生长在雍正和乾隆年间,雍正等人也因争夺皇位搞得天下大乱,在雍正当皇帝的十三年里,天下一直不太平,因为雍正疑心很多人对他当皇帝不赞同,无凭无据就视某某朝臣为异己,于是胡编了一些罪名就把对方拉下马。而石头城的曹家和众多朝臣都是这样被雍正抄了家。后来熹贵妃钮钴禄氏设计杀了雍正,方使天下平静。再后来又有弘晳为争夺皇位造反,但也被钮钴禄氏皇太后平定,从此天下太平。而作者曹雪芹就是生长在这个时代,也是深受其害的人,他用“女娲补天”来形容钮钴禄娘娘平定天下,这是一步非常高的妙棋!但书中的“女娲”不止一个,详情后文会说。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一篇:炼石、用石、弃石

上一篇解读了“女娲补天”是在影射熹贵妃平定了天下,但书中的“女娲”有很多原型,不能完全限制在熹贵妃一个人身上。但究竟有多少个女娲呢?等解读下一段原文就能显露,现在就先来看这下一段的原文: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原文说“女娲氏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其中的“顽石”就是暗指石头城金陵的曹家,因为当时的曹家人思想固执,就被称为“顽石”。再看“十二”,和“二十四”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在雍正五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被雍正下令查封。因此“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就是曲指金陵石城的曹家被“十二月二十四日”给方了!但这跟女娲有什么关系呢?请注意“女娲”的谐音可读为“女娃”,而金陵曹家被抄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女娃”的缘故!原来金陵曹家在康熙五十年的时候跟太子胤礽暗结了娃娃亲,后来曹家就把太子刚出生的女娃偷抱到金陵,这样金陵曹家在暗中就成了太子的亲家。实指望太子日后登基,曹家就是驸马府了。虽然太子被康熙一废再废,但曹寅夫妇坚信太子胤礽是皇后所生,是皇家正根,将来的皇位跑不了胤礽这一脉。
但后来却是雍正即位!雍正也认为废太子胤礽是皇家正根,很有实力夺回皇位,因此废太子胤礽死于雍正二年的事件是雍正所害。但虽然胤礽死了,儿子弘皙仍有呼声竞争皇位。于是雍正就要削弱废太子家的实力,凡是废太子家的亲属和有密切关系的人都会被雍正借故打击。后来雍正又听说金陵曹家当年跟太子胤礽结了娃娃亲,并偷抱了太子家的女娃,于是雍正就把曹家当成了废太子家的亲属打倒了。这就是一个“女娃”导致了金陵曹家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被抄。
但原文说女娲炼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这“三万六千五百”是暗写曹家归清后有百年的辉煌历史,因为“三万六千五百”是一百年的大约天数。但这句话后边的“零一块”是在暗写辉煌了百年之后的曹家。因为原文说“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请注意“娲皇氏”在这里又影射了皇帝。而“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就是暗写曹家在之前的百年中一直被皇帝重用,而曹家的先祖为皇家打天下和治天下,这就是在为大清王朝“补天”。而“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被抄之后就与官场无缘。顽石被“弃在此山青埂峰下”就是暗写曹家人离开大清官位,最后被发落到辽东岫岩的大孤山下。
再看原文说:“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这是暗写曹家沦落后经历了艰苦生活的锻炼,就开始醒悟。石头“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这就是在暗写曹家后辈看到祖辈们都有补天之才,都是国家的栋梁,而自己却无所作为。石头“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就是暗写曹家的后辈曾一度的情绪低落,觉得愧对列祖列宗。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二篇:一僧一道

继续接看原文:
—— 一日,(石头)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请看这段原文说石头正当嗟悼之际,来了一僧一道。这“石头嗟悼”就是曹家人在悔悟,而“石头正当嗟悼之际却来了一僧一道”,这是暗指曹家的失误与僧道有关。有什么关系呢?先来看僧道是人上人的神仙,传说神仙要想得到富贵荣华并不需要劳动,他们使法术一伸手就能得到。这就是暗写曹家人不想付出幸苦,想借神仙之力得到富贵,而曹家人心目中的神仙就是皇帝,只要和皇帝结亲就能借到皇神的力量。而眼前这两个“出家人”就是预指曹家曾经两次因结皇亲而被迫离开家园,第一次是被雍正赶出金陵,第二次是在乾隆年间被赶到辽东岫岩,原因都是结皇亲惹的祸。再看这两个“出家人”都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这就是暗写曹家人的所作所为脱离了现实。
因为作者安排两个神仙来见石头,就是暗指曹家人犯了两次错误,两次想结皇亲得富贵。因此僧道二人来到石边聊到“红尘中荣华富贵”,这神仙所说的荣华富贵之地就是皇家,而石头非常向往这个地方就是曲指曹家人向往皇家的富贵生活。但又无法接近这个地方,就“自恨粗蠢”,这是曲指曹家人有自卑感。石头看到僧道去过“红尘中荣华富贵”之地,这是曲指金陵曹家看到苏州李家能接近皇宫。因为苏洲李家是皇亲,因此金陵曹家也要追随苏州李家结皇亲。于是石头就求僧道把他带到那荣华富贵之地,这就是暗写金陵曹家为结皇亲托过一些人,特别是和太子胤礽结了娃娃亲之后,要想把太子的女儿偷抱出宫就必须疏通宫中各个环节。
再看石头想成为补天济世之材,这是曹家人的实话,但石头没有自己修炼,而是求僧道帮助。这就是曲指曹家人想成为国家栋梁,但自己不努力学习,而是要依赖皇亲实现。可叹结果却酿成悲剧!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三篇:僧道之言

上一篇解读了石头乞求僧道把他带到富贵之乡,现在请看僧道如何回答: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请看之前石头让僧道把他带到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但僧道却说:“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所谓“红尘”此时影射红楼紫禁城的皇宫,跟皇家结亲“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也就是说,不能永远依赖皇家生存,“永远依恃”就等于把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一旦他人有事,依赖者也必受牵连!
再看僧道又说:“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所谓“美中不足”的 真意是说:曹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已有百年的辉煌。但后来曹家子弟没有继承先辈那些勤学进取的优良传统,而是因结皇亲误了终身!虽然曹家人最后重新站起,但作者回顾曹家的光辉史记,觉得自己醒悟太晚而深感不足。再看“好事多魔”一方面是指曹雪芹婚姻上的好事多磨,另一方面是指曹家所结的两次皇亲都是好事多恶魔!第一次结皇亲导致被恶魔雍正迫害,第二次结皇亲是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下文就能写到。
再看僧道又说:“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所谓“乐极悲生” 是作者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在乾隆十五年前后,曹雪芹被招为驸马,娶的是被乾隆封为义女的李凤公主,但李凤早已和乾隆的长子永璜私定终身,因此曹雪芹的驸马府实际上是李凤和永璜的暗中新房,曹雪芹虽然是戴绿帽子,但却得到了名义夫人的真正丈夫永璜给的许多钱,因此突然暴富,这就是“乐极”。但后来卷进了皇家的是非之中酿成悲剧!原来永璜和曹雪芹夫人李凤的事情后来传到皇子妃的耳朵里,因此曹雪芹就卷进了皇子妃们争宠的是非之中,在这次“争斗”中导致李凤出走,永璜因为找不到李凤而殉情自杀,但曹雪芹却难逃牵连,最终捡了一条命,却又一贫如洗。之前的“乐极”和后来的“悲生”就是“乐极悲生”。再看“人非物换”就是因为曹雪芹的家住的不是曹雪芹,而是永璜,这就是“人非”,曹雪芹的家换上了永璜的东西,这就是“物换”。
再看僧道又说:“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是暗指曹家两次皇亲的结果都是一场恶梦,“万境归空”弄得个一无所有,“倒不如不去的好”,还不如踏着先辈的足迹走自己的路。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四篇:石头的去向

在上一篇里解读了僧道向石头所陈述的红尘艰险,现在来看石头如何反应: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请看石头执意要僧道把他带到红尘,就是暗写曹家人执意要结皇亲。因此二仙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就是说曹家本来是平静的,这一“动”(结皇亲)就是“无中生有”(没事找事)。二仙又说:“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其实后来的事也难以料到,所以石头就说:“自然,自然。”
再看那僧人又说:“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所谓“性灵”是指本来很精明的曹家人,而“质蠢”就是暗指精明的曹家人却在结皇亲办蠢事,“并更无奇贵之处”就是说曹家人没有富贵命。“只好踮脚而已”就是说曹家人本来够不上皇亲,但曹家人硬踮着脚往上攀。可以想象,一个人长期踮着脚走路该有多累?这就是暗写曹家人结皇亲结得很累!
再看那僧人又说:“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当然,曹家人还要感谢帮助曹家去结皇亲的人。所谓“待劫终之日”是预指曹家会有劫难,但“复还本质”是预指曹家人醒悟之后会从新站起。
后来僧人施法术将大石头变成扇坠大小的美玉,镌上数字,便袖了这石,飘然而去。之后这块美玉在书中经常出现,美玉的所见所闻都和曹家紧密相连。而僧人把大石头变小就是暗写曹家从兴旺走向衰败,其原因就是因为想走捷径来追求荣华富贵,结果这个捷径却越走越穷。书中说石头被变成扇坠大小,“扇”就是曲指曹家最终是亲属离散,“坠”就是曲指曹家偷抱的郡主后来上吊了。
再看僧人说要带石头“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所谓“邦”就是国,暗指皇家。“簪缨之族”就是指世代为官的曹家,“花柳”就是暗指曹家两次结皇亲,因为“花”有小女孩之意,暗指曹家和太子胤礽结娃娃亲,把胤礽家刚出生的郡主偷抱到金陵;再看“柳”是绿的感觉,暗指曹雪芹娶李凤公主而戴绿帽子的第二次皇亲。再看僧人最后所说的“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就是指曹家最后落户在乡村,“温柔富贵”,“安身乐业”就是指曹家最后的乡村生活是比较理想的。而僧人所说的“日后自然明白”就是预指曹家人日后会明白醒悟。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五篇:空空道人

再接看下一段原文: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所谓“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就是暗写曹家依赖他人的结果是“两手空空”。变成“空空道人”了!
再看空空道人“经过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就是暗写曹家在乾隆五年之后被流放到辽东岫岩的大孤山下。
这时空空道人又“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所谓石头上有字,就是《石头记》一书的暗示。也就是说:《石头记》是在岫岩的大孤山下写成的。
再看空空道人“把石头上写的东西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这就概括了曹家子弟因为无才而不被国家重用,也难养家。却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入“红尘”,这就是在暗写曹家的“两次红尘”,实际上是曲指两次结皇亲。但最终的结果是“皇亲渺渺茫茫”!而曹家却“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再来解读最后的一首诗: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前两句“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就是写曹家子弟因无才而不能保国养家,这样枉入红尘虚度了很多年,太可惜了!
第三句“此系身前身后事”就是指《石头记》的故事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第四句“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警示后人要自强自立,并告诫后人:命运应该由自己掌握,不应依赖他人!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六篇:班姑蔡女

现在继续解读石头上的文字,先来看石文写道: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这段石文的开头再次暗示了《石头记》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家庭闺阁琐事”就是指书中主要是写作者的家务事。
再看石文说的“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其中的真意是说:书中的闲情诗词或可帮读者揭开“真事隐”,
再看石文说:“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这句话请看脂砚斋的解读:“据余说,却大有考证。”。意思就是说:书中的内容并非“无考”,而是“大有考证”。
再看空空道人看了石头上的文字后提出了一些看法: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请看空空道人说石文中“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这是暗写过去的曹家和大多数家庭都认为只有“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才是“大贤大忠”。那么不在朝为官就没有“大贤大忠”了吗?其实这是一种依赖朝廷的思想。也就是曲指在曹家人只想依赖皇家的资助来生存,没有自己去寻找更好的出路。
再看空空道人又说:“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而这几“异样女子”就是指在曹家长大的郡主和后来曹雪芹娶的宫女李凤,再加上曹雪芹的妹妹。因为这三姐妹生长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所以被称为“异样女子”。再所谓“或情或痴”主要是指曹家对皇家的痴情,正因为曹家对皇家的痴情,才出现“几个异样女子”。
再看空空道人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这是在暗写过去的曹家人不想当“小才微善”的人,而是想当跟皇家有亲缘的大人物。作者之所以要用“班姑蔡女”来比喻曹家所向往的大人物,一方面是因为“班姑蔡女”堪称“文学之最”,所以作者就用这“文学之最”来影射万户之首的皇家。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曹家的女子确实有“班姑蔡女”的经历和才华。所谓“班姑”就是在影射曹雪芹的妹妹,曹雪芹的妹妹是谁呢?就是红学中大名鼎鼎的脂砚斋。而班姑帮助哥哥班固写《前汉书》就是在比喻脂砚斋帮哥哥曹雪芹重评石头记。在看“蔡女”就是在影射曹雪芹的夫人李凤。蔡女继承父业写《后汉书》就是影射李凤继承了父亲的文风。而“蔡女归汉成为后汉的臣民”就好比“李凤归曹成为后曹家的媳妇”。蔡女写后汉书,而李凤改造后曹家,给后曹家写出了光辉的一页。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七篇:汉唐年纪

上一篇解读了空空道人对石头提出的问题,在这一篇里就解读石头回答空空的话,但石头的话比较长,而且非常重要,为了详细解读,本文就把石头的话分成几段来解读,先请看石头第一小段话的原文: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请看石头说空空道人太痴,这是在曲指曹家人结皇亲的事办得太痴,结果皇亲没结成,反而把自己的曹家害成了“空空道人”!
再看石头又说:“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红楼梦》发生的年代是“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但实际上是在曲指金陵曹家的罪名是雍正“假借胡编”的!
但石头话中的“汉唐”却与曹家有关,先来看这个“汉”就是指汉朝,而汉朝有西汉和东汉,西汉灭亡后,东汉又复兴汉室。这就是暗写曹家人没有在雍正的迫害中倒下,因为西汉影射金陵曹家(前曹家),东汉影射辽东岫岩的曹家(后曹家)。金陵曹家灭亡后,辽东岫岩的曹家又复兴了。再来看“唐”就是指唐朝,而唐朝发生了杨贵妃以及家人的悲剧!曹家的悲剧也类似唐朝的杨家,都是因为被皇帝恩宠而导致后来被嫉妒者栽赃陷害。最终赐死的赐死,抄家的抄家!
再看石头又说:“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这句话是暗写曹家犯了第一次结皇亲的错误后,又“皆蹈一辙” 犯了第二次结皇亲的错误!
再看石头又说:“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这句话是暗写曹家人后来觉悟了,不再走原来的老路,而是开创了一个“新奇别致”的路,而且这条路越走越亮!
再看石头又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这两句话意是说:书中是写曹家的是与非。并不是在写曹家的历史。这并不是说年代不重要,其实把真事弄清楚也就与年代对上号了!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八篇:讪谤君相,贬人妻女

现在解读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第二段话,先来看第二段的原文:
——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
请看石头说:“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所谓“理治之书”就是代表学习上进,但这样的人甚少。再看“爱适趣闲文”,就是爱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或闲的时候拿书来解闷,这样的人特多。其实看“理治之书”既是在学习做官为国效力,对自己而言也是在学习生存的本领,学习生存本领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生存。虽然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有些人却能花钱买官,能卖官的人就认为:生存不一定要苦学本领。而曹家就属于这一类的人,在曹家有曹雪芹的爷爷曹宣等人捐过监生,后来曹雪芹的堂爷爷曹寅为晚辈走了一步所谓的高琪,这步“高棋”就是给晚辈结了皇亲,曹寅认为有了皇亲就不愁无官,有了官就不愁吃穿!
但这步高棋的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石头后边的话:“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其中的“讪谤”就是讥笑诽谤的意思。那么这是在讥笑诽谤谁呢?请看“讪谤君相”中“谤君”可读为“傍君”,这样就是暗指曹家想依赖皇帝生存。再看“讪傍君相”的“君相”反过来读就是“相君”,就是说曹家人相亲却相中了皇帝,要跟皇帝结为亲家,从而达到依赖皇帝生存的目的。但跟皇帝难以结亲,就跟太子结亲家,目的就是等太子继承皇位之后,曹家也就是皇帝的亲家了。但后来即位者并不是太子,而是雍正,从而导致曹家结皇亲的结果却酿成了悲剧!什么悲剧呢?请看“讪谤君相”四个字和在一起就是暗写依赖皇家生存的曹家被人诽谤了,其结果又被人讥笑!而诽谤者就是雍正,原来曹家所结的皇亲却被雍正认为曹家是自己竞争对手的亲属,为了削减竞争对手的势力就把曹家拉下马。当时曹家的罪名都是雍正胡编的,而胡编罪名就是诽谤!
再看石头说:“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话中的“贬人妻女”就是暗写曹家被雍正赶出金陵,贬回北京。因为“贬人妻女”的“妻”就是暗指曹寅的妻子,“女”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因为这两个女子都是曹家的主要成员,所以“妻女”就是曹家的代名词。因为雍正是把从前曹寅的账目强加在下一辈的头上,而曹寅早已亡故,雍正贬不了曹寅,也只能“贬人妻女”了。但在作者和知情人的眼里,雍正就是个“奸淫凶恶”的人, 其罪孽“不可胜数”!

楼主:王春惠1958  时间:2021-03-11 17:13:03
第十九篇: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现在解读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第三段话,先来看第三段的原文: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
请看石头说的“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中的“风月”点出了金陵曹家结交月(太子)引来了风波。再看石头说的“淫秽污臭”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被淫秽污臭的雍正所害。再看“涂毒笔墨”就是暗指雍正设毒计来栽赃陷害金陵曹家。再看“坏人子弟”就是暗指雍正迫害的是曹寅家的子弟。再看石头说“不可胜数”就是暗写当时雍正害的人很多,不可胜数!
再看石头又说:“至若佳人才子等书”,这“佳人才子”有男婚女嫁的提示,再看石头说“则又千部共出一套”,这又是在提示曹家的两次婚姻都是“皆蹈一辙”!再看石头又说:“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这里是一再提示“淫滥”,也就是一再暗点雍正!
再看石头又说:“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这话中的两对才貌男女是在提示曹家的两次婚姻。如果仔细分析这两对男女的情况就会发现:这两对男女是来自不同年代,不同的地点,是毫无缘分的男女。现在作者把这两对无缘的男女聚在一起,就是在暗写曹家的两次婚姻都是硬撮合的婚姻。在康熙五十年,曹寅和太子胤礽结娃娃亲就是硬撮合的婚姻。在乾隆十五年前后,曹雪芹和宫女李凤也是硬撮合的婚姻。再看石头又说:“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这就是在提示:“硬撮合的婚姻”就是作者曹雪芹要写出自己和自己家庭的两次皇亲,其中是有作者的亲身经历。
在这里还必须注意两对男女中的“子建”,这个“子建”是三国曹操的儿子,曹操死后,儿子们争位就是在影射康熙死后皇子们争斗。现在作者把子建列入两对男女中,这就是暗写曹雪芹的家是因婚姻而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其实曹子建并没有参与王子们的争斗,但他却在王子争斗的是非中险些丧命。这就是在影射曹雪芹家本来就没有参与皇家争斗的事,但也在这场争斗中也险些丧命!

楼主:王春惠1958

字数:1797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8-19 05:43:32

更新时间:2021-03-11 17:13:03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