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易中天《我的历史观》分析

易中天《我的历史观》分析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易中天教授,为行文简洁,以后简称易。

易是十年前在百家讲坛讲历史的学者。

中华历史,史料丰富。而历代史家之笔调节操。更是华夏民族精神由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古以以鉴今,以古为鉴,是常有的做法。

所以,历史学者的观念,对于当今人们的观念,尤其是价值观,甚至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们生活,事业的选择中来。

本文拟通过分析易《我的历史观》一文。

厘清梳理其中的史实,历史观,人性论以及互相的关联。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我的历史观》一文,立论围绕的人物是三国时曹操。事件是曹操误杀B的奢一家。

如果按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曹操对陈宇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小说家言当然不可尽信。

易取了历史上另一个说法:“《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母人负我!”遂行。

在《我的历史观》一文中说:“凄怆这两个字很重要,凄怆这两个字,就是曹操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的证据。这怎么是无耻小人呢?这是有耻小人。

在节目中,易说:“这话是曹对自己的排解。”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要理解易的历史观念,先得把握好他对历史人物的定性。

因为历史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历史观是对人的行为分析定性,并进行逻辑推演而来。

就易对此事选取的文本和他的论述,在《我的历史观》后半部分有对关键词的详细论述。

文中说:“世界上只有伪君子,没有伪小人,为什么呢?因为恶是不需要作伪的,也没有谁会假装恶,假装小人。恶有真实性。”

良心是:“我发自内心地不愿意,我一想到做恶。我的良心就受不了,或者一旦突破底线,自己就先不能通过,甚至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

读者可以先相信易选取之史料和表达的人性观念都是真
实,准确的,然后加以分析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曹操说的:“宁我负人,母人负我。”不是作伪给别人或自己看的。

那就只能是为自己行为的一个解释。

凄怆的表情也是真实的,因为这是历史的实录。

《我的历史观》中又说:“一个人如果违背自己的天性和本真去做人,那就一定是伪善。”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按易中天教授自己的论点对比来说:曹操这个“排解”,如是伪的,只是给自己一个解释,不是真实想法,他其实无所谓。

那凄沧的表情和良知一定是伪善。

按易的:“我一想到做恶,良心就受不了。”凄怆不己。却又排以自解。

那么:“恶是不需要作伪的。”是善心

这个自解。是欺骗自我。按易说,不一致,是伪善。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我的历史观念》接下去说:“道德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人的幸福。幸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的。”

又说:“这里有一个问题,说真话,不说假话,做真人,不的假人,这个原则,是道德的底线吗?是”

那么曹操的底线是什么?凄怆只是行为表达艺术?

对比易评庄子时说过:“生命的价值在真实而自由。”

并举了猪的例子:在泥中打滚的猪,胜过待遇好而死去的猪。

以证明如下观点:生命首先是活着,真实而自由、是活下去的基本条件。

易在历史观与评庄子两篇文中关链词都是:真!

而这个真的定义是从庄子那里来的。

然而曹操在这个事件中说的:“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与庄子之真有什么关系呢?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庄子谈猪,是舍欲而求生,曹指的是我认为人可能危及我,那么就必须除去。

这两种为求生的真是一种真吗?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既然易说:“道德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幸福。”

那么为了个人不受危胁,《我的历史观念》进一步推论说:“一种道德,如果违背了人的本性,或者逼得人们去做伪,那就一定是伪道德。”

当然会推导出易认为的真小人好过伪君子。曹至少胜过伪君子。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幸福之观念,由客观还是主观评价?

易在历史观一文中发出了有趣的两条名言:“如果一个人让人觉得恶,被认为恶,他一定是真恶”

这是支持客观评价的,毕竟,恶人焉有幸福可言。

但是又得引用易评庄子一文中说:“偏偏有人不懂这个道理,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支持主观。

所以,易论述的曹,以恶之真,导致他人不幸。

而易认可的判断标准,与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矛盾的。不足取的。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涉及对曹操个人的评价,可以对比一下他的言论与行为。《魏书》建安十一年十月己亥,曹发布《求言令》,求属下言其失,而且“恳恳之求”。

然而,欲称魏公时,荀彧这位“吾之子房”,劝他不要晋魏公时,竟被他暗示迫得自杀。

在曹另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说:“孤闻介推之避晋封,中胥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身为宰相,人臣之资已极,意望过矣。”

如此言行不一,如易所云之标准,良知何存?

又此令中说:“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等语嘱咐侍妾。以:“传道吾忠汉室之心。”

然而,曹临终又遗嘱:“住铜雀台,时以乐上祭”

本志令中(令出嫁)说:“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那遗言也是真心。哪个是真心呢?

当时有利罢了。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以此类推,如易所举其优:他举贤任能,开广言路。是对自己势力有帮助嘛,这才是一个统一的人格,没有易所说那个复杂。

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是他自己坐实了:“挟天子以令诸候”这个恶名。

当然曹采纳本阵营谋士如易所说,先提出:“奉天子以讨不臣”。易认为这是战略高度。

高度高度吧。

曹拘禁伏后,仅因其书信之报怨被密堔侦知。即拘之。外臣何以有此权能人主后宫?

非挟而何?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会有某些人说,若无曹,汉室已不存。这就是单方面考虑问题了。

既然是政治战略,那会有学雷锋的亏本生意人?

迎汉室之前,曹忙于与小军阀作战,得得失失。远不及袁绍。一着中的,迎汉室入正统。

击败数倍强敌,势力大进,敌人皆逆贼。包括四世三公之后袁绍,宗室刘表。

没有得到好处吗?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曹掌权后,崔琰,平时曹对其多有敬重,然而仅因书信中多一耳字。意涉轻视瞒。即被逼自杀。

边让,名士,不买曹的帐,全家三百口被杀。

屠徐州。所过多残破,曹不踏青苗的律令在何处呢?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凡此种种,曹没有说凄沧一下。

为什么易不提屠徐州一事呢?

是不是对正面塑造曹的形象有影响呢?

曹是做了很多对当时人有益之事。但并不代表此人为人可取。

这些事都不影响他个人利益。一旦他认为你影响到他。立即扑杀。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因后期大权在握,己无须向人表演凄沧了。

猜疑重,许多无罪之人皆被诛杀。

如果他有什么真心,可以说杀错了。这个真从何谈起?

不用把这种枭雄看得常人一般。

对来降者的大度。又怎样?

张秀来降。封官。曹丕斥责,以至秀死。杀长子之仇也报了。

对进谏采纳,这叫精明。

无一不是出于个人权位考虑。这是本质。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在他未登高位之时就已在心里有数了。

其他,无非是做给人看,做得好不好而己。

易用庄子淡泊人生观评点功利心极强的历史权臣。看是否合乎儒家君子小人之说。

别忘记,庄子可是拒绝成为相国的。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我的历史观》一文中,易说:“道德的目的是幸福”。

这话太空洞。是随俗还是有学术根据?

人类历史上幸福观不是以道德面目出现的实在太多。土豆烧肉幸福。淘金发财也幸福。哪个道德提供这种幸福给自己?

象是西方哲学的观念,希腊哲学认为:“奴役自身的元凶就是激情,而嫉妒,忧虑,愤怒,绝望,恐惧,焦虑,痛苦使灵魂无法宁静,因而使人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得不到幸福。”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这种希腊式,亚里士多德式的思路,是理论上道德目的是幸福的起源。

曹的“真性情”正是这种理念要抛弃的对象,视之为心灵的疾病。而非主观的“自我”。

但如果有利于自我毫无顾忌是易认可的“主观”。

那才有可能达到曹及后世贪官的“主观上的幸福”


楼主:隧道工  时间:2019-11-17 00:41:31
易认为:“幸福是主观的”。这个定义用在曹身上不具可信度。曹决定了许多人的生死。怎能说只涉及“纯主观”的幸福呢?

伪饰些什么?

楼主:隧道工

字数:264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1-14 04:13:28

更新时间:2019-11-17 00:41:31

评论数: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