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第四千三百一十八帖 读《施蛰存短篇小说集》

第四千三百一十八帖 读《施蛰存短篇小说集》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0-03-05 08:10:59
读书破万卷(4318)•《施蛰存短篇小说集》
《施蛰存短篇小说集》,现代散文集。施蛰存著。吴福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将军的头>(4300)》。
在中国20世纪作家中,施蛰存素有“新感觉派作家”“文体作家” “心理小说家”等诸多名号,尽管他自己并不承认这些名号,但就其作品来看,他确与这三派有相近的作风。相较而言,心理色彩应该是最为浓厚的。他的小说集《追》、《上元灯》、《梅雨之夕》《将军头》《石秀》《善女人的行品》 《李师师》《娟子姑娘》等,都是偏重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形象化的阐释,对人的双重人格——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进行深入剖析与展现,用审丑的眼光挖掘并表现小说人物外在行为下面的深层意识与感情,与传统小说过分重视人物的外在行为大相径庭,他深入到描写人的心理层面。
施蛰存很善于创新,他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在《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一文中,他说自己想写作较之以往更好的作品,并试图能在创作上有所创新。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施蛰存在创作中运用心理分析,并在创作题材上有所创新,写了以少数民族僧侣为题材的 《鸠摩罗什》,同样在《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一文中谈及 《鸠摩罗什》,施蛰存说自己为了创作该作品,作了充分的准备,修改多次才完成 定稿。由此可见,施蛰存在创作方法上的用心与用力,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心理色彩。他的小说 《将军底头》 《石秀》 《善女人的行品》 《娟子姑娘》等,无论是写爱情与道德的冲突,还是写爱情与民族的矛盾,抑或是写潜意识中的性心理,都体现了施蛰存在创作观念与方法上的创新,走出了一条迥异于同时代小说家之路,取得很大的成就。
施蛰存在创作中使用心理分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自己阅读弗洛伊德的书有关,施蛰存明确谈到自己是受到显尼志勒 (ArthurSchnitzer) 的影响,随后逐渐接触弗洛伊德的学说,他在《沙上的脚迹》 谈到了自己的这种思想转变,说自己是在阅读了显尼志勒的小说之后,逐渐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重视心理分析。之后便阅读了弗洛伊德的书,并毫不掩饰地声明自己的创作深受其学说的影响。所以,施蛰存说他的创作之所以与其他人不同,就是在创作时侧重于小说人物的心理分析,而不像以前那样重视人物的外在行为,这样,就直接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有一种内心震颤的感觉,收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运用心理分析的结果。而另外一个原因,还与当时著名文人也使用这种心理分析的手法密不可分。其实,在当时的文学界中,郭沫若和鲁迅等作家在文学研究与创作中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郭沫若在评价王实甫的《西厢记》 时,就根据弗洛伊德性本能与艺术创造的关系理论,认为王实甫实际上是一个深受传统礼教压抑而有点性变态的人,从而写出了《西厢记》。这种分析今天看来尽管有牵强附会之嫌,但确实可以说明在当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之深。就连鲁迅先生谈到自己的《补天》时,也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解释人与文学的生发关系,并在此学说的影响之下,揭示了女娲的性压抑。可以这样说,在当时,这种开风气的评论影响甚广。虽然他们使用弗洛伊德学说都仅仅是初步的尝试,但却以他们的声望促使很多作家都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作家之中,只有施蛰存将弗洛伊德学说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而取得巨大成功,从而使得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施蛰存最擅长心理分析,注重人物的潜意识,这在他的小说集《将军底头》 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恰恰是这种心理分析及对潜意识的描写,使得小说有了与以往传统小说不同的特征,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双重人格的冲突。普通心理学上所谓自我分裂,灵肉冲突,和一切心理上的纷乱矛盾,都摆脱不了双重人格的关系。施蛰存的《鸠摩罗什》是写宗教色彩与色欲冲突的。这种题材在神本主义和禁欲主义发达的西方文学里早已司空见惯,而且成功的作品也非常多; 我国是人本主义的国家,虽然佛教戒律森严,也能加以改变,使它人情化、世俗化,像这种心理上剧烈斗争的经验,很少体会,小说写了大量人物内心的挣扎,让读者可以直接进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鸠摩罗什》以恋爱故事为经,将鸠摩罗什一生的行迹都编织进去,即便是小小的穿插与琐碎的情节,也都取自史书,不加捏造,而全篇故事浑如无缝天衣,不露针线痕迹,在中国现代心理小说中获得很高的地位。《将军的头》也属于这样双重人格描写。作者自己声明是写种族与恋爱的冲突,题材则取自唐代猛将花敬定的故事。这篇小说注重凸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让读者感到一种灵魂的震颤,揭示了小说人物外在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从而让小说人物的灵魂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施蛰存自己也说,《鸠摩罗什》 实际上写出了道与爱的冲突,而 《将军的头》写出了种族与爱情的冲突。事实上,所有施蛰存这类表现人物内在心理的小说,有意无意地展现了人潜在欲望与周围世界的矛盾,而具体则表现为小说人物双重人格的冲突。
其次,是对变态性欲的描写。施蛰存描写这类变态狂的小说便是对弗洛伊德变态性理论的运用,写出了小说主人公——压抑的性欲望下的施虐狂。高觉敷在 《精神分析引论》一书的译序中说: “被压抑的欲望是什么性质的欲望呢? 弗洛伊德以为主要是性的欲望; 性的扰乱是神经病的根本原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是以性欲理论为基础的,并以此解释人在生活中的各种本能。这种理论在施蛰存的小说 《石秀》 中就体现得非常充分。小说《石秀》就写出了这种施虐狂的心理。小说写结盟兄弟石秀和杨雄,石秀想出许多巧妙的计策,怂恿杨雄杀妻潘巧云。原来是石秀爱上潘巧云,但碍于与杨雄的友谊,不敢有所举动。后来知道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有私情,大发醋意,并告知杨雄,却被潘巧云用谗言逐出; 恋爱嫉妒与仇恨交并在一处,于是想将潘巧云置于死地。后来教杨雄用计诓骗潘巧云主仆上翠屏山,而施以极其残酷的杀害。他则在一旁欣赏潘巧云痛苦的姿态和那淋漓的鲜血、零乱的肢体,来满足他的施虐欲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秀的心理发展历程,从开始的爱她,直至最后毁灭她,展示了石秀的性变态心理。弗洛伊德在 《精神分析引论》中说: “他们当中有许多变态的人们,他们的性活动和一般人所感兴趣的相离很远。这些人的种类既多,情形又很怪诞”,这些 “不近人情的虐待狂者,专门想给对方以苦痛和惩罚,轻一点的,只是想对手屈服,重一点的,直到要使对手受重伤。”石秀在潘巧云被残杀的血腥场面中反而得到一种满足与愉悦。而这种心理恰恰被弗洛伊德看做一种 “潜意识症结”,“它们源自人心中未曾满足的性要求,代表着满足的一种替代力量。”石秀正是在被虐杀者的惨状中获得了一种变态的性满足与愉悦。
最后,近代梦学的应用。自弗洛伊德作 《梦的解释》以及心理学家发表种种梦的研究之后,梦学也常常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来。鸠摩罗什曾梦到长安妓女孟大娘之家,石秀曾梦见与潘巧云恋爱,花敬定曾梦到自己变军士强迫所爱的村女,这些都是作者运用梦理学的例子。这其中,当属 《狮子座流星》这个梦写得最为有趣。卓佩珊夫人想生儿子的欲望正在脑子里闹得不可开交,听了狮子座流星出现的新闻和巡警戏言,同旧日所闻的日月入怀生贵子的传说和射在眼皮上的朝阳,丈夫发梳的落地声,连结成一片,成此一梦,这就与弗洛伊德梦学的第三第四种原因相符合。弗洛伊德曾经对作家的创作动力的来源有一个分析,即认为未得到满足是创作动力的来源,作家 “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同时又明显地把它与现实世界分割开来”。其自身就充满了矛盾与内心的冲突。在这一点上,施蛰存的创作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他在创作幻想世界的同时,很巧妙地将幻想与现实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打通,这给读者的冲击是很强大的,自然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施蛰存堪称是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小说家,他这种地位的获得与其自身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密不可分。施蛰存自己也在 《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中说: “我的创作兴趣是一面继承了 《魔道》,而写各种几乎是变态的,怪异的心理小说,一面却又追溯到初版 《上元灯》 里的那篇《妻之生辰》而完成了许多以简短的篇幅,写接触于私人生活的琐事以及女子心理的分析的短篇。”他一直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探索,主要将性心理、人的潜意识作为重点,展示了对复杂人性的探究,在现代小说创作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影响深远。
评:心理分析最擅长,弗洛伊德深影响。注重人物潜意识,双重人格冲突上。
变态性欲善描写,性压抑下变态狂。近代梦学多应用,复杂人性深探访。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3497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3-04 05:09:14

更新时间:2020-03-05 08:10:59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