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有没有战略缺陷?

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有没有战略缺陷?

楼主:阿邦2020  时间:2020-03-26 14:23:47
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深入讨论了天下的形势和今后的去向。在这个历史性的会见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先来看一下史书上对《隆中对》的详细记载:
刘备问: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答: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把诸葛亮的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自董卓乱国以来,各地豪杰纷纷涌来,割据一方者不胜枚举。曹操与袁绍相比,名望低而兵力弱,但曹操还是打败了袁绍,其原因不仅仅是靠天时之利,也是靠智谋取胜。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号令诸侯,无法与之较量。孙权据江东之地,已历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善用人才,对他只能合作,而不能谋取。荆州北有汉水、沔水,向南可取两广物源,东与吴郡会稽相连,西又连通巴蜀。此兵家必争之要地,但刘表守不住这块地方,这可能是上天赋予将军的,将军可有这个打算吗?益州险要,沃野千里,物产丰饶,高祖凭此建立帝业。刘璋羸弱,张鲁又在北威胁着他,虽人口众多、国家富裕,却不知恩惠百姓,有才智之人都希望有一个贤明君主。将军既是汉室后代,仁义名声四海皆知,招纳天下英雄,渴望得到贤士,如据有荆、益二州,凭天险以卫领土,西与各夷狄和睦相处,南安抚少数民族,外与孙权结好,内修仁政;一旦天下局势出现变化,命一位将领率荆州兵马向宛县、洛阳进军,将军则亲率益州兵众由秦川东出,老百姓谁能不用竹篮盛食、以壶盛水来迎接将军呢?若能这样,那么,霸业可成,汉室亦可重兴了。
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历来颇有争议,尤其是现代的一些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更是对《隆中对》提出了质疑,认为《隆中对》存在很多的战略缺陷?《隆中对》到底是战略蓝图?还是一种谬论?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诸君商榷。


楼主:阿邦2020  时间:2020-03-26 14:23:47
有人质疑诸葛亮的《隆中对》存在战略缺陷,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跨有荆益,两路出兵”,这样就会分散兵力,从而会使北伐的效果打折扣。二、“南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存在问题,没有考虑到东吴对荆州威胁,也没有提前制定好战略防御。
先来分析第一个观点: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时候,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东南大部分地区也被孙权占领,在这种形势下,刘备除了占领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已别无其他选择。而当时刘备和诸葛亮身在荆州,只有等待时机夺取荆州,等实力强大,再夺取与荆州相邻的益州,这样就是水到渠成,不存在任何争议,所以《隆中对》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那么,“两路出兵”到底对不对?到底应该兵合一处还是两路北伐?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荆州和益州的地理状况,荆州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而且北有曹操,南有孙权,作为北伐的根据地不切实际。那么益州适合作为北伐的根据地吗?答案是: 比荆州更适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适合作为根据地,但益州的弊端是 : 道路崎岖,行军不便,尤其是粮草的运送太困难,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粮草的供应存在问题。所以说,如果只从益州出兵北伐,即使兵力有优势,也会因为粮草的供应问题而导致北伐失败。综合这些因素,我认为“两路出兵” 的战略是正确的,即:从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这样北伐成功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楼主:阿邦2020  时间:2020-03-26 14:23:47
再来分析第二个观点: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到底对不对?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天下三分以后,曹操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是最强的,地盘也是最大的(占据九个州),在这种形势下,孙刘就要联合抗曹,这样才可以发展壮大,否则就会被各个击破。赤壁之战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孙吴联合的结果。至于有人提出:《隆中对》没有考虑到孙权对荆州存在威胁,也没有制定出防御东吴的战略方案,从而导致后来的荆州易主。这是因为《隆中对》只是一个战略蓝图,它是一个宏观的战略方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在实践中灵活的改进,就像我们现在的企业所制定的五年或十年发展规划一样,具体的措施要在实践中制定和完善。所谓:“东和孙权”那是相对而言的,当东吴对荆州造成威胁时,就要积极去防御,但这个防御计划是驻守荆州的将领(关羽)去制定,而不是必须依赖诸葛亮一个人,所以说,荆州的丢失与《隆中对》没有关系。“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没有错,荆州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用人不当,要是派赵云或魏延驻守荆州,荆州未必会丢失。
楼主:阿邦2020  时间:2020-03-26 14:23:47
首先,感谢大家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结果倒推原因,正因为蜀汉没有完成大一统,因此后世才对《隆中对》发生了很多争议,但是,北伐没有成功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隆中对》,它只是一个规划,规划有没有实现,与执行力有很大的关系,还与当时的历史局势有很大关系,诸葛亮也是凡人,他不是神,他虽然做出了规划,但他无法料到蜀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失败 (关羽的突然北伐、刘备的执意伐吴、张飞被下属暗杀,孟达的叛变),而且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也不是他能左右的,刘备虽没有完成统一,但也建立了蜀汉帝国,这也是诸葛亮能力和智慧的体现,如果仅仅因为北伐没有成功而否定他,这不公平。

楼主:阿邦2020

字数:192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3-06 17:38:19

更新时间:2020-03-26 14:23:47

评论数: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