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读史札记(春秋篇)

读史札记(春秋篇)

楼主:莫我知兮  时间:2020-03-14 21:57:52

第二次宫廷政变
一、相关资料
1、《左传》:(鲁桓公3年,公元前709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鲁桓公4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鲁桓公10年)“秋,秦人纳芮伯万于芮”。
2、《竹书纪年》记载是“(晋武公八年)...取芮伯万而东之,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路史国名纪戊注“秋,秦侵芮。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万而东之”。
3、(鲁桓公9年)“秋,虢仲、芮伯、梁国、荀侯、贾伯伐曲沃”
4、古芮国位于现陕西省大荔县东南五十里处;“魏”则是山西芮城县,于古芮国隔黄河相望。与两地相邻的是古荀国、贾国、梁国以及曲沃。
二、相关问题
1、《春秋左传》是惜字如金,但对“伐”、“侵”、“袭”是有严格定义的,不用钟鼓、缓进,为“侵”。这就奇怪了,芮姜驱逐芮伯万在前,秦师“侵”芮在后,侵芮失败后,又会同王师去魏地抓了芮伯万并将芮伯万执送洛阳(东之)。一年后,芮伯万又被少数民族(戎人)接走(看来芮伯万与戎人的关系不错)。如果秦师是救芮伯万,那应该是大张旗鼓地“伐”而非“侵”芮。或者直接曲魏地保护芮伯万。
2、芮伯万是在鲁桓公10年归国复位,但前一年就由虢仲率领伐曲沃。虢仲是周桓王的重臣。
3、在芮伯万被驱逐的这一年,东方的郑国成功地扶持了宋国国君继位;第二年郑庄公还击败了周桓王,让周桓王彻底颜面无存。
这一年,居于南方的楚国,在楚武王的带领下开始对外扩张,《春秋》记载“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三、整个事件的逻辑思考
芮姜为驱逐儿子芮伯万一开始是联合秦国的,不曾想秦军尚未出动就政变成功了。第二年秦军大摇大摆的来索求利益,新政权不愿意(毕竟此时秦国还被视为蛮夷)加上秦军轻敌,结果秦军失败了。失败后的秦军迅速改变策略,与周桓王合作,赶往魏地,防止魏人利用芮伯万。并将芮伯万送往洛阳周王室。第二年芮伯万与戎人达成协议,并前往戎人部落(该部落应该距离秦、芮两国不远)。周桓王此次解救成功而信心大增,剥夺郑庄公卿士职位并联合蔡、陈、卫三国伐郑,结果王师大败,周桓王受伤,王师权威荡然无存。五年后(鲁桓公9年),虢仲受周桓王指示,联合芮伯、梁国、荀侯、贾伯伐不听话的曲沃武公,而秦国在背后提供支持,但此次征伐无功而返,鲁桓公10年,秦军护送芮伯万归国重新夺取政权。
四、小议
春秋早期有两次宫廷政变,另一次是郑庄公母亲——武姜想废除郑庄公而立小儿子——共叔段,但失败了。她的失败不是由于外部的干预,而是郑庄公老辣,早有防备。而10年后芮姜的政变成功了,虽然不知道她立了谁担任国君。但是在外部力量的干预下,她最终还是失败了。而这次政变所造成的后果远大于前一次。武姜的政变没有影响王室的权威。虽然之前发生过郑国抢收王田的麦子,也发生过周、郑交质的事件,但郑庄公毕竟没有与王室撕破脸皮。但这一次直接造成王室与郑国的武装冲突,且周桓王还被射伤肩膀,从而加速了王室权威的坍塌。
楼主:莫我知兮  时间:2020-03-14 21:57:52
补叙:芮国为姬姓国,所封的地方是战国初期秦魏反复争夺的河西之地,这地方土地肥沃,且离西周国都——镐京不远。可见芮国国君支系是王室近枝,与周王室有密切的关系。
在前有郑国宫廷政变失败的教训下,仍然敢发动政变,其太后——芮姜的出生虽不可考但一定是不简单的。其背后的政治势力应是与周王室相对抗的。环顾当时的国际形势,策动这次政变的外部势力,只有可能是秦国或曲沃武公(晋国小宗),最有可能的是曲沃武公,亲过最多只是想分一杯羹而已(此时的秦国已将国都从甘肃天水搬迁至今陕西凤翔县,距芮国不远)。
在当时曲沃武公已经杀了由周王室认可的晋国大宗的国君——小子侯,并不断发动向晋国国都——“翼”的进攻。
楼主:莫我知兮  时间:2020-03-14 21:57:52
读《春秋》有感
穷兵黩武岐山崩,平王无奈迁洛城;
禹鼎礼乐虽犹在,王室威权不复存;
诸侯相继开边土,中原从此乱哄哄;
齐桓晋文庄王事,何曾怜惜普通人。
2020年2月21日

楼主:莫我知兮

字数:157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3-12 10:20:47

更新时间:2020-03-14 21:57:52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