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第四千三百八十八帖 读《丽莎的哀怨》

第四千三百八十八帖 读《丽莎的哀怨》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0-04-08 19:17:48
读书破万卷(4388)•《丽莎的哀怨》
《丽莎的哀怨》,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上海现代书局1929年8月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4382)•<少年漂泊者>》。
《丽莎的哀怨》最初在1929年3月至5月的《新流月报》第1至3期上连载,1929年8月1日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蒋光慈自称创作这部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是表现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灭亡,新的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将代之而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人。小说着力反映了一个俄罗斯贵族妇女命运的沉浮以及她对失去的天堂的梦寐以求的变态心理。丽莎原是俄罗斯贵族妇中的“一朵娇艳的白花”,无忧无虑,自在安祥地生活在天鹅绒一般温美的梦境之中,正当她与年轻英俊的军官白根度密月的时候,俄国大地上发生了历史巨变,十月革命的炮声彻底震碎了丽莎温柔的美梦。而白根在“荣任”白匪团长之后,毫无人性地残杀贫苦农民,他的性情由原先的柔顺变得粗野狂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完全毁灭了丽莎和白根以往的天堂。丽莎被迫流亡到中国的上海,她虽然时刻怀念着往日梦境般美满的贵族生活,但她也清楚地意识到那往日的旧梦已经随着沙俄的灭亡而永不再来,眼前是凄凉的飘零生活,前程是恐惧和黑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感和绝望心绪笼罩着丽莎的现实生活。由于严酷的现实生活所迫,丽莎和白根都失去了往日俄罗斯贵族的“尊严”,白根日趋颓废,丽莎被迫去裸体舞场当舞女,白根心甘情愿丽莎沦为娼妓来换取衣食,残喘度日。最后丽莎染上了严重的梅毒,她终于选择了人生道路的最后一步——准备投江自杀,以了却残生。这部小说是蒋光慈最富探索性的作品之一,它着力刻画人物的情绪和变态心理,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出色的心理小说。作品以丽莎临死之前哀怨病苦的第一人称的自述写成,层层深入地展示了主人公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思绪。小说既揭示了丽莎对失去的天堂的哀怨,也写出了她心灵深处的忏悔,特别是描写了她深深忏悔当初没有嫁给曾经一度闯进她情感生活的木匠伊凡,因此失去了在伏尔加河畔过一个普通人单纯而幸福的生活的机会。她也忏悔与革命党人的姐姐薇娜的决裂,姐姐的胜利更加剧了丽莎内心的痛苦、羞愧和悔恨。这种多层次的心灵描写,不仅丰富了一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扩大和拓展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写出了苏维埃的胜利的历史影响。整个作品透过丽莎的内心世界,展现出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也不只是一个阶级的没落,而是一种深沉的、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的趋势。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把人物多变的命运,抒写了得淋离尽致,作品充满情感,一气呵成,克服了作者以往某些标语口号式的描写和人物脸谱化的毛病,显示了作者艺术上的创新意识。《丽莎的哀怨》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左翼进步文学中风格独具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艺术上的探索和思想情调的某种虚无倾向,致使小说长期受到论争。
有人认为作品社会认识价值较高,表明了“旧的阶级必然要没落,新的阶级必然要起来的社会进化过程”;在艺术上也摆脱了初期普罗文学的标语口号倾向,是一部“散文的诗,诗的散文”(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但更多的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作品的主观动机是和客观效果相违背的,客观上“只能激动起读者对俄国贵族的没落的同情,只能挑拨起读者由此而生的对于‘十月革命’的愤感”(华汉《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更有人严厉批评作者“代白俄诉苦”、“已流入反革命道路”。 但这部作品无论对蒋光慈本人,还是对左翼文学创作,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很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作品。
评:俄贵“娇艳一朵花”,自在安祥梦无暇。历史巨变碎美梦,丈夫白根性残杀。
被迫流亡到上海,“无可奈何落去花”。沦为娼妓换衣食,因染梅毒终自杀。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154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4-08 06:11:26

更新时间:2020-04-08 19:17:48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