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以下主要来自WIKI)

自组织,或者在社会学里,也叫做自发秩序,指的是一个从初始时无序的系统,通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局域性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总体上有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发的,无需外加控制的,经常来自于通过正反馈放大之后的随机涨落。最终产生的组织性,也是完全无中央控制,分布于系统的所有组成成分的。因而通常来说,这样的组织是可以自动的从局部扰动中存活甚至自我修复的。其中,混沌理论探讨的是在混沌不可预期的海洋中,自组织形成的那些可以预期的孤岛。自组织现象可以在许多物理,化学,生物,自动化和认知系统中发生。例如:结晶,流体热传导,化学震荡,动物种群,人造的和生物的神经网络,等等。

自组织通常有三个要素:
1.强烈的非线性动力学,经常但也不是必须的正像或负向的反馈
2.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平衡
3.多样的互动

就原理上说,一个确定性的动态系统的自动的演化方向,总是趋向于一个可以用几个可能状态环绕的“吸引子”的盆地来描述的平衡态。一旦达到这个动态平衡,整个系统的进一步演化,就会受限于保持这个吸引子。这种约束,意味着组成系统的各成分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协同的关系。换句话说:每一个子系统都适应了所有其他子系统形成的环境。

一个控制论专家把这个原理描述成“来自噪声的秩序”:自组织是通过随机扰动(噪声)的推动,而历经了它的各种状态,从而增加了它到达一个“强”而“深”的吸引子的“盆地”,然后很快成为那个吸引子的状态。类似的,一个热力学专家把这个原理描述成“通过涨落达到秩序”或“混沌中的秩序”。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在物理中的自组织可以在相变和自发的对称性破缺中发现,如经典物理中的自发磁化和晶体生长,激光,量子力学中的超导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等。自组织的临界态可以出现在动力学系统,摩擦学,和圈量子引力(一种大统一理论的尝试)中的自旋泡沫中。

在生物中的自组织,广泛出现于下面的现象:自发的蛋白质折叠和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形成,脂类双分子细胞膜的形成,发育生物学中的形态的形成,人体运动时的协调,昆虫和哺乳动物的社会性行为,鸟类和鱼类的集群行为,等等。

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组织可能在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中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子的进化,形态的形成。这还没有算上推动细胞中的生化反应的能量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依赖于不断的吸收外界能量的热动力的开放系统,细胞中的那些反应体系不光是自组织的,更是自催化的。自组织不能代替自然选择,但是它对进化能够如何演进和形成一些组织的机制进行了约束,进而让进化得以发生。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总结一下:热力学统计物理,和自组织理论,在系统层次对自发产生的演变,包括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提出了可以实现的机制,并说明了:我们这个看上去确定的世界,实际上是如何建立在其组成成分的偶然性变化和涨落的基础上的 -- 大爆炸产生的宇宙,就来自于偶然,由此开始的不可逆的时间进程中,又通过一步步偶然的演化,出现了自然界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自然界的一次次偶然选择,有了我们人类的诞生。现在:我们有机会通过我们的选择,影响这个进程 -- 偶然选择,才是自由意志的温床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Ridiculogical 2017-05-21 18:25:11
(以下主要来自WIKI)
自组织,或者在社会学里,也叫做自发秩序,指的是一个从初始时无序的系统,通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局域性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总体上有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发的,无需外加控制的,经常来自于通过正反馈放大之后的随机涨落。最终产生的组织性,也是完全无中央控制,分布于系统的所有组成成分的。因而通常来说,这样的组织是可以自动的从局部扰动中存活甚至自我修复的。其中,混沌理论探讨的是在混......
-----------------------------
自组织,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的“设计”过程:用相对简单的材料和组成部分,通过和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以及对随机涨落的放大效应,比较快的历经一些可能的状态,最终得到一个动态稳定的复杂系统。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在生物进化的进程中,自组织首先是可以一步步将简单的有机物蛋白质组合成生命和遗传物质 -- 现在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生命首先来自于RNA,然后从RNA反向形成DNA。在实验室里,科学家已经能够模拟自然条件合成RNA的大多数组件,距离完全模拟有活力的RNA,还有几个难关需要克服。

有了RNA和DNA之后,自组织的机制可以让DNA和周围环境互动吸收营养物质形成具有生命特征的蛋白质组织,并发育形成成熟的个体。而且,在DNA复制过程中的偶然因素,也会造成一些变异,大多数的变异是无助于甚至有害于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的,携带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就会死亡,这些变异就会消失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而少数那些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就会增大个体的生存几率,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遗传给下一代 -- 逐渐的,这种影响也会通过族群的自组织过程改变这个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将这种有利于生存的基因散布给更多的族群中个体,慢慢的,一个新的物种就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变异仍然在进行,新的基因形成的物种在这种“微调”下也越来越好的适应环境 -- 进化于是就发生了。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通过对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的自组织的研究和很多相应的数学计算,现在的社会学也运用自组织理论来解释许多人类的集体行为和社会,经济,文化的现象。

在人际信息传播中,一次信息交流可以继续产生新的传播,这个不间断的动态传播过程可以让一个社会系统做到自我实现:我们每个人就像是一个个和环境互动的感觉器官,最终可以进化成一个社会系统或组织。比如:很多技术标准的组织,行业工会,慈善团体,等等。

如果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每个人在这个自组织的经济中通过各种交易进行协作,从而形成自由市场经济的自发的秩序。那么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1)中央计划会降低自组织经济的效率 2)经济萧条是市场经济失败的表现,需要国有化来代替。-- 对于这个意识形态之争,大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采用中间政策:采用市场经济并加入指令干预的混合经济形式。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在上个世纪,就科学和宗教问题,美国先后有过3次针对杰出科学家群体的问卷调查。第一次是在1914年,一位社会学家 James H. Leuba 根据1910年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列出的名单,对400位“大”科学家进行了调查,问题是关于人格化上帝,永生或者复活是否存在。结果是:32%的科学家相信人格化上帝,37%相信永生。1933年,他又重复了这个问卷调查,结果在“大”科学家中相信人格上帝的人下降到13%,相信永生的科学家下降到15%。在这两次调查中,生物学家中相信上帝和永生的人的比例,都小于物理学家。而1933年的调查中,只有2%的心理学家相信永生。 -- 很明显,相信上帝和永生的科学家的人数在显著下降,他预言:这个比例在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1998年,一位科学史教授和一位科学记者进行了一次类似的问卷调查,对象是国家科学院院士,证实了这个说法:只有10%的院士相信上帝或永生,而生物学家的比例更是只有5%。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水水的我 2017-05-23 22:45:51
最近也再想。这里讨论的意志,都是正常的意志。我想问问,精神病对世界的认知,是怎么产生的???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世界的认知。精神病对世界的认知,显然是另一类。如果说精神病,都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宗教呢,也一样啊。
-----------------------------
精神病对世界的认知,因为脑神经的病变而出现了扭曲 -- 就像被病毒感染的电脑,其思维无法正常进行。

而对于宗教的情况则有不同:他们是人们面对未知问题寻找出的答案 -- 只是方法和科学不同,但不能说这些努力都是错误的。他们的思维过程仍然是正常的,只是对互相矛盾和零星缺少的信息,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感觉,而不是理性进行推理,其结论也不可能得到实际验证。宗教更加关心的,是那些超出物质世界的精神,这些问题,更多的是科学无能为力的,在这些方面,两者并无冲突。-- 注重精神并不是病。

所以:对所有日常工作,甚至科学研究工作,拥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完全没有障碍的。他们的信仰,更多的是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的选择出发点有所不同 -- 我觉得,如果你只看一些认知结果,宗教和非宗教之间的不同,更多是来自起点,而不是过程。也许对一些注重认知结果的心理学家来说,宗教信仰近乎精神病变,但我认为:这是因为心理学很难分辨思维的起点和过程的区别,造成的。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2003年,一个针对进化论和宗教信仰的研究显目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问卷调查,对象是
全世界271位院士级的生物学家,最后收回了149份问卷。这些生物学家的专业研究至少包含了一下分支中的一种:进化,物种分类,生物种群,生物遗传,古生物,系统学和生物适应性。问卷的问题也对宗教人格化的上帝,自然神上帝,无信仰中的无神论,自然主义,不可知论,等做出了区分。

最后的结果是:不到5%的生物学家信仰宗教上帝,10%的信仰自然神上帝(类似造物主),多达78%的不相信有任何超自然因素。其中,73%的人相信生命组织就是纯粹的物质的,23%认为其中既有物质也有精神性质。

但是当问到进化论和宗教信仰的关系时,只有8%认为两者是不同领域的理论,不相干也不存在矛盾,更只有3%的人认为进化论只是宗教神创论的一种可能表达。-- 这些答案应该来自于有神论者。但是在其他人中间,象著名的道金斯那样认为进化论和宗教信仰之间不可调和的生物学家,只有17%的占比。更多的,多达72%的生物学家,认为宗教信仰只是人类进化出智能之后的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可以看作是生物进化的延伸,并且其信条也是可以随着社会演化而变化的 -- 总之,他们认为,进化论可以包容宗教信仰而不发生直接冲突。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水水的我 2017-05-23 22:45:51

最近也再想。这里讨论的意志,都是正常的意志。我想问问,精神病对世界的认知,是怎么产生的???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世界的认知。精神病对世界的认知,显然是另一类。如果说精神病,都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宗教呢,也一样啊。

—————————————————

@Ridiculogical 1190楼 2017-05-24 07:43:00

精神病对世界的认知,因为脑神经的病变而出现了扭曲 -- 就像被病毒感染的电脑,其思维无法正常进行。

而对于宗教的情况则有不同:他们是人们面对未知问题寻找出的答案 -- 只是方法和科学不同,但不能说这些努力都是错误的。他们的思维过程仍然是正常的,只是对互相矛盾和零星缺少的信息,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感觉,而不是理性进行推理,其结论也不可能得到实际验证。宗教更加关心的,是那些超出物质世界的精神,这些问...

—————————————————
@水水的我 2017-05-24 23:10:18

宗教刚建立时,都是按精神病处死了吧。你这是以后人的观点看待宗教。如果宗教刚建立时,没几个会相信。就像地心说的哥白尼,被烧了。
-----------------------------
单就历史来说:早期的宗教信仰来自神话,神话是文明的最初的表述形式。早期的宗教对社会的认识和文明是有推动作用的。比如荷马史诗时代的希腊多神教。后来随着社会认知的进步,宗教迷信的一面越来越显现,才会有更加理性的一神教在罗马帝国的混乱中崛起,更加追求众生平等的佛教在种性的印度崛起。中国的宗教,则一直受世俗政治压制,未成气候。

-- 知道老兄对心理学研究很多,我只能从我更加擅长的科学和历史角度发挥一二了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接着聊进化生物学家的问卷调查)

宗教信仰是来自于智人的社会性现象,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这个观点,虽然被大多数生物学家认可,但是社会学家和人类文化学者还是认为宗教信仰还是直接来自文化的演变,和生物进化关系不大。

另外,这个问卷还专门询问了一个问题: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结果,79%的生物学家认为:尽管我们的遗传和环境决定了我们的生命组织,但人类仍然具有自由意志。只有14%选择人类没有自由意志,7%弃权。

-- 实际上,大多数人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是因为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并非考虑这个选择是自由的,还是预先决定的。。。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我们看到:大多数对进化论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的生物学家,仍然对宗教信仰保有相当的宽容,他们自己也都还是具有各不相同的哲学观念:唯物的,唯心的,无神论的,有神论的。同样的情况,在物理学家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那么我今天想说明一个问题:哲学思辨或者奇思妙想和科学思维之间的区别。

我们研究任何一个对象,都是一个有起因,有目的,有结果的过程。就个人的体验来说,哲学思辨和物理上的思考可能区别不大。但就科学方法论来说,就要求所有科学的思考必须立足于可以实验检验,可以证伪。这就需要有清晰的物理模型,以及把模型量化的数学描述。这就像美术作品和工程图纸的区别:对外行的感觉来说,他们都是画画,可是作图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艺术品是唯一的才有价值,其价值也是对可以欣赏的人才存在。就像自家孩子自家疼,价值上亿的大师作品因为打动比较多的人的心,而艺术价值极高。工程图纸则必须可以做到精确复制,而且不论你是否正确理解或解释其背后的原理,最后都能根据图纸造出一个个工业成品,这个图纸才有价值。否则就是一张废纸。-- 前者就是个人的奇思妙想,以及由此而来的哲学思辨。而后者,就是符合科学规范的思考过程。

同样:如果我们以艺术品的“完美”来要求工程图纸,这个标准就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了。科学家用实验观测+数学计算的方法,得到了一个精确的图纸,这个图纸叫科学理论。这个图纸很好用,不管你情不情愿,只要用了它,就能得到许多好东西,解决无数实际问题。

如果你现在说:这个图纸不好,不和我的口味,不够艺术。现在我要发挥一下,这里添一点,那里加一点 -- 说白了,就是脑补了一下。这下好,你把一个精确无误的工程图纸,改成了一副你自己看起来“很美”的写意作品。

-- 你现在跟我说:看看,我的作品多完美!我只能说:呵呵,好有个性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朱横耳 2017-05-27 17:09:44
闲来谈一下"熵"这个概念,顺便替逻辑顶下贴
熵这个概念和逻辑的这个帖子的内容关系密切,我觉得有必要说得再清楚些。
一般科普书把熵表达为混乱度、无序度,但没有详细分析。在此从平衡态角度细说一下。
系统的平衡态,指系统内物质和运动在统计上达到完全均匀。比如一瓶气体,气体分子在运动,从每一个分子的运动来说,都在剧烈变化,但总体上统计一下,这瓶气体的平均运动速率不变,宏观上表现为温度保持不......
-----------------------------
@朱横耳 2017-05-27 21:56:23
接以上
按四种平衡态,我们可以把熵“较小”的情况也分为四种:
1、温度不平衡的态:比如说从杯底加热的一杯水,受热的杯底与上面较冷的水;比如表面温度数千度的太阳和表面平均温度不过十几度的地球。
2、化学不平衡。存在朝一定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假如我们把化学平衡这个概念推广到其他方面,比如说生态系统中狼和羊的关系,把狼吃羊看作一个化学反应,那么在狼与羊这个生态系统中也引入了有序无序熵增......
-----------------------------
熵和有序结构的统计概念,引出的系统性的研究方式,是整个西方科学在过去几百年的分析后综合的方法之外,找到的综合各个组成成分的状态,在系统层面直接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这个方法被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社会学,城市和交通管理,等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限制系统方法取得更大成就的局限主要在于:

类似像在生命现象这样的系统中,宏观的有序结构,是如何从微观的无序状态,经过长时期的生物化学进程中演变而来组的 -- 这个问题,还没有从实验或数学计算中得到确切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同时回答了时间的由来:微观中本来可以时间反演的无序涨落,因为可以组合成结构组织,这个组织结构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时间箭头的方向。

这个问题,关键就是:精确的数学物理方法,如何处理大量的偶然性事件,并从中得出有意义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有赖于数学方法的一次革命,或者是我们的计算机处理大数据的算法和能力的突破。

当然在哲学上,那些坚持决定论观点的人,会反对这条道路能够得到最终结果的可能性。他们会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更高的目的在背后推动,自组织的偶然也一样。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不完美的事物的背后,体现着一个不变的和自足的最高法则.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我的一位坚信决定论的同学曾经说过:他经过仔细考察,得出的结论是:热力学统计和混沌自组织理论是相互矛盾的,我相信,就是基于这种哲学考虑。

对于决定论来说,世界的背后,是一个可以确定的唯一的最高规则 -- 这个规则可以是上帝,或者是造物主。如果把热力学统计的热平衡过程的时间不可逆,解释成最高规则的一部分,那么对于自组织系统这种不假外来,一切组织形式,或者运动规律在系统内部的协同互动中偶然生成,事物还可能以其它形式存在的理论,就发生了逻辑上的矛盾。

从这个认知过程来看:热力学统计是在机械决定论统治了几百年的科学界打出了一个大裂缝,但还不足以彻底突破。自组织系统理论才是对决定论的致命一击 -- 如果它能在数学或实验上取得革命性进展的话。

老实说:我个人对这个前景并不十分看好。因为:我怀疑精确的数学能够完成自我救赎,完美演绎偶然和不确定性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如果让思维再发散一点,我还想探讨一下,生命中“超自然”是否存在,以及它可能的影响。

对于人类无法认知的“超自然”的可能存在,我们如何应对,就是哲学和宗教的重要分水岭,也是各类信仰的关键分别。简单来说,这里有两种可能:1.“超自然”存在 2.“超自然”不存在。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存在超自然),我们把他作为人类永远无法认知的部分敬而远之,是最合理的做法。此时,认为“自然”大道的存在根本上是“不可知”的,和认为实际上存在“超自然”,是二而一的事情,因为此时无论是相信或不信自然,其认知处理的方法没有什么实际不同,其最终的可认知范围也不会有什么不同。而如果进一步想要掌握这种人类理性之外的力量,借助于神秘主义或某种宗教迷信就成了惟一选择 -- 当然那更像是一种徒劳选择,因为掌握“超自然”是不可能的,是以放弃人的一部分理性,为非理性驱使为代价去追求的幻像而已。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不存在超自然),那么我们信仰自然哲学的人,会千方百计用人类的智慧来理解,并且可能的话,进一步掌握自然的力量帮助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反过来,先假设存在“超自然”的人,他们的进取心就受到了影响,可能就在貌似“超自然”的力量面前停止了人类的理性思考 -- 此时,承认“超自然”而又强调“不迷信”的任何神秘主义哲学或宗教,反倒可能是最没有作为的一种逃避的选择。而真正能够全身心的信仰宗教的人,因为他们会认为用人的理性来掌握这种力量是得到宗教意义上的解脱的必由之路,反而会孜孜以求,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综合以上,我的选择是:“相信”自然哲学的理念,是因为这是更具备进取心的一种信仰选择。另一种的信仰选择是不放弃人的理性的真正的宗教信仰(其结果和我的自然信仰可能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可以认为在效果上是等价的),最坏的选择是什么都不信,或者:放弃一部分人的理性的迷信或神秘主义哲学:信某种无法描述的“神秘”,还不如信自然,信上帝,信佛祖,或者信“客观精神”,来得更加实在些。。。

-- 真正的信仰和迷信的区别,就像直立的人和匍匐的人的区别。不信自然而相信超自然,实际上是不信自己,也不信我们认知到的世界,所以就希望世外的某样“可能”存在能赋予这一切以意义 -- 只是:一旦相信了这种“可能”,甚至都无法追究这个可能之外的其它的各种可能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有朋友问起,我就赶鸭子上架,就易经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声明一点:对易我实在没什么研究,所以只是就一点点皮毛的了解,做一些个人观点强烈的评述。希望有高人能够指正。

易经是六经之一,现在的学者有一种观点:百家争鸣之前,历史上的六经并不是儒家的经典,而是官方的学术典籍,学习六经和练习六艺,都属于当时的贵族垄断的知识阶层的基本功课。所以:六经可以看作是华夏文化,特别是周早期就有的经典。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贵族势力衰落,孔子一类的贵族学者生活无着,开始接触平民阶层,于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把原来的贵族的学问,教给愿意学习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子弟,开创了游学和教育的风气,也因此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也包括他对六经的态度。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将易经当作是古人的学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某家某派的学术文章。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那么易经在古人的学问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位置哪?

首先来说,易经主要讲的不是本体论的大道,也和为人处事的道德原则无关,更不是政治制度,而是古人观察事物变化之后,试图通过某种方法对其进行分类,找出其中变化的规律 -- 我认为:易经是一个方法论的典籍,它所探讨的方法,就是如何描述和预测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易经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就对应了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在古人的学问体系中,易经就是探讨建立世界观的方法论。

在了解易经的方法论之前,还是不得不重申一下古人的世界观到底是什么。对此比较完整的描述,还是要看黄老之学,比如道德经中的描述。道可道,非常道 -- 古人的世界观中,始终认为茫茫大道终究是介于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是不可以用精确的文字语言进行定性的描述的。或者说:中国人的思维中,大致上是倾向于不可知的偶然因素的变化,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阴阳五行的变化之道,才是世界的本质。

既然世界的本质是偶然的,大道不存在一定之规,那么用来认知大道和规律的方法,必然就要注重对变化的把握 -- 变化之道,就成了易经的核心。要描述一个不断变化的规律,就需要进行计算其中不断变化的关联因素的影响 -- 因而首先是对变化形态的分类,有了8卦乃至64卦的分别,对如此众多的因素和形态之间的变化,就需要强大的计算方法。因而“数理”的算法,就成了解决问题,乃至预测未来的关键的方法。“数”,也就成了当时一个合格的学问家需要掌握的六艺之一的重要本领。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对照一下:西方世界观的主流的柏拉图学派,和随后的变化,都是强调的范式和公理的逻辑体系。是先假定世界有一个预置的模板和先验的原理,然后通过逻辑和数学演绎得出对世界的理论知识,再去和实际情况稍加对照,就得出了对事物比较可靠的解释和预测。这里从归纳出的原理(公理)-》分析推理-》结论的方法论,就是科学思维的主要模式。现代科学,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实验验证这一步。

中国人的学问(某种程度上,也是印度人的学问),则正好相反 -- 我们的祖先,始终强调的是一个没有先验的原理的世界。世界是一个在偶然的不断的变化中自我实现的世界,甚至可以是轮回的世界。这里不存在世界之外的最高原则。要把握这个世界的规律,我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描述所有可能的变化因素和中间状态,然后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得到最可能实现的状态,以及要达到这些状态我们需要进行的努力方向。

-- “大衍之数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说的就是:我们经过周密的计算,得到了七七四十九种变化的可能,最后就可以“收敛”于一,得到那个圆满的规律。当然,由于人力有时而穷,我们算出来的四九,和最终的圆满无误的五十,还是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其中还是充满了不可知的变化(变数)。

楼主:Ridiculogical

字数:39303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3-25 05:07:00

更新时间:2021-02-26 12:38:29

评论数:169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