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古希腊列国志】〈长篇连载〉

【古希腊列国志】〈长篇连载〉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雅典(六):黄金时代2

(3)对外行动
①根本原则
伯里克利的对外政策以扩大雅典的势力和利益为根本原则,力图在加强控制提洛同盟约基础上,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撤同盟为敌,建立雅典在希腊世界海陆两方面的优势和霸权。
②雅典与斯巴达
公元前461年客蒙被放逐后,雅典与斯巴达关系急剧恶化。雅典与阿尔哥斯、帖萨利亚结成反对斯巴达的同盟,在科林斯湾发展力量,对麦加拉施加保护,控制北部科林斯地峡,伯罗奔尼撤同盟的重要成员科林斯和埃基那受到威胁。伯里克利强调埃基那是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的障碍,必须除去。公元前458年,雅典同科林斯以及埃基那交战获胜。公元前457年,斯巴达参战,雅典最初失利,但随即整军北上,控制了鲍伊奥提亚和罗克里斯地区。同年,伯里克利主持完成了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城墙修建工程,既加强了陆地防御力量,更确保了雅典与海上的交通联系。与此同时,埃基那试图摆脱雅典控制,战败投降,实际沦为雅典属国。公元前455—454年托尔密德斯和伯里克利相继率领海军侵袭伯罗奔尼撤半岛周围地区,重点用兵于科林斯湾一带,雅典在希腊半岛的势力达到顶点。
③雅典与波斯
雅典与波斯的战争一直未曾停止,而且从公元前459年起开辟了新的埃及战场。公元前454年,雅典在埃及惨败,一些盟邦在波斯支持下脱离提洛同盟。面对不利的形势,伯里克利对雅典的力量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他首先与客蒙和解,并暂时缓和同斯巴达的冲突,于公元前451年达成五年休战协议。雅典空出手来后,由客蒙率领同盟海军,大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49年,双方议和。
④同盟
伯里克利倾全力于加强控制盟邦,变提洛同盟为“雅典海上帝国”。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由提洛岛迁至雅典,直接受雅典支配,盟金实质上变为“贡金”。同盟会议此后不再召开,由雅典发号施令处理有关事务。一度脱离同盟的米利都和埃列特里亚等邦被迫再次入盟,雅典向那里派出驻军和监察官,建立宣誓效忠于雅典和民主政体的傀儡政府。为强化雅典海上霸权、防止盟邦叛乱和解决土地问题,伯里克利确立军事移民制度,强占安德罗斯、纳克索斯、列姆诺斯和伊姆布罗斯等岛土地,分给雅典公民,以重装步兵身份长期驻屯。公元前449年,伯里克利率军赴赫尔松涅索斯,平息当地战事,增派军事移民,控制爱琴海通往黑海的通道。从公元前454到公元前449年,缴纳盟金的城邦数约135名增至155到173名之间,大多数都处于属国的地位。
⑤外交攻势
在结束波斯战争和加强“帝国”统治后,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48年发动外交攻势,派使节邀请希腊各邦参加在雅典召开的泛希腊大会,讨论重建被波斯焚毁的神庙、履行鲜祭誓言、保持海上自由和确立希腊世界和平等事宜,企图使雅典以盟主身份执希腊世界之牛耳。但是,伯罗奔尼撤同盟拒绝了这一建议。公元前447年,战事再起。尽管伯里克利一再劝阻,托尔密德斯仍进军鲍伊奥提亚,结果败亡。优卑亚岛各邦和麦加拉皆叛,斯巴达大军进逼阿提卡。伯里克利率军两次进入优卑亚岛,迅速平定反抗。公元前445年,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缔结三十年和约,希腊半岛基本恢复公元前461年时形势。
还在三十年和约缔结期间,伯里克利就采取逐出居民、没收土地、扣留人质和强迫宣誓效忠等一切手段,对雅典近邻优卑亚岛各邦进行严厉统治。议和后,他继续保持常备海军三列桨舰六十艘,供随时调遣。伯里克利与埃及和色雷斯保持友好关系,吸收位于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的列吉昆和列昂提诺伊入盟,并积极开发爱琴海北岸,先后在布列阿和斯特律蒙河口组织军事移民和建立殖民地阿姆菲波里斯城。公元前443年,由伯里克利发起,雅典组织希腊各邦向意大利半岛南端叙巴里斯故址进行联合殖民,建图里奥伊城。公元前440年提洛同盟的拥有独立舰队的强大成员萨摩斯,为维护自主权拒绝雅典仲裁其与米利都之间的冲突,伯里克利遂统率海军进攻萨摩斯。虽然战争出现反复,萨摩斯得到波斯的支持,拜占庭也起兵反对雅典,但伯里克利指挥有力,沉着作战。萨摩斯经过九个月的围困,终于公元前439年投降,毁城墙,献人质,交舰队,赔巨款。公元前437年,伯里克利率领庞大舰队驶入黑海,支持当地希腊殖民城邦的利益,占尼姆典昂良港,派战舰帮助西诺佩人逐出僭主,鼓励雅典人赴西诺佩移民,占领土地。雅典不仅完全控制了爱琴海,而且在黑海扩张势力。
虽然签订了三十年和约,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矛盾仍在发展。在雅典对萨摩斯作战时,斯巴达就曾召开向盟大会,讨论是否出兵援助萨摩斯的问题。伯里克利深信战争不可避。因为除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斯巴达支持的贵族寡头政治根本对立外,他所推行的建立雅典霸权的政策,特别是当雅典向科林斯的势力范围扩张时,势必激化雅典与科林斯之间的斗争,并引起斯巴达的不安和干预。从公元前434年伯里克利开始在各方面作准备,坚定地迎接这场决战的到来。他曾警告雅典人说,伯罗奔尼撒的战争正在向他们逼近。公元前433年,在伯里克利的推动下,雅典与科西拉缔结军事防御同盟,介入科林斯与科西拉之间的战争。公元前432年经伯里克利发起,雅典下令禁止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麦加拉与雅典势力范围内的任何市场和港口往来;并派军队进攻科林斯在爱琴海北岸的重要殖民城市政特伊达伊亚。斯巴达召开公民大会和同盟大会进行讨论,决定开战,先派代表向雅典提出废除麦加拉禁令和尊重希腊各邦独立的要求。在讨论对策的雅典公民大会上,伯里克利慷慨陈词,反对向斯巴达作任何让步,决心应战。
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斯巴达大军进入雅典境内。伯里克利对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优缺点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决定采取退守雅典城,避免在陆地上与勇敢善战的斯巴达重装步兵硬拼;发挥海军优势,保证海上交通和侵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的战略。第一年的战争基本上按照伯里克利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在为阵亡将士举行国葬的典礼上,伯里克利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演说。他从根本制度和生活方式上热情地歌颂了雅典的伟大成就,清晰透彻地表述了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总结了他四十年来的政绩。伯里克利明确宣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4)伯里克利时代的结束
然而,意料不到的灾难降临了。在战争破坏和城里难民密集的情况下,公元前430年雅典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居民大量死亡。眼看城外围园备受敌军蹂躏,城内病魔肆虐,尸体横陈。雅典人心混乱,怨声四起,一度向斯巴达求和未果。伯里克利的政敌趁机活动起来。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伯里克利的好友阿纳克萨哥拉斯和菲狄亚斯己先后受到他们的指控而被迫离开雅典。连阿斯帕西亚也遭到了所谓不敬神的控告。现在他们直接攻击伯里克利,把战争的不幸归咎于他,伯里克利被判罚款。但是大敌当前,雅典仍需要伯里克利的领导。但在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再次当选将军后不久,瘟疫便带走了他的生命。伯里克利的时代结束了。
(5)经济文化
随着波斯战争的终结和雅典霸权统治的确立,爱琴海上战事基本结束,猖獗一时的海盗活动受到抑制,商船通行无阻,伯里克利又迫使盟邦统一位用雅典的银币和度量衡制,雅典及其盟邦的奴隶制经济更加发达。比雷埃夫斯港经伯里克利邀请米利都建筑师希波达莫斯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建设,面貌焕然一新。雅典与色雷斯、黑海周围、小亚细亚西部、东部地中海、北非和西部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联系,其冶金、造船、兵工、制革、建筑等业驰名遐迩。雅典的农业也卷入货币经济之中,大量种植葡萄、橄榄然后制成酒和油外销,而本国居民的粮食消费约有三分之二依靠进口。由于完全掌握同盟金库,雅典财政收入骤增。充裕的财政收入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每年因担任公职和服军役而从国家领取公薪或津贴者达两万人,约占成年男子公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伯里克利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古典希腊文化的推崇者和倡导者。他的理想和抱负是要使雅典不仅登上希腊世界霸主的宝座,而且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利的时代是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希腊世界著名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大师都荟萃于雅典,聚集在伯里克利的周围,授课讲学,寻求真善美,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杰出的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雕塑家菲狄亚斯和悲剧家索福克勒斯与伯里克利过从尤密。伯里克利的妻子米利都人阿斯帕西亚,才华出众,智慧过人,受到苏格拉底的推崇,不少哲学家和艺术家成为她的座上客,很多雅典人甚至一些妇女来向她求教。伯里克利年轻时即主办戏剧演出,主政期间又通过了给贫苦公民以观剧津贴、举行节日音乐竞赛和修筑奏乐馆等措施。从公元前447年起,伯里克利大规模修建雅典卫城。他动用同盟金库贮存,先后兴建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正门、赫淮斯托斯神庙、苏尼昂海神庙、埃列赫特伊昂神庙,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各种塑像、浮雕等精美绝伦、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杰作。伯里克利为发扬光大希腊古典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化政策是与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紧密相连的。无论是修建公共工程还是举办节日演出,其目的全是为了巩固民主政治,改善广大公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树立雅典的光辉形象来吸引希腊各邦的景仰和向往。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雅典(七):衰落1

7.衰落
雅典利用“提洛同盟”,扩张自身势力,演为“雅典帝国”,让斯巴达所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深为不满,终于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长达二十多年的内战中,雅典在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使雅典承受致命性的打击,加上斯巴达也在波斯帮助之下,建立海军,终于打败雅典,战后,雅典丧失了强国地位,也标示著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公元前 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404年战争以雅典失败告终。提洛同盟瓦解。雅典一度屈从于斯巴达。公元前404年民主政体被推翻,“三十僭主”肆虐一时。公元前403年民主政治得到重建。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雅典利用波斯和忒拜等希腊城邦与斯巴达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自己的势力,于公元前378年建立了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一些发展;但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剧,矛盾加深。从公元前4世纪50年代起,新兴的马其顿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在色雷斯和黑海海峡地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雅典的独立和安全。雅典内部反马其顿派和亲马其顿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派交替占据上风。公元前338年的喀罗尼亚之战,马其顿压制了雅典。公元前2世纪中叶,雅典并入罗马版图。
(1)三十僭主
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国王吕西斯特拉图[Lysistratus]占领雅典时(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寡头政治的傀儡政府,处于斯巴达的保护下,称作三十僭主。三十僭主由柏拉图的两个舅舅领导,才华横溢的克里蒂亚斯〔Critias」和年轻得多的查米德斯[Charmides]。
三十僭主的历史背景是当时希腊处于斯巴达是统治之下。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打败雅典,从而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这个政府就是三十僭主了。当时的希腊是有各个城邦组成的,斯巴达原本只是希腊众多城邦中的一个。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一个平原,这个平原名字叫做拉哥尼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一群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入侵了拉哥尼亚,他们将拉哥尼亚城内原有的城邦全部毁去,自己则居住了下来。这些多利亚人就是后来的斯巴达人。
斯巴达以纪律严明、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闻名,斯巴达军队所到之处都是非常残酷的景象。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为首的联盟军和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了。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才结束,期间交战双方停战过几次,最后一斯巴达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甚至改变了希腊这一整个国家。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曾经繁荣的古希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开始由盛转衰。基本上希腊所有的城邦都参加了战争,整个希腊语世界都是这场战争的战场。有学者直接称这一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三十僭主被斯巴达人建立起来。
在他们恐怖统治的八个月中,三十僭主杀死了许多雅典公民——几乎比战争最后十年中 斯巴达军队杀死的雅典人还多(梅耶尔〔Eduard Meyer,1884-1902〕,《古代史》〔Geschichte des Altertums〕第4版,斯图加特,1953-1958年,第五卷,第34页)。许多温和派逃离雅典。但是在公元前403年,柏拉图24岁的时候,克里蒂亚斯和斯巴达驻军受到卷土重来的民主派的攻击并被击败。民主派最初只有七十人,由色拉西布洛斯〔Thrasybulus〕和阿尼图斯〔Anytus〕领导,他们首先占据比雷埃夫斯,柏拉图的两个舅舅在那里阵亡。有一段时间,他们的寡头政治的追随者在雅典继续恐怖统治,但是他们的军队处于混乱和瓦解状态。在证明自己无能力统治之后,他们最终被他们的斯巴达保护者所抛弃,斯巴达保护者与民主派订立了一个条约。这项和平的条约重建了雅典的民主政体。因此民主的政体形式在最严峻的考验下证明了它的优势的力量,甚至它的敌人在几年之后也开始认为它是不可战胜的。
恢复的民主国家重新建立正常的法律状态,就为“毒害青年罪”对苏格拉底提出诉讼;它的意思十分清楚:他被指控毒害了亚西比德「Alcibiades〕、克里蒂亚斯和查米德斯,人们认为他们应对雅典的战败和三十僭主的血腥统治负责。在他的辩护中,苏格拉底强调他不赞成三十僭主的政策,他曾冒生命危险公然反抗他们把他牵连到一件罪行中的企图。他也说明他宁死也不愿被阻止向青年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因为被判决有罪,他成为言论自由权的第一个殉难者。
三十僭主的建立对雅典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三十僭主的影响主要就是结束了雅典的民主政体,又加快了雅典完整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因为在三十僭主统治时期,只有少数人有公民权,大多数的无产者是没有任何权利的。三十僭主还在雅典实行恐怖统治,杀害了众多的雅典民主领袖人物和一些三十僭主中的温和派人物。
三十僭主是在斯巴达的保护下,建立在雅典的一个寡头政府。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就已经不复存在。这个由斯巴达人授意下建立的三十僭主,是个明显的专制统治。三十僭主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克里蒂亚斯,他可以说是这三十个人里最凶残的。为了让雅典流更多的血,他将斯巴达驻军召来。这还不够,他又与其他成员一起组织了一支暗杀队,帮助自己处理一些看不顺眼的对手。整个雅典城可以说是血流成河。据资料统计,克里蒂亚斯等人残杀的雅典人,比斯巴达军队残杀的雅典人还要多。许多雅典的民主领袖死在三十僭主的手里,剩下的人就纷纷选择了逃离。
三十僭主中一个温和派的代表人物泰拉蒙涅斯反对他们这样的做法,很快就遭到了以克里蒂亚斯为首的三十僭主的迫害,但是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刻,泰拉蒙涅斯都保持着平和的神情,为人所敬仰。
三十僭主的统治在八个月后就结束了,民主派掌握了雅典的政权。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雅典(八):衰落2

(2)拉米亚战争
拉米亚战争(Lamian War)又称希腊战争(Hellenic War)(前323年–前322年),是希腊雅典与其希腊本土盟友埃托利亚人、福基斯人、洛克利斯人等等,联合反抗马其顿帝国统治及马其顿欧洲统帅安提帕特的一场战争,这是雅典人最后一场担当重要角色的战争,雅典人在战败后同时失去了独立自主权。
当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巴比伦的消息传到希腊后,雅典爆发反马其顿运动,他们和其他希腊诸邦决定反抗马其顿霸权。在战争初期希腊联军占上风,并把安提帕特的军队逼逃至色萨利拉米亚城,安提帕特在那里被希腊联军围困数月之久。列昂纳托斯所领的马其顿援军前来支援,但他却在与希腊联军的交战中阵亡,但安提帕特趁这个机会从拉米亚脱逃出来,安然退回马其顿本土,使战局逐渐逆转。当安提帕特得到克拉特鲁斯另一批部队增援之后,他在前322年在色萨利克兰农战役中进攻希腊联军,并得到全面胜利。战争的结果是希腊城邦的反抗受到镇压,希腊城邦被剥夺一些权利,一些城邦还受到亲马其顿寡头和僭主统治。
①起源
原先亚历山大大帝颁发希腊各城邦放逐者赦免令(Exiles Decree),使希腊许多城邦厌恶马其顿的干政与跋扈,由其以雅典为甚,雅典人遂秘密进行反马其顿计划。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剧逝,希腊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在希波拉底斯主导下雅典群众对亚历山大之死欢声雷动,这时雅典将军利奥斯典纳斯已暗地聚集8,000名经验丰富的佣兵,雅典决定开战。他们派出使者狄摩西尼和希波拉底斯等人去各希腊诸邦游说,成功联合其他希腊诸邦一同反抗马其顿,建立反马其顿联盟。联军由利奥斯典纳斯领导。在海军方面,雅典人迅速动员,他们很快就武装200艘战舰,因为当时马其顿主力远在东方,阻止东方的马其顿军增援,并在之前击败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是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关键,因此海军将会影响这场战争的胜负。
②战况
战争一开始,利奥斯典纳斯的联军先在普拉蒂亚战役击败马其顿盟友波奥蒂亚人,夺取了温泉关。马其顿当时主力都在东方,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手头仅有一万出头的新兵,他连忙派出使者前往东方求援,之后凑齐13,000名步兵、800名骑兵南下色萨利,并在那里征召2,000名色萨利骑兵,安提帕特继续往希腊南进,企图让叛乱尚未扩大前就先击破它。
利奥斯典纳斯约两万多的联军就在温泉关等待安提帕特的前来,两军在温泉关附近展开决战,然而色萨利骑兵于战场上倒戈,安提帕特遭到击退并退入拉米亚城坚守。利奥斯典纳斯决定在此消灭马其顿军,联军差不多有30,000人,其中雅典方提供15,000人、埃托利亚人出动7,000人,其余的是其他希腊盟友。希腊联军围攻拉米亚数个月仍攻不下,连联军统帅利奥斯典纳斯都在围城战中阵亡,他的战死无疑是联军一大挫折。
安提菲拉斯接任希腊统帅,然而安提帕特处境仍未好转,除非东方马其顿军队前来支援。马其顿赫勒斯滂•弗里吉亚总督列昂纳托斯收到求援信来到了马其顿,并在当地临时征招马其顿人,总计带着20,000多名步兵、1,500名骑兵南下色萨利救援。希腊联军知道列昂纳托斯军队逼近,趁著马其顿军尚未会合,主动撤离拉米亚的包围,转与列昂纳托斯交战,并在骑兵战中击杀列昂纳托斯。尽管马其顿再度失利,但列昂纳托斯军并没有受到什么大损伤,安提帕特趁这次机会逃离拉米亚,与列昂纳托斯留下的军队合并后退回马其顿本土。
在东方,克拉特鲁斯也收到安提帕特的求援,他手上拥有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经验丰富的老兵,是一支强大的战力。前322年,马其顿舰队司令克利图斯在两场海战阿卑多斯战役、阿玛格斯战役击败雅典舰队,夺得爱琴海制海权。使克拉特鲁斯的军队可以安然的渡过爱琴海,他带着一万多的援军于色萨利中部与安提帕特会师。此时希腊联军不仅在人数、资量上都显劣势,两军在克兰农战役进行决战。因为马其顿在步兵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联军遭到击退,尽管损失不大,但这场战争胜负已分,联军统帅们不得不向安提帕特议和。
③结果
战后,安提帕特不与希腊联盟整体谈和,坚持要希腊城邦各别分开与马其顿签订条约,最后雅典人被迫谈和,并改由少数的寡头统治,需拥有2,000德拉克马的雅典人才有投票权。这个措施是因为雅典社会底层人民在战争前就鼓吹、推动开战。安提帕特因为雅典狄摩西尼鼓吹拉米亚战争,迫使狄摩西尼自杀。而希波拉底斯被雅典判死刑,仅管希波拉底斯逃走,他仍在优卑亚岛被抓住处死。
战争的结果是希腊对马其顿统治的反抗受到镇压,希腊城邦被剥夺一些权利,一些城邦还受到亲马其顿寡头和僭主统治。尽管雅典等大多数城邦都投降,埃托利亚人仍继续反抗马其顿,直到第一次继业者战争爆发前,双方停战。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雅典(十):政治2

(2)五百人会议
五百人会议是雅典的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政府。由十个地区部落,从所有公民各选五十人组成。五十人是按人口比例抽签选出。五百人会议成员分为十组,轮流在一年的十分之一时间当政,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每组五十人,内部每天抽签选一人值班,任期一昼夜,掌管国家档案、城邦印章和金库的钥匙。国家的任何问题都矛须先经过五百人会议的讨论,然后交由公民大会议决。召开和主持公民大会,也由五百人会议负责。
五百人会议,又译作五百人议事会,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它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为前6世纪晚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时创立的机构,此机构一直延续到前3世纪。前身四百人会议,是由雅典传统的四个大部落,各提供一百人所组成,及后经历克利斯提尼改革,传统四大部落被打散,改组成十个新部落,五百人会议亦随之代替四百人会议。
①议员组成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以十个新的部族取代原有的部族。而五百人会议由五百个年满三十岁的公民组成,每个部落皆平均的派出五十个议员,由于每一个特里提斯(意译作三分部,即trittys)及德谟人口皆不平均,所以每一个特里提斯及德谟所派出的代表皆并不平均,但每一部落所属的三个特里提斯的议席总数必是五十人。
议员的地理分布大都集中于城郊。克里斯提尼将雅典分配作三个不同地区,包括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以及雅典城及其近郊组成的城市地区,内陆地区的议员人数大致有一百七十四人、而沿海地区则有一百九十六人、城市地区则有一百三十个议员。在城市地区之中,雅典城派出了二十八个议员、雅典城的周边郊野派出了二十九人,故此出身雅典城的议员有五十七固,而比雷埃夫斯也有十名议员。
和其他行政官员一样,五百人会议的议员任期是一年,而且不得连任,每个公民一生也最多只可以担当议员两次。和四百人会议一样,议员资格是五百桶户阶层(pentakosiomedimnoi)、骑士阶层(hippies)、有轭牲阶层(zeugitai)的成员才可参选,雇工阶层(thetes)是被排除出外的。
②运作
五百人会议每日在雅典城中亚哥拉市集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庆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会议容许居住在城外僻远地区的议员间歇地的出席会议,不过若太常缺席会受到其他议员非议,而且会为令各代表不论居于城内或僻远地区皆须承担会议责任,会议进一步设制五十人团(Prytaneis),由五百人会议中各个部族的成员轮流中担任,类似常务委员会般按每个部团期(prytany)轮流执掌雅典政务。十个部落担任五十人团的次序由抽签决定。首四个部团期为三十六日,其余六个部团期则是三十五日(雅典历法为阴阳历,一年为354天)。整个五十人团在所属部团期内均须住在大会堂旁的建筑中起居,如此便确保每名成员均出席至少十分之一的会议。每一天五十人团均需抽出一人出任主持人,主持人须全日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并主持该日的五百人会议。如果当日举行公民大会,他也必须负责主持公民大会。
③职责
五百人会议握有的最重要权力,是安排公民大会的所有议程,包括向公民大会起草议案(称作probouleumata)、及预先审查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他们也负责某些外交事项,如接待外交使节,而会议最重要的责任是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
④特权
议员们在担任职务期间拥有一些特权,包括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庆典中享有特别坐位,以及可以头戴桃金娘制成的冠冕彰显身份。而在公元前四五零年后,议员也可领取一天两个obol(六个obol等于一个德拉克马,一个工匠的日薪约为一个德拉克马)的薪资。
⑤结论
在议席分配上,反映出整个雅典城邦基本上仍是一个以乡郊为主的社会,因为整个雅典城及比里夫斯港的议席仅占全会议的一小部分。而且反映了雅典城中的非公民比率较之城内其他地区为高,因为估计的古雅典城的人口应占有整个城邦的人口百分之二十,但按人口比例分配的议员数中显示,城邦出身的议员仅有百分之十二,反映城中居住有较他区为多的外籍人口及奴隶。
而且会议的组成全由五百桶户、hippies、zeugitai三个阶级组成,反映了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仍蕴含着某些保守色彩。最后会议及五十人团轮替之频密、特别职务由抽签选出、加上每个部落各来自三个不同地区等无常的特性令任何利益团体皆不能掌控会议,反映会议的组成某程度上是避免了派争斗的恶果。
(3)军队
雅典的军队按地区部落征兵,每个部区部落提供一队重装步兵、骑兵和水兵,并选举一名将军为统领。由十名将军组成将军委员会,任期一年,负责军事指挥的事务。十名将军中有一人为首席将军,那就是统帅。每一位公民,都必须服兵役,到六十岁之前,都有可能接受征召参战。陆军的组成有:轻甲步兵,成员为雇工阶层thetes;重甲步兵,成员为有轭牲阶层zeugitai;骑兵,成员为上流社会的五百桶户pentakosiomedimnoi以及骑士阶层hippies。海军:由富裕人士,招募水兵,并由雇工阶层thetes出任划桨手,使用政府提供的材料,自费制造战船。
雅典十将军(strategoi)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军事最高长官,他的职责是统领雅典的军队,是一个总司雅典军事事务的官员。十名将军是不由抽签出任,而是采用选举形式的,而且可以连任多次。
雅典十将军(strategoi)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军事最高长官,他的职责是统领雅典的军队,是一个总司雅典军事事务的官员。
在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下,以往由雅典四大部落任命的四个将军,随着新的十个部落的组成而解散,代之而起的是每年任命的十个将军,由新部落选出,每个部落各选一名。十名将军是城邦内少数官员是不由抽签出任,而是采用选举形式的,而且可以连任多次。每年在部落内的公民大会上,公民选出部落中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作为该部落的将军提名人选。而将军提名人选会在城邦的公民大会上得到确认及通过。一般而言,部落作出的提名人选都会得到公民大会的确定。
将军的主要任务是统帅雅典的海军舰队及陆军,最初将军都只是统领所属部落的军队,但随着将军需要面对战场多变的环境,这种仅对所属部落负责的状况便显得不合事宜,尤其是将军随着雅典由一个城邦变成一个帝国,需要在海外战场上有更大自主权执行职务。不过即使将军有很大的权力,即是将军身作城邦中少数是凭本事而当权的官员,即使将军的任期可经多次连任,无论如何,将军都必须服从公民大会的决策。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其中一名将军是负责防卫城邦的陆路疆土,另一名的将军编造战舰船长的名册,有两名将军负责比里夫斯港的防务。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雅典(十一):经济

(4)司法体制
雅典最高的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由六千名陪审法官组成。这六千人,每年用抽签的方式,在十个地区部落选出三十岁以上的公民。这些法官分配在十所法庭,每所另有一百名候补陪审法官。陪审法官每年改选一次。任何公民都可向法庭提出诉讼,以及帮助他人诉讼。陪审法庭做出的判决,双方必须服从。
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梭伦改革时期及以后),成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是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产物,其职权也随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而扩大;还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政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陪审法庭的制度设计和拥有的权力合乎雅典人的民主观念。
①确立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从形式上看,它从单一的法庭转变成多个陪审法庭;从职能上看,陪审法庭新增了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和账目审计等职权;从性质上看,陪审法庭不仅仅是接受上诉案件的终审法庭,还是一审的法庭;另外,陪审津贴的颁行给每一个公民以出席陪审法庭的机会。陪审法庭的这些变革是雅典民主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人口增长和雅典帝国事务增多的结果。
陪审法庭是古代雅典最高法庭,是梭伦创设的。它不但审理诉讼案件,还兼管官吏的资格审查、纪律检查和投票表决国家法律废立。
②成员
陪审法庭由10个部落在30岁以上公民中用抽签方式各选出60人,共600人,是最高的司法机关。
③权利和地位
陪审法庭(dikasteria)是古典时代雅典城邦重要的司法机构。民主政治盛期的陪审法庭权力巨大,与公民大会一起成为雅典民主政体中最为重要的权力机构,甚至被雅典演说家们誉为城邦法律的捍卫者、民主政治的保障。亚里士多德虽曾提到,梭伦改革——毋庸置疑,这是所有关于雅典民主政体研究的原点——创设了陪审法庭,但国外学者却近乎一致地认为他在“陪审法庭”这一术语的使用上犯了年代错误,并且指出梭伦设立的是上诉法庭(heliaia)。梭伦时代的上诉法庭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陪审法庭一脉相承,而后者系由前者发展而来,这也是那些主张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出现年代错误的学者们所普遍认同的。
虽然上诉法庭和陪审法庭具有承递关系,但二者在权限、职能、程序等方面多有差异,不可混同。既然陪审法庭不能取代上诉法庭,而且“陪审法庭”之译名也无法概括民主制下先后出现的两个法庭的全部内涵;那么借助英文论著中公民法庭(people's courts)对两者的共同指代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主政体的法庭系统,更加清晰地梳理上诉法庭和陪审法庭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公民法庭是对古典时代雅典民主政体中司法机构的统称,是与公民大会、议事会并立的国家机构。上诉法庭和陪审法庭均可称为公民法庭,只是分别指代公民法庭两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形式而已。
在伯利克里时期即雅典民主发展的“黄金时代”,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雅典陪审法庭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作用。它包括6 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每所高级法院有100名候补陪审法官)。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雅典没有专职的国家公诉人;任何公民都可以提出诉讼和帮助他人诉讼……法庭上也没有辩护人;每个被告须替自己辩护。……如果审理案件时需要奴隶的证言,那就要拷打他们,因为人们认为,不能相信奴隶自愿说出的口供。
④目的
它的目的是要使公民受到最公正和最无私的审判,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法院专制作风的打击。
9.经济
(1)农业
雅典土地贫瘠,由于可供农地很少,大量种植橄榄、葡萄。橄榄用途很多,包括食用、涂抹、照明及燃料。所以是雅典最重要的经济农作物,政府采取专卖输出,交换粮食,从小亚细亚与埃及地区输入粮食。
(2)手工业
雅典的冶金业、造船业、制陶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规模很大。在当时,雅典所生产的“红花”瓶远近驰名,其特色在于色泽亮丽,精致典雅。雅典还曾制造排水量达220吨的商船,这种船上挂上一张很大布帆,以一根牢固的船桅和桃桁作为支撑。另外在采矿业的发展,雅典的地质藏有大理、锌、银及铅等矿物,开采这些矿物是雅典的收入来源之一。
(3)商业
雅典海外贸易的发展相当蓬勃。雅典曾经主宰爱琴海海域,其海外贸易远及地中海及黑海等地区,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当时闻名希腊世界的商港,输入的商品包括埃及、西西里、黑海的谷物、牲畜和皮革,米利都的羊毛,波斯和迦太基的毛毯,阿拉伯的香水,马其顿和色雷斯的亚麻衣料和造船木材,另外还有各个地区运送到来的奴隶;输出的商品包括橄榄油、葡萄酒、铜、铅、银、大理石、金属制品和陶器。
(4)金融业
雅典使用的货币是德拉克马。德拉克马银币以分量足、品质好、铸造精致著称,加上有强大的海军和雄浑的资金做后盾,许多希腊城邦都使用这种货币。雅典由于经济繁荣,带动银行业的发展,使得神殿除了宗教信仰的功能外,还增加现代银行的功能,政府和人民都把钱存到神殿,做为生息及投资理财的场所。
10.文化
(1)哲学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哲”。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知名的柏拉图学院。亚里士多德 在柏拉图学院生活了20多年,在许多领域都留下广泛著作,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2)文学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产生三大喜剧诗人: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传下一些完整的作品,被誉为希腊“喜剧之父”。传说阿里斯托芬一共有44部作品,现仅存11部,包括《阿卡奈人》、《鸟》和《和平》等。
活跃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们都在雅典生活过。埃斯库罗斯共创作90部悲剧和笑剧,而留下的只有7部,代表作《阿伽门农》,描写一个家族复仇的悲惨故事;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过123个剧本,如今只有7部完整的流传下来,《俄狄浦斯王》是他的代表作,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欧里庇得斯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18部,完全将视线从神身上转移到了人,主角以小人物为主,而非对远古英雄的崇敬,代表作品包括《厄拉克特拉》和《特洛伊妇女》等。
11.教育
(1)初等教育
智育教育为主,雅典男孩,一满七岁,都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时间大约七到八年。教学科目有读书、识字、算术、几何学、天文学等等,课本的内容全是荷马史诗、赫西俄德、伊索等作品。
(2)中等教育
德育教育为主,雅典的男孩,满十四岁,就算完成初等教育,可以选择到社会上就业,或是到中等学校,接受二年的音乐、讲演、天文学、修辞学、论理学。
(3)高等教育
体育教育为主,雅典的男孩,满十八岁,就算完成中等教育,可以再进入到叫Ephebe的青年军事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学习跳高、竞走、摔跤、拳击、标枪、铁余等各种运动。锻炼体魄,保国卫民。还会学习到文学、雄辩学、修辞学、天文学、几何学等学科,到二十岁才算完成高等教育,为智德体三育具备的公民,可以到社会选择任何职业。
(4)女子教育
雅典的女孩,没有到学校受教的权利。最多只能从父母学习家事,长大成人后,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即可,如果接受教育,则会遭受到社会的非议。
12.艺术
雅典在伯里克利时代,艺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艺术家纷纷创作出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如米隆的作品掷铁饼选手、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帕德嫩,他也为帕德嫩神庙雕饰并且监工修建。波留克列特斯的持枪者。建筑物方面,如帕德嫩神庙、酒神狄俄倪索斯剧场。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二):制度强化

3.制度强化
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7世纪中期,斯巴达对其邻邦美塞尼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终于完全征服其地,将其居民变为希洛特。美塞尼亚和斯巴达同属多利亚人,据说其最初之王与斯巴达双王之祖原是亲兄弟。它位于斯巴达西面,土地肥沃,大约也和斯巴达同时建立国家,只是不象斯巴达那样推行严格军训的“平等人公社”。可是,正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隶的斯巴达却把兄弟邻邦当作猎物,必欲灭之而后快。
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进行于约公元前740~720年间。斯巴达人借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坚持达十余年,最后终因饥荒流行、国力耗尽、国王自杀而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国外,大片国土则被斯巴达侵占。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公元前7世纪中叶后又举行武装起义,遂演变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领导起义军的阿里斯托明尼是位杰出统帅,多次重创敌军,斯巴达人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几乎无心恋战。后来,阿里斯托明尼因盟友背叛,才率众退入山区,继续坚持斗争达十余年。斯巴达人终于平息起义而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当地所有肥田沃土皆被作为斯巴达国有土地而归其“平等人”公民分享。美塞尼亚人则沦为希洛特,作为国有奴隶备受奴役。只有少数边远山区和沿海地区的居民变成了没有政治权利但可经营工商业的庇里阿西人。
由于需要重兵劲旅以巩固对美塞尼亚的占领和对希洛特的镇压,斯巴达原有的那套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土地国有和奴隶国有制度成为斯巴达经济生活的基础,也决定了斯巴达特殊的阶级结构。以平等人自称的斯巴达公民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他们约有9000户,每户从国家领得一份土地以及若干耕种此地的希洛特,但土地和希洛特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各户只能世代相传,不得买卖。耕种土地的希洛特则是主要的被剥削阶级,也可说是奴隶群众的主要类型,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村落里,按户(或数户)各自耕种斯巴达人的份地,每年向份地主人交纳82麦斗大麦以及一定数量的油和酒,大约等于田地产量的一半。虽然希洛特身属国家而不能被其份地主人变卖,交纳量亦不按主人需求变动,但作为奴隶他们的身家性命却完全在“平等人公社”的掌握之中,斯巴达政府可以任意杀害希洛特,其受虐待迫害之残酷,较之其他城邦的奴隶有过之无不及。
希洛特而外,庇里阿西人构成斯巴达国家的第三阶级,他们没有公民权却有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土地、作坊和店铺,从事农工商业。由于国家规定斯巴达人不能经商做工,所以在斯巴达国内从事工商业的主要就是庇里阿西人(其他工商业者则属外邦侨民)。庇里阿西人不得参与任何“平等人公社”的政治活动和政治会议,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却需纳税和服兵役。由此可见,斯巴达国内的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是极其尖锐的,斯巴达的国家制度和生活习俗便始终以镇压希洛特为首务。
4.政治制度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基本按来库古改革确定的体制发展,双王制和吉罗西亚会议继续保持,监察官的权力则大为加强。两位国王分别由两个王族家族世袭,权位均等,平时只能作为贵族会议一员活动,战时则由其一人统军出征。当监察官权力扩大以后,国王出征时往往有监察官随军监督,他们还可以审判国王并在两王族中决定王位继承人。吉罗西亚会议作为贵族会议总揽军政大权,国家大事都由它讨论决定,再交民众会通过,它还是最高司法机关,并协助一些主要官员处理政务。监察官权力加强后,吉罗西亚会议也归他们主持。民众会——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由所有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参加,名义上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成员都由它选出、决议也由它通过,但在欢呼表决法限制之下它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一切听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操纵,也由监察官主持召开。由此可见,五位一年一选的监察官此时成了斯巴达国家的真正主宰,他们掌握了城邦的主要实权,不仅国王贵族都在其监督之下,对普通公民更可随时以违犯风纪的罪名逮捕直至处死,而强化斯巴达那套特殊制度的重任也主要由他们承担。
在社会风习方面,自称“平等人”的斯巴达男性公民必须按国家要求终生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兵、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公民从小就受严格到不近人情的体育和军事训练,甚至婴儿出生时体质不合要求即被抛弃。少年时要历经缺衣少食日夜操练等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则始终生活在军营中,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复操练,回家会见亲人只能偷偷进行。精神上,也以培养绝对服从视死如归的军人气质为首义。这样,直到60岁才能卸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套制度执行得非常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不少形容少年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战士赴汤蹈火的佳话。这样一来,确实使斯巴达拥有一支希腊世界实力最强、纪律最严的军队。但其他文化建设则完全被忽视了,以至于在辉煌的希腊古典文明中,所有重大文化创建皆与斯巴达人无缘。
另一方面,斯巴达人对希洛特的残酷迫害,却始终在古代历史上保持着最高记录。不论有无过失,希洛特每人每年都要按时挨打,为的是要他们“牢记”自己的奴隶身份。斯巴达政府常令青年公民组成小队到希洛特居住的村庄明查暗访,白天探查寻觅希洛特中壮实勇敢或露不满反抗者,夜晚就突然袭击把他们活活打死。每年新当选的监察官上任,首先必履行一个向希洛特“宣战”的仪式,既经宣战希洛特便成为法定的公敌,任意屠杀都合理合法并不受宗教忌讳约束。严酷的军训制度和对希洛特的无情镇压充分反映了斯巴达社会的阶级实质,它不仅是一个奴隶社会,而且是一个贵族专权的奴隶社会。斯巴达公民内部仍有贵贱之分,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较普通公民为多的土地、希洛特奴隶和个人财产。因此,连古希腊人也承认,斯巴达实行的是最为彻底的贵族寡头统治的政体。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三):组建同盟

5.组建同盟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后,斯巴达又陆续进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其他城邦,提吉亚、阿古斯与伯罗奔尼撒半岛诸多城邦,震慑于斯巴达的武力,都甘愿受其领导,因而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并成为盟主,当时希腊城邦出现推翻僭主统治的情况时,斯巴达常以维护寡头政治的维护者之姿,时常去干涉其他城邦的内政,前508年,斯巴达曾接受伊萨哥拉斯的请求,试图让雅典成为斯巴达的附庸,后来这项计划却落空,但是斯巴达仍然不改这种干涉作风,也引起其他城邦的不满,这些城邦反而支持雅典对抗斯巴达,斯巴达便只能留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称霸。
伯罗奔尼撒联盟 (Peloponnesian League)为前6世纪和前5世纪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诸城邦所组成的一个联盟。
前6世纪末,斯巴达(Sparta)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城邦,并在政治和军事上支配着第二强大的城邦阿尔戈斯。此外,斯巴达通由帮助科林斯摆脱暴政,及帮助厄利斯安全管制着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使得此两城邦使之结盟。斯巴达经由采用这种策略来壮大其联盟。然而,其后在边境战争中其击败了忒格亚并向他们提供永久的防御盟约,使其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伯罗奔尼撒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其他国家陆续地加入了这个联盟,最后联盟包括了除阿尔戈斯和亚该亚以外的所有伯罗奔尼撒城邦。当斯巴达在前546年的战役中击败了阿尔戈斯后,斯巴达的优越地位更加得以保证。
伯罗奔尼撒联盟是以斯巴达为霸主组织起来的,并由联盟的委员会所控制,委员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另一部分是联盟大会,每一个结盟的城邦,不论城邦的大小和强大与否,在联盟大会中都有一个投票权。除非战争时期,联盟不向成员索取贡税,但可能会要求成员城邦提供其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只有斯巴达可以召集联盟大会。所有加盟城邦仅是与斯巴达订盟,所以诸城邦敞需要各自另签盟约,以维持与他邦的友好关系。虽然每一个城邦皆有一投票权,但是斯巴达没有被强迫遵守任何联盟达成的决议。这样,伯罗奔尼撒联盟从严格的词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联盟,伯罗奔尼撒半岛也并不是在伯罗奔尼撒联盟的范围内。
伯罗奔尼撒联盟为其成员,特别是为斯巴达提供保护和安全。这个联盟是一个稳固的联盟,支持寡头政治而反对僭主政治。
在国际关系方面,斯巴达凭靠其号称无敌的陆军,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也以霸主自居。原来可和斯巴达分庭抗礼的伯罗奔尼撒大邦只有阿哥斯。它在斐冬僭主统治时一度强大,但斐冬之后无以为继,逐渐降为二流城邦,虽与斯巴达有仇却无力挑战。科林斯和西息温等在僭主统治时强盛起来的多利亚城邦,僭主政治结束后也落入斯巴达的控制。到公元前6世纪后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阿哥斯和西北部阿卡亚少数小邦外,都被斯巴达纠集起来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所谓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实际应称斯巴达同盟,是由斯巴达分别与盟邦签订双边盟约组成,因此斯巴达是同盟当然的核心和领袖。
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同盟是军事性质的,决策依斯巴达利害为准。斯巴达的军队占绝对优势,召集会议之权也归斯巴达,所以入盟各邦实际上皆听斯巴达指挥。一般而言,入盟城邦仍保持自己的独立,只在外交、军事问题上按同盟决议一致行动,若个别盟邦自行作战,不经斯巴达同意便得不到同盟的支持。盟约还特别规定,若斯巴达国内希洛特起义,入盟各邦就必须派兵援助斯巴达并受其指挥,充分体现了这个同盟的奴隶制国家同盟的阶级实质。有了这个同盟,斯巴达不仅可以称霸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在整个希腊世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斯巴达还利用同盟影响各邦的发展,使它们也建立和斯巴达类似的贵族寡头的统治。
希波战争后,联盟扩张成希腊联盟,包括了雅典和其他城邦。希腊联盟陆军由帕萨尼亚斯统帅, 但当雅典的客蒙罢免帕萨尼亚斯后,斯巴达撤出了联盟并和原来的盟友重新成立了伯罗奔尼撒联盟,而希腊联盟则转变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这也许是因为斯巴达与他的盟友猜疑雅典人,而雅典人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两个联盟之间最终爆发了一场冲突,即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360年,联盟与底比斯作战,但最终战败。底比斯强制科林斯和其他城邦解除与斯巴达的盟约,结果伯罗奔尼撒联盟就此解散。
6.波希战争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可以由波希战争里得见。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400名底比斯志愿军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一小股志愿军殿后。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列奥尼达所率领殿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给予希腊联军时间予以准备,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
7.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斯巴达不惜违反希腊传统与波斯缔结盟约,在波斯帮助之下,斯巴达建造一支足以威胁雅典的海军,最后终于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受挫于马其顿将军安提帕特,从此走向衰亡。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四):国王1

8.国王
(1)斯巴达国王列表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之一,在所有希腊城邦国家中领土最广大。斯巴达实行非常独特的政治制度,即由来自两个王室的国王同时统治,两支王室的继承互不干扰。两个王室分别是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世系。
①亚基亚德世系
欧里森尼斯 前930年
亚基斯一世 前930年-前900年
埃凯司特拉托司 前900年-前870年
列奥博塔斯 前870年-前840年
多律索斯 前840年-前820年
阿格西莱一世 前820年-前790年
铁列克洛司 前760年-前758年
阿尔卡美涅斯 前758年-前741年
波吕多洛斯 前741年-前665年
欧里克拉铁斯 前665年-前640年
阿那克桑德尔 前640年-前615年
欧里克拉担达斯 前615年-前590年
列奥 前590年-前560年
安那克桑德里达斯二世 前560年-前520年
克里昂米尼一世 前520年-前490年
列奥尼达一世 前490年-前480年
普雷斯塔库斯 前480年-前459年
普雷斯多安那克斯 前459年-前445年
波桑尼阿斯 前445年-前426年
普雷斯多安那克斯 前426年-前409年
波桑尼阿斯 前409年-前395年
阿吉西波里斯一世 前395年-前380年
克列欧姆布洛托斯一世 前380年-前371年
阿吉西波里斯二世 前371年-前369年
克列奥蒙尼二世 前369年-前309年
阿莱乌斯一世 前309年-前265年
阿克罗塔图斯 前265年-前262年
阿瑞乌斯二世 前262年-前254年
列奥尼达二世 前254年-前242年
克列欧姆布洛托斯二世 前242年-前241年
列奥尼达二世 (复位) 前241年-前235年
克里昂米尼三世 前235年 - 前222年 在最后一个致力于重振斯巴达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在塞拉西亚战役中被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和亚该亚同盟打败后,斯巴达就已经接近于灭亡。
阿格斯普里斯三世 前219年 - 前215年 - 亚基亚德世系的最后一任国王,被欧里庞提德世系的吕库古废黜。
②欧里庞提德世系
普洛克勒斯
苏斯
欧里庞
普律塔尼斯
波律戴克铁斯
埃乌诺莫斯
卡里拉斯
尼坎德
塞奥彭普斯
安那克桑德里达斯一世 前675-前645
阿希达穆斯一世 约前660年 - 前645年
阿纳克西莱 约645年 - 前625年
列奥提西达斯一世 约前625年 - 前600年
西普卡拉提达斯 约前600年 - 前575年
阿加西克利斯 约前575年 - 前550年
阿里斯顿 前550年 - 前515年
德玛拉图斯 前515年 - 前491年
列奥提齐德斯二世 前491年 - 前469年
阿希达穆斯二世 前469年 - 前427年
亚基斯二世 前427年 - 前401年或前400年
阿格西莱二世 前401年或前400年 - 前360年
阿希达穆斯三世 前360年 - 前338年
亚基斯三世 前338年 - 前331年
欧达米达斯一世 前331年 - 前305年
阿希达穆斯四世 前305年 - 前275年
欧达米达斯二世 前275年 - 前244年
亚基斯四世 约前244年 - 前241年
欧达米达斯三世 前241年 - 前228年
阿希达穆斯五世 前228年或前227年 - 前227年
欧克里达斯 前227年 - 前221年 (欧克里达斯实际上来自亚基亚德家族;他的哥哥、亚基亚德世系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结束了两王室平权的传统,废黜了欧里庞提德王室的国王,只是为了在表面上维持两个国王的形式而任命欧克里达斯为共治者。)
吕库古 (欧里庞提德) 前219年 - 前210年 在克里昂米尼三世去世后恢复欧里庞提德世系王位。
珀罗普斯 (欧里庞提德) 前210年 - 前199年 - 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最后一任国王。
纳比斯 (篡位者) 前199年 - 前192年
亚该亚同盟在前192年吞并了斯巴达。
(2)亚基亚德世系主要国王
亚基斯一世(英语:Agis I):他的名字被用来为这一支斯巴达国王的家族谱系——亚基亚德命名,但关于他并没有太多相关资料,是一个介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人物。传闻他征服了拉科尼亚南部的希洛城,将其公民收为奴隶,即著名的希洛人。
埃凯司特拉托司(Echestratus):在位期间,以清除山贼为理由,把军队开进了阿尔戈斯和拉哥尼亚的边境。当地的基努里亚人奋起反抗,但被斯巴达人征服。
铁列克洛司(Teleclus):据认为在他统治的年代,斯巴达人征服了阿密克利、斐瑞斯和吉拉安特伊等地区,这里的居民后来就成为了“边民”(也称庇利西阿人)。在一次阿尔特弥斯神的节日中,铁列克洛司在尼恩那提斯湖附近的神庙遭到美塞尼亚人的伏击而丧命。由此,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爆发。
波吕多洛斯(Polydorus):在他和安那克桑德里达斯两位国王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的失败,使美塞尼亚人只得凭险据守,死守海拔八百多米的伊托美山山口。第二次战争爆发时,斯巴达人大军压境。传说此时美塞尼亚准备大量礼物去请求神谕,请求神指引一条生路,得到的指示是必须向冥王祭献一名出生高贵的少女。但人人都心疼自己的女儿,很久都无人愿意。美塞尼亚的英雄人物阿里斯多德穆斯(美塞尼亚)得知后,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当场拔剑刺死了自己的女儿。神奇的是,美塞尼亚军自此士气高涨,击败了斯巴达人。阿里斯托得摩斯被人民推举为国王。但不久,此人想起自己手染女儿的鲜血,很快也自杀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以斯巴达人的胜利告终,伊托美山被斯巴达占领。
欧里克拉铁斯(古希腊语:Εὐρυκράτης Eurykrates)是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国王,前任君主是其父波吕多洛斯,后任是其子阿那克桑德尔。他的统治由公元前665年起,至公元前640年止,有人认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是在他统治的时期结束。
克里昂米尼一世(?-约前489),古希腊斯巴达城邦国王,在位时间为前520年 - 前490年或前488年。在他统治时间,斯巴达积极开拓疆土,影响力逐步扩大。在他统治时间,伯罗奔尼撒联盟正式成立。他曾经强烈干预雅典事务。约前494年,克里昂米尼一世入侵了阿哥斯。前491年,他清除了爱琴那(Aegina)城邦中亲波斯势力。前490年,克里昂米尼一世被流放后因试图聚集军队攻打斯巴达而被关入监狱,不久于狱中死亡,死因可能是自杀。斯巴达王位由列奥尼达斯继任。
列奥尼达一世(希腊文: Λεωνίδας,意为“猛狮之子”或“猛狮一样的人”,?-前480年),也有译作李奥尼达一世。古代斯巴达国王,出自亚基亚德世系,阵亡于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之役。他率领的300名斯巴达士兵的英勇表现使他成为了古希腊英雄人物。他可能于前490年到前488年间经历一系列斗争后取得斯巴达王位。前480年,列奥尼达率300名斯巴达精兵和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希腊军曾坚守3天。第三天,一名希腊居民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400名底比斯志愿军。列奥尼达率众英勇作战,给波斯军队造成很大损失,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弟弟也死于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列奥尼达等300斯巴达精兵全部战死,波斯军队付出很大代价才占领温泉关。但也因为列奥尼达的奋战,雅典海军有了足够时间准备与波斯军队决战。波斯首领薛西斯一世为报复,下令找到列奥尼达尸体,砍下首级,枭首于一把长矛之上。希腊人后来在温泉关为列奥尼达等300斯巴达精兵修建了墓碑,作为纪念。
阿莱乌斯一世(前312年-前265年),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265年斯巴达阿基斯族王。他继承祖父克莱奥美奈斯二世为王,并于公元前280年入侵埃托利亚,未果。公元前273年,他从克里特战场中被召回,以把伊庇鲁斯同盟的皮洛士赶出斯巴达。随后,公元前268年,他与雅典和托勒密二世一同发动抗击马其顿的克雷莫尼迪恩战争。在科林斯战役中,他被安提戈努斯二世(戈努斯人)所杀。他是首位在钱币上和铭文中为自己颂功,首位坐拥设计精美宫殿的斯巴达王。
列奥尼达二世(Leonidas II)(希腊语: Λεωνίδας Bʹ),是第28位亚基亚德世系斯巴达王(前254~前242,前241~前235在位)。他于前254年继承阿瑞乌斯二世的王位并于前244年开始与亚基斯四世共治。
克里昂米尼三世(希腊语:Κλεομένης Γ,约前260年-前219年)是亚基亚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前235年—前222年在位),于前235年继承父王列奥尼达二世的王位。从前229年到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与阿拉图斯所领导的亚该亚同盟进行克里昂米尼战争,并继承亚基斯四世的企图,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挽救逐渐衰弱的斯巴达,但其努力却在马其顿介入之后,在前222年塞拉西亚战役战败失败告终。他被迫流亡至托勒密埃及,并于前219年自杀。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五):国王2

(3)欧里庞提德世系主要国王
欧里庞(英语:Eurypon):欧里庞提德家族即以其命名。普鲁塔克称其为“第一个放松自己的统治及分散过度集权以求得民心和众望的国王”。有的古典作家认为他领导了一些在曼丁尼亚和阿卡狄亚的战争。
塞奥彭普斯(?-前675年),(英语:Theopompus),公元前720年至公元前675年斯巴达埃乌吕彭家族君主, 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公元前735年至公元前715年)统帅,他可能设立了监察官制度,或与之更多的权力。
阿希达穆斯二世(古希腊语:Αρχιδαμος B', 英语:Archidamus II),又译阿基达马斯,欧里庞提德世系的第21代斯巴达国王(前469年—前426年在位)。他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希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阿希达穆斯二世的父亲是斯巴达国王莱奥塔奇达斯的儿子宙克西达穆斯。宙克西达穆斯死于自己的父亲之前;阿希达穆斯与莱奥塔奇达斯与另一位妻子所生的女儿结了婚。阿希达穆斯二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3次率军入侵雅典(前431年,前430年和前428年)。他的扫荡农村的策略重创了雅典经济,且迫使雅典把全部居民撤回难以攻破的雅典城内。其结果是,雅典在前430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包括伯利克里在内的许多公民死亡。这次瘟疫对雅典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有很大影响。前429年,阿希达穆斯二世对普拉塔亚发动过一次军事行动。他可能死于前427年,因为有证据显示至少在前426年夏天他的儿子阿基斯二世已经在位。
阿基斯二世(古希腊语:Ἄγις B', 英语:Agis II),(?-前399年),前427年—前399年在位,斯巴达埃乌吕彭家族国王,阿基达姆斯二世之子及继承人。[1]公元前426年与公元前425年的阿基达姆斯战争中,他曾统帅伯罗奔尼撒大军。公元前418年,他与阿奇斯及其其他斯巴达的敌人开战,获得曼提内亚战役的胜利,重新确立斯巴达对伯罗奔尼撒控制。公元前413年德凯莱亚战争伊始,他即把德凯莱建成一永久基地,并在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与来山德一同封锁雅典。公元前402年,他入侵埃利斯。
阿格西莱二世( Άγησιλαος Β,前444年?-前360年),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约前400年—前360年在位)。阿希达穆斯二世之子,在其同父异母的兄弟亚基斯二世死后继承王位。阿格西莱二世即位后,获得对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军队的领导权。他指挥这些军队防御波斯人,后者一直企图征服在亚洲的希腊殖民城邦。前396年—前394年,他在与波斯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斯巴达在科林斯战争(前395年—前387年)中屡屡受挫,阿格西莱二世被召回斯巴达,以帮助抵御由雅典、底比斯、阿尔戈斯和科林斯组成的反斯巴达联盟。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94年发生于维奥提亚地区的喀罗尼亚战役中获胜。他继续领导斯巴达军队与其它希腊城邦、尤其是日益强盛的底比斯作战;到前386年缔结安塔尔基德和约结束科林斯战争时,阿格西莱二世几乎恢复了斯巴达在希腊的霸权。但是在前371年,由亚基亚德世系的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他是阿格西莱二世的共同在位者)率领的斯巴达军队在留克特拉战役中被底比斯统帅埃帕米农德击败,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本人阵亡。这次失败造成的损失削弱了阿格西莱二世进行新的战役的能力。出于获取军事经费和抵制波斯影响的目的,阿格西莱二世领导一支斯巴达精锐部队远征埃及(实际上是充当雇佣兵)。埃及法老内克塔内布二世为感谢斯巴达军队在王朝战争中的巨大帮助给阿格西莱二世以巨额酬金。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60年由埃及回国途中去世。阿格西莱二世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看作后期斯巴达最重要的人物,或者是“中兴之主”。古典作家,如色诺芬和普卢塔克都记载了阿格西莱二世的军事功绩。
阿基达姆斯三世(?-前338年),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斯巴达埃乌吕彭族王,阿格西劳斯二世之子。公元前371年留克特拉战役败北后,他率斯巴达人回师。公元前367年与公元前364年,他与阿卡狄亚开战,并在埃帕米农达斯入侵斯巴达时引兵相拒(公元前362年)。第三次神圣战争时期(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46年),他支持福基斯抵抗底比斯,并亲自远征克里特以及为保护他林敦远征意大利,然于曼杜里亚战役命丧沙场。
亚基斯三世 (古希腊语:Ἄγις,?-前331年,统治期间 前338年–前331年),为第20位欧里庞提德世系斯巴达国王。亚基斯三世是阿希达穆斯三世之子,他在前338年从其父手上接下王位,尽管他的统治期间不长,但这段时间对斯巴达而言是多事之秋,继位不久,斯巴达的地位因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崛起而逐渐下滑。在前333年时,亚基斯三世搭上一艘三列桨座战船前往爱琴海某处会见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指挥官法那巴佐斯和奥托弗拉达提斯,要求 波斯提供金钱和军备来对付马其顿王国,但这时波斯在伊苏斯战役大败的消息传来,使波斯无法提供大量的资助,仅仅留下30塔兰同和10艘战船给斯巴达,而亚基斯三世先派遣其弟阿格西莱前往克里特岛,尽可能争取当地站在斯巴达这一方,而这措施获得显著成功。在前331年,当马其顿的领地色雷斯发生叛变,而且马其顿将军左皮里翁在入侵斯基泰时遭到毁灭,趁著这个机会,斯巴达和其盟友向马其顿宣战。亚基斯三世设法招募伊苏斯战役的希腊雇佣军幸存者,而这支曾在波斯军队服役8,000名战士经验丰富,更渴望在战场上对马其顿人复仇,如此一来大大的增强斯巴达军队的实力,并击败马其顿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驻军司令。亚基斯试图建立一个反马其顿阵营,虽然雅典保持中立,但亚该亚人、阿卡迪亚人和伊利斯人都成为斯巴达的盟友,但阿卡迪亚重要的城市梅格洛玻利斯坚决反对斯巴达,使亚基斯开始围攻梅格洛玻利斯。梅格洛玻利斯一直坚守到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前来救援,两军在梅格洛玻利斯战役展开会战,而斯巴达遭到击败,亚基斯三世战死,而斯巴达国势更为衰弱。
阿希达穆斯四世 Αρχιδαμος Δ' (活动时期前3世纪)欧里庞提德世系的第27代斯巴达国王(约前305年—前275年在位)。阿希达穆斯四世是欧达米达斯一世之子。前294年,他在曼提尼亚战役中被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城市的征服者)击败。但由于德米特里一世听闻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对希腊的威胁行动而撤军,斯巴达免遭灭顶之灾。阿希达穆斯四世的儿子欧达米达斯二世在其死后继承了王位。
亚基斯四世(英语:Agis IV),(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41年在位)(?-前241年),欧达米达斯二世之子,公元前244年起为斯巴达欧里庞提德王。他即位于财政危机之秋,其应对危机之策饱受争议,遭众人反对,公元前242年,他罢免同僚王列奥尼达二世及督政官。同年,当其帮助西库昂的阿拉图斯反对埃托利亚同盟时,列奥尼达返回夺取政权。他被处死。
阿希达穆斯五世 Αρχιδαμος Ε' (活动时间前3世纪)欧里庞提德世系的第31代斯巴达国王(约前227年在位)。阿希达穆斯五世为斯巴达国王欧达米达斯二世之子,阿希达穆斯四世之孙。他是著名的改革者亚基斯四世的弟弟。前241年亚基斯四世被复辟的列奥尼达二世谋杀后,阿希达穆斯五世逃往美塞尼亚避难。前227年,另一位锐意改革的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属亚基亚德世系)因缺一共同在位者而将他召回。但阿希达穆斯五世回国后不久即被谋杀。古典作家对此有不同解释:波里比阿认为凶手是克里昂米尼三世,而希罗多德则归咎于反对改革的政治集团。
珀罗普斯(希腊语:Πέλοψ, 约前210年-前199年), 是欧里庞提德家族的斯巴达国王,统治年间前210年–前199年。他是国王吕库古的儿子,最后一位欧里庞提德世系国王。珀罗普斯大约出生于210年左右,他父王也在那一年早逝。因为当时他还是婴儿,由摄政执政,起初是马卡尼达斯为摄政,后来是纳比斯。在前199年珀罗普斯被纳比斯暗杀,并被篡了位。
纳比斯(希腊语:Νάβις,?-前192年),是前207年至前199年的斯巴达摄政,在前199年至前192年篡位成为斯巴达国王,在他任内期间爆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以及反纳比斯战争。他处死合法的小国王珀罗普斯,自己登上王位,并重振了斯巴达的国力。在第二次马期顿战争期间,他加入马期顿国王腓力五世的阵营,作为回报他得到了阿尔戈斯。然而当战争变得马其顿不利时,他改投奔罗马阵营。战争之后,罗马与亚该亚同盟攻打了纳比斯并将其击败。前192年他被埃托利亚同盟的军官刺杀,纳比斯死后斯巴达失去了独立地位,他被认为最后一位独立的斯巴达统治者,也是斯巴达改革运动中最后一位改革者。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六):克里昂米尼三世

(4)克里昂米尼三世
①时代背景
克里昂米尼三世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二世之子,母亲是王后克蕾提西克里娅(Cratesicleia),他的出生年份不是很确定,现代历史学者彼得•格林认为他的出生年约在前265年至前260年间。在他少年时代,欧里庞提德世系的国王亚基斯四世施行改革政策,以恢复斯巴达的公民数量。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土地兼并和生活腐化等原因,作为斯巴达军事力量源泉的斯巴达公民户数不断下降,已经达到危及国家存续的地步。因而亚基斯四世的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前242年反对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克里昂米尼三世的父亲列奥尼达二世因反对改革,被迫退位并向雅典娜神殿寻求庇护,王位因此落入亚基斯四世的支持者同时也是列奥尼达女婿克列欧姆布洛托斯二世的手上。前241年,亚基斯四世的改革过于剧烈又操之过急,以至在国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对集团。当他率兵远在科林斯地峡之时,列奥尼达与斯巴达五督政官联合发动政变,废除克列欧姆布洛托斯重新登上王位,推翻了改革措施。当亚基斯四世一回国就遭到逮捕,随后就被处决。
在处决亚基斯四世之后,克里昂米尼此时大约18岁左右,在父王的命令下亚基斯四世之王后埃吉阿蒂丝(Agiatis)被强迫改嫁给克里昂米尼。根据传说,当时还不知情的克里昂米尼外出打猎,接到父王的通知要他立即赶回斯巴达,当他回到斯巴达城,发现全城布满婚礼的装饰,于是当他问父亲是谁要结婚时,列奥尼达二世向他回应说就是你自己,克里昂米尼对于这场婚礼相当疑惑,因为埃吉阿蒂丝的丈夫是被列奥尼达二世下令处死的。尽管如此,双方还是举办了婚礼结了婚。
起初埃吉阿蒂丝对这场婚姻很厌恶,但克里昂米尼对妻子充满爱慕之情,使埃吉阿蒂丝感动并愿意成为他的贤内助。克里昂米尼三世从妻子那里接触到亚基斯四世的事迹和一些构想,使他对亚基斯四世的改革持正面态度,也许他相信斯巴达确已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在列奥尼达二世死后,克里昂米尼三世继承了本家族的王位。
②改革活动
克里昂米尼三世即位后,曾召回亚基斯四世的弟弟阿希达穆斯五世做共同在位者,但这位王子回国后不久就神秘地遇害了(前227年)。没有证据说明克里昂米尼三世与此事是否有牵连。克里昂米尼三世开始进行他的改革计划,他的策略是,通过对外战争牵引反对改革者的注意力,同时在国内采取行动。他的第一个机会来自亚该亚同盟的入侵。克里昂米尼三世在这次战争中指挥有方又十分勇猛,从而在国内获得了声望。他继而对亚该亚同盟发动反攻,然而其真实用意却是趁机消灭改革最大的障碍监察官(所谓五人议事会)。克里昂米尼三世设法把所有可能反对他的计划的斯巴达公民带出国外参加对亚该亚同盟的讨伐。在把他们拖得筋疲力尽之后,克里昂米尼三世率领一批忠实的支持者离开军队潜回斯巴达。克里昂米尼三世返回已成空城的斯巴达之后,就把5名监察官尽行杀死。克里昂米尼三世随即发布命令永久取消了监察官制度,并把80个主要反对者流放。
克里昂米尼三世在铲除了障碍之后,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实行他的改革计划。他在公民大会上提议将所有财产交归国有,并重新分配土地。为了恢复军队数量,克里昂米尼三世允许一部分最强壮的非公民自由人获得公民身份。
由于阿希达穆斯五世死后欧里庞提德世系无人继承王位,在克里昂米尼三世时代的斯巴达实际上已成为个人独裁。仅仅为了维持两王在位的古代传统,克里昂米尼三世任命自己的弟弟欧克里达斯为另一在位国王。
③外部力量毁灭改革
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改革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斯巴达民尽财穷的形势。公民数量尽管大为扩充,但仍不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代总数的一半。但是,最终扼杀克里昂米尼三世努力的因素来自国外。希腊的形势对斯巴达十分不利:亚该亚同盟步步进逼,北方的马其顿令人生畏。克里昂米尼三世多次打败亚该亚同盟,但却导致亚该亚同盟的领导人阿拉托斯越来越倒向马其顿。前222年,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在塞拉西亚战役中彻底打败了斯巴达。占领军废除了一切改革后退去。
克里昂米尼三世逃亡至埃及,在那里他得到了国王托勒密三世的庇护。但是托勒密二世之子托勒密四世在即位后不久就把克里昂米尼三世软禁了起来。克里昂米尼三世与亲信冒险在亚历山大城发起了一次暴动。在暴动失败后,克里昂米尼三世自杀了。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七):纳比斯

(5)纳比斯
①统治斯巴达
前222年,斯巴达国王兼改革家克里昂米尼三世于塞拉西亚战役战败后,斯巴达陷入权力真空数年,最后王位传给一个男孩珀罗普斯(Pelops),并先后由马卡尼达斯(Machanidas)和纳比斯作为王国摄政。
纳比斯继续实行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改革计划,甚至还更极端,他驱逐富裕的人,并分配他们的财产。他解放许多奴隶并让他们获得公民身份,然而他适当保留吕库古(Lycurgan)体制中一部分的黑劳士制度,以利宣称自己复兴传统。纳比斯的改革增加许多公民数,意味着他的军队除了众多的佣兵外,他还有不少公民兵。波利比乌斯对纳比斯革命式的改革非常敌视,他批评纳比斯的支持者是“一帮杀人犯、夜贼、扒手和强盗”。
纳比斯后来把斯巴达两个国王仅存的世系后裔给杀了,古代史书尤其是波利比乌斯和李维,形容他是嗜血的统治者,是靠武力来夺权,且行为残酷。波利比乌斯还说当他征服一个地方后,经常流放当地领导阶级人物,还把他们的妻子嫁给强盗,并且下令解放奴隶。波利比乌斯有关纳比斯的描述,或许真的反应实情,但也可能这是波利比乌斯对他的偏见,因为波利比乌斯自己本身就是上流阶级。波利比乌斯还说,纳比斯时常把富裕的地主召来,强迫他付出一大笔金钱,若不从的话他就施以酷刑。他可能用一种类似铁处女的刑具,这雕像刑具被称为纳比斯的爱琵加(Apega of Nabis),是以他的王后爱琵加的形象做成。
②复兴
纳比斯的外交政策仍遵循他的前任者,就是和埃托利亚同盟、厄利斯(Elis)、麦西尼(Messene)结盟对抗亚该亚同盟、马其顿王国。因此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时他与罗马结盟,并参与前205年的腓尼基和约。在随后几年中,纳比斯扩张斯巴达的国土,重新征服了大部分的拉科尼亚和麦西尼。但在前204年他攻取梅格洛玻利斯失利。他也重建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很明显主要是靠克里特岛的盟邦帮助,然而波利比乌斯说这支舰队是海盗。总之,纳比斯用这支舰队重新控制拉科尼亚的海岸线,同时他也为斯巴达建立城墙,这是斯巴达史的头一遭,因为古代斯巴达人认为他们是靠战士的勇气保卫城市,而不是城墙。
在先前几十年里麦西尼还是斯巴达的盟友,但在前201年时,他入侵麦西尼的领土,很明显这是为了复兴斯巴达,因为直到前四世中叶斯巴达才丧失对该地的控制。纳比斯攻下麦西尼,但当亚该亚菲洛皮门(Philopoemen)的军队前来干涉时,斯巴达军队不得不撤退,并在帖该亚(Tegea)遭到决定性败战。使这段时间纳比斯的扩张野心受到压制。
因为国土扩张的雄心,纳比斯不可避免与伯罗奔尼撒北半部的亚该亚同盟敌对。尽管多次败于亚该亚统帅菲洛皮门,但纳比斯仍昰亚该亚同盟的一大威胁,当亚该亚人派出较弱的将军迎战时,多会输给纳比斯。在前200年,亚该亚人警觉纳比斯能够轻意蹂躏他们的领地,他们向马其顿腓力五世求援,但腓力五世没有提供援助。前199年时,纳比斯推翻珀罗普斯,并宣称自己是欧里庞提德世系国王德马拉托斯(Demaratus)的后裔,自行称王。纳比斯还以国王的身份发行钱币,然而当代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和后来的李维都不认为他是合法国王,他们称纳比斯为斯巴达的僭主。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其间,纳比斯灵巧地运用罗马和腓力五世的冲突,他起初先与马其顿结盟,取得阿尔戈斯作为回报。之后,他倒向将会胜利的罗马这一方,企图来保住他的征服地。
③与罗马战争
前195年,在亚该亚人劝说下,罗马资深执政官提图斯•昆克蒂乌斯•弗拉米宁认为纳比斯的势力需要被压制。弗拉米宁命令纳比斯必须吐出阿尔戈斯还给亚该亚同盟,否则的话,将与罗马战争。纳比斯以罗马人与他同盟时,他已经占有这座城市为由,拒绝交出。于是弗拉米宁率军入侵拉科尼亚,爆发反纳比斯战争。罗马所领导的联军攻到斯巴达城下,进行围城战,纳比斯认为大势已去,向弗拉米宁求和。结果,斯巴达被迫吐出阿尔戈斯,并交出斯巴达通向大海的港口吉雄。
④再起和死亡
虽然战后纳比斯仅统治斯巴达城和邻近的乡村,但纳比斯仍未放弃希望,他仍想回复先前的基业。在前192年,罗马和其盟友亚该亚同盟即将要与塞琉古帝国安条克三世和埃托利亚同盟爆发战争,纳比斯见到罗马和亚该亚人为此事而发愁,他企图趁机重新夺回港口吉雄和拉科尼亚的海岸线。一开始他相当成功,占领了吉雄并在一场小海战击败亚该亚的舰队。之后很快地,他的军队遭到菲洛皮门击败,被迫撤回斯巴达城中,菲洛皮门大肆掠夺斯巴达乡野,随即回军返回。在这短短几个月后,纳比斯向埃托利亚同盟求援,希望靠着援军对抗罗马人和亚该亚同盟,来保卫他的领地。
埃托利亚人对此做出回应,他们派出1,000名步兵和300名骑兵组成的军队来到斯巴达。然而,埃托利亚指挥官亚历山墨诺(Alexamenus)背叛纳比斯,当纳比斯操演他的军队时,埃托利亚人刺杀了他。随后埃托利亚的军队企图控制整座斯巴达城,但因愤怒的斯巴达市民抵抗而被阻止。在这混乱之时,亚该亚同盟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派遣菲洛皮门带着大军来到斯巴达。在那里,菲洛皮门强迫斯巴达并入亚该亚同盟,结束斯巴达的独立。结果,纳比斯成了最后一位独立的斯巴达统治者,也昰斯巴达作为希腊主要势力的最后一位君主。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八):走向衰亡1

9.走向衰亡
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脱离了马其顿帝国的阴影,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吞并,而亚该亚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塞拉西亚战役,斯巴达同马其顿的一次战斗。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对外扩张,多次打败亚该亚同盟军队。同盟军向马其顿国王安提柯•多宋求援,克里昂米尼开始同马其顿军队交战。前221年,马其顿军队与克里昂米尼军队激战于塞拉西亚,终因众寡悬殊,克里昂米尼战败,逃亡埃及被杀。马其顿在斯巴达重建寡头政权。
(1)萧条的本土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挥师东征,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希腊化世界。但包括马其顿王国本身在内的传统希腊地区,并没有成为东征胜利的受益者。相反,他们在向东方各地进行了过量输出后,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萧条。
很多人对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往往有着过于简单化的理解。在他们看来,亚历山大仅仅依靠不足10万人的军队,在亚洲腹地走了个过场。然而,为了支持这次漫长的战争,整个希腊本土都大量地输出了资金、舰船和士兵。若非如此,亚历山大的主力军根本不可能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忌惮自己的后方交通线。
在亚历山大死后的一个世纪,残存的马其顿军头们将帝国瓜分,并继续吸纳希腊本土的菁英到东方殖民。由于他们往往掌握着巨额资金和大片土地,所以很容易将希腊青壮年人口从土地贫瘠的本土吸引出来。很多人在1-2代内在东方安家落户,也顺带消耗了故土的活力。加上希腊化君主对于本土世界的依赖,又经常直接或间接引起内战,加剧了马其顿与希腊两个地方的空心化进程。最后,还有凯尔特蛮族的大规模南下,重创了很多地方的经济。
到公元前3世纪时,希腊本土实际上成为了几个城市联盟与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共存的局面。前者以规模最大的亚该亚同盟为代表,希望集中分散而减少的资源,维系传统的希腊世界。后者则因为失去了亚洲地区的领地,被迫先从控制欧洲本土着手。结果,双方又经常因为地盘之争而爆发战乱,严重阻碍了巴尔干地区的复兴。
起初,安提克王朝对马其顿的控制力非常薄弱,著名的安提克二世主要以南方的希腊地区为基地。由于占据了科林斯地峡,所以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雇佣部队。在马其顿家乡的混战趋于消停后,他才率领自己的雇佣兵北上夺取王位,正式建立了属于自己家族的王朝。这个新王朝在早期,连组织足够人手训练马其顿方阵部队都非常困难。国王只能用税金雇佣希腊、色雷斯和凯尔特人的雇佣兵作为军队主力。一直到安提克三世时代,马其顿人才稍微缓了口气。
南方的亚该亚同盟,在集中所有城市的资源之余,还享受着来自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津贴。这让他们得以在凑不出足够城市民兵的时候,可以保持数量不少的雇佣军部队。由于托勒密军队需要不断招募本土希腊人当兵,所以有不少亚该亚和北方埃托利亚的青年离开了家乡。同盟的另一个任务则是限制马其顿王国复兴。因此,他们在埃及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夺回了科林斯地峡,将马其顿势力从南部驱逐。
(2)斯巴达的强行复兴
在亚该亚同盟的南面,早已失去霸主身份的斯巴达也在苟延残喘。他们的社会矛盾因为土地过于集中而看上去无可救药,结果让大批作为军队主力的公民破产。如此一来,斯巴达上下真正具有公民身份的人口仅剩下700多人,完全失去了先祖的勇武能力。
但在公元前235年,锐意进取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继位。他决心让斯巴达重新崛起,并不惜使用非常激进而暴力的手段。于是,通过强制没收强迫富裕公民的土地,向穷人进行财产的再次分配。凡是被认为有能力参军者,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独立份地。克里昂米尼再利用这些人训练出来的军队,逐步收复周围一些过去属于斯巴达的领地,并将战争所得再次分配。
斯巴达的壮大,很快引起了亚该亚同盟与托勒密埃及的注意。前者将斯巴达视为洪水猛兽,后者则想要观察下斯巴达否能成为自己的合格同盟。结果,克里昂米尼三世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击败了政治家阿拉图斯挂帅的亚该亚人,让托勒密对斯巴达刮目相看。于是,托勒密三世转而将过去给予亚该亚同盟的钱,转交给了克里昂米尼。后者便立刻有了冲出科林斯地峡的能力。
迫于形势的迅速转变,亚该亚同盟只能和过去的对头马其顿联手。马其顿国王安提克三世,也志在恢复先祖对于整个希腊的控制权,但在手段上要柔和很多。在他的统治期内,马其顿人重新和西面的伊庇鲁斯建立同盟,并不再要求重返科林斯地峡驻军。托勒密埃及资助的斯巴达人开始北上,也正是他们南下的大好时机。于是国王本人亲自出马,率领重建的马其顿军队进入希腊。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九):走向衰亡2

(3)两支联军
公元前223年,迫于马其顿军队的兵威,克里昂米尼暂时停止了他的扩张步伐。但在他的对手其实也并不想直接诉诸于正面开战。安提克三世仅仅是在名城科林斯驻军,就在冬季解散了大批本土农民部队。亚该亚同盟的阿拉图斯,只希望将斯巴达人堵在原地。
然而,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改革要求他不断吸引足够的资源。因此,利用对方在冬季解散部队的时机,斯巴达军队反而再次向北进犯。他们袭击了阿戈斯城与梅格洛玻利斯。前者是斯巴达人历史上的世仇,后者则是当年为了限制斯巴达扩张而修建的移民城市。但这也让反斯巴达联盟断定,不消灭对手的军队就无从解决这场危机。
公元前222年,重新集结的马其顿军队开始通过地峡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中包括了安提克王朝稳定后训练的10000马其顿方阵士兵、3000名精锐的近卫轻盾兵和300名由马其顿贵族和雇佣兵组成的骑兵分队。通行的还有安提克王朝重建的1000阿哥瑞安标枪手部队、1500名伊利里亚步兵、1000凯尔特雇佣兵和3000名来自各地的标枪、弓箭或其他增援力量。
在科林斯,马其顿人遇到了同时集中起来的亚该亚同盟军。他们主要由6000名来自希腊各地的城市民兵或雇佣军组成。每个地区还象征性地提供了骑兵,组成600人的分队。如果没有马其顿人的增援,仅仅凭借这些兵力是无法阻止斯巴达入侵的。但有了他们的加入,联军规模已经接近30000人。
南方的克里昂米尼三世也为了自保而大量征集军队。这其中的斯巴达人仅有6000,大部分还是在近些年才获得军事份地的新兵。但他也不忘按照马其顿王国的模式,集中财力训练了自己的方阵团部队。此外,依靠半岛南部地区的边民,他的部队有了进一步扩充。加上埃及的财政支持,让他可以从克里特岛等地获得一定数量的雇佣军。
虽然人数刚刚超过20000人,但斯巴达军队却选择了主动后撤,拉长对方的补给线。同时,将主要阵地设立在至关重要的塞拉西亚关口。当地有两座可以扼守有限平原的山丘用于驻军,中间又有一条河流径直穿过。所以,联军的兵力优势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反,他们又必须隔着河流在两头行动。
(4)斯巴达的挽歌
在联军抵达战场前,克里昂米尼已经将全军分为三个部分布置。作为主力的万名斯巴达人,扼守右翼的奥林匹斯山头。他们中的不少还是传统的希腊重步兵装备,但缺乏严格的训练和良好的防护装备,仅仅是比亚该亚对手更为善战。其他人包括标枪和弓箭手组成的轻装散兵。最精锐的2000常备部队,是按照马其顿样式训练和武装的长枪方阵。
位于左翼的尤亚斯山,这交给了过去的二等人--边民和克里特雇佣军防御。前者依然是传统的希腊重步兵+轻装部队组合,后者则有大批驰名地中海世界的弓箭手和标枪兵。军中仅有650人的骑兵部队,被部署在两山之间的跨河平地上。
联军发现这一情况后,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部署。安提克三世指挥的马其顿军队位于左翼,直面斯巴达人的主力。在万名长枪方阵步兵前面,还有大量的色雷斯、伊利里亚、加拉太和希腊轻装部队。3000名最宝贵的皇家轻盾步兵,则位于二线位置。大部分马其顿人带来的骑兵,也由将领亚历山大率领,部署在斯巴达骑兵对面。
联军的右翼主要是亚该亚的同盟军队。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希腊重步兵战术,转而使用介于轻步兵与重步兵之间的武装风格。这些新式的亚该亚步兵,可以组成方阵进行肉搏,但更多使用喜欢使用标枪进行投射作战。只有少量雇佣军虽然改用了凯尔特式椭圆盾牌,但还坚持着希腊传统的重步兵战法。
战斗开始后,马其顿人首先向着山头的斯巴达主力发起进攻。大量的轻装部队上前开道,与占据高处的斯巴达轻步兵们相互射击。
安提克部署的散兵线稳步向前,开始袭扰克里昂米尼的重步兵部队。不堪忍受标枪、弓箭和投石洗礼的斯巴达人,在愤怒中从山顶俯冲而下。他们这么做的另一个用意,是想在马其顿的方阵部队站稳脚跟前,就将之击破。
在战场的另一头,亚该亚人的轻盾兵也开始攻击斯巴达盟友们的阵地。但在仰攻条件下,他们的轻型标枪威力被打了折扣,反而被克里特等地的对手压制。斯巴达边民们也从山头冲下来,以并不严密的方阵攻击亚该亚人。后者勉强组成密集队形,被慢慢赶下了山坡。一些克里特人还绕到同盟军背后袭击,加速了他们的崩溃步伐。如果没有其他干扰因素,这一头的联军就可能被重创击败。
这时,联军的中路的开始发挥作用。来自亚该亚联盟的将领菲洛皮门,不等马其顿军队的亚历山大同意,就率领骑兵发起了冲锋。利用更好的武装和2:1的数量优势,斯巴达骑兵被迅速逐出了战场。接着,又是培罗波门率领骑兵及时迂回,从侧翼攻击了尤亚斯山上的克里特与边民部队。后者完全忙于同亚该亚轻盾兵的作战,在遭到重击后开始溃退。同盟军这才控制了战场的右翼阵地。
至于另一边的斯巴达主力重步兵,已经同马其顿方阵展开了血腥的近距离厮杀。由于上山的道路面积有限,马其顿人的数量优势无法得到体现。于是在正面宽度有限的位置上,斯巴达方阵成功地挡住了对手。很多士兵的枪杆在激战中断裂,必须使用随身的刀剑或矛头继续拼杀。但斯巴达人毕竟数量有限,普通重步兵又战斗力不足,难以利用地形优势获得决定性的压制。
最终,联军的右翼开始越过河流,从侧面进攻奥林匹斯山。他们的轻盾兵迅速上山,在骑兵掩护下形成了包抄之势。巨大的压力迫使斯巴达人的雇佣兵和同盟军都纷纷逃离战场。
克里昂米尼眼看形式对自己非常不利,只得在几个随从保护下,迅速骑马撤退。但他麾下的斯巴达公民兵部队却不愿意后退。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一旦国王的改革失败,自己就将失去到手不久的土地。结果,6000名斯巴达人在马其顿与亚该亚联军的包围圈中,有5800人被杀。
克里昂米尼没有选择回到斯巴达,而是直接乘船去往埃及。在那里,他以流亡者身份成为了亚历山大城宫廷内的军事幕僚。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再返回家乡,并在后来因为卷入埃及的宫廷政变被处死。但他的母邦却没有因为这次灾难性的失败而遭到灭顶之灾。
得胜的安提克三世,拒绝让军队劫掠斯巴达。虽然他表面上宣称自己只是来惩罚克里昂米尼,而非全体斯巴达人,但深层次的用意却是不希望亚该亚联盟的老对手被直接消灭。加上国内又传来了北方蛮族南下的消息,马其顿军队便匆匆返回国内。
(5)影响
塞拉西亚战役对于斯巴达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此后的他们,虽然还尝试过突破亚该亚同盟对自己的限制,却再也没有能达到克里昂米尼三世时代的高度。因此,塞拉西亚战役也可以算是传统斯巴达的彻底陨落之战。至于作为“国际警察”南下的马其顿人,则开始了自己的短暂中兴。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斯巴达(十):政治制度

10.政治制度
斯巴达人经常发动战争,拥有的步兵训练严格且扎实,是古代世界上作战能力高强的步兵之一。生产以农业为主,过着简单的生活,与当时的雅典不同,如不太重视知识、文化发展等等。
斯巴达之政治制度相传为古时立法者来古格士所定,有两位国王,五位执政官及元老院,国民会议等机关。
(1)二王制
斯巴达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分别来自于较高级的亚基亚德家族,与比较低级的欧里庞提家族,但实际上两个国王的权力均甚小,大权皆在五位执政官之手。国王不过为祭司长、裁判长、出征时之元帅、元老院中的议长而已。至于斯巴达之所以必置二王,即系利用其互相倾轧以王制王之故。斯巴达对于其国王防制颇严。国王不得与外国联婚,防其树立外援。又不许二王室互相联婚,防二王的权力合一。
二位国王只有在战时才有权力,其中一个国王担任统帅,另一个国王则负责留守。而平时,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决定,而长老会议则由28个人组成。除此以外,有5个执政官会帮助国王处理政务,并由元老院作出决定。虽然实际上元老院握有实权,但所有重要事务在名义上还需要公民大会通过,方为有效。
(2)执政官
斯巴达的执政官五人,每年由人民公决,权力远在国王之上,得拥护国法,监督国家一切公权私权,又可召集元老院及国民会议,对于国王有罪,亦得加以审判。但执政官的任期仅一年,且每事须经五人的同意始有效,故其权力虽大,理论上仍有限制;然而由于该职务并无连任限制,故此后来执政官成为斯巴达城邦中最有实权的职务。
(3)元老院与国民会议
元老院的议员并同二国王共三十人,元老院议员非六十岁以上免役者不能担任。立法、行政、司法之事,概得与闻。每一法案,均须由此提出,非经其表决者,不得提出于国民会议。由全体公民普选而得之国民会议实为元老院的附属机关,虽有表示赞成或反对元老院所议决的法案之自由,可是实际上是不敢反对的。
11.公民教育
斯巴达各种制度中的最值得注意者为他们的公民教育。由于斯巴达以少数多利安民族,统治大多数的亚该亚农奴。为了有效防止农奴造反并能在众邦林立的希腊世界中适应生存,因此订定一套完整的公民教育制度。“国家至上,军事第一”是他们的基本政策。男人为了国家作战;女人为了国家育儿。国王犹如兵团司令,教师就像军训教官;学校等于兵营,家庭宛如一个役男生产所。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因为害怕外邦人移居有碍它的军事生活,斯巴达实施严格排外政策,禁止外邦人无故入境。 斯巴达的国家体系基本上已完全军事化。
(1)婴儿
斯巴达犹如一个大军营,其公民的婴儿刚出生时,便要被检验体质,如果不合要求,便会被葡萄酒灌死,抛弃至荒山野岭。合格的会用葡萄酒为其婴儿洗澡,便交还给婴儿的母亲抚养到七岁。
(2)男孩
男孩在七岁前是由双亲抚养的,但其父母从小则会训练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战士,甚至有点冷酷无情。七岁后便会编入团队进行残酷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要被训练为绝对服从,身手敏捷,不怕艰苦的军人,所以每年均会被烧得滚烫的皮鞭鞭打,并不许求饶或叫喊。当男孩过了12岁,便会被编入少年队,只能光身赤脚,不论天气冷暖均只许穿一件外套,并只可在军营里作少量进食,逼使他们在外面偷取食物,锻炼他们的身手。若被人发现,则会被处罚,因为这证明他身手不灵活。同时也有训练会将他们丢到荒郊野外,要求他们靠己身之力进行野外求生、与野兽搏斗,考验生存能力。至20岁后,则成为正规军人。30岁时便会成亲,但还是要每天作军训。60岁时便会退役,国家会对他们比较优待,但仍要作为预备军,随时候命。
(3)女孩
斯巴达女性相对于其他古希腊城邦的女性而言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按当时规定可以继承40%的家族财产。女孩过了七岁仍留在家里,但并不从事刺绣等杂务,而是进行艰苦的体格训练。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方能孕育出勇悍的战士。因此斯巴达的妇女都十分坚忍,并不怕看到儿子浴血沙场。当儿子要上战场时,她们并不会为其祝福,而是给他一个盾牌,并对其说:“孩子,带着盾牌回来,不然就躺在盾牌上。”即谓:如果你不能凯旋归来,就应战死沙场而还。
斯巴达有一首最有名的古诗,歌颂一位八个儿子全部为国牺牲的母亲。当这位母亲知道八个儿子全部阵亡,她并没有流下眼泪,在凯旋大会表示:
“ 祖国斯巴达呀,我就是为了他们为你牺牲,才生下他们八个,如今我的心愿已经完成了。 ”
(4)军事训练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草编是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色,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5)文明教育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12.社会阶层
斯巴达的社会阶层分为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希洛人三个阶级,这种阶级是不能改变的种姓制度。
(1)斯巴达人
第一阶级为斯巴达人,为征服者多利亚人的子孙,享有完全的公民权者,他们都住在斯巴达城内,尽管人数很少,却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虽有田而不自耕,其专门之职业为服兵役与任官吏二事。
(2)庇里阿西人
第二为庇里阿西人,为多利亚人入侵时,没有抵抗而顺从的居民,从事于工商业而无参政权,虽为自由民,然不得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他们都住在斯巴达城周围,及边境山区和海岸地方;战时需要为斯巴达军队支援。
(3)希洛人
第三阶级为黑劳士,意为农奴。他们常隶属于土地而为第一阶级的人服劳奉养而耕作,生活在农村上,没有公民权与基本人权,被认为是国家的财产;战时亦随第一阶级之后以服军役。
(4)对黑劳士的奴役
黑劳士的生活极其艰苦,他们在战时要作先锋,但又没有任何权利,斯巴达人可以随时杀死他们。黑劳士(希洛人)是斯巴达人的公有财产,在节日里,斯巴达人经常灌醉黑劳士,并将他们拖至公共场所任意欺凌。黑劳士不论如何,每年均要被鞭笞一次,其目的就是要黑劳士牢记其奴隶身份。甚至每年组织斯巴达少年结队杀戮希洛人(即为Krypteia),以此培养斯巴达少年的战斗精神,也削弱希洛人的反抗。亦因如此,黑劳士曾经多次发动起义。有学者认为,斯巴达对外的连年战争使黑劳士的负担重到难以承受,但许多受剥削的黑劳士,后来找到机会摆脱了斯巴达人的剥削和奴役(如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中重新获得独立),让原本习惯于依靠剥削黑劳士(美塞尼亚人)为生的斯巴达人因此难以谋生,是斯巴达衰落的原因之一。最后这种制度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斯巴达后被废除。
13.经济政策
来古格士所推行经济制度,完全为军事需求和维持斯巴达人的统治地位。
(1)土地国有
为了避免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造成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将所有土地全部收归政府,受予给斯巴达公民,其再将土地发放被统治的农奴进行耕种,向他们收取粮食,而统治者的斯巴达公民可以专心进行军事训练,对内镇压奴隶的反抗,对外进行侵略战争。
(2)铸造铁币
为了平均社会财富,斯巴达发行一种铁币,由于沉重、价值较低,所以携带不便、流通不易,一方面避免商人屯积货物,获取暴利,另一方面,使外国商品,不易打入斯巴达市场,大大降低斯巴达财富外流的可能性。
(3)公食制度
凡斯巴达男子不论贫富,皆会食于公共食堂,食品粗疏,除执政官外,尊贵如国王亦须在此会食。食时得畅谈国事,少年子弟因得于此获得政治上的知识。
14.评价
斯巴达采取军国主义的独裁或寡头体制,并掌控整个国家经济,除了为了防止麦西尼亚人的反抗其统治外,地理上的孤立也是原因,斯巴达的东北边与西边都是山脉,不易与其他城邦产生文化交流,造成斯巴达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也没有思想家或作家诞生,因此在希腊文化中并没留下太多贡献。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古希腊城邦:科林斯

科林斯(Corinth)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临科林斯湾。是希腊本土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连接点。同时又是穿过萨罗尼科斯和科林西亚湾通向伊奥尼亚海的航海要道。不仅是贸易和交通要地,同时又是战略重地。 有旧科林斯和新科林斯之分,旧科林斯主要指希腊罗马时期的一个古希腊城邦,约在现在科林斯市的内陆8公里处。
1.概况
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古希腊人即已定居科林斯,科林斯文化盛行。迈锡尼文明时代( 约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已有科林斯城。公元前1000多年被多利亚人征服。
公元前8~前6世纪,科林斯不仅有发达的农业,而且过境贸易很兴旺。科林斯的陶器享有盛名,造船和航海业都有很大发展。当时,科林斯几乎独占了与西方的贸易,陶器、橄榄油、葡萄酒、金属器皿的输出全部要经过科林斯。科林斯先后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中期,巴希阿德斯家族把持城邦政权,实行贵族寡头统治 。希普塞卢斯(约前657~前627在位)推翻巴希阿德斯家族,建立了僭主统治。其子佩里安德尔当政时(约前627~前586),科林斯国势昌盛,约公元前581年,僭主政体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少数富人掌握政权的贵族政体。公元前6世纪后期,科林斯加入了伯罗奔尼撒同盟。
在希波战争的早期阶段,科林斯积极参加了温泉关、普拉蒂亚、萨拉米斯和米卡列战役 。公元前395 ~前387年 ,科林斯与阿尔戈斯、忒拜、雅典等城邦结盟,在波斯支持下进行了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38 年以后 ,基本上从属于马其顿。公元前196年罗马打败马其顿,宣布科林斯“独立”。公元前146年,科林斯为罗马所灭,居民大批沦为奴隶,城市被彻底摧毁。公元前46年G.J.凯撒重建科林斯,成为罗马治下的亚该亚行省的中心。
科林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有人生活。在青铜器时代这里可能已经有一座王宫。科林斯多次在希腊神话中出现:西绪福斯在此创立了运动会,伊阿宋在此离弃他的妻子米蒂亚,等等。
古代船只要经过科林斯地峡就得被在陆路上从地峡的一边拽到另一边,因此科林斯位于希腊的交通要道上。它是雅典、底比斯的最强大的竞争者。它也是阿芙罗狄忒的崇拜中心。科林斯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包括锡拉库萨。在波斯战争中科林斯付出了巨大贡献。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它与斯巴达联合对抗雅典。
2.史前时期
该城建于大约公元前6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按照神话,该城是由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儿子科林托斯(Corinthos)所建立;其他神话则说由泰坦巨神俄刻阿诺斯的女儿、埃费拉(Ephyra)女神所建立,所以本城在古代亦称作“埃费拉”。有证据显示本城在公元前2千年被摧毁。
在迈锡尼时代末期多利亚人试图定居在科林斯。虽然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他们在首领阿勒忒的指挥下从安蒂里奥(Antirio)沿科林斯湾卷土重来终于攻占了此地。
因此该地的古代名称如“Korinthos”来源于前希腊语言,即土著(Pelasgian)的语言;科林斯可能还是一个青铜时代迈锡尼的宫殿/城市,如同迈锡尼、梯林斯和皮洛斯一样。根据神话传说,西绪福斯是古代科林斯王族的创始者。
3.古典时期
在随后的古典时期,科林斯市是财富上匹敌雅典和底比斯的城邦,主要经济来源于地峡的贸易与交通。直到前6世纪中叶,科林斯一直是主要的黑像陶的出口地,产品销往全希腊各地。在它之后,雅典的陶器才占据了市场。科林斯卫城上的雄伟神庙是供奉阿芙罗狄忒。根据大多数资料,神庙内奉养了超过一千名庙妓,因此後世的基督徒都指科林斯是一个非常堕落的地方。这一位神庙到今时今日还矗立在科林斯,见证着往日的历史。此外,科林斯还是地峡运动会的主办地。
7世纪BC,科林斯由僭主库普塞罗(约前657-627)和他的儿子佩里安德(约前627-585)统治时期,该城派遣殖民者建立许多新的殖民地,其中包括:埃庇达诺斯(Epidamnus,现代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 叙拉古(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安布拉基亚(Ambracia,今天的莱夫卡斯)、 科尔库拉(Corcyra,今科孚岛)和阿纳克托里翁(Anactorium,今亚克兴)。佩里安德还建立了阿波罗尼亚城(今阿尔巴尼亚的费里)和波提狄亚(Potidaea,在哈尔基季基半岛)。科林斯还是九个出资在古埃及建立殖民地瑙克拉提斯的希腊城邦之一。该城建立于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在位期间,以促进希腊世界和埃及的贸易。
佩里安德,是希腊七贤之一。在他统治期间铸造了第一枚科林斯币。他是第一个试图打通地峡以建立科林斯人和萨洛尼卡湾(今天的塞萨洛尼基南部海域)的海路联系的人,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没有实现他的想法,不过他代以建造了一个石造陆上斜坡“Diolkos”。库普塞罗王朝的统治结束于佩里安德的侄子普萨美提库斯(Psammetichus),以亲希腊的埃及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的名字命名。这段时期是科林斯城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科林斯人发展了科林斯柱式——古典建筑在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之后的第三种柱式。科林斯柱式是三种柱式中最复杂的,显示这个古代城邦积累的财富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多立克柱式体现斯巴达等多利亚人刻苦简单的生活方式,而秉承以雅典为代表的爱奥尼中庸哲学,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和谐的平衡。
有一句古代名言:"Ou pantos plein es Korinthon"(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科林斯),说到该城昂贵的生活标准。该城以它爱神庙的妓女而闻名,为居住和旅行该城的富裕商人和有权势的官员提供服务。她们之中最著名的拉猗司(Lais)据说具有超凡的智慧和美貌,为得到她的眷顾需要支付天文数字的费用。
该城有两个主要港口,分别位于科林斯湾和萨罗尼科湾,分别服务地中海的西方和东方商路。勒凯翁(Lechaion)港位于科林斯湾,连接该城在西方的殖民地以及大希腊,而萨罗尼科湾的肯克瑞亚港主要服务于雅典、爱奥尼亚、塞浦路斯以及其余黎凡特地区。这些港口都有停泊庞大的战舰的船坞。
作为希波战争中的主要参战者,该城派遣了40艘战船在阿得曼托斯(Adeimantos)指挥下参加萨拉米海战,5000名装甲步兵穿着标志性的科林斯头盔参加了后继的普拉蒂亚战役(Plataea)。不过之后它经常成为雅典的敌人,同斯巴达结盟于伯罗奔尼撒同盟。前431年,引发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因素之一即为科林斯和雅典之间对于科林斯殖民地科尔库拉的争夺,源于两个城市在贸易上的传统敌对。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昔日盟友科林斯和底比斯不满于斯巴达在同盟内的霸权,挑起了针对其的科林斯战争,进一步削弱了伯罗奔尼撒各城邦的力量。这最终导致了北方马其顿人的入侵,以及马其顿的菲利普二世掌控下成立的对抗波斯帝国的科林斯同盟。菲利普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人的第一个将军。
科林斯是前4世纪著名的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的家乡。
4.佩里安德
佩里安德 Periander (前665—前585,又译拍立安得):古希腊政治家、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
佩里安德生于科林斯,父亲本是个平民。佩里安德刚出生时有预言说他会成为贵族们未来的敌人。贵族就派人去杀他。佩里安德的父亲把他藏到柜子里(他因此获得“柜中子”的绰号),但他仍被找了出来。可是小佩里安德对那些准备杀他的人露出了可爱的笑容,使他们都心软了,没有杀他。后来,佩里安德的父亲通过努力成为科林斯的僭主,他死后佩里安德继承父位成为僭主。佩里安德在位40年,期间,他所统治的科林斯获得了极大的繁荣。佩里安德改革了币制,统一货币,降低税率,极大地发展了科林斯的工商业。他允许失势贵族和贫民向外殖民,不仅稳定了社会,还扩大了经济来源和国家影响力。他修筑了道路,开凿了运河,尤其是位于科林斯地峡上、连接科林斯湾和萨罗尼科斯湾的轨道,使科林斯交通更加便捷、商业更加发达,一跃为古希腊最富裕的城邦。他还热心于科学、文学和艺术。他有不少名言:
“不管你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都要遵守。”
“僭主的卫兵忠诚而不是军队忠诚,才能安全。”
“快乐是暂时的,荣誉是永久的。”
“人生有三大难:第一是赢得荣誉;第二是在世一天保持一天的荣誉;第三是死后留下好名声。”
佩里安德晚期的统治趋于暴厉,对干涉朝政的贵族严厉打击,但由于他对平民的政策始终较为温和,一直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还是倍受爱戴。
佩里安德死前不想人知道他被埋何处,他命令两个人夜间沿着他所指的路出去杀掉他们所遇到的那个人并把他埋了;然后命令四个人去追杀那两个人;同样再命令更多的人去追杀那四个人……就这样,佩里安德被他自己安排的两个人杀后埋了,而这两个人又被后来的四个人杀了……由此你不难看出佩里安德考虑问题的周密。
5.罗马时期
卢西奥•穆米乌斯(Lucius Mummius Achaicus)率领的罗马军队在前146年的围攻后摧毁了科林斯,将所有男人屠于剑下,妇女儿童卖作奴隶,然后把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他因而得到了Achaicus的称号,作为对亚该亚联盟的征服者(参见科林斯战役)。考古学发现,随后几年有一些居民定居在城市原址上,凯撒即于前44年被刺杀前不久重建该城作为Colonia laus Iulia Corinthiensis(荣耀的爱奥尼亚科林斯殖民地)。根据Appian,新的定居者都为来自于罗马的自由民。在罗马人统治下这里成为希腊南部或亚该亚的省会(使徒行传 18:12-16)。以其财富、奢侈和人民不道德的生活习惯著称,有大量罗马人、希腊人和犹太人混居。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锡拉库萨(一):历史

锡拉库萨(Syracuse)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座城市,又译叙拉古,位于岛的东岸,公元前734年由希腊城邦科林斯移民所建。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势力强盛,为西西里岛东部霸主。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年)中,曾抵抗罗马侵略,公元前212年为罗马所灭。现约有12.5万居民。面积204平方公里。位置北纬37°05',东经15°17'。
1.历史
叙拉古(Syracuse),古代希腊人的城邦。位于西西里岛东部,阿纳普河口东北部。约公元前734 年由科林斯的移民阿奇亚所建。因地处东西地中海及意大利和北非的交通要道上,它很快成为地中海的一个重要城市。那时建成的阿波罗神庙和雅典娜神庙(后来改造成大教堂)当代还存在。叙拉古港口是该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由深入大海的小半岛奥提尼亚分为两部分,西南部称大港,东北部称小港。前四至五世纪间,(狄奥尼修一世时),为不断扩大的叙拉古修筑了坚固的城墙(远远大于现保存的旧城墙)。提高了它的战略地位。
公元前7 和前6 世纪,叙拉古贵族当权,奴役当地被征服居民。公元前485 年,平民势力增长,驱逐贵族,随后位于西西里南部的希腊城邦盖拉的僭主格隆(革隆)利用叙拉古居民内部的不和占领叙拉古,自立为叙拉古僭主。公元前480年,格隆在希梅拉附近大败迦太基军队,使叙拉古得以在西西里岛东部称雄。他的继承者希罗一世(希伦一世,公元前478~前467/前466 在位)积极插手意大利半岛一些城邦之间的争斗,打败迦太基的同盟者伊达拉里亚,使得叙拉古成为地中海西部的海上强国。
约公元前466 年,叙拉古人建立了民主政体,政事由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每年选举的将军处理。此时锡拉库萨已经达到了它的文化的顶点。戏剧家爱斯吉洛思,诗人宾达和西蒙尼德斯汇聚于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27年至前424年,前415年至前413年)中锡拉库萨与雅典争强。尤其是在公元前415~前413年雅典西西里争夺战争中,雅典军队惨败于锡拉库萨。但战争导致民主势力削弱。
狄奥尼西奥斯(老)利用与迦太基人作战的紧张局势,于公元前405 年在叙拉古重建僭主统治,当政近40 年(公元前405~前367),大量招募雇佣军,发展军事力量。在与迦太基的长期斗争中,双方互有胜负,公元前4 世纪初,叙拉古一度控制了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和意大利南部的许多地方。公元前367 年狄奥尼西奥斯的长子继任僭主,史称小狄奥尼西奥斯(狄奥尼修二世,公元前367年出生,前354~前343 在位),曾经一度被放逐。
约前344或前343年,母邦科林斯将军提莫利恩渡海占领叙拉古,结束了狄奥尼修父子的僭政,公元前339年,提莫利昂在克里西斯河之战打败了迦太基干预军。(提莫莱昂战争)
然而恢复民主政体不久,叙拉古又被公元前317 年起当政的僭主阿加索克利斯所统治,他一度率军在非洲与迦太基作战,又曾向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西部扩张,约公元前304 年自立为西西里王;僭主希罗二世执政时(约公元前270~前216/前215),有一批退役的意大利雇佣兵强行登上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此事成为第一 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线。公元前264 年,罗马军队开入西西里,叙拉古被迫与罗马订立条约,势力被限制在西西里东南部,并支持罗马人与迦太基作战。希罗二世死后,叙拉古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坚决抵抗罗马的侵略,支持迦太基。即使阿基米德的发明创造也未能帮锡拉库萨逃避公元前212年被罗马征服的命运,叙拉古战役以叙拉古的沦亡告终。从此,叙拉古长期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成为西西里行省的一部分,渐失去其重要性。
450年汪达尔人洗劫锡拉库萨。878年阿拉伯人占领锡拉库萨。两个世纪后诺尔曼人夺取了锡拉库萨。
由于当地丰富的历史遗迹,锡拉库萨现时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点。2005年,锡拉库萨和潘塔立克石墓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僭主列表
喜厄隆一世 前478年 - 前467年或前466年
狄奥尼修一世 前405年 - 前367年
狄奥尼修二世 前367年 - 前357年;前347年 - 前344年
狄昂 前357年 - 前347年
Timoleone前344年 - 前337年
阿加托克利斯 前316年 - 前289年
喜厄隆二世 前275年 - 前215年
3.革隆
革隆,古叙拉古僭主。生于西西里岛南部城邦革拉。原任骑兵指挥官,为革拉城僭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子女的监护人,公元前491年继希波克拉底为革拉僭主。前485年应被驱逐的叙拉古土地贵族之请成为叙拉古僭主,以其弟希伦为革拉僭主。在位时叙拉古人口迅速增长,在大陆上建外城,有堤相连。经济发展,建庞大舰队,征召雇佣军征服附近一些城邦,使叙拉古成为一强大城邦。希波战争中雅典与斯巴达向其求援抵抗波斯大军,其最初同意派一支舰队,后因故撤回。前480年助阿克拉加斯僭主塞隆在希墨拉战役中打败进攻西西里的迦太基大军,获2000塔兰同赔款,用于叙拉古城建。还重视文化事业,邀请许多希腊学者文人来叙拉古。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锡拉库萨(二):西西里争夺战1

4.西西里争夺战
公元前415年,雅典已经深陷伯罗奔尼撒战争多年。为了打破战略困局,他们选择主动介入西西里岛本地城邦间的矛盾,进而征服该岛。他们希望切断斯巴达的谷物和兵力来源。但是这次远征,却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灾难性转折。战役的最终失败,也结束了雅典人的黄金时代。
远征西西里,使雅典丧失了最精良的陆军和几乎全部的舰队。此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虽然还持续了将近10 年,可是西西里的惨败,已经注定了雅典最后失败的命运。
(1)初到的失望
公元前415年,拥有5100重步兵和1000多名轻步兵的雅典远征军,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雅典海军在经过爱琴海和亚德里亚海后,来到了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腊区。就和当年出征希腊的波斯人一样,雅典大军如同一个浮动的王国。
在意大利的希腊城市看来,这样的规模已经不是来调停彼此的争端了。雅典军队足够跨海前往征服西西里岛。所以,对于这支声势熏天的傲慢大军,塔兰托、罗克里斯、雷吉昂等大城邦。均不接受雅典大军的停泊请求。这让雅典的军事行动,在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
之前邀请雅典人前来的赛杰斯塔,也让远征军感到沮丧。他们以借用金银器的方式,假装自己很有钱。正因如此,才能请到强大的雅典人出手相助。但雅典人发现自己无法从塞杰斯塔获得足够多的金银报酬,来支付远征的巨大开支。这不禁让参加远征的士兵,倍感失落。
于是,指挥官尼西阿斯认为应该如约收取供养60艘战舰的金钱,并且在耀武扬威之后返回雅典。但另一位指挥官亚西比德却认为,如果完全不开战就返回,只能灭自己志气。所以他的建议是雅典人与西西里土著西库尔人交好,得到粮食,财富与兵源。然后以独立的后勤,进攻强大的叙拉古。第三位指挥官拉马科斯,则希望立刻突袭叙拉古。最后,他们不得不彼此妥协,选择以稳妥的方式作战。
远征军在抵达西西里后,通过内奸的帮助攻克了卡塔纳,获得了可以立足的基地。结果,民粹主义盛行的雅典本土,却突然发来了判决书。要求亚西比德回国接受审判。这一不可思议的判决,直接将他逼反。亚西比德和几个朋友离开军营,辗转投奔死敌斯巴达而去。
(2)惊险的开局
此时军中还有另一个主战将领拉马科斯。在他的振作下,雅典军开始重新行动。拉马克斯计划吸引敌人全军出动,然后在野战中一网打尽。虽然叙拉古人的步兵在军纪和勇气上不敌雅典,但却拥有大量的骑兵。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拉马克斯认为雅典重步兵和轻步兵必须抢先有利地形与之作战,或者采用突袭战法。
在拉马科斯的谋划下,雅典的双面间谍引诱叙拉古军队出城焚烧雅典人的军火库,并许诺把雅典士兵关在军营之中。在顺利的完成了引蛇出洞后,雅典军队趁机登上舰船,航行到奥林匹昂宙斯神庙附近的海岸登陆。他们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地势险要的大军营。
此地背靠沿海沼泽和河流,两翼的地形可以阻挡叙拉古骑兵的包抄,保证重步兵专心对敌。在布阵上,雅典人摆出了经典的8排纵深方阵。右翼是招募来的阿尔戈斯人和曼丁尼亚人,左翼是其他的联盟军队。最后,还有一个空心方阵,用于保护后勤人员和工兵。
对面的叙拉古重步兵,摆出了16排纵深的阵型,两翼是弓箭手和投枪手。他们希望一举冲散雅典人的阵型。但是在实战中,雅典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自从希波战争以来,雅典步兵的战斗力就已经远远超过了相对安逸的叙拉古。他们的轻步兵很快就击退了叙拉古的弓箭、标枪骚扰,逼得叙拉古人派出重步兵出击。
在两条战线搅在一起时,雅典人精心选择了战场,让叙拉古的1500骑兵无法施展。反而是雅典的重步兵越战越勇,叙拉古人前后溃败。这时叙拉古骑兵纷纷掩护步兵后撤,遏制了雅典人的紧逼,从而限制了失败的进一步扩大。雅典人则痛失全歼敌军主力的宝贵战机。
虽然取得了战术胜利,但雅典人在战略上没有决定性地击败对手。其实尼西阿斯在战前的公民大会上,已经提出了要准备骑兵作战。但他在出征时因为消极态度,故意不带上足够的骑兵。所以他没有能在第一次野战中彻底粉碎叙拉古的陆军。这种由消极态度引发的疏忽,在后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3)全面战争
面对初战不利的局面,叙拉古人迅速清醒过来。他们武装所有公民,并给贫困的人分发武备,以便保家卫国。与此同时,在更大范围内兴建城墙,准备木栅栏等防御工事,准备与雅典人做长期的周旋。最后,他们不忘派出使者,向斯巴达求援。
在本土,叙拉古人宣称雅典可以以少胜多打败波斯,那么西西里人也要团结起来,以少胜多地战胜贪婪的雅典帝国,维护自己的自由。而此时的雅典,终于因为初战的胜利而得到了西西里土著居民西库尔人的帮助。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也前来支援雅典远征军。雅典人当然没有忘记邀请西西里人的仇敌迦太基,加入对该岛的入侵。
已经逃到斯巴达去的亚西比德,劝说斯巴达增援叙拉古。为了防止雅典人建立更大帝国,斯巴达派出了一个名叫古利普斯的将军。但他的部队只有2艘科林斯和2艘拉克尼亚(拉哥尼亚)的船只,上面运载着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雇佣兵和被解放的黑劳士奴隶。虽然斯巴达人依旧认为本土是重心,但就是这支出身并不崇高的队伍,却在未来的战斗中创造了奇迹。
整个冬天,雅典人都在打造砖头和铁器,方便围攻城池,为第二年建造防御工事做好准备。前414年春天,雅典海军将陆军运到了叙拉古城的西北角,在那里登陆后占领了城市西部的战略制高地。为了争夺这个制高点,叙拉古人派出了600精锐重步兵爬上坡应战,但是却在攀爬过程中队形混乱,遭到了雅典投石手标枪手如雨点般的射击,最后雅典陆军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叙拉古的菁英陆军,灭敌300人,并在拉布达隆建造了要塞,储备物资,装备与资金。
同时,雅典人在高地的南部边缘建造了一座环形堡垒,作为围城行动的中枢。为了表示长期围困的决心,雅典人又开始向着南北两边建造城墙,阻止敌人的向外突围。叙拉古人也开始针锋相对地修建城墙。他们在北部修建了与雅典人平行的壁垒,避免更多地方被雅典人蚕食。
战事进行到这一步,由于有主战的拉马科斯鼓舞,雅典人依旧是积极进取。在壁垒和高塔的掩护下,雅典海军可以安全地来到叙拉古湾里的锚地停泊。他们甚至釜底抽薪,组织工程人员绝断了城外通向城内的水源。叙拉古人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主动出城干扰雅典人的封锁。
尼西阿斯按照他习惯的指挥风格,略显消极地打败了叙拉古人。但和雅典人微不足道的战术胜利相比,另一个主张勇敢进击的将军拉马科斯命丧沙场。这一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全军的命运,都落到了战术老道但是战略消极的尼西阿斯手里。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锡拉库萨(三):西西里争夺战2

(4)峰回路转
正当叙拉古快撑不住时,斯巴达人已经悄悄地避开了雅典海军的防区,穿过了墨西拿海峡。尼西阿斯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伯罗奔尼撒的海盗,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随后斯巴达分遣队秘密地在西西里的西北部登陆,招降纳叛,联合了土著的西库尔人和其他希腊城邦。古利普斯成功的把自己原本不足千人的分遣队,变成了有2700步兵和100骑兵的大军。他们从西向东靠近雅典人占据的高地,趁着雅典人初战小胜后的疏忽,穿过了雅典壁垒间未完成的空隙。接着,以声东击西之计,占领了雅典人在高地上的拉布达隆要塞,劫掠那里的军需物资。
在斯巴达将军的指导下,叙拉古人修建了横贯高地的长墙,与雅典人的封锁壁垒形成垂直。由于西西里步兵的专业素养依旧比不上雅典,只好继续与雅典人进行袭扰战,等待合适时机。
直到此时,尼西阿斯依旧在想着如何远离战斗,避免士兵和船只的损耗。虽然所谓的斯巴达军队里没有一个地道的斯巴达公民,但是斯巴达的威名足够吓住胆小的雅典统帅。他居然没有派出重兵去争夺叙拉古西部事关雅典人生死的高地,反而把大军舰队和基地集体转移到叙拉古湾南部的突出半岛普林米利昂。接着,雅典人又在那里建造了三座新的要塞。
这个新基地不仅远离之前的几个高地堡垒,而且面积狭窄,潮湿闷热。短时间里聚集大量战士,不仅造成淡水紧张,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疟疾。外出打柴的仆人和取水的士兵,都要承受叙拉古骑兵的骚扰。
最终,在雅典城墙与叙拉古城墙间的开阔地带,两军展开了决战。在古利普斯的指挥下,雅典守军的薄弱侧翼,被致命的叙拉古骑兵和标枪手击败。侧翼的战败,很快变成了中央方阵的崩溃。至此,雅典人基本失去了对高地的控制,而叙拉古人也从雅典威胁中解放了出来。于此同时,科林斯的14艘船只载着援军进入叙拉古港口。新到的2000多名生力军,彻底粉碎了雅典人通过封锁迫降敌人的如意算盘。
战役进行至此,雅典人受累于尼西阿斯的举棋不定,而叙拉古人却斗志高昂。他们在斯巴达和科林斯的帮助下,恢复了军队操练,甚至开始在叙拉古湾操练海军,准备和久负盛名的雅典海军一决高下。
(5)围城者的困境
在给雅典公民大会的书信中,为了断绝雅典人继续冒险的幻想,尼西阿斯隐瞒了雅典陆军取得的小胜。同时却夸大了战船残破、给养不足和船员士气低沉。这样的措辞无疑是暗示雅典公民大会应该及时收手,把他召回。
但是直接这么写上去,会让自己受到畏敌怯战的起诉。于是尼西阿斯对公民大会的建议是:要么派出与第一支大军同等规模的舰队,要么收兵。但没想到雅典人不仅没有停止的意思,甚至还向西西里派出了皮洛斯之战的英雄德摩西尼和雅典老将欧里梅敦带领的新军出征。
在新军到达之前,前线的雅典残兵,又在他们引以为傲的海上遭遇惨败。古利普斯用初生牛犊的叙拉古海军做诱饵,引诱雅典海军出击,陆军则趁着夜色夺取雅典要塞和军港,让雅典舰队成为无本之木。
借着月色和晨光,80艘叙拉古战舰分两个方向逼近雅典舰队的停泊地,古利普斯指挥的陆军则直取雅典的三座要塞。60艘技痒难耐的雅典战舰,纷纷出港迎战。在较量中,雅典人充分施展了自己高超而灵活的划桨术,战舰既能成排推进,单艘战舰也能绕到敌舰的侧面冲击船身,或者冲断船桨。
最终有11艘叙拉古战舰被击沉。但是胜利的雅典他却发现,斯巴达人已经攻陷了3座要塞,夺取了备用的木材、船帆、沥青、桅杆和船桨,所有的守营人员被杀戮殆尽。
战后,雅典人撤退到了位于叙拉古城南的大军营里。之后的每一天里,雅典海军都会与叙拉古海军作战。在一轮轮作战中,雅典人不得不承认,现学现卖的对手在海军技术上进步神速。叙拉古人深知自己的划桨技术比不过长期训练的雅典人,就用长长的木梁加固了船头的船桨托架。用较为坚固的船首去撞击雅典人较为脆弱的船头,使三层桨战舰最上层的划桨手无法工作。最后再由步兵登上敌船,逐一杀死水手。雅典人没有做这方面的改良,所以还是要避免与敌舰迎面相撞,迂回到敌方侧翼。可是叙拉古湾水域狭窄,不允许雅典人进行复杂的战术迂回。结果自然是雅典人在狭窄水域里,黔驴技穷。
为了应对叙拉古舰队的改革战术,雅典人在战船上装了铁爪,抓住敢于近战撞击的敌舰。叙拉古人的应对之策是在船头包浸湿的兽皮,防止铁爪的抓捕。最后,在叙拉古湾海战的第三天黄昏,历经了一天血战的雅典水手上岸吃晚饭,照顾伤员。但叙拉古人不顾战争准则,换上养精蓄锐的预备队驾船出击。他们一边直冲雅典船队,一边让弓箭手和标枪手乘小船,射杀雅典的划桨手。由于叙拉古人的新战术,以及雅典人体力不支,久负盛名的雅典海军,彻底败给了成长于战争中的叙拉古舰队。
(6)悲惨夜色
港湾海战后,雅典人等来了意气风发的德摩西尼,和他指挥的生力援军——5000重步兵和73艘战舰。在他的部署下,雅典人计划借生力军的冲劲夺回叙拉古以西的高地,恢复对叙拉古的围困。
在白天进攻壁垒挫败后,德摩西尼命令新到的精锐部队带上5天干粮,和木匠石匠一起,趁着月色行军。企图一鼓作气的收复叙拉古西部的高地,并在那里建造堡垒。
起初雅典人行军十分顺利,击败了部分守军。结果却在夜间造成队列混乱,最后被一队有备而来的守军击溃。随着部分士兵的西逃,全军跟着瞎起哄,越发混乱起来。月色之下,守军开始恢复镇定,他们用此起彼伏的军歌区分敌友,恐吓对地形不熟的雅典人。虽然雅典人很勇猛,但是对地形却一无所知,在对手的恐吓下更加混乱。结果只能依靠口令来集结人马。这一过程却又导致了口令的泄露。最后,很多雅典人夺路而逃,落入叙拉古人的伏击圈。不少人掉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就这样,仅仅一晚,雅典人就损失了2000多生力军。得意洋洋的叙拉古人则拉到了更多的赞助与盟友。
袭击失败后,雅典人与本土基本失联,而本土也无力组织更大规模的增援。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远征军决定撤退。但是8月28日,突如其来的月食在军中引发了恐慌。在认为神明不让雅典人撤退之后,大军被迫多停留了27天。在这一个月里,两军又爆发了两场残酷的海战。
9月9日,面对已经逐渐丧失斗志的对手,叙拉古人将战舰结成连环船,在上面架设弩炮等武器,封锁雅典舰队。雅典最后的100艘战舰,已经无法使用经典的撞击战术,只能寄希望于砍断连环船之间的锁链,才有活路。但在叙拉古的连环阵前损失了30艘船后,雅典残余舰队遭到了越聚越多的叙拉古船只的突袭和撞击。一些船只甚至直接被逼上岸,供斯巴达人随意捕捉。
最后,雅典海军在叙拉古湾几乎丧失了全部的勇气。德摩西尼和尼西阿斯只能下令放弃伤病员,带着所有能走动的士兵在夜色掩护下从陆路撤退。但是在夜晚的狂风暴雨里,这些衣冠不整还士气低落的残军,在几轮突围都不成功的情况下,招致最终的失败。当两个将军被迫向叙拉古人献降时,很多士兵已经遭到了游戏般的报复屠杀。
随着远征西西里的失败,两个将领被叙拉古公民大会判处死刑。剩下7000不人不鬼的俘虏,被扔进人间地狱----西西里石灰石采石场做苦工。在忍受了巨大温差、疾病滋扰和饥荒引发的内斗后,只有极少数人得以返回故乡。修昔底德以极其伤感的笔触写下了雅典人的失败:胜利者取得了空前的荣耀,战败者蒙受空前的耻辱。
雅典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就随着这次惨败而彻底落下帷幕。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已经是无法避免的灾难了。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锡拉库萨(五):提莫莱昂战争2

(3)两军鏖战
面对这样的列阵,蒂莫莱翁摆出的则是非常典型的古希腊战法。由叙拉古公民和最强雇佣军部队组成全军的中央阵线,两头分别布置了来自其他希腊城市的民兵和佣兵。至于1000名骑兵则被分配在全军的两翼顶端,他们同样以来自希腊本土和南意大利地区的雇佣部队居多。加上希腊人本身就居高临下,可以从容地选择是否要对敌方进行半渡而击。
果然,迦太基人在战役开始后就陷入了全军间隔河道两岸的问题。当战车部队与本土公民部队抵达对岸,大批仆从军还在对岸挤成一团。
蒂莫莱翁派出不少装备标枪的轻骑兵上前进行试探性进攻,却也没有阻挡住有轻步兵掩护的迦太基战车。但希腊骑兵很快就绕过战车,从两翼攻击前进中的对方步兵阵线。军队中的标枪与弓箭手接着发起第二轮骚扰,迫使迦太基战车降低自己的速度。几乎所有的希腊重步兵,也开始排着整齐的队列从山坡上冲杀过去。
由于缺乏足够的冲锋距离,战车此时还无法进行全力加速。面对蜂拥而至的希腊重装战士,很快就成为了待宰羔羊。只有少量反应较快的车兵,依靠娴熟的技术绕道,从己方步兵的两侧撤离。
随后的重步兵激战中,迦太基人逐渐稳住了阵脚。因为第二线部队同样是由国内的菁英组成,依靠数量优势足以抵消希腊步兵的冲锋威力。双方都不约而同的组成密集阵型,在摩肩擦踵的推搡中,用长矛相互刺杀。任何受伤倒地者,都会面临敌我两方的同步踩踏,境况十分凄惨。一些人的枪矛还因为激烈的战斗而折断,只能顺势拔出佩剑或砍刀继续厮杀。虽然双方打的势均力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援军抵达,迦太基人还是逐步将战线向前推进。
(4)暴雨来袭
就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突如其来的气候骤变让迦太基军队感到措手不及。随着狂风四起,暴雨和冰雹开始肆虐整个战场。
尽管背风的希腊人压力倍增,但需要迎面接受洗礼的迦太基人是更为苦不堪言。雨水和冰雹打得很多人不能睁开眼睛,在需要随机应变的近距离厮杀中非常吃亏。沉重的铠甲和衣物也很快被冰水打湿,让穿戴者的体能开始加速流失。身后的克里西斯河也随之开始暴涨,让后续部队的增援变得困难重重。
最后,位于两翼的迦太基普通民兵开始支撑不住。面对恶劣天气和希腊步骑兵的夹击,有一支400人的队伍首先崩溃。他们的逃跑也进而引发了大部分迦太基重步兵的溃败,希腊步兵成功地对依然死战的圣团完成了包围。后者尽管自知胜利无望,还是在用仅存的力气进行抗争。
一直到这时为止,还有很多迦太基仆从军没有完成渡河。不少前线友军冲乱了他们的阵型,并将追击他们的希腊骑兵和轻步兵也一并带入。
原本就士气不高的他们,也因此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混乱。在前后同僚的踩踏与影响下,他们纷纷选择调头逃跑。结果,在希腊追兵的砍杀中损失惨重。至于被留在河对岸的圣团战士,也很快淹没在希腊重步兵的汪洋大海之中。
(5)叙拉古的胜利
蒂莫莱翁的希腊联军获胜后,又急忙带着叙拉古人返回城市去稳定民心。雇佣兵则在打扫战场之余,尽情搜刮迦太基阵亡者的装备和财物。他们惊讶地发现,对手和波斯人一样喜欢将财物带在身边。尤其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圣团成员,身上总能找到不少金银宝货。
克里西斯河之战绝非叙拉古希腊人与迦太基共和国的命运决断。双方在短暂的和平之后,继续开启漫长的争霸模式。在一次次正面决战失败后,迦太基方面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与战术。他们开始重视起骑兵的作用,也更加依赖海军的数量优势来执行间接战略。最终,迦太基人将逼得希腊对手将战火引向自己的北非本土。
8.阿加托克利斯
阿加托克利斯 Άγαθοχλής(公元前361年或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9年)叙拉古的僭主(公元前317年或公元前316年~公元前289年在位)。他是希腊世界晚期僭主政治最杰出的代表。
阿加托克利斯生于西西里的Thermae Himerenses(现在的Termini Imerese)。他的出身十分低微,曾经做过陶器工人,后来因为军事天才而步步高升。阿加托克利斯企图推翻叙拉古的贵族政体,许诺为破产市民免除债务和提供补贴,以及给雇佣兵分配地产,因而得到他们的支持。他的前两次推翻贵族统治的尝试都告失败,因而一再被流放。然而他在前317年再次发动政变,这第三次努力终于成功。叙拉古的贵族寡头政权下台,阿加托克利斯成为城邦的僭主。
阿加托克利斯延续了叙拉古统治者与迦太基争夺西西里主导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叙拉古与迦太基之间战争不断,双方都未能取得绝对优势。在前310年的军事行动中,叙拉古的兵锋抵达了迦太基城本部。
阿加托克利斯在叙拉古的统治十分开明。他的治理深得民心以至于他在前304年开始使用西西里国王的头衔。在对外政策方面,阿加托克利斯征服了西西里岛上的几乎所有希腊城邦,并与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结成同盟。阿加托克利斯于前299年侵入意大利,征服了亚得里亚海中的希腊殖民地克基拉岛(科孚岛)。前289年,阿加托克利斯在向南意大利进军途中去世。
阿加托克利斯统治时期是叙拉古乃至整个西西里在古代最繁荣的时期。

楼主:麟剑  时间:2021-03-17 11:50:20


锡拉库萨(七):叙拉古战役

10.叙拉古战役
叙拉古是西西里岛上非常繁华的港口,经济很发达,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经济贸易的重要港口。但是它的国土很小,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历来是强权国家争夺的要地。早在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争夺西西里岛的战争就爆发了。
(1)背景
第一次布匿战争初期,强大的罗马步兵在陆地进展很快,占领了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但是,沿海的大多数要塞仍然掌握在迦太基手中。当时由于罗马只有一些小型船只,海上远不能与迦太基匹敌,所以没能打败迦太基。因此,他们大大扩建海军,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并且配备有某些特殊装备的舰队,在公元前260年,惨重地挫败了迦太基。
公元前256年,罗马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远征非洲,企图一举占领迦太基本土。最初,罗马在非洲的进攻比较顺利,他们攻城掠地,屠杀居民,或将迦太基人运回罗马充当奴隶。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兵力和粮食的补给日益困难,许多士兵由于长期离开故土,远地征战,思乡之情日益浓厚,严重影响了战斗士气。罗马统治者不得不把大部分军队调回意大利。迦太基乘机筹集兵力,反攻得胜,消灭了罗马帝国在非洲的主要部队,罗马远征非洲的军事行动以罗马的失败而告结束。
但是,战争并未就此停止,两大强国继续在西西里岛展开战斗。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被重创,一蹶不振,只得放弃西西里岛,向罗马求和。罗马也因连年战争,民穷财尽,需要重整国力,也同意媾和。这样,叙拉古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得到了暂时的和平。但这种和平使叙拉古付出了独立和尊严的代价。
国王希罗二世眼见这一场从公元前264年持续到公元前241年的战争,给弱小国家带来的灾难,益发坚定了保卫祖国的决心。他认定科学能够振兴民力,拯救国家,便放手重用从亚历山大里亚学成归国的阿基米德等人。同时,在国内大力推行各种有效的科学技术措施。
公元前218年,罗马人的强劲对手——迦太基再次向罗马帝国发动了猛烈进攻。迦太基人在汉尼拔的统帅下,绕道欧洲,越过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直扫意大利北部,给罗马帝国以重大打击。附属于罗马共和国的各个小城邦,趁此机会绘纷脱离罗马。叙拉古也就在这个时候,宣布与罗马帝国决裂,加入迦太基联盟。长久遭受压迫的叙拉古人终于获得了独立。
公元前215年,叙拉古的国王希罗二世去世了。王位传给他15岁的孙子希耶洛尼斯,由于希耶洛尼斯太年轻,为了帮助他统治国家,成立了一个摄政院,由叙拉古的元老组成。共同辅佐年少的新国王。
公元前213年,罗马彻底战胜了迦太基,迦太基人被迫后撤,罗马人开始了对号称“地中海谷仓”和“地中海门户”的西西里岛的野蛮大扫荡。重新征服叙拉古,就成为罗马人的战略目标。罗马帝国派出罗马最有名的将领,执政官马塞拉斯统帅庞大的罗马军队,从海陆两路向叙拉古进击。
(2)战役经过
马塞拉斯率领的罗马军队在西西里岛上横冲直撞,岛上的城邦在罗马帝国的铁蹄下纷纷灭亡,岛上的居民遭受着凌侮和蹂躏,美好的家园在罗马帝国的铁蹄下消失了,罗马军队踏平西西里岛后,岛东部还有一座仅有的叙拉古城。马塞拉斯曾经对它不屑一顾,他曾大言不惭地宣布,罗马帝国的军队所向披靡,这个微不足道的城邦国家已是瓮中之鳖,如果胆敢拒绝投降,不出5天,就会使它化为齑粉。
罗马大军登陆后,很快就遇上叙拉古的抵抗部队,罗马军队势头勇猛,所向披靡,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叙拉古军队。叙拉古军队被迫撤进城里,关上厚厚的城门,拼死抵抗罗马军队洪水般的袭击。罗马人冲到叙拉古城西北和西南的两个山口驻扎下来,封锁了叙拉古附近的海面,把叙拉古围得滴水不漏。马塞拉斯命令往城里射进一封催降书,他很快就得到了回书;叙拉古的尊严不可侮,他们绝不会在侵略者面前屈膝投降。叙拉古人民誓与孤城共存亡。
摄政院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对当前大军压境的局势,元老们都很着急,因为他们知道,凭多年修筑的厚厚的城墙,虽可抵御一阵,但他们势单力薄,力量悬殊太大,终究逃不脱失败的命运。
在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帮助下,叙拉古顶住了罗马人的数次进攻。罗马部队用了各种办法想要攻破独存的叙拉古城,而叙拉古城依然屹立于西西里岛的东部。马塞拉斯这个无往不胜的罗马帝国将军为此深感耻辱,他发誓一定要踏平叙拉古城。
与此同时,被围困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叙拉古官兵同样感到前程渺茫,上层人物开始分化了。老国王亥洛在世时,经过惨淡经营,使得叙拉古有坚固的城防,粮食储备足够供应全部居民5年以上,但是“炮弹”已无法补充,希耶洛尼斯派出向迦太基求援的人虽然和迦太基人取得了联系,但迦太基派来援救的人和货船都被罗马人封锁在海口之外,丝毫不能靠近叙拉古城。所以悲观和忧虑像乌云一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在叙拉古的上层社会,门第高贵的奴隶主贵族派,由于以往大多数依附罗马,将粮食和土特产卖给罗马人,用低价向罗马购买奴隶,与罗马的联系比较密切。看到罗马人围攻已达一年之久,又有一股不占领叙拉古誓不罢休的劲头,所以他们畏惧罗马帝国的强大,想趁罗马人还没有攻破城向罗马人求和。另一种主战派主要是叙拉古的平民,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中产阶级以及许多学者,他们坚决维护叙拉古的独立和尊严,同仇敌忾,誓守孤城。
公元前212年,贵族派中投靠罗马的奸细,秘密地派遣刺客,杀害了叙拉古象征性的领袖希耶洛尼斯。没有国君的叙拉古臣民陷入一片惊慌和混乱中。阿基米德和平民派领袖一起,当机立断,清算了为首的叛逆分子,对他们的随从晓以大义,重新整顿了民心,也整顿了防御机械,对工事和城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加固。
(3)战役结果
长期的围困,使叙拉古城里的粮食和物资逐渐减少,叙拉古人又派出信使向迦太基求援,迦太基连续派出几批运送物资的船队,都在叙拉古海面上被罗马军队打败了,消息传到城里,叙拉古的人心开始浮动了。在叙拉古城里的外国商人和过路的人,看到罗马人丝毫没有撤退的意思,而叙拉古这点兵力,靠新式武器守城还可以,攻出城去赶跑罗马人是绝对没有希望的,又接连听到迦太基人救援的失败,就产生了悲观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很快传染给在叙拉古的所有外国人,引发了当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和口角,开始是猜疑,后来发展到厮打,城里的人心混乱了。
公元前212年,一年一度的祭神节又来到了,由于这一年的情景与往年不同,叙拉古人更加放纵豪饮狂欢,以排遣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同样地,城外的马塞拉斯也没有忘记这一年一度的祭神节。当叙拉古人狂欢一夜,在清晨慢慢进入梦乡的时候,马塞拉斯下令吹起号角,整顿队伍,向长期未能攻克的叙拉古城发动了又一次进攻。不知是叙拉古人由于欢庆节日而疏于防范,还是因为防御器械已经消耗告罄而无力反击,事实上,城防很快被攻破一角,罗马人像洪水一样涌进城里,叙拉古在坚守了两年之后,以无法预料的原因陷落了。
罗马士兵为了洗刷自己两年来的耻辱,见到叙拉古人就杀,见到房屋就烧。无辜的叙拉古人民在睡梦中没来得及看看这世界最后一眼,就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4)战役影响
叙拉古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城中珍藏着许多希腊时代流传下的艺术珍品,而罗马人对叙拉古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罗马士兵把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抢劫殆尽。它们被运回罗马,成了修饰和点缀罗马市容和私人庭院的装饰品。经过这样的破坏和洗劫,这座被历史学家称作“用黄金和大理石建造的最大、最美丽的希腊城市”,从此不复存在了。
(5)阿基米德的贡献
马塞勒斯从陆上及海上袭击叙拉古。阿基米德用他发明的起重机之类的器械将靠近墙根的船只抓起来,再狠狠地摔下去,有的被撞得粉碎,有的沉入海底。马塞勒斯也不甘示弱,他用8艘5层橹船(quinquereme),每两艘联锁在一起,架起一种叫“萨姆布卡”(sambuca)武器,准备攻城。可是叙拉古人未等敌船靠近,就用强大的机械将巨大石块抛出,形同暴雨,打得“萨姆布卡”七零八落。同时万弩齐发,罗马兵死伤无数。吓得目瞪口呆的马塞勒斯下令退兵。在陆上,罗马兵也没有占到便宜。多次进攻,均未得逞。
有一种传说是阿基米德用巨大的火镜(burning-mirror)反射阳光来焚烧敌船,这大概是夸张的说法,最早见于卢西恩(Luci-an)的记载。不过当时阿基米德已经发现抛物面反射镜能够聚焦的性质。有的书说成将燃烧的火球弹射出去使敌船着火,这也许比较可信。
无论如何,罗马兵已成惊弓之鸟,简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要看到一根绳子或一块木头从城里扔出来,立刻抱头鼠窜,大呼:“阿基米德的机器又瞄准我们了”。
罗马人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决定夜间偷袭,他们以为飞弹只能在远距离起作用,黑夜可以避开城上的视线,一旦接近城墙,飞弹就无能为力了。谁知阿基米德早有防备,制造了一种叫“蝎子”的弩炮,专门对付近处的敌人。罗马兵又一次吃了大亏。
马塞勒斯嘲笑他自己的工程师和工兵说:“我们还能同这个懂几何的‘百手巨人’(Briareus)下去吗?他轻松地稳坐在海边,把我们的船只像掷钱游戏(pitch and toss)似的抛来抛去,船队被搞得一塌糊涂,还射出那么多的飞弹,比神话里的百手妖怪还厉害”。
后来罗马军放弃正面进攻,改用长期围困的策略。叙拉古终于因粮食耗尽,被叛徒出卖,公元前212年,在一个庆祝阿泰密斯(Artemis)神,75岁的阿基米德也光荣牺牲了。


楼主:麟剑

字数:16999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12-30 17:09:58

更新时间:2021-03-17 11:50:20

评论数: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